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及阶段要点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及阶段要点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及阶段要点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及阶段要点分析摘要: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过程。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明确勘察工作的因素,以确保勘察和设计的质量。笔者从问题出发在此对工程勘察的几个要点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勘察问题阶段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design and before construction, mus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s a kind of objective things, gradually deepen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cognition. therefor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must be clear abou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urvey and desig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the several points of problems of some analysis.

key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question stage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到在建建筑的安危。所以,为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07T17:10:52.327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作者:杨杰郑金秀[导读] 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日渐增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作为重要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杰郑金秀 江苏连云港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连云港 222023 摘要: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和标准日渐增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作为重要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以当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开篇,提出了相应优化改进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设计 引言:在施工区域进行地层结构、地质演变规律、气候环境等信息的详细勘查,通过勘查得到勘查报告与勘查结果进行分析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以此设计基础施工方案的工作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地质勘查与基础设计工作。因此地质勘查与基础设计之间协同合作、及时沟通,是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工作。 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中的问题 一方面,当前在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地质勘察相关技术与配套仪器、设备在不断优化更新,整体市场呈现科学化、全面化趋势。但是由于勘察工作基本已形成市场化,部分勘察单位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成本的降低导致了勘察工作不到位、方法不当等现象。 另一方面,存在人员因所受教育、专业训练不足,导致其思想较为局限性,缺乏对勘察报告研究、了解的专业视角,往往只看参数与剖面图,基础设计方案与地质勘查结果无法形成有效互补关系;同时还有部分相关人员受环境恶劣的影响导致外业工作不扎实,甚至是勘察报告水平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与基础设计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不仅需要相关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还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建筑工程周期较短,使得未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人员若专业技术不够扎实,很容易出现地质勘探不全面、基础设计额资料不足等现象,最终导致工作出现疏漏、错误等严重问题。 二、建筑工程地质勘查与基础设计完善措施 (一)健全市场机制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已进入市场化模式,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控制手段来进行相应调节与控制,利用市场特有的准入机制,对于为达到合格标准的团队、人员进行遏制。如建立相应准入市场条例,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在进行建筑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招标时,设定详细的竞标标准与详细要求,保证公平、公正与公开,提高资质较高、技术水平优秀的团队中标几率;在进行地质勘查期间,邀请专家进行勘察数据对比,并对勘察团队进行专业技术与勘察质量测评,杜绝地质勘察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1]。 (二)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一方面,对于聘用人员应进行地质勘查与基础设计相关专业技术、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全面测试,并且制定具有针对性地培训计划;对于在职人员,应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及时更新专业技术储备量,并尽快将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成立健全的考核与激励制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增加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对整体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团队进行结构优化,去除传统管理、协作模式,探索、创新一套更加适用于自身团队的结构体制。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于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的重视,相关地质勘察人员应进行实地勘察,与施工人员就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深入地交流了解,避免建筑工程因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的不足,而产生质量、安全隐患。而企业自身也应杜绝出现“表面功夫”,对于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应加强重视。 (三)合理结合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之间相辅相成,地质勘探是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托,基础设计是地质勘探的必要结果。在地质勘察开展前,应先制定合理、科学的执行计划,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地质、水文条件、项目要求等因素,并对此次勘察工作的目的、原则、方法、费用等进行预算,为稳定推进勘察工作提供保障。在地质勘察结束后将详细勘察评价,针对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位置、不良地质防治工程等方案出具工程地质报告,为接下来的基础设计方案打下坚实基础。而在建筑工程基础设计环节,基础设计人员应对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进行详细、全面、深入研读,及时与相关勘察人员沟通报告中的疑点、难点,同时保证基础设计内容中勘察资料、试验资料、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等项目全部通过外业验收与设计文件内审,进而保证接下来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2]。 (四)案例简析 某特种改造工程,拟建区地势较为平整,地面标高149.90~151.60m之间。有五项不同的拟建建筑物,其中包括主炼钢车间、电气室、除尘设备处、水处理设施以及煤气柜,采用的桩基础为泥浆护壁钻孔桩,桩长在25m,桩径在800mm。 按照工程建设区域的具体地质勘探报告可得,第⑤层细砂在密度上是稍密-中密,第⑥层砾砂在密度上顶部要保持中密-密实,第⑥中1层细砂的密度为中密,第⑥中2层中砂的密度为中密,因此会出现滞桩现象,预制桩不能够达到理想深度,不适合使用混凝土预制桩,可更换为泥浆护壁钻孔桩,第⑥层下部被选择做桩端持力层,桩长在10m到20m之间,桩径为0.6m或0.8m,桩型具体选择为摩擦端承桩吗,且砾砂层本身比较稳定,厚度也较厚,内部没有胶结层或者孤石,密度为稍密-中密,能够进行沉桩。若煤气柜或者炼钢车间,需要的荷载力很大,同时在进行基础埋置时要求较深,约在一般在2.0m到7.0m之间,那么炼钢车间基底的压力为则为400kN/m2,煤气柜基底压力为300kN/m2,因此对于炼钢车间与煤气柜,建议选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的选择为第⑥层的下层砾砂。 针对以上数据可得在基础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桩基础方案的选用,需要结合施工地区的具体岩土条件、建筑物本身用途、可承受荷载等应进行适宜的选择。例如,如果使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不均匀的或者不平衡的沉降,如施工的部位局部有很厚的杂填土,那么在施工开始后,一定要对杂填土层全部进行清理,同时进行替换的土垫层;如果选择使用采用桩基础,在施工前就需要针对单桩,从竖向层面进行静载和动载两个层面的单桩承载力的试验等。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之浅析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之浅析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点,因此,必须完善岩土勘察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并通过监理的实施保障勘探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野外勘探;室内土工试验 abstrac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to ensure that the focus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erefore, we must improve the work of the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construction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norms and the valid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guards exploration work.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ield exploration; indoor soil test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岩土勘察工作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的三个主要程序之一,勘察工作必须走在设计和施工之前,为设计和施工服务。基础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岩土参数的合理提供关系到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野外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及岩土工程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概述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岩土勘察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我院受********村委会的委托,承担其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拟建场地位于******境内,沿海大通道的西南侧,其西北侧为古浮村居民区和其他规划建设用地,东北侧为后期规划用地及泉州加顺彩印有限公司用地,东南侧为石狮市源兴金圣服装有限公司用地。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8200m2,总建筑面积56000m2,共包括A5~A10、A12、A14和B1~B4安置楼等12个单体项目,该工程由武夷山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拟设计采用桩基础。建筑物的性质和特点如下表1-1: 建筑物设计参数表 表1-1 1.2.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与条文说明第3.1.1条的相关规定,对本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如下: 勘察等级划分表 表1-2 1.3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的主要目的与任务是: ⑴查明场地及附近范围内有无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现象; ⑵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⑶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与赋存条件,分析与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物 基础施工影响以及对建筑材料腐蚀性情况; ⑷划分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⑸分析并评价场地地基稳定性与适宜性,对拟建物基础方案选择提出 合理建议,并提供满足基础设计方案的岩土参数。 1.4 勘察依据 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现行规范进行: ⑴业主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合同书、勘察任务委托书; ⑵准则《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局部修订条文; ⑷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011-2001); ⑸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⑹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⑺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⑼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 1.4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并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首次共布设66个勘探孔,原则上沿拟建物的周边及各角点布设,钻孔编号ZK1~ZK66;野外地质勘探自2010年03月09日开始,至2010年03月25日结束,采用两台GXY-1工程钻机泥浆循环护壁工艺钻进,对于上部土层采用回转钻进,无泵投球取芯工艺;对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采用双动双管取芯工艺,对于中等风化花岗岩采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回次进尺≤2.00m,岩芯采取率满足规范要求。并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采取岩、土、水试样,孔口标高测量及量测地下水位等工作(具体工艺方法详见第5节)。所有钻孔在钻探取芯、观测结束后,均按要求采用原土或干的粘土球分层回填击实处理。

工程建筑地质勘察报告书

塔吊固定式基础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框剪结构,建筑高度60.8m,最高点为66.2m,建筑面积为36505㎡。 本工程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防火设计为一类高度,其耐火等级为地上一级、地下室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二、塔机设置 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一台塔吊,型号为TC5613A塔式起重机,位于本工程车道区域,详细在图中3-1~3-2/1-10~1-12之间(详见塔吊平面布置图),塔吊基础直接设置在底板下部,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做法详做法说明。 2、塔机用电独立设置配电箱,并设置在离塔机5米以外处。 3、地基周围,已清理场地,平整障碍物。 三、塔基计算 1、TC5613A塔式起重机主要技术性能 最大起重量8T 最大工作幅度56m 最小工作幅度2.5m 回转速度0~0.8R/min 2、根据塔吊说明书中基础承受的荷载如表: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基土资料 1-1层为素土层,层厚0~1m 左右;

1-2层为粘土层,黄——灰黄色,可塑,层厚0.7~1m; 2层为淤泥层,灰~褐灰色,可塑~软塑壮,层厚1.3~1.7m; 3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3.9~6.6m。 4层为粘土层,灰黄色,可塑,层厚1.1~4m; 5-1层为淤泥质粘土,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1.7~18.1m, 5-2层为粉质粘土层,灰色~青灰色,饱和,软塑,层厚11.2~20.7m。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勘察点位置,塔吊可参照Z16、Z17点,根据地下室底板标高为-4.800,塔吊基础设计为1.35m,可以知道塔吊基础位于第3层淤泥质粘土。 由于建筑物最高度为66.2m,地下室标高为-4.8m,塔吊的独立高度为72.8m。塔吊采用附着式,分别在塔吊自下而上30.5m和52m设置附着架。塔吊基础拟采用水泥搅拌 A、基础自重 G=25×5×5×1.35=843.75KN B、垂直荷载 F=Fv+超高部分=619+95=714KN C、水平荷载:F=30.3KN D、塔吊作用在基础上的弯距:M=1827+30.3×1.35=1868KN·M 2) 地基承载力计算 P max min =(G+N)/A±6M/b3=(843.75+714)/25±6×1868/53 得P max =62.31+89.66=151.97KN P min =62.31-89.66=-27.35KN 3)抗倾覆计算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27T17:02:43.047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作者:张瑞晓王晶晶[导读] 在我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建筑工程企业实力突飞猛进,已经不仅局限于国家内部的建设,通过招标等方式,我国建筑行业在国外的开展也如火如荼,并且受到了国际广泛的认可。张瑞晓王晶晶 河南鼎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建筑工程企业实力突飞猛进,已经不仅局限于国家内部的建设,通过招标等方式,我国建筑行业在国外的开展也如火如荼,并且受到了国际广泛的认可。在新时期下,国内外市场对于工程的要求更高,需要工程行业不仅应当更加完善,并且质量也相应的应当得到提高,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作为工程开展的首要目标,也是对于整体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应当在日常工作 当中,对于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完善,并且通过工作人员的意识提高,为勘察工作的质量带来飞跃,从而帮助勘察工作得以繁荣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 引言 我国国土辽阔,存在较多的复杂地形地势,这些地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难度。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阶段,勘察任务艰巨,地质地形勘察属于整个工程项目勘察的主要内容,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和指导。因此,必须要对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足够重视,增强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明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使岩土工程勘察效率和准确性得到保证,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勘察工作当中,由于岩土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对于勘察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勘察人员应当选择符合工作开展的工作方式。岩土勘察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有以下:①物探的方式。物探的方式是岩土勘察工作的基础,也就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对于岩土之间的重力场、磁性以及电学性质所存在的差异,对岩土做出良好的判断;②开挖勘探。开挖勘探的工作原理是对于工程位置进行开挖,通过直接的方式,对岩土内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岩土所在区域的差异,开挖工作一般有坑探、槽探和洞探等多种方式;③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岩土工作的开展是为了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和性质分析,所以在勘察工作当中,对于地质信息的调查并且形成报告,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核心内容,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岩土勘察后的测绘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平台,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能够将岩土信息进行录入处理,通过软件的方式对于岩土结构和成分进行模拟,能够将勘察工作更加直观化。 2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才欠缺 勘察工程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韧性,在长期的野外作业当中能够坚持完成,还要求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的专业素养较高,能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工程当中实地勘察相结合,为工程提供重要的前期保障。目前的勘察工程还存在很多工作人员的问题,由于勘察工程以人为主体,主要由勘察人员进行实地的勘察,很多单位的勘察人员虽然受到专业的培训,还有些是大学的专业毕业生,但由于其心性不定,在工作当中往往缺乏耐心,在勘察工程当中对长期的艰苦作业不能坚持,并且在勘察当中容易因为心情影响勘察结果,导致图纸不精确,对工程的开展造成阻碍;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勘察工作能够坚持野外作业,但专业知识较为匮乏,在工作当中缺少科学化的过程,图纸的绘制工作也难以达到工程标准。 2.2勘察点间距问题 工程项目勘察时,地形地质勘察十分关键,野外勘察属于整个勘察的重点工作内容。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地基情况复杂,需要对勘探点加密处理,避免受到时间、资金等因素影响原勘察方案的选择,为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展带来安全问题和隐患。在实际勘察过程中,有较多的勘察人员采取传统勘察方案,或者有勘察人员缺乏足够的现场编录能力,导致两点间地形出现较大差异。在地形勘察过程中,如果未做好岩石特性的调查分析,随意选择某一地基等级展开勘察,在室内采集岩土并分析,经常会发现有特殊性岩土,导致地基等级出现异常,影响勘察效果和质量。 2.3力学性质 软土地基的实际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对其力学性质的评价和判断,要做好对土层固结情况和超固结情况等方面的勘察和分析,不同的程度的土壤固结所产生的变形和压力及性能有所不同,所以在对土层的勘察过程中要做出重点处理和分析,从而确定出土层前期固结的压力情况。把握土层压力及变形参数的基础上,需要在室内试验过程中对前期固结压力和压力系数、压力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等各种参数的具体数值加以确定,从而更加科学准确的掌握软土层的具体结构情况,加深对软土层的进一步了解。在实际的工程施工措施应用中,可以对施工导致的软土性能变化进行预测,其中就包括有土层的强度和土层压缩性能的改变。 3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3.1提高勘察工作意识 单位对于工程的全体工作阶段应当平等对待,将各个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开展工作前,应当召开大会,对工程进行详尽的汇报,并合理分配工程时间,对于不同工作任务安排合理的人员,并加强勘察工程质量的要求,帮助全体工作人员对工程具有深入了解,将勘察工程作为基础保障工程进行开展,引导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以及自身对于质量的目标。工作人员自身对于勘察工作也应当具有一定的认知,明确自身工作职能对于工程的责任,以及自身对于本单位的重要性。除却对于工作人员的意识提高外,企业还应当严格把控工作团队的综合素养,无论是招聘工作当中,还是日常的工作安排,都应当对工作团队进行完善,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奖惩制度等方式,刺激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以及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在团队招聘工作当中提高门槛,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困难,并且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理论基础,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发挥主观优势。 3.2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工程勘察重点、技术难点

工程地质勘察;重点;难点;质量保证措施 一、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各类房屋和构筑物基本都造在地面,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的松密程度、压缩性的高低、强度的大小、地下水的 深度与水质情况以及附近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等,都关系 着建筑物的安危。因此,为了正确的设计建筑物及其地基基础,必须以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为依据。只有对当地自 然条件的原始资料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才能做出好的 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的技 术经济政策,实行勘察、设计和施工三结合,工程勘察工作 在设计和施工前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 的工程地质条件,运用工程地质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 段和方法,为解决工程建设中地质问题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其成果资料是工程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等的重要依据。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难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划分为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是运用工程地质 理论和各种勘察测试技术手段和方法,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 的地质资料。要实现此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需按照工 程地质勘察的要求,掌握重点、克服服难点、加强管理,确 保工程地质勘察质量。

1、选址勘察阶段工作 选址勘察阶段通过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首先,要搜 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 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 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石和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现 象及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 不能符合要求,但其它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另外,选 择场址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一般情况下宜避开下列工程 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或地段:一是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对场地 稳定性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地段;二是地基土性质严重不良的 地段;三是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或 9度且邻近发震断裂带的场区;四是洪水或地下水对建筑场地 有威胁或有严重不良影响的地段;五是地下有未开采的有价值 矿藏或不稳定的地下采空区上的地段。 2、初步勘察阶段工作 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 案作出工程地质论证。首先,搜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 关工程性质及工程规模的文件。另外,初步查明地层、构造、 岩石和土的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冻结深度、不良地质现象 的成因和分布范围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 当场地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还有,对抗 震设防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的建筑场地,应判定场地和地基

地质勘察报告

无锡恒隆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2007-8-38 一、工程概况 (一)前言 受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无锡恒隆广场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为设计提供依据。 拟建工程位于无锡市人民中路、后西溪路之间和健康路东侧,拟建物包括一座购物广场和二座塔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3万m2,设计正负零为3.5m(黄海高程),购物广场共有7层,楼高32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西塔楼41层,高度216m,东塔楼47层,高度245m,另设3层地下室及1层地下夹层,地下室深度21.65m,以上深度参照正负零,塔楼结构体系筒体结构,其它为剪力墙结构。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于2007年9月12日开始现场野外施工,因拆迁原因,中间几次进场施工,到2008年12月15日结束,2008年12月25日提供土工试验成果报告,2009年1月5日提供正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顾问为凯达环球有限公司、结构顾问为迈进公司。 (二)勘察的目的与要求 本次勘察主要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的选型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根据本工程建筑类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下: (三)勘察工作依据及完成工作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本次勘察的目的与要求,按规范要求确定本次勘察的工 作依据与工作量。 1.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2008版) (6)《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8)《土的分类标准》 GB 145-90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0)《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2003年6月版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 2.地基设计等级、抗震等级、勘察等级 (1)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拟建工程主体工程地基基础 设计等级为甲级。 (2).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重点设防类(乙类); (3).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以及地基复杂程度,按照《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第3.1条划分: 工程重要性等级:拟建工程为一级;

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榆林市东沙南延枢纽榆阳河大桥工程 地质详细勘察技术要求 一、钻孔位置及要求: 1、工程地址:榆林市东沙南延枢纽榆阳河大桥工程。 1.2、结构形式:主桥62+110+62m连续刚构; 引桥40m连续与简支梁。 3、基础形式:桩基础。 4、钻孔位置及数量:桥址钻孔数共16个,全部为控制性钻孔如地质情况复杂经设计人员同意可加密钻孔。钻孔位置见附图,“●”为控制性钻孔。 5、钻孔深度:控制性钻孔深度达地面下65 米处或深入软质岩不小于10m,硬质岩不小于5m。若遇基岩(以便合理确定持力层),应与设计人员协商调整钻孔深度。若钻至预定深度遇到不良地质时,应钻穿(要防止误认孤石为基岩),并详细记录勘探结果,若地质情况复杂,应加密钻孔。钻孔深度不含建筑垃圾厚度。勘察若与地下管线冲突,请适当挪动钻孔位置避开管线。二.勘察报告书: 勘察工作完成后应提供经资质单位审查后的勘察报告文本(含电子版),且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勘察报告书:勘察工作概况;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如地裂缝、软弱地基、滑坡、溶洞、墓穴等);场地土类型;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岩石和土的均匀性和承载力,及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问题,对地基方案的论证和分析等。 ②钻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地质剖面图;地质柱状图。 ③动力触探曲线图及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含岩石的天然、饱和、

风干的极限抗压强度,桩侧岩土摩擦力、桩端承载力、桩端置入深度、软化系数等。 ④岩土试验成果表。 ⑤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判定环境水对桥 梁结构的腐蚀性,并说明地下水对构筑物在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的影响。 ⑥场地地震效应:提供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和场地土特征周期资料。对 桥位的适宜性和桥梁的稳定性做出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并提供抗震设计的有关参数。 ⑦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月、日最高,最低气温,历年极 端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冻结深度等。 ⑧桥梁跨越区域内主要水系水文地质情况,如流量,流速,冲刷情况,深度,堤岸形式,现状河床断面等。 ***其余未尽事宜按《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规定执行。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04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研究 郭小强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研究郭小强 发表时间:2018-12-19T14:58:43.7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郭小强[导读] 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行为,促进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关键。河南淇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鹤壁 458030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活动对于建设工程来说极其重要,是建设工程施工的前提,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岩土勘察报告决定建设施工能否有科学依据。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活动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操作以及程序化的实施,只要岩土工程勘察活动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就能够有利于建设工程的开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前言: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点,也是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主线,加强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行为,促进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水平的提高,是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关键。 1岩土工程勘察中采用的方法 1、物探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一般来说,物探主要是利用岩土间的重力场、磁性、电学性质的特征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对岩土工程施工区域地下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探测的勘察方法的总称。 2、开挖勘探 一般来说,开挖勘探主要指的是对岩土工程的局部直接开挖,然后进行详细观察并描述的勘察方法。开挖勘探依据开挖体的空间形状的差异,可以分为坑探、槽探、洞探以及井探等类型。 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前期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调查。其任务主要是在测区内现有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测区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底图的编制工作,然后利用编制好的工作底图测绘出测区内的地面工程地质样图,为工程地质勘探、实验、取样、监测等工作的设计、规划和实施,提供最基本的有效的资料。 4、钻探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钻探主要是利用先进的钻进设备,破碎岩土,观察井壁,采集岩土样本,进一步探明地层标准深度内的岩土工程地质现状,钻探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和补充地表测绘资料。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地质钻探不仅是获取地下正确的地质材料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有效地采集地下原状岩土样本以及进行现场试验以进行长期观测的重要措施。 2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具体做法 1、强化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高素质的勘察专业技术人员是保证勘察工作质量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得到保证的关键因素,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勘察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再者,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短期勘察质量来看,还是从长远勘察体系建设来说,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加大对勘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投入,保证从业人员在岗能够继续学习深造,提高人才选拔招聘的效率,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勘察体系中技术人员的从业水平。 2、选择合理的勘察手段 由于岩土的种类多种多样,因此岩土勘察的手段也不尽相同,每种方法都有特定的应用环境和先天不足,勘察单位要事先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不能为了减少勘察成本,单纯选择经济性好的勘察手段,比如当前许多勘察单位都选用静探孔的方式进行勘察,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方法比较适合软土地质的勘察,但是对于其他较为复杂的地质,则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地质的情况。因此,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探测手段,以保证勘察工作的质量。 3、建立健全勘察市场监管控制体系 由于现阶段我国勘察市场还存在一系列不合理、不规范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岩土勘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应当建立健全岩土工程监理体制,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及时清除勘察市场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第一,强化对勘察工程项目合同的审核与监理力度,提高勘察工作任务的明朗化与整体化,谨防盲目勘察、无序勘察或越级勘察等情况的发生;第二,强化对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保障勘察质量的合格;第三,完善勘察报告的编写与检查过程,严格审核勘察报告中的所有项目内容,强化对现场稳定性的评估和对选型的论证,避免勘察报告中只有泛泛而谈的描述,缺乏具体可行的针对性策略和内容分析。 4、实现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建设工程提供可靠的实际数据,便于建设单位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必须要始终与设计保持一体,也就是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一体化,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较为轻松地实现该要求。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排除设计中的人为主观因素,避免由于工作疏忽产生的数据抄录错误等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勘察数据的分析汇总效率,减少勘察设计时间,因此勘察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引用先进的工程建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进而实现勘察与设计的有机结合。 5、积极对岩土工程进行分析监测 目前,部分勘察单位在勘察报告中依然沿用比较传统的方式,传统方式大部分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对问题的定量分析,不能很好地为施工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意见。比如,对于某个地基以及桩基的承载力估计不准确,就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很好地制定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对岩土参数的取值理解不正确,就会造成勘察结果分析误差较大,从而影响施工人员对场地的分析。积极对岩土工程进行数据分析检测,不仅能够对勘察数据进行及时补充和修改,便于施工单位制定出可靠的施工方案,而且勘察单位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勘察质量。因此,勘察单位强化对岩土工程的监督工作尤为重要。

城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ode for urban planning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CJJ 57—94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337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1)城科字第15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勘察院主编的《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 57—94,自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勘察与岩土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1总则

1.0.1 为在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勘察。 1.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必须结合任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运用各种勘察手段,提供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勘察成果。在勘察工作中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新技术(如遥感、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和地质学科新理论。 1.0.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一般规定 2.0.1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规划阶段相适应。分为总体规划勘察阶段(简称总体规划勘察)和详细规划勘察阶段(简称详细规划勘察)。 2.0.2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应以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 2.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量,应按下列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0. 3.1 勘察阶段及其任务要求; 2.0. 3.2 规划区的地理、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2.0. 3.3 规划区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研究程度,以及当地的工程建设经验。 2.0.4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场地,应根据其场地条件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按表2.0.4分类。

工程地质技术要求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张家湾铁矿地下采选联合工程硐室群及管道井工程地质勘察方案 编制单位: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9月26日

1、前言 (3) 1.1工程概况 (3) 1.2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3) 1.3勘察的依据 (8) 2地质条件 (8) 2.1气象水文 (8) 2.2场地地形、地貌 (7) 2.3地层岩性 (7) 2.4构造 (10) 2.5水文地质条件 (10) 3勘察工作量布置和方法 (8) 3.1勘察工作量布置 (8) 3.2工作方法 (9) 4钻探施工技术要求 (10) 5水文地质工作技术要求 (11) 5.1水文地质试验方法 (11) 5.2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6) 5.3水文地质试验参数计算公式 (16) 5.4水化学分析 (17) 6工程地质技术要求 (17)

6.1钻孔工程地质编录 (17) 6.2试样采取和试验 (18) 7钻探技术设计及质量保证措施 (19) 7.1钻孔结构 (19) 7.2套管 (19) 7.5钻进方法 (20) 8设备配置 (24) 9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24) 10预期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张家湾铁矿地下采选联合工程 建设单位: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设计单位:中冶京诚(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单位:东北大学 张家湾铁矿井下采选联合开采工程是一个全井下开采的采选联合开采项目。选矿厂全部布置在井下,选矿工艺厂房为一系列的大断面硐室群组。其深度在地表440-520米以下,是目前国内最深的地下建筑硐室群。 主要建(构)筑物特征表1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2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1.2.1勘察的目的 (1)本次勘察任务是查明该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不足及勘察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不足及勘察要点 【摘要】本文系作者通过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针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岩土工程施工实践,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岩土工程;完善措施解决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地质工程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岩土工程勘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地质工程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购置先进设备;低价中标使许多地质工程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停滞不前的趋势,许多与工程密切相关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1 岩土工程勘察取得的特点 回顾我国推行岩土工程的十多年来,已经取得的巨大进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我国已经能够解决技术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应的规范、规程的编制,标志着我国这方面已经积累的经验达到的水平。 1.2 勘察工作已从单一的钻探、取样、试验、提报告模式发展为多种测试手段、综合评价的模式。多功能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预钻式和自钻式旁压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孔隙水压力测试、

波速试验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地基评价的水平。室内土工试验中高压固结试验和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普遍应用,使土力学理论更进一步应用到勘察生产实践中。另外,土的动力性质的试验也日益增多;桩的动力测试已经列入有关规范、规程和手册中;表面波速法也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岩土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显示出来。 1.3 勘察与设计、施工密切结合,初步形成了从勘察到设计、施工、监测,贯穿各个阶段的认识、实践、改造全过程。 1.4 地基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多年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引进、发展了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第四纪松散地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填土、饱和松散粉细砂等各种不良地基,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岩土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工程勘察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勘察结果形成的文件要包括以下重要的技术内容: 1.4.1 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建筑场地拟建的建筑作出适宜性的技术论证; 1.4.2 为工程设计提供场地各岩土分层、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岩土体工程设计参数; 1.4.3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岩土工程问题(如开挖、降水、沉桩等)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