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19.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19.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19.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7-5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如前所述,弯曲正应力是影响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σmax=

上式可以改写成内力的形式

Mmax≤[M]=Wz[σ] (b)(b)式的左侧是构件受到的最大弯矩,(b)式的右侧是构件所能承受的许用弯矩。

由(a)和(b)两式可以看出,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主要是从三方面考虑:减小最大弯矩、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Mmax≤[σ] (a) Wz

1.减小最大弯矩

1)改变加载的位置或加载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改变加载位置或加载方式

达到减小最大弯矩的目的。如当集中力作用在

简支梁跨度中间时(6-13a),其最大弯矩为

1Pl;当载荷的作用点移到梁的一侧,如距4

1,则最大弯矩变为左侧l处(图6-13b)6

5Pl,是原最大弯矩的0.56倍。当载荷的36

位置不能改变时,可以把集中力分散成较小的

力,或者改变成分布载荷,从而减小最大弯矩。

例如利用副梁把作用于跨中的集中力分散为

两个集中力(图6-13c),而使最大弯矩降低为

1Pl。利用副梁来达到分散载荷,减小最大8

弯矩是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2)改变支座的位置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支座的位置来减小最大弯矩。例如图6-14a所示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Mmax=

小为12ql=0.125ql2。若将两端支座各向里移动 0.2l(图6-14b),则最大弯矩减812ql, 40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Mmax=

只及前者的12ql=0.025ql2 401。图6-15a所示门式起重机的大梁,图6-15b所示锅炉筒体等,其支承点略向5

中间移动,都是通过合理布置支座位置,以减小 Mmax

的工程实例。

2.提高抗弯截面系数

1)选用合理的截面形状

在截面积A相同的条件下,抗弯截面系数 W愈大,则梁的承载能力就愈高。例如对截 2

第19讲—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面高度h大于宽度b的矩形截面梁,梁竖放时W1=

之比是121bh;而梁平放时,W2=hb2。两者66W1h=>1,所以竖放比平放有较高的抗弯能力。当截面的形状不同时,可以用比值W2b

WW来衡量截面形状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常见截面的值列于表6-1中。 AA

表中的数据表明,材料远离中性轴的截面(如圆环形、工字形等)比较经济合理。这是因为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中性轴附近的应力较小,该处的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将这些材料移置到离中性轴较远处,则可使它们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合理截面”。工程中的吊车梁、桥梁常采用工字形、槽形或箱形截面,房屋建筑中的楼板采用空心圆孔板,道理就在于此。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矩

形,工字形等截面,增加截面高度虽然能有效地提高抗弯截面系数;但若高度过大,宽度过小,则在载荷作用下梁会发生扭曲,从而使梁过早的丧失承载能力。对于拉、压许用应力不相等的材料(例如大多数脆性材料),采用 T字形等中性轴距上下边不相等的截面较合理。设计时使中性轴靠近拉应力的一侧,以使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尽可能同时达到材料的许用应力。

2)用变截面梁

对于等截面梁,除Mmax所在截面的最大正应力达到材料的许用应力外,其余截面的应力均小于,甚至远小于许用应力。

因此,为了节省材料,减轻结构的

重量,可在弯矩较小处采用较小的

截面,这种截面尺寸沿梁轴线变化

的梁称为变截面梁。若使变截面梁

每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等于材

料的许用应力,则这种梁称为等强

度梁。考虑到加工的经济性及其他

工艺要求,工程实际中只能作成近

似的等强度梁,例如机械设备中的

阶梯轴(图6-16a),摇臂钻床的摇

臂(图6-16c)及工业厂房中的鱼腹梁(图6-16b)等。

3.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构件选用何种材料,应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等因素。近年来低合金钢生产发展迅速,如16Mn、15MnTi钢等。这些低合金钢的生产工艺和成本与普通钢相近,但强度高、韧性好。南京长 3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江大桥广泛的采用了16Mn钢,与低碳钢相比节约了15%的钢材。铸铁抗拉强度较低,但价格低廉。铸铁经球化处理成为球墨铸铁后,提高了强度极限和塑性性能。不少工厂用球墨铸铁代替钢材制造曲轴和齿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7-6 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对于薄壁截面梁,若横向力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梁将发生平面弯曲。若横向力没作用在对称平面内,则力必须通过截面上某一特定的点,该点称为弯曲中心,且平行于形心主轴时,梁才能发生平面弯曲。否则,梁在发生弯曲的同时,还将发生扭转。

确定弯曲中心的方法是,先假定在横向力作用下梁发生平面弯曲,研究此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求出剪应力的合力作用点,此即弯曲中心。再根据内外力的关系,确定产生平面弯曲的加载条件。

现以图示的槽形截面悬臂梁为例,说明确定弯曲中心的方法。设横向力 P通过点A,且平行于形心主轴y,梁发生平面弯曲而没有扭转(6-10a)。此时梁的横截面上不但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除腹板上有垂直剪应力外,在翼缘上还将产生水平剪应力。由于翼缘很薄,对水平剪应力τ1同样假定:(1)剪应力平行于翼缘的周边,(2)沿翼缘厚度均匀分布(图6-10b)。为了分析水平剪应力,以相距为 dx的两横截面及垂直于翼缘中线的纵截面自翼缘上截取一微段,微段横截面上作用有正应力的合力 N1、N2,在截开的纵截面上作用有剪应力τ'(图6-10c

)。其中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N1=∫*MyAIz (M+dM)yN2=∫*AIz

根据剪应力成对定理和微段沿 x方向的平衡条件∑x=0,有

N2?N1?τ

'tdx=0

QS*

(a)得τ1=τ'=tIz

水平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与腹板上垂直剪应力的计算

公式完全相同,式中Sz=*htu,可见水平剪应力沿2

翼缘线性分布。同样可求出下翼缘上水平剪应力的

方向与分布规律。由图6-11a可以看出,剪应力沿

截面中线形成“剪流”。

上翼缘水平剪应力的合力

Q1=∫τ1tdu=∫0bb0QhutQb2ht (b) =2Iz4Iz

下翼缘水平剪应力的合力Q2=Q1,但与 Q1的方向相反;腹板垂直剪应力的合力Q3=Q(图6-11b)。根据合力之矩定理,Q1、Q2和 Q3的合力作用点应在距腹板中线为 e的A点处。 Q1hh2b2t= (c) e=Q4Iz

截面上的剪力 Q与外力形成的力偶矢量平行于 z轴,使梁发生平面弯若横向力通过A点,

曲。若外力不通过A点,则外力与截面上的剪力 Q不在同一纵向面内,将外力向A点平移后,附加的力偶将使梁发生扭转变形。

所以弯曲中心是平面弯曲时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合力作用点。由式(c)可以看出,弯曲中心的位置只取决于截面的形状和尺寸,而与外力无关。弯曲中心简称为弯心。

当截面有两个对称轴时,两个对称轴的交点即为弯曲中心,此时弯曲中心与形心重合,如工字形截面。当截面有一个对称轴时,可假定外力垂直于该对称轴,并产生平面弯曲,求 5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得截面上剪应力合力的作用线,该作用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弯曲中心,此时弯曲中心一般与形心不重合,如槽形截面。对于没有对称轴的薄壁截面应这样求弯曲中心:

(1)确定形心主轴。

(2)设横向力平行于某一形心主轴,并使梁产生平面弯曲,求出截面上弯曲剪应力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3)设横向力平行于另一形心主轴,并使梁产生平面弯曲,求出对于此平面弯曲截面上剪应力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4)两合力作用线的交点即为弯曲中心的位置。

可以很快定出弯心的位置,对于形状较简单的薄壁截面,根据弯心的概念和剪流的特点,

如6-12所示。

对于实心截面杆,由于忽略剪应力的影响,故

认为弯心与形心重合。

开口薄壁截面杆的抗扭刚度较小,如横向力不

通过弯曲中心,将引起比较严重的扭转变形,不但

要产生扭转剪应力,有时还将因约束扭转而引起附

加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对这类杆件进行强度计算时,

对弯曲中心的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章小结

1.受弯构件横截面上有两种内力——弯矩和剪力。弯矩M在横截面上产生正应力力Q在横截面上产生剪应力

系和静力平衡关系。

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是影响强度和刚度的主要因素,故对弯曲正应力进行了较严格的推导。剪力产生的剪应力对梁的强度和刚度的影响是次要因素,故对剪应力公式没作严格推导,先假定了剪应力的分布规律,然后用平衡关系直接求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3.梁进行强度计算时,主要是满足正应力的强度条件σ;剪τ。 2.已知横截面上的内力,求横截面上的应力属于静不定问题,必须利用变形关系、物理关

σmax=Mmax≤[σ] Wz

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校核是否满足剪应力的强度条件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maxQmax(Sz=≤[τ] bIzτmax

4.根据强度条件表达式,提高构件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是:减小最大弯矩;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和材料性能。

5.弯曲中心是薄壁截面横弯时,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合力作用点。因此横弯作用的薄壁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是:

1)横向载荷过弯曲中心;

2)平行于形心主轴。

提高构件弯曲强度的措施

提高构件弯曲强度的措施 摘要:本文从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出发,总结推导出要想提高材料弯曲强度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改善梁的受力情况,另一方面是采用合理的横截面形状。紧接着结合生活中的工程实例,具体讨论了在满足强度条件下如何设计和选择既经济又合理的构件。 关键词:构件;弯曲强度;正应力;弯矩;抗弯截面系数 工程结构或机械的各组成部分,如建筑物的梁和柱、机床的轴等,在规定载荷的作用下当然不应被破坏,例如桥梁不可断裂,储气罐不应爆破等。若构件横截面尺寸不足或形状不合理,或材料选用不当都不能保证工程结构或机械的安全工作。相反,也不应不恰当的加大横截面尺寸或选用优质材料,这虽然满足了上述要求却多使用了材料和增加了成本,造成浪费。弯曲强度是材料力学中一条非常的重要的性质,在工程问题中,常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构件的弯曲强度以提高构件的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 弯曲正应力是控制梁强度的主要因素,(1)式为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max σ=W M max ≤[]σ (1) 其中max σ为弯曲正应力,max M 为弯矩,W 为抗弯截面系数。强度条件是设计梁的主要依据。从这个条件看出,要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改善梁(构件)的受力情况,以降低max M 的值;另一方面则是采用合理的横截面形状,以提高W 的值,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下面分几点讨论。 一、减小最大弯矩 ⑴改变支座的位置 首先,应把梁的支座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尽量降低梁内的最大弯矩,相对地说,也就是提高了梁的强度。以图1.1(a )所示均布载荷作用下的简支梁为例, 22max 125.08 ql ql M == (2)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19

§7-5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如前所述,弯曲正应力是影响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max max σσ≤= z W M (a ) 上式可以改写成内力的形式 ][][max σz W M M =≤ (b ) (b )式的左侧是构件受到的最大弯矩,(b )式的右侧是构件所能承受的许用弯矩。 由(a )和(b )两式可以看出,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主要是从三方面考虑:减小最大弯矩、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1.减小最大弯矩 1)改变加载的位置或加载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改变加载位置或加载方式 达到减小最大弯矩的目的。如当集中力作用在 简支梁跨度中间时(6-13a ),其最大弯矩为 Pl 4 1;当载荷的作用点移到梁的一侧,如距左侧l 6 1处(图6-13b ),则最大弯矩变为Pl 36 5,是原最大弯矩的倍。当载荷的位置不能改变时,可以把集中力分散成较小的 力,或者改变成分布载荷,从而减小最大弯矩。 例如利用副梁把作用于跨中的集中力分散为 两个集中力(图6-13c ),而使最大弯矩降低为 56.0Pl 8 1。利用副梁来达到分散载荷,减小最大弯矩是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2)改变支座的位置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支座的位置来减小最大弯矩。例如图6-14a 所示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22max 125.081ql ql M == 。若将两端支座各向里移动 (图6-14b ),则最大弯矩减小为l 2.0240 1ql ,

22max 025.0401ql ql M == 只及前者的5 1。图6-15a 所示门式起重机的大梁,图6-15b 所示锅炉筒体等,其支承点略向2.提高抗弯截面系数 中间移动,都是通过合理布置支座位置,以减小 的工程实例。 1在截面积高。例如对截max M )选用合理的截面形状 A 相同的条件下,抗弯截面系数 W 愈大,则梁的承载能力就愈

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时的处理措施 1 引言 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裂缝以及耐久性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其不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选用的加固方法有3大类,直接加固法、间 接加固法、综合加固法。 2 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结构抗力。加固前最好能在原结构上卸载,经加固后再恢复使用荷载,但在原结构上往往很难实现。工程中,国内、外直接加固技术主要有如 下几种, 2.1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即采取增大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砖混等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构件和 一般构筑物的加固。 (1)该方法优点, ①传统加固方法,技术成熟,便于操作; ②质量好,可靠性强; ③提高构件抗力R及刚度的幅度大,尤其对柱的稳定性提高较大。 (2)该方法缺点, ①如果设计中未能从整体结构角度上分析,仅仅为局部加大而加大,这样会造成整体 结构其它部分形成薄弱层而发生重大破坏。 ②加大构件截面,其质量和刚度将发生变化,结构的固有频率也随之改变,很有可能 进入到地震或风震的频率中而产生共振现象。 ③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④对原有结构的外形以及房屋使用空间上有一定的影响。 2.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即在混凝土、砌体等构件四周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分干式、湿式两种形式)。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构件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力和刚度的加固。此法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砖混结构中的柱以及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这种加固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少,工期短,受力可靠,对建筑物外观和净空影响

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高强混凝土: 一般把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称为高强混凝土, C100强度等级以上的混凝土称为超高强混凝土。它是用水泥、砂、石原材料外加减水剂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经常规工艺生产而获得高强的混凝土。 特性: 主要 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强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一般为普通强度混疑土的4~6倍,故可减小构件的截面,因此最适宜用于高层建筑。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轴压比和合适的配箍率情况下,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且柱截面尺寸减小,减轻自重,避免短柱,对结构抗震也有利,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高强混凝土材料为预应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可采用高强度钢材和人为控制应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和抗裂度。因此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地采用施加预应力的高强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大跨度房屋和桥梁中。 优越性 1、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对受压构件可节省混凝土30-40%;受弯构件可节省混凝土10-20%。

2、高强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成本上要高一些,但由于减少了截面,结构自重减轻,这对自重占荷载主要部分的建筑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再者,由于梁柱截面缩小,不但在建筑上改变了肥梁胖柱的不美观的问题,而且可增加使用面积。以深圳贤成大厦为例,该建筑原设计用C40级混凝土,改用C60级混凝土后,其底层面积可增大1060平方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因此,国外高强混凝土除高层和大跨度工程外,还大量用于海洋和港口工程,它们耐海水侵蚀和海浪冲刷的能力大大优于普通混凝土,可以提高工程使用寿命。 4、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提高梁强度的措施 自学报告 姓名:郑庭月 学号:11253028 专业: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 班级:运输1104 指导教师:祝瑛

提高梁强度的自学报告 【问题背景】 由于弯曲正应力是控制梁强度的主要因素,所以玩去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往往是设计梁的主要依据。根据这一条件,要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合理的布局载荷,以降低最大弯矩的数值;另一方面是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以提高W 的数值,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 工程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梁的强度。 一、支座的合理安排和梁的载荷合理配置 改善梁的受力情况,尽量降低梁内最大瓦努,实质上是减小了梁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应力值,也就相对提高了梁的强度。如图1(a )所示。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作用时,梁内最大弯矩为 M max =ql 2/ 8=0.125ql 2 1(b ) 1(a ) 若将两端支座靠近,移动距离a=0.2l ,则最大弯矩减小为前者的1/ 5,即承载能力提高4倍。 再如,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把较大的集中力分散成较小的力,或者改变成分布载荷。图2(a )为简支梁跨度中心作用有集中力,梁的最大弯矩为M max =0.25Fl 。如果将集中力F 分散成图2(b )所示的两个集中力,梁的最大弯矩降低为M max =0.125Fl 。再者,如果将集中力向支座方靠近,两点最大弯矩也会相应减小很多。 ][max max σσ≤=W M

二、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平面玩去时,两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着高度方向线性分布,距离中性轴越远的点,正应力越大,中性轴附近的各点正应力很小。当道中性轴最远点上的正应力达到许用用力值时,中性轴附近各点的正应力还远远小于许用应力值。因此,可以认为,横截面上中性轴附近的材料没有被充分利用。为了使这部分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应尽可能使横截面上的面积分布在距中性轴较远处,以使抗弯截面系数W z增大。工程结构中常用的有空心截面和各种各样的薄壁截面(如工字形、槽形、箱型截面等)。 增加W z的同时,梁的横截面面积有可能增大,这意味着要增加材料的消耗。因此,合理的截面应是使横截面W/A数值尽可能大。W/A数值与截面的形状有关。 以宽度为b、高度为h的矩形截面为例,当横截面竖直放置,而且载荷作用在竖直对称面内时,W/A=0.167h;当横截面横向放置时,而且载荷作用在短轴对称面内时,W/A=0.167b。如果h/b=2,则横截面竖直放置时的W/A值是横向放置时的两倍。显然,矩形截面梁竖直放置比较合理,圆环截面比圆形截面合理,槽形截面和工字形截面是更为合理的截面形式。 经济合理的截面形状应当使边缘处的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同时达到材料的许用值。对抗拉与抗压能力相同的材料(如钢材),应采用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如圆形、矩形、工字形等,这样,可使截面上下边缘处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数值相等,同时接近许用应力。对于抗拉和抗压强度不相等的材料(如铸铁),应使中性轴偏于强度较弱(受拉)的一边,使其边缘处的拉应力与;压应力同时达到许用值。 对这类截面,因为 因此,为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最合理的设计应使y1和y2之比接近于下列关系: Y1/Y2=[σt]/[σc]

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教学设计

《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教学设计 课题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直梁弯曲的知识,对抗弯强度问题进 行定性分析,初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实验活动探究如何提高梁抗弯强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教材或实际工程中案例的分析,体验由于 直梁的抗弯强度不足而造成的破坏带来的后果;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理解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安全生产意识和严谨认真 的学习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 教学难点提高梁抗弯强度措施的力学原理。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导学 一、引入课题: 在工程中梁是典型的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为了保证能安全工作,必须满足其强度要求,即梁的最大正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否则会影响构件的正常使用。在工程中如果梁的强度不足,就会造成梁的破坏甚至严重的安全事故,那么在实际设计或施工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梁的抗弯强度呢? 二、课堂探究: [ 做一做] 请按下列实验要求动手做一做,想一想。 探究问题1: 在实验中,根据梁的变形分析观察,分析梁的强度与梁的截面形状有无关系,什么样的截面抵抗荷载的能力较强? 活动1: 取两张大小、厚度都相同的长条形硬纸片,如下图a、b 所示,一张不折叠,一张折叠成槽形,分别支承在两端固定的物体上,并在中间处小心地加上荷载,比较它们的抗弯能力。 结论:材料和截面积都相同的构件,采用不同的横截面形状,它们的抗弯能力不同; (工字形截面和空心截面梁的抗弯能力强,因此工字形和空心截面是提高梁抗弯强度的合理截面。) 探究问题2:1、学生思 考梁的强 度条件。 2、小组活 动 在小组内, 有序开展 实验探究 活动,共同 解决存在 的问题,并 整理交流 的结果。 1、引导学 生思考、 引入课题 2、给学生 发放导学 提纲。布 置前置作 业。 巡视导学 巡视课 堂,了解 情况,对 问题积极 引导,适 时点拨。 对学困生 积极鼓 励,并适 度助学。 引导组织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19.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7-5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如前所述,弯曲正应力是影响弯曲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σmax= 上式可以改写成内力的形式 Mmax≤[M]=Wz[σ] (b)(b)式的左侧是构件受到的最大弯矩,(b)式的右侧是构件所能承受的许用弯矩。 由(a)和(b)两式可以看出,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主要是从三方面考虑:减小最大弯矩、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Mmax≤[σ] (a) Wz 1.减小最大弯矩 1)改变加载的位置或加载方式 首先,可以通过改变加载位置或加载方式 达到减小最大弯矩的目的。如当集中力作用在 简支梁跨度中间时(6-13a),其最大弯矩为 1Pl;当载荷的作用点移到梁的一侧,如距4 1,则最大弯矩变为左侧l处(图6-13b)6 5Pl,是原最大弯矩的0.56倍。当载荷的36 位置不能改变时,可以把集中力分散成较小的 力,或者改变成分布载荷,从而减小最大弯矩。

例如利用副梁把作用于跨中的集中力分散为 两个集中力(图6-13c),而使最大弯矩降低为 1Pl。利用副梁来达到分散载荷,减小最大8 弯矩是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2)改变支座的位置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支座的位置来减小最大弯矩。例如图6-14a所示受均布载荷的简支梁,Mmax= 小为12ql=0.125ql2。若将两端支座各向里移动 0.2l(图6-14b),则最大弯矩减812ql, 40 第19讲—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Mmax= 只及前者的12ql=0.025ql2 401。图6-15a所示门式起重机的大梁,图6-15b所示锅炉筒体等,其支承点略向5 中间移动,都是通过合理布置支座位置,以减小 Mmax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7-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梁的设计既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在荷载作用下能安全的工作,又要节约材料,减轻自重,使其经济合理。 一般情况下,梁的弯曲强度是由正应力控制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max max z []M W σσ=≤ 是梁弯曲强度计算的主要依据。要提高梁的强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用合理的截面形状 1、根据W z /A 的比值选择截面 梁能承受的弯矩与抗弯截面系数W z 成正比,而用料的多少又与截面面积A 成正比,所以W z /A 的比值越大越合理。 对截面高度相同而形状不同的截面,可用W z /A 的比值来比较: ① 高为h 宽为b 的矩形截面 2160.1676 bh W h h A bh === ② 直径为h 的圆形截面 3 2320.1258 4h W h h A h π π=== ③ 高为h 的槽形及工字形截面 (0.27~0.31)W h A = 可见,槽形及工字形截面最合理,矩形截面次之,圆形截面最差。 这一结论也可用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得到解释:当距中性轴最远处应力达到相应许用应力时,中性轴上(或附近)的应力分别为零(或较小),这部分材料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故应把这部分材料移至远离中性轴的位置。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应将截面面积布置得离中性轴远些为好。所以,工程上常常采用工字形、环形、箱形截面等截面形式。 2、根据材料的力学特性选择截面 对于用抗拉和抗压强度相同的塑性材料制成的梁,宜选用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如工字形、矩形和圆环形截面。 y 1y 2 -max 图7-27 对于由脆性材料制成的梁,由于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宜采用中性轴不是对称轴的截面,且应使中性轴靠近强度较低的一侧,如铸铁等脆性材料制成的梁常采用T 形和箱形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