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0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0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十章 电气照明

10-1.电气照明有什么特点对工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电气照明是供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的电气照明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工作人员视力健康的必要条件。

照明是人工照明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照明方式。实践和实验都证明,照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作人员的视力健康,因此电气照明的合理设计对工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2.什么叫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常用单位各是什么什么叫配光曲线 答:发光强度是表示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坎德拉(cd )。 照度是表示受照物体表面的光通密度,单位为勒克司(lx )。

亮度是表示发光体在视线方向单位投影面上的发光强,单位为cd/m 2。

配光曲线也叫光强分布曲线,是在通过光源对称轴的一个平面上绘出的灯具光强与对称轴之间角度α的函数曲线。

10-3. 什么叫反射比反射比与照明有什么关系

答:反射比是指反射光的光通量ρφ与总投射光通量φ之比,即

ρρφφ=。

反射比是一表征物体的光照性能参数。

10-4. 什么叫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试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为例,说明各自的发光原理和性能。

答:利用物体加热时辐射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热辐射光源。常用的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白炽灯的发光原理为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到白炽状态从而引起热辐射发光。这种照明光源结构简单,价格低,显色性好,使用方便,适用于频繁开关。但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耐震性差。

利用气体放电时发光的原理所做成的光源称为气体放电光源。目前常用的气体放电光源有: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荧光灯的发光原理是利用汞蒸气在外加电压

作用下产生电弧放电,发出少许可见光和大量紫外线,紫外线又激励管内壁涂覆的荧光粉,使之再发出大量的可见光。二者混合光色接近白色。荧光灯的光效率高,寿命长,但需要附件较多,不适宜安装在频繁起动的场合。

10-5. 试述荧光灯电路中的启辉器、镇流器和电容器的功能。

答:启辉器的功能是控制灯丝加热时间。镇流器的功能是产生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电动势。电容器的功能是用来提高功率因数。

10-6. 在哪些场所宜采用白炽灯照明又在哪些场所宜采用荧光灯照明

答:照明开关频繁或因频闪效应影响视觉效果和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的场所,宜采用白炽灯。识别颜色要求高的场所,宜采用日光色的荧光灯。

10-7. 什么是灯具的距高比距高比与布置方案有什么关系

答:保证所需的照度均匀度时的最大灯具间距与灯具计算高度之比。布置灯具应按灯具的光强分布、悬挂高度、房屋结构及照度要求等多种因素而定。为使工作面上获得较均匀的照度,较合理的距高比一般为~。

10-8. 灯具悬挂高度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室内灯具不宜悬挂过高或过低。过高会降低工作面上的照度且维修不方便;过低则容易碰撞且不安全,另外还会产生眩光,降低人眼的视力。

10-9. 什么叫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数与那些因素有关什么叫减光系数又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照明光源的利用系数是表征照明光源的光通量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参数,用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包括直射光通量和多方反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与全部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之比来表示。

Kμ与下列因素有关:

利用系数

u

①与灯具的形式,光效和配光曲线有关.灯具的光效越高,光通量越集中,利用系数也越高。

②与灯具的悬挂高度有关.悬挂越高,反射光通量越多,利用系数也越高。

③与房间的面积及形状有关.房间的面积越大,越接近于正方形,则由于直射光通量越多,利用系数也越高。

④与墙壁,顶棚及地面的颜色和洁污情况有关.颜色越浅,越洁净,反射光通量越多,因此利用系数也越高。

减光系数旧称维护系数,是指照明设备使用一定的时期后在工作上产生的平均照度与该设备新装时,在同样条件下产生的平均照度之比。

10-10. 照明网络为什么要分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两种供电方式对供电电源有什么要求 答:为保证电光源正常、安全、可靠地工作,同时便于管理维护,又利于节约电能,就必须有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和控制方式给予保证。

工作照明一般由动力与照明共用的变压器供电。供继续工作使用的应急照明应接于与正常照明不同的电源,当正常照明因故停电时,应急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

10-11. 试说明电气照明平面布线图上,灯具旁标注的CS P

FAC 0.3362412866?-中各种文字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答:CS P FAC 0

.3362412866?-表示6盏FAC41286P 型悬挂荧光灯具,灯管为二根36W 荧光灯管,灯具链吊安装,安装高度距地3.0m 。

10–12.有一教室长11.4m 、宽6.4m 、高3.6m ,照明器离地高度3.1m ,课桌的高度为0.75m 。室内顶棚、墙面均为白色涂料,顶棚有效反射比取70%,墙壁有效反射比取50%。要求课桌的实际平均照度为300lx ,若采用蝠翼式荧光灯具,内装36WT8直管荧光灯,试确定所需的灯数及灯具布置方案。

解:(1)确定布置方案

查表A-18–2,教室照度值为 300Lx 、功率密度值 LPD=9W/M 2

由灯具离地高度3.1m ,课桌的高度为0.75m ,则室空间高度为

h RC =2.35m 查表A-18–4,该蝠翼式灯具的最大距高比为,即l/h RC =,则灯具间的合理距离为

l ≤ h RC =×=4.23m

初步确定灯具布置方案如图10–16所示。

该布置方案的实际灯距为

满足要求。

此时灯具个数为:n =4×3=12(个)

(2)用利用系数法计算照度

①计算室空间比RC K :

②确定利用系数

查表A-18–4可知:ρc =70%,ρw =50%,RC K =3时u K =;RC K =4时u K =。运用插入法可得ρc =50%,ρw =30%,RC K =时u K =

③确定布置灯具的光通量

查表A-18–3可知,F36T8/840型36WT8直管荧光灯光通量Φ=3150lm

⑤计算实际平均照度

实际平均照度与标准照度300Lx 误差<10% ,计算结果满足照度要求。

PLD=(36+4)×12/×= W/M 2<9W/M 2

,满足功率密度目标值要求。

另外,黑板照明安装专用黑板照明灯具2个,内装36WT8直管荧光灯。 m

m l 23.42.2<=06.34

.66.9)4.66.9(35.25)(5=?+??=?+=

b a b a h K RC RC lx A n K K E m u av 2954

.66.93150127.06858.0=????=Φ=

图10–16 教室灯具布置图

10–13 某仪表装配车间长60m ,宽15m ,采用FAC42601P 型嵌入式荧光灯具60个,内装2×36WT8直管荧光灯,嵌入安装离地4.5m ,工作面离地高度为0.75m ,顶棚有效反射比为为30%,墙面有效反射比为为50%,要求工作面上的最低平均照度为300lx ,试校验能否满足照度要求。

解:查表A-18–2,仪表装配照度值为 300Lx 、功率密度值 LPD=11W/M 2

由灯具嵌入安装离地4.5m ,工作面离地高度为0.75m ,,则室空间高度为

hRC=3.75m 查表A-18–5,该嵌入式荧光灯具的最大距高比为,即l/h RC =,则灯具间的合理距离为

l ≤ h RC =×=4.84m

①计算室空间比RC K : ②确定利用系数

查表A-18–4可知:ρc =70%,ρw =50%,RC K =时u K =;RC K =时u K =。运用插入法可得ρc =70%,ρw =30%,RC K =时u K =

③确定布置灯具的光通量

56.115

60)1560(75.35)(5=?+??=?+=

b a b a h K RC RC

查表A-18–3可知,F36T8/840型36WT8直管荧光灯光通量Φ=3150lm

⑤计算实际平均照度

计算结果表明实际平均照度213Lx 与标准照度300Lx 相比,小87Lx ,即29% ,不满足照度要求。

lx lx A n K K E m u av 30021315

6031502607.07247.0<=?????=Φ=

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成人高等教育 《员工关系管理》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1 分,共25题) 1.员工关系是( C )在企业这个组织系统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20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 A.劳动关系 B.劳资关系 C.社会关系 D.劳工关系 2.在诸多政策环境下,( A )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员工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A.就业政策 B.经济政策 C.福利政策 D.法律政策 3.劳动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 D )。 A.规范化管理 B.安排与指导 C.支付相应薪酬 D.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4.<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B )。 A.一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5.集体合同订立后,应报送(A )。 A.劳动行政部门 B.劳动法律部门 C.劳动司法部门 D.劳动监察部门 6.以下哪个不是沟通的三个层次( B )。 A.技术层次 B.行为层次 C.心理层次 D.管理层次 7.( C )是指发送者有意选择性传达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 A.信息选择 B.信息传递 C.信息过滤 D.信息分享 8.( B )是“心理契约之父”。 A.阿吉里斯 B.莱文森 C.施恩 D.卢梭 9.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概念,不包括( D )。 A.工作满意度 B.工作参与 C.组织承诺 D.凝聚力 10.最常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方式是( A )。 A.工作描述指数法 B.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C.彼得需求满意调查表 D.工作分析法 11.按照冲突的( B )可分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冲突。 A.形式 B.类型 C.表现 D.主体 12.( C )是最为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A.协商发 B.教育法 C.拖延法 D.和平共处法 13.发生矛盾冲突,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使企业或其他人受到影响是员工关系危机的( B )阶段。 A.集合 B.爆发 C.疯狂 D.协调 14.作为管理者,在进行正式的处罚活动之前有义务事先给与( D )。 A.教育 B.批评 C.警告 D.通告 班 级 姓 学号 …………………密……………封……………线……………密……………封……………线…………………

员工关系管理试题及答案

1、( )适用的对象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A.榜样法 B.角色扮演法 C.视听法 D.安全研讨法 参考答案:D 2、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不包括( ) A.裁决应先行调解 B.当事人不服仲裁,只能向法院提出诉讼 C.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仲裁委员会才能接受仲裁 D.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人应当回避 参考答案:C 3、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 )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 A.传授观念 B.传授技能 C.传授知识 D.传授经验 参考答案:C 4、关于定员定额表述正确的是( )。 A.定员就是企业用人质量的界限

B.定额是组织生产.指导分配的基本依据 C.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劳动的标准 D.按照综合程度,定员定额标准分为单项标准和综合标准 参考答案:D 5、集体劳动合同体制以( )为主导体制。 A.基层集体合同 B.行业集体合同 C.集团集体合同 D.地区集中合同 参考答案:A 6、为了获得过去行为的写照,面试考官应当避免提出的问题是( )。 A.“你是怎样看待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合作现象的?” B.“当你的工作得到了不好的反馈时,你是怎么做的?” C.“请举一个你亲身经历过的部门合并中人员重组的事例。” D.“在你所承担的项目中,你是怎样获得技术部的支持和帮助的?” 参考答案:C 7、开发主要是指管理开发,指一切通过( )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未来管理工作

绩效的活动。 A.传授观念 B.传授技能 C.传授知识 D.传授经验 参考答案:C 8、行为导向型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 A.行为观察法 B.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C.关键事件法 D.直接指标法 E.目标管理法 参考答案:A,B,C 9、在企业发展的( )阶段,更能够暴露出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A.创立 B.扩张 C.稳定 D.衰退 参考答案:C 10、岗位研究首先产生于( )

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概念)1、现实型文学:也称为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了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体。 6、剧本: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7、散文:一种体裁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广义的散文是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以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象征型文学是寄寓意蕴,以变形描写来拟人(物)的形象,是现代派文学,来表现哲理的。 现实型文学是再现生活重视细节描写,虚构而见不出虚构,表现现实主义反映生活本质的。 理想型文学是表现理想以夸张幻想来再造的虚构幻想的形象表现浪漫主义的反映理想。 或(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的概括);2强性大(强烈的抒情性) 3、音乐性(停顿、平仄和押韵) 小说的基本特征: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散文的基本特征:1、选材广泛,现实性很强 2、形式自由,手法多样 3、形聚,构思精湛(形散:选材五光十色,联想自由驰骋,手法多种多样,结构灵活多变;神聚:立意深远,一线串珠。)4、真人真事,事情实感。 剧本的基本特征: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事件事件、地点高。2、尖锐紧张的戏剧冲突 3、人物台词要个性化口语并富有动作性。(个性化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地位教养;口语化既有意境又有潜台词;动作性:人物语言要传达内在的动作心理活动;引起更多的外部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到新的层面。) 第十章{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 为什么连续梁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 试比较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力重分布。 11.7 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员工关系管理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对等性义务是指一方没有履行某一义务时~他方可以免除另一相对义务的履 行~如提供劳动与支付劳动报酬之间具有——性。 2、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是员工关系管理的——。 3、员工的团队价值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问题。 4、当冲突发生时~首先要辨别冲突的——。 5、人本管理在——的假设下有企业管理研究人员提出来的。 6、——型员工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对象。 7、企业的——人才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机密~控制关键资源~对 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才。 8、在劳动关系管理的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 9、——是用人单位录用决策的依据~也是劳动者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10、——是员工管理的起点。 11、《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彼得超过——个月。 12、法律规定连续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除员工具备法定条件或自身要求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均应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 1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 位所在地的——。 14、对于试用期考核来说~最为注重的是考核的——性。

15、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兼职人员~他们以兼职身份与单位签订的是——~而不是劳动合同。 16、当事人应当帮助另一方履行其义务~其实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权利~这反映了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17、集体协商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人。 18、发展人际关系的最初阶段首先是——。 19、入职前沟通应在——时进行。 20、在岗位向下调整时~对于被降职的员工一定要——。 21、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22、沟通要选择合适的——~要避免在公共区域。 23、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考虑你所提出的问题是——沟通。 24、在主管和员工进行沟通时~如果外在环境嘈杂吵闹~或者沟通的双方因生理或心理因素而无法专心~则会降低沟通的有效性~这是沟通障碍中的——障碍。 25、组织庞大层次多~沟通有效性降低~原因在于~在传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问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除了员工关系管理之外~都有可能采用——方式来处理。 2、——关系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 4、员工关系管理的外部环境有——、——、——、——和——。 5、员工参与管理有多种形式~最主要的几种形式是——、——、——、——、——和——这几种形式。 第 1 页共 14 页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 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 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 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 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 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 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③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全)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 p Z +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电气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电气工程与电工科学的关系就是什么? 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就是电气科学。 2.与“现代五大工程”的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突出特点就是什么? 与其她工程相比,电气工程的特点在于:她的出现首先不就是来源与文明发展的自发需要,而就是来源于科学发现。她以全新的能量形态开辟出一个人类文明的新领域。她的发展又伴生了电子工程,从而孕育出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工程领域,为信息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 在这一时期,发电,输电,配电已形成了一气轮机,水轮机为原动机,以交流发电机为核心,以变压器与输配电线路等组成的输配点系统为“动脉”的输电网,使电力的生产,应用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电力拖动,电力牵引,电动工具,点加工,点加热等得到普遍应用。 4.根据自己了解,电气工程有哪些应用? 多电飞机,线控汽车,全电舰船。 5.20世纪哪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器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永磁材料,超导磁体技术,电磁技术。 6、电气科学与电气工程的发展史给您哪些启发? 今天电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她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电气工程也应次被誉为“现代文明之轮” 7、21世纪电器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就是什么? 将电气科学与工程与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同时用信息科学的成就改造与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8、为什么说21世纪电器工程与其她科学融合交叉就是她的显著特点? 21世纪的电气工程科学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创新与飞跃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 9电气工程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那些? 电路藜芦,电磁理论,电磁计量理论等。 10您认为今后电气工程还会有哪些新应用?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系统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各问题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成为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现代测量传感技术。 11您认为还有那些计算机软件可以用于今后的专业学习? MATLAB,PSPICE,EMTP,SABER,ANSOFT。

江苏自考30466员工关系管理2015年10月真题试卷

2015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30466员工关系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对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员工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策是( ) A.货币政策B.财政政策C.产业政策D.就业政策 2.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并且理由合理时,适合采用的冲突解决方法是( ) A.拖延法B.协商法C.和平共处法D.上级仲裁法 3.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的最终所有者是( ) A.全体劳动者B.国家C.政府D.全社会 4.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 ) A.平均工资标准B.基本工资标准C.最低工资标准D.一般工资标准 5.集体协商时,担任职工一方首席代表的是( ) A.单位党委书记B.单位外聘的专业律师 C.单位法定代表人D.单位工会主席 6.在沟通过程中,详细介绍本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已有员工的情况、部门运作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内容,这种类型的沟通属于( ) A.入职前沟通B.岗前培训沟通C.试用期沟通D.工作异动沟通 7.如果在组织中需要创造出一种高昂的士气来实现组织目标,行之有效的沟通措施是采取( ) A.环式沟通网络B.轮式沟通网络C.Y式沟通网络D.全通道式沟通 8.下列属于劳动合同中标明的内容是( ) A.群体的归属感B.个人成长的可能C.员工的岗位职责D.自我价值的实现 9.现代企业中员工和企业间关系的最佳结合点是( )

A. 劳动合同B.职业生涯规划C.劳务协议D.心理契约 10.心理契约没有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的方式埋藏在契约双方的内心深处,期待对方去理解、估测。这体现了心理契约的( ) A. 主观性B.不确定性C.双向性D.动态性 11.员工团体之间产生相对关系,并出现相对矛盾,对各自利益产生影响。这一阶段是员工关系危机发展的( ) A.爆发阶段B.萌芽阶段C.诉说阶段D.组织阶段 12.处理员工关系危机的关键是( ) A.确认员工关系危机的阶段B.充分考虑员工利益 C.及时找到危机团体中的核心人物D.广泛进行宣传 13.若明知企业有相关规定,还要以身试“法”、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处,以明纪律,以儆效尤。这体现了“热炉法则”中的( ) A. 及时性原则B.彻底贯穿性原则C.警告性原则D.验证性原则 14.要管理好问题员工,首先需要( ) A. 确定问题员工的数量 B.鉴别问题员工的类型 C.查明问题员工的分布D.了解问题员工的组成 15.某类人员具有思考问题缜密,不喜欢做没有把握,事先没有准备,缺乏资源支持的事情,但很难适应工作的变化。根据GFT理论,该类人员属于( ) A. Xl型(诸葛亮型)B.Cl型(总理型) C.X2型(袁绍型) D.A2型(孙中山型) 16.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规则,提出对部门经理进行降职处理申请的是( ) A.副总经理B.办公室C.人力资源管理部门D.工会 1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 ) A. 泰勒B.赫茨伯格C.阿吉里斯D.舒尔茨 18.企业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供自主的工作环境来吸引人才。这种针对主动离职员工的留用策略称为( ) A. 环境留人B.感情留人C.事业留人D.制度留人 19.因长期静止、单调乏味或感觉剥夺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缺乏自我实现的压力状况称为( ) A.过度压力B.匮乏压力C.静态压力D.潜在压力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 p Z +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 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2018年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2018年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企业中的员工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会随着企业薪酬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体现了员工关系中 A.复杂性特征 B.多变性特征 C,社会性特征 D.适应性特征 2.企业处理员工关系的最大约束是 A.利益关系 B.心理契约 C.企业目标 D.企业价值观 3.属于员工关系管理的内部环境的是. A.经济环境 B.社会文化环境 C.技术环境 D.工作环境 4.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贵任以及对对方的期望称为 A.情感体验 B.心理沟通 C.心理契约 D.心理暗示 5.“知识型员工”概念的提出者是 A.莱文森 B.施恩 C.西蒙 D.德鲁克 6.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7.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兼职人员以兼职身份与单位签订的是 A.劳务协议 B.劳动合同 C.集体合同 D.集体协议 8.双方当事人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有关事项,不能隐瞒事实,不能造假虚设。这一劳动合同 订立的原则是 A.公平原则 B.平等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协商一致原则 9.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沟通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层次、心理层次和 A.安全层次 B.管理层次 C.控制层次 D.协调层次 10.在几种典型的沟通网络中,居于两端的人只能与内侧的一一个成员联系,居中的人则可分别与两人沟通信息。这种沟通网络称为 A.链式沟通网络 B.轮式沟通网络 C. Y式沟通网络 D.环式沟通网络 11.在卢梭提出的心理契约的四种模式中,基于双方的信任和忠诚感,员工的奖赏与其绩效之; 闻的关系比较松散的心理契约模式属于 A.交易型 B.平衡型 C.变动型 D.关系型 12,心理契约没有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的方式埋藏在契约双方的内心深处,期待着对方去理解估测。这说明心理契约具有 A,可预测性 B.不确定性 C.主观性 D.动态性 13.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A.员工的个性差异。 B.沟通障碍 C.价值观和信仰的差异 D.利益和利益的分配 14.在处理冲突时,管理者鼓励冲突双方把他们的利害关系结合起来,使对方的要求得到满足。这种处理冲突的策略称为 A.合作策略 B.调和策略 C.分享策略 D.竞争策略 15.当冲突双方势均力敌并且双方的理由都合理时,则适合采取的冲突处理方法是 A.教育法 B.和平共处法 C.协商法 D.转移目标法 16.在员工关系危机发展的八个阶段中,员工开始形成有明确意识的团体,确定主要领导者,进行任务分工,对活动进行组织策划。这一阶段属于 A.成长阶段 B.组织阶段

软件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软件工程概论郑人杰等版 第1章软件与软件工程的概念 1.1 举出你所知道的应用软件的例子。 办公软件、游戏软件、财务软件、银行软件、人事管理软件、工资管理软件、学籍管理软件等。 1.2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认为“软件就是程序,软件开发就是编程序。”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程序只是软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次,在软件开发中,编程只是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 1.3 如果将软件开发比作高楼大厦的建造,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什么? 可以将软件的设计比作建筑设计,软件设计的成果相当于建筑设计的设计图纸。 1.4 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既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也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 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除了软件本身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有关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计划很难制定。 (2) 软件人员与用户的交流存在障碍,使得获取的需求不充分或存在错误。 (3)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如,没有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就开始编程序。 (4) 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其复杂性往往会呈指数级升高。需要很多人分工协作,不仅涉及 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机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工20春《员工关系管理》课程考试 期末考试复习题 ☆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2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是() A.集体协议 B.工作理事会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工人董事 答案: C 2、规章制度从其内部逻辑结构来讲,不包括的要素是()。 A. 严谨 B.假定 C.处理 D.制裁 答案: A 3、不属于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的是() A.诊断潜在问题 B.找出现存问题的症结 C.制定企业战略规划 D.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答案: C 4、属于可明确确认的离职费用的是() A.个人离开企业时所发生的费用 B.因员工离职导致的设备闲置费用C.因训练不足导致的低生产性费用 D.因更换职务导致的不良生产性费用 答案: A 5、属于对等义务的是() A.员工提供劳动与管理方的照顾义务 B.员工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报酬给付

C.员工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照顾义务 D.提供劳动与支付劳动报酬 答案: D 6、不属于企业制定奖惩制度的限制条件的是() A.规章制度的内容合法 B.规章制度要经过民主程序制定 C.规章制度要向员工公示 D.规章制度要以员工的利益为重 答案: D 7、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年。 A.2 B.3 C.1 D.4 答案: A 8、不属于有效沟通的行为法则的是() A. 自信的态度 B. 尊重、体谅他人的行为 C. 善用询问与倾听 D. 使用专业术语进行沟通 答案: D 9、属于品德方面的惩罚事实的是() A.故意浪费材料或毁损机器 B.在外兼营与公司同类业务 C.言行粗暴,扰乱工厂秩序 D.对工作资料作不实记载或报告 答案: C 10、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对原集体协议进行修改后,应在()日内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A.5 B.14 C.7 D.30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实施员工参与管理的方法按实施方式可分为() A.咨询监督 B.团体参与 C.民主监督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解答

用分光计测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预习思考题] 1.分光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一对游标 2.什么是最小偏向角利用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的公式是什么 3. 望远镜调焦至无穷远是什么含义为什么当在望远镜视场中能看见清晰且无视差的绿十字像时,望远镜已调焦至无穷远 答:望远镜调焦至无穷远是指将望远镜的分划板调至其物镜的焦面位置上,使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光线、即平行光会聚于分划板上。 根据薄透镜近轴成像与光线反射的原理,当从分划板下方的透明十字中出射的光线经物镜折射与平面镜反射后能清晰且无视差地成像于望远镜的视场中(即成像于分划板上)时,分划板必处于望远镜物镜的焦面位置上,故此时望远镜已调焦至无穷远。 4.为什么当平面镜反射回的绿十字像与调节用叉丝重合时,望远镜主光轴必垂直于平面镜为什么当双面镜两面所反射回的绿十字像均与调节用叉丝重合时,望远镜主光轴就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答:调节用叉丝与透明十字位于分划板中心两侧的对称位置上。根据薄透镜近轴成像与光线反射的原理,要使平面镜反射回的绿十字像与调节用叉丝重合,则与望远镜出射平行光平行的副光轴和与平面镜反射平行光平行的副光轴必须与望远镜主光轴成相等的角且三轴共面。要达到此要求,平面镜的镜面就必须垂直于望远镜主光轴。 当双面镜两面所反射回的绿十字像均与调节用叉丝重合时,仪器系统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双面镜的镜面平行于载物台转轴,即分光计主轴;②望远镜的主光轴垂直于双面镜的镜面。根据立体几何的知识易知,此时望远镜的主光轴必垂直于分光计主轴。 5.为什么要用“二分法”调节望远镜主光轴与分光计的主轴垂直 答:事实上,调望远镜主光轴与分光计主轴严格垂直的方法不止一种,用“二分法”调节的优点在于快捷。可以证明,用“二分法”调节可以迅速地使双面镜的镜面平行于分光计主轴(实际操作中一般只需调两三次就可实现),同时在调节中又始终保持望远镜主光轴与双面镜镜面垂直,从而使调节工作迅速方便地完成。 6.如何测量最小偏向角 答:略(详见教材)。 [实验后思考题] ⒈通过实验,你认为分光计调节的关键在何处 答:主观题,请学生自答。 ⒉能否直接通过三棱镜的两个光学面来调望远镜主光轴与分光计主轴垂直 答:不能。原因如下。 我们通过调节载物台面与望远镜的倾斜度总可以把仪器系统调整到如图所示的状态。图中,E为分光计主轴OO/上的任一点,EF、EQ分别为E点到三棱镜两光学面A/ACC/与A/ABB/ 的距离;θ 1、θ 2 分别为EF、EQ与OO/轴的夹角,且θ 1 =θ 2 ≠90°;望远镜主光轴∥EG。 容易证明,在此状态下,望远镜的主光轴首先⊥A/ABB/面,而当三棱镜随载物台转过φ角(即EF与EG的夹角)后,A/ACC/面就转至与先前A/ABB/面平行或重合的位置,此时望远镜的主光轴又⊥A/ACC/面。由此可见,在三棱镜随同载物台转动φ角前后,三棱镜两光学面反回的绿十字像都与调节用叉丝重合,但此时,望远镜的主光轴显然不垂直OO/轴。

2016年员工关系管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关于团队,表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团队倾向于对革新思想持保守、封闭的态度 B.团队成员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爱好扮演某种单一角色 C.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能澄清目标和价值观,确保团队成员不偏离目标 D.团队成员可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结合,以最大限度达到团队目标 E.工作团队是正式的工作群体,但并非任何正式工作群体都可称之为团队 参考答案:A, C, D, E 2、周岁 B. 3、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比较有效的途径是( )。 A.猎头公司 B.职业介绍所 C.大学校园 D.大学校园 参考答案:A 4、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 A.个人所提供的心理状态 B.个人所提供的思维习惯 C.个人所提供的行为习惯 D.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参考答案:D 5、目标管理法的步骤是( ) A.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分析回顾目标 B.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制定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分析回顾目标 C.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分析回顾目标→实施控制 D.分析回顾目标→制定战略目标→制定组织规划目标→实施控制 参考答案:A 6、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比较有效的途径是( )。 A.猎头公司 B.职业介绍所 C.大学校园 D.大学校园

参考答案:A 7、在培训需求调查面谈中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找出他们对培训( ),从他们的反应中可以预估他们对培训的支持程度 A.接受程度 B.态度 C.看法 D.态度和看法 参考答案:D 8、在企业发展的( )阶段,更能够暴露出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的状态。 A.创立 B.扩张 C.稳定 D.衰退 参考答案:C 9、由于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人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 )面试越来越重要。 A.结构化 B.非结构化 C.半结构化 D.单独面试 参考答案:B 10、对招聘中实行双向选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 A.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增强吸引力 B.使劳动者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技术业务水平 C.使企业改善自身形象 D.使劳动者身体强健 E.使企业改善自身形象 参考答案:A, B, C, E 11、可能会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工作特征包括( )。 A.企业规模 B.岗位在组织与企业中的地位 C.人员流动情况 D.利润与产值完成情况 参考答案:B 12、企业解决人力资源过剩的可用方法有( ) A.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后习题全部答案黄杏元著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第一章 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 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 GIS 与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 GIS 与 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 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

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 (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 (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 (4)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 (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 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3、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用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是基于现有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者参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构,这些规律和参数就可以构成一个应用模型,比如降雨量计算模型和风力强度计算模型等。但应用模型很多是专业领域的模型,其表现可以是参数表格也可以是图标或计算公式,不利于地理信息这种要与地理坐标想联系,并且需要特殊的可视化效果的信息分析与表达。因此要构建适合于地理信息分析和表达的应用模型就要吧如气象农业等行业应用模型转变或者结合地理信息做成与空间信息想连接的模型应用于分析。 4、根据你的了解,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及关联技术,并就地理信息系

员工关系管理试题

姓名:秦洁班级:11人力资源管理学号:111305118 员工关系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题) 1.员工关系是()在企业这个组织系统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20世纪初期西方学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 A.劳动关系 B.劳资关系 C.社会关系 D.劳工关系 2.在诸多政策环境下,()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员工关系的影响最为直接。 A.就业政策 B.经济政策 C.福利政策 D.法律政策 3.劳动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 A.规范化管理 B.安排与指导 C.支付相应薪酬 D.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4.<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一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5.集体合同订立后,应报送()。 A.劳动行政部门 B.劳动法律部门 C.劳动司法部门 D.劳动监察部门 6.以下哪个不是沟通的三个层次()。 A.技术层次 B.行为层次 C.心理层次 D.管理层次 7.()是指发送者有意选择性传达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 A.信息选择 B.信息传递 C.信息过滤 D.信息分享 8.()是“心理契约之父”。 A.阿吉里斯 B.莱文森 C.施恩 D.卢梭

9.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概念,不包括()。 A.工作满意度 B.工作参与 C.组织承诺 D.凝聚力 10.最常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方式是()。 A.工作描述指数法 B.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C.彼得需求满意调查表 D.工作分析法 11.按照冲突的()可分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员工之间的冲突。 A.形式 B.类型 C.表现 D.主体 12.()是最为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A.协商发 B.教育法 C.拖延法 D.和平共处法 13.发生矛盾冲突,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使企业或其他人受到影响是员工关系危机的()阶段。 A.集合 B.爆发 C.疯狂 D.协调 14.作为管理者,在进行正式的处罚活动之前有义务事先给与()。 A.教育 B.批评 C.警告 D.通告 15.()的员工是指员工本身的职业态度和行为方式符合企业文化,是企业需要的人。 A.合格 B.优秀 C.合适 D.个性 16.一个科学淘汰机制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要,淘汰机制是有生机的人事制度的()。 A.基本要求 B.根本保证 C.基本原则 D.根本目标 17.()是决定员工升迁的关键因素。 A.工作表现 B.工龄 C.目前职位 D.秘密偏好 18.()型的人成就大事的主要能力是整合并用好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 A.A1型 B.A2型 C.B1型 D.Y1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