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艺术十大技巧

批评艺术十大技巧

批评艺术十大技巧

……如何对同事进行得体的批评

在工作中你也许经常被迫批评一位下属或同事。要想把批评当作促成积极变化的机会,我们应注意以下十点:

1、态度宽容应该明白的是:我们大家都会经常犯错误,一定要采取更加宽容和善解人意的态度。

2、避免嘲讽避免进行讽刺和嘲笑人的批评。

3、内容具体使批评的原因或内容具体化,避免“你是一个懒汉”,“你欺负其他人”之类的言辞。

4、避免主观根据客观事实,明确地提出批评。用客观事实说明什么是导致你批评他的原因,避免做主观评价。

5、注重效果只有在引起批评的表现或态度有可能被改正的情况下,提出批评。相反批评就没有意义。

6、选择时机选择批评的合适时间和地点。等具备了各种合适的条件后,再进行批评,以便让被批评者得以接受。

7、设身处地承认在类似的情况下,你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是你善于吸取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艺术

幼儿教育中的“惩罚”艺术 摘要: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幼儿行为非常有效的手段。惩罚远远不是打孩子几下、不让幼儿参加活动那么简单的事情,惩罚教育是一门艺术。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急需做理论上的清理,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理性的、全面的认识。作为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惩罚,许多教育理论和幼教工作者都对它的教育意义都有着清醒而明确的认识和肯定。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坚持科学的“惩罚”艺术原则、恰当运用“惩罚”艺术的做法等方面论述了对幼儿实施的惩罚教育。把握好惩罚的艺术,充分信任了解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成长空间,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孩子的能力会更棒。 关键词:幼儿;惩罚的艺术;惩罚的含义;惩罚的原则;惩罚的做法

在对我校幼师生进行幼儿园实习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幼儿调皮捣蛋,教师无法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得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一个过于“活泼”的孩子,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夺或索要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和文具用品之类的东西,导致班上一系列的哭闹事件时常发生。作为一名新教师,“耐心的诱导”、“榜样的示范”是她们的首选之策,然而,待这些策略用过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不大奏效。于是教师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比如站墙角、站厕所、打屁股、不让参加各种游戏活动等。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当前对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的提法越来越热,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幼儿,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更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一味的使用赏识教育而不倡导执行惩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这些“问题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些孩子让家长和老师都头痛不已。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审视我们所否定的惩罚教育,让惩罚教育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对于惩罚,已经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偏颇,急需做理论上的清理,以使我们对惩罚这一教育手段或方法有比较理性的、全面的认识,找到惩罚中的合理成分,合理而恰当运用惩罚,达到教育幼儿之目的。 一、正确理解“惩罚”的涵义和意义: 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中,惩罚其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映,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 惩罚教育应以尊重爱护幼儿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幼儿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惩罚应以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为前提,让幼儿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自然后果,达到使幼儿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鼓励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不要把惩罚教育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虽说两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把两者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等同起来,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适当的惩罚是爱幼儿的体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

浅谈批评的艺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批评的艺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1-21T14:12:04.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作者:王利艳[导读]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小学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小学138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正确运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注重批评的艺术性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艺术性的批评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批评艺术性方法策略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又是很多教师常常感到无法回避而又深为犹豫的领导手段。需要认识的是,这种手段不仅是工具论意义上指向结果的工具,它更大程度上是一门直击心灵的艺术。批评之所以为一门艺术,在于它并非只要满足某些既定的条件即可得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传的感应和领悟,特别注重对批评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批评艺术的巧妙运用可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事半功倍。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还包括教师批评的艺术性。艺术性的批评,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在学生教育中运用批评的艺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批评的方法 1.批评的方法要具有针对性。批评的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人、初犯错误与屡教不改的人、男生女生等,对他们采取的批评方法应该有所差异;而对于其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的不同,批评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良好的效果。 不恰当的批评,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根本”之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错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2.批评的方法要富有变化性。单调的、始终不变的批评方法,只能使学生感到厌烦,其教育效果必然甚微,特别是对那些屡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如果总是讲那么一套道理,学生就会听而不闻、无动于衷,甚至他们还能把老师所讲的一套道理毫无差错地复述出来。但由于老师的这些批评并没有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所以,效果必然很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方法还要富有变化性,要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地对学生加以教育。 二、注意批评的时机 “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无论干什么事,总要把握好时机,这样才能有成功的希望。批评的时机,就是教育者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容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批评。一般来说,批评与表扬一样,也以及时为好,这样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因为错误还没有深入发展时,改正起来也就比较容易,而不是“时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再提出批评。但是批评的时机也不是固定的,教育者要根据批评对象、性质等的不同来具体确定,有时就需要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操之过急反而会事与愿违,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把握好时机,对于批评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三、注意批评的场合 批评场合的不同,也常常会影响到批评的效果。一般说来,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十分重视自身在同龄群体中的形象,把同龄伙伴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态度更为重要;而且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还有着特殊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他们喜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而不愿在他(她)们面前受到批评。所以,一个教师如果在同龄伙伴面前对某个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给自己留面子,使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就会固执起来。有些批评本来他们可以接受,而一旦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在公共场合中,他们就会拒不接受,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顶撞。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特别是在批评一些年龄大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时,应注意避免在公共场合中,尽量多采取个别交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四、注意批评中的引导 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是正而不是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批评时要说明该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思考批评的问题。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爱,批评学生要立足“育人”宗旨。巴班斯基说:“每种策略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策略都有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策略有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了另一种目的。”谁能把批评变成爱的雨露和爱的阳光,谁也就掌握了批评的艺术。只有运用艺术的批评才能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达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目的。

1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艺术欣赏》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上方。) 1.画家对色彩有浓厚的兴趣,音乐家对现实中的音响非常敏感,雕塑家对 B.体积和空间非常敏感。 A.用料和工具 B.体积和空间 C.色彩和线条 D.形象和造型 2.中国古老建筑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了 D. 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A.族权对皇权和神权的倚赖 B.神权对皇权和族权的庇 护 C.皇权和族权对神权的拱卫 D.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 卫 3.“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的常用花鸟画题材,而 A.齐白石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 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A.齐白石 B.徐悲鸿 C.潘天寿 D.吴昌硕 4.我国著名的瓷都是 D.江西景德镇 A.江苏宜兴 B.广东石湾 C.山东淄博 D.江西景德镇 5.刚柔、急缓、轻重、提按等是指书法艺术中的 B.用笔。 A.用墨 B.用笔 C.结构 D.章法 6.《雀之灵》与《残春》同属于 D.三人舞。 A.独舞 B.双人舞 C.群舞 D.三人舞 7.在诸多艺术种类中,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 A.舞与诗、乐的区别。 A.舞与诗、乐 B.乐与舞、画

C.雕塑与诗、乐 D.舞与诗、画 8.“咬字就如猫抓老鼠,不一下子抓死,既要抓住,又要保存活的。”是 B.程砚秋对自己“依字行腔”的形象说明。 A.梅兰芳 B.程砚秋 C.荀慧生 D.尚小 云 9.在摄影作品中,为表现愉悦的、活跃的审美感受,多用 C.曲线结构表现。 A.对称 B.水平线 C.曲线 D.斜线 10.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 D.演员的表演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 A.服装道具艺术 B.舞台的布景艺术 C.音乐伴奏艺术 D.演员的表演艺术 11.一部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 C.场面。 A.故事 B.人物 C.场面 D.情境 12.摄影艺术中,用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一般应用 A.全景。 A.全景 B.中景 C.远景 D.近景 13.拍摄人像时,最好使用 C.顺光。 A.侧光 B.顶光 C.顺光 D.逆光 14.有“活子龙“和“活武松”之称的是演员 A.杨小楼与盖叫天。 A.杨小楼与盖叫天 B.盖叫天与马连良 C.尚和玉与盖叫天 D.盖叫天与周信芳 15.“推、拉、摇、升、降”是电影摄影艺术中的 B.动向表现手段。 A.光线表现 B.动向表现 C.光学表现 D.色彩表现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有容乃大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作者:牛青林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作者:冯建翠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有容乃大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作者:牛青林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作者:冯建翠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虽然批评多数是善意和建设性的,是希望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改善自身的形象,但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正面出击?批评方式,有时难免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适得其反。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尽量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金诺特在《父母子女之间》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五岁的布鲁诺第一次进幼儿园,看见墙上贴的许多儿童画,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妈妈感到十分难堪,批评儿子说:?这些图画得多好!你偏说画的难看,这样是很不对的。?老师却听懂了布鲁诺的意思,只是微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看的画。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的东西。?于是一个小孩应有的天真无邪的微笑绽放在布鲁诺的小脸上,他开心得蹦跳起来了。因为他知道,即使画了难看的画,老师也不会生气,不会受到责备,自己可以安心呆在这儿了。 这说明批评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考虑方式方法,试想哪位老师也像妈妈批评布鲁诺一样,结果会如何呢? 当班主任难,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更难,而表扬和批评又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两招?,下面就介绍一些批评技巧。 一、换位批评法 有的学生屡犯习惯性的错误,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得错误,如果采取下面批评的方法,他不一定能够深刻认识并改正错误,最好的办法是换位批评——让他处在受阻受损的位置上亲自体会一下,这样,不用多费唇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自责批评法 所谓?自责法?是用自责的方法感动对方。本来缺点和错误在对方身上,但批评者过意先归到自己头上,自我批评,目的是使对方反躬自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三、赞扬批评法 赞扬批评法,又叫欲抑先扬法。即要批评一个人时,先表扬他的某个优点,然后再提出他的错误,顺势批评他。 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如果对?问题学生?一味地说教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批评

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批评 临淄第二中学杨苏芹 现象一:在欣赏、评述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有艺术欣赏而无艺术批评教学,其内容大都是作者及其作品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形式分析。其教学法则多是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既抹杀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又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现象二:学生对美术作品反应迟钝,缺少热情。就算在美术馆里欣赏,也差不多草草浏览。如果让他们来评论也只能说“好看”、“太棒了”,而无法体验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精湛技艺,更无法抵制社会上假冒的或是不健康的美术作品,从而导致审美情趣地下。 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批评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现层”,表皮之下一层“诠释层”,再往里一层是“审美层”······牛顿这一妙喻,清楚的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有多种信息,因此对美术作品的批评不像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建立在欣赏着认识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 学生阐述仅仅是对艺术作品感官上的注意,我们期待的是超越视觉表象的描述性,进行诠释性描述。实践证明,艺术批评教学是极有活力的、极为开放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艺术作品自由的进行审视评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更深切的体会到作品的丰富内涵。 对艺术作品的评论我们可以从形象塑造、材质运用、主题表现

等方面来阐述。 (一)形象塑造方面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出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构成要素,如点、线、面、色彩、明暗、材质等,让学生逐渐理解一些美术语言,通过观察、分析、对比,了解作品呈现的现象。 (二)材质运用方面 材质运用方面往往是结合形象塑造阐述共同进行的。例如学习《花的世界》一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利用材料的不同质地、纹理表现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感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各种材料做的花。此时我让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一件或多件作品,然后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反应。 (三)主题表现方面: 在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有一个艺术家创作所谓让的主题思想。例如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考虑到作品的年代与学生相隔甚远,我就用多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视频回放,此时再让学生进行阐述,他们侃侃而谈,犹如身临其境,激动万分。 艾略特·W`·艾斯纳说:“尽管语言文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取代视觉,却可以当做美学经验的助产士,当他被学生所用时,能够提供给学生观看和感受的依据。”我想,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但要求自己掌握艺术批评的方法,而且更应该让学生走进艺术批

惩罚要讲究艺术.

惩罚要讲究艺术 时下,赏识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流,为许多教师所接受。的确,赏识教育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因此,整个学校都是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承认这种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时时赏识,事事赏识,总觉得不太合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我经常在上、下班时的路途中,看见园林工人在给路边的小树苗修枝,那枝条“嚓、嚓”的裂断声,显得格外刺耳。我想,这些小树也知道痛感的话,一定会觉得疼痛的。但我知道,小树只有这样一次一次的修剪,才能长的树型美观,枝干粗壮,根深叶茂。 由此,我联想到教育的赏识与惩罚。假如把小学生比做小树苗的话,赏识教育就相当于给予小树苗阳光、雨露、养料。惩罚教育相当于给小树苗修枝剪叶。小树苗要长成有用之才,离不开阳光、雨露、养料,也离不开园林工人的修枝剪叶。而小学生要健康成长,则要求教师在他们有了进步、取得成绩时,给予鼓励表扬,在他们有了缺点、犯错误时,给予批评惩罚。两者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大力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级作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曾经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伪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我们面对的是(7-13)岁的小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控制行为能力比较差,情绪容易波动,思想意识尚未定型。往往容易犯错误。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做教师的要巧妙而艺术的应用惩罚,这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那么,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惩罚教育呢?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在惩罚教育方面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楷模。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让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王友已经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当即掏出一块糖果送过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哭了,后悔地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面对这个打架的学生,陶行知采取的形式是奖励表扬、实质是批评惩罚,巧妙的将批评渗入表扬,将惩罚融入赏识之中。他没有用大道理说教,而是在民主、平等尊重的良好氛围中进行。用四块糖奖励他诚实、正直等优点,通过良性的刺激,将其产生要不改就对不起老师的“情感迁移”的效应。真可谓“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这种惩罚的技巧是成功的、有效的、是我们教师值得借鉴的。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 【摘要】: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升华和发展。但同时,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艺术欣赏; 艺术批评 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或美学中,多是把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相比较而论的。艺术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显现,主要依赖于公众对它的欣赏。艺术欣赏是艺术实践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促进人类艺术的演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艺术批评是建立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从广义上讲,艺术批评是艺术批评家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行为、艺术理论、艺术思潮与艺术运动等方面进行客观性的探讨和分析。 1. 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就是指审美或反审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心理过程和审美或反审美的创造活动。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见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作,并从中得到无比的快乐┉以此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产生的愉悦。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一方面,艺术创作不仅生产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另一方面,欣赏者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的创造,同时欣赏者的需求、趣味、消费能力也构成为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艺术价值圈。艺术欣赏是由接触艺术作品而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不断循环往复,逐渐深化并得到更多的认识成果。当人们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接触到艺术作品时,便产生了感觉。感觉是对作品形式或艺术形象外在状况的反映,它是艺术欣赏活动的第一步。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了知觉。知觉形象比作品中的形象更为具体和饱满,因为它渗透了欣赏者的情感与愿望等。通过知觉形象促使欣赏者的思维活动纵横驰骋,给所欣赏的对象以更大的补充和丰富。例如一位不懂艺术的农妇在面对齐白石所画的《虾趣》图时,会站住欣赏并赞叹:”真像啊,就和活的一模一样。”这就是农妇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留存在头脑中的虾的形象,与画面上的虾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结论,情不自禁地赞扬画家的艺术创作,自己也得到一定的艺术享受。在广大群众的欣赏活动中,较多是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自己直观的艺术感觉,对作品进行评价。因而在很多时候,这种欣赏活动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对作品进行深入反复的欣赏,才能进入理性阶段。艺术欣赏这种认识活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现象,由于欣赏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和艺术感觉的不同,欣赏活动也就迥然不同。在具体的欣赏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在感性阶段常常伴有一定比较、分析、判断等理性活动;而在理性认识阶段,又总是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学生的艺术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结伴同行,相融而生。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语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地。我认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批评的对象应指向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 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的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之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作出某行为的主体(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该指出的是学生的行为本身有何错误,对社会、学校以及班集体的危害或不良影响是什么,而不应该对作出该行为的主体(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等。只有当学生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应时,他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 二、热爱学生是批评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影响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热爱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在师生之间就架起了一座信任、友谊的桥梁,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从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的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效果。人们常说,平时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这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批评在学生看来就是整人。班主任若要在批语学生时得到学生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热爱学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或者说是要求,就是要尊重学生。每位班主任应明白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批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辱骂训斥、体罚学生等每辱人格的做法必须避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每个作班主任的都应记住这一点,在批评学生时应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那颗追求进步的自尊心,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从而使学生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 三、说理应贯穿于批评的全过程 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以前要注意冷静查明原因。部分班主任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是听到其他学生的告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应该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学生。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应该坚持说理与批评相结合,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也发现,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要好。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四、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来的关系是: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接受批评后产生的新变化)。它表明批语是班主任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诸如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背景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批评方式。举例来讲,针对多血质的学生,班主任运用高亢的语调和采取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受到震动,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宜用在抑郁质的学生身上,那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自信心,更加萎靡不振。 批语学生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比如,对于所犯错误严重而影响范围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就宜在班上进行公开的处理。在进行公开处理时要事先做好该生的思想工作,以免突然宣布处理决定,使学生一时接受不了而作出不可预料的行为。又如,班上的学生如果所作不良行为的事实虽然清楚,但究竟谁是当事人不易辨清,或者说是当事人清楚,但涉及面较大,可以采用委婉、含蓄、暗示的方式来表达班主任对错误的态度,引导学生引以为戒,这样效果可能就更好,因为学生就比较容易从班主任模糊语言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类似错误

浅谈批评的艺术方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浅谈批评的艺术方式 浅谈批评的艺术方式 批评是教育工作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增强自控能力,转变学生行为习惯的“特效药”,如果说表扬是给幼苗施肥、浇水,那么批评则是给幼苗整枝除虫。如何实施批评才能起到最佳期的效果,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研讨的问题。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让你的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取得明显的成效。否则,可能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激起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应慎重采用批评方法,做到态度要诚恳,感情要真挚,必要时,也可以严厉些,但要注意把握批评的角度。要区别批评对象的个性特点,尽量创设批评时的激励情景,讲究批评的艺术。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这几年教学生涯中的几点见解。

一、鼓励——巧妙的批评 有些学生是自尊心强,爱面子,对于这一类学生不可从正面提出批评。而要婉转地从侧面绕一绕,即寓批评于鼓励励中,采用巧妙地鼓励,在鼓励中饱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维护其自信和勇气,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码而又不丧失自尊,从而起到预期的批评效果。徐特立说过“对犯错误的学生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中去批评他们的坏处。“例如,我们班里的一位优秀生,他喜欢上科技课,玩四驱车。上语文课,他也拿起四驱车玩个不停,我找他来谈话:“你热爱科技,喜欢改装四驱车,这是好事,老师也赞赏你。要是你在语文方面也能这样用功,那就更好了,相信你是能做到的……老师没有声色俱厉地直接批评使他很感激,也很渐愧。后来这位学生对语文也下了苦功,写了许多有关科技的小论文,获得了学校一等奖。这样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二、提醒——善意的批评 面对性格倔强的学生,切忌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训斥和指责。应该以诚恳的态度,热情的关怀去帮助他们,适时地给予提醒,言语要饱含深情,蕴藏期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感到教师的善意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如:有一位学生,他家庭经济不好,父亲患病,母亲下岗。可是受不良风气影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好多个年头了,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我都尝过,尽知其中的滋味。根据本人的工作体会,对班主任批评的艺术,谈点粗浅的看法,供教育同行参考。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灵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要注意场合 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那种见到学生有了问题,老师的气就呼的上来,劈头盖脸的猛克一顿的发泄式批评,是根本要不得的。要达到批评的效果,我们不妨把批评化作暖流,注意批评的场合。一般情况下,我都不在公共场合指出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不是。因为,当众揭学生的短处,会使学生无地自容,抬不起头,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教育。我班一名同学,不但是足球场上的猛将,而且头脑灵活,但是贪玩,常常欠交作业,上学期各科考试均不及格。"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怎样才能激其发奋,改变缺点呢?我一改以往唠唠叨叨的说教方式,把批评他贪玩,不完成作业,选择在放学的路上,而且声音小得只有我们俩才听到,目的是怕其在同学中难堪,怕他在各位老师面前不好意思。同时用亲切入心的话语:第一句就是"你的脑袋并不笨,怎么这几次考试都不及格呢?是不是只顾踢球?"首先肯定积极因素,让他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接着是"太可惜,如果这样下去,将来怎样毕业?"用无限惋惜的深深情意,打消了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最后用"你的球技这么精彩,我不相信你的学习会比别人差,我等着批改你的作业呢?"当他交作业、学习、考试成绩由不合格到合格时,我马上在教师休息室和他谈话,让老师们都听到他的进步,使他在众人面前体味到成功后的喜悦,扩大进步的影响。这样,通过地点的变化,使被批评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自然而然地按老师的希望去做。 二、批评要把握分寸 在教育批评中,要力求点到即止,把握分寸。学生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并有清醒的认识和改过的决心与行动的,在处理上要宽容,要为他的过失找理由:是与年龄特征有关呢?还是出于好奇、好动?或出于兴趣?或出于无意?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件事:在一次新课的教学中,我的课已经进行了十分钟,讲得正有劲,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声高叫"OK!"在课室的一角有一个身影拍案而起,同学们随即把头转过去。我随即走过去,示意这名同学下课来找我,又继续讲课了。放学后,他向我交待了这件事的经过:这位同学是个数学迷,为了多做几道题,不但没有听我上的语文课,而且为了一道题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答案,因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而犯了错误。说完后他低下了头,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肯定了他的学习干劲和钻研精神。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却自责地说:"老师,我不该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做其它题目,更不该忘乎所以,高声喊叫的。"这种让学生易于接受,对老师的原谅产生一种负疚感,从而不断鞭策自己的没有批评却胜于批评的批评,不是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吗?

班主任的批评与惩罚艺术

班主任的批评与惩罚艺术 平时在办公室,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感叹:"我都不知跟他说过多少次了,可还是……"也时时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在教师的办公桌旁,立着一个或几个低着头的学生,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地说着,学生要么一声不吭,要么一个劲地点头。当然也有人会发出几声抽泣、掉下几滴眼泪,可是当他或者他们一走出办公室门,马上就恢复了"英雄本色"。看到这一幕,做老师的只能是一声长叹。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我们说的话在学生面前如此苍白无力?为什么书本上读到的一次谈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就从来没见过呢?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批评,和表扬一样。也是教师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果用之得当,就能促进学生认识并改正缺点、错误,有效地把他们引导到学校和社会所要求的轨道,反之,则不但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十分重视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务必讲求批评的艺术。 1、注意批评的场合 批评场合的不同,常常会影响到批评的效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如果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一个学生时,这个学生的表现通常是:铁青着脸,一言不发,甚至还冲着老师翻白眼。而当老师只是个别批评学生时,这个学生的表现会是另一种样子:低着头,小声诉说着自己的过错。努力请求老师原凉。很显然,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十分重视自身在同龄群体中的形象,把同龄伙伴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看得比父母、师长的评价、态度更为重要,而且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还有着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这就是他们喜爱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而不愿在他(她)们面前受到批评。所以,一个教师如果在同龄伙伴面前,对某个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给自己留面子,使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就会固执起来。有些批评本来他们完全可以接受,而一旦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在公开场合中,他们就会拒不接受,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顶撞。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特别是在批评一些年龄大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时,应注意避免在公开场合中,尽量多采用个别交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2、对于不同的学生,批评时应区别对待,批评的方法要具有针对性。 批评的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人、初犯错误与屡教不改的人、男生女生等,对他们采取的批评方式应该有所差异,而对于其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的不同,批评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良好的效果。 3、掌握批评的分寸 做事总得有"度",超过了一定的"度",往往就会带来相反的作用。教师在批评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分寸:这样才能有所收效。 首先,防止批评"过火"。不少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脱离客观的实际,把学生身上的缺点和所犯错误有意识地进行夸张、渲染,以此想给学生以更大的刺激,促进其改正,殊不知,过火的批评、脱离实际的批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带来消极的作用。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并督促其改正。 其次,控制批评的惯性。在对学生的批评中,还存在着一种现象,这就是批评的惯性:一个差生。由于其身上固有的一些缺点,给教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不免就常常要受到批评,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他的批评也就会形成一种惯性,使得其时时总要受到批评,而表扬则与之无缘;有时他取得了进步,教师也会由于这种心理定势,而对此视而不见,不能给予肯定、赞扬;而有些确实与之无关的问题,却由于这种心理定势,而去批评他。这样只能使其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因而教师对他的批评、教育也必然是无效的。 再次,避免重复批评。对学生过多地批评,特别是重复批评,会使学生厌烦,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尽力减少批评学生的次数,努力避免重复批评。他们往往是准确地把握学生所犯错误的关键,明确地提出批评,

浅谈批评的艺术性运用

浅谈批评的艺术性运用 后进生是指班级中思想品德方面表现较差或学习成绩较差或二者皆有的学生他们人数不多但在班级中的影响很大。因而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首先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思想意识;其次要了解后进生的心理活动特点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他们。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批评必不可少。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抓住批评时机选用适当的批评方式合理使用批评用语就会消除后进生的心理戒心缓解学生事发后的不安心理与冲动不止的情绪为达到真正教育目的做好前提准备。讲究批评的艺术性运用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转化工作时批评时机选择的恰当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的根源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所谓批评时机就是什么时候批评。常言道:‘打铁须看火候’。批评也要把握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批评早了条件不成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可能出现僵局批评迟了就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使错误发展。怎样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呢?(1)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了解学生摸准批评对象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比如当一名学生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受到表扬时给他指出学习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即使比较严厉他也容易接受;而当一名学生在有关个人荣辱上受到刺激或在学习中受到挫折心情沮丧缺乏前进信心时对其批评即使不重也不会有好的效果。(2)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注意时间性。从现代的心理学、生理学

来看晚餐前的四时至六时一天的疲劳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已达到了顶峰于是焦躁不安思考力减弱。由此下午四时至六时是不宜批评人的时间。只要时间允许尽可能避免在被批评者疲倦、不安时批评他。(3)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有时甚至是灵感。九五年下半年我教初一三班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教育时有幸选择到一次恰当的批评时机利用这次时机为强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当时有这么一天我较早地来到班里发现学生张某不经他人同意就把他人的课本、练习册借给其他班的同学结合其他同学的反映我当即决定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教育。如何进行呢?我乘其将他人的课本等东西拿出教室之际来到他的桌前把放在课桌上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拿起然后放到讲桌上等铃声一响学生就座时我宣布上课并让全体学生打开课本此时张某发现自己桌上的课本没有了便着急起来东瞅瞅、西望望我见状叫起张某问道:“张某你在干什么呢?”张某答道:“老师我的课本不见了不知谁给拿走了真是也不经我的允许就拿走太不象话。”我借机诱导他“你知道拿你课本的人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哪一条吗?”他沉吟了一会儿道:“违反了‘未经他人允许不得私自动用他人物品’这一条。”此时我认为批评教育的时机已到便当着大家的面说:“同学们对不起老师今天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未经张某同学同意私自把他的课本拿走了。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条文在此特向张某同学道歉对不起。希望

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

浅析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 发表时间:2016-09-13T09:22:27.59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作者:徐杰[导读] 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审时度势,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大竹县职业中学大竹 635100) 【内容摘要】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批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既讲究科学方法,又追求实际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审时度势,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关键词】批评艺术情理交融借题发挥因势利导暗示含蓄冷处理荀子曰:“非我当者,吾师也;适我当者,吾友也。”意思是善意批评我的人是我的老师,诚意赞美我的人是我的朋友。它辩证地揭示了批评在人际交往中的独特功效。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班主任教育学生较为常用的方法就是批评。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怎样掌握批评的 技巧,使其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以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实效呢?这是每一位做班主任工作的老师经常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我简单谈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拙见: 一、情理交融式 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只有合情合理才能使人心悦诚服。与学生在思想\情感上交流,应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求情感相通,灵魂共鸣,切忌居高临下,“我说你听,我打你通”。只有与受教育者息息相通,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在一次课堂上,坐在靠后的一位男生正埋头“苦读”,我心中不禁万分恼怒,很不得马上撕掉他的书,狠狠地揍他一顿,甚至拎出来示众。但冷静思考后,我继续上课,佯装什么事也没发生。待下课后,我把学生悄悄叫到我的办公室,面对一脸惶恐的他,我没有直言就事论事,而是语重心长地与他谈读书兴趣、谈情感体验、谈人在非正式群体中的地位确立,谈他的父母好友对他的接纳度。“你不要太内疚,我们现在主要是认清它的危害,自觉抵制不良东西的诱惑。你要获得正确的知识其实并不难,市面上有很多健康的资料和教材。另外,你的注意力可以多多地放在体育活动和阅读世界文学名著方面,多想着美好的东西。”在融洽的交谈中,该生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坦白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与他人的差距,主动把那本不良刊物交给了我并保证以后再也不看不良书刊。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冷对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懂得生活的,懂得选择恰当的方法,既平易近人,又使人敬畏。 二、借题发挥式 在学校生活中,因意外或不小心,个别同学会遇到一些较为严重的伤害事故,利用这些意外事件及时教育、批评学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我班两同学在大课间休息时,在学校的操场上追逐打闹导致其中一同学懵头撞到双杠上然后重重摔倒地上,口角流血昏迷不醒,造成轻微脑震荡。看着学生的惨状,我心疼极了,但是和他一起出事的那个学生好像还无所谓,一部分调皮的男生依然在课间嬉戏打闹,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我及时利用这一事件组织召开“生命不能承受其轻”的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我借题发挥,深情告诉我的学生们:“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宝贵的,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会创造奇迹,铸造辉煌,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但是,生命往往又是脆弱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震、车祸、疾病、水涝、旱灾等,都会在一瞬间夺去我们的生命,摧毁我们安乐祥和的家园,让家人陷入悲痛。我们都很年轻,生命才刚刚踏上旅程,面对困难、挫折、痛苦,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呢?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光彩,让坚强不屈的意志鼓舞我们的生命。”这次主题班会注意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选材典型及时又富有教育意义,其批评效果可想而知。 三、因势利导式 在批评中因势利导,根据当前学生的思想特点、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扶强以弱,将学生的优势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我班上一个极富有个性的女生,从一进校开始,我就知道她喜欢看各类小说,看武打和言情小说,常常在晚上和周末大看特看,她的父母是个体户,对她比较宽容也疏于管理,但她成绩并不是很差,但也始终不能成为尖子生,在平日的班团活动中以及课堂发言中我发现她大胆泼辣,好胜,进取心强;从她的日记中也看得出她对生活、人生、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是一个早熟、善于思考、有情有义、可塑性很强的学生,于是,我多次找她谈心,从一个朋友、父亲的角色来劝导她,让她看到自己的优点而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她意识到生于安乐却不能死于平庸。渐渐地,她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她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新的坐标,理顺了人生的线索。我欣喜地看到她的成绩上升了,比以前更沉静好学了。 四、暗示含蓄式 育人先育心,育心必知人。医生治病要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批评学生时也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措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旁敲侧击,间接诱导,也可以借用典故,启发思考。我了解到我班有一个男生有早恋的苗头,安安喜欢一个女生又不能表达,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他常常到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但这位同学成绩不错,有来自农村,自尊心特强。为此,我用《苏格拉底的难题》启发他,思考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对他含蓄暗示“不成熟的果子是苦涩的”、“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为啥还省吃俭用供自己读书”、“学生时代应紧握理智的缰绳,莫让年华付水流”等道理。此后,这位同学全身心投入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个好的班主任,每天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学生的脸,而应看到学生的心灵,看到他心灵的组合方式,看到他心灵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 五、冷处理式 学生中由于个性差异和爱好志趣的不同以及自控能力的不同,时有十分激烈地肢体冲突和言语无忌。当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常用办法是降温,冷处理,静观其变,变中求法,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尽量减少冲突所导致的不良震荡。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要学会及时识别学生矛盾的焦点,转移其热点,待情绪稳定时再加以处理,让学生在矛盾中学会协调,学会妥协,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总之,批评艺术重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既讲究科学方法,又追求实际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审时度势,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当然,我们不能奢望在学生广阔的心田上,滴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批评教育成果。也只有点点滴滴、日日夜夜坚持下去,学生成长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