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地区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现状的思考_267

关于宁夏地区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现状的思考_267
关于宁夏地区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现状的思考_267

关于宁夏地区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

现状的思考

0 引言

伴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不断发展,人类的阅读手段也在受着科学技术承载的影响推动。从甲骨、玉石、丝帛、羊皮、竹简木牍,直到纸张的出现,使阅读变成一种常态享受,再经由传统纸质阅读,发展至电子书的诞生和现今电子书借由多种移动设备大行其道。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终端几乎人手都有,无线通信网络速度和覆盖范围也在快速发展提升。

1 三种移动服务现状

在经历了十余年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后,“移动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最主要形态。国家图书馆资源部主任王志庚将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定义为:图书馆或图书馆联合体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向移动人群和移动设备提供的服务。[1]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图书馆移动服务定义为是指应用于图书馆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本文将选取微博、微信和超星移动图书馆三种目前最为普及的图书馆移动服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

1.1 微博服务

1.1.1 应用现状

在新浪微博上,通过高级检索,以“图书馆”作为关键词,限定用户为“认证用户”,地点为“宁夏”“银川”,检索结果共得到3个结果,分别为“宁夏图书馆”“银川市图书馆”,“贺兰图书馆”。

1.1.2 服务内容

以微博为平台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其主要内容是信息发布、实时咨询、讨论等。微博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必须由人工在后台管理账号,从而提供各类型内容的移动服务。以其中做的较好的银川市图书馆为例,其微博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服务平台推广、读者活动公告及宣传、惠民便民服务活动推介等。

1.2 微信服务

1.2.1 应用现状

微信官方称目前有超过三亿人在使用微信应用。在此基础上,诸如北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国内众多图书馆纷纷推出

微信公共平台服务,数量上虽然无法同微博用户相比,但发展速度却非常迅速。宁夏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也已开始发展。

1.3 移动图书馆

1.3.1 ??用现状

以目前国内推广最为成功的超星移动图书馆为例,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工具及登录各图书馆主页查看的方式,了解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宁夏大学图书馆、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这4个图书馆开通了超星移动图书馆,通过统计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开通超星移动图书馆的公共馆有1个,占总数的25%;高校馆为3个,占总数的75%。而银川市图书馆、贺兰县图书馆、固原师范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图书馆则只是部分开通了超星视频或超星电子书等部分内容数据库,并未开通超星移动图书馆。其他更多的地县公共馆及高校高职院校图书馆并未开展超星数据库资源服务。

2 三种移动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宁夏地区图书馆开展微博、微信、超星移动图书馆三种移动服务现状的了解,不难发现宁夏地区图书馆在开展移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起点低、起步晚。宁夏地区移动服务整体开展整体情况明显先天就已经不足,以微博、微信和移动图书馆为例,暂且不论服务质量如何,仅看迈出这一步开始这一涉足这一领域的图书馆就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仅为5家。但从整体来看,宁夏地区图书馆在移动服务领域已经明显落后于图书馆界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水平。

(2)服务内容简单单一,服务层次粗浅。目前,宁夏地区图书馆开通的移动服务多数尚还停留在比较简单单一浅层次的服务范围上。通过观察微博发布内容,可以发现开通微博的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活动通知,新书好书推介,图书馆新闻,开馆闭馆时间通知,到馆路线等,微博质量总体较低。且有的图书馆因为缺乏读者的关注,处于名存实亡无人管理的状态,如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微博,除2017年4月25日开通微博当日发布了3条关于该馆开通试用数据库的通知性质的微博外,至今再无更新发布微博过。

(3)移动服务影响力较弱,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截止笔者写稿时,贺兰图书馆在新浪微博上的账号拥有173名粉丝关注,发布微博18条。银川市图书馆在新浪微博的账号有2200名粉丝关注,共发布

微博1447条。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新浪微博有8名粉丝关注,发布微博3条。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拥有1006名粉丝关注,共发布微博97条。而像陕西图书馆、新疆图书馆的新浪微博关注度粉丝数均已上万。宁夏图书馆超星移动图书馆开通至今,下载并登陆使用该项服务的用户也非常有限。这与图书馆购置开通移动图书馆的成本和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有失平衡。

3 对策

针对宁夏地区图书馆移动服务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究其原因,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缓解或是进一步解决:

(1)当地政府加大对于图书馆建设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重视图书馆在促进当地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2017年11月4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图书馆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全民阅读对于小至一个地区大至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及精神文明的创建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2]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其首当其冲应在开展全民阅读这一活动中扮演中流砥柱一般无可替代的角色。

(2)提升图书馆馆员自身专业素质,树立图书馆服务与时俱进、积极主动的新理念。在图书馆学界多年大力提倡为用户提供人性化、

个性化服务,国内各大图书馆均在各出奇招、与时俱进吸引读者这样的背景下,宁夏地区图书馆也应该树立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同图书馆学界发展大趋势相接轨。图书馆馆员作为为读者提供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懂读者之所需,为学科背景、教育背景、工作领域等各不相同的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移动服务。[3]

(3)图书馆须加强自身营销推广力度强度,强化自身包装,提高信息服务关注度。在人们愈加依赖网络搜索获取信息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缩小甚至消除图书馆方面同广大读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为读者提供开放式、全透明的服务日益重要。图书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将传统媒体平台同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手段相结合,将自身动态、资源建设情况、参考咨询、读者活动等各方面自身所作出的努力和发展动态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消除彼此的隔阂误会。[4]现阶段,利用微博、微信和移动图书馆等移动手段,对于营销推广、包装图书馆自身形象和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细致周到的移动服务,二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具有双赢的效果。自身服务手段和质量的提升创新,加上宣传的全面到位,图书馆信息服务关注度自然提升,图书馆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自然可以得到大众认可。

4 结语

在移动网络的发展热潮中,图书馆将服务拓展到移动环境中是大势所趋。在日新月异的移动服务中,微博、微信和移动图书馆作为最为主要的移动服务应用,成为国内诸多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有力平台。宁夏地区各图书馆应该看看外界的发展情况,听听读者的需求,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身的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最佳发展模式。

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与发展趋势 字数:2648 来源:商情2015年11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特别是Android系统手机、iPhone等智能手机的发展再加上iPad等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移动图书馆走入人们的视线成为议论的焦点。移动图书馆在人们还没了解其运行方式和服务内容时就已经高速发展起来。国内移动图书馆发展如此迅速,但是也表现出了研究与应用共同发展的特色。移动图书馆将是人们未来生活中获取资料的必须品。本文主要从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介绍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字】移动图书馆,信息,现状,发展趋势 1移动图书馆的基本介绍 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飞速,各种信息呈几何增长,人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传统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计算机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产生了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是现代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型服务系统,它依靠目前的移动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再加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使用各种类似手机、E-Book、笔记本等移动设备来很方便地取得图书馆图书信息,能够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去查询、浏览信息,这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是由 Mobile Library翻译过来的词,最开始是指专门用来作图书馆的大型的设计有放置图书书架的交通工具,可供读者借出,空间相对比较大的车辆里还可让读者就坐阅读。当时科技还不发达,信息也比较闭塞,图书馆发现不能只是固定于世,要行动起来,于是有了载有移动图书馆的交通工具,流动书车、送书赠书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开展起来。这种方式很独特,方便、快捷、节约、灵活。虽然移动图书馆比较受局限而且受众面比较窄,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条件,这也是比较高级最大限度的优质服务了。现在这种图书馆服务依旧存在于某些偏远地区,满足了一部分基层用户。 但是现如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移动图书馆有了新的定义,并且成为了新时代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依靠互联网,使用户进入图书馆访问资源数据信息,达到学习和获得资料的目的。从各方面来讲,移动图书馆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2移动图书馆的产生与理论研究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在,图书馆服务也处于重大变革中,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无线网络、3G技术等移动网络的兴起,我国移动图书馆开始

超星移动图书馆技术参数

超星移动图书馆技术参数 1.与图书馆OPAC系统完成统一认证,无需读者重复注册账号。 2.通过该系统访问本馆购买的资源,将不受IP限制,而是通过认证,直接针对每一个读者进行权限控制,只要通过随身设备连接网络,就可在全球任何地点访问,无需单独分开的登录、认证等。 3.基于本馆opac系统功能,在手机终端具备馆图书馆公告浏览、热门图书预览、热门检索词展示、馆藏书目查询、馆藏复本情况、在架信息、在线预约、个人借阅信息查看、在线续借、预约取书提醒、催还信息告知等功能。 4.通过手机扫描图书馆纸质图书条形码,可实时查看对应该图书所在的馆藏架位信息和可预约、可借阅情况,并且可查看本书对应的电子版,并实现手机下载,文献传递等全文获取方式。 5.根据opac系统功能智能分析判断可预约图书,将可预约图书自动标示出来。 6.移动图书馆可在不同移动终端上阅读访问。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图书资源,需包含图书封面信息、目录及在手机中完成试读,支持图书馆已购买的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等学术资源全文阅读和全文检索。 7.把在互联网上已经高效运行的云服务共享体系嵌入移动图书馆平台,读者不但可以查找到本馆馆藏纸书和电子资源,还可以一站式查找全国范围的资源分布情况,不但可以方便快捷的访问本馆拥有的资源,更可以利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能力获取馆外七百家图书馆的资源及文献传递服务。 8.整合的期刊、论文等摘要页面要显示相关文献来源,且能提供适合移动设备的链接访问,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9.目前,我们与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实现资源集成,中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6%,外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0%。 10.提供适合不同手机阅读的EPUB格式热门图书,不少于2万种。提供100万种以上原貌图书,所有图书支持全文下载,并保存在手机中。并提供相关搜索服务 11.提供300种以上适合移动阅读的全国主流报纸资源,并且实现报纸的当日更新。 12.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公开课,支持有声读物播放,为满足读者视听需求,移动图书馆视频内嵌资源量要求不少于2万集。

移动图书馆需求分析及过程设计

一移动图书馆现状分析 1情报规划 1.1需求评估 ◆高层访谈:对决策者的关键信息需求进行评估与调研。 任务主题决策者意图 以某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图书馆为背景,进行情报需求分析以及情报服务过程设计 设计情报服务流程,用此流程完成“通过对其他高校图书馆建设移动图书馆的情报搜集与分析,为某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图书馆提供策决依据”的任务。 1.2界定情报需求 ◆需要搜集的情报: 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及应用调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建设,调查分析,个性化服务 2情报搜集 2.1情报搜集的渠道 ◆个人关系网络: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同学间曾做过的相关调查研究等 ◆公开资料搜集:郑大图书馆“中文搜递”(数据库、期刊报刊、论文等) ◆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高校移动图书馆试用法,询问法 2.2情报搜集的手段 通过网络获取,以手动信息采集为主。 3情报分析 3.1背景分析:开展移动图书馆的必要性及条件 首先,外部环境的变化。移动信息技术促进着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国内外一些高校已逐渐开始探索将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移动网络的发展催生了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也促进了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我们将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称之为“移动图书馆服务”,详细地说,所谓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iPad)等,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其次,图书馆基本条件的具备,如数字资源拥有×××,藏书×××,拥有数据库资源×××,是否形成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是否已全面实现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是否配置有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服务设备。例如郑大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713.9万册,拥有国内外重要网络、光盘数据库138个,包括世界著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以及在全球享有盛誉、学术价值很高的电子期刊全文库、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等。全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可以检索、利用的中外电子图书约249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共计1.8万种。另外还有Dia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可提供600多个大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最后,目前无论是2G还是3G网络,套餐使用费在一般读者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无wifi地区的使用。2013年12月26日,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66%,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的普及率,但居于韩国之后。因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价格实惠,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很多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的智能手机。同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大学生往往是高端智能手机的追捧者,而且为了追逐更好的性能和服务,手机更换频率比较高。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智能终端的覆盖率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理论回顾,对比分析了中美之间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对国内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融入新的服务内容;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为读者们提供个性特色服务。 标签: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的普及范围与速度都逐渐变大。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也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可能。越来越多的读者,采用更加便捷的移动装置进行阅读。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站在风口浪尖的崭新挑战与机遇。移动信息服务也已经是现代图书馆必须接受的改变。而这些移动图书馆能够提供的移动服务及其服务模式,却是现如今各方探索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理论回顾 1、移动图书馆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图书馆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手机等移动装置,为读者提供不限时空的服务。因此,移动图书馆需要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服务传递。它必须实现与OPAC系统的交互,通过数字图书馆门户和云服务,进行信息传递。然后,在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上面,实现一种较为交互的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萌芽于国外。2000年,日本开发出的收集数目查询系统,为移动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之后,芬兰一大学图书馆也开始了手机短信的服务,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理论研究。2008年,国内的移动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通。随后,国内移动图书馆也开始与推出WPA、手机短信等一系列服务模式。 2、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则是通过信息技术,采用的不一样的移动服务实现方式。它主要有短信、WAP、客户端这三种模式。 短信作为最常用、最广泛的服务模式。它有着对移动设备要求低、便宜便捷的优势。同时,因为其简单的信息技术,基本上只适合进行读者的提醒服务,无法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因此,短信的服务模式缺乏互动性。 WAP是一种采用无线应用协议进行的网站服务模式。读者往往可以通过移

谈移动图书馆特点及其服务模式

谈移动图书馆特点及其服务模式-旅游管理 谈移动图书馆特点及其服务模式 吴碧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移动图书馆的内涵、特点、发展概况、服务模式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引言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移动设备的配置及智能化程度逐步升级,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遍推广应用,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使得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的移动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人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实体图书馆看书,移动图书馆应社会需求而生,在公交车、休闲场所等地使用手机阅读的读者随处可见。 二、移动图书馆内涵和特点 (一)移动图书馆的内涵 移动图书馆指利用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让用户不受时间、地点及IP限制,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地访问图书馆各类数据信息的查询、浏览图书馆资源、获取图书馆信息提供的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服务是一种新型服务方式,用户以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如手持阅读器、智能手机、MP3\MP4\MP5、笔记本PC、PDA等,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查询、阅读、访问和接受图书馆馆藏资源及信息服务。 (二)移动图书馆的特点 1、实时性

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平台在正常运作情况下,可以24小时全天候为读者提供不间断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是传统实体图书馆无法做到的。 2、便携性 移动图书馆依托于可持移动终端设备,这类设备一般体积比较小,极其轻便,可方便携带,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者一台平板电脑,利用从互联网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行在线浏览、检索、查阅、下载,更加及时快捷地享用馆藏数字文献资源,既方便读者又节省大量时间。打破传统图书馆的空间限制。 3、移动性 移动性是移动图书馆的最显著特点。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移动阅读服务。用户不必亲自到实体图书馆,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使用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资源信息和各项服务。图书馆需要建立现代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自助查询和完成图书馆借阅业务,真正实现任何用户(Any user)能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图书馆(Any library)访问到任何信息资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的数字图书馆的“5A”梦想。 4、互动性 传统图书馆业务是单向的,读者单方面向图书馆借阅书刊,移动图书馆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读者可通过移动设备,利用微博等方式与图书管理员进行实时交流,如网上图书续借和预约服务、主要书目检索查询等。 三、移动图书馆发展概况 移动图书馆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时代。我国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

超星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客户端使用说明 目录 一、扫描下载客户端二维码 (2) 二、登录 (2) 三、功能说明 (4) 1. 馆藏书目查询 (4) (1)馆藏查询 (4) (2)图书预约 (6) (3)借阅信息 (6) (4)借阅图书续借 (7) (5)条码扫描 (7) 2. 学术资源查询 (7) (1)学术资源查询 (7) (2)获取全文方式 (9) (3)评论 (11) (4)微博分享 (11) 3. 阅读视听空间 (12) (1)图书 (12) (2)报纸 (13) (3)视频、有声读物 (14) (4)公开课 (15) 4. 我的订阅 (19) 添加订阅 (19) 四.个人中心 (21) 1.用户信息编辑 (21) 2.我的收藏 (22) 3. 扫描历史 (22) 4. 借阅信息 (23) 5.账号绑定 (23) 6.离线下载 (24) 7. 设置 (24)

一、扫描下载客户端二维码 打开扫描的网址,如图所示, 选择相应的版本,会跳入相应的页面,然后选择安装或者下载。IOS版会直接安装,Android版本会下载好,然后下载完成,选择安装。 二、登录 第一步:点击左上角进入个人中心,点击进入院校选择页面,选择相应的单位。

第二步:输入借阅证号及密码,点击登录,即可成功进入移动图书馆。

三、功能说明 1.馆藏书目查询 (1)馆藏查询 第一步:点击首页“馆藏查询”,打开馆藏书目查询页面。 第二步:输入想要查询的图书,点击搜索。 第三步:在检索结果页面选择要查询的图书,如图所示。

第四步:查看馆藏信息,如图所示,

(2)图书预约 (3)借阅信息 在个人中心中点击借阅信息,即可查看图书的借阅情况。

解读美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解读美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高春玲 2012-9-29 15:43:15 来源:《数字图书馆论坛》(京)2010年11期 【英文标题】The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Mobile Library: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作者简介】高春玲(1976-),研究方向: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用户与服务。通讯地址: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116029。E-mail:spring_gao@https://www.360docs.net/doc/e79731864.html,,大连116029 【内容提要】移动技术作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文章基于移动图书馆这一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网络调研,阐述了美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并详细列举了目前美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类型。 Mobile technology plays a great role in each domain as a new technology in 21 century. Based on the new library service style of mobile library, through network research,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history, present and future of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y and public library. And the paper enumerates the service functions and types of mobile library in detail.

网上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网上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 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刘景龙 (沈阳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信息与通讯硬件、软件技术的成熟,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智能手 机、平板电脑、无线上网卡进行娱乐、阅读电子图书新闻等,这就为内容提供商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图书馆作为内容提供商应看到时代的变革和巨大的商机,改变传统观念及经营模式,在传统模式上增加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功能,既能较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又为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开拓出新的天地。 [关键词]数字时代;传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The Developm ent Trend of Online and Mobile Libraries LIU Jinglo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the matur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ordinary people are increasingly accustomed to using smart phones,tablet PCs and wireless network cards to recreate or read e-book and news,which creates a huge development space for the content providers.Traditional libraries,as content providers,should spot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the enormous business opportunities,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business model,supply on-line and mobile librarie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ones.By this means,they can further meet the social demands,and open up a new world for traditional libraries as well. Key words:digital age,traditional libraries,online libraries,mobile libraries,development trend [收稿日期]2012-04-05 [作者简介]刘景龙(1953-), 辽宁沈阳人,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企业管理。第2012年第5期(总第398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5,2012Total No.398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5-0073-02一、网上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过去传统式的图书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巨大的阅览室和一排排的书架、巨大的书库,众多的管理人。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和信息化、数字化科技成果的普及,现代图书馆也增加了数字化存储多媒体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变成了现实。 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除了增加一种新的媒介,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对加大图书的存储,减少图书馆建筑面积,方便读者检索使用信息提供了极大方便。现在许多图书馆虽也都设有电子图书馆,但大都发展不快。如果是网民随意上网浏览电子图书杂志网站,真是浩如烟海应接不暇。 现在许多网站已进入电子图书杂志领域,向传统的图书馆挑战,他们拥有电子信息网络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网络公司又大多是非公有制,对市场运做敏感且有能力。因此发展迅猛,每天吸引大量网民的眼球,大有超过传统图书馆之势。 现在据专家统计,全球有6亿网民,而中国网民就有2亿。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是网民的主流人群,而且他们也改变了传统阅读的习惯,喜欢上网阅读,很少去图书馆,更不愿意花钱去购买书和杂志,导致报纸杂志发行量锐减,许多出版社亏损,日子不好过。 美国时代华纳集团也利用兼并收购重组与现代网络媒体联手,进入现代传媒领域,许多大报社纷纷开设自己的网站,中小报社因能力不够,纷纷减员、倒闭,因此面对现代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图书馆也感到了严重的挑战。但因领导人思想不解放,加上体制原因,改革步伐不大,落后于时代发展,十分被动。 已有40年历史的法兰克福2008年书展,参展国家100多个,7448家参展商,参展图书类产品40余万册,但在2008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传的信息却表明,在2008年参展图书类产品中传统的纸版书籍只占到40%,有超过30%的展品都是数字化产品,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主席尤根·博思最后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令人深思。“书既可以是一个网页、一部手机,还可以是一个电子游戏、一部 73--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 移动互联网的普遍推广与信息环境的广泛发展,对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此背景下,用户在心理上能够得到很大的满足,且中国移动网民的团队日益壮大,相关统计调查,我国手机网名的规模于二零一二年六月底已经达至三点八八亿,已经高于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数。庞大的用户群体及高额利润激发了众多商家的兴趣,且这些商家都逐渐走进了移动内容和服务领悟,以及引发了图书观传统服务模式和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竞争。因此,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定义 图书馆服务實践的不断开展引发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理论探索的热潮,然而事实上,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没有得到图书馆界的充分认识与理解,还处于初级认知阶段,即图书馆界固执地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仅是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扩展,以及仅仅创新了服务功能与服务手段。依据相关探索成果,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定义为:图书馆结合先进的无线网络通讯技术选取的不同类型的移动服务实行模式。 二、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及优缺点 移动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SMS、WAP网站、APP三种模式,部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提供方式是有效结合其中两种模式或者三种模式。首先SMS,其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借阅提醒、图书馆简介、新内容通知、书目核对、预约、续借等,优点是内容丰富、结构单一、信息传播及时,缺点是信息内容枯燥、操作指令繁杂、发生地址复杂、服务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其次WAP网站,其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图书核查、特色资源、留言板等,优点是内容多样化、拓展领域较广泛,缺点是必须依赖服务器才能服务,且受网络环境影响;最后APP,其服务内容主要涉及书刊推荐、读者服务等,优点是直观便捷、拓展性较强,缺点是开发成本过高,且受网络环境影响。 三、构建移动图書馆服务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开展短信息服务推送 个性化定制与交互式信息服务模式是短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从个性化定制角度而言,图书馆可以在充分了解与掌握读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促进一系列推送服务的开展,如图书预定、新书推荐、逾期图书催还、新书通知等服务;从交互式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移动网络运营商短信平台服务模式,即引导读者依据图书馆短信服务平台的标准编辑相关的短信息,促进交互式服务的实现,主要应用有馆藏书口搜索、移动参考询问等。但短信服务模式旨在发展信息推送,主要原因在于短信服务受一些因素的束缚,如字数、格式等因素。现阶段,部分图书观已经开展了此服务,即电脑无法上网

超星移动图书馆网页版功能说明

超星移动图书馆网页版功能说明 1.功能概述 我们精心优化操作流程和页面布局,将web页面转化为适合移动终端阅读的页面,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内容,让用户每一次操作都只用最少的步骤就能得到目的。我们还为图书、期刊等阅读都提供纯文本形式和图片形式两种阅读选择。 找到并得到全部有用信息是我们与读者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把在互联网上已经高效运行的云服务架构共享体系嵌入超星移动图书馆平台,读者不但可以查找本馆馆藏书和电子资源,还可以一站式查找全国范围的资源分布情况;不但方便快捷访问本馆拥有的资源,更可以使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能力获取馆外数百家图书馆的资源传递服务。 2.馆藏书目查询 馆藏书目查询,主要是查询本馆纸本资源的基本情况,让读者方便快捷的对本馆资源进行查询、预约、续借等操作。 点击首页“馆藏书目查询”,打开馆藏书目查询页面。 1)检索结果页面

2)查看馆藏信息

不可预约图书,见图一:

可预约,见图二: 3.数字资源的检索与阅读

超星移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立在我们已有的海量的中外文文献数据基础之上。可以搜索到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方式的检索体验。目前,实现与700多家图书馆馆藏书目系统、电子书系统、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数据库系统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以在线文献传递方式通过所在成员馆获取文献传递网成员单位图书馆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 我们拥有3.8亿条元数据(包括文献有: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中外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并且数据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整合了264个中外文数据库,310万中文图书书目,收录中文期刊6420万篇元数据,外文期刊10872万篇元数据,收录7800万篇报纸全文。利用我们的平台可以搜索到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料,包括纸本和电子资源,如中外文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专利和报纸等,基于元数据检索的搜索引擎将实现检索速度快、检索结果无重复,格式统一等特点。查询和传递,中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6%,外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85%。 1)图书 图书频道建立在我们已有的310万种图书、10亿页全文资料、240万种图书原文基础之 上,提供海量信息资源供读者搜索和获取最想要的那部分知识资源。 读者可以通过文本方式(即手机电子书)和图片方式,方便快捷的利用移动终端查看图 书目次和全文。 通过整合,我们将全国文献单位所收藏的纸质馆藏集成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最大的在线 全国图书联合目录。读者可以通过“全国馆藏信息”查看这些图书的全国馆藏信息,实现纸本馆藏的合理调配。 提供周到完善的文献传递功能,让读者不仅检索到图书,还能通过“文献传递部分页” 到邮箱,获取需要的全文。 在首页选择图书频道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_468

公共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 随着全数字化时代、全媒体时代、全文献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从角色定位、工作职能、服务需要到外在形态都会发生变化[1]。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先生2010年11月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做“图书发展展望”讲座时,阐述了图书馆发展的范式转换,认为现代图书馆应该从图书馆业务为中心转换到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收藏全媒体资源,建立复合型知识空间[2]。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每日24小时服务,是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形式,代表着图书馆正在从一个单一媒体时代进入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时代。 1.国内外图书馆的现状 最早我们是一部大篷车,其中装满书籍,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当地读者提供读书服务,这就是传统的流动图书馆,即为巡回书库。图书的数量和图书的利用率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读者不能随时随地的阅读,图书的借阅服务得不到普及和发展。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建立图书馆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006年新加坡政府铺设超高速的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希望通过电子通信产业的改革,对主要经济领域、政府部门、整个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改造。这时新加坡建立了基于wavex RFID的智能图书馆。

这些图书馆遍布在全国各地,分别设立在商场、地铁站附近等人流量比较大的闹市区,人们逛街累了可以直接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非常便捷。还有24小时的自助还书的book drop更是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方,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方便读者找寻图书和自助还借。飘着书香的新加坡图书馆,已成为新加坡打造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 厦门集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也先后建立了移动图书馆,其主要依托比较成熟的国际互联网、无线移动网络、RFID射频技术及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E-BOOK 等)来进行图书馆各种数据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使人们不受空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无论是最早的流动图书馆到后来的传统的图书馆,还是现在新加坡的基于RFID的智能图书馆,都是本着服务于大众,为社会提供均等的阅读机会。但是这些形式的图书馆没有很好地满足不同人们对于图书的需求。在如今通信设备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既需要基于移动设备的电子图书,还需要基于RFID系统管理的纸质图书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阅读图书的需求,这时结合这两者的移动图书馆运营而生。它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是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方式;它解决了图书馆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

移动图书馆方案

超星移动图书馆方案 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14

一、介绍内容 超星超星移动图书馆是专门为各图书馆制作的专业移动阅读平台,用户可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咨询浏览,同时拥有超过百万册电子图书,海量报纸文章以及中外文献元数据供用户自由选择,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阅读服务。 读者可使用手机或移动设备访问wap版,同时超星超星移动图书馆也支持各种移动终端,包括安卓手机、苹果手机、iPad 、安卓PAD 等。 二、超星移动图书馆目前的功能及新功能 1、与图书馆OPAC系统的无缝对接 -实时对接 -在线查询相关结果与OPAC系统保持同步 -在线预约续借 -短信催还,到期提醒 2、与图书馆电子资源整合 -电子图书,期刊等,支持在线阅读及下载到移动设备中 -书城服务(设定编辑,不定期推荐,专辑,发布畅销图) -学术搜索升级为发现模式,可在线进行手机特性的图表生成,检索结果显示等 3、移动资源包 -EPUB电子书 -报纸500种,每天实时更新 -微视频3万集

-公开课2000部 -RSS源 -有声读物 4、近期即将上线新功能 -微信平台(可通过微信查询图书,阅读图书,在线交流等) -学习历程(记录每一天的阅读及检索历史等,并可与他人分享) -书城(类似现在手机阅读软件) 三、超星移动图书馆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1 、不受校园网IP 的限制 超星移动图书馆已解决校园外无法阅读校内资源的问题,所以现在您不论是在家、在路上、在车上都可以轻松访问校内资源。 2 、具备对已有图书馆应用系统的高度集成 超星移动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软件平台,它是对性能优良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OPAC 系统、数字图书馆资源、一站式搜索系统、文献传递系统等应用系统服务的高度集成,系统具有强大的应用服务能力。超星移动图书馆可实现馆藏查询、续借、预约、挂失、到期提醒、热门书排行榜、咨询等自助式移动服务。 3 、拥有功能强大的一站式搜索引擎 系统应用元数据整合技术对馆内外的中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各类文献进行了全面整合,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了资源的一站式搜索、导航和全文获取服务。我校师生通过超星移动图书馆并依托云服务架构,可传递

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现状及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9731864.html, 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现状及应对策略 作者:张亚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22期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移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 势。移动图书馆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便捷性和个性化特点,能满足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现状及服务功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要不断加强移动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技术和功能,促进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a)-0251-02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现代化先进的通信技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图书馆中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文献查阅、检索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目前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比较完善,而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制约性因素,难以满足读者资料查阅需求。因此对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和服务功能进行研究,将对促进我国移动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现状分析 1.1 移动终端设备单一 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及相关移动终端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中主要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但从当前情况来看,移动图书馆目前主要采用的移动终端设备是智能手机,由于智能手机的屏幕及体积有限,输入方式不流畅,在应用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显露出较多的弊端,因此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对移动图书馆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大部分人对移动图书馆存在认知错误,对移 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定义也仅仅只是停留于用户移动终端设备中,其实移动图书馆涉及到多个范围及多方面内容,要积极开发出具有图书馆检索、查阅、浏览等功能的多样化移动终端设备,使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1.2 数字资源存在局限性 移动图书馆为人们提供服务是建立在数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资源满足用户的信息数据资料查阅和检索需求,因此移动图书馆需要具有丰富的馆藏体系。开发商和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把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提供到读者的身边,从而形成移动图书馆。总体来说,数字资源是移动图书馆发展的首要条件[2]。当前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种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

2013年第11期 新世纪图书馆 四种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 龚亦农(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摘要】商业化移动图书馆产品主导着当今国内的移动图书馆建设实践。论文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系统功能三个方面比较了超星、书生、方正和汇文四家公司的移动图书馆产品,四家产品分别代表了内容供应商、出版商和应用软件商把各自业务向移动领域扩展的努力,也基本体现了国内商业化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现有水平。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超星;书生;方正;汇文 【Abstracts】Commercial mobile library products dominated the domestic practice of mobile library.This paper compa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ervice mode,service contents and system functions of four mobile library systems,that is SuperStar,ShuSheng,Founder and Huiwen.These four products represent the hardworking of content providers,publishers and software developers,who are dedicating to ex-panding their business in the mobile field.On the whole,these products embod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current level of domestic commercial mobile library construction. 【Keywords】Mobile library;SuperStar;ShuSheng;Founder;Huiwen 移动图书馆译自Mobile Library一词,原指汽车图书馆,现指所有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手持阅读器等)访问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和相关业务应用的服务方式。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分支,将图书馆业务从PC端向移动终端延伸,为实现图书馆界“随时随地为读者服务”的理想开启了一扇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大门。 从2000年以来,以手机为主要移动终端的移动图书馆的实践和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多种相关商业产品纷纷推出,以手机图书馆为代表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普及。笔者在2013年1月10日到5月31日期间,三次对所有“985工程”高校(含一期34所和二期5所)的移动图书馆项目建设情况做了网上访问统计。截止5月31日,39所“985”高校图书馆中有35家开展了(包括试运行)移动图书馆服务,占“985”高校总数的近九成(89.7%)。而同类调查统计显示,2010年和2011年,这一比例分别只有25%[1]和36%[2]。很多学者以个案调查的方式开展过实证研究[3~8],但此类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均以个体图书馆为调研对象。事实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图书馆有能力自行开发可持续建设的移动服务平台,大多数图书馆的移动服务都是靠引进商业化平台(或其他第三方技术平台)来实现,其服务内容和能力也与所用的商业系统密切相关。 笔者统计了35家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985”高校的移动服务系统的选择情况(有一家同时在试用3种产品)。从统计结果看,自建服务平台的只有5家(14.3%),其余都是依托商业系统提供服务;共涉及到5种移动图书馆产品,分别是超星移动图书馆、书生移动图书馆、汇文掌上图书馆、博看手机图书馆和乐致安Mobi+移动图书馆。其中,使用(或试用)超星、书生和汇文三家移动图书馆产品的共有29家,占开通服务学校总数的82.9%。可见,绝大多数图书馆是依赖商业平台来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因此,商业产品的服务能力基本代表了我国移动图书馆实践的水平。 除了以上几家产品外,国内著名出版企业方正集团也在数字出版和移动阅读领域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图书馆界做积极推广。据此,笔者对超星、书生、方正和汇文四家公司的移动图书馆产品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梳理我国商业化移动图书馆的产品研发现状,也供同行在引进相关产品时做决策参考。 1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简介 1.1超星移动图书馆 超星移动图书馆是北京超星公司2011年推出的移动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超星海量的电子书、报、视频等资源的优势,整合了主要的中外文数据库(CNKI、万方、重庆维普等),提供元数据级的统一检索和专门适合手机用的泛舟资源包,并与本地OPAC系统对接,实现移动OPAC、移动自助服务 网络天地 60

超星移动图书馆服务采购要求

超星移动图书馆服务采购要求 1.与图书馆OPAC系统完成统一认证,无需读者重复注册账号。 2.通过该系统访问本馆购买的资源,将不受IP限制,而是通过认证,直接针对每一个读者进行权限控制,只要通过随身设备连接网络,就可在全球任何地点访问,无需单独分开的登录、认证等。 3.基于本馆opac系统功能,在手机终端具备馆图书馆公告浏览、热门图书预览、热门检索词展示、馆藏书目查询、馆藏复本情况、在架信息、在线预约、个人借阅信息查看、在线续借、预约取书提醒、催还信息告知等功能。 4.通过手机扫描图书馆纸质图书条形码,可实时查看对应该图书所在的馆藏架位信息和可预约、可借阅情况,并且可查看本书对应的电子版,并实现手机下载,文献传递等全文获取方式。 5.根据opac系统功能智能分析判断可预约图书,将可预约图书自动标示出来。 6.移动图书馆可在不同移动终端上阅读访问。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图书资源,需包含图书封面信息、目录及在手机中完成试读,支持图书馆已购买的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等学术资源全文阅读和全文检索。 7.把在互联网上已经高效运行的云服务共享体系嵌入移动图书馆平台,读者不但可以查找到本馆馆藏纸书和电子资源,还可以一站式查找全国范围的资源分布情况,不但可以方便快捷的访问本馆拥有的资源,更可以利用图书馆强大云服务能力获取馆外七百家图书馆的资源及文献传递服务。 8.整合的期刊、论文等摘要页面要显示相关文献来源,且能提供适合移动设备的链接访问,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9.与全国700多家图书馆实现资源集成,中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6%,外文资源的传递满足率可以达到90%。 10.提供适合不同手机阅读的EPUB格式热门图书,不少于2万种。提供100万种以上原貌图书,所有图书支持全文下载,并保存在手机中。并提供相关搜索服务 11.提供300种以上适合移动阅读的全国主流报纸资源,并且实现报纸的当日更新。 12.提供适合手机使用的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公开课,支持有声读物播放,为满足读者视听需求,移动图书馆视频内嵌资源量要求不少于2万集。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推广

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推广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高校读者对 移动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大数据和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图书馆移动服务至关重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承载知识和传承文化的中心,应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广泛推广图书馆移动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的满意度,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图书馆移动服务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读者对信息获取的要求越来越高,读者已经不能满足传统图书馆的流通、阅览和自习等服务模式,他们需要更加迅速、有效、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来完善自身。纸质媒介的利用率在逐年降低,电子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电子资源读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检索文献,获取所需的信息,移动服务的推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和网络资源,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广泛推广移动服务让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知识 更加方便快捷,对性化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趋势呈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特点。

如何构建兼容性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智能交互、实时反馈、可视化强的智慧服务,是图书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二、移动服务的特征 大数据环境下的移动服务,数据资源丰富,体量巨大;服务形式多元化、个性化、新颖;全方位的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增加了服务的互通性。 纸质资源的阅读量流失严重,读者已经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纸本阅读乐趣。读者对信息获取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获取信息能及时、互动、生动、内容丰富,全媒体环境下的移动服务充分满足了用户的体验要求。移动设备存储量巨大,交互性强,方便携带,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乐趣。 图书馆移动服务其特征是通过移动终端向读者提供个 性化的服务。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种趋势。 三、移动服务的模式 图书馆移动服务包括:个人信息查询、馆藏资源查阅、新闻推荐浏览、好书推荐浏览、常见问题咨询等服务,同时图书、期刊、报纸、论文、视频资源等电子全文在移动终端上直接阅读和获取。 图书馆针对移动服务需求,推广了以下几种服务模式,

超星移动图书馆使用说明书

北京超星 数字文献服务V3.0 用户手册 北京世纪超星 2007年12月

目录 目录 (2) 1、系统简介 (4) 2、使用流程 (4) 3、超星阅览器4.0版本下载与安装 (4) 3.1、超星阅览器4.0版本下载 (4) 3.2、超星阅览器4.0版本安装 (4) 4、数字文献服务V3.0功能 (7) 4.1图书检索 (7) 4.1.1分类检索 (7) 4.1.2快速检索 (8) 4.1.3高级检索 (9) 4.1.4进入读秀检索 (12) 4.2图书阅读 (13) 4.3图书排行 (13) 4.3.1首页图书排行 (13) 4.3.2图书排行菜单 (14) 4.4图书推荐 (15) 4.4.1专业推荐图书 (16) 4.4.2教师推荐图书 (17) 4.5反馈需求 (17) 4.6书签 (18) 4.6.1设置书签 (18) 4.6.2书签管理 (19) 4.7公告及FAQ (20) 4.7.1公告 (21) 4.7.2 FAQ (22) 5、超星4.0版本阅览器使用说明 (23) 5.1下载与安装 (23) 5.2启动和设置 (23) 5.2.1如何启动超星阅览器 (23) 5.2.2个性化设置 (24) 5.3用户注册 (26) 5.3.1新用户注册 (26) 5.3.2用户登陆 (28) 5.3.3离线登陆 (29) 5.4资源列表 (31) 5.4.1我的图书馆 (31) 5.4.2图书馆模版 (32) 5.4.3卡片显示方式 (33) 5.5图书阅读 (34)

5.5.1翻页工具 (34) 5.5.2缩放工具 (34) 5.5.3其他工具 (34) 5.6图书下载 (35) 5.7图书打印 (36) 5.8其他功能 (37) 5.8.1采集 (37) 5.8.2多窗口 (40) 5.8.3历史 (40) 5.8.4标注 (42) 6、常见问题 (44) 6.1如何阅读电子图书 (44) 6.2超星阅览器3.91为什么不能阅读图书 (44) 6.3下载图书时一直提示进度为0% (45) 6.4下载的图书如何拷贝到其他机器上阅读 (45) 6.5访问时提示需要输入用户名、密码 (45) 6.6超星阅览器3.91下的图书在4.0上阅读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