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专题讲座

政治专题讲座
政治专题讲座

共和国六十年刑事政策的嬗变

摘要:我国刑事政策共经历了“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和“宽严相济”四个阶段,每一个刑事政策在制定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通过回顾新中国六十年来这四项基本刑事政策,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原则和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刑事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宽严相济

新中国六十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的犯罪态势也是随之波动。因此,我国的刑事政策也在不同的时期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建国六十年的今天,对以往的刑事政策进行回顾和反思是必须的,这可以为以后我国刑事政策的制定所参考,也是我国制定更加科学的刑事政策所必要的材料。说到刑事政策,就有必要首先讲述清楚什么是刑事政策。

一、刑事政策的内涵解读

对于刑事政策的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可以这样认为,至今几乎所有关于刑事政策的著述,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刑事政策定义。国外学者着眼于“抗制犯罪”的总策略,力求使刑事政策成为国家、社会反犯罪体系的方略,是从宏观上来研究刑事政策。同时,刑事政策并不单指某一项针对某一犯罪或犯罪人的制裁措施或具体制度,而是“对犯罪现象的反应的方法的总和”,是将控制犯罪的所有方法、

措施、制度加以整合的产物,自然具有整体性。1我国学者对刑事政策的定义,往往侧重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灵魂”这一基本的宗旨,力求将刑事政策定义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原则”、“策略”、“方针”等。比如有的学者认为,“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为了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依据我国一定时期的犯罪态势及其成因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2。有学者认为,“刑事政策是国家政权机构创制而由国家与社会多重力量加以实践,针对犯罪和相关行为以及行为人,由法律和社会诸多手段协调组成的,旨在控制犯罪,维持社会治安的策略与方案的系统”。3

笔者在基于我国目前对刑事政策概念研究的基础上,赞同刑事政策“指代表国家权力的公共机关,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围绕预防、控制和惩罚犯罪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以及时对因此而牵涉到的犯罪嫌疑人、犯罪人和被害人所采取的态度”这一概念。

新中国六十年里,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共有三大刑事政策,即“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以及“宽严相济”的政策,然而确切的说,我国在1949年到1956年之间,也是有刑事政策指导的,即“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以下便对我国六十年来这四大刑事政策及历程进行详述。

二、新中国六十年刑事政策的回顾

1莫晓宇:《刑事政策定义述评》,载《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5期,第130页。

2狄世深:《刑事政策概念新探》,载《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第115—120页。

3武玉红:《刑事政策概念辨析》,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46—52页。

(一)“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该刑事政策在学术界讨论的并不多,应是在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的讲话指出我国刑事方面的基本政策是“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其基本内涵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也是基于当时我国建国初期需要巩固政权、稳定民心。主要体现为“三反五反”等运动。

由于该时段的资料有限,因此笔者不过多讨论,以下对其他三项刑事政策予以详述。

(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建国初期可概括为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1956年“肃反”斗争后,表述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大奖”。

1979年刑法典进一步发展、丰富了这个政策。(1)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一般共同犯罪的主犯,以及其他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予以惩处,必要时予以严惩,而对于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这里的“不问”不是不进行处罚,而是应该依照刑事法律规定的对胁从者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2)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坦白从宽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主动交待自己罪行的自首犯和在侦查、起诉、审判期间如实供述自己及同案犯罪行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抗拒从严是指抗拒司法机关追捕、被采取强制措施以后仍然拒不交待自己的罪行的,应当从重处罚。(3)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立功是指犯罪分子归案后揭发他人犯

罪行为的情况,包括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所参与的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查证属实的;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罪犯(包括同案犯)的;在押期间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等行为。折罪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立大功现在可以理解为重大立功,表现为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的;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受奖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别对待。对犯罪现象既不能采取一律严加惩治的政策,也不能放任不理,一律予以宽大,而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区别对待体现在立法、司法两个方面。二是惩办与宽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不能偏废。由于犯罪分子危害社会,触犯刑律,理应惩办,所以必须有惩办的一面。但是,只讲惩办不讲宽大,仅靠严刑峻法,采取极端的政策措施,就会孤立极少数的犯罪分子,不会收到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对国家和人民反而不利。因此,惩办与宽大必须有机地结合,不可偏废。

(三)“严打”的刑事政策

“严打”作为一项刑事政策包括定罪政策、量刑政策、行刑政策三个层次。

从定罪方面看,我国刑法的罪名数在不断增多,犯罪化、具体化

是我国刑法在定罪政策上的主导取向。这首先反映到立法的层面,自从中央提出“严打”之后,立法机关就相继通过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如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严惩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等,扩大犯罪圈,对一些犯罪规定从重处罚甚至加重处罚,对某些特定的犯罪可以在刑法规定的最重刑以上处刑。

从量刑方面看,“严打”强调“从重从快”、“稳、准、狠”。“从重从快”的政策要求审判人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从重处罚和从快处理的政策能够得到落实,从快甚至突破了法定的办案期限。“稳、准、狠”也是当时对司法人员在定罪、量刑等处理案件的程序上的基本要求,以落实从重从快。从行刑方面看,“严打”政策的贯彻是严格执法即依法“严打”。“严打”不是随心所欲的滥打或无原则的狠打,而是在严格执行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前提下,适当从重从快。“严打”的法律性是“严打”固有的内在属性,强调“严打”的法律性,是把“严打”与“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在坚持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依照刑法规定适当从重量刑。

(四)“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的“宽”是指宽大、宽缓和宽容。宽严相济的“宽”具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该轻而轻,二是该重而轻。“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一是非犯罪化,是指本来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基于某种刑事政策的要求,不作为犯罪处理。二是非监禁化,是指某一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判处非监禁刑或者采取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化的刑事处遇措施。三是非司法化。非司法化

是就诉讼程序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涉嫌犯罪的都应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犯罪情节较轻或者刑事自诉案件,可以经过刑事和解,不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案件便得以了结4。

宽严相济的“严”,是指严格、严厉和严肃。这里的严格是指法网严密,有罪必罚。严厉是指刑罚苛厉,从重惩处。严肃是指司法活动循法而治,不徇私情。

宽严相济的“济”,具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救济,即所谓以宽济严、以严济宽,也就是通过宽以体现严,通过严以体现宽。二是协调,即所谓宽严有度、宽严审势。宽严有度是指保持宽严之间的平衡:宽,不能宽大无边;严,不能严厉无比。宽严审势是指宽严的比例、比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根据一定的形势及时地进行调整。陈兴良教授认为,宽严审势要做到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罪而宜。三是结合,即所谓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和严虽然是有区别的,并且不同时期、不同犯罪和不同犯罪人,应当分别采取宽严不同的刑罚:该宽则宽,该严则严。

三、我国刑事政策的应然发展趋势——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原则和事实为根据的,都必须与相应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也都是人们认识问题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内容逐渐丰富,其执行也逐步深化,该政策对我国刑事法治的指导作用功不可

4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第21—22页。

没;尽管“严打”的刑事政策还不够完善,其功利性也屡屡为人诟病,但“严打”对国家长治久安的促进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对我国以往的刑事政策反思与调整的结果,是我国刑事政策的理性回归。纵观我国以往的刑事政策,认真反思,笔者认为我国刑事政策应当以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者应兼顾,这两个方面是有机的统一,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现代刑事政策应当抛弃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的观念,树立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在一定条件下甚至由打击犯罪向人权保障倾斜,实现刑事政策价值取向上的根本转变。“刑事政策在追求打击犯罪及维护社会治安的目标时,如果淡化了人权保护,随时可能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甚至是无辜公民的人权,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人权能否得到有效保障。”5但是,当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发生冲突时,决不能以打击犯罪作为刑事政策的终极目的,为打击犯罪而侵犯人权。“实际上两者(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对立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强调打击犯罪可能会以削弱甚至牺牲人权为代价。反之亦然,在某些情况下,强调人权保护可能会影响打击犯罪。当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价值相冲突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在一个法治社会,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将人权保护放在第一位,打击犯罪不能以牺牲人权保障为代价。”6

5程应需:《人权保护与我国刑事政策的价值选择》,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2期,第48页。

6陈兴良:《严打利弊之议》,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22页。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强调保障人权,首先要注意刑事政策干预的善意性,即在考虑刑事政策是否介入、采取何种手段介入时应基于尊重、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和自由的目的;其次强调手段配置的轻缓性;再次强调对罪犯处遇人道化;最后是刑事政策执行的文明性。在这样的双重并重的轨道上,我国的刑事政策的制定才更能科学化。

参加硕士生政治专题讲座的体会和建议

一、体会

本学期伊始,我们法学院研一的同学们和其他院的学生一起参加学习了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政治专题讲座。每个周二下午的两点钟,我们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聚于本部存菊堂,倾听各个学院的老师或渊博的学识或悉心的教导。通过一次次的讲座,使我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不仅了解到各个专业的基本状况和研究前沿,也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期待,更让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研究生所应当具有的研究学习态度和人生理念。

我们的政治专题讲座主要分为十二个专题,它们分别是:1、共和国甲子与政治发展2、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3、改善民生为何如此重要4、空间研究、城市哲学与苏州记忆5、关于大学教学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博士生导师谈研究生教育6、当前行政诉讼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探讨7、中国古代设计的区域性和流动性8、后现代高校课程的基本走向9、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框架10、共享奥林匹克光荣与梦想

11、一个科学工作者视角下的创新文化与创业精神----职业生涯设计

12、研究生教育:一个学者痛苦而又快乐且不可或缺的经历。

这十二个专题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共和国甲子与政治发展、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当前行政诉讼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探讨和研究生教育:一个学者痛苦而又快乐且不可或缺的经历。共和国甲子与政治发展这个专题之所以给我这么深刻的印象,主要就是它的主讲人乔耀

章老师。乔老师在研一上半学期给我们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课,他渊博的知识,独到的思考方式,新颖的教学内容以及他认真的教学态度,让我们深为感动,尤其是他拖着带病的身体给我们上课的时候,那种教书育人的申请,永远的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乔老师的讲座,我们听的都很认真。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让我不禁想起我在苏州大学读大二时,一位老师给我们上的国际政治与形势的课,那位老师和该讲座的主讲人一样的风趣幽默,并且把国际形势分析的清晰明白,对于中国外交面临的形势也是讲的透彻淋漓,让我们听讲座的人陷入其中,仿佛自己身在战场,要为祖国争取一分一毫的利益和荣誉。对于当前行政诉讼中的若干热点问题探讨这个专题之所以热衷,一方面是因为我本身是学法学的,而且是学刑法的,刑法和行政法本来就是藕断丝连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主讲人是我们法学院的黄学贤老师。我在对本科的时候,对于黄老师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就早有耳闻,但是遗憾从来没有上过黄学贤老师的课,今日有幸一听,果然是精彩至极。黄学贤老师对于行政诉讼法的研究是很深入透彻的,他通过对行政诉讼热点问题的探讨,一方面让其他专业的同学们从基础上、感性上了解了行政诉讼的常识,另一方面,让我们学法学的同学们也是受益匪浅。黄老师的讲座引起同学们一阵阵的掌声,即使下课了,大家也都不愿意走,都想听完这精彩幽默而又让人获得基本法律知识的讲座。熊校长是最后一位给我们做讲座的老师,他的题目即研究生教育:一个学者痛苦而又快乐且不可或缺的经历很有意义。他讲述了自己的读研经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我们看到了他闪光点的同时发现了自己

的不足,他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所应有的骄傲和责任,他的严厉让我们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模式,他的鼓励让我们看到光明的前景。这场讲座是一个总结性的讲座,让我们这十二场讲座的学习有了一个完满的结束,也让我们对这十二场讲座的学习有了新的认知。

二、建议

首先,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上课时只是老师单方面的教,但是教和学必须一体,所以老师在授课的同时,应当给予每个院的学生提问的机会,以来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第二也是不同专业学习的好机会,学校也应该开一个网络平台,可以给学生在课下向主讲老师提问的机会。

其次,有些老师的讲座比较生硬沉闷不生动。所以,在一些本来就不受学生欢迎的课里,老师应当做一些更加生动的PPT,比如播放一些历史影视材料,以增加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再次,我认为政治专题讲座应当增加一个专题,就是研究生健康心理专题。本科生有这样的选修课,但是研究生没有。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也是要引起重视的,因为研究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来自社会家庭压力,所以,进行健康的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高分必背:专题1 民生问题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 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物价变动影响消费,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道德讲堂专题讲座

道德讲堂专题讲座 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何重新修订《规范》《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 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规范》《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师德水平。贯彻落实《规范》需要强调什么问题一、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在把师德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

【精品】专科 政治理论课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专科政治理论课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政治理论课 一、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发育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 3、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辨析题 1、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理论。 错。 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改革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错。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配套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国际政治学 2.国家力量 3.联合国 4.国家主权 5.世界主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国际组织的分类。 2.简述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 3.简述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的关系。 4.简述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当代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特点、在国际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2.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国际政治学 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2.国家力量 答:国家力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物质力量,是指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文教力的综合。精神力量,是指社会制度、政府效能、国民意志、民族凝聚力、外交战略决策的水平。这两部分构成的国家力量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如经过相互作用和政府的良好组织,这两种力量就会产生出一种国际影响力。在国家力量中,经济与科技力是基础,处于中心地位。国家力量是由构成力综合而成的统一体,可称之为综合国力。国家行为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取决于国家力量。

德育工作专题讲座

德育工作专题讲座 让德育充满活力 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六个工程”:举国关注的民心工程、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齐抓共管的社会工程、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振兴中华的世纪工程 (一)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班主任工作与授课同样是教师的主业; 2.能当教师,但当不好班主任,就不是好的老师; 3.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他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教育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 4.班主任是在学生心灵上耕耘的人;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5.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伟大的,因为他把未来作为自己的创造蓝本;因为他把学生的心灵作为自己的雕塑对象;因为他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人。也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学生的道德教育、日常的管理、文体活动、班集体建设等,都是平凡而甚至有点“婆婆妈妈”; 6.让学生影响最深、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班主任;让学生最能感受师生情感温暖的是班主任;让学生最爱直接效仿的榜样还是班主任。 (二)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1.地位不明: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能真正落实。

2.方法不灵: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 3.针对性不强:“高、大、空、远”缺少“近、小、实、亲”,缺乏针对性。 4.效果不佳:“是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难以达到沸点”。 (三)学校德育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1.德育定位:把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抽离出来,造成德育地位的游移和偏失。德育与智育水平不协调,缺乏正确的德育观 2、德育目标:强调听话顺从,造成自主、自觉、自尊的独立人格难于确立。德育目标的过于理想化、共同化和一般化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陈旧僵化,与社会现实反差巨大,造成学生的怀疑和反感。 4.德育方法:说教式、灌输式、封闭式,造成教育与生活相分离、知与行相脱节。 5.德育评价:德育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层次性和具体性;模式化、片面化,造成人格扭曲。 6.社会家庭环境:良莠混杂,不良影响无法设防。德育实效性“低下”的根本原因:忽视了德育对象——人;忽视了人的生活。 二、德育的改革与创新 新教育实验“主张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潜力,力求应该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

最新高考政治热点 热点专题一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一、经济生活 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为确保经济请问运行需加强宏调。 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加强宏调。要把人民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 ③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供需不平衡时,需加强宏调,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⒉我国怎样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调? ①制定正确财政政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③制定正确货币政策。 ④完善市场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⑤加大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建立问责考核机制。 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⑦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⒊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农产品成本上涨引起其他商品价格上涨。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③国家政策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刺激经济投入大量财政。 ④经济全球化使风险全球化,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引起国内价格上涨。 ⒋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产生活影响。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下降,但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需求影响不大,必然加重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负担。 ②促使生产者调节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上涨收益增加,扩大生产规模。 ③食品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变大,影响居民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 ④有助于人民树立正确消费观。 ⒌稳定物价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居民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增加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 ③为企业发展和生活消费创造良好环境,避免经济波动、混乱。 ④有利于稳定汇率,树立国际信誉,提升国际地位,促进外贸发展。 二、文化生活 ⒈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政府应加强正面宣传,让社会全面认识价格形式,增加稳定物价的 信心。 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消费观。

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内容【精选】

加强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是党支部向党员灌输革命理论的主要渠道,是提高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内容,供你参考! 为推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更好地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现按照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做出如下学习安排,请各党总支、支部结合部门实际,进一步细化学习内容,制定出具体的学习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届三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为主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和激励全校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振奋精神、干事创业,为实现省级示范校建设目标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落实学习内容 1、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系列讲话摘编》,重点学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2、认真学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精神,全面了解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认清形势,找准方向,把个人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和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服务社会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3、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4、学习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使党员干部真正认识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从而主动把自身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有机对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5、学习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学习为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了解形势政策。 7、继续学习领会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自觉服务大局,促进和谐。 8、学习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9、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相关、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及业务知识,注重挖掘师生的闪光点,树立新典型,宣传新事迹,展现新风貌。 10、开展学习党史国史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0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0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5篇 精选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远程培训,即贯彻思想品德新课标修订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培训,我深有感触,下面我将谈谈学习后的一些体会: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让思想品德课程由过去的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变为受学生喜欢的新颖有趣的新课程。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是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恢复到主体地位上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最新小学思想品德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做平等中的首席——小学“品生”、“品社”课要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安子琴(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为什么要“做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做平等中的首席”,怎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那么,我们首先来简单了解什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一)简要了解“平等中的首席” 后现代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尔把教师的作用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他称师生关系应是“舞蹈型”的互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义即“职位最高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首席的含义当如乐队中的“第一提琴手”,既是乐队中平等的一员,又起着独特的作用。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平等中对话的“首席”,而“指导”、“引导”就是这个“首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学论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参与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火种,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平等的首席”。

政治理论的培训总结

政治理论的培训总结 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共青团工作和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共青团形象为重点,做到“人人都是一面旗帜,个个都是共青团形象”,明确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

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如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在专家们的讲课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还学习到了怎样进行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的方法,同时还掌握了教师怎样进行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我在对培训学习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认真汲取培训党务知识精髓,深刻领会专题辅导精神内涵,力求做到“借鉴别人的,联系实际的,结合个人的,形成特色的”。切实感到有很多心得体会,下面主要从“着眼激发机关党建活力,精心打造特色党务品牌”的思考角度,来谈谈

系列专题讲座:探究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的变与不变

系列专题讲座探究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的变与不变其他学科 2013-05-27 16:10 系列专题讲座探究2013年中考思想品德的变与不变 (二) 从高频考点的变化探究2013年中考不变 的规律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安徽近四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考点,分析一下哪些是高频率的考点。没有讲这个专题前先说明一下高频考点我是按照2012年安徽省中考考纲编写的,2013年的考纲已经有所调整,前面我已经在前面一讲已经讲过,请大家回去能对照今年的考纲有所调整;另外一点,新课标也有很多调整,新课标的模块方式和安徽省的考纲模式有很大不同,如果您按照课标复习,也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好在我们今天是在探究考试规律和精神,不是在说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影响不是很大。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 成长中的我 (一)认识自我

考查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 2009 选择题 5 2分结合时政新闻心态(B) 2010年选择题 6 2分创设情境 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B)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B)2011 选择题 5 2分结合时政新闻 2011 问答题 14 4分结合时政新闻根据收集到的“战胜困难和挫 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 例,分析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 折(C) 2012 选择题 11 2分漫画欣赏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 虑(B) 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A) 2012 选择题 6 2分名人名言 2012 选择题 7 2分结合时政新闻根据收集到的“战胜困难和挫 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 例,分析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 折(C)

分析在这个模块,通过和考纲对比我们发现只有两个考点没有涉及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理解通过主动锻炼个性主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可能这两个考点没有具体内容,也存在与其他考点交叉,这些年就没有涉及。其他考点无论是A或B、C层次,考查的形式基本以选择题为主,即使问答题,也是直接设问,答案相对集中,难度不大。 复习建议本模块要讲清评价自我要全面、客观、用发展眼光看待自己,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情绪的调控;如何战胜挫折。所以,我们在复习时,不需要在这里过多深挖,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自尊自强 考点内容年份题型及题号分值考查方式 能够养成自信自立的生 2009 非选择第13题2分创设情境 活态度(B) 2010 选择题 5 2分简单识记 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 获得尊重的前提(B) 2012 选择题 5 2分简单识记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 做起,实现人生的意 义,体现生命的价值 (A) 分析该模块共计6个考点,四年有三年考分成三个角度,分别考了四个考点。其中探索“人生的意义”有两个考点,要求层次不同。“说明生命世界的神奇,体会生命的可贵”没有考,但是今年这个考点增加了‘珍爱生命’要求,所以今年要予以一定的重视。“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这考点没有具体题目,但是这个考点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在很多题目的选择作答时,就是具体体现,因此,该考点是渗透在所有知识点中。比如说情境题中的‘正确的做法是’。 复习的建议让学生知道自立、自强、自尊、自信、人生的价值概念即可。提醒一点今年可能在珍爱生命和人生的意义上做文章。 (三)心中有法 考点内容年份题型及题号分值考查方式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给 2009 情境题 15 4分结合时政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 义(C)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 2010 第13题8分漫画材料护的方法和技能(A)

政治理论课试卷A卷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15年春学期课程考试 《政治理论课》专升本试卷(A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 2.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所以答案必须写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 母填在答题纸对应的方格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是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C.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任务 D.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2.“邓小平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3.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是 A.悠久的中华文化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4. 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A.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 D.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 5.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经销代销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 6. 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7. 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见之于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 B.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著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著作《全世界和谐》

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方法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九年级思想政治考试专题讲座

九年级思想政治考试专题讲座 ——面对政治开卷考试的十大对策认真读书,掌握基本知识。教材中黑体字是理论骨架,宋体字是对基本理论的阐述,楷体字是辅助材料,“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不死记硬背,但不能不记不背。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的前提,没有知识的积累,就没有应试的能力。开卷,一是基础知识必考,二是时间有限,不背不记,靠临时翻书,将会影响成绩。 学会答题方法,培养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步骤。开卷考试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创新,但创新并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地瞎答乱答。答题最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要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看问题。如:辨析题的分析与回答。 对策四: 注重平时的练习,积累丰富知识。平时的练习是考试的基础。“高楼大厦不是在一个早上建成的”政治知识要平时多积累,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策五: 关心时事政治,抓住时政热点。平时要采取多种渠道坚持看报纸,看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一可以对付时政考试,二可以掌握时政热点。大中型试题的背景材料,大都处于此。 对策六:

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要根据老师的辅导形成知识网络,对一些跨课的试题,尤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关系。 对策七: 认真对待老师要求,随时纠正错误。老师平时的要求,主要时针对练习或考试中的错误提出来的。不注意随时纠正错误,就可能一错再错,将平时的错误带如考试,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对策八: 合理安排复习,不要临时突击。阶段复习与考前复习相结合。章节复习与综合复习相结合。最忌平时不复习,考前搞突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复习是考高分的关键。 对策九: 认真审题,沉着应战。“九十九分的汗水,还需要一分的灵感”。要会找题中关键词、中心句,考查知识点,然后对号入座找知识。审好题,才能答好题,不慌不忙,沉着应战。 对策十: 答题条理清楚,书写工整(答题标出①②③)大多数评卷老师都是按点给分。

德育知识讲座

德育知识讲座 主讲人李校长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地点:会议室一、德育的概念 什么是德育?这是任何德育理论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但在理论和实践上,人们对德育这个问题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志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或称道德品质教育,有的同志则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或称政治思想教育,显然对德育概念的理解都不够全面。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什么是德育弄不清楚,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 对德育概念比较准确的概括就是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操作演示以熏陶涵养被教育者,被教育者通过模仿仿效教育者和练习模仿仿效的内容而对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原则有所理解和遵循的活动。 这个定义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启发呢?首先,德育可理解为以德育人。它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德,即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熏陶学生。其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主要是身教和言教,其中身教重于言教。 可见,德育——真正的德育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和风细雨,而不应是强制、制裁等。第三,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

外界的熏陶(这正是德育工作者所努力的地方)是通过被学生的自化而实现的,如果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工作,内化将无法实现。第四,德育也可理解为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规律有一定的理解和遵循,我们教师所有德育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第五,真正的德育是一种愉快的活动。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有一种有所得的愉悦感,我们教师本人也会因其给予学生的帮助和在这种活动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愉快满足,其体验与演员演出成功时的感受相同,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许多智者仁者对教师这个行业乐此不疲。(春秋时期的孔子、孟子、汉朝的董仲舒 、宋朝的朱熹、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叶圣陶,当代的魏书生、李镇西、刘彭芝、李希贵等等) 孔子、孟子古代的大教育家连外国人都知道、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叶圣陶,当代的魏书生、李镇西、刘彭芝、李希贵这些人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朝的董仲舒 宋朝的朱熹他推行“王者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并非由董仲舒最早提出但董仲舒把它提升并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发展到了人类社会新时期当今社会,现在是讲人权的年代,讲求人人平等,他的那些些束缚人性的理论和观点已经站不住脚了可是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他的理论却始终占统治地位。他的这些思想我们现在不提倡,但他的另一些理论思想在当时是非常有超前意识的。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2019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库及答案 十个怎么办之一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是(邓小平)提 出来的。 3、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发展) 4、又好又快发展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坚持发展为先、做到又好又快,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注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二、判断题 1、发展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对)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 3、发展应是又快又好的发展。(错) 4、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大胆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认真破解发展难题。(对) 5、转变增长方式与转变发展方式没有什么区别(错) 6、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对) 三、理论题 1、大寨村、江西的新江村,济南的振兴街道。他们的故事说明一 个道理?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2、结合济南章丘官庄乡的发展,怎样理解又好又快发展?好表现 在几个方面? 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必须处理好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好应该表现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生态良好、民生改善。 3、中国重汽的又好又快发展说明了什么?怎样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 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放在第一位。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第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第六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 之二 一、填空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本”就是(本源、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5、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判断 1、之所以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我党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对) 2、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 3、古代的民本思想和现在的以人为本没有本质区别(错) 4、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 5、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