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三氧气

(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 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 气的性质。

【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 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 有利于培养学 生

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策略】

(九年级)第二单

有利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 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因而变演 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 通过具体

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

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

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

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一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少

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在 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

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 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

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 “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

(2)通过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 [实验室2— 7],

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 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 (3 )书写过氧

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 验、验满方法等等 (2) 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正确态度;

于探究的情感。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仪器与药品】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硫酸铜溶液、小木

条、火柴

三、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师:(投影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师: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02,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 02,如何获得的呢?

生:学生猜想,畅所欲言

师:投影出示图片1 :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 进一步激发学生乐

【教学重点】 制取氧气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法

师:自然界获取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怎样获得少量的

(观后谈感受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生:(思考回答,组内交流,明确学习导向。)

师: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木条不复燃,几乎无氧气生成(氧气产生很慢)

2、木条复燃,说明在加热时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生成氧气

3、木条复燃,说明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

实验1教师采用多媒体投影双氧水的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 让学生理解木条没有复燃的

真正原因。

实验3当试管中无气泡产生时,可以重新向加入少量双氧水,又有气体放出, (此实验可反复几次,让学生感到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出催化剂)

二氧化锰

[板书]过氧化氢------------ 水+氧气

实验装置:如下图 B :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简易装置)

师:(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讲解]催化剂的概念

[强调]反应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和化学反应前后

师:[讲解]催化剂的作用

生:理解反握关键词:“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前后” (深入探究)

师:(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猜想 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师:(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

师: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

师:观察并思考:1、仪器应如何连接? 2、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如何装入固 体药品? 4、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5、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6、为什么可以用

排水法收集氧气? 7、收集气体后为什么要先将导管从水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 以用其它方法收集氧气吗?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气体已装满?

(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投影)

实验内容为 【实验 2-7】的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 A :固固加热型制取气体

【实验原理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 氧气

加热

8、还可

师:(提问) 刚开始冒气泡时,

有的同学就开始收集,他做的对吗?如何判断你收集的

1、 仪器装配原则: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 物质加热原则:

先均匀,后集中

3、 气体收集方法: 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7

师:实验室还可以用直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色 师: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指导学生出文字表达式:

力口热

高锰酸钾

小'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师生共同分析以上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指导学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 师:(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 (投影)化合反应实例

(分析发现新问题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 师:(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投影)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

生: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 (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小结并练习】

1.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

4、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态。

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D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催化剂经过化学反应后(

三、分解反应

(2008年甘肃省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A 、质量减小

B 、化学性质改变

C 、质量减小且化学性质改变

D 、质量不变且化学性质不变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内液体呈紫 红色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A 、没有加热

B 、试管口忘记放一团棉花

C 、导管太粗

D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无色气体中,木条剧烈燃烧,说明这种气体是( A 、氮气

B 、空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

并相互交流和评价。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

馈矫正。)

【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一分解反应 1.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氧气

催化剂: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

加热

氯化钾+氧气

3、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V ■克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下,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

大河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高。

欲与天公试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