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群体遗传学

第9章 群体遗传学
第9章 群体遗传学

第九章群体遗传学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即交配多少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 B.2代 C.2代以上 D.无数代 E.以上都不对5.一个947人的群体,M血型348人,N血型103人,MN血型496人,则。

A.M血型者占36.7% B.M基因的频率为0.66 C.N基因的频率为0.63 D.MN血型者占55.4% E.N血型者占36.7% 6.______不是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A.群体的大小 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 E.选择7.Hardy-Weinberg平衡律不含______。

A.在一个大群体中 B.选型婚配 C.没有突变发生D.没有大规模迁移 E.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8.在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为60%,Aa为20%,aa为20%,那么该群体中______。

A.A基因的频率为0.3 B.a基因的频率为0.7 C.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D.是一遗传不平衡群体 E.经过一代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发生变化(二)填空题

1.近亲婚配可以使隐性遗传病发病率___________。

2.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型血有1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

群体是________________群体。

3.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4/10000,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___________。(三)名词解释题

1.基因频率

2.基因型频率

第1页共 1 页

第九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A; 5、A; 6、B; 7、D; 8、D。

(二)填空题

1、近亲婚配可以使隐性遗传病发病率增高。

2、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型血有1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群体是遗传平衡群体。

3、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4/10000,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0.04。

(三)名词解释题

1、基因频率:是在一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基因,在该基因位点上可能有的基因数与总基因数的比率。

2.基因型频率:是某一种基因型个体数在总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称基因型频率。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库是: 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D.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B.2代C.2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 4. 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型血有l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群体是: A.非遗传平衡群体B.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 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 *5.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X-连锁基因D.A+B E.A+B+C *6.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别为40%,50%和10%,b基因的频率为:A.0.65 B.0.45 C.0.35 D.0.30 E.0.25 8.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D.0.04 E.0.1 9. 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 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 11. 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 A.健康状况B.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 A.无变化 B.发病率降低 C.发病率升高D.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 13. 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 A.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 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的关系是: A. q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 B. q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q无关D.无论q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 *15.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 A.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十B *16.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患者。假定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这对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A.1/4 B.1/100 C.1/200 D.1/300 E.1/400 17.下列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群体是: A.AA:0.20;Aa:0.60;aa:0.20 B.AA:0.25;Aa:0.50;aa:0.25 C.AA:0.30;Aa:0.50;aa:0.20 D.AA:0.50;Aa:0;aa:0.50 E.AA:0.75;Aa:0.25;aa:0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9章数量性状遗传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在遗传上有些什么特点?在实践上有什么特点?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有什么主要区别? 解析:结合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多基因假说来回答。 参考答案: 数量性状在遗传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 (2)这些基因对表型影响小,相互独立,但以积累的方式影响相同的表型。 (3)每对基因常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按孟德尔法则分离。 数量性状在实践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比较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型一般呈现双亲的中间型,但有时可能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F2的表现型平均值大体上与F1相近,但变异幅度远远超过F1。F2分离群体内,各种不同的表现型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别,因而不能得出简单的比例,因此只能用统计方法分析。 (3)有可能出现超亲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的主要区别: (1)数量性状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而质量性状是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2)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比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复杂的多,它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而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2.什么叫遗传率?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平均显性程度? 解析:根据定义回答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遗传率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广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遗传方差(Ve)所占的比率。狭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 加性方差(V A〔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中,对

于单位点模型,可以用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比值d /a 来表示显性程度。但是推广到多基因系统时,d /a 并不能说明任一位点上基因的显性性质。因为d 和a 都可能因为有正有负而相消,除非两个亲本分别集中了所有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但是d 2和a 2是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积累,不会产生正负相消,因此在多对基因效应相等的假设下, 221221 k i i D k A i i d V kd d V ka a a =====∑∑, 所以/D A V V 是可以直接度量多基因系统的显性程度的。对/D A V V 取算术根,当 /D A V V 时为无显性;/D A V V 时为部分显性或不完全显性;/D A V V 为 /D A V V 为超显性。〕 3.自然界中杂交繁殖的生物强制进行自交或其它方式近交时生活力降低,为什么自然界中自交的生物继续自交没有不良影响呢? 解析:天然自交的生物其隐性的有害基因已经被淘汰。 参考答案:自然界中自交的生物通过自交使隐性基因暴露,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淘汰了隐性纯合的有害基因。因此继续自交就没有不良影响了。 4.Johannsen 用菜豆做实验,得出纯系学说。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在哪里?它有什么局限性? 解析:考察学生对纯系学说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丹麦遗传学家W.L.约翰森根据菜豆的粒重选种试验结果在1909年提出纯系学说。认为由纯合的个体自花受精所产生的子代群体是一个纯系。在纯系内,个体间的表型虽因环境影响而有所差异,但其基因型则相同,因而选择是无效的;而在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混杂群体内进行选择时,选择却是有效的。这个学说的意义在于: (1)确认了数量性状是可以真实遗传的; (2)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清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认为数量性状同时受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控制,基因型的不连续的效应可以为环境效应所修饰而在表型上表现为连续变异。 (3)为系统育种提供了遗传学原理,把植物的变异划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医学遗传学》第七章 群体遗传

第七章群体遗传 1.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决定并引起遗传组成发生变化的动力的学科。 2.群体:是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在群体中有基因交流,通过基因交流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变化。 3.群体遗传学需要调查如下事实: ①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婚配形式。如随机婚配(random mating)、近亲婚配(consanguineous mating)、选型婚配(assortative mating)。 ②群体间的混合、迁移或分群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③突变和遗传重组引起的群体遗传变异速率。 ④自然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变化速率的影响。 ⑤有限容量的群体中,基因的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等。 4.群体遗传学的核心问题: ①群体的基因频率为何变化? ②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③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于群体并导致群体遗体结构发生变化的? 5.研究方法 ①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建立遗传参数。 ②从实验结果中寻找变异规律,并用经典的遗传理论解释之。 ③研究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④观察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的规律。 第一节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群体中的平衡:Hardy-Weinberg平衡律 一、Hardy-Weinberg 定律的表述 1.问题的提出:一对等位基因A和a,AA和Aa表现A的性状,只有aa才表现a的性状,也就是说,A可以把a的性状掩盖进来,若群体容量充分大,a的频率又很低,a基因是否会逐

渐消失? 2.定律:Hardy(1908)和Weinberg(1909)分别用数学方法研究遗传学问题,得出一致的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这个条件是:①群体无限大;②随机婚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大规模的迁移。这即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为Hardy-Weinberg 定律。 3.定律意义: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世代保持平衡现象的发现,为现代群体遗传学奠定了理论基础。②阐明了群体遗传学性质:基因的遗传机制本身不影响群体中遗传变异保持的平衡机制。即,显性基因可以掩盖隐性基因的作用,但隐性基因不会因此而消失。 二、双等位基因的Hardy-Weinberg 定律的推证 考察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某一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和a。 设等位基因A、a,有三种基因型:AA、Aa、aa,其频率分别为fAA, fAa, faa。据其计算基因频率p、q (p为A的频率,q为a的频率): p=fAA+1/2fAa; q=faa+1/2fAa ∵p+q=(fAA+1/2fAa)+(faa+1/2fAa) =fAA+fAa+faa =1, ∴q=1-p 假定在第一代,其含A的精、卵的频率为p,含a的精、卵频率q,精卵随机结合后产生第二代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分别为: AA的频率:p×p=p2 Aa的频率:p×q+q×p=2pq Aa的频率:q×q=q2 (表7-1) 表6-1 一对等位基因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及其基因型频率

8.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群体中尿黑酸尿症(AR)的杂合子频率为0.004,那么______。 A.随机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002 B.随机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004 C.姑表兄妹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8 D.姑表兄妹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4 E.舅甥女之间的近婚系数是1/8 2.孟德尔群体是指。 A.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相互交配的同种个体 B.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个体 C.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相互交配的所有生物个体 D.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 E.以上都不对 3.基因库是指。 A.一个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个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一个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4.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即交配多少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 B.2代 C.2代以上 D.无数代 E.以上都不对 5.一个947人的群体,M血型348人,N血型103人,MN血型496人,则。 A.M血型者占36.7% B.M基因的频率为0.66 C.N基因的频率为0.63 D.MN血型者占55.4% E.N血型者占36.7% 6.______不是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A.群体的大小 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 E.选择 7.Hardy-Weinberg平衡律不含______。 A.在一个大群体中 B.选型婚配 C.没有突变发生 D.没有大规模迁移 E.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8.在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为60%,Aa为20%,aa为20%,那么该群体中______。 A.A基因的频率为0.3 B.a基因的频率为0.7 C.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D.是一遗传不平衡群体 E.经过一代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发生变化 9.对于一种相对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男性发病率为q, ______ 。 A.人群中杂合子频率为2pq B.女性发病率是p2 C.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两倍 D.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 E.女性发病率为q2 10.在遗传平衡的基础上,下列数据不对的是______。 A.对于一种罕见的AD病,几乎所有的受累者均为杂合子 B.对于一种罕见的AR病,杂合携带者的频率约为致病基因频率的2倍 C.对于一种罕见的XD病,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1/2 D.对于一种罕见的XR病,男性患者为女性患者的1/q E.对于一种罕见的Y伴性遗传病,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倍 11.以AR为例,亲属之间的亲缘系数不对的是______。 A.姨表兄妹为1/8 B.祖孙为1/4 C.舅甥为1/2 D.同胞兄妹为1/2 E.同卵双生子兄妹为1 12.能影响遗传负荷的因素是______。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因库是: A ?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 ?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 ?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 传信息 D ?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 息E. —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 ?基因组 B ?基因文库C.基因库D ?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 . 1代B. 2代C. 2代以上D ?无数代E .以上都不对 4.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 型血有1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群体是:

A ?非遗传平衡群体 B ?遗传平衡群体 C?x2检验后,才能判定 D ?无法判定 E.以上都不对 *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 ?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 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 X-连锁基因 D. A+B E. A+B+C *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 ?群体的大小 B ?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C ?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 ?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别为40%, 50%和10%, b基因的频率为: A . 0.65 B . 0.45 C ?0.35 D ?0.30 E. 0.25 8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D.0.04 E.0.1 9. 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 中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 ?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 ?群体变为很小 B ?群体内随机交配 C ?选择放松

第08章 群体遗传学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 群体即是在一定空间内,可以相互交配,并随着世代进行基因交换的许多同种个体的集群。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中基因的分布以及逐代传递中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因素,追踪基因变异群体行为,应用数学手段研究基因频率和影响的表型在群体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本章重点介绍了遗传平衡定律及其应用,对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作了详细阐述,简单说明了遗传负荷及其群体中的平衡多态现象。 一、基本纲要 1.掌握群体、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等基本概念。 2.掌握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及其应用。 3.掌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换算。 4.掌握亲缘系数和近婚系数的概念及计算。 5.掌握适合度及遗传负荷等基本概念。 6.熟悉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及近亲婚配的危害。 7.了解群体中的平衡多态现象。 二、习题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群体中尿黑酸尿症(AR)的杂合子频率为0.004,那么______。 A.随机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002 B.随机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004 C.姑表兄妹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8 D.姑表兄妹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4 E.舅甥女之间的近婚系数是1/8 2.孟德尔群体是指。

A.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相互交配的同种个体 B.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个体 C.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相互交配的所有生物个体 D.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 E.以上都不对 3.基因库是指。 A.一个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个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一个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4.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即交配多少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 B.2代 C.2代以上 D.无数代 E.以上都不对 5.一个947人的群体,M血型348人,N血型103人,MN血型496人,则。 A.M血型者占36.7% B.M基因的频率为0.66 C.N基因的频率为0.63 D.MN血型者占55.4% E.N血型者占36.7% 6.______不是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A.群体的大小 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 E.选择 7.Hardy-Weinberg平衡律不含______。 A.在一个大群体中 B.选型婚配 C.没有突变发生 D.没有大规模迁移 E.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8.在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为60%,Aa为20%,aa为20%,那么该群体中______。 A.A基因的频率为0.3 B.a基因的频率为0.7 C.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D.是一遗传不平衡群体

第九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第九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概述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 动物的遗传性状,按其表现特征和遗传机制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叫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 ), 一类叫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 再一类叫门阈性状(Threshold trait)。动物的经济性状(Economic trait)大多是数量性状。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及其机制,对于指导动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性状:是指那些在类型间有明显界限,变异呈不连续的性状。例如,牛的无角与有角,鸡的芦花毛色与非芦花毛色,等等。这些性状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它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性状间大多有显隐性的区别,它的遗传表现完全服从于三大遗传定律。 数量性状:是指那些在类型间没有明显界限,具有连续性变异的性状,如产奶量、产卵量、产毛量、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 门阈性状:是指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这类性状具有潜在的连续分布遗传基础,但其表型特征却能够明显的区分,例如,产子数,成活或死亡,精子形态正常或畸形,这类性状的基因效应是累积的,只有达到阈值水平才能表现出来。 二、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数量性状表现特点表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因此其表型变异是连续的,一般呈现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很难分划成少数几个界限明显的类型。例如,乳牛的产奶量性状,在群体中往往从3000kg至7000kg范围内,各种产量的个体都有。由于数量性状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对其遗传变异的研究,首要的任务是对性状的变异进行剖分,估计出数量性状变异的遗传作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具体地说,对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第二,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研究过程要对

刘祖洞的遗传学(第二版)笔记

遗传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遗传学及分支学科 遗传学的发展、任务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key words: 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等位基因(allele)、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表型模写(phenocopy)、外现率(penetrance)、互补基因(complementary gene)、抑制基因(suppress gene)、表现度(expressivity)、抑制基因(inhibitor)、上位效应(epistatic effect )、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 一、积加概率卡平方测验三大定律系谱符号概率的应用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核型染色体形态分析 四、基因的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五、基因与环境 六、一因多效、多因一效 七、显、隐性的相对性 八、致死基因 九、ABO血型、Rh血型、HLA血型、血型不亲和、孟买型与类孟买型 十、非等位基因间的作用:互补、抑制、显性上位、隐性上位 第三章连锁遗传分析与染色体作图 key word: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sex-condition inheritance)、 限雄遗传(holandric inheritance)、基因组印迹(genomic imprinting)、 Lyon 假说、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拟常染色体基因(pseudoautosomal gene)、性分化(sex differentiation)、脆性X综合症(fragile X syndrome )、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 factor ) 一、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整理)《家畜遗传学》练习题.

《动物遗传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变异 二、简答题 1、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2、遗传与变异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转化、DNA的一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基因组、小卫星DNA、微卫星DNA、基因家族、基因簇、染色体、着丝粒、次缢痕、随体、核仁组织区、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细胞周期、臂比、四合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核酸是遗传物质?有哪些证据? 2、DNA中A-T和G-C碱基对,哪个更容易打开?为什么? 3、什么是Z-DNA?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4、DNA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如何? 5、什么叫C值矛盾?您如何解释C值矛盾? 6、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 3.8kbDNA的基因,其mRNA直接转录活性比仅含有上游3.8kbDNA的基因的转录活性大50倍,这说明什么? 7、染色体是一类什么物质? 8、按什么方法将染色体的形态区分为哪几种? 9、简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10、简述有丝分裂过程 1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Ⅰ细胞内的变化 1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减半行为有何意义? 13、简述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4、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15、为什么说在畜群内种公畜更具有遗传影响?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 一、名词解释 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滞后链、冈崎片段、转录、翻译、遗传密码、有义密码子、无义密码子、同义密码子、密码的简并、反密码子、正调控、负调控、衰减子、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元件、RNA编辑、mRNA的拼接、反义RNA 二、简答题 1、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哪几种RNA参与?各有何种功能 2、用图示说明修正的中心法则 3、何谓乳糖操纵子,它包含哪几个基因? 4、比较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9章-数量性状遗传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第9章-数量性状遗传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在遗传上有些什么特点?在实践上有什么特点?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有什么主要区别? 解析:结合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多基因假说来回答。 参考答案: 数量性状在遗传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 (2)这些基因对表型影响小,相互独立,但以积累的方式影响相同的表型。 (3)每对基因常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按孟德尔法则分离。 数量性状在实践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比较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型一般呈现双亲的中间型,但有时可能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F2的表现型平均值大体上与F1相近,但变异幅度远远超过F1。F2分离群体内,各种不同的表现型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别,因而不能得

出简单的比例,因此只能用统计方法分析。 (3)有可能出现超亲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的主要区别: (1)数量性状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而质量性状是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2)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比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复杂的多,它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而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2.什么叫遗传率?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平均显性程度? 解析:根据定义回答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遗传率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广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遗传方差(Ve)所占的比率。狭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加性方差(V A) V V〔在数量 / D A 性状的遗传分析中,对于单位点模型,可以用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比值d/a来表示显性程度。但是推广到多基因系统时,∑d/∑a并不能说明任

遗传学复习资料(兰大版)

第一章绪论 遗传病:其发生需要有一定的遗传基础,通过这种遗传基础、并按一定的方式传于后代发育形成的疾病。 遗传病的特点:①遗传病的传播方式②遗传病的数量分布③遗传病的先天性④遗传病的家族性⑤遗传病的传染性。 人类遗传病的分类:①单基因病②多基因病③染色体病④体细胞遗传病⑤线粒体遗传病。 第二章人类基因 基因家族:从已克隆的许多基因中发现他们都不完全是单拷贝,有的是重复的多拷贝,这一部分基因属于两个或更多个基因相似的家族,称为基因家族。 假基因:在人的β珠蛋白基因家族中至少有两个区的序列ψβ1和ψβ2与有功能的β珠蛋白基因相似,但是它没有相应的蛋白质产生,为假基因。 结构基因组学主要包括4张图,即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与序列图的制作。遗传图:又称连锁图,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作为“位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物理图:以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称为序列标签位点为“位标”,以bp、kb和Mb作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转录图:将最终成为基因图,就是在人类基因组中鉴别出占2%长度的全部蛋白编码基因的位置、结构与功能。 序列图: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图即分子水平的、最高层次的、最详尽的物理图。 第三章 基因突变的主要特性:①多向性②重复性③随机性④稀有性⑤可逆性⑥有害性。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①物理因素(紫外线;电离和电磁辐射)②化学因素(羟

胺类;亚硝酸类化合物;碱基类似物;芳香族化合物;烷化剂类物质)③生物因素(病毒、细菌与真菌) 静态突变:生物各世代中基因突变的发生,总是以相对稳定的一定频率发生,并且能够使得这些突变随着世代的繁衍、交替而得以传递。 第四章基因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 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①直接影响了相关功能蛋白的生物合成②导致蛋白质产生异常的功能效应③导致组织细胞蛋白质表达类型的改变④涉及蛋白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与相应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 突变导致蛋白产生的异常功能效应:①功能丢失突变②功能增强突变③新特征形成突变。 第五章单基因疾病的遗传 核基因遗传类型:①常染色体显性②常染色体隐性③X伴性显性④X连锁隐性⑤Y连锁。 系谱:从先证者或索引病例开始,追溯调查其家族各个成员的亲缘关系和某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等资料,用特定的系谱符号按一定方式绘制而成的图解。 亲缘系数:两个近亲个体在某一基因座上具有相同基因的概率。 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①不完全显性遗传②共显性遗传③延迟显性④不规则显性遗传⑤表现度⑥基因的多效性⑦遗传异质性⑧同一基因可产生显性或隐性突变⑨遗传早现⑩遗传印记⑾从性遗传⑿限行遗传⒀X染色体失活⒁拟表型。 第六章多基因疾病的遗传 数量性状: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只是量的差异,邻近的两个个体间的差异很小,这类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易患性:由于环境等多基因遗传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学术界将遗传因素和环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答案 ) 一、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库是: A .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 .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 .所有生物个体的全 部遗传信息 D .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 .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 .基因组 B .基因文库 C .基因库 D .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 )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 .1代 B .2代 C .2 代以上 D .无数代 E .以上都不对 4. 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 M 型血有 3600人, N 型血有 l600人. MN 型血有 4800人, 该群体是: A .非遗传平衡群体 B .遗传平衡群体 C .χ 2检验后,才能判定 D .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 *5.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 .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B .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C . X- 连锁基因 D . A+B E .A+B+C *6.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 .群体的大小 B .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C .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 .群体中选择性交配 E .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 BB 、Bb 和 bb 的频率分别为 40%, 50%和 10%, b 基因的频率为: A .0.65 B .0.45 C .0.35 D . 0.30 E . 0.25 A.0.01 B.0.02 C.0.0002 D.0.04 9. PTC 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 中 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 .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 .群体变为很小 B .群体内随机交配 C .选择放松 D .选择系数增加 E .突变率的降低 11. 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 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 A.无变化 B.发病率降低 C.发病率升高 D .突变率升高 E .发病率下降到零 13. 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 A .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 因频率增加慢 D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 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 q 的关系是: A. q 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 B. q 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 C .提高的倍数与 q 无关 D .无论 q 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 E .以上都不对 *15.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 A .基因频率 B .基因型频率 C .群体的大小 D .群体的适合范围 E .A 十 B *16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 AR )患者。假定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为 1/10000 ,这对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8.先天性聋哑 (AR ) 的群体发病率为 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E.0.1 PTC 味盲者占 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 A .健康状况 B .寿命 C .性别 D .生殖能力 E .生存能力 A .1/4 B . 1/100 C .1/200 17.下列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群体是: A .AA :0.20;Aa : 0.60; aa : 0.20 C . AA : 0.30; Aa : 0.50; aa : 0.20 D . 1/300 E .1/400 B .AA : 0.25; Aa : 0.50; aa : 0.25 D . AA : 0.50; Aa : 0;aa : 0.50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docx

精品文档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库是: A .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 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 .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 D .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 . 1 代B. 2 代C.2 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 4. 在 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 M 型血有3600 人, N 型血有 l600 人. MN 型血有 4800 人, 该群体是: A .非遗传平衡群体 B .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 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 *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 .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B .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 X- 连锁基因 D. A+B E.A+B+C *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 .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 、 Bb 和 bb 的频率分别为 40%, 50%和 10%, b 基因的频率为: A . 0.65B. 0.45C.0.35D. 0.30E. 0.25 8.先天性聋哑 (AR) 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D.0.04 E.0.1 9. PTC 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PTC 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 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 .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 .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 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 11.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 A .健康状况 B .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 1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 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 A. 无变化 B.发病率降低 C.发病率升高 D .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 13.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 A .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 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 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 的关系是: A. q 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 B. q 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 q 无关 D.无论 q 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 *15. 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 A .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 十 B *16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 )患者。假定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为 1/10000,这对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A . 1/4B. 1/100C. 1/200 D . 1/300E.1/400 17.下列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群体是: A . AA :0.20;Aa : 0.60; aa: 0.20 B . AA : 0.25;Aa : 0.50; aa: 0.25 C. AA : 0.30; Aa : 0.50; aa: 0.20 D . AA : 0.50;Aa : 0;aa: 0.50 E. AA : 0.75; Aa: 0.25; aa: 0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因库是: A .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部遗传信息 D .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 .基因组 B .基因文库 C .基因库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 A . 1代 B . 2代 C . 2代以上 B ?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 ?所有生物个体的全 E . —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D .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D .无数代 E .以上都不对 4.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 M 型血有3600人,N 型血有1600人.MN 型血有4800人, 该群体是: A .非遗传平衡群体 B .遗传平衡群体 D .无法判定 E.以上都不对 *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 .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D . A+ B E . A+B+ C *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 .群体的大小 B .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D .群体中选择性交配 E .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 BB 、Bb 和bb 的频率分别为 A . 0.65 B . 0.45 C . 0.35 C . X 2 检验后,才能判定 B .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C . X-连锁基因 C . D . 0.30 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40%, 50%和10%, b 基因的频率为: E . 0.25 &先天性聋哑(AR )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9. PTC 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 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10.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 .群体变为很小 B .群体内随机交配 D .选择系数增加 E .突变率的降低 11.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 A .健康状况 B .寿命 C .性别 D.0.04 E.0.1 PTC 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 E.0.3 C .选择放松 D .生殖能力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 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 A.无变化 B.发病率降低 C.发病率升高 13. 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 A .同样的速度增加 B.同样的速度降低 E .生存能力 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 D .突变率升高 E .发病率下降到零 C.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 E.二者那不变 q 的关系是: C .提咼的倍数与q 无关 因频率增加慢 D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 A. q 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 B. q 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 D .无论q 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 E .以上都不对 *15.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 A .基因频率 B .基因型频率 C .群体的大小 D .群体的适合范围 E . A 十B *16 .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 AR )患者。假定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为1/10000,这对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A . 1/4B . 1/100 C . 1/200 17 .下列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群体是: A . AA : 0.20; Aa : 0.60; aa : 0.20 C . AA : 0.30; Aa : 0.50; aa : 0.20 E . AA : 0.75; Aa : 0.25; aa : 0 D . 1/300 E . 1/400 B . AA : D . AA : 0.25; Aa : 0.50; aa : 0.25 0.50; Aa : 0; aa : 0.50

《遗传学》1-14章及练习卷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要求掌握) 第一章绪论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二价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双价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同源染色体分别配对,出现联会现象。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可形成n组染色体,每一组含有两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双价体。 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Ⅱ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 四价体:是指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所联会的四条同源染色体。 四合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所包括的四条染色单体。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兼性异染色质:存在于染色体任何部位,某类细胞内表达,某类不表达。例如哺乳动物X染色体,雌性其中一条表现为异染色质,完全不表达功能,另一条则为功能活跃的常染色质。【莱昂化作用:性染色体失活→巴氏小体】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植株所表现出的单位性状,是可以观测的,受基因型和环境影响。如红花,白花。 主基因:是指控制质量性状、对表现型影响较大的基因; 微效基因:是指控制数量性状、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较小的基因。 修饰基因:是指能够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微小的基因。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基因连锁: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倾向的现象。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连锁基因的定位和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等。

遗传学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8.6 习题

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一、填空题 1、在某一养鸡场饲养的某种鸡中,已知鸡蛋产量的遗传力H2=0.9,那么该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于因素决定的。 2、在来航鸡中,已知来航鸡的产卵量的遗传力是H2=0.05,那么该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___因素决定的。 3、数量性状呈变异,不同表型之间有很多类型。 4、在数量性状遗传中,多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和作用。 5、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表现为,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称为。 6、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是利用作为环境方差的估计。 7、数量性状遗传中,遗传方差可分解为,,三部分。 8、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一般质量性状的遗传率。 9、一个连续自交的群体,由杂合开始,需要经过代自交,才能达到大约为97%的纯合子。 10、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 ),它是由( )所控制的;另一类称( ),它是由( )所决定。 11、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12、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控制的,由于基因数量(),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 13、遗传方差的组成可分为( )和( )两个主要成分,而狭义遗传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数。 14、二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以累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F1高度为() cm,在F2代中株高表现40cm 的基因型有()等三种,F2中株高40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5、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和()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 16、一个早熟小麦品种与一个晚熟品种杂交,先后获得F1、F2、B1、B2的种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得到各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为:Vp1=7、Vp2=5、VF1=6、VF2=30、VB1=21、VB2=19,试估计该性状的环境方差VE=(),广义遗传率h2B=(),狭义遗传率h2N=(),加性方差VA=()。 17、测得矮脚鸡(P1)和芦花鸡以及它们杂种的体重的表型方差如下:Vp1=0.1、Vp2=0.5、VF1=0.3、VF2=1.2、VB1=0.8、VB2=1.0,由此可计算出体重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为(),狭义遗传力为(),加性方差为(),显性方差为=()。 18、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小麦不同世代某一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方差如下: P1 P2 F1 F2 B1 B2 世代 方差81210403022 则F2群体的遗传方差是(),加性方差为(),广义遗传力为(),狭义遗传力为()。 19、一个有3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20、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群体中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