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案

《密度》教案
《密度》教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

【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

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自主预习案】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2. 密度是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是。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关(填“有”或“无”)。

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读作,其物理意义是,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________ g/ cm3。

【课堂探究案】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m(g)

V(cm3)

6、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在物理学中密度又是怎样定义的呢?

根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

(以上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

然后在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A.小块的密度的大。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D、无法判断。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知道密度的单位是怎么来的吗?

3、密度的常用单位除了kg/m3还有什么?其进率为多少?

4、同学们自学密度表,从各方面去分析一下,你能从表中找到哪些规律或者说什么特点来?

提示学生注意:①、记住常见金属物质的密度大小顺序和水的密度大小。

②、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当堂训练案】

1、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把物质

的叫做,我们用符号表示,它

是跟的比值,所以计算公式为。

2、密度的单位有、两种。关系为:

1g/cm3=kg/m3

3、8.9 g/cm3=×103kg/m3 2.7 g/cm3=kg/m3

4、有一金属块质量是386g,体积是2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m3;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kg/m3.

5、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

7、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8.一杯水喝掉一半后,质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填“减小”、“不变”、“变大”)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 班级姓名 一、自主学习 温故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计算公式:,由此看出:要知道一种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物质的 和。 知新 阅读P18-19,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 1、使用方法 ①看:单位、、。 ②放:放在上。 ③读: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如水),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凸形(如 水银),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思考:两个粗细不同的最小刻度都是1mL的量筒,测定液体的体积时,哪一个准确一些?读数是否一样? 2、量筒测固体体积 ①沉入水中:在量筒中,读出体积V1。用物体,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 V2 ,物体的体积为。 ②浮在水面上: a 针压法:方法同上,只是第二步用针将物体压入水中。 b 沉坠法:倒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1;将铁块取出后,用细线把木块与 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 ,木块的体积为。 ③溶于水:。 知识点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固体(铁块)密度 小组讨论测量方法(误差最小) 3、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部分吧液体倒入到空的量筒中,读出。 ③称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密度。 二、基础知识 1.在实验中,质量可以用________测量,液体物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直接测出,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也可以用量筒________测量。 2.在使用量筒时,首先要看清量筒上的_______,再认清_______,然后弄清它的_______。 3.单位换算: 1m L=________ cm3=_________ m3 1L=________ dm3=_________ m3 4.观察量筒中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面,则应该以_______为准。 5.生活中我们常常用铜和铝做导线,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好,常用铁和铝做出烧饭是锅,是因为它们具有很好的_________。 6.在铝,铜,金,银四种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 A.铝B.铜C.金D.银 7.关于量筒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直接测量液体体积B.也可以用来测量已知密度的液体质量 C.可以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D.也可以测量固体的体积 8.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根据学习过的密度知识,小明同学想一次性准确测量出100g的酒精,他应该选择() A.最大测量值是100ml,最小分度是1ml的量筒 B.最大测量值是20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C.最大测量值是25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D.最大测量值是400ml,最小分度是10ml的量筒 9.张华同学为了测量一块正方体木块的密度 (1)他应该选择的测量工具有: (2)他应该完成的测量步骤是(用字母表示测量出的物理量): (3)木块的密度是(用字母表示) 10.李燕同学为了测量水的密度 (1)她应该选择的测量工具有: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6.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目标导学: 【自学质疑】与【互动学习】结合 一、巩固与知新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密度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 ,密度的国际单位: ____________ ,常用单位: ___________ 3.1g/cm3= ___________ kg/m3;1L= __________ dm3= _________ m3,1ml= ____________ cm3= m3 (一)自主看书,完成以下题目,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和问题 1、 问:攸密度公式可知:要计算物质密度必须知道哪两个物理量? 2、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 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 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由生活现象 创设情境,引 入本节课解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 ____________ ,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 ___________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 固体________ (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 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 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_________ 。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________ 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 ,则应选择() A 50mL, 5 mL B 、100 mL,2 mL C 、250 mL,5 mL D 、400 mL,10 mL 6、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_ g。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Scientific inquiry: teaching design of material density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物质的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密度知识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学龄特点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2)

专题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⑴我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基本仪器测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 ⑵我能通过自己独立阅读、分析、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等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⑶我能通过常规测量密度方法的复习及其他“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强化对本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二、复习重点: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物质的密度。 三、复习难点:“替代法”等思维方法测物质密度的了解,加强力学知识间的联系。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考点扫描,体系构建(自学) 1、天平的使用 (1)放: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2)调: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指在的中线处,此时天平横梁平衡;(3)称:被测物体放在,用镊子向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记:记录测量结果,被测物体质量= 。 2、量筒的使用 (1)测量液体的体积,只需将待测液体倒入,读出液面所达到的刻度即为被测液体的体积。 (2)测固体体积: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用测出相关长度,再根据公式计算体积。(3)排水法:对于形状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物体,可根据浸没时其体积它排开水的体积用量筒间接测量。 3、物质密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基本测量工具:和; (3)测量一个小铁块密度的步骤: ①用测出小铁块的质量m; 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 ③用细线系住被测小铁块,轻放入量筒并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 ④根据V1、V2的数据算出被测小铁块的体积V= ; ⑤算出被测小铁块的密度ρ (4)测量一杯盐水密度的步骤: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盐水,用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部分盐水的V ; ③用天平测出的质量m2; ④根据m1和m2的数据算出倒出液体的质量m= ; ⑤算出被测盐水的密度ρ

密度(教学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 【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

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自主预习案】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2. 密度是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是,其他常用单位是。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关(填“有”或“无”)。 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读作,其物理意义 是,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________ g/ cm3。 【课堂探究案】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 题:。 2、作出的猜 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6.3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 一、学习目标: ①.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②.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 ③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 重点难点:固体、液体密度的测量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密度是间接测量还 是直接测量: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______ 量筒怎样准确使用? 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 三、课内探究: (一)、量筒的使用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 出示几只大小不一样的量筒,引导学生观察量筒的单位、最大测量值、分度值。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 3、拿出一只量筒,学生填出这只量筒的量程;分度值是。 4、如何在量筒上读数呢? (1)、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 (2)、液体的体积能够利用直接测量,不过如何利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呢? (利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采用的是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即先测出量筒中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和于液体中的固体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出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烧杯中,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3、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并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4、根据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方案二: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比较方案一和二的优缺点?例1.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实行调节.按准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 ________ .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下表中) 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2中.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5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2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 质量g m/ 1 玻璃杯和剩余盐 水的质量g m/ 2 量筒中盐水的质 量g m/ 量筒中盐水的体 积3 /cm V 盐水的密度 ) cm (g3- ? ρ130.2 1、对于不规则的固体,如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 2、思考与讨论:能否先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 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设计一下。 4、 5、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密度导学案.doc

第二节:密度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第大组第号请拿出你的导学案, 课本,双色笔,还有你的激情、目标,走入今天的课堂。认真仔细的祥读课本,用 你的双色笔勾画圈点出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你不懂得地方,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能记住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会应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单位。 【教学难点】 1、密度概念的引入和建立。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设问导读】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独立阅读课本第113 页-114 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实验的重点及困惑。 合作探究(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 4 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合作探究(一)) 1、提出问题: ____ _。 2、你们组共同的猜想是:;实验需要的器材有:。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1)、取大小相同的若干铝块(或其他物体),分别用测量出它们的边长(或直径),计算出它们的底面积,再测出他们的高度,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对应填入下列表格中。 ( 2)、用天平分别称量出对应体积的铝块(或其他物体)的质量,将称量结果填入下列表格对应的位置。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物体质量 m/g 体积 v/cm 3 质量与体积的比(m/v ) g /cm 3 0 0 0 1 块铝(或其他物体) 2 块铝(或其他物体) 3 块铝(或其他物体) 5、分析与论证:( 1)、分析上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数据,你们组得到的结论是:。( 2)、图像分析 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以“质量 m”为纵坐标,以“ 体积 v”为横坐标,建立“m-----v”坐标系,将 上面表格中( m/v )的点描出来,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你会发现这些点连起来几乎是一条线。( 3)、通过图像你们组再次得到的结论是:。与你们组的猜想一样吗?【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4 页 -115 页“密度”部分,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主要知识点,并快速完成自学达标( 2 分钟后看谁最棒)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同。 2、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2)、公式:,密度用字母表示。密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密度常见单位有,符号是:。 ( 3)、单位换算1mL= cm3 、 1L= dm 3、 1g /cm 3= kg /m 3、 1kg /m 3= g /cm3 3、查表找出纯水的密度是k g /m3 【合作探究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4 页 -115 页“小资料”以及“例题”部分,然后以 4 人为一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纯水的物理意义怎样表述:。 2、比较小资料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你们组发现了什么异同?。 3、(思考)课本中的例题怎样分析? 【当堂训练】 1、单位换算: 30mL= cm 3 3 3 kg/ m 3 、 7.9×10 3 3 3 m 、 5.5g/ cm = kg/ m = g/ cm 2、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3、(有余力学生完成)某同学测得静宁金果“红富士”一个 60 大苹果的其质量是162g,若它的体积是180 cm 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g/ cm 3

利用浮力测密度 学案

利用浮力测密度 学案 一、重点知识概括 二、典型例题 1、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比赛前三名的选手都将挂上既体现奥运理 念,又体 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奖牌——用一种玉石制作然后分别镀上金、银、铜而成的奖牌。小阳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当他得到一小块制作奥运奖牌余下的玉石材料后,立即着手利用家里的弹簧秤测这种材料的密度。请你和小阳一起来完成测量过程。(g 取10N/kg ) (1)如图1所示用细线拴住玉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所受重力,这 时弹簧秤示数是_______N ,从而可计算出玉石块的质量。 (2)如图2所示让玉石块完全浸入水中,从图中弹簧秤的示数可计算出玉 石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N 。 (3)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计算出玉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 3。 2、小明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铅笔静止时的情形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B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c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D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一个实心小物体的密度时,采用了如下的实验操作:首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o ;然后在小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再用细线将物体系好后,用手提着细线使物体浸没在此烧杯的水中(水无溢出且物体不接触烧杯),此时天平平衡时测量值为m 2,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m o g B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m 2一m l )g C .物体的密度是 水ρ-120m m m D .物体的密度是水ρ-0 20m m m 图1 图2 图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密度》学案新人教版

密度》学案新人教版 1、通过科学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课前思考长短和粗细相近的铁棍和木棍,哪个质量大?形状和体积差不多的铝勺子和不锈钢勺子,哪个质量大?有人根据生活经验说“铁比木头重。”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为什么?数学知识:怎样判断x与y成正比?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设计实验: 1、要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测量? 2、要想找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仅收集一组数据可以吗?为什么?进行实验:把本组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物质实验次数质量m/g体积V/cm3比值()数值单位123在下图中,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m/g提示:体积为0时质量也是0,所以根据m=0和V=0也是一个点。V/cm3分析与论证:(1)分析你们小组的实验数据和图像,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分析得出的?(2)分析不同小组的数据,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吗?(3)现在你能否找到一种鉴别木块和泡沫的新方法?说说看!(4)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吗?填一填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活动二:阅读课本第94~95页有关密度定义、单位、公式的部分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根据前面实验探究收集的数据,你实验所用的物质密度约为: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铁比木头重”这句话,应当怎么说才科学? 3、1kg= g,1m3= cm3,1kg/m3= g/cm3。 4、学了密度公式ρ=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A、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B、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C、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是一定的。填一填⑴密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⑵密度的公式:。⑶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为或,分别读作或。学以致用:视频中顾客购买的金手镯质量为 24、21g,如果测出其体积为

3908.沪科版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从密度表可以看到,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出他的密度,把测出的密度跟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该物质可能是什么物质构成的。如地质探测,科学考察需要对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测量,就能大概判断是什么矿物质。 2、密度的计算公式,要知道这种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物质的和。 二、新课 (一)、前面我们学习了天平的使用,知道质量可以由天平来测量,体积如何得到呢?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小组观察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4、根据给出的量筒的使用说明书练习使用量筒 附:量筒使用说明书 (1)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2)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3)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时行。 (4)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手最低点水平相切。

(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5、练习测量水、石块、螺丝帽的体积 训练: (二)、实验探究 1、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 (2)拟定测量工具 (3)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 (4)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训练: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盐水倒出一部分于量筒中,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③读出量筒内盐水的体积V;则盐水的密度ρ盐水=;④将所测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点评:在用天平测量液体质量时,因液体必须用容器来装,,所以一次无法完成。通常的思路是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测量空烧杯质量,第二步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二者之差。但这种方法中遇到的问题是:把烧杯中液体向量筒中倒时不可避免的在容器中残存液体,这样无法做到质量与体积的对应,会带来误差。为了是测量结果准确,只要将上述的两个步骤颠倒过来即可。 例题:东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教案)

【分析和论证】 1、实验结论一: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实验结论二: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投影显示) 3、实验结论三: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体积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推论】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明确】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 【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用符号ρ表示。 【公式】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或写成kg·m-3;还有一些常用单位:g/cm3等,其换算关系为1kg/m3=10-3g/cm3。 如何换算其单位呢? 1kg/m3==10-3g/cm3。熟练记忆数据学生回答 单纯用数学公式讨论问题

学生练习换算1kg/m3=________ g/dm3。【一些物质的密度】 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 (二)密度的应用 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 2、看课本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 如果一块大石头的长为10m、宽为5m、高为9m,则这块石头的质量是多大? 请同学们完成这道计算题,解题步骤要求与课本上保持一致,解中含有已知条件,计算过程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中间的物理量尽量采用国际单位等。 【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思考理解学生练习习题巩固 板书设计 一、密度 实验结论: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 2、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密度的公式:; 单位:kg/m3、g/cm3等。1kg/m3=10-3g/c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