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信息化概念综述

港口物流信息化概念综述
港口物流信息化概念综述

港口物流信息化概念综述

港口物流概念

港口物流是最近几年才频频出现在学术研讨和各类媒体上的新名词。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模式

世界港口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港口功能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主要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的装卸、转运和仓储等;第二代港口功能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除了提供货物的装卸仓储等,还增加了工业和商业活动,使港口具有了货物的增值功能;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为“国际物流中心”,除了作为海运的必经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并进一步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之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的集散于一体的物流功能。目前,世界主要港口中第二代港口仍是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和信息网络化,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开始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以下是国际上几大港口的物流模式。

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入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有“欧洲门户”之称。目前,该港年吞吐量有超过5亿吨的纪录,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其港口物流的具体模式如下。

(1)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公路集装箱运输、铁路集装箱运输和驳船集装箱运输。

(2)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

鹿特丹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拥有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3)现代化的港口建设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构成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的集疏运系统。(4)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附近大力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其主要功能有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修理以及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等,发挥港口物流功能,提供一体化服务。

(5)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由先前的港务管理功能向物流链管理功能转变,继续扩大港口区域,尝试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信息港,发展增值物流。

安特卫普港位于比利时北部斯海尔德河下游,距XX约80km处,是欧洲第二大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接近于欧洲主要生产和消费中心,吞吐量的一半为转口贸易,是欧洲汽车、纸X、新鲜水果等产品的分拨中心,运输量几乎100%是国际运输。其港口物流的具体模式如下。

(1)完善的交通网络

安特卫普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拥有300多条班轮航线与世界上800多个港口相连,水运与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为核心的陆运相衔接,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

(2)良好的硬件设施

安特卫普港拥有汽车、钢材、煤炭、水果、粮食、木材、化肥、纸X、集装箱等专业码头,备有各式仓库和专用设备,建有炼油、化工、石化、汽车装备和船舶修理等工业开发区。

(3)现代化的信息服务

安特卫普港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制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用“安特卫普信息控制系统(APICS)”。私营行业还建立了“安特卫普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系统(SEAGHA)”,并与海关使用的“SADMEL系统”以及比利时铁路公司使用的“中央电脑系统”等其

它电子数据交换网相连。

新加坡不仅有优良的深水港,还兴建了4个集装箱码头,每年可装卸超过1500万个集装箱,是世界上第二大集装箱枢纽港。新加坡的远景目标是把该国发展成为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

其港口物流的具体模式如下。

(1)政府支持“一条龙”发展物流

1997年7月,新加坡物流倡导委员会制定发展纲领,同年新加坡贸易发展局联合13个政府机构,展开“1997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先后推出了“1999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以及“2001年物流业提升及应用计划”,成功地将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整合成“一条龙”服务。

(2)物流与高科技的结合

新加坡物流公司基本实现了整个运作过程的自动化,新加坡政府启动“贸易网络”系统,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换,物流企业都先后斥资建成了电脑技术平台。

(3)专业性强,服务周全

新加坡境内的物流公司专业化、社会化程度高,可以为某一行业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由物流公司和客户共同研究选择出一种或几种最理想的服务方式,最终找出能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XX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繁忙货柜港的美誉,是世界最大的港口物流中心。其港口物流的具体模式如下。

(1)发挥自身特点,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

XX以中国内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发挥自身特点,依托中国大陆,连接欧美,面向东南亚,重点做好占其港口吞吐量83%以上的转口贸易中的中转货运物流,把XX建设成为虚拟供应链控制中心,使XX物流业的覆盖面遍及整个内地。

(2)建设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XX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其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起点高,先

进的港口设备堪称世界一流,其物流运作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首屈一指。

(3)政府扶持,创造优越的发展软环境

XX政府一直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提出要把XX建成国际及地区首选的运输及物流枢纽中心,XX成立了物流发展督导委员会和XX物流发展局,强化与港口物流相匹配的服务功能,健全法律制度,提供金融与保险等一系列物流援助或服务、快捷高效的海关通关服务等。

(4)重视人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XX与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一流的港口物流操作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建立全球公认的公务员廉洁制度,提高港口物流从业人员全员素质,从而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从以上四大港口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向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形成高度整合的“大物流”、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打造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以及发展“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是当前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港口物流系统组成

关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定义目前也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广为认可的港口物流系统定义为“由提供港口物流服务的码头设施、仓储设施、集疏运条件、运输车辆、搬运设备和工具、通信设施和网络、港口作业及管理人员、口岸配套服务设施体系和港口后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集疏运系统及其信息系统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若干动态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也可简单定义为港口物流系统是由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与工具、物流信息系统、集疏运系统、生产运作与管理、口岸服务支持体系等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和有机整体。”

港口物流系统是港口所在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港口的综合实力,增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狭义上,港口物流子系统一共有十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泊位子系统、港口作业计划系统、船舶装卸系统、闸口作业系统、内外锚地、港内航道系统、堆场/仓库作业系统、堆场作业系统、船舶靠泊系统、工班子系统,下面分别对这些子系统进行论述。

⑴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船舶靠泊系统由舰船飞机之敌我识别器发展而成,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结合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

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动静态资讯,得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

因此,同一时间靠港的船舶可以与港内操作站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港内调度人员可以根据船舶传输的信息具体安排各个船舶停靠泊位,及配置装卸线调度安排,再将该信息传递给船舶,有效缩短船舶等待时间,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⑵泊位子系统

泊位是供船舶停泊的位置。一个泊位即可供一艘船舶停泊。由于不同的船型其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泊位的长度依船型的大小而有差异,同时还要留出两船之间的距离,以便于船舶系解绳缆。一个码头往往要同时停泊几艘船,即要有几个泊位,因此码头线长度是由泊位数与每个泊位的长度所决定的。

泊位子系统实际是由件杂货、集装箱、散货、液体货、危险品、客船以及浮筒与锚泊泊位等构成。泊位子系统内部是由码头泊位、前方装卸机械(或者船舶吊杆)、水平运输机械和劳动力组成。

⑶港口作业计划系统

港口计划安排工作的核心是港口资源的配置和调配。港口作业计划包括四个方面——泊位作业计划、船舶装卸作业计划、堆存作业计划、集疏运作业计划。

⑷船舶装卸系统

根据港口操作系统收据计算的数据,合理安排装卸船舶的机械数和装卸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事。船舶装卸系统包括垂直装卸作业系统和水平搬运作业系统。垂直装卸作业系统是指集装箱起重机利用RFID读写器,在于安装特定有无源电子标签的集装箱接近时,触发岸桥工作,自动装卸。水平搬运作业系统是指自动集装箱起重机,读取获得集装箱相关信息后,触发AGV(自动引导小车)进行水平搬运,读取集装箱的RFID并获得目的地信息。

垂直装卸作业系统,在集装箱运输管理过程中,RFID技术只是自动化采集集装箱信息的一种手段,配合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同步传输,并配以后台的管理支持软件,是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识别以及可视化管理。基于RFID的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准确实时的集装箱历史和当前状态记录和查询等。从而实现集装箱和堆场的数据管理、车辆历史记录管理、堆场自动化管理、无纸化操作和实时数据传输以及集装箱供应链的透明化。

⑸闸口作业系统

闸口是码头交接货物的重要通道,也是码头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闸口的布局通过

能力是影响港口作业能力的重要因素。闸口作为码头的重要环节,需要对进出闸口的拖车进行检验、分配堆场作业位置、收费等一系列操作,涉及装箱单、设备交接单等相关单证。集装箱堆场闸口是集装箱卡车把集装箱运进或运出集装箱堆场在陆域一侧的必经的作业通道,是集装箱码头的出入口,通过闸口交接集装箱、集装箱货物的各种单据。闸口是场站系统管理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是很多场站操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所以应该合理规划进出闸车道数和简化闸口作业流程,提高闸口自动化水平,同时合理布置闸口道数,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⑹内外锚地

锚地是指港口中供船舶安全停泊、避风、海关边防检查、检疫、装卸货物和进行过驳编组作业的水域。又称锚泊地、泊地。其面积因锚泊方式、锚泊船舶的数量和尺度、风浪和流速大小等因素而定。作为锚地的水域要求水深适当,底质为泥质或砂质,有足够的锚位(停泊一艘船所需的位置),不妨碍其他船舶的正常航行。

海港中的锚地分为港外锚地和港内锚地。港外锚地设在港外,供船舶在进港前停泊等待引航或接受海关、边防检查以及检疫等用。在有天然掩护条件的港外锚地可进行部分减载的过驳作业,使吃水较深的船舶能够进入水深不足的港池。港内锚地一般设在有掩护的水域,主要供船舶等候靠泊码头或进行水上过驳作业用。停泊在港内锚地的大船如遇台风,一般驶到开阔的港外锚地去应付台风。

河港一般只设供驳船队编解和进行水上过驳或供船舶待泊用的锚地。河港的水上装卸作业锚地通常靠近码头作业区,不占用主航道或影响码头装卸和船舶靠离码头作业用的水域,同桥梁、闸坝、水底管线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受客观条件限制,一个锚地不能满足船舶全年使用要求,可根据需要分别设置枯水期、中水期、洪水期锚地。

船舶在锚地的停泊方式有两种。一是船舶自行抛锚停泊,在港外锚地一般采用此种方式;二是系缆停泊,即船舶系缆于浮筒(有单浮筒、双浮筒、多浮筒)或系船桩墩等,在港内锚地多采用此种方式。

⑺港内航道系统

用于船舶在港内行驶的水道。多数海港和河港都有天然进出港航道,当水深不满足航行要求时,需要疏浚和整冶。对有防波堤掩护的海港,通常将口门之外的航道称为港外航道。内河港口的航道常常在主航道靠近码头的一侧,要求有适当的宽度,既不影响主航道上船舶的航行,又与码头锚地留有足够的距离。

港口物流核心文献综述(2010—2015)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1967383.html, 港口物流核心文献综述(2010—2015) 作者:陈梦 来源:《物流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主要对港口物流近五年的国内外核心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研究 主题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分析出目前国内港口物流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港口物流;核心;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cent 5 years' core articles. Summaris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then analysis the shortage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Finally, give some propose in the aera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core; literature review 港口物流是随着现代港口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主要功能包括货物集港、拼箱运输、到港拆箱、送货,以及包括报关、信息管理、咨询信息、供应链金融等相关服务。本文搜集了30 余篇发表时间在2010~2015年8月期间国内外港口物流核心文献,分析其在港口物流方面的研究重点,以供相关后续研究参考。 1 国外港口物流研究现状 国外港口物流研究多元化程度较高,Hee-sung Bae[1-4]等诸多学者积极进行相关研究,不仅在供应链、绿色港口经济、区域港口物流等主要方面硕果累累,还积极进行港口物流政策研究、港口物流预测研究、港口物流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港口区域边境等多方面研究。同时,国外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定性决策方面,风险性和不确定型决策研究较多;定量方法方面,统计软件及方法、多目标市场决策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等广泛采用;同时国外还有部分文献对方法本身进行选择和研究。 2 国内港口物流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核心文献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港口物流供应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低碳港口物流建设及区域港口物流建设方面。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81196738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1952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现代服务业趋势是将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大港口非常重视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将港口、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为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和船代、货代、报关等中介机构提供贸易、采购、物流、仓储、电子通关等“一条龙”服务。 从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码头上市公司净利润尽管保持增长,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持续下滑。随着港口行业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一方面,港口绿色发展以及港城一体化将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港口行业也在尝试着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围绕码头业务相关领域进行延伸。

【文献综述】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引言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 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继于此,Gokhan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黄静康 物流的发展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儿港口物流作为链接水路运输的核心枢纽更是举足轻重。港口五六十水运模式下的现代物流集成系统,是物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实现了供应链物资流通整体系统中基础的物流支持和附加的增值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对我国贸易发展及经济发展都十分必要,而发展现代物流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现代化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服务业,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全球物流市场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这个世界物流大市场日益融合的国际环境中,我国港口承担着越来越多国内和国际的物流业务,加快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提升我国港口物流的竞争力、影响力,如何打造现代化的物流港口,让物流服务也成为企业挖掘利润的新的源泉,同时也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国与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技术、资金、人力资本、管理思想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或传播,也因为有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我国的港口物流发展一度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其他航海国家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港口物流水平。港口物流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理念的引进使得我国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根据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国际化要求,依托我国港口的天然优势,各地纷纷建设起了一批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上海港提出“大通关”工程,加快外高桥物流基地的建设,改善港口软硬件服务环境,积极开发货物分类、包装、加工、配送等新的服务领域,使港区的辐射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新的提升。浙江省将“围绕发展港口物流,全面推进三大建设”定位为2010年浙江交通转型发展重点之一,并要求全省交通运输(港航)部门争取将海洋经济发展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发展港口物流为龙头,建设港航强省,认真落实部、省共同促进浙江交通物流发展协议,打造全国重要的物

工作报告之港口物流开题报告

港口物流开题报告 【篇一:合理运输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 姓名: 学院:外语与经管学院专业:港口物流管理 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开题报告: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研 究】 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研究 ------福州港厦门港为案例 一、论文选题依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物流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运输业的重视,众多学者在探 讨物流与腹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刘南、李燕(2007)从供需的角度[1]分析了现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浙江省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 发展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发现两者存在紧密的关系,相互关联。 司林胜、童超(2007)则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2]的建模方法建立中国 物流业与腹地经济增长的模型,运用ev1ews软件定量得分析出物 流业与腹地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宋炳良、宁涛、张萍等运用投入- 产出模型、乘数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等模型[3]分别定量研究了上海港、天津港和南京港对腹地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倪蔚颖运用协整理论 和状态空间模型[4],分析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运用经 济计量学模型对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横向比较。但是, 具体研究到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目前这还是 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 但是现阶段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现有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相关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方面[5]:①港口

物流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影响;②腹地经济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 ③港口物流发展与腹地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但从文献综述的总结 看来,基于港口物流对腹地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另 外两个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为港口物流的发展与腹地经济的 增长均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而两者的关系则更加复杂,因此给定量 分析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带来较大的困难,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文献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法、关联度 分析相关性分析、协调度函数等方法来定量计算港城之间的协调关 系[6]。而这些定量方法存在以 下缺陷:指标过少,不能代表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只 是说明了两子系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未明确具体系统互动效应 程度;只能计算出现阶段的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程度,不能反映出系统当时所处的实际发展水平。 1.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港口物 流与腹地经济相关性的研究上。taafe等人在研究港口物流与腹地经 济发展相关性的研究上,首次将动力模型运用到研究中,是第一个 将动力学理论引入到现代港城发展模型的研究中。该模型主要解释 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互动效应的动力问题,并且同时侧重考虑了 交通因子对港口物流的作用[7]。bristowr等从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 的影响以及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和侧重点来分析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互动关系[8]。bill hillier借鉴taafe的研究提出运 用拟合方程来计算港口与腹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进而分析出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9]。william seabrook则在前人的 基础上釆用定量的方法对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10]。wei-bin zhang(2007)研究了在港口区 域运输中港口的运输条件等基础设施情况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带发 展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发展之间的 内在联系性关系[11]。 1.3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综上所述,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的局限: (1)国外研究更侧重于微观层面 国外对于港口物流的研究往往被纳入港口发展的分析框架中,而不 是单独针对港口物流进行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范围内

浅析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析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港口物流发展迅速,年吞吐量不断扩大。然而,它和以前一样。 同时,也面临着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和不足。本文对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关键词:港口物流;现状;问题;对策 目录 1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及现状...........................................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2.1大多数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和长远规划...22.2物流规模普遍较小,物流基础设施薄弱。...........................22.3物流建设走自己的路。物流联盟的水平不高...................22.4港口物流管理水平有限,信息服务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2 3中国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3) 3.1加强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33.2重视物流联盟。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43.3加快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4 4结论. (5) 1 1中国港口物流发展环境及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港口作为综合运输链中的关键环节,其战略地位日益增强,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中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11万公里的内河航道和1460多个港口,国内贸易占9%,对外贸易占85%以上。随着港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港口也意识到发展港口物流的重要性,加快了港口物流的规划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XXXX至少完成了4800万个标准箱,居世界第一。上海港和深圳港分别完成了1128万标准集装箱和1062万标准集装箱,在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香港突破了XXXX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成为中国港口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港口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港口管理进入了依法治港的新阶段。促进了市场导向型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港口管理与国际接轨。 3)港口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的门户和窗口。目前,中国有140个对外开放的港口,与50多个国家签署了航运协议,来自30多个国家的近100家海外航运公司获准在中国港口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我国港口物流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港口物流建设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和长远规划。 自1999年世界银行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研讨

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分析 近年来,随着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作为国际化运输的衔接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并朝着全方位增值的物流方向发展,于是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港口物流,即港口城市利用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条件为依托,以长距离的辐射半径为保障,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发展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港口物流综合服务系统(王晨,2010)。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港口物流服务也越来越完善。通过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的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李满,2009)。 港口物流优质的服务能吸附更多的腹地,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加快区域间协作与物资交流,促进内贸与外贸发展,因此港口物流服务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各地区港口物流服务并不完善,使港口物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港口的发展。 本文献综述从目前国内外港口物流服务的现状、发展对策及研究方法出发,为嘉兴港区港口物流服务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港口物流服务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用户对港口的选择。最早研究港口选择问题的学者之一Bird(1971),通过调查发现,托运人最重要的选择要素是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主要反映在可靠性、安全性、用户满意度、有效性、通过能力以及运输时间等方面的内容,而其次是运输成本以及其他要素。Slack(1985)研究了北美中西部与西欧之间的集装箱运输,考察影响出口商和托运人选择港口的因素。在当时,用户选择港口更多的是依靠海向和陆向的运输价格和服务质量,而不是仅依靠港口物流本身的特性。Talley(2006)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港口物流服务的空间通达性就是运输服务的空间便利性,通达性程度越高,服务的质量就越高。由此可见,港口物流服务对用户选择港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港口物流的发展。 港口物流服务的重要作用,使各国纷纷重视对港口物流服务的提升。在这

港口物流现状分析

港口物流现状分析报告 前言 港口物流是指港口地区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所处的经济环境特点,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发展,形成一个以港区及广辐射地域为服务对象的综合物流网络。物流化的港口不再只有货物装卸的简单功能,由于采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和自动化运输、仓储技术,将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汇集到港口,以便将货物转运到海外和内陆的广阔腹地去,这时港口成为交通运输枢纽,发挥着转运功能。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航结合对港口物流的发展促进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一体化和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一些处于国际航运干线、有一定水深、腹地阔、并有大城市为强力依托的港口,逐渐发展成为综合物流服务基地、商品物资集散地和金融贸易中心,直接影响着国际竞争。港口综合运输体系以港口为核心,通过陆路、水路、航空、管道等重要运输方式的配套、衔接和协调,承担着港口及其城市和腹地之间货物的集疏运功能,成为港口经济传输的动脉;港口的相关产业作为港口功能发挥和进行正常营运的必备条件,成为港口经济的强有力支撑;港口的广大陆域和海域腹地作为港口集聚货物的来源地和疏散货物的目的地,是港口不断扩展和持久繁荣的物质保证,因而也是港口经济发展的依托。 我国现代物流整体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运行效率提高,对经

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物流通道的顺畅、高效与否,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而言更显重。而港口的物流发展程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船务公司的利益。高速便捷的物流,不仅能指高货物的装卸速度与进出港口仓库的速度还能有效的节约时间与节省成本,从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而港口物流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将港口与航运企业联系在一起,只有港航加强合作,才能满足港口物流的形成与运行,港口与航运企业才能在发展物流中真正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这样,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得以顺利发展。而随着全球现代物流时代的到来,为适应现代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船舶大型化对港口自然条件和设备要求的提高,港口建设应在港口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建设,包括集装箱码头数量、装卸运力、码头堆场、航道水深等的建设,满足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超大型化的需求。 港口作为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过渡点的作用逐渐减弱,作为组织外贸要点的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外贸综合物流链中的主要环节。港口的功能也面临着由最初纯粹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向装卸、工业、商业、物流、信息等功能不断扩大。港口经济作为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是由不同作用的多个因素构成的。而世界各大船务巨头也争相对港口进行投资,而港口投资者也向船务发展,从面形成了港口与航运业的繁荣发展,这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港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港口与航运企业的合作,发展航线两端的延伸服务,提高航运、港口两者的效率和效益,加强与公路、铁路等部门的合作,建立一条龙的服务网络,延伸到内陆各地,在内陆设立揽货机构,深入企业,及时掌握大宗货源,扩大港口货源腹地和业务范围,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作为后起之秀的中远集团、中海集团在整合国内港口资源外,也逐步加大了投资海外港口的力度,试图逐步构建起自己的全球物流网,从而通过网络效应、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挖掘物流领域的“黄金”。2004年12月,中海集装箱船队迈入世界前十大班轮公司,一举跃升为全球第5位的航运公司。在壮大船舶规模的同时,中海集团总裁李克麟正在酝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一、港口物流的含义及发展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它是一种新兴的物流产业链。其实世界上的港口物流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开始,只是人们并没有真正的对它形成完整的认识,但随着高新技术及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物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成熟的发展起来。 二、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不断融入世界这一体系后,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迅猛,为止港口物流也随之引入中国,并发展迅速,且使经济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为止,中国沿海规模以上的港口主要有大连、营口、青岛、上海等,并且码头长度、泊位个数和能乘载的重量也在不断加强,例如大连港2010年的码头长度为37563米,泊位为225个,能承载的重量为78万吨级;2011的码头长度就有37855米;泊位有223个,能乘载的重量为79万吨级别,虽然泊位少了两个,但这并不影响港口物流总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 发展,港口物流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就是到2011年底中国沿海港口发展的有关数据: (一)、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 表1 单位:万吨 2010 2011

货物种类合出进合出进 计港港计港港总计 548358 237778 310580 616292 270162 346131 煤炭及制品 116258 63856 52402 136949 75729 61221 石油、天然气60786 20958 39827 63982 21200 42782 及制品 金属矿石 93143 18621 74522 101537 19508 82029 钢铁 21226 12689 8537 22481 13647 8834 矿建材料 33729 11555 22175 38114 13724 24390 水泥 3048 849 2199 4521 1242 3279 木材 3343 671 2671 4347 661 3686 非金属矿石7827 3109 4718 9272 3314 5958 化肥和农药 1973 1344 629 2063 1281 782 盐631 67 564 708 73 635 粮食 12504 4036 8468 12176 4258 7918 其他 193890 100025 93867 220140 115524 104616 (二)、沿海主要规模以 上港口货物吞吐量 表 2 单位:万吨 港口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8 2009 2010 2011 总计 31154 48321 80166 125603 292777 429599 475481 548358 616292 大连 4381 4952 6417 9084 17085 24588 27203 31399 33691 营口 98 237 1156 2268 7537 15085 17603 22579 26085 秦皇岛 4419 6945 8382 9743 16900 25231 24942 26297 28770 天津 1856 2063 5787 9566 24069 35593 38111 41325 45338 烟台 689 668 1361 1774 4506 11189 12351 15033 18029 青岛 2611 3034 5103 8636 18678 30029 31546 35012 37230 日照 925 1452 2674 8421 15102 18131 22597 25260 上海 11291 13959 16567 20440 44317 50808 49467 56320 62432 连云港 929 1137 1716 2708 6016 10060 10843 12739 15627 宁波-舟1040 2554 6853 11547 26881 52048 57684 63300 69393 山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析 摘要:作为海陆运输的重要节点,港口在世界经济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流的快速发展给港口带来发展契机,同时对于港口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当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绪论 随着我国进出口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运输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港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高的推动力。为了提高港口的竞争力,发展港口物流成为各个港口的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港口也不例外。我国港口数量众多,吞吐量较大,我国港口总吞吐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近些年我国的港口物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整体水平不是很高,其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 1.1 港口物流发展速度较快 截止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的总吞吐量达到76.96亿吨,2013年这一数字为72.81亿吨。2015年,世界货物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我国港口占了7个,且吞吐量均在4.5亿吨之上。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达到8.89亿吨。许多的港口吞吐量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年至今我国的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幅度增长,

港口物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2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当前我国许多的港口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许多的大型设备的道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港口信息化得到了较好的实现,港口物流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3 港口整体格局日益合理 当前随着我国港口的不断发展,港口的格局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当前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型港口为主,以中小型港口为辅的港口网络体系。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的功能也日益完善,以往的港口主要作为货物装卸及集散地。这些年,随着港口重要性的不断提高,港口的功能不断增多,集储存、加工和贸易于一体。随着港口功能的不断增加,许多的港口开始向物流中心发展,通过港口对其所在区域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点可以通过宁波-舟山港、广州港和上海港反映出来。 2 我国港口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物流业影响重大,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保证港口的顺利运转。随着港口吞吐量的不断提高、航道不断加深、船型不断加大,这导致运营成本的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提高效率,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来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为了实现效率最高需要构建较好的信息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支持港口物流的发展,来对物流的各个过程进行监控,从而及时的为客户传递信息。虽然当前国内许多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总体来看,其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的建设还远远未达到完善。这导致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从而造成了“信息孤岛”的出现,同时导致物流中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出现问题,使得物流活动进程出现困难,不能够较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外,我国港口物流行业的相关人才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当前开始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较多,但是开设港口物流方向的则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港口物流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要求其对于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相关法律法规等都有较深的了解,同时要求其对于物流业务拥有较多的经验。在现实中满足这些要求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绝大多数港口物流从业者并不能够达到这种要求,这就抑制了港口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虽然近些年高口的基础设施发展加快,但是由于国内港口物流发展时间较短,相比于国外的一些大型港口,我国的港口明显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这两个吞吐量在世界排前两位的大港口,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港口物流的含义及发展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它是一种新兴的物流产业链。其实世界上的港口物流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开始,只是人们并没有真正的对它形成完整的认识,但随着高新技术及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运输有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物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成熟的发展起来。 二、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不断融入世界这一体系后,特别是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迅猛,为止港口物流也随之引入中国,并发展迅速,且使经济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为止,中国沿海规模以上的港口主要有大连、营口、青岛、上海等,并且码头长度、泊位个数和能乘载的重量也在不断加强,例如大连港2010年的码头长度为37563米,泊位为225个,能承载的重量为78万吨级;2011的码头长度就有37855米;泊位有223个,能乘载的重量为79万吨级别,虽然泊位少了两个,但这并不影响港口物流总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

发展,港口物流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就是到2011年底中国沿海港口发展的有关数据: (一)、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分货类吞吐量 表1 单位:万吨 货物种类 2010 2011 合 计 出 港 进 港 合 计 出 港 进 港 总计548358 237778 310580 616292 270162 346131 煤炭及制品116258 63856 52402 136949 75729 61221 石油、天然气 及制品 60786 20958 39827 63982 21200 42782 金属矿石93143 18621 74522 101537 19508 82029 钢铁21226 12689 8537 22481 13647 8834 矿建材料33729 11555 22175 38114 13724 24390 水泥3048 849 2199 4521 1242 3279 木材3343 671 2671 4347 661 3686 非金属矿石7827 3109 4718 9272 3314 5958 化肥和农药1973 1344 629 2063 1281 782 盐631 67 564 708 73 635 粮食12504 4036 8468 12176 4258 7918

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395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81196738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93959←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JiaoTongYunShu/59/GangKouWuLiu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随着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目前均已居世界位,在最新的2014年全球十大港口排行中,中国占据了7个名额。 2013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7.67亿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75.61亿吨,内河港口完成42.06亿吨,分别增长9.9%和7.9%。2013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0亿TEU,比上年增长7.2%。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70亿TE U,内河港口完成2053万TEU,比上年分别增长7.4%和5.3%。2014年1-11月,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4亿TEU,同比增长6.1%。 2010-2013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亿吨) 总体来看,“港口集疏运”、“内河港口”、“绿色智能型港口”以及“无水港”将成为我国未来港口发展的五大关键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内河水运在承担大宗、低附加值和集装箱货物运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载体,迎来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6年版)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的第二位,中国

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和发展

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和发 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国际物流阶段论文 ——我国港口群的分布特点及发展问题的探讨 所学专业:物流管理 任课教师:彭东华 所在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日期:2010年6月2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形成了五大港口群,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中国五大港口群及内河港口都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沿海所规划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布局,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出台港口群战略部署,显然各港口群之间首先是分工与协作,其次强调彼此之间的公平竞争。 关键字 港口群、港口物流、港城物流、竞争、合作、发展 目录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04) 二、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04) ㈠、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04) ㈡、我国最近几年港口发展的特点 (05)

三、我国五大区域港口群 (05) 四、五大港口群之间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5) 五、我国在港口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06) ㈠、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06) ㈡、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物流系统化问题 (06) ㈢、我国港口物流在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07) 六、我国港口发展应采取的战略和措施 (07) ㈠、建立港城物流合作与竞争体系 (07) ㈡、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07) ㈢、提高物流系统整体化、规模化程度 (08) ㈣、强化港口物流服务理念 (08) ㈤、五大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08) 我国港口群问题的探讨 一、港口以及港口物流的概念 港口,作为一个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储存以及加工的场所,其生产运作所形成的物流,就称为港口物流。货物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而港口在物流服务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港口是一个货物的集散地和各种运输载体的换装点,是水运货物流动的“车站”,它是水路、陆路、铁路等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港口物流是一个特殊的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的产业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业、形式产业和延伸产业,核心产业是货物的装卸;形式产业就是利用不同的装卸机械设备和安全保障体系的条件下完成对货物的装卸、运输、储存;延伸产业是向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承运、交付手续,是一个完善的服务网络。 二、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特点 ㈠、我国港口发展现状 我国拥有万千米的海岸线,11万千米的内河航道,承担着 9%的国内贸易运输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沿海沿江有 1460多个商港,上海、大连、天津、秦皇岛、宁

印度港口物流现状研究

Maharashtra Port and Logistic Sector
– ‘Strategic Hub for Maritime Business’.
June 2010

Maharashtra Profile
Percentage in Maharashtra
Economic
Maharashtra:
GSDP growth rate Industry growth rate Literacy Rate Urbanization 0 20 40 42 60 80 100 6.4 76.9 13.5
§ § § §
Highest State Domestic Product Highest aggregate bank deposits and gross credits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India’s corporate tax collections (61%) Most urbanized State
Social
Percentage of Maharashtra in India
Wine Industrial Auto & Auto Components Bio Tech Software Export Economic Exports Industrial output Employment GSDP contribution Social Geographical Area Population 0 19 15.7 13 9.4 9.4 20 40 60 80 100 20 27 33 32 97

Maharashtra
has
20.6
%
of
Investment Of India ( Highest )
Source: RBI Report on Investment 2008-09 published in Sept. 2009
With 9.4% of India’s population, Maharashtra has 19%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 Maharashtra’s GSDP contribution to India’s GDP is at current prices
Source: Socio-Economic Review , Maharashtra 2009-10; Annual Survey of Industries 2007-08
Page 2
Port and Logistic Sector

港口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3

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195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81196738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港口物流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1952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本身也是一个综合体系,它包括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等层面的内容。港口有很多新的理念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也是港口发展的一个新理念。现代服务业趋势是将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大港口非常重视港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流技术将港口、海关、边检、海事等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连,为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和船代、货代、报关等中介机构提供贸易、采购、物流、仓储、电子通关等“一条龙”服务。 从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来看,码头上市公司净利润尽管保持增长,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持续下滑。随着港口行业建设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未来我国港口发展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一方面,港口绿色发展以及港城一体化将是长期趋势;另一方面港口行业也在尝试着向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产业以及围绕码头业务相关领域进行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