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分析

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分析
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分析

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分析

摘要:从事故等级、受纳水体类型、受纳水体功能、水文特征、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等诸多方面考虑核电站取/用/排水环节发生事故后,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水

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放射性物质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分析核电站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考虑最不利组合条件下(包括最不利水文条件:洪水、枯水及特大水污染事故)的核电站的事故对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和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分析事故对水资源安全性的影响。

关键词:核电站事故;水资源;安全;影响

作者简介:李薇(1974-),女,内蒙古赤峰人,甘肃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甘肃兰州730030)丁

晓雯(1981-),女,江苏江都人,华北电力大学区域能源系

统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师。(北京 102206)中图分类号:

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0079(2011)15-0165-02

一、核电站事故

核电站事故是指核电厂内部发生的重大意外情况,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物质向外界释放,致使工作人员乃至公众可能会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照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核电站事故分为7个等级:[1]特大事故、严重事故、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主要在设施内的事故、重大事件、事件、异常,由于核电站事件(处于1~3等级)外泄的放射性物质数量极少或无放射性物质外泄,本项目主要对核电站事故(处于4~7级)对水资源的影响

及对策措施开展研究。

虽然从理论上讲,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约为

10-6~10-7次/堆年),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高等级事故

曾有发生,等级较小的突发性事故也偶有发生,如2004年

日本滨冈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2005年英格兰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核燃料泄漏事故等。高等级的事故发生概率很低,但是危害较大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如2011年3月日本福

岛核电站氢气爆炸事故至今已造成可能有160人遭受核辐射的严重后果;[2]等级较小的事故与重大事故相比虽然危害相对较小,但发生概率却相对较高,如日本的滨冈核电站在2004年就发生两起核事故,因此,各等级的核电站事故均应予以关注。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是我国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突出瓶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大部分地区四个月最大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一些资源富集地区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制于水。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北少南多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

由于水是自然界的重要载体和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核电站不可或缺的运行资源(核电站需要冷却水、冲洗水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核电站事故发生时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本文主要进行针对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热污染以及对水量、水位等的影响进行研究。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用水方式转型最紧迫、水资源安全要求最严格的关键时期,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分析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内陆核电站事故对我国水资源安全体系的影响,结合河流水系的水文水资源条件和水动力学

条件分析,提出核电发生不同等级事故的应急对策,对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以及减少核电站放射性影响具

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水资源与核电站

核电站供水系统主要由循环冷却水、安全厂用水和淡水

3部分组成。核电站供水的安全性要比火电厂高得多,对核

安全有关的供水,必须按照保证反应堆在任何条件下均能连续30天维持安全停堆所需的水量。[3]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进一步表明,循环冷却水的供给保障对核电站安全至关重要。一座现代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多在2000~6000MW,排出的冷却水量相当于2~6个东京市区排污水量。[4]因此,核电站选址一般靠近滨海地区和内陆河湖附近。核电站泄漏事故一旦发生,势必会对区域水体发生较大规模的污染。尽管从理论上推算核电站事故发生的概率极小(约为10-6次/每堆),但是很有可能因为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技术缺陷以及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而引发核电站事故。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无论是泄漏产生的放射性废水流入趋近水体,还是放射性物质在大气扩散中发生干湿沉降作用落入水体,这些都会对影响范围内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危害。据相关资料文献显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边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地表水和供水源的放射性污染问题。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给当地水体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同时使当地3000万居民失去饮用水保障。[5]

四、核电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

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放射性元

素迁移衰变及影响特征、放射性水体污染的监控测量两方面,相对于核电站事故对人畜健康、大气环境的影响而言,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仍关注不够。国外核事故监测结果表明,核事故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容忽视,放射性物质的沉降、放射性液体的外排会导致水体放射性物质含量的提高、水体饮用功能的丧失、水生生物/泥沙/沉积物的放射性含量增大等影响。

现有核电站事故对水体的影响分析,主要依据美国标准。但中国国情与美国不同,核电厂设计、建造、运行管理人员的素质,受影响民众受教育水平、法律意识、对核设施的保护意识、对自身的辐射防护意识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选址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事故发生后所能采取措施的危机处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可能也相差甚远。这都会导致核电站事故种类、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影响效果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针对我国内陆下垫面复杂、河网流域相关度高、河流沿途人口众多的现状,核电站事故放射性污染、污染在降雨环节和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运移规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冷却水的热影响

核电站发生事故时,需要大量的水作为冷却剂。大部分

的废热都进入了冷却水,约占核反应产生的总热量的3/4。据统计,核电站每生产1kW的电,约排出5000kJ的热量。可使1.1×107m3的水体升温5.5℃。[6]沿海核电站的冷却水一般是直接抽取邻近的海水,经过循环冷凝器后,又就近排入海中。内陆核电站大多集中在大江或大河的两岸,循环冷却水会直接排入内陆水系。一般情况下,在局部海区,长期将超过周围海水正常水温4℃以上的热水排到海洋里,就可能造成热污染,核电站事故中大量的冷却水无疑是海区的一个重要的热污染源。

核电站冷却水的排放,对邻近海区环境及生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核电站的热影响还可通过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综合效应。它不仅能以热的形式直接作用于生物体上,还能将热施加于理化环境,使水体含氧量降低,使水中一些有毒物质的毒性增大,腐殖质增多,使水体恶化,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因此核电站的热影响成了目前核电站水资源环境效应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2.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和水生物的放射性影响

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堆芯会严重损伤或熔化、安全壳完整性受到威胁或丧失。这种事故的发生概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有可能或实际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产生严重的放射性后果,因此,对核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边产生了极为

严重的地表水和供水源的放射性污染问题。一些倾倒物已造成第聂伯河及其支流普里皮亚季河沉积物的污染,而这条河是3000万人的供水水源,这对相关地区的水生生物和当地

居民无疑是巨大的生存威胁。邻近的普里皮亚季河的沉积物估计含有1万居里(Ci)的90Sr,1.2万居里(Ci)的137Cs

和0.2万居里(Ci)的巨毒物质238Pu。第一次污染高峰发生在放射性物质随云中降水和气流直接落入水库时,位于污染区域的波雷帕提河、基辅水库和其他一些小河都受到了放射性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7]

放射性物质对水资源的危害主要是水质危害,其中包括水体环境恶化和水体饮用功能丧失。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特性和化学本质两个特点。泄漏的放射性核素随水体迁移扩散,如果放射性核素在水体中浓度过大,半衰期短的放射性核素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大量的射线使得水体中的生物造成辐射

死伤,改变水体环境,恶化水质。如果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137Cs半衰期为30年),那么对水体的危害还具有长期性。另外,有些放射性物质本身就具有剧毒,例如238Pu,这些

物质的毒性原理同样会恶化水体环境甚至给所在区域水体

环境以毁灭性危害。[8]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出,居民饮用水中α总放射性不得超过0.5Bq/L,β总放射性不得超过1Bq/L。[9]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在距核电厂 250

公里外的东京,自来水亦验出含有放射性131I,群马、枥木、?斡瘛⑶б逗托??亦发现自来水含有“异常水平”的131I,?心竞腿郝淼淖岳此?还被检测出放射性137Cs,其中枥木县水放射性131I 77 Bq/L,而福岛县饭馆村简易水管流出的自来水中其含量超过日本标准值3倍多,达到965 Bq/L。[10]这给当地居民的饮用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当然,各国的饮用水标准不尽相同,但在核电站泄漏事故状态下,饮用水体的污染抗力是比较脆弱的,对它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另外,由于注水作业中的污水流入福岛海域,对周边海水造成放射性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当地海洋环境和渔业生产。[2]

五、总结

核电站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核反应堆和核装置的操作不当,运行不良,以及燃料的储存和核废料的处理不当,外来物的冲击都可能引起核事故的发生。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引起的事故,其对外的主要危害形成都是一样的,即放射性污染。因此在建造核电站之前应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

由于内陆核电站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件崭新的事物,有必要考虑我国国情,结合内陆核电站选址区域特征,针对水资源这一特定对象,开展核电站事故对水资源安全影响研究,为水资源提出安全保障措施、内陆核电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对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国家能源

结构调整、核电工业安全发展、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布鲁诺?康姆.环保学家谈核能[M].罗健康,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6.

[2]日本9.0级大地震和核危机专题报道[EB/OL].凤凰

网,2011-3-21.

[3] 彭兢,刘红光.内陆核电厂与常规火力电厂厂址选择

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S1):95-99.

[4] 尹军,等.城市污水的资源再生及热能回收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5.

[5]青水,小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危害[J].世界农业,1997,(8).

[6]国家海洋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海洋环境保护与监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7] 邹正宇,苏鲁明.三里岛事故和切尔诺贝利事故[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8.

[8] 郭择德,等.90Sr、237Np、238Pu和241Am在含水层中迁移的模拟实验[J].辐射防护,2003,23(1).

[9] 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2007.

[10]福岛核电站2号机积水辐射超标1000万倍[EB/OL].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苏宇嵬)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报告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姓名:X X X 学号:0 9 X X X X X X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指导老师:X X

2012 年06月10 日 核电站安全性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核工系XXX 摘要: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这三种能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缓解能源矛盾,除了应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再生资源外,核能是被公认的唯一实现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即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核能不仅单位能量大,而且资源丰富。地球蕴藏的铀矿和钍矿资源相当于有机燃料的几十倍。如果进一步实现控核聚变,并在海水中提取氚加以利用,就会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供应矛盾。然而随着一系列的核事故的发生,核能的安全性再一步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简要回顾核电的发展,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指出核电是一种安全的能源。

关键词:能源核电安全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analysi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uclear Engineering XXX Abstract: Energy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lements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s also expand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supply,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from the three resources of coal, oil, natural gas, three energy is not only a low utilization rate, and cause serious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contradictions,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solar, wind, tidal energy and biomass energy renewable resources, nuclear energy is recognized only can achieve large-scal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energy, clean and modern energy economy. Nuclear power units of energy, but also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Global reserves of uranium and thorium mineral resources is equivalent to several times of the organic fuel. Further to achieve controlled nuclear fusion, and be used to extract tritium in seawater, will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energy supply. However, with a series of nuclear accidents, the safety of nuclear energy and then step been questioned, briefly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and its

日本核电事故分析报告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事故分析报告近几天因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反应堆因地震而出现运转故障,导致部分放射性物质泄漏蔓延,对日本本土和周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就此从时间历程和技术分析2个方面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 一事件回顾 1.1 地震事件 日本最新发生的地震简要信息如下: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截至3月17日,已造成5429人遇难9594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 6 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因日本的抗震技术非常发达,日本人民的抗震经验丰富,因此单就地震而言,对日本的损伤是有限的,最不济危害也局限在日本一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主要的问题纠结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上面。 1.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1.2.1 电站简介[1] 福岛核电站(Fukushinia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daiichi)、福岛二站(daini)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 福岛一站1号机组于1967年9月动工,1970年11月并网,1971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电功率净/毛值为439/460兆瓦,负荷因子为49.9%。2号~6号机组分别于1974年7月、1976年3月、1978年10月、1978年4月、197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输出总功率分别为784、784、784、784、1100兆瓦,负荷因子分别为52.8%、61.2%、72.1%、68.5%和69.7%。福岛二站4台机组的输出电功率净/毛值均为1067/1100兆瓦。二站1号机组于1975年11

动火作业15种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动火作业15种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1风险: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安全措施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风险:火星窜入其他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 安全措施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风险: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安全措施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4风险: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 安全措施 5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6风险:火星飞溅 安全措施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7风险: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安全措施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8风险:电、气焊工具有缺陷 安全措施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9风险: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 安全措施 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10风险:通风不良 安全措施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1风险:未定时监测 安全措施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版)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 文化(最新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最新 版)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

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

JSA风险分析 危害辨识及安全控制措施

JSA风险分析、危害识别及安全措施河北瑞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范围与应用领域 二、参考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 四、成立小组各成员职责 五、管理要求 六、程序流程 1、成立JSA小组 2、工作准备 3、危害辨识 4、风险评价

5、风险控制 一、范围与应用领域 1、目的 为规范工作安全分析,识别工作中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提出保护措施以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河北瑞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的各施工项目部、临时施工现场、以及各施工班组。 二、参考文件 1、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

2、GWDCD1/EMS205-2008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3、GWDCD1/HSEMS206-2008 对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控制程序 4、GWDCD1/HSEMS237-2008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GWDCD1/HSMS3023-2008 “两书一表”管理规定 三、术语和定义 1、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简称JSA)注:以下正文中均使用该简称。 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 2、暴露频率 每单位时间某事件发生的(或估计发生)次数。 3、严重性 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4、可能性 后果事件发生的概率。 5、危害 能引起人员的伤害或对人员的健康(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危害=暴露频率×严重性) 6、风险 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的综合度量。(风险=危害×可能性) 四、成立小组各成员职责 1、公司安全管理科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办法,其他职能部门和所属单位组织推行、实施本办法,并提供资源保障。

我国核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核安全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5T17:05:28.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冯柳阳郭唐文[导读] 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国际新能源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电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更是成为各国发展核电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300;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00)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国际新能源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电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更是成为各国发展核电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法律法规、核电安全措施、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核安全的现状,从而证明了我国核电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核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措施;现状分析 1、核安全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建成百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约17%,核电站堆形也是不尽相同。我国自建造秦山一期压水堆开始,后续还建有AP1000、华龙一号等堆型。但是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等给世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核安全已被纳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技术应用、核安全和核保障“三大支柱”中。 2、核安全概述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常规电厂相比,核电厂具有潜在的放射性危险。因此核安全成为核电厂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要求核电厂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从而保障人员、社会及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在核电站有效运行的同时,能够使核电站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核安全对人员健康安全目标、大量释放安全目标、堆芯损伤安全目标、安全壳失效安全目标做出了明确要求。 3、我国核安全目标的实现 3.1法律法规层面 我国先后发布《环境污染防治法》、《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核电厂设计总的安全原则》、《核电厂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一般原则》、《核电厂可靠性保证大纲编写指南》、《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文件,从技术及法规方面确保了核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2核电厂安全目标的实施 (1)核电厂采取纵深防御多重屏障保障的原则,从而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并采用成熟可靠的实践经验和工艺,依靠有经验和认可的供货商和采用成熟的工艺。在设计、建造、运行及维修过程中,能够充分保证各个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将根据现状,对假想事故后果采取专项安全措施,防患未然,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2)核电站的事故大部分都是人因失误,因此在工作中应杜绝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因此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对核安全文化进行定期考核,强化安全管理,合理匹配人、机、环境,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快捷的方式进行操作,杜绝人因失误的发生,采取最佳的防范措施,从根源杜绝人因失误的发生。 (3)“9.11”事故发生后,各国对核电站防止飞机撞击事件开始广泛关注,我国《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商用飞机的恶意撞击的超设计基准要求,保障在事故情况下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或安全壳的完整性,全面保障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3.3建立和健全核应急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核应急组织体系,将重要核设施和核活动纳入国家核应急工作体系之中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加强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的完善,做好核安全的评估及定期组织各单位进行应急演习。加强核应急信息体系的建设,健全各级汇报制度,及时响应,做出决策。 3.4、公众接受性 福岛核事故使公众恐核心理进一步加重,因此要大力发展核电除了在技术与安全性能上提高,还要进一步增强民众对核电接受度。随着目前多媒体发展的多元化,核电宣传途径也变的丰富多彩,互联网、宣讲会、核电科普展、有奖活动等都是核电宣传的有力手段,使群众更多的了解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根据目前我国在役、在建核电厂的数据分析,能够得出我国核电厂均能够满足两个“千分之一”的安全要求。 总结: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核电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民众对核电认可度的必要手段。核安全的牢固建立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离不开全员核安全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同行电站全面的经验反馈,离不开媒体的广泛宣传普及。以核安全为首要目标,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核电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搏.关于核电厂安全目标的确定问题[J].核安全,2007,2:8-11. [2] 张文广,杨承刚,孙占,张跃.关于核电厂可靠性保证大纲的核安全审查探讨[J].核动力工程,2018,39(6):141-143. [3] 李朝君,张春明,左嘉旭,陈妍,付陟玮,宋维.核电安全目标与公众接受性[J].辐射防护通讯,2014,34(3):20-22. [4] 戴立操.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44-46.

核电厂安全分析

Regulatory Document RD–310 Safety Analysi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February 2008

CNSC REGULATORY DOCUMENTS The Canadian Nuclear Safety Commission (CNSC) develops regulatory documents under the authority of paragraphs 9(b) and 21(1)(e) of the Nuclear Safety and Control Act (NSCA). Regulatory documents provide clarifications and additional details to the requirements set out in the NSCA and the regulations made under the NSCA, and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nuclear activities in Canada. Each regulatory document aims at disseminating objective regulatory information to stakeholders, including licensees, applicants, public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public on a particular topic to promote consistency i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A CNSC regulatory document, or any part thereof, becomes a legal requirement when it is referenced in a licence or any other legally enforceable instrument.

浅谈核电站如何开展现场安全施工和检查

浅谈核电站如何开展现场安全施工和检查安全是生产的首要任务,围绕安全开展的生产活动,才是我们作为设备检修工作的最终目的。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如何合理高效安全的开展核电站现场检修工作及如何做好现场工作的安全检查。 安全施工和安全检查工作是安全执行的重要步骤,是工作负责人识别现场不安全因素,按照程序或规程要求开展现场施工工作,而安全检查人员作为第三者去发现事故隐患并督促工作负责人改正存在的风险,事后做好安全教育和组织部门全员学习事件,做好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但我们的目的就是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员工安全生产。所以下面从四个方面开展核电站的现场安全施工和安全检查工作: 其一、合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安全风险管控; 每一项工作的开始都都少不了前期准备工作,而针对核电站开展现场生产活动,具备自己的特点。根据技术规格书来说,核电站的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有切割打磨、开工验电、容器(含地坑)内部作业、登高作业等风险作业,对应是火灾或爆炸风险、触电风险、人员窒息或中毒、高处坠落等事件发生都可以危机人身,严重时可导致人员死亡。 面对上面的提到或没有提到的风险,作为每项工作的准备人员,都要合理对每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进行风险,做好每项工作的风险控制。在准备每项工作时,了解或查询类似工作,跟专业组负责人做好沟通交流,在条件的允许的前提下,安排人员提前了解现场情况。根据反馈情况,准备人员、专业组长及经验丰富的工作负责人,共同分析该项工作的风险分析,必要时与对口的科室班组的系统工程师和安全质量处的专项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工作包中的风险分析填写完善的风险预估,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和风险分析,进一步办理工业安全高风险。编制同类事件的OE单,对工作负责人在开展工前会时,予以参考和借鉴。 总之,作为每项工作的发起者、组织者都要提前熟悉、了解现场工作存在的分析,提前做好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为员工的安全生产做好铺垫。 其二、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严格执行施工要求; 每项工作的实施者是由我们在做的每位工作负责人执行,所以作为工作负责人,你们的责任重大。在开始执行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工前技术交底,开好每项工作的的工前会,对重大风险的工作的工前会,不但要通知部门管理责任人、准备工程师及电站级的安全员,还要通知质安部安全工程师、班组系统工程师或安全质量处的专业负责人,再次按照施工方案及OE单,梳理该项工作存在的风险,并对控制措施进行落实,做好人员分工,完善前期准备不足的地方。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对策

编号:AQ-JS-08518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对策 Risk analysis and safety countermeasures of hot work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对策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序号 风险分析 安全对策 1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1)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2)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3)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4)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5)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 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可靠隔断,挂牌,

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1)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2)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 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 火星飞溅 1)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2)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确保核电站安全的措施

编号:SM-ZD-44831 确保核电站安全的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确保核电站安全的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四道屏障 为防止放射性物质处逸设置了四道屏障: 1、燃料芯块; 2、密封的燃料包壳; 3、坚固的压力容器和密闭的一回路系统; 4、安全壳。 多重保护 在出现可能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情况时: 1、进行正常停堆 2、因任何原因未能正常停堆时,控制棒自动落入堆内,实行自动紧急停堆; 3、如因任何原因控制棒未能插入,高深度硼酸水自动喷入堆内,实现自动紧急停堆。

对一切重要设备都采取了类似的多种保护措施,如设置了两路独立的可靠的外电源,当一路外电源因事故停电时,可自动切换到另一路供电。万一两路外电源同时断电怎么办?不要紧。核电站里还有由柴油发电机提供的紧急备用电源。 专设安全设施 人们常用“万无一失”来形容一件事物的安全可靠,而核电站为这极不可能出现的“一失”出作了周密准备,这就是专设安全设施。 我们可以设想这“一失”是管壁很厚的一回路主管道断裂了。这时专设安全设施投入工作,首先向堆内高压注水,防止堆内“烧干”;压力降低后,低村注水系统工作,继续向堆内注水冷却。与此同时,安全壳与外界自动隔离;安全部顶的喷淋系统自动喷淋冷水,降低安全壳的温度和压力;消氢系统投入工作,除去可能引起爆炸的氢气。 质量保证体系 核电站有着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

核电厂潜在的危险性:1)核电厂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2 反应堆停闭后会长时间释放衰变热3)反应堆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水4)反应堆功率可能迅速升高。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他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性: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安全文化主动精神。 实质:在电厂内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在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提高人员绩效和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人品特性: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自我检查是一种极高人员绩效的工具,常用方法:STAR”stop停止、think思考、act行动、review 检查。 监护:指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检查将要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 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人员访谈、行为观察、文件查阅。 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参考性文件。 核电安全许可证:核电厂厂址安全审查安全批准书、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核电厂退役批准书、操作员执照、高级操作员执照。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指许可证申请者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核安全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和事故报告。 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应急计划是针对应急响应行动制定的文件,是其他应急文件的基础。 应急计划区:为了在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保护公众的防护行动,事先在核电厂周围划出制定应急计划并做好适当准备的区域。 应急状态分级: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厂区应急、场外应急。 通用应急水平即又防护行动客避免的剂量。。。。隐蔽10 撤离50 典防护100 临时性避迁(第一个月30 第二个月10)(mSv)永久性在居住寿期内1Sv 核电安全的总目标是建立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民和环境免受危害。用防护目标、核电技术安全目标、核电安全目标的目标的数量指标做补充。核动力厂设计的纵深防御的五个层次:1)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及运行,使偏离正常运行状态的情况很少发生、2)设置停堆保护系统和相应的支持系统,防止运行中出现的偏差发展成为事故3)设置专设安全设施,限制设计基准设计的后果,防止发生堆芯融化的严重事故4)利用特殊设计设施,进行事故管理5)场外应急设施和措施。 轻水堆核电厂普遍采用的四道实体屏障:芯块、燃料元件包壳、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承压边界和安全壳及安全壳系统 概率安全分析:把整个系统的失效概率通过结果的逻辑推理与他各个层次的子系统、部件及外界条件等的失效概率联系起来,从而找出各种事故发生的概率。 概率论的分析方法:1)事件树分析:建立事件树即进行功能模化,继始发事件后,把各项与安全相关的功能按失效与否逐级开展,就能得到一系列后果不同的事件序列。2)故障树分析:把系统的失效作为分析的目标,由此反推,寻找直接导致这一失效的全部因素。直至毋需再研究其发生的因素为止。 电厂的概率安全分析通常是在三个级别上进行的。一级概率安全分析确定可导致堆芯损坏的事件序列及这些序列的估算频率,可对上述弱点及防止堆芯损坏的的方法提供重要见解。二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 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如果卸压,环境中的放射性会升高,虽然菅直人是空中视察,但这对没有穿防护服的日本首相来说仍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根据日本某

些论坛的说法(没有得到官方证实),卸压的事由于此次视察暂时中断。但余热不等人,安全壳内温度压力仍在上升。 菅直人走后,操作员开始继续释放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此时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约为550 摄氏度,堆芯已经裸露并产生大量氢气。所以,含有氢气的蒸汽,通过卸压水箱简单的降温和过滤就被排放到厂房大气中。 下午三点左右,随着一声巨响,反应堆厂房顶盖被爆炸完全摧毁,只剩下钢结构。。。 这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起初是低估了事故的后果,后来关键时刻,没有恪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首相的视察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卸压操作,最终导致了反应堆厂房爆炸。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知道,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作最坏的打算,做最周全的准备,而在应急处置的关键时刻,应该拒绝首相的视察,全力以赴投入到抢险工作中。但是很遗憾,时光不能重来。 2、关于采取何种措施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操作员一直在采取比较保守的冷却方式。虽然有机会,但是直到爆炸发生也没有向堆芯内注入硼水,而是用清水代替。一方面是不希望反应堆就此报废,一方面是对反应堆的承受能力抱有侥幸心理。客观的说,操作人员在最大限度的保护反应堆,但是没有在最大限度上保护公众的安全。 我们知道:安全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通用版)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核电厂安全知识点(通用版) 核电厂潜在的危险性:1)核电厂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2反应堆停闭后会长时间释放衰变热3)反应堆存在大量的高温高压水4)反应堆功率可能迅速升高。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他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他的重要性得到应有的重视。 特性:安全文化的有形导出、安全文化主动精神。 实质:在电厂内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在核电厂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培养员工尊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

惯,从而提高人员绩效和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人品特性: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自我检查是一种极高人员绩效的工具,常用方法:STAR”stop停止、think思考、act行动、review检查。 监护:指两名操作人员同时检查将要进行的操作的正确性。 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人员访谈、行为观察、文件查阅。 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参考性文件。 核电安全许可证:核电厂厂址安全审查安全批准书、核电厂建造许可证、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核电厂运行许可证、核电厂退役批准书、操作员执照、高级操作员执照。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指许可证申请者向环境保护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核安全报告分为定期报告、不定期报告、和事故报告。 核事故应急管理的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随之导致的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使这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避免,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福岛工业区,同在该工业区内的有福岛第二核电站。两个核电站统称为福岛核电站。第一核电站共有6个反应堆,第二核电站拥有4个反应堆。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第一核电站6个反应堆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异常情况。 核泄漏原因之一:技术缺陷、设备老化、选址不科学等因素是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不断发酵的原因。 福岛第一核电厂1号反应炉1971年开始运转,运行时间将近40年,严重老化。据悉,日本很多核电设备不少已是“超期服役”,使用寿命接近或超过25至30年的最长年限。据日本媒体报道,今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已经服役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抗震标准老化也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日本早期核电站设计抗震标准为里氏6.5级。2006年日本修改了核电站抗震标准,将这一标准提高到抗震能力最大为里氏7.0级。但目前日本国内55座核电站中,只有静冈县的滨冈核电站达到了最新抗震标准。据东京电力公司文件显示,对第一和第二核电站的地震测试假设,最高只有7.9级,换言之,该核电站的安全设计水平,远未达到抵御9级地震的标准。 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强烈海啸,当天日本电力公司宣布,其在日本北部女川町工厂的三座核反应堆自动关闭。然而,几天后相继传来核电站爆炸和反应堆受损的消息。部分专家通过媒体上描绘的各个节点的场景为记者勾勒出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大致过程: 由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在地震之初就已自动停止,所以在核反应堆内的燃料棒不会发生像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所谓堆芯熔化,是指核反应堆温度上升过高,造成燃料棒熔化并发生破损事故。失去冷却水后,堆芯水位下降,燃料棒露出水面,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去除,随后温度持续上升会导致这种情况。 据日本媒体报道,操作人员尝试打开阀门,释放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气以让反应堆内的压力下降,爆炸声响起,厂房轰然倒塌。有专家分析,反应堆堆芯附近蒸汽外泄后产生的氢气和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爆炸,这场爆炸有可能导致护罩安全壳局部受损,从而导致铀燃料能够对外放射。无法有效对堆芯降温正是这次事故的关键所在。由于发电机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冷却水循

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分析与完善

对策建议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 如何保证核电站的安全,防止出现一些核电站的故障,从而影响相关人员的安全,这是有关人员在运行核电站时要思考的问题,在这样大型的机器设备下,保证其安全性是需要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在核电站中,电气系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关键因素,保证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科学化,规范化,实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核电站的安全性。 一、对核电站的电气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由于核电站相比于其他的大型设备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性是建立核电站的初衷,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主要基于对核电站电气系统的维护,保障整个电网安全的运行。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协调的机制对核电站和电网之间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在核电站电气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核电的设计调试工作等加大关注度,同时有关人员在进行调试等工作时,要严格的按照技术所要求的规范进行操作,防止一些非规范型的操作出现,导致一些非必要性的损失,除此之外,也要保证通讯设备畅通性,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跟上级领导反应或者是跟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更快速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 目前的核电站的电气系统存在着像协调机制不够合理,故障处理措施不够科学全面,设备老化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影响核电站的安全性是致命的,一旦某个方面出现了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影响了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所以在对整个核电站安全性考虑中这些方面应该是重点方面,最大化的实现这些方面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实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整个核电站的安全性, 二、电气系统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的必要性 基于对目前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性的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是保证整个核电站安全性的关键,核电站的内外电网以及电源都对于核电站运行起着支撑作用,确保电气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建立电网和核电站之间的协调机制,将核电站的安全性提高一个档次。以下将对点击系统对于核电站安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电源停机对安全性的影响 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核电站和电网之间解列的问题,使得整个核反应堆停止了运行,出现该问题时,我们要确保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比较少,避免出现新和融化等现象,一旦出现了该现象,很容易就会出现事故,以此同时还要做好部分电源切断工作,一些电源不能进行切断,这些是为了保障一些必要设备可以运行,最后再慢慢的进行整个核反应堆的停止工作,将核电站和电网的解列故障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二)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排放量对安全性的影响 在核反应中最需要避免的就是一些放射性物质的排放,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身体十分有害,在实际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损坏,放射性物质很容易出来,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的工作,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量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当出现啦设备外壳损坏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对电源及时的切断,将反应堆冷却下来,这样也可以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排放,这也需要我们在电气系统上做出更多的改善和创新,从而提高核电站整个的安全性。 (三)余热导出 核安全不能仅仅通过反应堆的停堆来进行有效的安全保证,核反应产生的剩余热必须由反应堆出口进行顺利的导出,即从第一个回路出口导入到第二个回路当中,以此来确保反应堆余热散出的安全方面。在剩余的热能导出方面,工厂所用电力的效率对于确保余热量往返通道的安全功能的可靠运行起着至关的重要作用。 三、核电站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核安全主要设备的性能,同时也是发电机、涡轮机等设施运行的基本条件。例如在核电厂发生事故时,为了避免事故危险增大,停堆是防止核泄露,保障核安全的一个主要手段,只有可靠的停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核事故。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可以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直接能够稳定的支持停堆所需主要操作来源的电源,并且可以有效的保障电源的安全,间接的提高停堆速率,进一步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因此,电力系统对核安全具有重 核电站电气系统安全分析与完善 胡彬 张路宇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179-02 179 2019.8 MEC

福岛核事故原因分析

福岛核事故原因分析 作者:苏秀彬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据统计,日本全国有18座核电站,总共60座核反应堆,大都是属于沸水反应堆。由于沸水反应堆发电量高,没有二回路循环系统,相比压水反应堆,输出功率大,造价性对低廉,一直受到日本核电工业的青睐,日本新设计的第四代反应堆也是采用沸水反应堆。 福岛核电站位于北纬37度25分14秒,东经141度2分,地处日本福岛工业区。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核电站,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一站6台,二站4台),均为沸水堆,受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受损极为严重,其中1号-4号机组损毁最为严重。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等级为最高级7级。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沸水堆又叫轻水堆,由压力容器及其中间的燃料元件、十字形控制棒和汽水分离器等组成。沸水堆核电站工作流程是:冷却剂(水)从堆芯下部流进,在沿堆芯上升的过程中,从燃料棒那里得到了热量,使冷却剂变成了蒸汽和水的混合物,经过汽水分离器和蒸汽干燥器,将分离出的蒸汽来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福岛第一核电站结构设计图 通常,为了安全起见,反应堆冷却系统有三种供电方式。分别为电网供电,柴油机供电和汽轮机发电供给。大地震摧毁了核电站的外部电力供应,循环冷却系统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停止运转,此时核电站紧急启动了柴油发电机组,来维持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但不幸的是海啸来了,海水灌入摧毁了发电机组。发电机组损坏之后,核电站启动了备用电池,这种备用电池大概能维持循环冷却系统8小时运行所需要的电力。在这8个小时内,需要找到另外一种供电措施。通过卡车运来了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运过来的柴油发电机竟然因为接口不兼容无法连接,8小时过后循环冷却系统停止运转。 我们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 但是停堆之后,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 质仍然有少量在继续衰变,放出衰变 能。这个能量大约占反应堆总输出功 率的1%左右。那么这样计算来看, 停堆之后反应堆仍然有4.6万千瓦的 输出,但是输出功率只占反应堆总功 率的33%左右,也就是说实质上,停 堆之后的福岛一号反应堆中总放射 性衰变能在13.8.万千瓦左右。 由于没有了冷却循环,反应堆压 力容器中的冷却水在不断地吸收这 些衰变能,变成蒸汽,液面下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