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蓝藻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湖泊蓝藻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湖泊蓝藻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湖泊蓝藻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研究背景

1.1蓝藻简介

蓝藻又称蓝绿藻,又称为蓝绿藻,是由于光合作用形成的颜色得名,是广泛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主要藻种,在淡水中生长的蓝藻在水体表面聚集形成水华,或者集中在表面形成蓝绿色的浮藻群[1],称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目前,人们对多数蓝藻种类还缺乏基本的研究,对有害有毒蓝藻的研究相对较多。蓝藻是原核生物中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出现在距今35亿年~33亿年前。作为原核生物,蓝藻没有细胞核,具有真核生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a,并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在已知有1500多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地,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特别是对高温、高盐有很强的适应性。蓝藻偏好中性和碱性水体,部分种类具有气囊,总气囊的体积占整个细胞的2%~20%,可自主调节在水体中的垂直位置,这就是它们能够在湖泊产生趋表聚集的最主要的原因。

蓝藻形态各异,但是以球形单细胞和丝状藻体为主,多数蓝藻种类以多个细胞被无色透明的胶鞘包裹聚集,形成形态各异的不定形群体。蓝藻的细胞繁殖是简单的无性分裂。微囊藻是我国湖泊最常发生的水华蓝藻种类。其群体常由几十个、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个细胞组成。

蓝藻对于光的利用能力非常强。一般高等植物的光能利用率通常是5%~6%,而蓝藻的光能利用率高达18%,光合效率达43%,是一般农作物的3倍和1.4倍以上。因此,对蓝藻进行深入研究将提供很有价值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蓝藻体内含有特殊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等营养物质,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1.2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及危害

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约有2万多个湖泊,占世界天然湖泊的1/10,大于1 km2的天然湖泊就有2 300余个,总面积为71787km,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左右[1]。湖泊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水源,而且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水产养殖、航运交通、水力发电、健身游乐、调节气候、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同时,湖泊资源开发活动加剧,人们环保意识淡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水体接纳过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总氮(TN)达0.2 mg/L,总磷(TP)达0.02 mg/L],使水体中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过度繁殖,水体透明

度和溶解氧下降,造成水质恶化,使水域生态和水功能受到阻碍和破坏,严重的甚至发生水华,给水资源的利用造成破坏,给湖泊水环境及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后果的过程。1991年:122个湖泊中,51%富营养化;2005年:133个湖泊中,88.6%富营养化。目前我国大约有66%以上的湖泊、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的状况。其中,重富营养化和超富营养化的占到22%以上,而这一趋势仍在加剧。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如低水平的制造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大量流失的农药、化肥,未经处理的城镇生活污水,高密度水产养殖遗留的剩余饵料,以及航运、旅游等水上活动产生的一些污染物等等,都造成了富营养物质大量输入湖泊。湖泊生态系统本身是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的,如水草、芦苇、沉水植物、湖畔湿地等都是天然的净化器。而现在由于人类对湖泊的围垦,湖泊沿岸的水利工程等破坏了湖泊的自净系统,从而造成营养源的输出途径减少,营养物质大量过剩,最终形成富营养化。

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引发蓝藻水华[16,17]的暴发。蓝藻是水中的浮游植物,当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大量增加后,为其快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加上适度的温度光照等条件,形成蓝藻暴发性生长,漂浮在水面上,从而形成水华。大量的蓝藻水华堆积死亡后,还会分解产生对人体及水体生态系统有害的藻毒素。研究表明,大规模的河湖蓝藻水华暴发,将造成饮用水源污染,河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蓝藻毒素将影响公众的健康生活,造成水环境安全隐患。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危害[2];

(1)使水体变得腥臭难闻在富营养状态的水体中生长着很多藻类,其中蓝藻门的束丝藻属和鱼腥藻属会散发出类似猪圈中令人难闻的臭味,而土腥素及硫醇、吲哚、胺类、酮类等厌氧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则使水体散发出土腥味、霉腐味、鱼腥味等臭味。这种腥臭,一旦向湖泊四周的空气扩散,将直接影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以不舒适的感觉。

(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在富营养水体中,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类的大量水藻。这些水藻浮在湖水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的透明度下降到0.2 m,湖水感官性状大大下降。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每年都形成以铜绿微囊藻为主的水华,覆盖巢湖水域面积之半。而我国云南滇池现在也正面临这样的状况,令人担忧。

(3)影响水体的溶解氧首先,富营养湖泊的表层密集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进入湖泊深层,因而湖底层溶解氧随之减少。其次,湖泊藻类死亡后不断地向湖泊沉积,断地腐烂分解,也将消耗深层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严重时可能使深层水体的溶解氧消耗殆尽而呈厌氧状态。这种厌氧状态,可以触发或者加速底泥积累和营养物质的释放,造成水体营养物质的高负荷,形成富营养水体的恶性循环。

(4)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早在一百多年前,Francis G.首次报道了澳大利亚的亚力山湖中含

泡沫节球藻(Modular mismanage Me rt.)的水体引起家畜和家禽中毒死亡的事件。这之后,Gotham P. R.和Modernize A.等人先后报道淡水蓝藻毒素水华在美国、加拿大、南非、南美、日本、印度等国家引起动物死亡。目前已知能够产生毒素的淡水蓝藻大约有11属25种。最近的研究表明,由蓝藻微囊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及束丝藻属的某些种类或品系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能损害肝脏,影响蛋白磷酸酶的活动,引起动物中毒和死亡,还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林毅雄等人研究了滇池富营养化的主要藻种——铜绿微囊藻对小白鼠的致毒作用,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可使小白鼠肝脏增重,肝脏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致使小白鼠中毒死亡。

(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制水成本湖泊常常是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供给水源。富营养水体在作为供给水源时,会给制水厂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在夏日高温藻类增殖旺盛的季节,过量的藻类会给制水厂在过滤过程中带来障碍,需要改善或增加过滤措施。其次,富营养水体可能含有硫化氢、甲烷和氨等有毒有害气体和水藻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在制水过程中,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同时也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6)影响水生生态[19]在正常情况下,湖泊水体中各种生物都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水体受到污染而呈现富营养状态时,大量鱼类因窒息而死亡,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明显降低,湖泊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研究表明,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鱼的种类和水产品种类明显减少,同时藻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减少而个体丰度急剧增加,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7)加速湖泊填平、衰亡随着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藻类的繁殖、死亡、沉积,湖泊的底泥不断积累,湖床逐渐抬高,湖水变浅,向沼泽转化,大大加速了湖泊的衰老进程。

1.3蓝藻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蓝藻问题是中国湖泊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环境方面而言,富营养化水体中失控疯长蓝藻可以称为“绿色灾害”。但从另一个角度,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高效吸收和消纳污染水体中大量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如对其进行研究,使之变害为利、变废为宝,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藻类生长起到了聚磷、固氮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藻类腐化前将藻类从水体中分离出来,就等于取走水中的氮、磷,为水体氮、磷的减少做出了贡献。利用藻类处废水和人畜废物早就有研究。藻类的生长速率与水中磷的去除速率成正比关系: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藻类除磷最高可达50%;而磷浓度越低,去除效果越好。

另一方面,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早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对大部分人而言,蓝藻的大规模爆发

无异于一场灾难,对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处理得当蓝藻也具有吸纳水体中氮、磷及其他有机污染物,净化水质的作用,并且蓝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将其有效资源化,使之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将具有重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意义。蓝藻营养成分丰富,在暴发的时期生长量很大,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对蓝的利用己成为生物学、生命保健学、食品工程学等学科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据文献报道,滇池蓝藻的氨基酸成份远远高于鱼腥藻,与螺旋藻不相上下。初步估算,滇池每年可收获的蓝藻鲜重为10 000 t,其中可用于资源化的量约为5 000 t。1 t蓝藻干粉可生产藻蓝蛋白50~80 kg、藻多糖20 kg、藻毒素l kg;同时还可与其它原料混合制成饲料或肥料在农业上应用。从这一角度来说,各大湖泊富营养化为我们蓝藻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

1.4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蓝藻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较多,也提出很多将蓝藻变废为宝的方式和途径,但蓝藻资源化利用一直未能进行产业化开发及大规模应用推广,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爆发规模大且有季节性、打捞量大且脱水困难、破壁成本高和藻毒素残留等。近年来在蓝藻爆发期主要将直接打捞蓝藻作为应急措施,但是如此多的蓝藻被打捞上岸后需要相当大的场所安置,且要防止蓝藻水通过渗漏、径流等途径重新回到太湖水域造成二次污染,由于蓝藻含水率高达97%以上,将其脱水后存放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蓝藻本身不易脱水,常规的脱水方法很难将藻水分离,特殊方法则代价昂贵。此外,蓝藻的爆发具有季节性,一般只在夏季大规模暴发。如果产业化开发则需要考虑夏季巨大的处理量和其他季节原料短缺的问题,并且蓝藻在自然条件下堆放,自身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成分发生改变,不易于储存。除上述问题外,在蓝藻资源化利用的其他途径如开发成饲料、食品、肥料等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除脱水、去除藻毒素外,还要考虑有益成分的动态变化等,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生产出的成品市场竞争力如何等等均有待探索。

2.蓝藻资源化国外的研究进展

从国内外蓝藻水华应急治理来看,将蓝藻从水体中移除,无疑是较为有效的治理手段。蓝藻本身携带大量的氮和磷元素,将漂浮在水体表面的蓝藻移除的同时,可大大降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两种元素。然而,如不妥善处理,打捞上来的蓝藻水容易通过渗漏、径流重新回到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所来消纳如此多的蓝藻。蓝藻资源化无疑是最佳的山路。

目前,蓝藻处理途径主要有发酵产沼气、堆肥制有机肥。生产藻蓝蛋白,生产天然色素,生产胞外多糖,蛋白质饲料等等。但在其产业化开发过程中,蓝藻脱水脱毒已逐渐成为蓝藻资源化利用的瓶颈[20]。

2.1发酵产沼气

蓝藻打捞上来后,最简单、最直接的资源化应用就是厌氧发酵产沼气,沼气作为清洁能源可用于发电或用作热源。将蓝藻作为生物质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既可以大规模产业化处理,又无需对其进行脱水(含固率3~8%即可),其发酵过程中藻毒素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从而实现蓝藻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由于蓝藻本身的氮、磷含量高,碳含量较少,在厌氧发酵的时候常面临营养不足的问题,相对较好的办法是和其他有机物混合后进行厌氧发酵,以弥补含碳量不足的问题。

2.2好氧堆肥

堆肥是蓝藻资源化的主要工程应用之一。好氧堆肥处理处理蓝藻的量较大。堆肥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机械翻堆、通风等操作,相对于其他资源化技术而言,工艺简单,维护运行费用少。堆肥缺点是需要进行预处理,一方面藻经脱水到一定程度后,方能进行厌氧堆肥;另一方面是仍需要添加一些有机物,以弥补自身碳素缺乏的问题。在堆肥过程中,堆体中的有机质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全氮呈增加趋势,碳氮比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蓝藻堆肥经过一个月可以达到腐熟,堆肥过程中,两个堆体微囊藻毒素M c—RR含量都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堆体T由于藻毒素降解菌c Ml的存在藻毒素减少更为明显。添加氮素固定剂在堆肥前期能促进发酵,特别是添加过磷酸钙的处理最高温度达66.8℃。固定剂的添加能促进物料的降解,尤其添加过磷酸钙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各氮素固定剂在蓝藻堆肥过程中都起到了抑制氮素损失的作用,其中过磷酸钙和Mg(OH)2与H3PO4。混合液对氮素的固定率很高,且对氨氮的固定效果较好。堆肥结束后,添加过磷酸钙和Mg(OH)2与H3PO4。混合液的两处理氨氮比堆肥起初分别增加。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堆肥物料中NPK含量均明显升高,c/N比显著下降,发芽指数增加,而且添加氮素固定剂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可见采用高温堆肥和氮素固定技术可有效实现蓝藻的资源化利用。

2.3制备藻蓝蛋白

产沼气和制肥均可用于大规模的蓝藻治理,但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很低,甚至为负值,因此,利用水藻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市场效益带动水藻华的应急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蓝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资源,藻蓝蛋白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种。采用“冻融,絮凝,两步盐析,透析和双水相萃取”的提取工艺可以高效、简便提取及纯化藻蓝蛋白。

2.4提取蓝藻色素

蓝藻中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物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藻蓝素、叶黄素等。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可分别通过不同萃取方式提取出来,太湖等淡水湖的蓝藻中色素含量比较丰富,

100 kg的干藻可分别提取4 kg叶绿素、170 g胡萝卜素和170 g叶黄素等。目前,螺旋藻中的藻蓝素、类胡萝卜素作为天然色素已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进行商业生产。

2.5提取胞外多糖

很多蓝藻在细胞外能产生大量黏液质的多糖物质,这些多糖通常称之为细胞外被多糖,是一种生物多聚物,其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5%左右。蓝藻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其主要功能有:防止脱水、被其他生物吞噬和抗菌剂的毒害;螯合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阳离子如Ca2+和Fe2+;其还有絮凝作用,故可作为絮凝剂用于天然湖泊的澄清、灌溉贮存水中固体悬浮物的去除、土壤贮水容量的提高等等,但其絮凝的机理还没有研究清楚。邵雪玲等人的研究表明蓝藻T.Thirtieth 细胞外多糖经纯化,进行了抗腹水癌Saar -coma-180活性(体内) 和直接阻碍癌细胞活性(体外) 的研究,显示出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和直接阻碍癌细胞活性。目前蓝藻产多糖产量较低,寻找高产多糖的蓝细菌菌株的工作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蓝藻能够合成胞外多糖并释放到细胞外围及周围环境中,这是其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适应性机制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蓝藻胞外多糖可以起到抵抗干旱紫外辐射生物矿化和原生动物捕食等功能蓝藻胞外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超过75%的多糖由6种以上单糖组成,葡萄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糖胞外多糖的性质因种而异,多数蓝藻的胞外多糖呈现阴离子特性,这主要是由于糖醛酸和硫酸基团等带电基团的存在,硫酸基团同时也是多糖呈抗病毒特性的基础,而乙酰基团缩氨酸部分及脱氧糖等疏水基团的存在使多糖呈乳化特性,因此,蓝藻胞外多糖在食品化妆品制药污水处理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蓝藻胞外多糖的工业应用不能将水华蓝藻资源化,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解决打捞蓝藻处置难题.避免随意堆放造成的二次污染,但截至目前,仍没有蓝藻胞外多糖类产品出现,理论研究与大批量工业生产之间仍然有很多技术性问题亟待解决。

2.6制备饲料

中科院水生所在20世纪50年代研究表明,找到一种鱼腥藻,施用在水稻田中可使其分粟数、穗数、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24%。60年代初时,苏联、印度、日本等已有研究,在水稻田中接种固氮蓝藻,这些蓝藻是水生的,适宜在稻田中生长,仍能使水稻获得增产。稻田中接种固氮蓝藻后,水稻长势良好,秧苗移植后返青快,分蘖力强,稻谷产量提高7~10%。日本对蓝藻资源化利用的措施主要是将藻类作为有机肥料,它的肥效优于一般化肥,氮、磷、钾含量均高于豆饼、紫云英等植物性有机肥料,蓝藻中不含对作物及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使用后不会污染土壤。1992年,日本的脱水微囊藻已全部实现肥料化,年产量120~180 t。微囊藻在实现资源化利用后,其处理费用下降了30%。蓝藻中富含蛋白质,可以利用蓝藻这一行至进行饲料化利用。藻毒素是蓝藻饲料化利用的主要障碍,它的彻底降解是蓝藻饲料化的关

键。在资源化利用研究过程中,应针对目标资源产物,进行相应工艺的构建,在藻华大规模爆发情况下,采用厌氧产沼气和堆肥制肥料具有较强的优势,在应用场合涉及到农作物和人畜接触时,要特别注意藻毒素的降解途径和潜在危害。而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色素、胞外多糖以及生物柴油都具有较强的吸引性,但制备成本高昂是限制这些技术市场化、工程化的最主要原因。

2.7制备生物柴油

据世界石油俱乐部的数字,每公顷大豆可生产450 L生物柴油,棕榈可生6000 L,而每公顷蓝藻能生产9万升生物柴油,而且还可以像农作物一样在地上种植。而蓝藻生物柴油转化比例占其重量的50%,一些企业尝试在塑料大棚内生产蓝藻,这样成本较高,露天种植是唯一降低成本的选择。但从太湖打捞出来的蓝藻含脂类物质较少,只有0.27%,从蓝藻中提取油脂制作生物柴油不具有可行性。

2.8提取生理活性物质

蓝藻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抗菌的作用,资料表明,Stonemason rebelliously、phenomenological-aqua和Arteriosclerosis Maracaibo的甲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roelectronics和T.Horrifically的水提取物也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有的蓝藻在筛选中被发现具有抗病毒的活性,Katharine等发现他们所筛选出来的蓝藻提取物中,5%以上的都具有抗疱疹Ⅱ型病毒活性,另外也有5%以上的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性,但这些活性物质的结构尚不明确,且大多有毒,用于医药较难,需进一步研究。许多蓝藻可提取酶抑制剂,Satsuma Yamagata 从蓝藻中筛选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发现Mi-crochets dinosaur、M. Divisors和M. Heisenberg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显示较明显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活性,并且一些蓝藻中所产的色素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从而有可能应用于化妆品领域。从Anaheim Sp. BQ-16-1得到的一种小分子肽可以作用于小鼠离体心,从而可能开发为一种心脏活性剂。

2.9生产单细胞蛋白

蓝藻经过生物转化处理得到大量酵母蛋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蛋白质资源,酵母蛋白含量高,营养均衡,目前价格为6 000 元/吨,可替代豆饼等蛋白质产品,用作饲料行业的原料。这类研究立足饲料方向,利用酵母发酵技术转化蓝藻蛋白质、糖类等营养物质,制备符合饲料行业标准的饲料酵母产品。并且在转化过程中跟踪蓝藻毒素的降解和去除。

3.蓝藻资源化国内的研究进展

3.1发酵产沼气

董诗旭等[3]进行了滇池新鲜蓝藻批量发酵产沼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直接从滇池打捞的蓝藻液静置分层除去60%清水后,蓝藻的TS为3.39%,VS为93.72%。在平均温度为20.2℃的发酵环境中,发酵66 d,蓝藻TS产气潜力为487.3 ml/g,VS产气潜力为491.0 ml/g,甲烷的平均含量可达64.91%,蓝藻TS利用率为54.02%,VS利用率为57.33%。仅以滇池蓝藻年产5 000 t(干藻量)计算,每年可产生200多万m3沼气,可供给1万户城镇家庭使用。因此,利用蓝藻产沼气是可行的研究方向。

胡萍[4]将进行了蓝藻与厌氧颗粒污泥、消化污泥、剩余污泥分别进行混合厌氧发酵,分析比较了其产沼气的能力及藻毒素降解情况。并不同接种物浓度条件下,对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产气速率、发酵液pH、氨氮、多糖和蛋白质等。分别对蓝藻进行热处理、碱法处理和酶法处理后,进行厌氧发酵,进一步提高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速率。得出当蓝藻与厌氧颗粒污泥、消化污泥、剩余污泥干物质量之比分别为6:1、5:1、4:1 时,其厌氧发酵产沼气量及甲烷含量都达到最高的结论。其中,以厌氧颗粒污泥与蓝藻的混合发酵液产气效果是最佳,产沼气效率最高可达59 ml/g TS,73 ml/g VS,最高甲烷含量为69%。厌氧颗粒污泥为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最佳接种污泥。蓝藻厌氧发酵的最佳接种物浓度为5%,蓝藻厌氧发酵产气率为79.26 ml/g VS。热处理的最佳条件为100℃处理30 min;碱法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加碱量0.06g/g VS;酶法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加入量0.08 ml/g VS;经各预处理方法后,蓝藻厌氧发酵产气量的大小关系为:热处理>碱处理>酶处理>空白样;甲烷含量的大小关系为:碱处理>热处理>酶处理>空白样。

徐富、李学尧[5]将蓝藻与猪粪这两种废弃物生物质能源混合厌氧发酵,研究太湖蓝藻与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的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过程以及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为猪粪等粪便废弃物产甲烷过程实现工业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取蓝藻与猪粪,按优化接种比例1∶2、pH 值为7. 9、发酵液浓度 2. 9% ,进行配比。得到发酵结束后,TS 去除率达22. 2%,VS 去除率达25. 2%;COD 的去除率达87. 44%,COD 的去除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反应器所产生的沼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均能保持在50% 和35% 左右,最高甲烷含量达70%。

3.2厌氧耦合反硝化产电

周越[6]采用传统双室MFC反应器作为实验装置,将启动完成的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基质分别替换为用陈藻上清液和蓝藻腐熟液,进行厌氧耦合反硝化产电。传统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在控制阴极溶解氧浓度的条件下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在连接电路的情况下,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室内氨氮去除率为86.6%,比开路状况提高47.7%,平均去除速率为

2.24m/(L.h),硝酸盐氮浓度由初始值64.5 mg/L下降为5.3mg/L,去除率为91.8%,平均去除速率为2.43 m/(L.h)。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全程较低,不超过O.7mg/L。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生物阴极实现反硝化所用电子只有一部分是由阳极经外电路提供,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阴极液基质中的碳源进行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生物阴极是造成电池内阻的主要原因。阴极液DO浓度值为5.5 mg/L时的脱氮效果低于4.5 m/L 的情况,所以控制阴极DO值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必要条件。

3.3提取生理活性物质

谭超和张乃明[7]将蓝藻(采自滇池,微囊藻属96.5%,鱼腥藻属1.66%,束丝藻属1.72%,绿藻门2.99%,硅藻门0.51%),经测定总固体TS(9.47±0.22)%,挥发性固体VS 7.39±0.18,pH 值6.86±0.01与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Bacillus Liechtensteiner(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标准编号:FSCC(T)115030,GIMCC编号:GIM1.32)进行混合接种。首先将蓝藻进行厌氧发酵,再接种6 ml(接种量2%)已活化的GIM1.32菌种→初始pH值为7.0,在(30±1) ℃条件下,110 r/min,培养48 h→取1环进行革兰氏染色在x1000倍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学观察,余下用于晶体蛋白含量及毒效测定。结论是当含固率3%、pH值为7、接种物种龄10 h、接种量2%、培养温度30 ℃时,不同阶段蓝藻沼液制备B.t.的晶体蛋白含量、LC50值、T x均低于新鲜蓝藻培养基,降低了沼液中营养素的含量,导致沼液随发酵时间增加,不利于提高B.t. GIM1.32菌种的毒效。

3.4生产蛋白酶

李桂英和蔡宇杰等[8]以5%( 种子培养液/基本发酵培养基) 的接种量接入已灭菌的基本发酵培养基里进行发酵,于30℃,200 r / min 培养,分别间隔4 h 取样,离心,取上清液测定蛋白酶活力。最后确定出沙雷氏菌发酵蓝藻生产蛋白酶最为适宜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即最佳碳源是蔗糖,最佳速效氮源是尿素,最佳金属离子( 盐) 激活剂是Zn-SO4,最佳表面活性剂是吐温80。在单因素实验中,检测到最高酶(活) 为941 U/ml,而且发酵周期短,培养18 h 即可达到最高产酶值。

3.5制备饲料

徐玉娣[9]通过蓝藻制取氨基酸,将过滤后的蓝藻根据干物质含量加入浓盐酸,水解,水解完毕后,滤纸过滤,除去未水解的残渣,滤液经蒸发浓缩,除去大部分盐酸"浓缩后的水解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2,经喷雾干燥机喷雾干燥后,得复合氨基酸粉最后发现影响氨基酸总量,苏氨酸含量的因素顺序为:酸料比>酸解时间,最佳参数条件为酸解时间为14h,酸料比为10:1,获得的氨基酸总量为43.00g/100g,,酸解度为78.05%。影响精氨酸含量的因素顺序为:酸料比>

酸解时间,最佳酸解参数条件为酸解时间为14h,酸料比为12:1。影响蛋氨酸含量的因素顺序为:酸解时间>酸料比,最佳的参数条件为酸解12h,酸料比为8:1。影响赖氨酸含量的因素顺序为:酸解时间>酸料比,最佳的参数条件为酸解时间为14h,酸料比为10:1。

3.6提取蓝藻色素

尹腾[10]在萃取温度52℃,萃取压力25MPa,萃取时间76min,CO2流量18Kg/h,在乙醇浓度86%,温度69℃,时间6.6min,液固比为20:1,萃取2次,的条件下萃取叶绿素a。最后得出类胡萝卜素萃取得率为0.621土0.009mg/g:叶绿素a提取得率为3.216土0.013mg/g。

3.7制备生物油

郑洋[11]将水华蓝藻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直接加热,最终反应温度为500℃,粒径小于0.08mm,氮气流速为100mL/min)进行快速热解液化反应。得出干燥的水华蓝藻破碎后的粒径分布为:小于0.125 mm 的占32.60wt%,介于0.125-0.15 mm之间的占22.00wt%,介于0.15-0.1875 mm 之间的占37.50wt%,介于0.1875-0.25mm之间的占7.90wt%。蓝藻热解分为脱水!挥发份析出和炭化三个阶段。蓝藻的活化能较低,热解起始温度低,区间大。

3.8发酵产丁酸

吕娴[2]在厌氧发酵前对蓝藻进行酸、碱、热、微波处理,将颗粒污泥与蓝藻按物料比1:5(TS)混合,对蓝藻分别预处理,采用一次进料,加蒸馏水至650mL,在转速100r/min,温度(35土1)℃下恒温发酵。最后得出各预处理方法的最佳条件分别为:酸法预处理为调节藻液pH值为4;碱法预处理为调节藻pH值为10;加热预处理的温度为80℃,处理30min;微波预处理的时间为4min。在四种预处理方法中,蓝藻厌氧发酵后丁酸产量的大小顺序为:碱处理>热处理>微波处理>酸处理>空白样,其中碱法预处理的丁酸产量及有机酸产量均最高。碱法预处理更符合蓝藻快速减量化、资源化的要求。

3.9堆肥资源化

崔亚青[12]将新鲜的11藻泥放入藻泥破壁搅拌池里,池里注水1000 L并按藻泥10%的比例接入溶藻破壁菌株CM1发酵液,用石灰调节pH=11,搅拌均匀,12 h搅拌一次,每次搜拌均勾。6 d 后取出即为破壁藻泥水。It菜籽与破壁藻泥水,50 L蛋白酶降解菌混合均匀,作为CK。It菜籽与破壁藻泥水,50 L蛋白酶降解菌,50 L微囊藻毒素降解菌CM1 (7.0x10?cells/ml)混合均匀,作为处理T。试验分为二个处理:CK:藻泥(500kg) +菜籽(1000kg) + 50 L蛋白酶降解菌;T:藻泥(500 kg) +菜籽(1000kg) +50 L蛋白酶降解菌+50 L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得出结论:在进行堆肥过程中,堆体中的有机质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全氮呈增加趋势,碳氮比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蓝藻堆肥33

天的试验结果显示:综合pH、温度、有机质变化、总养分变化以及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认为,蓝藻堆肥经过一个月可以达到腐熟。蓝藻堆肥中微囊藻毒素显着减少,由堆肥初期的6.78 ix g/g最后下降为0.63 pg/g,堆肥结束时藻毒素降解率达到90.71%。

4.结论与建议

我们应当按流域的角度治理湖泊,从立法的高度管理湖泊,对防治技术与科学管理并重,综合使用法律、行政、经济、市蓝藻预测、预警和预防治理,将蓝藻水华消灭在发生之前;在水华发生时做好应急工作;在水华发生后加大控制力度,减轻其危害程度,控制其危害范围。向社会尤其可能发生水华的湖泊河流沿岸的群众和单位做好宣传、警示工作。宣传工作包括关于蓝藻水华的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普及,还有保护水源、减少排污等方面的教育;警示是关于即将发生的水华的通告以及应对措施等。目前在我国蓝藻水华治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中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即缺少正式的公众参与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来自公众的监督声音不强,这是一个值得加强的力量。应当在制度建设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并为公众参与提供便利。例如可以筹集治理基金,奖励、补助沿湖群众捞取蓝藻作为肥料和利用湖滩种植芦苇、茭草等水生植物,并且谁种、谁管、谁有。如果调动了沿湖千家万户群众的积极性,对遏制湖泊富营养化和控制蓝藻水华将起到重大作用。由于部门分割等原因,有关管理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机制不够健全,没有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尝尝造成工作的重复和矛盾。应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监测信息共享体系,以利全面掌握蓝藻情况和科学决策。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与披露机制,无偿、广泛地向社会提供有关详细信息;而不是如某些部门当前的拒绝向外界提供相关信息的做法,这种做法不利于社会监督。蓝藻水华治理工作必然涉及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估,这方面的评估工作须全面充分地统计、分析蓝藻水华和富营养化问题带来的各种危害和损失,同时统计、分析治理蓝藻水华和富营养化问题带来的价值以及治理成本。这些内容包括中短期和长期的,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然后通过对上述损失和价值的比较向有关部门和公众展示治理的价值和意义,此结果也作为有关部门的决策依据——是否治理、治理到何种程度以及投入多少资金和人力。应当把治理蓝藻水华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紧密结合起来。国内外治理实践说明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理蓝藻水华,必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技术,综合采用中短期和长期治理策略才能有效控制当前的蓝藻水华问题并最终达到基本消除之的目标。要同时削减陆上点源和面源污染以及水系内污染存量,采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的思维,采用新技术,调整、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并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落实治理工作的后续处理,采用资源化利用治理技术,避免二次污染,变

废为宝,减少不良次生效应。加强全流域联合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和共享,为全民参与提供便利和各种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爽、杨硕,除藻技术及藻类的资源化研究,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2009;

[2]吕娴,蓝藻定向发酵产丁酸的条件研究,江南大学,2010;

[3]董诗旭、董锦艳、宋洪川等.滇池蓝藻发酵产沼气的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6;

[4]胡萍,蓝藻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研究,江南大学,2009;

[5]徐富、李学尧,蓝藻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研究,苏州苏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2013;

[6]周越,蓝藻厌氧消化耦合反硝化产电技术与机理,东南大学,2012;

[7]谭超、张乃明,利用蓝藻厌氧发酵液制备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云南农业大学,2014;

[8]李桂英、蔡宇杰,沙雷氏菌发酵蓝藻生产蛋白酶,江南大学,2012;

[9]徐玉娣,太湖蓝藻饲料化利用研究[D].南京理丁大学,2012;

[10]尹腾,太湖蓝藻中天然色素提取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

[11]郑洋,滇池蓝藻快速热解液化制取生物油的初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

[12]崔亚青,蓝藻堆肥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12;

[13]赵晋伟,陈藻厌氧沼液处理及氮磷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东南大学,2012;

[14]高天荣,滇池蓝藻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1;

[15]翟志军、李俊等,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安徽省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

[16]马健荣,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机理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3;

[17]吴庆龙,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8;

[18]宋伟,蓝藻泥干发酵潜力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9,第24期;

[19]郭起金,蓝藻水华酸解产物的饲用安全性及对肉鸡饲喂效果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12;

[20]闫冉,有害蓝藻资源化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天津农业科学,2015,21(5)。

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摘录)

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摘 录) (1991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布) 近几年,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局部范围内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偷盗、破坏生产设备和通讯设施的活动比较猖獗,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为了统一政令,尽快扭转当前的混乱状况,调动再生资源企业的积极性,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搞得更好,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再生资源的概念 再生资源,这里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其中包括企事业生产和建设中产生的金属和非金属边角废料、废液,报废的各种设备和运输工具,城乡居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出售的各种废品和旧物。 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二、关于加强废金属市场的管理 废金属是国家重要再生资源。为加强废金属市场的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反盗窃斗争”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同志的多次指示精神,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通过综合治理,坚决整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中的混乱现象。为此,特作以下规定: 对国内紧缺的废金属,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废钢铁和废有色金属出口的规定,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出口。 三、关于积极组织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各回收企业要树立“服务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观念,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重企业回收,轻社会回收”的倾向,在积极收购废金属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其它再生资源的收购,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各收购网点和回收企业,不得随决更改收购的品种或拒绝收购应该收购的品种。 各经营单位应努力扩大再生资源的利用,本着“先利用、后回炉”的原则,就地组织再生资源的分类加工,提高加工质量。交往钢厂的废钢铁中,要严防爆炸物、危险品混入。利用单位要克服“重新料、轻废料”有倾向,充分利用可以代替新料的再生资源。 四、关于再生资源企业的税收政策 国家对再生资源事业仍然实行优惠政策。供销社批发、调拨的再生资源,按规定应征收批发环节营业税,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继续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申请减免税。对供销社、物资系统能独立核算的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加工再生资源所得的纯收入,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也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根据企业的实际困难,从一九九二年起三年内适当给予减征所得税的照顾;上述企业用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

废矿物油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 史召霞 人们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废矿物油。废矿物油属于危险废物,其中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然而,废油其实并不废,其中变质的部分只有百分之几,是一种宝贵资源,将其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局面、解决油品供不应求的瓶颈问题,对于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废矿物油的来源 废矿物油的产生来源主要为以下2种: 1、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的更换油及清洗油,如各类润滑油、液压油等,主要来自机动车维修行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等。 2、油类产品仓储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如加油站的油罐,隔油池的底泥,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油泥等。 二、废矿物油的危害 废矿物油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编号为HW08。废矿物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有C15-C36的烷烃、多环芳烃(PAHs)、烯烃、苯系物、酚类等。其中的各种成分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危害作用。因此一旦大量进入外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废矿物油还会破坏生物的正常生活环境,具有造成生物机能障碍的物理作用。例如废矿物油污染土壤后由于其粘稠性较大,除了堵塞土壤孔隙及破坏土质外,还能粘在植物根部形成一层粘膜,妨碍根部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植物根部腐烂,缺乏营

养而大面积死亡。当土壤孔隙较大时,石油废水还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层,甚至污染浅层地下水。 三、废矿油的处置现状 近几年,人们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将废矿物油直接排放的为数不多,主要还是将产生的废矿物油转移给其他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但目前国内具有相应环保资质的企业不多,有近2/3的废矿物油被转移至无资质回收企业进行再提炼,这些废矿物油再加工企业的提炼工艺绝大多数为国家强制淘汰的落后工艺,这种“小炼油”企业基本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其简单落后的加工过程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废矿物油的处置及再利用技术 目前我国废油的主要去向是①焚烧或直接废弃,流入下水道、河流、荒地等;②经脱重金属后直接利用,作为燃料或者做沥青稀释剂、高硫燃料的掺和原料等;③简单清洁处理(过滤)后继续替代使用,这是假冒伪劣润滑油的主要来源之一;④再生(再精炼)。 传统的废润滑油回收再生技术为蒸馏-硫酸-白土精制工艺,其最大的缺点是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容易污染环境。目前国外许多石油公司都在研究和开发新的废油回收技术,国内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为止主要的再生工艺有:酸-白土精制型、蒸馏-萃取-白土精制型、蒸馏-溶剂精制-加氢精制型、脱金属-固定床加氢精制型和蒸馏-加氢精制型、催化裂解、高温深度热裂解、膜分离、分子蒸馏等。 (1)酸-白土精制型用硫酸对废润滑油进行精制,排出酸渣后,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总结

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总结 1、前言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简称固废),随着社会发展,固废的种类和总量在持续增长。固废含有大量污染物,而且很难自然降解,随着空气、水流和土壤进行扩散,长期累积会,固废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其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成为时下研究热点。 固废的来源较多,包括农业生产、建筑施工、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固废中的污染物质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因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根据权威调查,2018年我国产生的固废和危险废物(简称危废)总量分别高达30亿吨和1亿吨。固废大多选择在山脉深处杂乱堆放,不仅处理量小,而且资源化利用程度低,对土壤、大气和水体均造成污染。有关部门应加强固废的有效收集,科学处理和充分利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工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固废的收集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废,固废种类繁多,大概可以分为16类,一千多个品种,常见的固废有金属、橡胶、玻璃、塑料、化学纤维.废纸等。固废的收集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且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了降低固废的收集成本,目前固体废物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大型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中型企业划分区域,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定期回收,小型企业定期集中到回收部门,再由回收部门进行处理。 3、固废的处理技术 3.1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是--种比较常用的固废处理技术,一些固废的处理采用填埋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填埋深度分成浅层填埋和深层填埋两种,根据填埋物的不同性质以及填埋场地地理结构不同分成惰性填埋、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目前,卫生填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目录 引言 ..................................................................................................................................... I 一、污泥处置技术 (1) 二、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 (1) 2.1污泥低温热解制油技术 (1) 2.2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2) 2.3 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技术 (3) 2.4 污泥活化制取吸附剂技术 (4) 2.5污泥制活性炭 (5) 2.6 污泥制生物膜载体填料 (5) 2.7 污泥制微生物灭蚊剂 (6) 2.8污泥厌氧消化制沼气 (6) 2.9污泥燃料燃烧发电 (6) 三、结语 (7) 参考文献 (7)

引言 污水厂污泥是指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絮状体,它含有大量水分、丰富的有机物及N、P、K等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重金属及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如果任意排放不加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污水排放量为4474×107m3/d,不同规模、不同处理程度的污水处理厂有100多座。每天所产生的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05%—10% ,如果这些污泥还使用传统的处置方法 (如土地填埋、焚烧和海洋排放等)进行处理,相对于当今更加严格化的环境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随着资源短缺危机的加剧,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源,污泥由于其有机物、营养元素含量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解决污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使其化废为宝,是摆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及目前国内外对于污泥的资源化研究的热点进行了综述。

北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2010年2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1.1.2项目法人单位: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 1.1.4总占地面积与建设内容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占地4.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规模14000平方米,重点建设改造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完善再生资源仓储中心的功能;第二期建设规模12000平方米,重点扩建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处理中心,对分拣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1.1.5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规模为交易分拣加工废塑料10万t/a、废钢铁45万t/a、废纸25万t/a;其它15t/a。 产出塑料工业基础原料9.3万t/a、再生钢铁工业基础原料44.775万t/a、再生纸工业基础原料24.875万t/a1。其它原料14.925t/a。 1.1.6建设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5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1注:在回收分拣过程中损失1.125万吨/年,其中水分损失2.98万吨/年,含少量废塑料等的泥土固体废弃物0.48万吨/年。产生含废纸的泥土0.05万吨/年。产生含泥土铁粉和铁锈0.16万吨/年。

1.1.7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不含前期工作)。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循环与利用水平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75-2006,颁布静脉产业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生态工业基地标准(试行)。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表1.1-1国家环保行业标准及本项目达标情况 (2)国家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措施》,国土资发[2008]24号 1)土地等别划分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该区土地已列入北京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用地。 2)投资强度控制措施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最新版】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行为,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全部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 第三条再生资源可分为生产性再生资源、生活性再生资源和其他特定废旧物品三类: (一)生产性再生资源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废料;报废的机器设备、机电设备等;废旧人力车、机动车、船舶等;做废旧物资处理的仓储积压产品、残次品等; (二)生活性再生资源包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金属、塑料、纸张、棉麻、毛、骨、玻璃、橡胶等; (三)其他特定废旧物品包括:废旧电子产品、废旧家用电器、废电

池等。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经营活动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城管执法、环保、规划、建设、交通、税务、卫生、供销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应当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城市市容,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第七条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坚持统筹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鼓励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 第八条政府提倡和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对不同种类和品质的再生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产业化。

污泥资源化处理方案设计

污泥建材化利用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和资源化利用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利弊。我们通过实验分析,并结合我们现在的实际生产能力,认为污泥建材化利用,即污泥制砖和污泥制陶粒两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污泥处理方式。用这两种方式处理污泥,既能达到污泥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的,又能充分的利用污泥资源,节约成本并带来较大经济受益。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 污泥制砖: 页岩由雷蒙磨粉化破碎到1mm以下,含水80%的污泥干化至含水40%,按干化污泥和页岩的配置比例将它们送进混合器均化,然后送入陈化库陈化,再进入真空挤砖机成形,成型湿砖经自动码坯机上窑车,进隧道干燥窑,利用焙烧窑中余热在100~150℃热风中干燥24小时,最后进隧道焙烧窑,利用污泥自身热量值内燃焙烧到1000~1100℃,焙烧约24~32小时后即生成泥岩砖。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净化装置排出。干燥和焙烧是采用自动控制的4.6m宽大断面隧道窑。整个焙烧过程要严格控制烧成温度和时间,以保证砖材质量。焙烧窑内利用污泥燃烧热值提供热量,再利用焙烧余热来干燥湿砖坯,做到热能自给平衡,不需要外加能源,大大降低了制砖成本。 能量平衡理论分析 泥岩砖在隧道焙烧窑内要依赖自身发热值维持1000~1100℃的温度环境,是否能实现需要进行热量平衡估算。 每公斤污泥(含水40%)发热值因地域废水水质和处理工艺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上海金山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东片大型污水处理厂、宁波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等所排污泥都属于高热值污泥,而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及较多北方污水处理厂所排污泥属低热值污泥。其热值分别为: 高热值污泥(含水40%)其热值为1962 kcal/kg = 8209 kJ/kg (估算平均值); 低热值污泥(含水40%)其热值为1326 kcal/kg = 5547 kJ/kg (估算平均值)。

【工作总结】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总结 近日,淄川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废品收购点专项治理行动,按照全区统一分工部署,区经信局负责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单位做好废品收购点的依法取缔、责令搬迁工作。 区经信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同时组织相关科室对各镇、办、开发区废旧经营点进行了摸底、调查、督导。下一步工作中,区经信局将按照区政府对废品收购点专项治理方案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坚决清理、取缔区内各种不符合要求的废品收购点,做好有关废品收购点的备案登记工作,对未备案的废品收购点依法或将进行处罚。 开展废品收购点专项治理工作,将对进一步规范废品收购行业秩序,改善城市风貌,提高城市品味,给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区长批示,区商务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结合《北京市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化发展的 一、×××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 (一)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情况 我区目前从事再生资源回收业务的企业有50多家。其中:较大型的企业有6家:元盛天鸿公司、星宇公司、安之洁、广学金、西部强龙、海泰京安。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5个街道(社区)的辖区范围内。×××区再生资源主体回收企业和较大型的回收企业的回收量大约占全区回收总量的40%,其余都被各类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占有,零散个体回收占有较大比例。 (二)社区回收站点情况

×××区共有141个居民社区。20**年至____年,再生资源主体企业完成了100个社区回收站点的规范建设,主要分布在等街道的部分社区。 (三)再生资源分拣中心情况 近几年,随着我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些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被拆除或停业。目前,海泰京安科技发展有限承担着×××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 北京海泰京安科技发展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该公司于20**年3月与北京景阳天昊投资管理公司、首钢首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15年和8年的合作开发协议书,在原首钢料场共同开发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该项目占地总面积250亩,北京景阳天昊投资管理公司占有土地110亩,首钢首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占有土地140亩。该地块位于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的第7#用地,用地性质为F类多功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按照首钢的总体规划,该地块最早也要在20**年或以后才能开发建设。(规划用地性质图及协议书附后) 该企业总体项目分二期进行建设,一期项目已投资____多万元完成了2万平米再生资源规范市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期项目预计投资2500万元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将于20**年11月建设完成。 二、×××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意见 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安全、树立城市形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____年为群众办实事的第34项并对各区县提出了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切实建设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产业化发展,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研究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然而,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有专家预测,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中国的资源禀赋只能维持今后50年的发展,50年后,中国将无资源可用!这不是危言耸听的传说,而是发人深省的警示!掠夺式开采、浪费性消费、有害化处理的现实,极大的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使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已成为当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再生资源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已被消费,但通过回收利用又可重新恢复其部分价值的各种材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即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为目的,将已使用过的废物材料回收加工再利用以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对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思想而言, 现在的废旧物资回收状态, 与有效利用资源、净化环境的要求差距非常大, 已无法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们也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在体制机制、队伍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发展处于自发阶段。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且部分技术实现了商业化,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 再生资源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鼓励技术创新和建设投入的政策措施,配套严格科学的社会管理手段,使循环利用再生资源成为企业、机关、团体和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共同营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与资源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必须加以必要的保护,而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否则,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摘要:近年来, 全球工业、农业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经济、技术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自从召开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整体的发展布局中,就将生态文明建设囊括在内,召开十九大以后,确立了新时代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发展的根本战略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家渐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并通过各种手段控制预防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的稳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治理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倡导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固体废弃物从“废弃物”到“资源”、从“污染源”到“绿色产品”的转变。本文综述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分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机制和途径,分析了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并列举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对策和预防途径,最后讨论了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未来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WANG Kai-y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also increased day by day, but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a huge burde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world's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untry,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It is solid waste pollution that has caused great losses to socie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gards "adherence to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a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intain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thu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n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ner. Th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s are aimed at harmlessness,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They advocate the concepts of clean pro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mote solid wastes from “waste "From" to "resources", from "pollution sources" to "green produ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ener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olid waste, the mechanism and approach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in China, list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solid was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pollution control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Keywords: solid was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waste recycling

完整word版城污泥资源化利用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 江鹏 1.城市污泥概念和组成 城市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泥是包含水、泥沙、纤维、动植物残体及各种絮体、胶体、有机质、微生物、病菌、虫卵等的复杂多相体系。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多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污泥主要产自初沉、二沉及其他固液分离工序,含水率高(>98%),体积庞大,有机质含量约为40~50%,总氮含量4~5%,磷(P2O5)含量1~5%,钾(K2O)含量0.5~1%[2]; 对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排的场合,污泥中还常含有激素类物质(E1、E2等)、毒性有机物(苯、氯酚等)、重金属(Cd、Cr等)以及各种无机盐[3]。研究表明:污 泥污染物往往具有长期毒性和不可降解性,若无序排放,将成为危险的二次污染源,通过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等介质进入食物链,造成严重的生态风险,影响人类健康[4]。同时,由于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若经 过适当处理,可以作为优质的“二次资源”[5]。 2.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污泥的不良环境效应要求在其排入环境前必须进行妥善处理,以降低其环境风险,因此传统污水厂在设计时均设置了污泥处理工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年均增长8%,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统计,已建设污水处理厂3501 余座,城镇污水处理量已达到300多亿m3,并且在污水处理能力及效率增长的同时,污泥的产量迅速增加,产生的污泥量(按含水率80%)达3000万t左右。而‘十二五'期间以新增污水处理量运行负荷率为75%计算,污泥(含水率80%)年产量将以246万m3/年的速度递增,初步推算全国年干污泥产量为1200万t 左右,湿污泥6000万t左右。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总产量已达到2433万t/a,同时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在地域分布上,污泥主要产于中东部地区。东部11个省(市)污泥产生量 占全国污泥总量的64%,中部8省占全国总量的21%,西部12个省占全国污泥总量的15%。根据预测,2015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将达到3560万t。 一般来讲,我国污泥处置的基建投资约占污水厂总投资的30%~50%,运行费约占污水厂总运行费的20%~50%[6],而发达国家污泥处置的基建投资占污水污泥已经成为直接影响污水厂正常因此从成本上分析,,70%~50%厂总投资的. 运行的限制性因子[7]。传统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置方法由于产生渗滤液/二嗯英/甲烷气、占地面积大以及工程建设投资高等问题已经不是污泥处置的主流技术[8,9];污泥海洋投弃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且未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上 世纪末,国际上签署禁止排海公约,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7]。而作为一种可 再利用物质,目前资源化率不足10%,不仅没有从再利用角度弥补污水处理成本,反而造成了次生环境危害。降低污泥处理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通过适当资源化处理使其获得附加经济效益,反补到污水处理总成本之中;而此过程的直接环境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制度建设方案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制度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 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力争在20XX年上半年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将辖区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交易,主要品种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二次污染。 二、建设任务 云龙我处将整合、改建、新建社区回收点7个。社区回收点按照1—2万人居住人口设置一个回收点的原则,根据我处人口分布情况,共设置回收点7个,具体空间设置在调查研究后确定。 三、建设和改造模式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采取“政

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运作。承建分拣中心的企业,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原则上亦由其整合建设和改造提升,并按照“七统一”标准实施经营管理。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建设。 四、申请奖励 根据各个社区项目建设及投资情况,按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管理办法有关 规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申请奖励。 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制定下发《区再生资源 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推进会议。 2、第二阶段:办事处招商科对辖区进 行了摸底排查,已有3个再生资源回收点。 3、第三阶段:完成回收网点的清理整 顿工作;今年我辖区回收站点任务数7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达到“七统一”标准。 4、第四阶段:全面完成体系建设和改

造任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部达到“七统一”标准。 5、第五阶段:办事处领导小组对承建项目进行全面验收,使辖区改造和建设项目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办事处副书记任副组长,办事处城管、环卫、综治、民政、安监等各科室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子房办事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招商科,具体负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监管的牵头及综合协调工作。 2、加强日常监管。街道办事处是本辖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监管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严格按照区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全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监管力度。 3、加强宣传引导。综合运用海报、传单等各种手段加强宣传,增强辖区居民及企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北京市华京源回收公司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2010年2

1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 1.1.2项目法人单位:北京市华京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点: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 1.1.4总占地面积与建设内容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占地4.4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建设规模14000平方米,重点建设改造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完善再生资源仓储中心的功能;第二期建设规模12000平方米,重点扩建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处理中心,对分拣加工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电子信息管理平台。 1.1.5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设规模为交易分拣加工废塑料10万t/a、废钢铁45万t/a、废纸25万t/a;其它15t/a。 产出塑料工业基础原料9.3万t/a、再生钢铁工业基础原料44.775万t/a、再生纸工业基础原料24.875万t/a1。其它原料14.925t/a。 1.1.6建设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5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1注:在回收分拣过程中损失1.125万吨/年,其中水分损失2.98万吨/年,含少量废塑料等的泥土固体废弃物0.48万吨/年。产生含废纸的泥土0.05万吨/年。产生含泥土铁粉和铁锈0.16万吨/年。

1.1.7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1年(不含前期工作)。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循环与利用水平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275-2006,颁布静脉产业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生态工业基地标准(试行)。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完全达到标准要求。 表1.1-1国家环保行业标准及本项目达标情况 (2)国家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措施》,国土资发[2008]24号1)土地等别划分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合庄村9号,该区土地已列入北京市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用地。 2)投资强度控制措施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综述

评分项目及其要求项目得分课题名称: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使用研究及发展综述一、分析研究课题 1.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固体废物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固体废物的管理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它们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若是无法合理处置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它们经常散发出恶臭同时也是滋生病菌和害虫的温床。若是能将这些废物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则可以将这些废物资源化,减少工业消耗,同时也消除了固体废物带来的危害。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概念、分类、机理、处理工艺、使用等。(2)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3)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3.检索文献的要求 (1)所需的文献内容、水平。紧贴本课题的要求的文献,文献能够代表当今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 (2)所需文献的时间、地域、类型、文种: 原文发表时间(年代):为近五年发表的文献; 原文发表地域:不限国别; 原文文献语种:中英文; 原文出版类型:不限文献类型,重点检索“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利(科技成果)、标准”等文献。 (3)课题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概念和学科范围(研究范畴): 主题概念:经查阅核对《汉语主题词表》,确定研究的中文主题词有:固体废物、分类、分选、处理工艺、资源化、现状等。英文主题词有:Solid waste,classification, sorting,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sources, status 学科范围:环境科学。 课题对文献信息、查准、查全的要求:要求所查文献有较高的查准率,查全率要求一般,以满足要求为止。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行动方案(2016-2018年)》,紧扣“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的“国家命题”,本土网围绕自身农村电商布局,积极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集中投入城乡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等有益的项目和领域。 其一,是充分结合本土网的500家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站网,在每个乡、镇、村设立了“回收网点”,并配置自助回收设施、建立回收物流信息系统。落实对城乡再生资源(如高分子有机废弃物、再生纸和生产性废旧金属,废铁、废铜、废铝等)的统筹管理和回收经营,普及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并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 其二,本土网与孝感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湖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三方合作,将孝南区各村级回收网点的“再生资源”与湖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业务对接,一是提供收购价格指南,二是将各网点的再生资源废弃物,集中回收到湖北和天下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东山头市场),然后进行分拣和加工,后销往各生产厂家。值得一提的是,本土网开发的“循环经济统计与废弃物交换平台”,也可以实现信息互动和在线交易,网友们可以在上面发布关于废钢铁、废有色、废塑料、废纸、废橡胶、报废汽车、废电器、废油、二手设备、加工设备等各类再生资源的供应、求购资讯,直接在平台上就可以完成购买和电子交易。 其三,是回收体系的完善,通过供销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和自身乡镇村各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体系结构,构建全面覆盖市县区到城镇乡的网格化回收体系,在城乡垃圾就地分类、再生资源

回收、循环经济信息化、绿化市容、美化环境、绿色环保等多个方面,都起到了引领和带动广大农村居民美化居住环境、提高资源节约集约水平的良好作用,真正做到了“靓丽乡村、美化家园”。 在发展战略思路上,本土网重点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集生态环保、城乡发展一体化、节约集约、再生资源回收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平台,及时将循环经济信息及废弃物交换信息,统计并收录到本土网电子商务网站平台,通过设立再生资源统一管理、销售的电商平台,实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在线销售。 结合孝南区人口密度、自然环境和再生资源等现实情况,本土网组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包括区各乡镇村级回再生资源回收、中转、集散、加工处理点的布局及要求。可以说,回收、加工、利用三环紧扣。本土网不仅积极参与“美丽孝感?清洁城乡”的建设活动,为真正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互动出力,更是利用高效、生态环保、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绘出了蓝图。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教学总结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金属的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对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另外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少一点,而且我国又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显得特别重要。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相当重视,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近10年来世界再生铜产量已占原生铜产量的40- 55%,其中美国约占60%,日本约占45%,德国约占80%。世界再生铝产量也占原生铝产量的35- 50%,其中美国约占50%,日本约占90%,德国约占45%。世界再生铅产量也占原生铅产量的40- 60%,其中美国约占75%,日本约占60%,德国约占55%。锌、镍、镁、锡、锑等再生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利用。 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石和尾矿,数量巨大,不加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将造成严重危害。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烟气,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目前已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二氧化硫烟气普遍用于制造硫酸,先进国家回收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世界各国循环利用工业废水有严格要求,工业化国家废水利用率已达到90-95%,还注意把数量巨大的废石、尾矿、难利用矿石变废为宝,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近几年再生有色金属的回收网遍布全国,还从国外大量进口废杂金属,废杂金属回收利用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再生金属企业5000多家,收集、回收、加工、经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再生金属利用中心。 1.再生铜 废杂铜回收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由于铜加工企业成材率比较低,一般综合成品率只有60- 70%,废料量很大,这部分废料在中国普遍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工业发达国家却打包出售,自己处理较少。二是社会积蓄的废杂铜,这部分是国内回收的重点。目前全国再生铜企业约有3000多家,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生产经营范围包括废杂铜收集、拆解、分类、冶炼、加工和销售。最近几年,再生铜产业发展迅猛,废杂铜进口量巨增,企业规模也有不断扩大趋势。目前再生铜产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铜资源最紧缺区域,但却是我国铜需求和铜加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目前全国80%的铜加工厂集中在这里,每年回收利用了全国75%的废杂铜,并已形成了从回收、进口拆解、拣选分类、加工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宁波、永康,天津静海等地,以进口废杂铜为主的加工利用地区,及山东临沂、湖南汩罗、河南长葛、辽宁大石桥等地,以回收国内废杂铜为主的集散地20多处。 目前国内废杂铜回收量没有统计数据,我们按国际上一般回收水平估算(按当年精炼铜产量40%计算)。 近几年利用废杂铜原料生产精炼铜企业逐渐增多。首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贵溪冶炼厂,2004年该厂生产41.5万吨电解铜中就包括再生铜15.8万吨,大量使用进口紫杂铜作原料,处理工艺简单,不需扩建投资大、工艺复杂的熔炼系统,这是多快好省的举措。其次利用废杂铜生产电解铜2万吨以上企业还有6家,依次是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昌铜业有限公司、天津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广州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金升有色集团公司。中小型再生铜冶炼厂也不少,约占全国再生铜产量60%左右,但这些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差,产品质量和金属回收率不高,环境污染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课后题答案

自己整理仅供参考 第二章固体废物性质分析 1、简述调研生活垃圾物理组成数据的技术意义。 答:物理组成对由可之别的不同组分混合构成的固体废物有意义,适用于描述生活垃圾、加工工业废物(工业垃圾)和电子设备类废物的性状,尤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意义最为显著。我国习惯按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废品三大类来描述生活垃圾的物理组成。其中,有机垃圾组分主要受生活习俗影响,无机垃圾受燃料结构和气候等影响,废品类垃圾则与消费水平关联度较大。 2、简述废物的粒径与含水率对其压缩性能和容积密度的影响。 答:废物的容积密度指的是一定体积空间中所能容纳废物的质量,通常以kg/m3为单位。废物的容积密度与废物的粒径和含水率有关,粒径小且潮湿的废物容积密度较高。 废物的可压缩性一般定义为一定质量废物在压缩前后的体积变化率。废物的粒径越大越干燥,可压缩性越好。 3、试分析田间持水量与极限含水率在概念和测试方法上的区别。 答:田间持水量是在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产生失水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样品所能持有的水分量。其测试方法为:取混合样品按装样要求(压实度)堆积于下部可观察滴水情况的容器中,先用水饱和整个样品,然后进行重力排水(同时应控制会发失水),排水平衡后测定样品的含水率。 极限含水率是当废物颗粒的内部空隙,包括溶胀性的空隙,全部被水所饱和后废物的含水率。其测试方法为:将废物样品在清水中浸没一段时间后取出,在水分饱和的空气中沥干一段时间,以沥出样品表面的滞留水分,然后将样品按含水率定义方法测定其含水率。 4、试辨别水分、可燃分、不可燃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异同,并简述其测试方法。答:参考课本25,26页。 5、为什么要测试固体废物的浸出特性?固体废物浸出测试方法如何分类? 答:测定固体废物的浸出特性可以用于(1)分析废物中水或其他溶液可溶的污染物量,判断固体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释放潜力;(2)废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全量分析;(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