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

分析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
分析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

分析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采矿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越来越突出,而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大。露采矿山在开发过程中实施地表剥离、废石堆放、交通运输等都对原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及生态自然景观产生严重破坏,导致矿区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环境变得极其脆弱,进一步加剧了脆弱性生态环境恶化和各种地质灾害频发。

生态脆弱性地区的开采活动改变的不仅是该采矿区域的生态环境,还引发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受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些破坏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环境状态。这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因此,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无论是技术理论研究还是政策投入上都要有所突破,有针对性地治理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自然地理位置对矿山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加之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可避免会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环境造成破坏。

露天采矿区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海拔较高,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森林稀少,植被

覆盖率低;沙漠戈壁面积大,土壤贫瘠,大部分土地难以利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溴化、盐碱化加剧。恶劣的自然条件使露天采矿业始终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缺少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原始,人口素质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等一系列现状。还处于掠夺式发展模式中,植被的乱采乱伐,过度放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加剧了自然条件的恶化。

2.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分析

2.1 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

露采矿山在开发过程中,实施露天表土剥离、废石堆放、交通运输等都将破坏原始地貌、毁坏植被、改变地表和地下水均衡,污染空气。引发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少,主要表现:一是植被的退化,采矿区和排土场的使用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建立必定会造成该区域地表植被的破坏。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区域的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甚至造成原生植被的消失。二是水土流失加剧,基建期地基开挖及临时堆放弃土、采场的土层剥离、生产排土作业等扰动地表造成表土疏松裸露,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因此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三是污染物的排放,由于爆破、采掘、运输形成的粉尘较大,各种药剂的使用等都会污染原有的生态环境。

脆弱性地区露天矿开采带来的生物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植被的减少或是消失、水土流失加剧甚至因此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各种废弃物对矿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污染负效应,破坏了原有的自然

生态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引发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之政策投入的不到位,这种破坏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环境状态。造成了脆弱性露天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不可逆性。

2.2 环境保护意识及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正处于经济髙速发展期,而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管理手段也较为薄弱。环境保护意识还处于进一步提髙的转轨时期,远远没有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管是“由国务院统一领导、环境保护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逐步形成了“五级管理”“四级机构”的组织体系。该体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而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部门分散、地方分割、条块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人员充足、技术设备好,对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比较强比较集中髙层的管理机构,而地方机构人员越缺乏,技术设备越差,环境监管的执法能力也越弱。因为环境本身具有外溢性和跨区域性等特点,各地区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就比较复杂,有些地区重视环保工作,有些偏重于局部、眼前的经济发展。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很难全面衡量各地区治理环境的业绩,这就使得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流于形式。

2.3 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

资金和技术是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主要瓶颈。生态性脆弱

的地区的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问题,包括采掘区、排土区、尾矿等生态恢复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由于早些时候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也没有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账户,致使一些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现在治理。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讲,在没有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会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量资金到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中。所以,及时有效解决资金问题,是促进我国脆弱性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脆弱性矿区的露天采坑、排土场和闭库后的矿山尾矿库好似小沙漠,随时会引发各种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在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条件下,生态环境恢复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实用可行的技术措施。虽然社会上的环境保护评价和恢复治理专业技术参与到矿山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中,也提出了一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措施,但有些技术措施并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有些技术措施因为实施成本过高也只能停留在文字上面,不能落到实处。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因其地域、矿种和开采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恢复措施也各有不相同。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环问题,在恢复治理方式和技术要点等方面要有不同的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3.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管理的体制

在目前经济髙速发展期且对环境治理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加强矿

山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设,依法规范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行为,是控制矿山环境破坏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较分散,且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为使操作性更强,可以制定相关的细则和技术规范与标准,使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工作处处有法可依。

建立健全完善的矿山环境管理结构也是管理体制中的重要部分。包括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内部均应建立专门的矿山环境管理机构,并配备有专业责任的管理人员。政府要充分利用其行政执法职能加大对矿山环境管理的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后监督、责任追究和执法检査等。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在矿山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目标评估程序和决策模式,鼓励企业发扬主人翁精神,对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管理和反思,落实责任人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各项承诺,切实履行企业应尽的义务。此外,还应在管理机构及企业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矿山生态环境防治工作科学开展。

3.2 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和方法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方法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学者

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较为成熟并被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如实施清洁生产工艺、土地复垦技术等,还有一些技术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针对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与破坏,在矿产资源开发时,应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资源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减轻对环境的破坏。采用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绿色技术,比如采空区综合利用技术、原位浸出开采技术、无尾矿选矿技术、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等。

在脆弱性露天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针对破坏地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破坏地貌景观的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植树、种草等措施恢复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它的显著特点是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也是国内外治理矿山环境普遍采用的措施。在采取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的同时,应结合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3 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

脆弱性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是一个持续攻坚克难的巨大工程,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面广、治理难度大。为此,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成为关键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所需要的经费,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筹集。

(1)收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新建矿山可以适当

收取环境治理保证金,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有了第一笔保障基础资金。在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下,要做到专款专用。

(2)提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矿山企业可以从矿产品销售

收入中逐次提取出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矿山企业作为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制造者,必须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负首要责任。企业在享受开发矿产资源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义务,如何在权利与义务中间权衡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这也促使矿山企业在矿

产资源开发初期就会努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把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从源头上控制到最小范围内。从这方面讲,矿山企业提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最有利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3)收取矿山企业的排污费。这有利于督促矿山企业减少对环

境的破坏,如何将排污费真正投入到环境的恢复治理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从企业缴纳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税费中划出一部分,

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基金。根据“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企业缴纳的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税费都是归国家所有,国家获得了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税费实质性收入,国家必然要承担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责任。按照收付对等原则,国家当然要支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相应机构行使矿山环境治理监督权,从而有利于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5)市场化筹资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可以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

治理作为资源进行开发,使其尽可能地产生经济效益进行市场化治理,将需要治理的矿山生态环境区域承包给个人或其他组织来治理、种植和经营。这样不但解决了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问题,还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

3.4 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尊重自然、协调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矿业是以开采矿产资源为目的,在原始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在进行矿产开发时,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扰动自然环境。发挥自然

的生态调节功能与机制,充分发挥自然系统服务功能。

科学开发,边开采边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山开发过程中,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提出治理计划,及时落实,不留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科技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的应用。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过程中,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引用一些农业技术及科研成果,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农业作物。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4.结语

脆弱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复杂工程。需要矿山企业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矿、选矿作业,严格控制不必要的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对已破坏的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恢复治理。同时,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监督、指导力度,有效地监管企业的行为,加大执法的力度,杜绝乱采乱挖等非法采矿活动。力争使矿产资源走上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的先进化道路。不断改善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矿业环境科学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我们普通大众都应该毫不动摇地去执行。有效推进脆弱性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网络安全及网络安全评估的脆弱性分析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共享网络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着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和脆弱性,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脆弱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110018-0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在政治、经济、军事、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大大加强。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在建立之初大都忽视安全问题,而且多数都采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在设计上具有缺陷,因为TCP/IP协议在设计上力求运行效率,其本身就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连接形式多样性、开放性、互联性等特点,使网络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所以当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网络安全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数据、程序等不会因为无意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篡改、泄露,防止非授权的使用或访问,系统能够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以及能够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的具体概念会随着感兴趣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自己的一些绝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一些非法个人通过窃听、篡改、冒充等手段对用户的绝密信息进行破坏。 从网络安全管理员来说,他们希望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拒绝服务、资源非法占用、非法控制等威胁,能够有效地防御黑客的攻击。对于国家的一些机密部门,他们希望能够过滤一些非法、有害的信息,同时防止机密信息外泄,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网络安全既涉及技术,又涉及管理方面。技术方面主要针对外部非法入侵者的攻击,而管理方面主要针对内部人员的管理,这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二)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 1.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或实体。即信息只能够被授权的用户所使用,它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完整性(Integrity)它是指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未经授权保持不变的特性。即当网络中的数据、程序等信息在传输过程不会被篡改、删除、伪造、重放等破坏。可用性(Availability)它是指当网络中的信息可以被授权用户或实体访问,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特性。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准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或者当网络部分受到破坏需要降级使用时,仍可以为授权用户或实体提供有效的服务。可靠性(Reliablity)它是指网络系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条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网络系统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可控性(Controllablity)它是指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和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它可以保证对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监控。 6.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它是指在网络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认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它可以保证发送方无法对他发送的信息进行否认,并且可以通过数字取证、证据保全,使公证方可以方便地介入,通过法律来管理网络。 二、网络安全评估中的脆弱性研究

电力通信网络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电力通信网络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7T15:49:00.467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18期作者:张红梅 [导读] 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力技术也在随之迅猛地进步 摘要: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力技术也在随之迅猛地进步,伴随而来的是在电力领域中越来越多样化。电力通信网作为电网二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度、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服务,同时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网智能化步伐不断加快,导致电力通信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多变,而网络所承载的业务数量与日俱增,网络链路(设备)的中断会对用户产生各种风险,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风险;措施 1研究电力通信网风险与有效控制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电力通信网的运用可靠需求越来越大。这是实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人员应不断优化电力通信网,以降低其运行使用过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所带来的风险。然而,在控制电力通信网运行风险过程,由于电力通信网的研究起步较晚,运维方面的科研发展远不如移动通信网,因此,电力通信网运行稳定性方面的稳定控制水平仍有待提升。在此背景下,电力通信网的风险将以潜在状态存在。相关人员应对电力通信网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高风险管控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这样一来,电力通信网建设就能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需求。 2电力通信网存在的风险 通过对我国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电力通信网仍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对电力通信网也有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对当前电力通信网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以下论述。 2.1过度依赖电网风险管理 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通信网的发展也大大超出了预期,现有的管理体系不能很好地支撑电力通信网的正常运行。同时,在实际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过分依赖现有不太成熟的管理体制,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管理系统及手段不到位,导致电力通信网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现有的风险管理体制已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力通信网的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趋势,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2.2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企业对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忽视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忽略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电力通信风险最新管理方法缺乏必要的重视。随着电力通信网新技术的应用,很多工作人员都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风险防范意识更是严重缺失,大大增加了电力通信网的危险系数,同时还制约了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进程。 2.3防范措施不完善 电力通信网的运作是一个极为复杂过程,运作环节较多,这就导致电力通信网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较多未知的风险,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但是在当前电力通信网的运作中,由于应急防范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整个电力通信网的正常运作。例如:在电力通信网的工作中,由于系统存在漏洞导致数据备份不完整,而工作人员没有相关数据作为依据及时分析电力通信网的故障,没有完善防范措施,从而影响了整个电力通信网的运作。 3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根据上述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了解到现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下针对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风险防范等风险问题,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3.1建立健全的风险防控系统 当前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相对薄弱。因此,首先需要增强风险管理体系对电力通信网风险的识别能力,掌握新技术对电力通信网实时监控,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清除。然而对付复杂问题,要适时利用新技术对故障进行检修,以防发生二次故障。此外,还应定期对电力通信网进行大排查,及时更换问题设备,防止因设备故障而影响电力通信网的正常运转。其次,是提高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分析能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电力通信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出故障原因,并对此做出相应对策,提高通信网运作的安全性。最后是加强风险管理,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分工明确,才能更高效、更科学、更合理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风险问题的处理效率。 3.2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在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对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对世界上先进的关于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技术的了解,为企业风险管理补充新鲜的血液,以此提高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人员熟练地操作先进技术设备,可以更好地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电力通信网故障,进而使企业避免承受经济损失。此外,通过对相关技术的深入了解,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利于相关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无形之中也提高了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3.3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电力企业应该建立系统完善的员工考核制度。对于员工的工作状况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员工的工作人员完成程度、工作职责履行状况和员工的发展状况,并将评析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以此使得员工明晰自己的工作程度,激励电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的责任心。电网单位通过绩效考核聘用电网员工,恰当地进行职工职务的升降,培养和发展员工能力,并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劳动报酬恰当地结合起来,充分地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使得员工能够与单位整体一同进步。电力企业科学地建立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此恰当地控制电网的人为风险因素。 3.4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除上述措施外,电网企业还应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首先,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是风险防控的前提,风险管理人员要先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自身运用能力。通过对通信网的安全隐患进行正确识别,根据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最优解决措施;其次,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故障处理经验,针对易发生故障的地段进行“加固”处理,预留备用设备,避免电力通信网在突发故障时,可以

中国金融的脆弱性及管控.pdf

一、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的成因 金融脆弱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采用的是广义金融脆弱性概念。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的产生由多种因素造成。 1.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内生性缺陷。 一般来说,农村金融机构正常运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金提供者不挤兑,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是有效的。但在我国农村,这两个条件极易遭到破坏。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源于其特有的业务活动,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功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一般来说,只要存款基础稳定,农村金融机构便可在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付日常提款的前提下,将其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流动性不高但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上。但如果一旦发生重大意外事件,使储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失去信心时,就会出现挤兑现象,这时,农村金融机构便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挤兑规模越大,所积聚的金融风险越大,金融脆弱性就越明显。近年来,由于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农村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并不能保证高效率,从而使金融机构保持稳定的第二个条件难以成立。由于农村借款人往往数量非常庞大且高度分散、对借款额度需求较小且缺乏抵押品,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了解这些借款人的情况很困难,而且成本也相当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债权人与债务人间是一种软约束关系,权责关系不对称,这就必然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无法保证贷款者有效地使用资金。 2.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不合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及其他民间金融机构。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却没有很好发挥作用。民间金融处于被管制的从属地位,运作极不规范,问题较多。农业银行从1996年开始走商业化道路后,不愿在经济条件薄弱的农村开展业务,不断收缩基层营业网点,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贷款余额的10%。同时,农业银行贷款权也收缩,使大量农村储蓄流出农村。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正在虚置。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业务上只吸收存款,对外不办理贷款业务,将农村稀缺的资金“倒流”城市,使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恶化。这样,剩下的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就只有农村信用社,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制度安排。据统计,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农村信用社。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势单力薄的农村信用社难以单独支撑整个农村金融市场,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此外,从1999年开始,全国上千家农村基金会全部关闭,形成巨大的坏帐,成为农村金融的一大隐患。目前,民间金融仍处于初级发育阶段,无法进一步扩展规模和经营网络,只能为“三农”提供简单的金融服务。 3.农村金融机构信用环境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我国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淡漠,信用文化薄弱,社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介服务极不规范,提供虚假资信证明甚至协同贷款欺诈、恶意逃废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与保证人串通骗取金融机构贷款,严重破坏了农村金融的信用环境。同时,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普遍,对逃废债务人无强有力的威慑手段,导致金融债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必然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4.农村金融机构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一方面,没有建立与农村金融自身特点相适应的科学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难以及时发现、预警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缺乏存款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存款保险保障制度,一旦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恶化,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和支付危机,由于缺乏风险转移机制,将会加大金融风险,加剧农村金融的脆弱性。 二、防范农村金融风险脆弱性的建议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克服农村金融的脆弱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提高识别农村金融脆弱性的能力。提高对农村金融脆弱性的识别能力,是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脆弱性的前提。可通过建立以“自有资本比例、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信贷风险度的变化”等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识别、预警农村金融的脆弱性,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可借鉴美国对银行系统脆弱性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如,“及时纠正措施”。它是以计算银行自有资本比率来识别银行脆弱性程度的方法(见下表)。应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把农村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比率作为识别金融脆弱性的一种方法。当农村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低于4%时,就可认为金融脆弱性开始显现,应引起重视,提出改进措施;当自有资本小于0时,就表明金融脆弱性已非常严重,应停业整顿,甚至关闭。 2.转换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要防范金融脆弱性,转换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输血”,而是培育和恢复“造血”功能。一方面,要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包括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有效地减轻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励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行为规范的治理形式和组织制度。农村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的不良贷款化解机制,真正降低信贷风险,推行严格的问责制,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和岗位监督,加强内部稽核审计,推行全员竞争上岗用工制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种动态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农村金融机

脆弱性分析报告

某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仅供学习)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要求,医院需明确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是地处沱江河畔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为1600张,实际运行床位1100张左右,医院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建筑物密集、交通拥挤,管道、线路密集、易燃易爆物品多,所以灾害脆弱分析必不可少。医务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院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与其相关的因素,以便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医院进行危机管理,提高医院的抗灾害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努力将灾害对医院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运行,确保医疗安全。 一、脆弱性概念及其界定 脆弱性概念起源于对自然灾害问题的研究,随着脆弱性科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有关脆弱性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并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领域。相关文献报道脆弱性概念主要有以下5种界定:①脆弱性是暴露于不利影响或遭受损害的可能性;②脆弱性是遭受不利影响损害或威胁的程度;③脆弱性是承受不利影响的能力;④脆弱性是一种概念的集合(包括:风险、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等);⑤脆弱性是由于系统对扰动的敏感性和缺乏抵抗力而造成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容易发生改变的一种属性。由此可见,敏感性高、抵抗能力差和恢复能力低,是脆弱性事物的显著特征。脆弱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表现在系统脆弱性程度会随着系统内部结构和特征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系统在此时刻脆弱性较低,但在彼时刻,由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脆弱性可能更高。而脆弱性物体可以通过其自身或人为因素,改变其内部结构和其对外界风险的暴露形式,降低脆弱性程度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脆弱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至少包括人类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前者是指人类内在的脆弱性条件,后者是指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变化所导致的敏感性增加,产生了脆弱性空间和脆弱性人口。脆弱性分析维度是构建脆弱性分析框架的基本要素。 二、医院灾害脆弱性的定义及内涵 灾害脆弱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它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灾害医学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耳目一新的突破,其中医学的脆弱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基于前面关于脆弱性概念的界定,医学灾害脆弱性是指在医学领域这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暴露于灾害、压力或扰动下可能经历的伤害,即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它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①它描述的是某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灾害是指某种潜在的或现有的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素所造成的大量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所带来的财产、环境、经营的严重损失以及其他严重干扰医院功能正常发挥的后果;②这种可能性可以是一系列动态的可能,如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子存在的可能,它们可以有引发事件的可能、事件形成灾害的可能、灾害演变成灾难的可能; ③其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医疗环境被严重破坏,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医疗需求急剧增加;⑤它与灾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与医院的抗灾能力成反比;⑥其构成涉及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 告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灾害脆弱性可以广义定义为一个特定的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由于暴露在灾害、压力或扰动下而可能经历的伤害。所谓系统、次系统或系统的成分可能是一个地区、社群、社区、生态系统或个人等等。易损性分析属于灾害医学的范畴,灾害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灾害医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灾害的易损性分析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此区域人员流动性大,交通纵横,所以灾害易损性分析必不可少。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列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事故)、计算机系统故障、防汛事件、火灾、供水、供电事件、电梯意外事件、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等8种医院可能存在的风险,分别从发生概率、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内部反应、外部支持7方面。对上述风险进行了分析排序,并对应地制定了我院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使我院的灾害风险下降。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预防与控制:

1.提倡广大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种相关预案、流程;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考核。 二、医疗纠纷(事故)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 预防与控制: 1.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 2.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入院宣教和沟通交流; 4.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增强医务人员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5.遇事不慌,要耐心解释和沟通,避免和患者家属发生冲突,及时上报相关科室,寻求解决途径,并按照相关规定依法依规处理。 三、计算机系统故障 信息网络突发事件是指医院由于停电、交换器故障、服务器故障或线路问题引起的全院计算机数据丢失、录入障碍等事件。 预防与控制:

企业公司风险评估分析与实践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风险评估分析与实践 [摘要] 风险评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用户认同。在四年多的风险评估实践中,在从覆盖政府,以及电信、金融等众多行业的逾百个大小用户的风险评估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需求的不断明确。 一、前言 风险评估的极端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用户认同。在四年多的风险评估实践中,在从覆盖政府,以及电信、金融等众多行业的逾百个大小用户的风险评估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需求的不断明确。在2000-2001年,大多数用户的安全评估需求主要集中于系统脆弱性评估和渗透性测试;在2001-2002年,多数用户的安全评估需求已经侧重于整个管理体系的评估和对特定应用系统的评估;从2002年开始,许多行业用户对全面风险评估和等级化评估提出了要求。 二、标准与理论 我们在风险评估实践中,主要参考了BS 7799(ISO/IEC 17799)、ISO/IEC 15408-1999(等同GB/T 18336-2001)、ISO/IEC 13335、SSE-CMM等标准。另

三、风险评估模型 资产由于自身的脆弱性,使得威胁的发生成为可能,从而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风险。换句话说,风险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影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分析的过程,而且都紧紧围绕着资产。在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资产被破坏后造成的影响、威胁的严重程度、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资产的脆弱程度都是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 在ISO/IEC 13335中描述了非正式风险评估、基线风险评估、详细风险评估、综合风险评估等四种方法。国内目前推行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指南》接近于基线评估方法。 基线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实施一些标准的安全防范措施使其达到一个最基本的安全级别。这种评估方法不考虑系统所面对的具体风险有多大,而是对安全风险模型中系统资产所面临的威胁、脆弱性及其受破坏后造成的影响直接进行问题分析,为客户信息系统建立系统安全基线或更高一级的安全要求。采用基线风险评估方法,因为涉及到安全基线或某一级别安全要求的建立,实施时通常需要参照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基线风险评估的优点是不需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在安全需求相同时比较有效。基线风险评估的主要缺点是通用安全标准针对性不强。

电力通信网的关键节点辨识

电力通信网的关键节点辨识 发表时间:2019-08-27T10:41:11.3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郝洁[导读]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网节点数量和网络结构变得越来越庞大且复杂。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网节点数量和网络结构变得越来越庞大且复杂。为了识别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本文结合电力通信网拥有其作为电网通信主干网架的独特行业背景,综合电力通信网的拓扑结构、通信业务、电网的影响等因素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并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的客观权重,最后结合两 种权重得到指标综合权重,根据各指标的重要度及对应综合权重确定各个节点的重要度。仿真表明,相对于其他算法,该算法的评价指标更为综合,权重分配更为客观合理,能准确辨识网络中关键节点,为保障电力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节点辨识;重要度评估;电力业务;电力通信网;智能电网引言 电力通信网是电网二次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专门服务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通信专网,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的调度、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力通信网的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同时承载的业务数量以及种类也日益增多。相关研究表明,在无标度网络中5%的关键节点受到攻击失效后,就可以使整个网络系统崩溃进而瘫痪。因此,对电力通信网关键节点的辨识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电力通信网中的节点重要度进行排序,进而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保护,能够有效增强电力通信网抵抗攻击的能力,降低电网的运行风险,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众多复杂网络中,对具体的电力通信网络关键节点辨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的辨识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主要从系统科学和社会网络两个角度分析网络节点的重要程度。其中系统科学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节点的重要程度等价于该节点或者多个节点被删除后对网络的破坏性,例如,节点收缩法是通过分析网络中相关节点收缩前后网络凝聚度的变化对节点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在节点收缩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各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利用加权网络刻画节点间的作用细节来确定该节点重要程度。节点删除法通过删除网络中某个节点后,利用网络连通性等指标的变化来确定该节点重要程度。另一类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重要性等价于显著性,利用节点的度、介数、特征向量等特征属性作为区分节点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单个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例如,介数法是通过计算网络节点间最短路径经过节点的数目,利用节点的介数来评价节点重要性,但这种方法算法复杂度较高,并不适用于识别电力通信网等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方面。 1节点重要度评价指标体系 1.1节点的拓扑重要度 拓扑结构是网络的最直观属性,网络中的节点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会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节点的重要性不光与节点的度数有关,还与节点两跳领域内的节点对其的依赖程度有关。如图1(a)所示,虽然节点1的度数小于邻居节点2和3,但是从网络的连通性上来说,节点1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节点间的信息传播路径来说,区域1与区域2之间的信息通信都要经过节点1,因此节点1具有很高的重要性。若图1(a)中的区域1和区域2中的节点存在公共交集,即节点1的邻居节点2、3之间除节点1之外有公共邻居节点,如图1(b)所示,则会使节点1的枢纽作用减弱,进而会增强网络的鲁棒性。文献[17]在研究复杂网络中基于节点领域拓扑重合度定义了节点相似度的概念,节点的拓扑位置越相似,即节点对网络脆弱性的影响就越小。 图1节点1的邻居节点 1.2电力通信网业务分布矩阵 电力通信网承载着多种电力业务,不同类型电力节点所承载的电力业务种类不尽相同,每对电力节点间传输的电力业务也不相同。如中调节点承载广域测量、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视频监测等业务,其与变电站之间链路相应传输此类业务信息,但中调节点不承载继电保护业务,其与变电站节点之间没有继电保护业务的交换。而500kV变电站节点之间需要交换继电保护业务信息,500kV变电站节点之间链路上也因而会传输继电保护业务的信息。根据节点所承载业务的不同,与电力通信网业务分布的情况,可以构建电力业务分布矩阵: 其中,u为业务类型;lij用于衡量电力通信网节点i与节点j之间是否有业务u的传输,若存在业务u的传输,则lij=1,否则lij=0。电力通信网业务分布矩阵可以体现业务在拓扑层面的分布情况,应用业务分布矩阵可将节点、链路的连接与业务传输情况相结合,便于进行节点重要度的评估。 1.3节点业务重要度

中国金融的脆弱性及管控

---------------------------------------------------------------范文最新推荐------------------------------------------------------ 中国金融的脆弱性及管控 一、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的成因金融脆弱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采用的是广义金融脆弱性概念。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的产生由多种因素造成。1.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过程中存在内生性缺陷。一般来说,农村金融机构正常运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资金提供者不挤兑,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的使用是有效的。但在我国农村,这两个条件极易遭到破坏。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源于其特有的业务活动,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功能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一般来说,只要存款基础稳定,农村金融机构便可在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应付日常提款的前提下,将其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流动性不高但收益率较高的资产上。但如果一旦发生重大意外事件,使储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失去信心时,就会出现挤兑现象,这时,农村金融机构便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挤兑规模越大,所积聚的金融风险越大,金融脆弱性就越明显。近年来,由于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农村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并不能保证高效率,从而使金融机构保持稳定的第二个条件难以成立。由于农村借款人往往数量非常庞大且高度分散、对借款额度需求较小且缺乏抵押品,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了解这些借款人的情况很困难,而且成本也相当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债权人与债务人间是一种软约束关系,权责关系不对称,这就必然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无法保证贷款者有效地使用资金。2.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安排 1 / 6

护理脆弱性事件分析报告

新余市人民医院护理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 为保障患者住院期间医疗、护理各项安全,事事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实际情况,护理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了护理相关应急预案,针对重点防范的内容进行培训,真正把护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现总结出我院护理队伍目前面临的主要几方面风险和隐患: 一、住院病人发生跌倒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意外事件,极易造成身体的进一步损害或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带来难度,亦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同时,造成患者家属对医方的不满,成为发生医疗纠纷的导火索。 护理的脆弱环节: 1.患者在使用卫生间后保洁员不能及时将地面上的水迹清除,造成地面湿 滑,使患者或家属发生跌倒的风险增加; 2.保洁人员安全意识不够,不能在清洁地面时及时提醒靠近的人员注意安 全; 3. 部分区域内的防滑标识缺少或不醒目,不能起到明显的警示作用; 4.部分患者或家属文化素质低,对某些文字形式的警示标志视而不见,形 成安全隐患; 5.年老、体弱患者自身发生跌倒机率较高,跌倒时有发生; 6.病房的床头灯损坏不能及时维修,导致夜间病房内光线暗,发生跌倒的 机率增加; 7.病房管理不到位,病房设施不能定位放置,导致患者起床活动时空间缩 小,是发生跌倒的隐患; 8.患者裤子过长,活动不便; 9.患者穿着硬底鞋;

10.患者的拐杖或助行器的防滑头脱落; 11.部分病房的轮椅活动不灵活,无约束带或脚蹬脱落。 预防与控制: 1.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教,以文字、口头、张贴画等多种形式提醒患者及 家属注意安全,对接受能力相对差的患者和家属应耐心、仔细、反复告 知安全意识; 2.保洁人员清扫时在地面湿滑地带放置警示标志; 3.与医院维修部门联系,尽快解决病房床头灯、轮椅等损坏问题; 4.护士加强病房管理,物品定位放置,定时检查患者的衣着及助行器的使 用情况,并对患者做好宣教工作。 5.对70岁以上的患者建立坠床、跌倒评估单,及时评估并防范。 6.强化意外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 二、住院病人发生坠床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坠床意外事件,极易造成身体的进一步损害或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带来难度,亦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同时,造成患者家属对医方的不满,成为发生医疗纠纷的导火线。 护理的脆弱环节: 1.病床虽设有护栏,但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在休息时将护栏拉起; 2.部分患者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属文化素质低,对某些文字形式的警 示标志视而不见,形成安全隐患; 3.年老、体弱患者自身发生跌倒机率就高,坠床时有发生; 4.病房的床头灯损坏不能及时维修,导致夜间病房内光线暗,发生坠床的 机率增加; 5.服用某些药物导致患者头晕时发生坠床机率增大; 6.护士夜间巡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将患者的床栏拉起。

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 白永庆

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白永庆 发表时间:2018-09-12T10:40:58.9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白永庆 [导读] 摘要: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力体系的工作开始使用信息通信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以此来维护电网的安全。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翁牛特旗供电分公司内蒙古赤峰市 024500) 摘要:经济的持续发展,电力体系的工作开始使用信息通信系统和监测控制系统,以此来维护电网的安全。脆弱性指的是网络可靠性中的一种有效测度,它能够体现出不同电力通信系统失效后,电网功能下降的程度大小,能够指示出其中的缺陷,有利于网络规划和管理风险的工作。 关键词:电力;通信网;脆弱性; 电力通信系统的不断发展,为广域电力系统的可控性、可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但是,由于误码、时延、中断等通信故障的发生极有可能导致电力系统出现非正常运行的问题,严重的还将产生连锁性故障。 一、电力通信网的安全风险 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而电力通信网的风险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失。电力通信网的风险性因素主要来自于外界环境的攻击和威胁,以及电力通信网自身的脆弱性。脆弱性是电力通信网可靠性重要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通信网的风险大小。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越强,其运行状态就无法保证安全和稳定。一直以来,在电力通信网的安全管理当中,将通信的安全放在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通信的开放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电力通信的安全压力也随之增加保证。电力通信网的访问控制安全以及信息的机密性就变得十分重要。电力通信网在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当中,将网络脆弱性作为重要的检测内容,以更加准确的反映出电力通信网的实际运行状况。对电力通信网传输线路、设备、网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电力二次防护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都可以通过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分析得出,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消除安全威胁。 二、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分析 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分析实际上就是对电力网络进行一次全身的检查,而对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分类与识别的过程就如同对电力通信网中的各种器官所做的检查,然后再通过对脆弱性严重程度的分析来进一步判断这些器官对身体重要程度。对于电力通信网而言,凡是能够引起系统损失的环节都是脆弱环节,凡是能够引发系统出现问题的点都是脆弱点,都是我们要研究、观察、分析、评估的对象。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进行分析的关键环节就是要确定脆弱点。 1.结构性脆弱。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不仅与其运行的状态有关,还与网络结构有着密切联系。结构脆弱性主要是指网络拓扑的脆弱性,主要是考察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可靠、是否先进、网络的边界连接是否安全等性能。电力通信网固有的属性就是其结构的特性,一旦确定了网络结构,外界的各种影响因素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网络的特性。在实际工作中,电力通信网的结构方式比较复杂,并未预先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规划,一般都是根据电网的需求而进行建设的。这也就使得电力通信网拓扑结构存在各种不合理的因素。因此,优化电力通信网的拓扑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2.物理脆弱性。所谓电力通信网的物理脆弱性主要是指网络的基础设施存在脆弱性问题。例如:网络终端设备中的光端机、SDH设备等、网管系统、通信网络中使用的电缆与光纤等媒介。我们如果站在实际电力通信网的运行角度来思考的话,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在电力通信网运行中运行状态较差、已经逼近临界状态速度快、发生故障后会产生严重影响的元器件。这也是对电力通信网进行脆弱性分析的主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系统运行中情况最糟糕的元件并不一定会造成严重影响,而那些为电力通信网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元件又不一定是运行情况最差的。例如:对于光纤设备、SDH设备等,影响SDH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主要器件本身出现的损耗、由于给予每个节点的重要等级不同,也就造成设备的配置不同。另外,网络节点的连接数不同,SDH设备的插卡设置也不同,并且很可能会引起可靠性的差别。为了保证这部分业务的传输安全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采用1:1或者是1+1的形式予以保护,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 三、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的有效策略与实施 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很大的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将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巨大损失。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风险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电力通信网络本身的脆弱性。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越强,电力通信网络安全域的稳定性越大,反之亦然。近年来,随着电网系统的逐步开放,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使用逐渐增加,如何加强电力通信网络脆弱性分析下的现有条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如何消除安全威胁是电力公司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確定电力通信网络脆弱性测量指标及其评估。根据电力通信网络的当前基本特点,有必要准确定位其指标的脆弱性。电力通信网络评估中存在许多漏洞,例如最短路径、程度、程度分布、集群系数、模块数量等,因此电力通信网络漏洞必须全面,详细分析。其中:聚类系数,节点度分布,聚类系数,节点数分布均为测量电力通信网络的重要指标。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有效分析和保修,再加上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结构更加清晰的理解,然后根据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分析,计算性能函数的相应变化。在考虑业务连通性之后,更全面,更准确地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 2.电力通信网络脆弱性仿真。这要求电力企业了解电力通信网络的基本特征,根据以前确定的电力通信网络漏洞测量指标,建立电力通信网络业务层漏洞模型,设计单元故障模型,脆弱性分析需求网络模型,并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进行描述和分析。之后,可以根据网络仿真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进行分析。例如,您可以选择节点,线路,然后从电力通信网络传输节点或线路,以降低网络的性能。然后,根据网络性能的程度,选择节点的脆弱性最后,通过对系统的分析来识别故障,并最终找到有针对性的策略。此外,电力网络的脆弱性也可以模拟仿真分析,在故意攻击和随机攻击模式下,这些攻击节点将丢失,最终导致网络瓦解。实验表明,随机攻击和故意攻击比较,发现故意攻击电力通信网络的脆弱性使网络性能的影响更加明显。 四、电力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加快光纤传输网的大力建设。我国在电力网络建设上存在着地区差异,东部发展比较快,而西北部发展稍微慢。并且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电力通信系统中,光线传输网存在着纤芯容量不足、设备容量小的问题,因此应将新技术应用在加快光纤传输网的建设上。光纤传输网的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应吸引更多的投资加入到电网改造中来,从而实现有点带面的工程建设。例如,在通信网的非话业务方面和网内IP技术等方面要加大开拓和推广力度,努力扩大电力通信网络的覆盖面,在各交换机制的组网工作中做好相关完善工作,把信息交

最新中国金融脆弱性的成因、表现及分析

中国金融脆弱性的成因、表现及分析 (二)信息经济角度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成为金融脆弱性之源。尽管金融机构的产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源----信息不对称,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储户的信心以及金融机构资产选择过程中的内在问题也会使得金融风险不断产生和积累,最终可能依法金融危机,而这些问题也是由信息不对称产生从内部制度上分析,金融机构管理者在经营业绩上获得奖励和受到处罚得不对称性也将导致其不能有筛选客户的原因。 (三)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认为宏观经济不稳定是导致经融资产价格尤其是股市价格过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愈脱节的背景下,资产价格并不完全依赖实物经济,而是由市场中的众多因素相互决定,并这些因素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因而金融资产价格会出现过度波动性,是金融市场脆弱性的重要根源。分析金融自由化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金融脆弱性问题在一国由金融压制状态转向金融自由状态更加突出,可以说金融自由化在相当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 三、我国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一)金融制度的缺陷 金融脆弱性归根结底是由金融制度自身特点和缺陷决定的,是内因和外因同综合作用的结果。 1.金融制度主客体缺陷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根源所在

一方面,在金融活动中,金融活动主体的有限理论,结果是金融行为异化。突出表现在金融机构过度借贷冲动和过度竞争;金融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和盲目惶恐;金融监管行为的扭曲和不规范;金融当局货币政策得失误和过度的货币供给;金融活动中大量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滋生,从而使金融制度功能异化,金融脆弱性不可避免。另一个方面,作为金融合约的安排形式,金融制度客体缺陷主要表现为金融合同的复杂性和不完全行。由于金融资产市场竞争程度高,参与者众多,从而使金融交易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和扩散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金融制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和结构缺陷是脆弱性的根源 金融制度是由许多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一方面,是由于各子系统发展的不平衡,往往导致系统内部失去均衡,内部调节失灵。金融机构和市场创新不断进行,使原来的金融监管制度滞后甚至失灵,出现“管不住的无奈”,从而使用权子系统功能耦合和互相适应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使金融机构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金融形势,金融脆弱性相伴而生。另一方面,金融活动又是在金融结构框架中进行的,金融制度总是对一定的金融活动的控制或者管理,当新的金融活动不断发展,原有的制度不能容纳它并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的时候,盲区就出现了,盲区的不断扩大是原来的金融制度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金融创新是滋生金融脆弱性的催化剂,旧有的制度安排不适应新的经济金融环境是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计算机系统脆弱性分析与管理方案探究

计算机系统脆弱性分析与管理方案探究 【摘要】文章对计算机系统脆弱性的含义、类型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管理与解决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脆弱性;管理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在国家、政府、大型企业,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然而,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分散,用户缺乏安全意识和有效的防护手段,很多计算机系统在市场运用中逐渐暴露出它的脆弱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管理方案,从而有效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1.计算机系统脆弱性分析 1.1计算机系统脆弱性的含义 计算机系统脆弱性,是指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带有的防护缺陷,或者恶意的网络攻击行为,导致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些程序和数据遭到了破坏和泄漏,带来系统损失。计算机系统的这种缺点和不足就是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很多攻击者就会利用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盗取储存在计算机系统内的资数据源,对计算机用户造成利益损害。 1.2计算机系统脆弱性的类型 (1)实体的脆弱性: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设计的不足影响了其完整性与安全性,以致CPU故障引起系统瘫痪、系统崩盘的机率就增加了;另外,外界因素如高温、强磁场、电压不稳、潮湿、适配器损坏等也会破坏计算机系统。所以说硬件设备的管理与质量好坏是直接影响计算机系统脆弱性的关键因素。 (2)软件的脆弱性:程序系统结构和软件脆弱性是相关联的,对程序体和程序系统来说只要有空白点,这个点就有可能成为病毒入侵的一个脆弱地。在选择安装软件的时候最好是下载安全的软件,软件补丁及时打上。 (3)网络通信的脆弱性:网络通信的脆弱性指计算机系统在交换数据的过程中,攻击者利用数据光纤、微波电路等交换媒介对所交换的数据进行监视和窃取。网络通信的脆弱性和实体脆弱性是有关系的,与软件脆弱性是分不开的,网络实现了硬软件、数据等共享以及操控数据传输,在网络用户身份授权以及访问操控方面有着危险存在。 1.3计算机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