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风险评估填表说明

手术风险评估填表说明

手术风险评估表

表格填写说明:

1.手术风险评估表归入病历保存,每个手术患者均应填写此

表。

2.此表格分别在术前24小时内、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及出院

前分别填写3次,对患者进行2次评估,得出患者术前及术后风险评估状况。

3.麻醉医师在术前访视时应同时填写麻醉分级内容。

4.术者在术前24小时内填写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预计

持续时间及手术类别三项内容,同时计算患者术前NISS 分级。

5.巡回护士在患者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前填写是否急诊手

术及手术实际持续时间,同时计算术后NISS分级。

6.患者出院前由经治医师填写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7.表格中手术类别沿用美国医院内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中

对浅层组织、深层组织、器官及腔隙的概念。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术风险评估 一、手术风险评估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分别负责确认,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 二、手术前手术医师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择期手术医嘱。手术前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告知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 三、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类型与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时间等内容,并正确记录。 四、手术风险评估流程 第一步:手术医师负责手术切口清洁程度的确认。 第二步:麻醉医师负责麻醉分级(ASA 分级)的确认。 第三步:手术护士负责手术持续时间的确认 附录: 一、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 行计算。 (一)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1、1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

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2、U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3、川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4、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二)麻醉分级(ASA 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 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 :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 :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 :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 :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 : 脑死亡的患者。 (三)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和“手术超过3 小时完成组”。 二、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 级,1 分为NNIS- 1 级、2 分为NNIS -2 级,3分为 NNIS-3 级。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参考资料)

风险事件 风险性评估 评价 积分 风险发生后,准备程度 准备 积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 风险发生的严重性预防控制措施 高中低高中低好一般差 3 2 1 3 2 1 1 2 3 患者皮肤准备√√ 4 √ 3 手术人员口、鼻、手携带病原微生物√√ 4 √ 1 血糖控制√√ 6 √ 1 手卫生√√ 6 √ 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 6 √ 2 手术室环境保洁与维护√√ 5 √ 2 年龄(高龄>75岁或新生儿等)√√ 4 √ 1 疾病(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 6 √ 2 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 6 √ 1 无菌技术操作√√ 6 √ 2 手术器械及物品√√ 6 √ 1 手术时间√√ 4 √ 2 手术部位异物植入√√ 6 √ 1 保温√√ 4 √ 2 泌尿道插管√√ 4 √ 1 医疗废物管理√√ 5 √ 1 严选内容#

严选内容#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采取措施负责人员、部门 1、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①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技 术指南; ②提高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水平; ③重视医院环境保护,对手术室空气、紫外线灯、物体表面等都 需要定期监测; ④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⑤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院感科 护理部 医务科 手术室负责人 综合办 切口维护(无菌技术、更换敷料、保持清洁)√√ 6 √ 2

严选内容# 2、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①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②每月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 ③每年进行一次手卫生技能操作考核。 院感科 护理部 医务科 手术室负责人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流程方法

3.1 风险研究内容与分析目标 3.1.1 风险研究内容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评价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产生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给工程带来的损失,以确保工程工期和造价不超过既定目标,同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并安全顺利进行。对于水下公路隧道,风险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隧道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2)隧道建设风险分析评估;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评估。 3.1.2 风险分析目标 (1)工程风险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水下隧道特点,进行隧道工程风险因素辨识、选定适宜的评价方法,建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表达及后果预测模型,对风险因子危险度进行定量评估研究。 (2)隧道建设期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国内外同类公路隧道建设实例调查,结合隧道工程特点开展隧道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洞口失稳事故、突水(涌泥)事故、塌方事故、大变形事故、瓦斯事故、岩爆事故、工期等,并对风险进行详细

的分析与评估,评定各风险因素的等级,找出主要防范风险,并建议相应的风险对策。 (3)隧道运营风险分析 包括隧道结构稳定性风险分析,运营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分析、消防设施可靠性及事故风险分析。针对隧道火灾事故,在模拟火灾烟气蔓延的基础上,分析火灾环境下隧道内人员疏散安全。 3.2 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评估方法 3.2.1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与分析的基本流程为: 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预案,风险评估的流程如图3.1所示。

1)风险辨识 (1)充分了解所需要研究的工程情况,收集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工程已有的研究报告等; (2)辨识隧道方案在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存在的风险,划分评价层次单元,对各评价单元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分类识别; (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或定性描述方法,根据风险的存在形式和状态进行风险分类;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相公中心卫生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 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

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H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皿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 W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医院特制定手术风院感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二、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是指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体系(NNIS)” 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手术风险评估标准,将参照中国医师协会推荐的《手术风险评估表》,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 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将放入病历归档保存。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1)?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未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无意识障碍。 2)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 阴道、阑尾、耳鼻咽喉手术的患者。 3) 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 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4)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 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1)P1:正常的患者; 2)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3)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4)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5)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6)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1)预计手术可能不超过3小时。 2)预计手术可能超过3小时。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 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 (即手术风险0级)、1分为NNIS-1、2分为NNIS-2、3分为NNIS-3。 表1:手术风险分值分配表: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说明:

手术风险评估表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 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 切口甲级愈合 切口感染---浅层感染 深层感染 在与评价项目相应的框内“”打钩 “√”后,分值相加即可完成! 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分)+麻醉ASA分级(分)+手术持续时间(分)=分,NNIS分级:0-1-2-3- 1 / 4

《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 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 “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 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 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31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及工作人员医院 感染风险,特制订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2.范围:医院感染风险高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及管理过程 3.定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指对患者及工作人员在医院进行治疗或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发 生危险因素的管理。 4.权责: 4.1感控管理负责部门: 4.1.1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表,并在医院感染为委员会通过后使用。同时 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4.1.2负责主动监测、收集数据,每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明确相关科室的 医疗感染预防和风险降低项目,并监督实施改进。 4.2科室感控管理小组:每季度负责对本科室院感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并落 实。 5.作业内容: 5.1评估内容:医院的感染风险评估是一种风险评估的管理工具,正确进行风险评估并实 施正确预防措施是预防院内感染关键步骤。本院确定手术室为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 5.2评估方法:使用医院感染管理负责部门制定的“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对出本科室存 在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凡风险等级达到中、高风险水平(18<RPN≥9),应制定高风险控制计划目标和整改措施,并监督其责任人的执行力。定期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 5.3风险评估要求: 5.3.1医院感染管理负责部门,每月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 核、评价并汇总、分析感控相关资料和信息。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 深入临床科室对全院进行感控风险评估,每年1次。 5.3.2发现科室或区域的医院感染风险有变化趋势时,应重新设计或修整工作流程, 尽可能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5.3.3手术室或其他科室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时,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 同时及时报告院感管理负责部门。院感管理负责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解析

编制单位:深圳坪盐通道锦龙立交一标项目部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颁布时间: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路桥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5、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6、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 坪盐通道工程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基本呈南北走向连接坪山新区与盐田区,工程设计范围跨越坪山、盐田两区,北起坪山新区现状锦龙大道---中山大道交叉口,南至盐田区盐坝高速、规划盐港东立交,路线全长约11.24k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为80km/h,双向6车道,全线共设大型立交两座,特长隧道一座,(马峦山隧道、左右线隧道长度越7.9km),桥梁多座(桥梁总面积约12万㎡)。 (三)、公路设计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 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隧道建筑限界: 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 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 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 7、隧道防水等级: (四)、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 2、设计荷载: 3、地震动峰值: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加速度(a)<0.05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按6度设防; 4、桥面全宽: 5、斜交角: (五)、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2)奥陶系新岭组(O3x)

风险评估流程大纲纲要.docx

风险评估流程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要求的途径之一,属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并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从而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1、在风险评估中,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信息资产及其价值 2) 对这些资产的威胁,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3) 薄弱点 4) 已有的安全控制措施 2、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如下: 1)按照企业商务运作流程进行信息资产识别,并根据估价原则对信息资产进行估价 2)根据资产所处的环境进行威胁识别与评价 3)对应每一个威胁,对资产或组织存在的薄弱点进行识别与评价 4)对以采取的安全控制进行确认 5)建立风险测量的方法及风险等级评价原则,确定风险的大小与等级 风险评估的形式 风险评估的形式按照评估实施者的不同,可将风险评估形式分为自评估和检查评估两大类。 ◇自评估是由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依靠自身的力量,对其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的风险评估活动。 ◇检查评估则通常是被评估信息系统的拥有者的上级主管机关或业务主管机关发起的, 旨在依据已经颁布的法规或标准进行的,具有强制意味的检查活动,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强信息安全 的重要措施。 自评估和检查评估都可以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的咨询、服务、培训以及风险评估有关工具的提供。而自评估是企业最不可或缺的安全评估方式,它是检查评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不论是保证企业日常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是满足上级检查评估,自评估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风险评估的流程 一般来说,电信IP 网络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评估范围:调查并了解 IP 网络节点的网络拓扑、评估对象、系统业务流程和运行环境,确定评估范围的边界以及范围内所有的评估对象; 2.资产识别和估价:对评估范围内的所有电信资产进行调查和识别,并根据该资产在 网络中的位置作用、所承载业务系统的重要性、所存储数据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对各资产的

(完整word版)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表

XXX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使用说明 为识别、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强化并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感染管理科设计了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表格,并获得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修订审核通过。现就如何使用各风险评估表及其附件说明如下: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小组,要求包括医院感染监控员在内的3人以上。 2. 评估小组成员根据科室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表一’内所列“待评估的高危因素”逐一打分。 3. 风险的可能性(P): 测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4. 风险的严重性(S): 主要针对如果风险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5. 风险的可测性(D): 分为3个等级:低、中、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6. 风险优先系数(RPN)的计算: 风险优先系数(RPN)=风险发生可能性(P)×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风险的可测性(D)。 7. 风险水平: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8. 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即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科室需要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风险水 平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填写表二。(措施可参考附件:常见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干预措施) 9. 科室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后需要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表三。 10. 本评估表一式2份,一份交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留存。 11. 本评估表在评估结束后立即上交感染管理科。

表一:XXX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手术部位感染) 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感染管理科制表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图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 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 1、压疮报告流程

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

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 (一)定义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一)好发部位 压疮多发生于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并与卧位有密切的关系。 平卧位:枕部、肩位:枕部、肩胛、肘部、骶尾部、足跟 俯卧位:面颊、耳廓、肩峰、膝部、足趾、乳房(女性)、生殖器(男性)。 侧卧位:耳部、肩峰、肋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截石位:肩胛、肋部、坐骨粗隆、腘窝、足跟 (二)高危患者 1、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自主活动受限,长期卧床,身体局部组织长时 间受压。 2、老年人:>70岁。 3、肥胖者:加大了承受部位的压力。 4、身体衰弱、营养不佳者:受压处缺乏保护。

最新手术风险评估表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ASA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0 P1:正常的患者;除局部病变外,无系 统性疾病 0T1: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0 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周边无炎症; 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有轻度或 中度系统性疾病 T2:完成手术,超过3小时 1 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 切口甲级愈合 切口感染---浅层感染 深层感染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0 P3: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 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1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 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 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 力,威胁生命安全。 1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 人。 1 非预期再手术时间:月日时 手术后死亡时间:月日时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1 P6:脑死亡的患者 1 进手术室时间:月日时 精品文档

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 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的切口 4.手术类别 出手术室时间:月日时1.浅层组织手术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1 2.深部组织手术 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 有内脏引流管。在与评价项目相应的框内“ ”打钩“√”后,分 值相加即可完成! 3.器官手术 4.腔隙手术 急诊手术 手术医生签名:麻醉医师签名:巡回护士签名: 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分)+麻醉ASA分级(分)+手术持续时间(分)=分,NNIS分级:0- 1- 2- 3- 精品文档

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院内感染风险评估)

手术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表时间:

注:此表出自2014年11月《苏北地区医院感染管理高级研讨班》

●资料显示SSI细菌来源:50%来源于患者皮肤;35%来源于手术人员的口、鼻、手;10%来源于手术器械及植入物;10%来源于空气 ●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见反面 《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 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 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风险评估及业务流程层面

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评价表 被审计单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索引号: B4 项目:了解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结论汇总表会计年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编制:复核: 日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日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序号主要控制活动 受影响的主要认定 是否 存在 / 是 否存 在补 偿性 控制 是否得 到执行是 否 测 试 有 效 性 存 在 \ 发 生 完 整 性 权 利 和 义 务 计 价 和 分 摊 准 确 性 截 止 分 类 是 / 否 / 不 适 用 索 引 号 (一)采购与付款(受影响的主要纳税申报表项目:存货、应付款项、预付款项、固定资产) 1 采购活动经过适当人员的审批√是是是 2 仓库/其他部门收到货物(含固定资产,下同)后与请购单、 采购订单核对 √是是是 3 货物在验收、质量检验合格后入库√√√是是是 4 入库单连续编号是是是 5 入库单及时传递至财务部门√是是是 6 财务部门根据采购订单,验收单及入库单入账√√√√是是是 7 采购人员的付款申请,报适当人员批准,财务部门核对发票后 予以支付货款 √是是是 8 与供应商定期对账√√√是是是(二)销售与收款(受影响的主要纳税申报表项目:营业收入、应收款项、预收款项、应交税费) 1 定期更新并严格执行定价政策、信用政策、折扣政策、收款政 策 √√是是是 2 客户信用管理与销售合同(订单)的签订、审批职责分离√是是是 3 销售合同(订单)/ 发货单据按规定的流程及时传递至财务、 仓储等部门 √√是是是 4 仓库根据经过审批的有销售部门制作的发货通知/提货单安排 发货 √是是是 5 发货单据连续编号√是是是 6 财务部门将出库单/发货单、销售合同(订单)与销售发票核 对一致后进行账务处理 √√√√√√是是是 7 销售部门与仓储部门定期核对货物销售数量与实际发运数量√√√是是是 8 定期与客户对账,并调查发生的差异√√√√是是是 9 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并催收逾期应收账款√是是是 10 根据坏账准备政策定期计提、冲销坏账准备√是是是 11 经过适当的批准核销坏账√√是是是 12 销售退回和折扣、折让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是是是 13 财务部门核对退货数量和销售价格后,开具红字发票并进行账 务处理 √√√是是是 (三)仓储与生产(受影响的主要纳税申报表项目:存货、主营业务成本) 1 依据经过审批的领料单领料√是是是 2 产成品经验收后入库√√是是是 3 产成品入库单连续编号√是是是 4 财务部门依据领料单、入库单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是是是 5 定期盘点存货,经批准财务部门对盘盈、盘亏进行账务处理√√是是是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苏州市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SZQPTJL-17总监办 2014年9月 目录 第一章评估报告编制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评估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评估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评估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评估项目情况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项目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项目简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评估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评估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评估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风险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风险源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评估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评估报告编制说明 1、评估目的 为做好苏州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预防安全事故,做好安全评估工作是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管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工作实效。科学分析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便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

手术风险评估表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ASA 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 I 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0 P1:正常的患者;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 0 T1: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 0 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周边无炎症; 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 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 T2:完成手术,超过3小时 1 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 切口甲级愈合 切口感染---浅层感染 深层感染 II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 0 P3: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 1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 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 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P4: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 1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病人。 1 非预期再手术时间: 月 日 时 手 术 后死亡时间: 月 日 时 III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1 P6:脑死亡的患者 1 进手术室时间: 月 日 时 出手术室时间: 月 日 时 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 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 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的切口 4.手术类别 1.浅层组织手术 IV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1 2.深部组织手术 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在与评价项目相应的框内“ ”打钩“√” 后,分值相加即可完成! 3.器官手术 4.腔隙手术 急诊手术 手术医生签名: 麻醉医师签名: 巡回护士签名: 手术风险评估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分)+麻醉ASA 分级( 分)+手术持续时间( 分)= 分,NNIS 分级:0- 1- 2- 3-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流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 自然和社会风险是可知的。 “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备之于未形,为之于未有。” 1.1.风险的定义 1.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主观学说的不确定性取决于个人对风险的估计及对自己的置信程度的一种主观意识。) “客观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和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 风险不确定性及概率 1.风险是客观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逆转、偏离或突变,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确定性 2.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f(P,C),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产生的后果。 实际上,危险的出现概率、发生何种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导致何种损失及其概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广义上的风险可表达为:R=f(H,P,L)式中R为风险,H为危险,P为危险发生的概率,L为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狭义的风险可表达为:R = f(L),即不确定的

事件损失的期望值。 1.2 风险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 (2)风险的主体性 主体的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实践水平及承受能力不同,其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 (3)随机性(不确定性) (4)潜在性(可能性) (5)普遍性(广泛性) (6)损失性(破坏性) 1.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或部门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决策)和风险监控(实施效果评估)。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德庆县人民医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

果,获得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格模板

精心整理____________科2014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危害的识别 危险性评价 评 价 积 分 准备程度 = 准 备 积 分可能性打分 × 结果严重度 = 需要准备 × 准备完毕 高中低无很高高中低无高中低难中易 3 2 1 0 4 3 2 1 0 3 2 1 1 2 3 关的感染 口感染 手术SSI 科手术SSI 科手术SSI 术SSI 术SSI 术SSI 术SSI 术SSI 用相关感染 管相关感染 相关感染 相关肺炎 药菌(MDROs)革兰阴性菌 统相关的 关的 霉菌感染 修 院感有关的项目依从性

生的依从 染的报告 预防与调查 员乙肝疫苗注射率 感染的防护 感染的控制 件的准备 准备程度:分数(score)等级(Rating) 所有需要准备应对的医疗机构感染危险度评估得分应至少达2分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目标评估存在风险风险因素 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易感人群)患者、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空气、 物表、地面、围帘、床间距)、药物、辅助检 查、探视者、感染源不明 1.□医务人员着装及防护 2.□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 3.□入室探视者的依从性 4.□层流设备的维护、通风、温度、湿度控制 5.□有创操作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 6.□患者病情、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及辅助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的形 成、医疗器械(侵入性操作)等 重点人群(年龄、疾病、治疗)高龄>75岁、昏迷、长期卧床、手术、免疫功 能低下、糖尿病、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 化疗、放疗、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抗菌 药物大量应用等 1.□输血、吸氧、气管切开、吸痰、呼吸机、 静脉置管、胃管、各种引流管等 2.□体位、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声门下 3.□低血压、缺氧、酸中毒、活动不便 4.□自身菌群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 5.□应激状态 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耐药) 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 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 布局流程 细菌定植及多重耐药 医疗废物管理 1.□环境污染 2.□层流净化维护管理 3.□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 4.□SSI危险指数、Ⅲ类手术切口 5.□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 6.□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7.□低体温 8.□耐药菌定植污染 9.□引流管的密闭性、抗逆流设置等 10.□医疗废物分类、交接 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采取措施 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①各科室感控人员带头落实手卫生,并指导监督其它人员执行手卫生 ②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③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 (1)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人人掌握

手术风险评估表说明

《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 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 “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 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四级,即0级、1级、2级和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 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 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0级,1分为1级、2分为-2级,3分为3级 表1 :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