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四:服务机器人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

文库四:服务机器人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
文库四:服务机器人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

服务机器人普遍面临的技术问题

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自主移动服务机器人的工作环境往往是不确定的或多变的,为了能在未知或时变环境下自主的工作,应具有感受自身环境和规划自身动作的能力。用传感器探测环境,分析信号,以及通过适当的建模方法来理解环境,获得环境的更多信息。在机器人运动规划过程中传感器主要为系统提供两种信息:附近障碍物的存在信息以及障碍物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信息。

近几年,应用到移动机器人实时避障的传感器一般分为两大类,即无源式传感器和有源式传感器。无源式传感器主要有触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有源式传感器主要有电容耦合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目前移动机器人领域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Kalam滤波、Bayes估计、D-S证据推理、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小波分析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构等。

二、路径规划与导航技术

路径规划的目标是在物理空间中找到一条从初始点位置到最终点位置的路径,避免与所有障碍物碰撞。按照环境建模方式和搜索策略的异同,可将规划方法大致上分成三类:基于自由空间几何构造的规划,前向图搜索算法和基于随机采样的运动规划。基于几何构造的规划方法有可视图、Voronoi图、切线图以及精准(近似)栅格分解等方法。前向图搜索算法是从起始点出发向目标点搜素的算法,常用的包括贪心算法、Dijkstra算法以及人工势场法等。基于随机采样的规划算法用于克服人工势场法存在的局部极小和在高维姿态空间中规划时存在的效率问题,主要有随机路径规划器,概率路标算法及其变种算法。规划过程中既是搜索的过程,也是推理的过程,因此人工智能中的很多优化、推理技术也被运用到移动机器

人运动规划中来,如遗传算法、模糊推理以及神经网络等。

三、人机交互技术

由于服务机器人直接和人打交道,因此实现人与机器人相互之间互助、信息传递非常重要。这主要包括视觉和语音交互、力觉和触觉交互,多通道交互以及新型人际交互,以便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多层次、可选择的用户输入和方便的用户操作。此外,由于操作者和服务机器人常有直接接触,加之某些服务机器人实际用户的应变能力差,因此系统的安全性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案例分析:

酒店机器人“润“ 实现了中国第一个批量投入使用且全球酒店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成绩,正是借助酒店机器人产品的落地和规模化发展,云迹科技完成了从技术积累到应用探索的重要过程,也正是因为真正在实际场景里面的商业化应用,研发和推出了大家认可的智能机器人底盘产品“水滴”。依托“水滴”技术的云迹酒店服务机器人“润”,目前已经在复杂的商业生活场景中累积服务里程已超5万公里(超过赤道的周长),这在整个服务机器人领域都是一个突破。

大屏展示交互机器人是针对服务类应用场景开发的机器人,结合云迹成熟的底盘中间件,搭载语音交互模块、大屏展示模块、视觉识别模块,以漂亮的外观、灵动的运动、友好的人机交互服务用户。

讲解机器人、展会机器人、迎宾机器人云帆可以应用在政务大厅、银行、酒店、4S店、、展厅、奢侈品专卖店等应用场景,提供迎宾接待、信息展示、拟人化介绍、媒介推送、互动游戏等服务。同时,开发者还可以在云帆提供的移动能力和大屏幕交互能力基础上,开发符合自己业务的新应用。

浅谈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答案

陕西科技大学 2015 级研究生课程考试答题纸 考试科目机械制造与装配自动化 专业机械工程 学号1505048 考生姓名乔旭光 考生类别专业学位硕士

浅谈机器人智能控制研究 摘要:以介绍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及机器人智能控制的现状为基础,叙述了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在机器人中智能控制的方法。讨论了机器人智能控制中的模糊控制和变结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变结构控制,以及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几种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并对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方法中的局限性作出了说明。 关键词:机器人;智能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 1 智能控制的主要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崭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有模糊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集成智能控制等,以及常用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1.1 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模糊推理为其理论基础,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作为控制规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就是在被控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等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在实现模糊控制时主要考虑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以及控制规则的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1.2 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是将专家系统的理论技术与控制理论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控制的一种智能控制。主体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组成,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与组织,按某种策略适时选用恰当的规则进行推理,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专家控制可以灵活地选取控制率,灵活性高;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适应对象特性及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好;通过专家规则,系统可以在非线性、大偏差的情况下可靠地工作,鲁棒性强。 1.3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活动,利用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与权值的分布来表

基于STM的智能服务型多功能多足机器人

基于STM的智能服务型多功能多足机器人 论文介绍了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服务型多功能多足机器人的设计和制作。采用STM32作为控制核心,通过对语音模块、显示屏模块、光照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红外遥控模块以及伺服电机等的控制,设计制作多功能型机器人。通过语音模块控制机器人的执行动作,也可通過观察显示屏模块显示检测的变量而命令机器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使用太阳能为整个系统供电。为了人类的安全并使设计更加完善,本设计还加入了防盗报警系统。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multifunction multi-legged robot of intelligent service based on the STM32 singlechip. Using STM32 as the control core,the multifunction robot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controlling the speech module,display module,illuminance sensor,smoke sensor,infrared remote control module and servo motor and so on. The robot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voice module,and the robot can be ordered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 by observing the variables detected by the display screen module. Using solar energy to supply the whole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uman security and perfect the design,this design also adds alarm system. 标签:STM32单片机;传感器;多足机器人 1 引言 面对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所谓的高科技还未真正解决那些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陪伴,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顾;盲人出行时需要靠外界传递导航信息等。考虑到这些细节,我们由此引发了设计理念:设计一款多功能的服务型多足机器人,在那些弱势人群需要帮助时及时做出相应的救援措施,以及陪伴他们的日常生活,做他们的贴身小管家。此款机器人利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合多种传感器以及舵机实现它的多功能工作状态,在轻便小巧的外型下蕴涵多种智能服务模式。服务型机器人可以根据人类的意愿来执行任务 如今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无人陪伴使得他们的安全极其令人担忧。残障人士的生活不便,也成为人人担忧的社会问题。此款机器人不但可以成为老人们忠实的伙伴,还可以依照他们的需求,做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生活小提醒等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他们生活中的需求;还可以在他们遇到危险时展开紧急救援;本设计安装了红外报警系统,保护了个人安全。同时整个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作为能源提供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持续运转,更能起到节约能源以及绿色环保的作用。 2 总体设计 2.1系统方案分析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1)工作空间(Work space)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大小。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工业机器人说明书中表示的工作空间指的是手腕上机械接口坐标系的原点在空间能达到的范围,也即手腕端部法兰的中心点在空间所能到达的范围,而不是末端执行器端点所能达到的范围。因此,在设计和选用时,要注意安装末端执行器后,机器人实际所能达到的工作空间。 2)机器人说明书上提供的工作空间往往要小于运动学意义上的最大空间。这是因为在可达空间中,手臂位姿不同时有效负载、允许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都不一样,在臂杆最大位置允许的极限值通常要比其他位置的小些。此外,在机器人的最大可达空间边界上可能存在自由度退化的问题,此时的位姿称为奇异位形,而且在奇异位形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会出现自由度进化现象,这部分工作空间在机器人工作时都不能被利用。 3)除了在工作守闻边缘,实际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还可能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在工作空间的内部也存在着臂端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是常说的空洞或空腔。空腔是指在工作空间内臂端不能达到的完全封闭空间。而空洞是指在沿转轴周围全长上臂端都不能达到的空间。 (2)运动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空间运动所需的变量数,用以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程度的参数,一般是以沿轴线移动和绕轴线转动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来表示。

自由物体在空间自六个自由度(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移动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往往是个开式连杆系,每个关节运动副只有一个自由度,因此通常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就等于其关节数。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越多,功能就越强。日前工业机器人通常具有4—6个自由度。当机器人的关节数(自由度)增加到对末端执行器的定向和定位不再起作用时,便出现了冗余自由度。冗余度的出现增加了机器人工作的灵活型,但也使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工业机器人在运动方式上,总可以分为直线运动(简记为P)和旋转运动(简记为R)两种,应用简记符号P和R可以表示操作机运动自由度的特点,如RPRR表示机器人操作机具有四个自由度,从基座开始到臂端,关节运动的方式依次为旋转-直线-旋转-旋转。此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还有运动范围的限制。 (3)有效负载(Payload) 有效负载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工作时臂端可能搬运的物体重量或所能承受的力或力矩,用以表示操作机的负荷能力。 机器人在不同位姿时,允许的最大可搬运质量是不同的,因此机器人的额定可搬运质量是指其臂杆在工作空间中任意位姿时腕关节端部都能搬运的最大质量。 (4)运动精度(Accurucy) 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精度主要涉及位姿精度、重复位姿精度、轨迹精度、重复轨迹精度等。 位姿精度是指指令位姿和从同一方向接近该指令位姿时各实到位置中心之间的偏差。重复位姿精度是指对同指令位姿从同一方向重复响应n次后实到位姿的不一致程度。 轨迹精度是指机器人机械接口从同一方向n次跟随指令轨迹的接近程度。轨迹重复精度是指对一给定轨迹在同方向跟随n次后实到轨迹之间的不一致程度。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 姓名 学号 班级: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移动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1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移动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 思维 -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移动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 力。智能移动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感知功 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 随着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移动机器人在更多领 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复杂的工作。然而,智能移动机器人所处的环境 往往是未知的、很难预测。智能移动机器人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复杂; 对智能移动机器人行为进行人工分析、设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目前,国内外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对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的智能 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讨论了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 智能移动机器人发展的一些设想。 1

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控制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是决定机器人功能和性能的主要因素。机器人控制技术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工业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具有编程简单、软件菜单操作、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在线操作提示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智能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包括: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通过各种信息,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保证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目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

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PID控制原理和特点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积分(I)控制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微分(D)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 工业机器人的种类、用途以及用户要求都不尽相同。但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应包括以下几种:自由度、精度、工作范围、最大工作速度和承载能力。 1. 自由度 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立坐标轴运动的数目,一般不包括手爪(或末端执行器)的开合自由度。在三维空间中表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和姿态需要6个自由度。但是,工业机器人的自由度是根据其用途而设计的,可能小于6个也可能大于6个自由度。例如,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A4020装配机器人有4个自由度,可以在印制电路板上接插电子元器件; PUMA562机器人具有6个自由度(见图1.11~图1.13),可以进行复杂空间曲面的弧焊作业。从运动学的观点看,在完成某一特定作业时具有多余自由度的机器人,叫做冗余自由度机器人,又叫冗余度机器人。例如,PUMA562机器人去执行印制电路板上接插元器件的作业时就是一个冗余度自由机器人。利用冗余的自由度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灵活性,躲避障碍物和改善动力性能。 人的手臂共有7个自由度,所以工作起来很灵巧,手部可回避障碍物,从不同方向到达目的地。 2.精度 工业机器人精度是指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手部实际到达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差异,用反复多次测试的定位结果的代表点与指定位置之间的距离来表示。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重复定位手部于同一目标位置的能力,以实际位置值的分散程度来表示。实际应用中常以重复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值的3倍来表示,它是衡量一列误差值的密集度。图1.14所示为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图例。 (a)重复定位精度的测定 (:b)合理的定位精度,良好的重复定位精度 (C)良好的定位精度,较差的重复定位精度(d)很差的定位精度,良好的重复定位精度 2. 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有点的集合,也叫做工作区域。因为末端操作器的形状和尺寸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真实地反映机器人的特征参数,一般工作范围是指不安装末端操作器的工作区域。工作范围的形状和大小是十分重要的,机器人在执行某作业时可能会因为存在手部不能到达的作业死区而不能完成任务,如图1.15所示。 3.最大工作速度 最大工作速度,有的厂家指工业机器人自由度上最大的稳定速度,有的厂家指手臂大合成速度,通常欧洲技术参数中就有说明。工作速度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但是,工作速度越高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升速或降速。 4.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承载能力不仅决定于负载的质量,而且与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课程序号: 3908 《机器人技术基础》 学院 : 行知学院专业: 环境艺术10b2班 姓名:虞佳文学号: 10746330 授课教师 : 周武提交时间: 2011 年 10 月 30日成绩: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摘要:作为现代计算技术和IT技术的延伸,机器人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而高度智能化和特性化正成为个人机器人的鲜明特征。本文针对现代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提出了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基于经验的记忆学习。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历史;应用;发展状况 1)智能机器人的现状 我们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 机器人技术自上个世纪中叶问世以来,经历四十多年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方面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目前,机器人关键技术日臻成熟,应用范围迅速扩展,作为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集成的典型代表,面临巨大产业发展机会。国内外业界专家预测,智能机器人将是21世纪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方向。2003至2006年间,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当代机器人专家现已达成了共识:作为计算机技术及现代IT综合技术的一个必然延伸,机器人技术完全可能遵循“摩尔定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突破。智能机器人将成为继家电、个人电脑之后、第三个以超常规速度走向我们日常生活的产品。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我们称这种机器人为自控机器人,以便使它同前面谈到的机器人区分开来。它是控制论产生的结果,控制论主张这样的事实:生命和非生命有目的的行为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正像一个智能机器人制造者所说的,机器人是一种系统的功能描述,这种系统过去只能从生命细胞生长的结果中得到,现在它们已经成了我们自己能够制造的东西了。 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机器人将与30年前的个人电脑一样迈入家家户户,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深入发展,机器人智能程度在不断提高,进一步拓宽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机器人不但在工业领

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前景分析

智能机器人的控制技术前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控制技术也日渐成熟,不仅在力矩和位置控制等基础技术上有所进步,在智能化控制上也有显著提高。可是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尽管比较完善,但是想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却有很大难度,因此,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发方向,该技术上突破会给基础控制技术的发展带来契机,本文重在研究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难度,希望本文内容能对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究带来帮助。 机器人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重点研究的课题,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机器人研究能力较强的国家,他们对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有近60年了,而且实现了编程机器人向智能化机器人的发展。他们经过多年研究总结,把机器人控制技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力矩技术、位置技术和智能技术,其中,力矩技术和位置技术是基础,智能技术是研究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前者是基础技术,后者是重点技术,两者都要快速地向前发展。 1.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及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力矩技术和位置技术是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基础,智能化技术是在这两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所以说,我们要想实现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就要先认识到力矩技术和位置技术的作用,了解到两种基础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以前,在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中的研究重点是速度、位置和受力等要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技术又需要研究各种实用的系统技术,从而保证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更加完善。可以这样说,在当今时代,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给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作为基础技术中的力矩技术和位置技术来说,要想实现突破,却要依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因此,位置技术、力矩技术、智能技术三者是紧密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位置技术和力矩技术为机器人控制技术智能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智能化技术又为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机会。下面,我介绍一下机器人控制基础技术所面临的难题。 第一,机器人基础技术研发中存在技术难题。机器人系统设置和实际运动出现不一致问题,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对位置技术和力矩技术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第二,数据模型不能解决机器人运动中的复杂问题。机器人在实际运行中遇到复杂问题时,数据模型就出现工作不正常现象,还有一些难以预见的问题,更是机器人控制基础技术难以解决的。第三,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系统不够完善。由于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都是建立在数字模型基础上的,该数字模型只是简单的力矩控制系统,根本不能完成复杂的指令,因此,机器人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就需要增加设备来实现,这对基础控制系统来说难度很大。第四,机器人基础控制技术不能解决不确定对象的有关问题。机器人运行中会遇见很多不确定因素,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没有建立数字模型,因此,这些问题就难以靠基础控制技术来解决。所以说,机器人性能要想得到提高,光靠基础控制技术是难以实现的,

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已经愈来愈亲身地感受到机器人深入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坚实步伐。一方面随着各个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顾,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也更加紧迫,老龄化的家庭结构必然使更多的年青家庭压力增大,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的压力,也使得年轻人没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随之酝酿而生的将是广大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将更加广泛地代替人从事各种生产作业, 使人类从繁重的、重复单调的、有害健康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服务机器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97亿,占人口总数的6.07%,劳动力人口比重正在逐年下滑,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机器人自动化产业。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主攻方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原中型组和人形组中的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入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使得行业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服务机器服务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战略性高技术,不仅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且对于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目前,主导全球研发机器人技术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中国,我国目前已经跻身了全世界五大强国之列,但是与美国、日本差距非常大,我国服务机器人研究与市场化生产运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专门研发生产服务机器人的企业少且多半集中于低端市场[1]。 1 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现状和前景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认为: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表1),2014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22163台,比2013年增加1163台,与2010 年相比翻了一番,销售额达到45.48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全球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440台,比2013年增加40 台,销售额达到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7.2%;2013年,全球国防应用机器人销量8013台,比2012年增加759台;全球医用服务机器人销量1106台,比2012年增加33台。全球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224万台,比2012年增加29万台。2014年,我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45.56亿元,同比增长34%;201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投入使用仅仅少部分是国产的,大部是国外进口机器人。我国服务机器人

泰雅普积木式开源机器人

2018泰雅普积木式开源机器人 “室内导航挑战赛”竞赛规则/计分表 一、竞赛任务 比赛中,机器人从起点出发,完成倒车入库的任务后找到事先放置在圆形任务区的魔方,将魔方运送到正方形任务区的魔方放置点,之后小车回到到达区。 二、竞赛细则 1、比赛时间和计分方法 每个选手有两轮比赛机会,单轮比赛时间为2分钟。单轮的比赛分=完成任务的分数+时间加成分数。竞赛成绩统计时,取两轮的最好成绩为最终比赛成绩。 2、选手/队伍顺序 单轮比赛中,上一个选手开始比赛时,会通知下一个选手上场准备。在规定时间内(裁判通知后的1分钟内)没有准备好的机器人的队伍将丧失本轮比赛机会,但不影响另一轮的比赛。 3、赛前搭建与调试 参赛队伍机器人可预先搭建和编程,比赛前一天有2小时编程调试时间。每轮比赛开始前,机器人由裁判封存,参赛队员未经允许不得再接触机器人,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4、场地 比赛场地采用彩色写真布,有效尺寸1800mm*1100mm。 从场地上的起点区域出发,各个任务区之间无任何轨迹线引导。 下图是场地图形(该图仅供2017年泰雅普积木式机器人室内导航挑战赛示例参考用,实际场地以泰雅普官方提供或购买为准):

图1.竞赛场地示意图 5、机器人规格和材料标准 (1)尺寸:机器人在起点区的最大尺寸为25cm×20cm×15cm(长×宽×高),离开出发区后,机器人的机构可以自行伸展,但必需确保通过终点区时的尺寸不大于25cm×20cm×15cm(长×宽×高)。 (2)控制器:每台机器人只允许使用一个控制器 (3)电机:机器人使用的直流电机或舵机数量不超过4个(包含4个)。 (4)传感器:机器人禁止使用带危险性传感器,如激光类传感器。相同类型的传感器数量不超过3个(包含3个)。 (5)电源:每台机器人电源类型不限,但电源输出电压不能超过10V。 三、竞赛任务 1、竞赛任务设置 小学组和中学组任务相同。 2、竞赛中每轮比赛终止说明 (1)机器人到达终点区域,该轮比赛结束; (2)竞赛中机器人脱离场地约束区,该轮比赛结束;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知识讲解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表示机器人特性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主要有工作空间、自由度、有效负载、运动精度、运动特性、动态特性等。 (1)工作空间(Work space)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臂杆的特定部位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到达空间的位置集合。工作空间的性状和大小反映了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大小。理解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通常工业机器人说明书中表示的工作空间指的是手腕上机械接口坐标系的原点在空间能达到的范围,也即手腕端部法兰的中心点在空间所能到达的范围,而不是末端执行器端点所能达到的范围。因此,在设计和选用时,要注意安装末端执行器后,机器人实际所能达到的工作空间。 2)机器人说明书上提供的工作空间往往要小于运动学意义上的最大空间。这是因为在可达空间中,手臂位姿不同时有效负载、允许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都不一样,在臂杆最大位置允许的极限值通常要比其他位置的小些。此外,在机器人的最大可达空间边界上可能存在自由度退化的问题,此时的位姿称为奇异位形,而且在奇异位形周围相当大的范围内都会出现自由度进化现象,这部分工作空间在机器人工作时都不能被利用。 3)除了在工作守闻边缘,实际应用中的工业机器人还可能由于受到机械结构的限制,在工作空间的内部也存在着臂端不能达到的区域,这就是常说的空洞或空腔。空腔是指在工作空间内臂端不能达到的完全封闭空间。而空洞是指在沿转轴周围全长上臂端都不能达到的空间。

(2)运动自由度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空间运动所需的变量数,用以表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程度的参数,一般是以沿轴线移动和绕轴线转动的独立运动的数目来表示。 自由物体在空间自六个自由度(三个转动自由度和三个移动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往往是个开式连杆系,每个关节运动副只有一个自由度,因此通常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就等于其关节数。机器人的自由度数目越多,功能就越强。日前工业机器人通常具有4—6个自由度。当机器人的关节数(自由度)增加到对末端执行器的定向和定位不再起作用时,便出现了冗余自由度。冗余度的出现增加了机器人工作的灵活型,但也使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工业机器人在运动方式上,总可以分为直线运动(简记为P)和旋转运动(简记为R)两种,应用简记符号P和R可以表示操作机运动自由度的特点,如RPRR表示机器人操作机具有四个自由度,从基座开始到臂端,关节运动的方式依次为旋转-直线-旋转-旋转。此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还有运动范围的限制。 (3)有效负载(Payload) 有效负载是指机器人操作机在工作时臂端可能搬运的物体重量或所能承受的力或力矩,用以表示操作机的负荷能力。 机器人在不同位姿时,允许的最大可搬运质量是不同的,因此机器人的额定可搬运质量是指其臂杆在工作空间中任意位姿时腕关节端部都能搬运的最大质量。

湖面清扫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

湖面清扫智能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 1、引言 机器人是上个世纪中叶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密集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作为人类的新型生产工具,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改变生产模式,把人从危险、恶劣的环境下解放出来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在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遍及工业、国防、宇宙空间、海洋开发、紧急救援、危险及恶劣环境作业、医疗康复等领域。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越来越切身地感受到机器人深入生产、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的坚实步伐。机器人按其智能程度可分为一般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一般机器人是指不具有智能,只具有一般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是具有感知、思维和动作的机器人。所谓感知即指发现、认识和描述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能力,如装配机器人需要在非结构化的环境中认识障碍物并实现避障移动,这依赖于智能机器人的感觉系统,即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所谓思维是指机器人自身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装配机器人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为一部复杂机器找到零件的装配办法及顺序,指挥执行机构,即指挥动作部分完成这部机器的装配;动作是指机器人具有可以完成作业的机构和驱动装置。由此可见,智能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硬件综合体。 机器人的核心是控制系统。机器人的先进性和功能的强弱通常都直接与其控制系统的性能有关。机器人控制是一项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工程等多种学科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其它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在重视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们对环境的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不例外。水面污染对人类的水源构成很大的威胁,湖泊尤其是旅游胜地和市内人工湖泊,更是无法逃避漂浮物污染的厄运,举目可见各种日常消费品的包装物在湖面上漂浮。污染的加剧根治水污染。但是,水面污染的治理是一项艰难的长期任务,是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用人工清理水面漂浮物只是权益之计,有些危险水域人无法工作。很多发达国家致力于水面污染治理设备的研究,如石油清理设备,但只是用于大量泄露石油的清理。目前,我国研制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设备还未见报道,国外研制的也不多,并且价格昂贵,实现的功能也不尽人意。因此,开发一种性

服务型机器人技术论文

服务型机器人技术 应用现状与前景 服务型机器人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 摘要:现代机器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于智能机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这对人类社会来说是一场革命。现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服务型机器人是作为机器人类型中最为实用而最贴近生活的存在,作为服务型的机器人有室内办公环境服务型机器人、娱乐场所服务型机器人、家用服务型机器人等。今后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大好、潜力巨大。 关键词:服务型机器人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2006 年8 月3 日,我国首台参考国内众多美女的长相合成的智能“美女机器人”亮相。根据指挥员的口令,“美女机器人”不仅能完成简单的前进、后退等动作,还可以跟人聊天讲笑话,可以在家中用摄像系统识别坏人。“在家里,机器人将会教孩子们学英语,给父母传送信息,当人们疲倦时,它还能即兴表演歌舞提神;在公共场所,它们可以充当邮局

的服务人员,可以负责安全巡逻,还能搜寻闯入者的踪迹并把他们的图像传送到监视中心。”韩国专家介绍说。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计划在2013 年进入全球机器人技术前三强,到2020 年实现家家户户都有机器人。目前,韩国正在进行2007 年网络智能机器人大规模生产前的准备。韩国政府希望,就像上世纪80 年代半导体一跃成为高科技主力军一样,家用机器人将是本世纪初韩国高科技的领军产业。美国加州大学资深教授、机器人专家伍德·约翰教授在其专著《机器人产业的未来》中指出,对未来影响最大的4 项技术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巨型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机器人技术。他认为,日本长期以来将机器人作为一个战略产业,并给予大力支持,这是政府决策的巨大成功,使日本在汽车、电子、机械、工程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获得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机器人视为信息时代的“宠儿”,甚至认为机器人产业可能会像汽车产业一样,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在这种战略思想驱使下,机器人市场日益成为人们开拓的重要目标。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 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 个国家已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迄今已有7 种类型计40 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日本是世界上发展服务型机器人最早的国家,目前已有10 多种服务型机器人问世。去年9月,开始向市场推出一种可以识别1 万个单词的智能机器人,可以为主人充当“家庭保姆”,这将是市场上首次出售用于家庭生活的可以与人交流的智能机器人,表明日本家庭将迎来机器人保姆时代[1]。 现代机器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于智能机器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这对人类社会来说是一场革命。现在,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人类社会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近50年来,机器人的发展突飞猛进,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是属于示教再现型的简单个体机器人;第二代为具备初步感觉和协调能力的群体劳动机器人;第三代为具有感知能力和独立判断、行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前两类机器人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工厂生产线和特殊工作场合,如矿山、核反应堆、海底等。而智能机器人则更广泛地服务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办公室的助手机器人,博物馆的导游机器人,医院的护理机器人,用于监视和安全防卫的机器人,水下勘测机器人,排雷除弹机器人等等。有第三代机器人之称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是当今机器人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2]。 服务型机器人是作为机器人类型中最为实用而最贴近生活的存在,目前世界服务机器人的发展速度飞快,技术更新迅猛。以下为几种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室内办公环境服务机器人 为了适用于办公室等室内场所的履带式服务机器人平台,提高自主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性能,选用高性能微处理器ARM9 系列的S3C2410 处理器作为移动机器人的控制中心,并在嵌入式Linux 系46统下实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引入了多种环境感知器件,采用模糊逻辑实现准确的运动路线控制。该自主服务机器人由中央控制器、感知子系统、驱动子系统、电源系统组成。整体尺寸420mm×400mm×84mm。在移动机器人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功能结构分别进行设计,各模块之间连接采用最优方式。 机器人中央控制器采用 ARM9 系列的 S3C2410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接口丰富和体积小等优良特性,适合服务机器人系统使用。红外模块选用 DC12V 四路红外遥控收发器,该收发器有四组,共十二个接口。当按动红外发射器,有信号输入时,输出口输出常开口接入的电压。该发射器性能稳定,使用简单。电机驱动采用 L298N 芯片,L298N 具有体积小、操作电压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配备了散热片、输出电流大等性能,并且可以同时驱动两台电机。可通过改变 PWM 波形的占空比控制电机转速,还可控制电机转向。光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各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水平,然后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分类,从几个典型的方面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讨论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技术的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分析我国在智能机器人方面发展并提出期望。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趋势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many countries. And then it presents the categories of intellectual robot, talks about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all works of life from several typical aspects and trends of intellectual robot. After that, it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future technology, suggestion and a tentative idea of myself,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Finally, it raises expectations of intellectual robot in China. Key words: intellectual robot; development status; application; trend 1 引言 机器人是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智能机器人则是一个在感知- 思维- 效应方面全面模拟人的机器系统,外形不一定像人。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试验场,可以全面地考察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技术,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有害环境中代替人从事危险工作、上天下海、战场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一部智能机器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感知环境的能力、执行某种任务而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能力和把感知与行动联系起来的能力。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1]。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扩大,人们期望智能机器人在更多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

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

基于Multi-Agent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 摘要:多移动机器人协调是当前机器人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多移动机器人之间的协调与 合作将大大提高机器人行为的智能化程度,完成由单个机器人难以完成的更加复杂的作业。多 移动机器人协调技术的研究对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及加快机器人的实用化进程具有重要的 理论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多智能体技术对多机器人编队控制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 具体的多机器人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多智能体技术在机器人编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完成了小规模的编队控制。 关键词:多智能体;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协调控制;模糊控制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Based on Multi - Agent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multi-robo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central to mobile robotics.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will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performance of robots and can complete lots of impossible missions for single robot.The research on multi-robo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s of great academic and applied significance. The multi-robot formation is developed combined with the multi-agent technology in this dissert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is done with the multi-robot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agent is verified in the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 through a small system adopt the fomation control. Key words: Multi-agent ;Multi-robot ;Formation control;Coordination control;Fuzzy control 1. 国内外机器人系统发展现状 自80年代末以来,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理论研究多机器人协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军事领域到工业与民用领域,从星际探险到海底考察,从比赛到教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近年来,在IEEE R&A,IROS等著名的国际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几乎每次会议都有多智能体协作机器人系统的专题。一些机器人学术刊物出版了有关多智能体机器人的研究专辑。一些研究项目,如ACTRESS,CEBOT,GOFER,SWARM等,已进行了多年[1]。 目前,国内关于群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基本上还处于基础技术的研究阶段,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报道比较少。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开放研究实验室是国内研究多机器人技术较早也较全面的科研单位。 (1)CEBOT(Cellular Robotic System) CEBOT是一种自重构机器人系统(Self-Reconfigurable Robotic System),它的研究是受生物细胞结构的启发,将系统中众多的具有相同和不同功能的机器人视为细胞元,这些细胞元可以移动,寻找和组合。 根据任务或环境的变化,细胞元机器人可以自组织成器官化机器人,多个器官化机器人可以进一步自组织,形成更加复杂的机器人系统。细胞结构机器人系统强调是单元体的组合如何根据任务和环境的要求动态重构。因此,系统具有多变的构型,可以具有学习和适应的系统智能(Group Intelligence),并具有分布式的体系结构[3]。 (2)ALLANCE/L-ALLANCE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