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教案

第2单元第3课时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电解某盐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一定相等的是()

A.析出金属的物质的量B.析出金属的质量

C.通过的电子数目D.放出气体的体积

【解析】电解池的阳极上一定不会析出金属,A、B项不成立;阴、阳两极若同时放出气体,放出气体的体积不一定相等,如用石墨电极电解食盐水时两极放出气体的体积相等,若用石墨电极电解Na2SO4溶液时,阴、阳两极放出H2、O2的体积比为2∶1,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解析】电解稀H2SO4,实质是电解水,因溶剂减少,H2SO4浓度将增大,故溶液的pH变小;电解稀NaOH溶液,虽然OH-在阳极放电,但H+同时也在阴极放电,其实质同样是电解水,溶液的浓度也将变大,故溶液的pH变大;电解Na2SO4溶液,其实质也是电解水,在阴极和阳极分别析出H2和O2,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而非1∶2;电解CuCl2溶液,在阴、阳两极上分别析出Cu和Cl2,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D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纯净物(方括号内物质),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多选)( )

A .AgNO 3[AgNO 3]

B .NaOH[H 2O]

C .KCl[KCl]

D .CuSO 4[CuO]

【解析】 分析电解反应的原理,在两极析出什么物质(固体或气体)。相当于什么物

质脱离反应体系就加入什么物质,即可使溶液完全复原。A 选项,4AgNO 3+2H 2O=====通电

4Ag +O 2↑+4HNO 3,脱离反应体系的物质是4Ag +O 2,相当于2Ag 2O ,所以应当加入适

量Ag 2O 才能复原(加入AgNO 3,会使NO 3-的量增加)。B 选项,2H 2O=====通电2H 2↑+

O 2↑,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H 2+O 2,相当于2H 2O ,加入适量水可以复原。C 选项,2KCl +

2H 2O=====通电2KOH +H 2↑+Cl 2↑,脱离反应体系的是H 2+Cl 2,相当于2HCl ,应通入适量

HCl 气体才能复原(加盐酸时,同时也增加了水)。D 选项,2CuSO 4+2H 2O=====通电2H 2SO 4+

2Cu +O 2↑,脱离反应体系的是2Cu +O 2,相当于2CuO ,加入适量CuO 可以复原。

【答案】 BD

4.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

A .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 2产生

B .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 +H 2SO 4=====通电CuSO 4+H 2↑

C .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 .整个电解过程中,H +

的浓度不断增大

【解析】 阳极为非惰性电极,则电极参与反应,Cu -2e -===Cu 2+,阴极首先生成H 2;随时间推移,Cu 2+浓度逐渐增大,H +浓度降低,故一段时间后,会析出Cu 。

【答案】 BC

5.某同学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通电时,为使Cl 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以下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a 为正极,b 为负极;NaClO 和NaCl

B .a 为负极,b 为正极;NaClO 和NaCl

C .a 为阳极,b 为阴极;HClO 和NaCl

D .a 为阴极,b 为阳极;HClO 和NaCl

【解析】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程式为2NaCl +2H 2O=====电解2NaOH +H 2↑+Cl 2↑,

NaOH 在阴极区生成,Cl 2在阳极区生成。按照该学生制作的竖直的家用环保型消毒装置,若将阳极置于上方,则氯气一生成即逸出,不能完全与NaOH 作用。显然,应将阳极置于下方,阴极置于上方,下方阳极生成的氯气通过溶液时即可很好地被阴极生成的NaOH 吸收。反应为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还应注意的是图中电极a 、b 是电源的电极而非电解池的电极。与电解装置上方阴极相连的a 为电源的负极,则b 为正极。

【答案】 B

6.已知金属M 中混有金属P ,电解精炼M ,P 以单质形式沉积于阳极下面的泥中,M 、N 组成原电池,M 为正极,则M 、N 、P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P>M>N

B .N>P>M

C .P>N>M

D .N>M>P

【解析】 根据电解精炼铜的原理即可进行类比分析。电解精炼M ,P 以单质形式沉积于阳极下面的泥中,则M 比P 活泼;M 、N 组成原电池,M 为正极,则N 比M 活泼。总之,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N>M>P 。

【答案】 D

7.(2008年江苏单科)镍镉(Ni —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

Cd+2NiOOH+2H2O 放电

充电

Cd(OH)2+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

Ni(OH)2+OH--e-===NiOOH+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解析】因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即化合价由低价态转化为高价态,所以A正确;充电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所以B不正确;因放电时的原电池负极Cd失去电子后,又与附近的OH-结合成Cd(OH)2,导致OH-浓度降低,故C不正确;因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的阴离子移向负极,故D不正确。

【答案】 A

8.如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如果电解过程中共有0.02 mol 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 g

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

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变红

D.乙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

【解析】首先根据与电源正负极的连接判断出A、C为阳极,而B、D为阴极,甲电解池中,A极发生4OH--4e-===2H2O+O2↑,B极发生Cu2++2e-===Cu,而乙电解池中C极发生2Cl--2e-===Cl2↑,而D极发生2H++2e-===H2↑,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大量OH-,使酚酞变红色。

【答案】 C

9.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 mol 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溶液体积为2 L ,则所得电解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

A .1 mol·L -1

B .0.2 mol·L -

1 C .0.1 mol·L -1 D .0.01 mol·L -

1 【解析】 由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知,当电路中转移

2 mol e -时

生成2 mol NaOH ,所以有n (NaOH)=0.2 mol ,即c (OH -)=0.2 mol 2 L

=0.1 mol·L -1。 【答案】 C

10.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 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 mol Fe(OH)3沉淀,此时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

A .2 mol

B .3 mol

C .4 mol

D .5 mol

【解析】 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Fe -2e -===Fe 2+

阴极:2H ++2e -===H 2↑

沉淀反应为Fe 2++2OH -===Fe(OH)2↓

4Fe(OH)2+2H 2O +O 2===4Fe(OH)3

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可写为:

4Fe +10H 2O +O 2=====通电4Fe(OH)3+4H 2↑

故得到2 mol Fe(OH)3沉淀,共消耗水5 mol 。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用两个碳棒电解水(滴入少量石蕊试液)时,闭合开关S 后:

(1)此时A 管内生成________气,B 管内生成________气。

(2)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两极周围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电过程中,A 极、B 极各发生何种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示,A 连接到原电池的负极上,是阴极,B 是阳极;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水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因此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即A 极产生氢气后,剩下OH -,A 极周围溶液显碱性,石蕊试液变蓝,同理,B 极周围显酸性,石蕊试液显红色。

【答案】 (1)氢 氧 (2)2H 2O=====通电2H 2↑+O 2↑ (3)A 附近变蓝,B 附近变红 A

发生还原反应 B 发生氧化反应

12.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在通电一段时间后,铁电极的质量增加。

(1)写出甲杯中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C —Fe —Ag 4个电极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

【解析】 铁电极的质量增加,说明铁电极是阴极。则银电极是阳极,左碳电极是阴极,右碳电极是阳极。装置甲是硫酸铜溶液的电解池,装置乙是铁上镀银的电镀池。有关电极反应式为:

甲 阴极:2Cu 2++4e -===2Cu

阳极:4OH --4e -===2H 2O +O 2↑

乙 阳极:Ag -e -===Ag +

阴极:Ag ++e -===Ag

若将电子转移数定为“4e -”,4个电极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显而易见。

【答案】 (1)2Cu 2++4e -===2Cu 4OH --4e -

===2H 2O +O 2↑ (2)2CuSO 4+2H 2O=====通电2Cu +2H 2SO 4+O 2↑

(3)2∶1∶4∶4

13.(2009年珠海高二质检)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右图所示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 、Y 都是惰性电极,a 是饱和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X 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 选用CuSO 4溶液,则:

①X 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Y 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解反应不必写出)

【解析】(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反应:2Cl--2e-===Cl2↑;阴极反应:2H++2e-===H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为阳极,反之为阴极。所以X为阴极,Y为阳极。X极在反应过程中消耗了H2O电离出的H+,溶液呈碱性,加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Y极产生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为蓝色。

(2)电解精炼Cu时,用含杂质的Cu为阳极,纯Cu为阴极。反应过程中阳极上的Cu 以及比Cu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活泼性比Cu差的金属形成阳极泥;在阴极只有Cu2+能得电子成为单质,其他较活泼的金属对应的离子不能得电子。根据装置图,X为阴极,Y为阳极。所以,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答案】(1)①2H++2e-===H2↑放出气体,溶液变红②2Cl--2e-===Cl2↑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

(2)①纯铜Cu2++2e-===Cu②粗铜Cu-2e-===Cu2+

1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9月27日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9月28日飞船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铝合金以质轻、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事业。在铝合金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是其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关键。其形成原理是以铝件与另一种材料为电极,以某种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通电后在铝件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上逐渐形成一层氢氧化铝薄膜,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小孔,电流从小孔中通过并产生热量使氢氧化铝分解,从而使铝件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上述原理,以铝件和铁棒为电极,以

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实验,如右图所示。

(1)铝件放在________(填“X”或“Y”)极。

(2)铝件表面形成氢氧化铝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碳酸氢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而不用碳酸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要生成氢氧化铝,必须先生成铝离子,所以铝件应放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变成阳离子。铁棒放在阴极。电子总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所以装置中Y极为阴极(铁),X极为阳极。(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阳极发生反应:Al-3e-===Al3+,Al3++3HCO3-===Al(OH)3↓+3CO2↑;阴极发生反应:2H++2e-===H2↑。(3)要使铝件表面生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则不能使溶液溶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角度考虑,须使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X(2)Al+3HCO3--3e-===Al(OH)3+3CO2↑[或Al-3e-===Al3+,Al3++3HCO3-===Al(OH)3↓+3CO2↑]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过强,都会使所形成的氧化铝薄膜溶解(4)碳酸氢钠的作用之一是中和阴极区溶液中过量的OH-:HCO3-+OH-===CO32-+H2O,有利于控制酸碱性,另外,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小于碳酸钠的水解程度,碱性也比碳酸钠溶液的弱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综合检测题(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其原因是( )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不可能是吸热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解析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无关。 答案 B 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没有关系。 答案 B 3.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I2(g)+H2(g)2HI(g) ΔH=-9.48 kJ·mol-1 (ⅱ)I2(s)+H2(g)2HI(g) ΔH=+26.48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 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解析(ⅰ)反应为可逆反应,A中不能完全反应,反应放热应小于9.48 kJ;B中能量相差为26.48 kJ-(-9.48 kJ)=35.96 kJ;C中两个反应的产物相同,且状态相同,故能量相同;D中由于I2(g)的能量比I2(s)大,故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二节 化学电源 [目标要求] 1.了解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学电池。2.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3.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 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一、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常用电池1.一次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 电池结构负极:Zn 正极:MnO 2电解质溶液:KOH 溶液负极:Zn 正极:Ag 2O 电解质溶液:KOH 溶液 正极2MnO 2+2e -+2H 2O===2MnOOH +2O H -Ag 2O +2e -+H 2O===2Ag +2OH -电极反应负极Zn -2e -+2OH -===Zn(OH)2Zn +2OH --2e -===Zn(OH)2 总反应式Zn +2MnO 2+2H 2O===2MnOOH +Zn(OH)2 Zn +Ag 2O +H 2O===Zn(OH)2+2Ag 2.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电池结构负极:Pb 正极:PbO 2电解质溶液:H 2SO 4溶液负极:H 2 正极:O 2 电解质:酸性电解质 正极PbO 2(s)+SO (aq)+4H +(aq)2-4+2e -===PbSO 4(s)+2H 2O(l)O 2+4H ++4e -===2H 2O 电极 反应负极Pb(s)+SO (aq)2-4-2e -===PbSO 4(s) 2H 2-4e -===4H +总反应式Pb(s)+PbO 2(s)+2H 2SO 4(aq)===2PbSO 4(s)+2H 2O(l) 2H 2+O 2===2H 2O 知识点一 化学电池 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碱性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 +MnO 2+H 2O===ZnO +Mn(OH)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 .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nO 2+2H 2O +2e -===Mn(OH)2+2OH - 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 .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 g 答案 C 解析 本题要求利用原电池的原理,分析碱性锌锰电池:锌为负极,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故A 正确;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而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C 错误;由电子守恒知D 项正确;由该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和原电池的原理写出正极反应式知B 正确。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旧知识,加强新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提取升华 教学过程: [复习] 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 [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研究反应的快慢,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讨论哪些内容? 还需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讨论]: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蔗糖溶于100mL水的过程如右图,蔗糖在溶解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同时溶液中的蔗糖分子又不断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 溶解

蔗糖晶体 蔗糖溶液 结晶 过程分析: ①、开始时:v (溶解) ,v (结晶)= ②、过程中: v (溶解) ,v (结晶) ③、一定时间后(形成饱和溶液): v (溶解) v (结晶),建立溶解平衡,形成饱和溶液,v (溶解)等于v (结晶),即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 讨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溶解和结 晶过程是否停止? 晶体质量和溶液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但溶解和结晶过程并未停止,v 溶解=v 结晶≠0,蔗糖溶解多少则结晶多少。“度”的产生— 消耗量等于生成量,量上不再变化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H 2O (g)通入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情况为例分析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 ,逆反应速率 3、一定时间后(达平衡状态):必然出现,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 平衡)。 浓度速率图为: v t v 正 v 逆 v 正= v t 1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全册导学案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 量变化的原因。 2.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 别,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3.初步学习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方法,能正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 当措施减小误差。 4.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 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有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①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②铝热反应 ③点燃的镁条继续在CO2中继续燃烧④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⑤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⑥C与CO2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1)(2) (3)(4) 常见的吸热反应 (1)(2) (3)(4)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单位 2.能量变化的原因 (1)宏观?H= 总能量-- 总能量 (2)微观化学反应本质 ?H=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放热反应 破坏键吸收能量形成键放出能量?H0 吸热反应(填>,<或=) 【问题解决】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kJ的能量,生成H2O中的1molH-O键能放出436kJ的能量。试写出O2(g)与H2(g)反应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优化课堂】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课时作业:4.2化学电源

课时作业(十八) [学业水平层次(A)] 1.某同学在超市看到一种电池外壳的纸层包装,印有如图所示的文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不是可充电干电池 B.该电池用过之后不可以随意丢弃,要集中回收处理 C.该电池含有重金属元素 D.该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 e-,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3.25 g 【解析】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外电路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应减少6.5 g,所以D 项错误。 【答案】 D 2.微型锂碘电池可用于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2Li-2e-===2Li+

B.负极反应:I2+2e-===2I- C.总反应是:2Li+I2===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解析】该电池中Li的活泼性强,作负极,其反应为:2Li-2e-===2Li+,B、D均错;正极反应为:I2+2e-===2I-,A错;总反应为2Li+I2===2LiI,C正确。 【答案】 C 3.美国一个海军航空站曾安装了一台250 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 ℃~700 ℃,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2H2+2CO2-3-4e-===2H2O+2CO2,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4OH--4e-===O2↑+2H2O B.该电池的电极没有参加反应 C.电池供应1 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4 mol D.O2从正极通入,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由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得正极反应式:O2+2CO2+4e-===2CO2-3,A项错。燃料电池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B项正确。由总反应式知,电池供应1 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C 项错。该电池为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是H2,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是O2,发生还原反应,D项错。 【答案】 B 4.如图是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该电池负极

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教学反思与总结高中化学选修共三册,高二两学期学完两册。其教学特点介于讲练与讲读之间。因此,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到技能,从态度情感到价值观,从试验到推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学环节把握到测验考试反馈都需要全方位的计划安排。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原则,把实验教学与理论讲解并用,把思想教育与技能提高结合,知识构建与生活实际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理解、逻辑推理、思维创新、自学能力等。 一、深挖教材,注重课标。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摸清情况,因材施教。 我带高二理科班,从成绩上看,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我在教学中将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先获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形成一条感情的链条,紧紧把师生连接起来,也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三、紧扣课标,认真备课。 按照高中教育特点、教育规律、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化学选修4》教学内容(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史话、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归纳与整理、习题、复习题、附录等)、《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必修4》、《资源与学案》的难广度,注重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搞好板书设计为上课做到必要准备。 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四教案: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4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4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课题专题专题1化学反应速率 单元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节题第三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状态,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培养归纳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教学重点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难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提问)什么叫可逆反应? (讲解)1.可逆反应: 注:①.相同条件下的反应。 如:2 H2 + O2 === 2 H2O, 2 H2O=== 2 H2 + O2 ②.有气体参加的必须在密闭容器中 如:敞口容器:CaCO3 == CaO + CO2↑ 密闭容器:CaCO3 CaO + CO2 ③.同时具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一、化学平衡的建立 2.化学平衡 [口答]在相同条件 下同时能向正反应 方向和逆反应方向 进行的反应。 不可逆 (非可逆) 不可逆 可逆 [回忆]初中溶解平 衡 点燃 电解 △ △ 催化剂 高温

CO + H 2O CO2 + H2阅读P43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变化?V正、 V逆变化? ②.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如何变化?V正、 V逆变化 ③.当V正 = V逆时,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是否再变 化。 [讲解]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①动态平衡;②(同一物质)正反 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③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一定;④一定条件下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在一定条件 下可建立相同的平衡(等效平衡);⑤条件改变,原平衡 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标志) (1)从 V正= V逆进行判断 (2)百分含量不变标志 (3)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可根据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温度是否不再改变来判断反应是否 达到平衡 [典型例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 + 3H2 2NH3 △H<0达 对照图,正反应 V正变小,V逆变在 不变 理解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考试试卷.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化学选修4考试试卷 东光县第三中学 张鹭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 64 Fe 56 K 39 Na 23 S 32 N 14 O 16 Cl 35.5 C 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20=40分) 1、下列电池不属于化学电池的是( ) A .一次电池 B .二次电池 C .燃料电池 D .太阳能电池 2、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酸性 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 不变、呈中性 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 变大、呈碱性 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 变小、呈中性 3、已知)(2)()(22g HCl g Cl g H +;16.184-?-=?mol kJ H ,则反应)(2 1)(21)(22g Cl g H g HCl 的△H 为( ) A .16.184-?+mol kJ B .13.92-?-mol kJ C .12.369-?-mol kJ D .13.92-?+mol kJ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 NaX 、NaY 和 NaZ 的溶液,其中pH 值依次为 8、9、10,则 HX 、HY 、HZ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HX 、HZ 、HY B. HZ 、HY 、HX C. HX 、HY 、HZ D.HY 、HZ 、HX 5.在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0.5 mol ·L-1·s-1 B .v (B )=0.3 mol ·L-1·s -1 C .v (C )=0.8 mol ·L-1·s-1 D .v (D )=1 mol ·L-1·s-1 6.常温下c (H +)最小的是( ) A .pH=0的溶液. B .0.04 mol ·L -1 H 2SO 4. C .0.5 mol ·L -1 HCl. D .0.05 mol ·L -1的HNO 3 7.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 A .HCO 3- + H 2O H 2CO 3 + OH - B .HCO 3- +OH - ==== H 2O + CO 32- C .NH 3 + H + === NH 4+ D .NH 3·H 2O NH 4+ + OH - 8.向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溶液体积不变),能引起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 .Cl - B .OH - C .AlO 2- D .HCO 3-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电源》教案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电源》教案第2单 元第2课时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干电池根据电池内的电解质分为酸性电池和碱性电池 B.干电池中碳棒为正极 C.铅蓄电池是充电电池 D.铅蓄电池中的PbO2为负极 【解析】铅蓄电池中的PbO2应为正极,铅为负极。 【答案】 D 2.如图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2MnO2+ 2NH4+===Zn2++Mn2O3+2NH3↑+H2O,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 反应的物质是() A.Zn B.碳 C.MnO2+NH4+D.Zn2+和NH3 【解析】可将总反应拆写为两个半反应,负极:Zn-2e-===Zn2+;正极:2MnO2+2NH4++2e-===Mn2O3(s)+2NH3↑+H2O。 【答案】 C 3.(2008年海南高考)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Pb(s)+SO42-(aq)===PbSO4(s)+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PbSO4(s)+2e-===Pb(s)+SO42-(aq) 【解析】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4H++SO42-+2e-===PbSO4+2H2O;负极材料为铅板;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2H2O-2e-===PbO2+4H++SO42-;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增大。 【答案】 B 4.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解析】氢氧燃料电池中H2为负极反应物,工作过程需不断补充H2、O2,其产物为没有任何污染的H2O,故A、C、D三项都对。其中b电极作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答案】 B 5.(2008年宁夏理综)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A.CH3OH(g)+O2(g)-2e-===H2O(l)+CO2(g)+2H+(aq) B.O2(g)+4H+(aq)+4e-===2H2O(l) C.CH3OH(g)+H2O(l)-6e-===CO2(g)+6H+(aq) D.O2(g)+2H2O(l)+4e-===4OH- 【解析】本题考查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物为甲醇,负极反应式中不应该出现氧化剂,而A、B、D项中电极反应物中均出现氧化剂氧气,所以A、B、D

选修4 化学平衡 教案

2-3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 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 【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表示。如:H 2 + I 22HI 【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学与问】反应2H 2 +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 【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这两个反 应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不是可逆反应 【讲解】由于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反应,因此无论反应多长时间,都不能向任何一 个方向进行到底,如3H 2+ 2N 2 2NH 3 ,只能尽可能多地将氮气和氢气转 化为氨气,反应最终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催化剂 高温高压 电解 点燃 反思: 本节知识较难理解,概念少讲,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融会贯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年级(化学).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高(二)年级(化学) 等效平衡专题训练 一、等效平衡的规律 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平衡状态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有如下规律: 规律Ⅰ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变化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 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1摩N2和3摩H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 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摩)。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 。 (2)若a=0.5,则b= 和c=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练习1】500℃,向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不同量的气体,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共进行了6次实验,每次物质的量分别为: ①2amolSO2+amolO2;②2amolSO3;③amolSO2+0.5amolO2+amolSO3; ④4amolSO2+2amolO2;⑤4amolSO3;⑥amolSO2+0.5amolO2+3amolSO3。 试分析,6次反应分别达到平衡时SO3的平衡浓度相同的组合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规律Ⅱ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2】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g)+Br2(g)2HBr(g)。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g)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 (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根据下列编号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

绪言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书的基本学习内容——研究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速率、方向、限度);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过程与方法:自学与讲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的精髓是化学反应规律,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可更好的获取物质为人类服务重点:概念模型法的理解 难点: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概念模型建立 导入: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问题的核心——本书的作用 一、本书研究的内容 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的速率、方向、限度 章节简介 二、学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从物质相互作用导入 概念模型 1、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 有效碰撞: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之间的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能量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 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模型: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 活化能合理取向 碰撞——新物质、能量变化 3、催化剂 在反应中的作用与意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加快反应的速率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计划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学热力学) 焓变、反应热1课时;热化学方程式1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1课时;习题2课时 燃烧热能源1课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1课时;反应热的计算1课时;习题2课时 章末归纳与整理1课时;章末检测2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解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定量计算 过程与方法:讲授、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对人类的重要性 重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与形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的概念理解,焓变的正负意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课时 导入:必须2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回忆——定量研究 一、焓变反应热 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焓变(?H):H生成物- H反应物单位:KJ/mol 反应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分析:化学能是物质内能的一种,化学能的变化也是物质内能的变化。物质内能的变化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U=W+Q 。化学反应一般在敞开容器中进行,反应体系压力与大气压相等,W=0,?U变化只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恒压下的物质内能变化叫焓变,焓变即可表示反应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