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提倡皮下注射,谨慎配伍用药

维生素K1注射液为常用药,临床实践中发现给药方法静脉输液居多,部分为配伍用药,个别存在配伍禁忌。这样的给药方法常规并不不提倡。本文对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相关资料予以整理,并列出部分常见的忌配文献,供临床使用参考。

1 维生素K1注射液的给药方法

1.1 药品说明书其用法用量项下记载,(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1.2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肌内、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仅病情严重时采用静脉注射,注药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mg。

1.3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本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对本药进行稀释和缓慢注射也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典型的类似于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包括休克、心跳和(或)呼吸停止。有些患者在接受本药后第一时间就出现反应。因此肌内及静脉给药途径仅在皮下给药途径不可行且必须时才可使用。肠道吸收不良患者,采用皮下、肌内注射给药为宜;如仍采用口服,宜同时给予胆盐,以利吸收。静脉给药由于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只适用于不能采用其他途径给药的患者,并应控制给药速度(开始10分钟只输入1mg,无明显反应时速率不超过1mg/min)。本药可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不要使用其他稀释液。1.4 《中国国家处方集》(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一次10mg ,一日1- 2 次,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 - 24 小时给母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2- 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 - 1mg, 8 小时后可重复。

1.5 《新编药物学》第17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1.6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第35版静脉给维生素K1能引起严重的反应,类似超敏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症状包括面色潮红、出汗、胸部压缩感和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心血管性虚脱;也有报道可引起死亡。过敏反应通常与输注速度过快相关。但甚至也被报道出现在溶液被稀释和输入缓慢时。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含有在一些肠外成分中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多乙氧基化蓖麻油;而当配方中不含有多乙氧基化蓖麻油成分时,很少有关于该反应的报道。有报道在皮下、肌内、静脉内和口服使用维生素K后,发生超敏反应,尽管发生率很低。皮下给药被认为相比静脉途径,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更低,静脉内使用后曾报道发生死亡。甚至在低剂量、缓慢给予以及稀释后输注时发生。

1.7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3期)《警惕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提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一般应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病例报告分析显示,95.3%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静脉途径给药。文献报道中有一例患者半分钟内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10mg,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2 维生素K1注射液忌配的部分文献见表1。

3 讨论

尽管不同文献对维生素K1的用药方法与配伍描述略有差异,从安全用药角度,提倡常规皮下注射给药,重症患者需要静注时控制给药速度,鉴于配伍禁忌药物甚多,不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之外的含有其他药物的稀释液,应当是比较理想的。在给药方法的常规选择上,还应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疾病及严重程度的区别,对选择合适的用法也是有所区别,过多的静脉输液途径用药与病情严重程度的正常分布并不相符,说明临床在给药途径选择上存在相应偏颇,宜引起重视并建议改进。既往的用药习惯随着医药学科的进展,应当予以必要的修正与完善。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维生素k1注射液为黄色液体,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1,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维生素 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一过敏反应 1.心脏骤停:例[1]: 某患者,因“发热、咳嗽”给予维生素K1、头孢哌酮治疗,用药约3min时出现神志不清、全身发绀,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停用维生素K1等。约10 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跳缓慢、心率在20-30次/min,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样呼吸,神志不清。频繁惊厥,约0.5h后再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2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率仍缓慢、呼吸不规则,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于第2天死亡。 2.过敏性休克:例[2]:男,5岁,因“发热”就诊,体温高达39℃ ,咳嗽气促4天,右肺闻及细罗音,胸透示:右下肺中外带絮状阴影,诊断“支气管肺炎”,外院予青霉素240万单位静点一天,咳嗽未见好转,第二天继续静点青霉素,维生素K1 20mg加入壶中,给药大约5min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下降。有休克早期表现,院外误以为是青霉素过敏,更换吊瓶给予肾上腺素lmg后来我院,查体:体温36.9℃,血压50/30mmHg,呼吸40次/分,患儿精神弱,面色苍白,肢体冷甲床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弱,腹软肝脾不大。无青霉素过敏史。考虑为维生素K1所至的药物反应,予吸氧、平卧、保暖,静点654-2 5mg及氢化考的松80mg,补充2:1液350ml。约30min面色好转,呼吸平稳,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4小时后上述症状完全消退。次日停用维生素K1继续用青霉素未见不良反应。 2.例[3]:女,29岁,“先兆流产、停经4个多月,下腹闷痛5h,阴道出血2h”就诊,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00/65mmHg,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愎部稍膨隆,宫底U一2,胎位不祥。胎心听不清。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阴道有少量出血,色鲜红。人院后给予10%GS 10ml+ VitK1 10mg静脉推注射,约5min时,病人诉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提倡皮下注射,谨慎配伍用药 维生素K1注射液为常用药,临床实践中发现给药方法静脉输液居多,部分为配伍用药,个别存在配伍禁忌。这样的给药方法常规并不不提倡。本文对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相关资料予以整理,并列出部分常见的忌配文献,供临床使用参考。 1 维生素K1注射液的给药方法 1.1 药品说明书其用法用量项下记载,(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1.2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肌内、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仅病情严重时采用静脉注射,注药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mg。 1.3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本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对本药进行稀释和缓慢注射也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典型的类似于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包括休克、心跳和(或)呼吸停止。有些患者在接受本药后第一时间就出现反应。因此肌内及静脉给药途径仅在皮下给药途径不可行且必须时才可使用。肠道吸收不良患者,采用皮下、肌内注射给药为宜;如仍采用口服,宜同时给予胆盐,以利吸收。静脉给药由于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只适用于不能采用其他途径给药的患者,并应控制给药速度(开始10分钟只输入1mg,无明显反应时速率不超过1mg/min)。本药可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不要使用其他稀释液。1.4 《中国国家处方集》(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一次10mg ,一日1- 2 次,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 - 24 小时给母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2- 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 - 1mg, 8 小时后可重复。 1.5 《新编药物学》第17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1.6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第35版静脉给维生素K1能引起严重的反应,类似超敏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症状包括面色潮红、出汗、胸部压缩感和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心血管性虚脱;也有报道可引起死亡。过敏反应通常与输注速度过快相关。但甚至也被报道出现在溶液被稀释和输入缓慢时。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含有在一些肠外成分中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多乙氧基化蓖麻油;而当配方中不含有多乙氧基化蓖麻油成分时,很少有关于该反应的报道。有报道在皮下、肌内、静脉内和口服使用维生素K后,发生超敏反应,尽管发生率很低。皮下给药被认为相比静脉途径,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更低,静脉内使用后曾报道发生死亡。甚至在低剂量、缓慢给予以及稀释后输注时发生。 1.7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3期)《警惕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提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一般应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病例报告分析显示,95.3%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静脉途径给药。文献报道中有一例患者半分钟内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10mg,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2 维生素K1注射液忌配的部分文献见表1。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K 1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维生素K 1注射液 英文名:Vitamin K 1 Injection 汉语拼音:Weishengsu k 1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 1,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3―(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基)―1,4-萘二酮的反式和顺式异构体混合物。其结构式为: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透明粘稠的液体。 【药理毒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 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k 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药代动力学】肌内注射1-2小时起效,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肾脏和胆汁排出。 【适应症】用于维生素k 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 缺乏。 【用法用量】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 ,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 。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 ,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禁忌症】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333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K1注射液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妊娠:避免使用 警告:维生素K1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给药期间应对患者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治疗。(新增)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7年05月16日 修改日期:2010年06月09日 修改日期:2010年10月01日 修改日期:2012年01月16日 【药品名称】 维生素K1注射液 【英文名称】 Vitamin K1Injection 【汉语拼音】 Weishengsu K1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K1。辅料为丙二醇、醋酸、吐温-80、无水醋酸钠、焦亚硫酸钠。 【性状】 本品为黄色的液体。 【适应症】 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规格】 1ml:10mg 【用法用量】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不良反应】 新增: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晕厥等;呼吸系统损害:呼吸困难、胸闷、呼吸急促、支气管痉挛、喉水肿、憋气、咳嗽、哮喘、憋喘、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损害:紫绀、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 偶见过敏反应。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占49.2%,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呼吸系统损害占26.5%,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呼吸急促、支气管痉挛等;心血管系统损害占12.92%,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报告的36.7%。【禁忌】 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项】 新增:1.维生素K1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时,应缓慢注射药物,给药速度不超过每分钟1毫克。2.维生素K1遇光快速分解,使用过程中应避光。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

维生素K1注射液为常用药,临床实践中发现给药方法静脉输液居多,部分为配伍用药,个别存在配伍禁忌。这样的给药方法常规并不不提倡。本文对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相关资料予以整理,并列出部分常见的忌配文献,供临床使用参考。 1 维生素K1注射液的给药方法 药品说明书其用法用量项下记载,(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1mg,8小时后可重复。(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肌内、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仅病情严重时采用静脉注射,注药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mg。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本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对本药进行稀释和缓慢注射也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典型的类似于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包括休克、心跳和(或)呼吸停止。有些患者在接受本药后第一时间就出现反应。因此肌内及静脉给药途径仅在皮下给药途径不可行且必须时才可使用。肠道吸收不良患者,采用皮下、肌内注射给药为宜;如仍采用口服,宜同时给予胆盐,以利吸收。静脉给药由于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只适用于不能采用其他途径给药的患者,并应控制给药速度(开始10分钟只输入1mg,无明显反应时速率不超过1mg/min)。本药可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不要使用其他稀释液。 《中国国家处方集》(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一次10mg ,一日1- 2 次, 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 - 24 小时给母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2- 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 - 1mg, 8 小时后可重复。 《新编药物学》第17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第35版静脉给维生素K1能引起严重的反应,类似超敏反应和过敏性反应。症状包括面色潮红、出汗、胸部压缩感和胸痛、呼吸困难、发绀、心血管性虚脱;也有报道可引起死亡。过敏反应通常与输注速度过快相关。但甚至也被报道出现在溶液被稀释和输入缓慢时。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含有在一些肠外成分中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多乙氧基化蓖麻油;而当配方中不含有多乙氧基化蓖麻油成分时,很少有关于该反应的报道。有报道在皮下、肌内、静脉内和口服使用维生素K后,发生超敏反应,尽管发生率很低。皮下给药被认为相比静脉途径,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更低,静脉内使用后曾报道发生死亡。甚至在低剂量、缓慢给予以及稀释后输注时发生。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43期)《警惕维生素K1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提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一般应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病例报告分析显示,%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静脉途径给药。文献报道中有一例患者半分钟内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10mg,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建议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2 维生素K1注射液忌配的部分文献见表1。 表1 维生素K1注射液忌配的部分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