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ICU因其特殊的环境、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和经常采用的侵入性诊疗操作,而造成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一般病房高。医院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是导致危重患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某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07年ICU目标性监测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率为8.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尿路感染。在此过程中,针对入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相关危险因素1.1 呼吸系统感染1.1.1 基础疾病ICU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低下,且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清除功能减弱,咳嗽与吞咽反射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口咽部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胃液返流发生误吸而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增加。1.1.2 呼吸机使用机械通气是ICU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机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手术,可损伤气道上皮,引起炎症反应,刺激气道分泌物增多,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抑制吞咽活动和食管括约肌关闭,免疫第一道防线鼻-咽-口咽部失去了正常防御作用;气道湿化不足导致分泌物粘稠、结痂不宜排出,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大量研究资料证明,被污染的吸痰管、气管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及管路是造成呼吸道感染及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1.2 泌尿系统感染1.2.1 导尿术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采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在导尿过程中若无菌观念不强、导尿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侵入,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 1.2.2 留置导尿管时间有文献资料显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与留置尿管的时间呈正比。一般情况下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于90%。有文献报道,密闭式引流系统的应用可以使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由5天推至14天,持续留置导尿术14天后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0%。女性患者由于其生理特征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因机体内环境紊乱等因素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2.3 导尿管护理尿道口消毒不严格,引流袋高于耻骨联合,频繁更换引流袋及不正确采集尿液标本等均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率增加。1.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ICU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常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动脉内置管等侵入性操作,进行导管护理时若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容易造成微生物的侵入而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炎症反应、操作人员操作不熟练等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成为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门户,而且血液亦是最好的细菌培养基。导管污染是引起导管相关性败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特别是导管接头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细菌可从接头处迁移到导管尖端。有学者研究证实:70%导管相关性脓毒血症是由于被细菌污染接头引起。

2 预防措施2.1 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采用循环风紫外线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1次,菌落数≤200CFU/m3;限制入室人员数量,减少人员流动;对转出或死亡患者床单位的物品、各种监护和治疗设备等及时进行终末消毒;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严格采取标准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2.2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气道湿化,定时吸痰,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持续机械通气期间,患者尽量采取半卧位;靠近气管内导管的管道应维持于整个装置的最高位,以便管道内冷凝水能顺势向下排入积水杯,采取胃肠减压术以防止呕

ICU医院感染年终总结

2011 年度 icu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站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病例监测 ①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 242人,感染例次数250例,感染率为 1.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w 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从11月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院的漏报率从 50% 下降到16%。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③对全院1751 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 0.5%的要求 2 、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 环境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手卫生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对于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物表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使用中的皮肤消毒液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篇二: 2015年度 icu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病历监测①感染率监测:我科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达到 卫生厅规定的w 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科针对漏报多进行处罚、现在已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对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 0.5%的要求 2 、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我科每月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医院感染办每季度轮转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感通信及时反馈各科室。 3 、目标性监测:对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患者切口、手卫生、无菌操作进行目标性监 测,通过观察医生换药、采集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种检测报告(x 线、胸片)等,向医生、护 士了解病人情况、床头查看病人等方式选定目标, 重点关注有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操作的病人,以及长期或多联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前瞻性给予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意见,不断循环监测,及时调 整监控策略,以达到减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科室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

ICU医院感染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 3、卫生手消毒: 4、空气传播: 5、接触传播: 二、判断题: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3、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4、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6、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 种颜色垃圾袋中()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手消毒指征(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2、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4、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精修订

I C 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 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 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 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 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 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 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 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 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 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 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ICU医院感染年终总结

2011年度icu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 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 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 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 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 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 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站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 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 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 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例监测 ①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242人,感染例次数250例,感染率为 1.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从11月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 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院的漏报率从50% 下降到16%。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③对全院1751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 感染5例,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2、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 环境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手卫生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对于 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物表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使用中的 皮肤消毒液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篇二:2015年度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 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 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 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 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 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 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 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 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 —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病历监测①感染率监测:我科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达 到卫生厅规定的≤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 始,我科针对漏报多进行处罚、现在已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对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0.5%的要求 2、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我科每月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办每季度轮转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感通信及时反馈各科 室。 3、目标性监测:对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患者切口、手卫生、无菌操作进行目标性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 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 1)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洁净走廊(缓冲间)>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当洁净ICU为负压时,有两种气压设计:洁净走廊或缓冲间为负压设计,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洁净走廊或缓冲间设计为正压时,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新建或改建ICU应设置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条件许可时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一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5㎡,床间距大于等于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8㎡。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应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 8、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 二、环境管理 1、基本要求 (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空气 (1)普通ICU 1)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自然通风受限时,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洁净ICU 1)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巴中市市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目录 目录 (1) 确认所处环境 (2) 、总贝U (2) 二、概念 (2) 三、步骤与方法 (3) 3.1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以下要素 (3) 3.2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 (4) 321风险识别 (4) 3.2.2风险分析 (4) 3.2.3风险评价 (6) 3.3风险应对 (6) 3.4监督与检查 (6) 3.5沟通与记录 (8) 3.6总结与改进 (8)

各重点科室(确认所处环境): 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感染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并落实;对有较高感染风险的医院感染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我院制定针对以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开展监测体系,针对手术室、住院部各病区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风险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我院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一、总则 按照《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等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参照WH《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二、概念 风险(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通常用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来表示风险。 风险管理: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框架中,详细说明用于管理风险的方法、管理要素及资源方案。(管理要素通常包括程序、操作方法、职责分配、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医院风险:能够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事件。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是将不确定的威胁或损失进行量化的工作。风险评估量化需要计算两部分,潜在损失的大小和损失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的大小X损失发生的概率。

ICU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 目录: 一、相关概念及职责 二、ICU 院感控制基本要求 三、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 四、相应物品及环境的监测 五、监护区、治疗室及换药要求 六、日常消毒要求 七、医护人员洗手规范 八、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九、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十、多重耐药菌医院控制 一、相关概念及职责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6学时。 二、ICU 院感控制基本要求 1、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在隔离间内。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____________科2014年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_________科感染管理风险因素评估单

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 任务采取措施负责部门、人员 1、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①各科室感控人员带头落实手卫生,并指导监督其它人员执行手卫生 ②宣传手卫生相关知识、制度、措施 ③定期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并反馈 (1)定期组织学习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确保人人掌握 (2)科室感控小组每月坚持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科主任、护士长、院感质控人 员 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及 监控护士、全科医务人员

监测计划1(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 目的项目执行措施资料来源资料收集者收集、分析、报告 以ICU 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1、ICU中心静脉 置管相关血 流感染 2、ICU呼吸机相 关肺部感染 3、ICU导尿相关 尿路感染 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做好基础护理,特别是对重症患者应做好口腔 护理,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与机械通气有关的防 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ICU医生、责 任护士提供信息 2、查阅病历 3、现场查看 4、微生物室报告 1、院感科专职 人员 2、ICU医护人 员 1、实时报告 2、定期总结、反馈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 监测,定期总结、分析 监测计划2(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控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风险,降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1、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 2、加强患者的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机体抵抗力差的患者注重加强营养 及支持疗法,以增加其免疫力 3、加强医护人员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特别应重视医护 人员手卫生,强调在操作前后彻底洗手或手消毒 4、遵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 的感染;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规范 1、手术病例监测 2、查病历信息 3、微生物室报告 4、现场查看术后换药 5、感染病例实时监测 1、手术部位医院管理 目标监测结果分析 2、医院感染病例每日 查看、每月总结 3、多重耐药菌感染实 时监测,定期总 结、反馈 监测计划3(新生儿科) 目的采取措施资料来源分析、报告

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2016年是我院要搬迁新院,我科也将扩大规模,谋求新发展的决胜之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严防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ICU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ICU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月年召开科室监控小组成员会议一次,讨论解决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工作。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针对性专题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每月组织培训一次次,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等。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训后进行考试。对新进人员、轮转、实习、进修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卫生员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物表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交叉感染。 三、开展各项感染监测,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一)感染病例监测 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临床医师报告,监控医生进行汇总,主要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报告与处置。 (二)目标性监测 重症医学科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等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和管理,规范 ICU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和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按规范要求对灭菌器进行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四)多重耐药菌监测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的目标性监测:监测的目标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从而督促管床医生对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做到有样必采,及时做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对确立诊断的多重耐药菌(MDRO)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加强质控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科室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自

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评估表

XXX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使用说明 为识别、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强化并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感染管理科设计了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相关表格,并获得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修订审核通过。现就如何使用各风险评估表及其附件说明如下: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小组,要求包括医院感染监控员在内的 3 人以上。 2.评估小组成员根据科室自身实际情况,针对‘表一'内所列“待评估的高危因素”逐一打分。 3.风险的可能性(P): 测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分为 3 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4.风险的严重性(S): 主要针对如果风险发生潜在的严重性,严重程度分为 3 个等级:高、中、低,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5.风险的可测性(D): 分为 3 个等级:低、中、高,对应的风险系数为3,2,1。 6.风险优先系数(RPN的计算: 风险优先系数(RPN二风险发生可能性(P)x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x风险的可测性(D)。 7.风险水平: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 RPW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W 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8.系数越大、风险水平越高,即成为需要优先解决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科室需要根据评估结果,针对风险水 平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填写表二。(措施可参考附件:常见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干预措施) 9.科室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后需要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表三。 10.本评估表一式 2 份,一份交感染管理科,一份科室留存。 11.本评估表在评估结束后立即上交感染管理科。

表一:XXX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手术部位感染) 注: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 RPN K 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 K 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感染管理科制表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I C U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

巴彦淖尔市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和管理办法各重点科室: 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感染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并落实对感染较高风险部门有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及感染控制措施。我院制定完善针对以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开展监测体系,针对ICU、新生儿科、手术室、血液科、母婴同室病房、血透中心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由感控科定期全院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风险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我院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1总则 按照《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09 风险管理术语》等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医院隔离技术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参照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2 概念 风险(Risk):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医院风险:能够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事件。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风险评估是将不确定的威胁或损失进行量化的工作。风险评估量化需要计算两部分,潜在损失的大小和损失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的大小×损失发生的概率。 3方法 3.1按照规要求我院采用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检查表法结合评估风险及开展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适用于病房、ICU)评估科室:评估时间: 评估内容评估 结果 存在风险院感办督导 医院感染监测散发感染病例确诊后24小时之内上报是否I类切口感染及特殊感染及时上报是否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及时上报是否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时上报是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及时上报是否掌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是否科室有医院感染监测统计反馈资料是否科室存在问题及时分析,有改进措施、追踪检查记录是否 抗菌药物清洁切口手术切口类型正确填写是否掌握本科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目标,并执行是否围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品种及疗程符合抗菌药物使 用原则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行病原菌送检,根据药敏及时调整 敏感抗菌药是否 病区管理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是否病室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整洁、无异味是否晨间护理使用一次性扫床巾,一床一套一废弃是否擦拭床头桌毛巾一人一桌一巾是否 是否患者被服衣物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污 衣被服密闭存放,禁止在走廊清点是否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是否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时,处置 方法正确是否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 离措施是否MRSA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单间隔离或同类同房 间安置是否清洁工具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分类放置是否病区环境保持清洁、无异味;保洁人员清洁及时、流程 规范是否空调通风口保持清洁是否办公区域:台面、电脑、电话、病历夹、物流桶等高频 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规范是否科室陪护管理、探视制度落实到位是否 无菌技术病人呼吸道管理规范是否皮肤消毒方法正确是否血、痰、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正确是否无菌操作规范是否换药操作规范是否

ICU 医院感染控制

ICU 医院感染控制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由于ICU 病房病人来源广,病情重,是感染高发区,因而ICU 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程度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1. 工作区域划分规范: 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按规定着装,离开病区时更换便装。 2. 人员要求: ICU 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2.1 医护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时,应衣帽整洁。 2.2 在接触病人,各种技术操作前后,护理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大小便之后,进入或离开监护病房时,均应洗手,并严格消毒液泡手制度。 2.3 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多人参加的大查房活动。 3. 空气净化及环境消毒 3.1 ICU 监护病房符合洁净护理单元Ⅲ级标准。 3.2 喷雾或擦拭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应用0.2%过氧乙酸或0.05%的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病床、床头柜、医疗设备及门窗表面每日擦拭1 次,地面每日擦拭4 次。 4. 设备用物消毒 4.1 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 4.2 呼吸机管路、吸氧面罩,用后毁形并按医用垃圾处理。 4.3 一次性医疗物品,如输液器、输血器、胃管、气管插管、佛雷氏尿管、套管针头、三通管、注射器等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4.4 用过的治疗包、换药包及一切无菌治疗用品应及时送到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 4.5 止血带、袖带、约束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先浸泡消毒清洗,后晾

干备用。 4.6 体温表一人、一用后用流动水冲净,再浸泡于75%酒精内,每日更换酒精一次,每周监测体温表一次。 5. 床上用品终末消毒 5.1 病人死亡、转科、出院后,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床上用品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后送医院洗衣房清洗。 5.2 ICU 病房使用的清洁用具,如墩布、擦布等,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1%有效氯浸泡消毒,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与使用,不得混用。 6. 微生物监测 6.1 空气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使用空气培养皿进行监测。 6.2 ICU 病房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存档,以备日后对感染管理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小结、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3 定期或遵医嘱留取病人血、痰等培养,针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依据。 7. 对被发现有可疑“传染病”患者时,消毒隔离应做到: 7.1 实行护理单元隔离,保持负压及良好的通气状态 7.2 穿隔离衣进病室,一次一件或在病室门口正确悬挂。 7.3 戴双层橡胶手套。 7.4 正规操作,尤其抽血、静脉输液等有创操作。 7.5 单位隔离,一切物品要放在病人室内处理: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 溶液混合搅拌,浸泡20 分钟后倒入杂用室的池内;针头、输液管路、敷料分别放入屋内双层医用垃圾容器内,进行焚 烧处理,并注明“隔离”;被服、隔离衣放在黄色塑料袋内,双层结扎,注明“隔离”及数量。 8. 医院感染监控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指标: 8.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8.2 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8.3 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目的:为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相关高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规范》,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6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共58例次,医院感染率11.88%,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日感染率9.70‰,例次日感染率10.23‰;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为主(53.45%),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34.48%);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首(45.00%)。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采取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标签: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ICU;病原菌 医院感染是全球关注的话题,随着侵入性操作普及,医院感染也随之增加。ICU收治危急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和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重要手段[1]。2010年6月医院启用现代化门诊病房综合大楼,ICU也从5张床增加至16张床,对ICU质量管理与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全面掌握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2011年1月起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ICU患者46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66~89岁者45例,41~65岁者6例,90岁以上者4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附录D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要求[2],由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每天到ICU 进行主动监测,查看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体温单、侵入性操作、各种辅助检查结果等,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为医院感染,监督、指导医护人员及时完成准确填写、评估监测表,每季度统计、分析及反馈各项监测指标。 1.3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3]进行诊断。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463例监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55例,共58例次,医院感染率11.88%,例次感染率12.53%;患者总住院日数5668 d,患者日感染率9.70‰,例次日感染率10.23‰;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 3.74,调整日感染人次率2.59‰,调整日感染例次率2.74‰。

中心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 表一风险事件:ICU医院感染评估日期:评估科室: 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 (S)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 该怎样做好准备(D)风险优先 系数 (RPN) 风险 水平 高3 中 2 低 1 高 3 中 2 低 1 低 3 中 2 高 1 探视者、陪护着较多 对各通风滤网未保洁 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 耐药菌定植或感染 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 手卫生不规范 使用中心静脉插管 呼吸机 泌尿道插管 隔离病人落实不到位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引流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 呼吸器械污染 介入性操作 环境常态保洁与消毒 吸痰 诊疗用品有洁污交叉 完美WORD格式

注: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 表一风险事件:NICU医院感染评估日期:评估科室: 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 (S)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 该怎样做好准备(D)风险优先 系数 (RPN) 风险 水平 高3 中 2 低 1 高 3 中 2 低 1 低 3 中 2 高 1 探视者、陪护着较多 设备及设施的配置不到位 耐药菌定植或感染 通风、温度、湿度难以达到 手卫生不规范 使用中心静脉插管 呼吸机 泌尿道插管 隔离病人落实不到位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婴儿暖箱清洁消毒处理不及时彻底 引流管 气管插管 气溶胶及管道冷凝水污染 呼吸器械污染 环境常态保洁与消毒 吸痰 诊疗用品有洁污交叉 完美WORD格式

奶瓶奶嘴处理 注:RPN ≥18风险水平评定为高,9≤RPN<18风险水平评定为中,RPN<9风险水平评定为低。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 表一风险事件: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评估日期:评估科室: 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如果发生潜在的严重性 (S)如果要发生风险,医院应 该怎样做好准备(D)风险优先 系数 (RPN) 风险 水平 高3 中 2 低 1 高 3 中 2 低 1 低 3 中 2 高 1 患者皮肤准备 手术人员的口、鼻、手携带病原微生物 血糖控制 手卫生 围手期抗菌药物管理 手术室环境保洁与维修 年龄(高龄>75岁或新生儿等) 疾病(癌症、血液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治疗(透析、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放疗)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 无菌技术操作 手术器械及物品 手术时间 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 保温 中心静脉插管 完美WORD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