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公园项目案例

综合性公园项目案例
综合性公园项目案例

综合性公园项目案例

1.文化综合性公园

广州越秀公园

1.公园概况

越秀公园是广州城市中心公园,是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它与白云山联成广州城北的屏障。海拨70余米。历史上又称粤秀山、越王山。明朝永乐年间,山上曾建观音阁,所以又称观音山。越秀山早在西汉时期便是登临胜地。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曾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园。解放后,人民政府把设想变成了现实。

越秀公园位于解放北路,因越秀山而得名,建于1952年,总面积86万平方米,包括三个人工湖、七个山岗,为五岭余脉最末的丘陵,为国家4A 级市属综合性公园。它不仅保存了镇海楼、明代古城墙、四方炮台遗址、中山纪念碑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和众多的古树名木,还建设了五羊仙庭、成语寓言园、竹林休闲区、韩国海东京畿园、金印游乐场及游泳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越秀公园现已成为广州市最大的文化综合性观赏公园,除个别园内项目独立收费外,全年对广州市民及外地游客免门票开放,去年游客数量达到1800万人次。

2.园区规划

园内有东秀、南秀和北秀三个人工湖。东秀湖、南秀湖景色幽美,是绘画、写生、垂钓的好地方,东秀湖畔有儿童乐园、烧烤场、健力宝健美乐苑等活动场馆,南秀湖畔有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南秀大草坪;北秀湖绿荫低

垂,是划船爱好者的最佳选择,湖东面有中国成语寓言园景区,是成语寓言故事大观园;南面有南秀花苑,以植物造景为主,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北面的圆炮台,老人活动区,是老人运动的好去处。北秀湖畔还建有花卉馆、湖心岛和锦园等。越秀公园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园林博览会。

金印游乐场是适合青少年朋友游玩的地方。场内的踏趣园,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还有旋转秋千、美人鱼、自控飞机、碰碰车、森林狩猎、游艺室等游乐项目。

公园有容纳3万多观众的越秀山体育场,同时有容纳5000观众的游泳场,且公园内的广场上有体育室、露天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露天舞池等活动项目。

广州越秀公园导视图

3.历史文化建筑

越秀公园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明代古城墙、镇海楼、五羊石雕和中山纪念碑。

\

明代古城墙

越秀山古城墙始建于明代,它和镇海楼以及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被誉为“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又是广州仅存的一段古城墙。

这段古城墙分西、中、东三部分: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美术馆到小北门为东段,共1000余米。城墙上的雉堞敌楼等早已荡然无存,保存较完好的是镇海楼附近的一段,长达200米。

越秀公园明代古城墙图

镇海楼

镇海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楼前对峙一对高达二米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

~

越秀公园镇海楼图

五羊石雕

根据古老的传说1959年在越秀山建一座五羊塑作。这座五羊石雕,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五只羊大小不一,母羊昂首远望,口衔谷穗,其余四羊,环绕其身,姿态各异,造型优美。五羊石雕被誉为广州城徽,为越秀公园增色不少,广州亦得别称“羊城”和“穗城”。

越秀公园五羊石雕图

中山纪念碑

中山纪念碑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它位于观音山顶上,循“百步梯”上蹑498级可通达。纪念碑建于1929年,碑身全部用花岗石砌成,高37米,碑底为方形,向上渐小而尖,碑内有梯级可回旋至顶。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长约7米、宽约4米的巨型花岗石,上面刻着孙中山的遗嘱。其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越秀公园中山纪念碑

芝加哥千禧公园

1.公园概况

芝加哥千禧公园是坐落于美国芝加哥洛普区的一座文化综合性公园,英文名为Millennium Park。该公园是密歇根湖湖畔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含盖整个格兰特公园西北边英亩(99,148平方米)的土地。该地区曾经被伊利诺伊中央铁路(Illinois Central Railroad)当作停车场使用。截至2009年,千禧公园已成为是全芝加哥人气第二高的旅游景点。

'

芝加哥千禧公园平面图

2.公园规划

千禧公园规划中非常强调文化功能,独具匠心的建筑及小品展示了芝加哥的建筑文化,每年在露天剧场举办的几十场音乐会,在宣扬芝加哥爵士、蓝调音乐文化的同时,又提升市民的品味。千禧公园纪念碑则将美国的公益文化予以诠释,同时也弘扬了热衷公益事业的城市精神。皇冠喷泉LED屏幕上闪现的1000张不同肤色的芝加哥笑脸,也在传递着这座城市的热情与和谐。公园在南侧入口也设计了一处景观天桥(Nichols Bridge)将公园与芝加哥艺术馆相连,通过共享再次强化了公园的文化功能。

千禧公园通过广场、步道和开放的草坪这些常规的规划手段实现休闲娱乐和运动健身的功能。千禧公园与格兰特公园的Butler Field仅一道之隔,Butler Field中建有儿童游乐场、多处运动场和纵横几英里的园林路径,千禧公园利用BP桥与之连接,既为公园增添了一处艺术景观桥,同时又与格兰特公园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弥补自身因场地所限而无法实现更多的运动功能的遗憾。芝加哥冬季寒冷,结冰期很长,因此滑冰运动在这里颇受欢迎,麦考密克论坛广场设计为夏为广场冬为溜冰场的多功能广场,而大受欢迎,

每到结冰期,都会看到男女老少竞相追逐的场景,此设计为市民开展所钟爱运动提供了场所。

千禧公园以其大面积的绿化和多样性的植物实现绿化、美化、生态,甚至科普功能。公园中除了大片的草坪和观赏树木外,还建有一处植物园(Lurie Garden),此园占地5英亩,园中共有植物205种,其中乔灌木21种,宿根花卉130种,球根花卉33种,其他草本植物21种。这些多样性植物种类的栽植在满足公园绿化、美化、生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植物园的科普功能。

千禧公园是一座大型地下停车场,为城市提供了停车功能。公园在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一般功能的同时,又为城市提供了9000个车位,极大地满足

了城市中心的停车需求。

3.文化建筑

*

千禧公园建成于2004年7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完成。建筑师弗兰克.盖瑞被誉为后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是千禧公园的总设计师,因此有专业人士将此公园视为展现“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集中地。

露天音乐厅

露天音乐厅(杰.普立兹音乐厅)是公园的扛鼎之作,整个建筑的顶棚犹如泛起的片片浪花,能容纳7000人的大型室外露天剧场则由纤细交错的钢构在大草坪上搭起网架天穹,营造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公共空间,这与芝加哥早前中规中矩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的音乐节,场面颇为壮观。

千禧公园露天音乐厅图

云门

云门,整个雕塑由不锈钢拼贴而成,虽体积庞大,外型却非常别致,宛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因此也有很多当地人昵称它为“银豆”。由于表面材质为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整个雕塑又像一面球形的镜子,像一个巨大哈哈镜,吸引游人驻足欣赏。

%

千禧公园云门图

皇冠喷泉

皇冠喷泉是两座相对而建的、由计算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每隔一段时间,屏幕中的市民口中会喷出水柱,为游客带来突然惊喜。

千禧公园皇冠喷泉图

4.{

5.收费情况

千禧公园除地下停车场收费以外,其余部分全年向民众免费开放。

2.体育综合性公园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

1.公园概况

闵行体育公园,上海五星级公园,位于上海市外环线西侧,莘庄镇与七宝镇的交界处,距市中心约20公里。是上海市首座以体育命名的公园,也是上海市第一座大型城市主题公园。闵行体育公园总面积约1260亩,其中体育场馆200亩、热带风暴244亩、青少年活动中心40亩,公园总投资预算亿元。

2.公园规划

公园设计和建设遵循"因地制宜、一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原则,建设具有时代性的生态型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设有体育场馆区、热带风暴水上乐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10个景区:喷泉林荫道区、观景草坪区、翡翠山林区、卵石溪流区、湿地生态区、音乐雕塑广场区、锦绣湖区、南国风情区、七彩中心广场区、百树林区和千米林带区。并设有山坡长滑道、迷你高尔夫球场、健身园、儿童乐园、儿童自行车、游艇和垂钓等体育项目设施。

公园内建有棚架长廊、大型假山盆景、猴山、荷花池、磨菇亭、假山等,以高大乔木、四季花木和高低错落的绿篱分隔空间。园西建活动区,园东设置土山、密林、草坪、花径、溪流、鱼池。园东北有总面积3300平方米的规则式花坛群,坛中植各色月季。园东部建有一座猴馆,登上二楼平台可观看猴山上猴子的活动。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平面图

3.收费情况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收费项目列表:

金额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查询时间:

上海闵行体育公园运动场馆及园内景观

芝加哥林肯公园

1.公园概况

林肯公园在1843年时是座城市公墓(City Cemetery),当地很多去世的人都被埋葬在这里,1864年,市议会决定将平方公里的墓地改建成为公园。目前林肯公园占地面积达平方公里,南北长约公里,毗邻密西根湖。

2.¥

3.公园规划

公园内建有大量的体育设施,包括15个棒球场、6个篮球场、2个垒球场、35个网球场、163个排球场、一个高尔夫球场以及一个健身中心等。

林肯公园动物园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免费公共动物园。35公顷的动物园里目前饲养着约400种、2000只以上的动物。动物园被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普瑞兹科家庭儿童动物园;另一部分是动物园农场,在这个小型的动物园农场里有农场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猪、奶牛、马等动物,儿童们还可以在这里直接喂这些动物。新整修的Kovler海狮池―代代动物园游客前往的传统场所,有港口海豹和加利福尼亚海狮。

公园内还建有植物园,园里有4个温室,18个繁殖培育室。每年举行4次花展。

芝加哥林肯公园景点图

|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1.公园概况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 Olympiapark )是一组高度集中的特大型体育建筑群。是1972年第20届夏季奥运举办的场地,如今成了一个城市景观公园,虽然曾在这里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但由于其功能和活动空间的多样性,30多年来,每天仍吸引了无数市民来此休闲、运动、娱乐、度假。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全景图

2.公园规划

整个公园由33个体育场馆组成,包括85000平方米可容纳80000名(47000个座位,33000个站位)观众的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可容纳9000名观众的游泳池,14000座席的综合体育馆,5000个座席的自行车场,10200个座席的冰球场以及7200个座席的拳击馆等。

此外还有大型的水上运动湖、可住12000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村和新闻中心、高达290米的电视塔等。这个综合性体育场馆占地总面积3平方千米。

公园内还包括有露天剧场、儿童乐园、溜冰场等市民休闲活动区域,为慕尼黑市民提供了全面的运动休闲娱乐场所。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平面图

3.

4.公园建筑

奥林匹克体育场

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建筑,可容纳8万观众,草坪足球场下面有暖气设备,保证一年四季绿草茵茵,冬天也能进行比赛。最令人惊奇的是这体育场半边有顶,有一个靠50根吊柱吊起的几张“鱼网”组成的帐逢式屋顶。这帐逢屋顶不仅遮住半个体育场,还和延伸过去覆盖能容纳万人的体育馆及容纳2000人的游泳馆相连。它的面积广达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屋顶,相当于10个足球场那样大。这“鱼网帐逢”是半透明的,全部是人造有机玻璃。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图

奥林匹克电视塔

高290米的奥林匹克电视塔(Olympia-und Fernsehturm),它是慕尼黑最高的建筑物,在它的中间有观赏平台和旋转餐厅,搭电梯至塔顶後,在塔上可鸟瞰慕尼黑全城。天气好时,还可望到阿尔卑斯银色峰峦的秀丽景色。

}

慕尼黑奥林匹克电视塔图

5.收费情况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收费项目列表:

项目名称金额

奥林匹克体育场

成人:欧元/人

儿童(16周岁以下):欧元/人¥

奥林匹克电视塔

成人:3欧元/人

儿童(16周岁以下):2欧元/人

团队(20人以上):2欧元/人数据来源:360百科查询时间:

慕尼黑奥林匹林公园园内景色及市民休闲运动项目图

3.|

4.艺术综合性公园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1.公园概况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东部,总规划面积162公顷,以收藏、展示国内外雕塑艺术品为主,是一处集雕塑艺术欣赏、研究、普及和休闲、娱乐、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林。现已有180余件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雕塑、浮雕、壁画作品收藏于园中,体现出作品以及作者的国际性。

2.公园规划

园区划分为东、西、北三个区域。

东区占地22公顷,为城市广场区,以城市景观启承市内的都市氛围;

西区占地18公顷,为自然山水区,以自然景观呼应西部燕山风光;北区占地5公顷,为大型活动区,场地宽阔,设施齐备,适于举办各类大型活动。%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平面图

3.

4.收费情况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收费项目列表:项目名称

金额

门票(

10元/人

Majoy真人CS

150元/人/半天,10人起

30人以上享折

50人以上享折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网查询时间:

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园内作品及休闲娱乐项目图

5.生态综合性公园

上海世纪公园

1.

2.公园概况

上海世纪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色的生态型城市综合性公园,享有“假日之园”的美称。公园占地总面积公顷,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

{

上海世纪公园景观图

2.公园规划

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由英国LUC公司设计,设计思想体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和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

华南理工大学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一.单选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美国风景园林之父是: A.奥姆斯特德 B.伯拉孟特 C.麦克哈格 D.布朗 2.广州园林建筑中对雀替、花牙子、撑拱等没有详细的区分,任意两个构件直角相 交之处,镶有三角形的木刻,这个木刻部分统称为什么? A.撑脚B.悬鱼C.攒角D.卷草 3.公园水体规定近岸2米的范围内水深不大于__M? A.0.6 B.0.3 C.0.7 D.0.8 4.2000年10月20日《欧洲景观公约》在__签定。《欧洲景观公约》明确阐述了 景观的定义:“景观是一片被人们所感知的区域,该区域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的活动 或互动的结果。” A.巴黎 B.布鲁塞尔 C.佛罗伦萨 D.柏林 5.上海的豫园是明末的旧园,后世历经修缮更迭,所存原物仅有黄石大假山一座。 请问这座假山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A.张南阳 B.戈裕良 C.计成 D.李渔 6.为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 A.0.5% B.0.3% C.1% D.5% 7.20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最早从哪个国家开始: A.英国 B.德国 C.意大利 D.美国

8.影响湿地特征最重要的因素是: A.盐度 B.植被类型 C.地理位置 D.水文 9.广州泮溪酒家环境设计是近代优秀的园林作品,其中水庭中山石处理极具地方特色,请问使用了下列架山手法中的哪种? A.堆垒 B.塑山 C.拼接 D.洲渚 10.基地内绿地率的计算,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总用地面积x100% B.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之和/总用地面积x100% C.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建筑基地面积x100% D.绿地率=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建筑基地面积x100%第2页 11.在场地选址中,对地形自然坡度的考虑,以下哪点不恰当? A.场地地形要利于建筑的布置,利于场地排水。 B.一般自然地形坡度不宜小于0.3%,平坡0.3%~8%的场地较理想。 C.缓坡地形5%一10%场地处理要考虑要错落。 D.中坡地形10%一25%场地处理要考虑结合台地;陡坡25%~100%场地不宜 建设。 1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是: A.废弃高架桥改造而成 B.废弃高架铁路改造而成 C.新建的空中步行桥 D建筑屋顶改造 13.蒙特里安(Piet Mondrian)是的代表人物 A.立体派 B.超现实主义 C.印象派D风格派 1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气生根是指暴露在空气中,而非埋在土壤或水等介质中的根 B.呼吸根是指由根上分生出来的枝根,暴露在空气中,具有吸收气体、协助气体 交换的功能 C.支柱根是指由基干基部所长出的不定根,可向下深入土壤中加强支持功能的根,

资料查阅与案例分析之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申佳可100507 ·纽约高线公园简介 高线是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西区的一段废弃了近30年的高架铁路,经过漫长的改造,于2009年6月9日成为向公众开放的高线公园。高线公园是基于历时性保护的原则下被改造而成的。自从1930年发展至今,高线公园经历了“交通生命线”、“荒草地涂鸦”和“保护再利用”等3个时期;对于高线本身,设计师精心保留了3个时期的代表性元素和特征:野草、涂鸦、铁轨、工业建筑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景观特征,完整地展现了城市发展在高线上留下的历史文化痕迹。 高线公园再开发项目将高线发展的3个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使高线公园成为一条历史与现代共融、建筑与景观交织的空中绿廊。它更像是一条海滨木板人行道,静静地躺在城市这片由砖瓦、钢筋和玻璃组成的大海旁。所以,高线公园创造了一种沉思的情绪,让人们敬畏的同时心存感恩,庆幸自己能在都市中享受到这样的一份宁静。

·纽约高线公园材质运用分析 通过查阅高线公园的图片及资料,可以发现,高线公园最大的特色是它的路面材质在保留老铁路的设施、零件,以及废弃铁路沧桑感的基础上,更多运用了混凝土板地面铺装与植物种植交错融合的手法。 设计师将植物与建筑材料巧妙结合,调整设置比例,使其能够满足野生植被、人工培育植物生长,私人休闲,公共使用等多种需求。保存高架铁路粗犷、荒野的韵味,同时又成就一个颇受欢迎的全新公众空间。为此,设计师引入新型铺装材料,在其造景材料特性方面,加入环保材料和技术,并且同时在其上设置植物群落,将建筑的僵硬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柔化,将一个高利用率的硬质设施逐级变成植被丰盈的自然生境。 通过资料得知,高线公园的设计采用了——“植—筑”设计策略。“植—筑”概念是整个设计策略的基础——地面铺装和种植体系的设计,呈现出软硬表面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从高使用率区域(100% 硬表面)过渡到丰富的植栽环境(100% 软表面),为使用者带来了丰富的体验。 从生态方面看,高线公园这种将硬质材料(沙石、混凝土)和软质材料(植物)交错使用的设计手法,在满足游人步行与游览的同时,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原有的铅涂料全部被清除,危险设施被彻底拆除。景观设计师精心挑选包括多年生植物、草类植物、灌木、乔木在内的210种植物材料,建造出乡土特色浓郁,低养护需求,可以完成自播的植物景观; 从景观形态方面看,地面铺装使用有间缝的直线实木板,接口边沿、接缝处逐渐缩小,以便自由流动的水、植物和更硬质的材料混合造景。减少园路,设置有沟痕纹理的景观表面,这种混杂植物的铺装创建了休闲的氛围和富有纹理质地的景致,与其说是步道,倒不如说是一种犁田式景观。这种混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无旁观者的距离感,步行期间,让人感觉与景观的接触更加深入、直接。此外,长长的楼梯、蜿蜒的园路以及掩藏起来的小节点,也让游人能够延长停留时间,慢慢品味其中的玄妙;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 纽约高线公园三期开放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 路货运专用线,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高架公园总体设计和建设投资为15300万美元。开放的公园部分投资为6680万美元。总投资中有11220万美元由纽约市拨款,2070万美元由联邦政府拨款,70万美元由州政府拨款。其余资金由高架之友募集或由西切尔西特区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分期介绍:一期工程最南端的三分之一段从甘斯沃尔特街延至西二十街,长约半英里(约0.8公里),途中横跨第十大道。公园第一段改造由混凝土和绿化景观带组成,改造时留下了生长繁茂的野花野草,还在某些区域保留着原先纵横交错的

铁轨。即使夜间行人也可以在草丛中行走或闲坐。这里灯光柔和而均匀,光源都隐藏在膝盖以下的高度,而从空中俯瞰,线状的光源流动而有韵律。2009年6月高架一期开放后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公园为纽约市所有,接待了超过400万人次游客,纽约人和游客各占一半,是市内单位面积内访客人数最多的景点。非盈利保护组织高架之友与纽约市签订许可协议,通过私人筹款支付90%的公园人员和日常维护运营开销,并组织公共节目和周边小区联谊活动。至今高架之友已经通过高架公园活动筹集了5000万美元的私人资金作为未来建设资金,并维持公园维护和运行。二期工程高架公园二期从西20街到西30街,全长半英里,公园总长1英里。新入口处位于西23街、西26街、西28街和西30街分别增设了新入口。整个公园覆盖了完整的无障碍通行道,并在西30大道和西23大道设置了两台升降电梯以补助西14大道和16大道现有的两台电梯。二期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景观小品造福公众,例如“切尔西(Chelsea)灌木丛”,这是壹个像草甸壹样位于西20大道和西22大道之间;“草坪和台阶座椅”则是壹个面积为455 平米的大草坪,上面的休闲座椅是由西22大道和23大道回收来的柚木制作而成的;“野花花坛”则是一个位于西26大道和29大道之间的直线形人形步道。三期工程剩下的三分之一铁路环绕着哈德逊铁路站场,位于西三十街和西三十四街之间。终段铁路野花盛开,杂草丛生,

由纽约中央公园谈城市公园与公共空间 作者:丁继军, 杨小军, DING Ji-jun, YANG Xiao-jun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名: 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9,35(34) 参考文献(5条) 1.俞孔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呼唤人性场所 2001 2.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 2006 3.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1999 4.王成武;任阿玲城市公共空间对旅游城市发展的意义[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19) 5.扬·盖尔交往与空间 2002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左辅强.ZUO Fu-qiang纽约中央公园适时更新与复兴的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园林2005,21(7) 2.凌夫纽约中央公园--闹市中的绿洲[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3(11) 3.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期刊论文]-国外城市规划2004,19(2) 4.江天一世内桃源:纽约中央公园印象[期刊论文]-园林2009(5) 5.汤潇.金经元都市排气阀--纽约中央公园[期刊论文]-城市管理-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1) 6.石扬纽约中央公园掠影[期刊论文]-记者观察(上半月)2003(7) 7.陶宇四十年的心愿——《门,纽约中央公园,1979-2005》创作纪实[期刊论文]-美术观察2006(12) 8.晨曦迷人的纽约中央公园[期刊论文]-知识窗2004(1) 9.杨立彬.Yang Libin试论英、美自然风景园运动之比较[期刊论文]-华中建筑2009,27(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817772845.html,/Periodical_shanxjz200934219.aspx

创意产业园产生背景及产业链模式(附报告目录) 1、改造及运营创意产业园的起源与发展 创意产业园是城市产业不断转型、新经济不断涌现的产物,伴随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而形成。在改造老旧物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园产业园运营,是在对原有工业建筑物更新与物业改造后进行的再次有效利用。创意产业园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由于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相伴而生,导致城市环境极为恶劣,使得提升城市功能及改善居住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早期的城市更新与物业改造以解决城市居住环境为主,基本由政府主导、带有福利主义色彩。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中国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随着城市更新和物业改造的责任和权限逐步下放至地方,民营资本部门在城市发展与更新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世纪70年代,美国内城衰落,中产阶级郊区化日益加剧,城市更新转向以中心区商业复兴为主,通过商业团体的运作振兴衰败的内部城区,并以此与日趋繁荣的郊区相互竞争。这一时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作为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被正式提

出,地方政府通过利用民营资本,提高再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融资借贷、土地整理、物业租赁等服务,对民营资本开发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支持。此时的城市更新以老旧城区商业化改造为主要方向,由政府及民营资本共同参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从房地产开发商主导、以振兴经济为目的的商业性开发走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治理。公私合作从政府直接提供资助的“赠予型”发展到合资入股以回收投资的“入股型”,公私关系从投资型合作伙伴关系向社会型合作伙伴关系演进。同时,随着城市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国外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再利用难题。出于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经济、保护历史建筑的考虑,国外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再利用定位为建筑开发利用与城市建设的基础方式之-,对老旧工业建筑(群)进行更新和物业改造,重新打造成集商业办公、文化创意、产品发布、资源交流、咨询服务、信息平台、会议展览、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线下沙龙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行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更新推进和创意产业园发展,目前国际上已拥有众多可借鉴的改造运营文化创意园案例,包括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美国圣安东尼奧珍珠啤酒厂、奥地利维也纳煤气罐城、美国纽约曼哈顿高线公园、美国苏荷工业园区、英国伦敦卸煤厂等。 2、中国创意产业园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大量创意产业园是在既有建筑(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所建成。由于我国存量较大的老旧工业建筑己渐渐无法满足城市更新与升级的要求,同时国外的成功改造案例也得到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机构和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借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我国较多的城市地区着手将老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等,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3、产业链模式分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后,街区制又一次成为了热点话题,特别是城市规划圈子内,又迎来了一次关于开放式街区利弊的大讨论。开放式街区的好处是什么?对国内街区又有哪些借鉴之处?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对开放式街区的经典案例纽约曼哈顿岛进行了考察,发现曼哈顿的开放式街区除却交通层面的意义更有价值的内容在于激发了城市的活力,而这种活力的营造源于街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街区的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在此供大家参考。 曼哈顿街区的形成历史和主要特征 纽约主要由五大区域构成,主要围绕曼哈顿区域为核心展开。1609年,哈森带领荷兰人占领曼哈顿,荷兰人按照阿姆斯特丹的方式来规划曼哈顿岛,因此在岛的尖部规划了运河,整个岛由很多街坊构成,北边界做了城墙,就是现在的华尔街,后面建设了城堡。 图:17世纪的曼哈顿岛南端规划 纽约的空间扩张从美国建国后开始发展,最初扩张是在下城地区,慢慢延伸至整个曼哈顿都被网格填满,这只用了十年时间,并且这一路网格局至今无明显变化。此路网每个网格长100多米,宽60米,横向长边为住宅主朝向,这也是今天我们探讨的开放式街区的基本架构。本文主要探讨这种街区模式和城市活力的关系,这里概括为开放性、包容性和适应性三个方面。

图:18世纪的曼哈顿岛路网体系 街区的开放性 顾名思义开放式街区的重要特征就是开放,开放是街道空间具有活力的本源,而这种开放是怎样形成的呢?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开放式街道空间的形成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分别是街区的尺度、开放空间的布局模式以及建筑底层空间的利用。 1.街区的尺度对开放度的影响 街区的尺度意义在于同样面积的小尺度的街区提供了更多的街道周长,即增加了街道空间的长度。以纽约中央公园以东60-65街和上海杨浦区某小区做案例对比,同样面积和相似功能的情况下,曼哈顿提供的街道空间长度是上海街道空间的3倍!街区尺度的缩小会相应带来开放度的提升,这是街道和城市活力的基本面。

纽约高线公园项目分析 风园15-4 【摘要】位于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自从向公众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已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更新的成功范例,设计师运用“植—筑”设计策略通过改变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关键词】詹姆斯·科纳;高线公园;景观廊道设计 项目概况: 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地区,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如今已经成为工业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 场地分析: 场地周边情况: 高线穿越了美国工业社会时期纽约曼哈顿西区最具活力的工业区:Meatpacking、West Chelsea和Clinton,位于地面上空约30英尺处。如今后工业时代来临,铁路线早已停止使用,周边的工厂也面临转型,高线西边比邻Hudson河之处已成为著名的艺术区,东侧也在向居住-商业区转变,其中铁路最南段和最北端的景观效果最好。 场地自身情况: 未改造前的场地拥有其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作为铁路线的线性、畅通、如一条铁带轻盈地浮于高低错落的曼哈顿楼群中,然而元素过于单一,给人以荒凉、重复感。由于悬于空中,高线拥有良好的景观,远望能望见哈德逊河湍流的美景和夕阳中的自由女神像,俯首能见纽约的车水马龙、霓虹交错的街道。其次,它拥有一种既成的、奇妙的生态系统,杂草丛生与铁轨之间,意境荒芜。 最后,铁路遗迹记录曼哈顿西工业区的兴衰烟云,已经成为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如何保留下这种微妙的情愫,是设计师应该纳入考虑的。 设计理念: 高线公园场地状况比较特殊,是旧城-高架改造的先驱,其愿景主要由居民组织“Friend of High Line”提出,即希望改造后的场地能保留忧郁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并营造一个大气、安全的空间,在曲径通幽中探索这处城市秘境。

悬浮在高架铁轨上的仿原生生态公园_纽约高线公园 ——城规122班胡婉茹12650205 《国家地理》杂志的Paul Goldberger写道:“走在远离地面25英里的高架上,你知道自己依然在这个城市中,却又有一种腾空离开的错觉。你可以选择坐在长凳上,被精心修剪的植物们包围;也可以漫步在哈德逊河之上,享受阳光;更可以回望两侧,感受纽约市的旧貌新颜。而通过这条没有交通拥堵和红绿灯的空中大道,穿越十条街,只用花在地面上穿过两条街的时间。” 高线公园是一个回收利用高架铁路建成新的城市公园的先例,它使自然在高架线上复活。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和改造再利用的适时原则。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栖息地、野生动物和人共用的城市走廊。一些不起眼的小凹槽,不断的排列,长短不一,种上一些花草,层次不一样,就可以这么漂亮。高线在为纽约市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户外空间的同时,自身也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动机。较少的路面和较多的原始地表,加上各种植物创造出了一个“胜似闲庭信步”的空间。身处其中和自然水乳交融。悠长蜿蜒的铁道线以及小生态环境能让你恍若隔世。身处这里,能感觉到时间被放慢了。 高线公园更承载着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它就像一部活生生的纽约工业史读物。而这条被纽约的现代化进程所淘汰的工业木乃伊,在后现代主义中获得救赎,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魅力。“物尽其用”也算是对一个城市的自由,以及复杂秩序的尊重。 高线公园是整合了新与旧、有机与无机、封闭与开放的都市景观。景观把各种单一的景致和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串成了一条和谐简单的景观线。这条景观线上含有许多纽约最出彩的景观,譬如曼哈顿区和哈德逊河。 城市废弃地的重生渐渐成为了城建热事——这些构建在历史之上的公园也实现了蒸汽朋克所描绘的宏大梦想:让人们能够同时穿梭在不同的时空,让城市变为一个能够让过去与现在同时存在的平行世界。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园林经典)城市公园设计、管理、发展 1、简介现代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曼哈顿岛中央近旁第五大道寸土寸金 纽约之肺1858-1873年建设 周围建筑: 公园内雕塑: 2、诞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繁华——环境恶劣——建设公园 地质糟糕:沼泽、裸露的岩石 原始居民脏乱差,有原始住民 利益矛盾重重错乱 没有地产商敢投资 3、设计创意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师)与卡尔迪特·沃克(建筑师) 方案亮点: 英国牧场与美国森林特点结合 改造零星积水,汇集成人工湖 修善岩石外缝,挖掉部分岩石,填补土层,以植被覆盖 下沉式干道,人车分流 无围墙,以高大的树木形成边界 梅园的主人 公园管理24人警察部队 启示:前瞻性设计、主题设计、弹性设计 麦克哈格,雷切尔·卡森,丹·格雷,劳伦斯·哈普林,彼得·沃克,科纳·瓦尔德海姆《自然的设计》、《花岗岩花园》、《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基本要义:生态性、弹性、参与性 1、历时过程和过程形态——弹性设计 流动性、自发反馈 水平性格网、叠层 基础设施 生态学科纳软系统 技术与操作方法 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推广 问题:对概念的泛化、模糊;泛化景观、生态、可持续 莱维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屈米以“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面、 点:红点景物120cmX120cm方格的交点 线:长廊、林荫道、弯曲小径

面:10个小型主题公园、和其他场地、草坪和树丛 丰富的文化载体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 鹿特丹的剧场广场邵柏林广场参与性设计 剧场、音乐厅、表演厅所包围 1.5平方公里 抬高地面设计、广场保持了一个平的、空旷的空间,创造了“城市舞台”形象 有赋予特定的使用功能、交互性的公共空间 广场上引人注目的4座高度超过35m的水压式柱灯,高大的红色灯光探照桅杆 设施与游人的互动 地下停车场、三个通风塔高出地面15m 一侧多荧幕电影院的白色组合式荧幕上,放映广场上人们的情景。 多伦多当维斯公园 废弃的空军基地位于亨伯河与唐河之间 库哈斯的“树城” 牺牲与拯救——先种植后建筑 种植公园 人造自然 1000条路 指导与管理 目的地和疏散点 →低密度都市生活 基于生态修复的棕地景观设计 棕地: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欧洲宽泛的定义为“废弃之地”。 棕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再生资源使用 现有资源利用 废料减少 保留历史文胜 促进水资源 利用建 废弃工业建筑,工业设施的具体处理方法: 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件保留 棕地工业肥料的处理方法:直接利用无污染废料;有污染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可二次加工再利用的废料。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理查德·哈格1972~1975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棕地生态修复案例)彼得·拉茨

在近10年的中国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尽管作为城市建设技术支持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进行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实践工作,但我们的城市却离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主要表现在:老城逐渐消失、新城规划失去人性尺度、交通拥堵、绿地缩减、河流污染、空气污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因此,面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如何把城市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从西方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来,无论是生态城市、绿色城市还是低碳城市,都离不开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重视。而在协调和处理城市与生态环境及开放空间的关系当中,风景园林师起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城市转型的考验,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会产生许多城市更新项目,而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的成功案例较多,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美国纽约市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的研究,论证风景园林师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国内城市管理者和风景园林师的反思,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本认识 废弃铁路 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高线”是一段三十英尺高的高架铁路,建于1930年,它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高线于1980年功成身退,至今已废弃近三十年。 开放景观 景观打造后开放的部分,是从Gansvoort街到二十街的一段(共九个街区,约占总长的三分之一)和从二十街到三十街的第二段。最后一段,从十大道的三十街到哈德逊河及三十四街,将与规划中的“哈德逊庭院”新中城商业发展区的河滨开放空间相融合,形成全新的哈德逊河畔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历史沿革 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

城市绿道的成功案例——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个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原来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总长约2.4公里,距离地面约9.1米高,跨越22个街区,于1980年停运,被遗弃了30多年后曾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高线之友”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绿道,为纽约曼哈顿西区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城重建的典范。 对于城市绿道,目前普遍的共识是,绿道应在功能上应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的协调。 纽约高线公园作为城市绿道,在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三大功能建设上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城市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对城市历史的尊重——由于保留了高线铁路遗址,高线公园成为纽约西区工业化历史的一座“纪念碑”; 2、对市民意愿的尊重——最初正是附近市民自发组织的“高线之友”团体推翻了拆毁高线铁路的议案,推动了公园的规划建设,可以说高线公园从项目缘起、竞标、设计、实施,均与当地居民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在为纽约市民带来一片美妙的公共空间同时,又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 3、对场地的尊重——在设计中提出,对结构特性的保存和重新阐释是其转型为公园的关键所在。公园不仅保留和重新阐释了部分铁轨,还保留了部分厂房的残垣断壁。这些场景,记载、诉说和传递着场地的历史。

二、生态功能建设 1、景观美学——凸显野性之美 设计者尊重场地特色,没有将荒芜后滋生的野生植被看做“脏乱差”的代表,而是视之为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体现,让其与锈蚀的铁轨、废弃的厂房和仓库相映成趣,形成岁月留痕的历史美感; 2、整体设计——贯彻“植-筑”策略 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Agri-Tecture),它改变了步行道与植被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创造出多样的空间体验:时而展现自然的荒野与无序,时而展现人工种植的精心与巧妙;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营造出不同的表面形态,从高步行率区(100%硬表面)到丰富的植载环境(100%软表面),呈现多种硬软比例关系,既提供了私密的个人空间,又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基本场所,为使用者带来了不同的身心体验。 3、植被选育——侧重本地物种 植被的选择和设置上,摒弃传统的修剪式园林的人工味,彰显野性的生机与活力。不同于场地单一型与线性的特征,公园在植被的选择上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巧妙地运用了在废弃年间生长的一些植物,依据植物的不同颜色和特性,挑选出210种本地植物,包括雏菊、茴香、牵牛花、玫瑰和各种灌木,其中160多种是本地物种,保留了废弃铁轨中自然生长的野花杂草,保存“原生态”的抗旱扛风植物,同时也注重花期的不间断性。 三、游憩功能的设计

分析纽约中央公园 一、现状 纽约中央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南起第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 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都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的公共游览场所,自此开创了景观设计学科。城市化进程赋予中央公园更深刻的意义,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 二、设计思想 1.自然式的理念 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提炼升华了早期英国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及其对风景“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 2.景观统一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管理广阔领域的景观体系统一 3.景观公共性与平等 奥姆斯特德倡导城市景观并非是少数人所玩赏的奢侈品,而是公共和开放的,是公众所共享的。 4.注重艺术创造 使人们感观上得到美的享受。因而,每一个小的局部都精心策划。 同时,他们发挥了园地上原有的积极因素,改变消极因素。他们富于想象力的处景手法,至今仍被人们赞誉。 三、设计手法 公园的设计手法采用诸如围合、分割、对景、顺序、视觉走廊等手法。 围合: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被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所围合。 分割:公园被园路分割而形成各种功能分区。

对景:公园景观大体左右对称,湖面景观也成对景。 视觉走廊:沿路各种树种带来一种或多种连续的视觉与空间经验的延续,也是任一视觉或明显的空间体验。 四、评价 1.纽约中央公园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 纽约中央公园为市民营造除了一个安逸舒适的活动场所,使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享受到世俗的安定。其成功无疑为城市公园运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纽约中央成功创造了开放式城市空间 纽约中央公园出现之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可供人们休憩娱乐的较大的开放空间。中央公园创造了开放式城市公园的传奇。 3.纽约中央公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纽约中央公园使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市民的精神追求,满足市民的生活渴望。 景观建筑不再是贵族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的满足人们。 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和手段。景观的设计逐渐民主化、生活化,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4.超级巨大的城市公园的存在无形中鼓励了周边建筑形态向更高,更密 的形态发展,促使小地块的街区无限蔓延,为纽约带来负面的影响。 五、优点 1.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虽然都是人工创作,但其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将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变成了景色宜人的都市绿洲。在公园设计时遵循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轻微修饰,使人造环境能够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使人有回归自然之感,达到虽由人做,宛若天成的效果。 2.为“人性”设计,以人为本 中央公园的设计更多地适应市民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根据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创造除了休息、交往的宜人空间。林荫大道的设计为乏味枯燥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绿意,使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质朴。因此,在设计城市公园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

关于纽约中央公园 一.中央公园的背景 1.社会背景 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1853年中央公园的位置及规模大致确定。1858年中央公园设计竞赛公开举行,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的方案在35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公园的实施方案。中央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的地理中央。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公园选址在当时尚处于荒蛮之地的纽约郊外,那里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成为当时开发的不利条件(尽管有些裸露岩石被保留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如今,中央公园作为纽约的中心——曼哈顿岛的地理核心,相较于建成初始时价值,无疑,城市化进程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它从近郊大型公园变成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纪念碑。这一价值的转换也许不再当初的意料之中。 2.设计者的思想 a.自然式的理念 美国广阔的国土、多变的自然地貌使其景观设计有着几乎天生的自然主义追求,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在一系列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就倡导自然主义,反对追求庄严和清晰结构的古典主义。英国风景优美的乡绅庄园景象成为当时的美学追求。他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他们对风景的"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英格兰鹿园是田园景观的缩影,它具有空间扩展感,庭院修整得非常美丽,修剪过的草坪十分平整,并且延伸消失在远处树木的阴影之中。公园优美的自然式景观与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足了回归自然的社会需求。 b.景观公共性与平等 奥姆斯特德倡导城市景观并非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公共和开放的,是普通公众身心再生的空间。景观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满足普通人的渴求,应当说这是现代社会与民主的给予。现代景观建筑的社会化使得现代景观建筑学有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根基,有了持续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中央公园成为了民主与理想的象征。 c.景观系统 奥姆斯特德提出景观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景观道路系统、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广阔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扩大,景观建筑学的实践领域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人居环境中。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存的、本身有着多种文化存在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景观建筑学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 二.发展中与初始理念的偏离 1.系统的断裂。 中央公园是一个孤岛,体现为其在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系统两者内部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城市绿地系统带来一系列开放空间,使人们能够在城市里活动自如,并使城市各个部分拥有高效的生活空间,同时便于不同开放空间的资源配置。这也是奥姆斯特德的规划思想之一,而在曼哈顿岛后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却未能形成一个开放空间系统,以至中央公园被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