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_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导学案(答案)

第20课_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导学案(答案)
第20课_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导学案(答案)

顶兴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时间:2014.10.27—11.1第9周共2课时审阅:

审核:姓名:第组

评价:

课题:第20课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学习目标: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纲要

一.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1. 内燃机的创制

2.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二.汽车、飞机的发明

1.汽车的发明

2.飞机的发明

3.汽车和飞机发明的意义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重点

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学习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本课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二是汽车、飞机的发明,三是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内燃机的创制,要了解时间、过程、影响,重点把握“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能源”这一点。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要了解发明者、时间、过程、影响,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这个重点。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人:卡尔·本茨)相继问世,90年代柴油机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

2.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成了著名的“汽车大王”。

3.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首先,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再次,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输出资本,获取超额利润,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汽车发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从汽车发明到形成新兴的汽车工业,哪些科学家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发明汽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动机问题,也就是动力问题。以前的车是靠人力或畜力拉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明了以蒸汽机做动力装置的火车,火车必须在固定的铁轨上行驶,运行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汽车的动力问题,使汽车的制造和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在汽车发明和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从此,汽车能大批量生产,汽车工业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2.古代人类飞行的神话和传说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近代以来,先后制成的飞行器有热气球、飞艇、滑翔机、飞机,值得指出的是,飞机不是热气球和飞艇改进的产物,它与模仿鸟类飞行的滑翔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滑翔机没有动力装置,不能持久飞行。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是美国的韦伯·莱特(1867--1912年)和奥佛·莱特(187I--1948年)兄弟。他们先是研制滑翔机,进行飞行实验,获得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资料。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这是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飞行工具。

3.同火车和蒸汽轮船相比,汽车、飞机有哪些优点? 汽车和飞机发明有什么意义?

一是轻巧灵活,适应性大,能广泛运用;二是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交通结构,使人类交通进入陆海空全方位立体发展的新时代,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温故知新

英国学者汉斯·豪斯赫尔说:“如果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是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1.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了哪些交通工具?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的交通工具由火车、蒸汽轮船、汽车、飞机、摩托车等。

2.20世纪初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几位?,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詹天佑: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冯如:利用中国人的力量制造出了当时性能优良的飞机。

3.为什么说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一是带动和促进了以交通运输为中心的产业的发展;二是加速了物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三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畅想天地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同工业生产结合起来了,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疑难点拨

本课与第19课都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学习时应与第19课内容相联系,形成整体,使自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课堂检测

1.下列哪项新机器的创制,使汽车、飞机的发明成为可能 ( A )

A.内燃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研制出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三轮汽车的发明家是 ( B )

A.德国人西门子

B.德国人卡尔·本茨

C.美国人福特

D.德国人奥托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 B )

①火车②汽车③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人物被称为“汽车大王”的是 ( C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亨利·福特

D.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 )

A.机器的发明者大多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

B.

C.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D.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6.

1(×)(2)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能源。(√)

(3)石油的商业性开采最早出现于德国。(×)

(4)汽车的大批量生产最早出现于美国。(√)

(5)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联系本单元知识,你认为“科学时代”开始于何时?

“科学时代”在当时来说就是电气时代,开始的时间应该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世纪下半期。

(2)试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人类利用电能提供了科学依据。电能的利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电磁波的发现,使无线电通讯工具的发明成为可能,为人类迅速和远距离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谈谈你应该怎样尊重科学、弘扬科学精神?

这是开放性问题,可以多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愿献身科学事业,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等均可。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 导学案 3.词语释义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决眦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传世。

【文题解说】 “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望岳

中国的交通运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 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路和交通枢纽的分布。 3、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重点、难点: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我国主要铁路、铁路枢纽。 一、预习导学: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当中,最机动灵活的是____,运量最大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运输,运量最少的运输方式是_____运输;运价最低的运输方式是______运输,运价最高的运输方式是_____运输;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是______运输,速度最慢的运输方式是水运(海运、河运)。 二、重点难点突破: 题型一: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合理选择 (2008.海滨)下列运输方式中,有“从门口到门口”优势的是() A管道B水路C铁路D公路 题型二:我国的河港和海港 从重庆乘船到上海,沿途经过的地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三峡、葛洲坝、武汉、南京B三峡、鄱阳湖、武汉、南京 C葛洲坝、武汉、洞庭湖、南京D武汉、洞庭湖、南京、鄱阳湖 三、知识拓展: 1、填表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货物情况应选择的运输方式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又不大的 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 远程 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 2、填表比较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管道 3、我国的铁路干线可分为东西干线和南北干线两组,结合P94出我国主要的 南北干线: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干线:滨州-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青藏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等。4、重点难点突破: 题型1: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跨越我国长江干流的铁路干线自西向东排列的是() A京九、京沪、京广、焦柳、成昆B京沪、京九、京广、焦柳、成昆 C成昆、焦柳、京广、京九、京沪D京广、京九、京沪、成昆、焦柳 题型2: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南北和东西干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有() A徐州、株洲B商丘、兰州C杭州、郑州D大同、石家庄

【课题】狼 【学习目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刻画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看待事物应该全面。 3.认识狼的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习重难重点】 1.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2.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 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并完成除探究案6题之外的题 目。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 课交流。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从小热衷功名,并在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后来却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会。《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三、文体简介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作者的见闻,有借鉴过去的题材,有采于民间的传说,有作者的想象虚构。作者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其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预习案 1.正确停顿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 ..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尻.尾()狼亦黠.矣( ) 2.疏通文意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屠乃奔倚 ..其下(跑过去倚靠) 狼亦黠矣,而顷刻 ..两毙(一会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多少) 顾.野有麦场:向旁边看 屠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下 一狼洞.其中:打洞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 (2)一词多义。 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止:止有剩骨(只,仅) 一狼得骨止(停止)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对方) 前:狼不敢前(上前,动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名词) 我的疑惑; 探究案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朗读课文,说说其间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学案37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目标定位] 1.了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状况。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了解本地(县、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①__________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 (1)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②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交通方式的③________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山地地区:地势④______,交通运输线路稀少,⑤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一,商业网 点密度小。 (2)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⑥________分布,密度大。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⑦__________沿线。 (2)市场最优: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⑧________最高,能吸引大量⑨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兴衰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交通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读“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以及火车和铁路的相关史实。 2.通过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重点:纺织技术、蒸汽机和工厂。 学习难点: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联系。 一、自主学习 1.纺织技术的革新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兴起。 (2)1733年,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发 明了纺纱机,命名为“”。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远离河流,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最终确立。 3.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来运输货物。那是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马拉动的。 (2)1825年,由设计蒸汽火车问世,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万千米的铁路网。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哪些?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 A.农业 B.纺织业 C.工商业 D.冶炼业 2.飞梭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凯伊 3.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A.珍妮机 B.飞梭机 C. 蒸汽机 D.发电机 4.第一位把蒸汽动力变为工业动力的人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瓦特 5.下列对于“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19世纪 B.最初的路轨是木制的 C.火车第一人是史蒂芬孙 D.最先出现在美国 6.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美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受益国 C.只在英国进行 D.19世纪后传到西方其他国家 四、综合提高 运用所学知识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

高一地理DL2010-4-23-014 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导学案 编写:邹峰审核:审批:向秘海编写时间:2010—4-23 班组:------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及选择 【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活动探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①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运量、运速、运费、连续性、灵活性等方面的差异。 方式 铁 路公路 水运 航空 河运海运 运量运速运费灵活性

连续性 劳动生产率 基建投资 ②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一般适宜运输的货物,举例加以说明。 总结下表: 2、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一般适宜运输的货物: 方式适宜运输的货物 铁路运输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产、金属、牲畜等工农业 原料及产品。 公路运输短程、量小的货物 水路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运输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物品 管道运输运主要是原油和成品油、天然气、煤浆以及其它矿浆 【活动探究】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技巧和步骤:特别强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时一定要注意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 【模拟实践】给出以下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中选择出的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货物种类起点至终点公路铁路航空河运海运管道2吨黄金乌鲁木齐—上海 3吨活虾郊区水库—市区 10000吨海盐天津—上海 100000吨原油克拉玛依—兰州 2500吨煤炭大同—南昌 5000吨工业品上海—重庆 强调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抱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备课时间:11月18日主备教师:宋银舫 课题:第20课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学习目标: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纲要 一.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1. 内燃机的创制 2.石油化学工业的兴起 二.汽车、飞机的发明 1.汽车的发明 2.飞机的发明 3.汽车和飞机发明的意义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重点 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学习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本课重点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内燃机的创制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二是汽车、飞机的发明,三是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内燃机的创制,要了解时间、过程、影响,重点把握“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能源”这一点。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要了解发明者、时间、过程、影响,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这个重点。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发明人:卡尔·本茨)相继问世,90年代柴油机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兴起。 2.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成了著名的“汽车大王”。 3.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首先,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再次,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适应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输出资本,获取超额利润,疯狂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争;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4.中国近代科技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也传播着进步和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汽车发明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从汽车发明到形成新兴的汽车工业,哪些科学家分别做出了什么贡献? 发明汽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动机问题,也就是动力问题。以前的车是靠人力或畜力拉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发明了以蒸汽机做动力装置的火车,火车必须在固定的铁轨上行驶,运行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汽车的动力问题,使汽车的制造和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在汽车发明和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研制了第一辆用汽油做燃料的内燃机三轮汽车。90年代,法国人埃米尔·勒瓦瑟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汽车装配生产线,从此,汽车能大批量生产,汽车工业作为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2.古代人类飞行的神话和传说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第21课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 想及著 作地位(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交通运输 一.目标呈现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 (3)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4)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二.预习热身 1、阅读课本图文,完成下列填空。 (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那么,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 、等工具的运输;地铁和管道属不属于交通运输?。 (2)为什么说交通运输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答:。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三.活动探究 1、读图4.4“中国的主要铁路的分布”分析: (1)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从整体上看,东部,西部,密度相差很大,无 论是陆运、水运还是空运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2)从图上观察,我国最重要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 2、参照图4.4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找出铁路“三横五纵”,完成88页-89页活动。 四.巩固提升 经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 的“先行官”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地位:经济发展的 四 通分布特点: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八线(北京—包头—) 达三横线(连云港——乌鲁木齐) 的线(上海——株洲——昆明) 交铁路干线 通线(北京—上海) 运京九线(北京—) 输五纵线(哈尔滨——广州) 线焦柳线(焦作—) 线(宝鸡——昆明)

五.达标检测 1、有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之称的是() A.旅游业B.工业C.轮船D.交通业 2、凿通秦岭、大巴山,结束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铁路线是() A.陇海线B.成昆线C.宝成线D.川黔线 3、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4、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都与长江黄金水道相交,这便于()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陆联运 D.陆空运输 5、长江上、中、下游的最大河港依次为() A 成都、武汉、南京 B 重庆、九江、上海 C 上海、重庆、武汉 D 重庆、武汉、南京 6、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A 灵活机动 B 适宜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C 运费最便宜 D 运速最慢 7、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 青藏线 B 兰新线 C 滇藏线 D 成昆线 8、下列铁路线中,经过南京的是()。 A 京广线 B 京九线 C 京沪线 D 南昆线 9、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指()。 A 京包—包兰线 B 陇海线—兰新线 C 京哈—京广线 D 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河 11、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E 线 F 线 (3)写出从南京乘火车到 乌鲁木齐旅游经过的

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目标导航]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取消自由贸易。 (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易混易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 (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发展。 4.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思维点拨] 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2.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俄)国情,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简称“苏联”。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实践 (1)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 (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3.特点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1.七律长征 刘好庆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准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 制作PPT课件、录音机、歌曲《长征》录音带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快速读课文,初步感受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 2.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等闲逶迤磅礴更喜开颜 4.给带点字注音:岷.山磅.礴.更.喜 5.细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思考:①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点?②什么是长征? 6.精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写的? 导学案 一、播放歌曲《长征》导入课题: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3.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简介毛泽东生平及长征的历史背景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

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意思 1.“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是什么意思?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 2.“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把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诗中的“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后你的心情怎样?“寒”字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中为何说是“更喜”?喜从何来? 5.“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了这一课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应该向红军学习什么?(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六、主题学习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冲不垮的精神家园》中《走近长征》,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长征中哪些感人的故事?你最受感动的是哪一个人?说说自己受感动的理由。 2.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举例说说。 3.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4.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只()等闲一只()苹果磅()礴远征()难 更()喜岷()山千里雪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来横()祸尽()开颜尽()管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自主学习 走进作品了解作者 1、《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代(朝代)家。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2、《望岳》选自《》作者,字,尝自称。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登飞来峰》选自《》,作者,字,号,人称。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人。世人称“王荆公”。北宋著名的家、家、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5、《己亥杂诗》选自《》作者,字,号。代 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了解写作背景 1.理解词语的含义。 (1)幽州台:(2)前:(3)古人、来者:(4)念:(5)悠悠:(6)怆(chuàng)然:(7)涕:(1)岱宗:(2)夫: (3)如何(4)造化:(5)钟: (6)神秀:(7)荡胸:(8)曾: (9)决眦(zì):(10)会当:(11)凌绝顶: (1)千寻塔:(2)闻说:(3)浮云: (4)望眼:(5)缘:(6)若许: (7)闲乘月:(8)无时:(1)浩荡: (2)吟鞭:(3)落红: 二、理解诗歌大意 三、合作探究 1、《登幽州台歌》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望岳》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3、《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隋唐宋元时期著名书画家名字。 2.了解颜真卿和柳公权书体的艺术特点。 3.欣赏阎立本、吴道子和张择端的代表画作。 链接旧知识 1.列举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名称和所在地 2.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 课堂进行时 【情境创设】 书法是一种艺术,字写得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绘画也是一样的。中国书画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采,留下各自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走入隋唐宋元时期去领略那些书画大家的艺术才华吧! 【课堂热身】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隋唐宋元时期的书画家及其他们的艺术成就,边看边圈画重点信息。然后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 唐代: 、 的草书“迅疾骇人”。 、 的楷书严格规范,形成“ ”和“ ”, 成为书法楷模。 宋代: 、 的书法抒发个人情怀。 元代: 创造出骨力遒劲的“ ” 物画: 代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画家 有 、 ,其中被誉为“画圣”的是 山水画: 时期达到高峰。 风俗画:北宋画家 的 为代表。 花鸟画: 代走向成熟和完美。 的大写意花鸟把 中国传统绘画推向近代绘画艺术新阶段。 【新课解读】 第一步:欣赏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二步:欣赏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赵孟頫书法作品 第三步: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中的故事。 书法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绘画

第四步:各小组组内欣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不同的画风。 并请一两个小组为全班同学分析这些作品不同的画风。 【课堂小结】 这谈书法,人必称晋代风韵、唐代法度、宋代抒情;谈绘画,人必称唐代人物、宋元山水、明清写意。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黑板上的知识建构,熟悉所学知识。 课堂大练兵 1.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2.人物画进入黄金时期是在( )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3.山水画达到高峰是在(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元明时期 4.《清明上河图》属于( ) A.花鸟画B.人物画C.山水画D.风俗画 5.张旭、怀素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6.“颜筋”“柳骨”说的是( ) A.颜回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 C.颜真卿柳永D.颜回柳永 7.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生活在(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 ) A.魏晋时B.晚唐时C.初唐时D.北宋时 9.“圆、转、遒、丽”形容的是谁的书法?( ) A.颜真卿B.苏东坡C.赵孟兆页D.黄庭坚 10.《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B.阎立本C.张择端D.徐渭 11.吴道子被誉为( )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 12.南宋山水画的特色是( ) A.高度写实B.宏观描绘C.高度抽象D.“残山剩水” 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在宋代( ) A.苏州B.临安C.东京D.洛阳 14.花鸟画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5.下列艺术门类中,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是( ) A.绘画艺术B.音乐艺术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 16.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句话中被其极力推崇的书法大家是( ) A.怀素B.柳公权C.颜真卿D.张旭

第一节《交通运输》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结合课本,在书中圈出你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完成有关的导学问题。 1、什么是交通运输? 2、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 3、交通运输经历了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个阶段。 4、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方式。 学习要求:四人一组|相互交流|,不明白的问题|重点标出|,完成后到讲台上展示 (一)、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根据下列情况,为这几位旅客出主意。 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 ) 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 ( ) 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 ) 2、根据下列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例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

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飞机)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1)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 (2)1吨葡萄从山东运到上海销售。()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远,多采用___________ (3) 5 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 (4)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八根据以上的学习,总结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三、当堂检测 1、2013年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于4月6日?8日在海南省博鳌进行,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 的经济风云人物,如美国的比尔?盖茨等,他们来博鳌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 公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水路运输 2、西气东输工程是使用()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管道运输 3、下列的运输工具中,不属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是() A.飞机 B. 轮船 C. 马车 D.汽车 4、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货物特点,请选择并在最合适的交通方式上画“/ 四、本课小结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做一下社会调查,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方式是什么?以50家为一组,统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讯比率。然后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变化原因。 四、知识链接 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在上海创刊。初隔日出版一张,四个月后改为日报。1909年为席裕福购进,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反映抗日救亡要求,并出《自由谈》副刊,发表进步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趋向保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化 六、问题探究 1.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 么? 2.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 3.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 传进来的? 七、目标检测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 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 .拍有线电报 B .写封书信 C .发无线电报 D .打长途电话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化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重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难点) 【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一、一战原因(P131-133) 1、在的推动下,______世纪末______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阶段。 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和争夺霸权,结果形成了两大的军事侵略集团,即、。 3、1914年,__________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二、一战过程(P133) 1、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1916年的__________战役,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1917年,_________对德国宣战,中国也加入方面作战。 三、一战结束(P134) ________年11月, _______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合作探究】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阴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1.根据材料一填空: 1913年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国家是、,而它们所占殖民地的位次是、,这从而反映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材料二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显然是针对的。最终形成和两大敌对集团。 3、试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