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大纲及指导书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大纲及指导书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大纲及指导书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教学方案及指导书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实验学时:10学时

(一)基本要求

1、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学生应自行完成实验预习,拟定实验步骤,熟悉实验内容;

3、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

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

(二)实验设备

1.每生一台PC;

2.Excel Solver;Flexible Line Balancing。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数

实验一用Excel Solver解生产计划问题

1.实验目的

(1)通过复习生产计划的基础知识,掌握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以及将生产计划转化为线性规划的方法;

(2)学习Excel中的Solver,掌握生产计划的一种求解方法;

2.实验任务

(1)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的模型建立;

(2)将生产计划模型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

(3)求解生产计划;

3.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内容:将下列生产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求解:Sidneyville制造家庭用和商业用家具。Office部门生产两种办公桌,拉盖型和普通型。在Medrord和Oregon的工厂中使用指定的木材制作。这种木材被裁成厚度均为1英寸的木板。因此,使用平方英尺对木材进行测量。一个拉盖式书桌需要10平方英尺松木,4平方英尺雪松,15平方英尺枫木。一个普通型的书桌需要的木材分别是20、16和10 平方英尺的木材。每销售一个书桌可以产生115美元或者90美元的利润。现在公司有200平方英尺松木、128平方英尺雪松和220平方英尺枫木。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两种书桌的订货并且想得到最大的利润。他们应该如何组织生产。

3.2实验步骤

1)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该问题是一个明显的线性规划问题根据线性规划的方法,将以上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在此中注意明确的和隐含的约束。 2)将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和约束转化为矩阵形式

3)将矩阵输入到Excel

4)调用Solver求解:工具菜单-选择Solver,调用出Slover—〉出现Slover对话框。

5)设置目标单元格

6)指定是最大问题还是最小问题

7)告诉Excel约束的数学定义在那里。

8)设置属性

9)点击“Solver”按钮得到答案

10)将解转化为问题答案。

4.实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1)建立正确的模型,是求解的关键,所以应该根据具体的生产计划和要求,合理制定约束和目标方程;

(2)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目标方程和约束进行调整,缩减解的范围;(3)Solver是一个插件,请确认是不是已经安装了该插件

5.实验报告

5.1实验报告要求

?完整描述该问题的约束以及目标方程

?体现每一个计算步骤和结果

?对解进行说明

5.2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使用Excel的Help文档;

·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来解决;

·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以上的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想提高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案,可以将问题列入实验报告或反应给实验指导老师来帮助解决。

5.3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将在该实验中的任何心得体会和建议写入实验报告,来逐步优化Solver的实验,并且对于以后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帮助。

实验二编制混流生产流水线工艺流程图

1. 实验目的

掌握多对象流水生产生产线平衡的程序和方法。

2. 实验任务

(1)熟练掌握生产线问题及其约束的形式化描述

(2)掌握生产线平衡的指标

(3)会编制混合流水线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内容:

针对下列问题进行生产线平衡:

上海大众三厂总装车间在2000年引入了国际汽车制造企业流行的模块化装配工艺,其中的底盘装配模块是四大模块中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模块流水线。该模块由动力总成预装线,底盘模块线,底盘总装,底盘螺栓拧紧及返修设备四大部分组成,采用大量自动化螺栓拧紧设备和电磁感应自动运行装配小车。该生产线原设计为专门生产帕萨特B5轿车,但2004年公司引入全新的途安多功能乘用车,为了为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决定将该车与B5混线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混线后的生产节拍仍然定为2.5分钟,即180秒。现使用本系统对动力总成预装模块重新进行生产线平衡。表5-1 途安与帕沙特B5动力总成预装工艺

帕沙特B5 与途安的动力总成预装工艺如表5-1 所示,B5 工艺流程图如图5-1 所示,途安工艺流程图如图5-2 所示。

图5-1 帕沙特B5总成预装工艺流程图

图5-2 途安动力总成预装工艺流程图

原生产线上共有9个工作站,其中有两个缓冲工位。缓冲工位主要用于解决生产线各工作站间负荷不平衡,也即在制品暂存地。生产线效率在60%左右,且各工作站负荷相差也较大。

3.2实验步骤

1) 将以上信息整理,分离出作业的相关信息和产品的相关信息

2)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编制混合流水线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3) 将计算结果整理为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并整理实验报告。

4.实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注意各工序的合并简化等处理方式。

5.实验报告

5.1实验报告要求

?完整描述问题以及数据信息

?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工艺过程合并处理过程分析

?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5.2 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来解决;

·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以上的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想提高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实在

找不到解决方案,可以将问题列入实验报告或反应给实验指导老师来帮助解决。

5.3 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将在该实验中的任何心得体会和建议写入实验报告。

实验三用Flexible Line Balancing进行生产线平衡

1. 实验目的

(1)掌握对生产线平衡问题及其约束进行形式化描述以及基本思路和平衡效果的评价指标;

(2)掌握用Flexible Line Balancing V.3 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用FLB对实验二中的案例进行生产线平衡。

2. 实验任务

(1)熟练掌握生产线问题及其约束的形式化描述

(2)掌握生产线平衡的指标

(3)利用软件得到生产线平衡方案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内容

(同实验二)

3.2实验步骤

1) 将以上信息整理,分离出作业的相关信息和产品的相关信息

2) 打开流水线平衡软件,选择Process方式或者SET(Standard Elemental Task)方式

3) 将上面得到的详细信息输入到软件相关输入区域

4) 点击R un进行计算,将得到计算结果和图形结果

5) 返回主界面,可以用Graph菜单对图形进行操作

6) 将计算结果整理为实验结果

7) 分析实验结果,并整理实验报告。

4.实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1)注意设定节拍,并且注意实验的可行性

(2)该软件是付费软件,该软件提供Demo版下载,但是有功能限制

5.实验报告

5.1实验报告要求

完整描述问题以及数据信息

?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5.2 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使用该软件的Help文档;

·该软件提供了一个简要参考手册;

·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来解决;

·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以上的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想提高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案,可以将问题列入实验报告或反应给实验指导老师来帮助解决。

5.3 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将在该实验中的任何心得体会和建议写入实验报告,来逐步优化生产线平衡实验,并且对于以后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帮助。有兴趣地同学可以自己根据生产线平衡的理论,选择适当的算法,自己编制生产线平衡软件。

6. 软件下载

附软件

实验四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一)

1.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实验任务

利用所给的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原始资料,完成20XX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CWJ型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全年):

⑴计算出各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提前期;

⑵计算全年各月份的出产投入累计编号;

⑶计算各车间的出产投入累计编号;

⑷编制各车间投入产出计划表(填入附表1中)。

2.根据现有的任务对加工车间一工段设备重新进行布置:

⑴编制零件的综合工艺路线图;

⑵绘出原零件加工的从至表和改进后零件从至表;

⑶计算并绘制出零件移动总距离计算表;

⑷绘出改进后的设备布置图。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内容:

(一) 原始资料

1.该公司主要产品CWJ型机械的有关资料:

⑴该产品200×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

⑵该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见图1);

⑶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月批,投入间隔期为30天,每月按标准日历时间30天计算,暂不考虑保险期,上年度出产累计编号为2210号。

2.承担该产品生产任务的加工车间设备的有关资料:

⑴该车间一工段原有设备的布置顺序(图2);

⑵该工段生产该产品零件的工艺路线(图3)。

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资料(一)

一、南方工程机器有限公司拟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200×年度CWJ型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该产品200×年度各月的商品出产计划见表1:

表1 CWJ型产品200×年度各月出产计划

以上十个方案,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按学生学号选择:如学号为1、11、21、31的选择方案1;学号为2、12、22、32的选择方案2;……;以此类推。

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生产周期如图1所示:

图1 CWJ型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生产周期

平均日产量的求法可用投入(出产)期起到该批产品出产期为止的各月产量的总和除以投入(出产)提前期。

注:平均日产量=从投入(出产)期起到该批产品出产期为止的各月产量的总和/投入(出产)提前期

二、该公司某机器厂加工车间一工段承担机加工生产任务,最近由于生产任务的改变,零件在各工序之间的流转也发生了变化,现有设备的平面布置不合理,零件流转路线长,因此决定调整现有设备的平面布置,使零件在各设备之间流转的距离最短,原有设备的布置顺序和工段所生产零件的工艺路线如图2和图3所示:

A:毛坯库;B:铣床;C:1号车床;D:钻床;E:刨床;F:磨床;G:2号车床;H:锯床;I:钳台;J:检验。

图3 工艺流程路线图

3.2实验步骤

1)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2)掌握各有关主要期量标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掌握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4)掌握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5)进行生产进度表、工序进度表和机床负荷表的计算和绘制;

6)采用设备平面布置的从至表试验法对设备重新进行布置;

4.实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请注重资料的分析与计算,注重计划的可行性。

5.实验报告

5.1实验报告要求

?完整描述问题以及数据信息

?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5.2 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来解决;

·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以上的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想提高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案,可以将问题列入实验报告或反应给实验指导老师来帮助解决。

5.3 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将在该实验中的任何心得体会和建议写入实验报告。

6. 附表格

产品投入出产计划表

附表1

实验五 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作业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二)

1. 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 实验任务

利用所给的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原始资料,完成20XX 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 ⑴ 计算出三种零件的标准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⑵ 编制三种零件各道工序的标准计划。要求绘制出零件工序进度表和机床负荷进度表(钳工按两个小组安排,其余工种为一个小组)(附表2)。

2.根据图4和表4的资料,编制产品A 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

3.根据表5中的资料,运用PERT 和横道图进行时间——资源的优化,合理安排人员作业计划(采用附表5)。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内容:

(一) 原始资料

1.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三种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 三种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表2); ⑵ 三种零件在各道工序的生产周期(表3);

⑶ 三种零件的月产量分别为2000,3000和1000件,每月工作25天,两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设备损失系数为0.05。

2.CW6163型产品代表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 CW6163型系列产品A 、B 结构层次图(图4); ⑵ A 、B 产品零部件其它有关资料(表4)。 3.该公司某工程各工序之间关系(表5)

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资料(二)

一、此机加工车间固定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该三种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如下表2所示:(δ=0.05)min Q δ

≥?工件的准备结束时间工件的单件加工时间

表2 零件在主要工序上的加工时间

三种零件各道工序的生产周期如下表3所示:

表3 工序生产周期

二、CW6163型系列产品中,主要生产A产品,A产品分别由C、D、E、F、G、H等零部配件装配而成,其产品结构层次如图4所示。

目前的存货量、订购时的交货期限如下表4所示:

表4 A、B、C、D目前的存货量、订购时的交货期限

方案1;学号为2、12、22、32的选择方案2;……;以此类推。

三、工程项目优化

该公司某工程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作业时间及各工序每天所需安装工人人数如表5所示。并限定每天的安装工人不能超过22人,试安排作业计划,使人力资源得到平衡。

表5

3.2实验步骤

1)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2)掌握各有关主要期量标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3)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

4)采用PERT进行时间——资源的优化;

4.实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请注重资料的分析与计算,注重计划的可行性。

5.实验报告

5.1实验报告要求

?完整描述问题以及数据信息

?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5.2 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上网上搜索相关资料来解决;

·和其他同学讨论解决问题;

以上的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是想提高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自己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案,可以将问题列入实验报告或反应给实验指导老师来帮助解决。

5.3 实验心得体会和建议

将在该实验中的任何心得体会和建议写入实验报告。

6. 附表格

零件工序进度表和机床负荷平衡表附表2

物料需求计划——MRP 附表3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黎华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2)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3) 实验三、寻找最佳路径 (5) 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学校选址规划 (7)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数据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3、步骤 1)所寻找的区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 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各个条件所对应的区域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适合的购房地段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1.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短,最快,提高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如权重的改变和阻强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因子的改变究竟对最短路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目的: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3.数据:试验数据位于\Chp7\Ex2,请将练习拷贝至E:\Chp7\Ex2\ 一个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4.要求:应该能够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根据不同的权重要求得到不同的最佳路径,并给出路径的长度;根据需求找出最近的设施的路径,这里是以超市为例。 (1)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5.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选择E:\Chp7\Ex2\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 点状要素以HOME 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 值是家,0 值是超市,(1)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2)确认在Analysis 下拉菜单中的Options 按钮打开的Analysis Options 对话框中的weight 和weight filter 标签项全部是none,这样使得进行的最短路径分析是完全按照这个网络自身的长短来确定的。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 键,则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2)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2)选择Analysis 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按钮,打开Analysis Option对话框,选择Weight 标签页,在边的权重(edge weight)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4)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这里的时间属性是在建网之前,通过各个道路的类型(主干道,次要道等)来给定速度属性,然后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商值确定的,并将其作为属性设定于每个道路上,这里没有考虑红灯问题以及其他因素,而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过可以将其他的要素可以逐渐加入来完善。 (3)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同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10.2 2.数据准备: (1)stationsll.shp(美国爱达荷州轮廓图) (2)idll.shp(美国爱达荷州滑雪场资料) 以上两个数据是以十进制表示经纬度数值的shapefile (3)snow.txt(美国爱达荷州40个滑雪场的经纬度值) (4)stations.shp,一个已投影的shapefile,用于检验习作2的投影结果 (5)idoutl.shp,基于爱达荷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的爱达荷州轮廓图,用于检验习作3投影的正确性 三、实验容与步骤 1.空间数据处理 1.1 裁剪要素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县界.shp”、“Clip.shp”(Clip 中有四个实体)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注意不要选中“县界”中的实体!)

图4-1 编辑Clip ?点击按钮,打开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Extract”,双击“Clip”,弹出窗口剪切窗口,指定输入实体为“县界”,剪切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县界_Clip1” 如图4-5; 图4-2 工具箱

图4-3 剪切窗口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实体,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县界_Clip1”,“县界_Clip2”,“县界_Clip3”,“县界_Clip4”);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Save Editors”。 图4-4 生成四个剪切图层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实验一污染物对生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空气中SO2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 及叶绿素a、b含量比例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SO2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用丙酮提取叶绿素 (2)叶绿素a、b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可得:C a(mg/L)= 12.7D663 - 2.69D645 C b(mg/L)= 22.9D645 - 4.68D663 式中:C a、C a为叶绿素a、b的浓度。将C a与C 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mg/L)= C a + C b = 20.21A645 + 8.02A663 按下列公式计算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的比例。 mg/g ?? 叶绿素浓度提取液最终体积稀释倍数 叶绿素含量()= 叶片鲜重克数 [实验器材] (1)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剪刀;50mL棕色容量瓶;小漏斗;玻璃棒;定量滤纸;吸水纸;滴管;2mL移液管;50mL烧杯。 (2)试剂:丙酮,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3)实验材料:经SO2熏气和未经熏气的植物样品 [实验步骤] (1)分别剪取两种处理植物的叶样,洗净,擦干,除去中脉,称取0.5g,剪碎。 (2)将剪碎的叶样置于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再加少许丙酮,磨成匀浆。再加15 mL左右丙酮,搅拌,静置3min。 (3)将提取液过滤至50mL棕色容量瓶中,多次洗涤研钵、研棒。 (4)用滴管吸取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素全部洗入容量瓶。用丙酮定容至50mL,摇匀。 (5)分别取2mL叶绿素提取液和2mL80%丙酮于50mL烧杯,混匀,成比色液。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专业:环境科学 时间:二零零九年九月

环境生物学实验指导 一、课程简介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生物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有关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目的:通过实践操作,印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环境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实地观察的技术,培养进行科学工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够客观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综合。 三、考试(考核)方式: 以考核方式进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并提交报告,并用百分制记分,然后求平均分 = 总分 / 实验次数。其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 30% 。实验内容在课程考试中占 30% 。 四:主要仪器: 光学显微镜(含有关配件)50 台,超净工作台4台,高压蒸气灭菌锅2只,烘箱、恒温培养箱各3台,电炉 10 只,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针)、培养皿、试管、移液管、锥形瓶等若干。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 王家玲,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程树培,环境生物技术实验指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一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或急性毒性实验(4学时) 农药是一类特殊化学品。农药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对生物的影响日益突出。在施用过程中,仅有1 %左右的农药作用于靶生物,其余的或残留于土壤,或通过间接途径进入水环境,从而影响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水环境中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途径逐级浓缩,从而导致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是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管理的重要参数。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百草枯、草甘膦、敌杀死和乐果是目前我国广泛施用的除草剂和高效杀虫剂。本实验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来研究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体长约5~8cm的鲫鱼; 实验药品:草甘膦 实验仪器:塑料桶(容量约﹥10L);容量瓶(100ml);移液管;烧杯(250ml); 三、实验方法步骤 (一)急性毒性试验的一般程序 1.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1)先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学物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相同生物种类和相同染毒途径得出LD50(LC50)值作为受试物的预期毒性中值。 (2)以此LD50(LC50)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以3倍之差的剂量各推1~2个剂量组做预试验,求出生物全活、全死剂量。 (3)在预试验的全活全死剂量之间设5~6个剂量组,一般的各组间距按1.2~1.5等比级数设计。 2.选用适宜的染毒方式染毒,观察两周内的死亡情况。 3.症状观察:LD50值并不能充分说明受试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因此应详细观察实验动物接触不同剂量外源化合物后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一般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兴奋现象、抑制现象。 4.剖检死亡和濒死动物及部分存活动物,做大体病理解剖检查。 5.计算LD50(LC50),及其标准法。通常采用寇氏法和几率单位法。 6.根据所得结果,按相关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评定其毒性大小,如急性毒性作用带愈小,则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就愈大,反之,则愈小;LD50值愈小,毒性愈大。 (二)本实验方法步骤 1、农药的配制:母液稀释法(二次稀释法) 即先用少量的水把农药稀释,配成母液,再用大量的水把母液稀释成所需浓度。这样配出的药液高效又稳定! 2、剂量分组 按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进行。每种农药设6~7 个试验浓度组,并同时设一对照组。每组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配合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环境生物学》设置,通过一系列4个实验,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方法,深化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包括污染物对酶、器官和细胞等不同生物水平的影响,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受损生物体的观察和检测方法,运用不同生物水平指标监测和检测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 Experiment on Environmental Biology is associated on the basic curriculum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t is assigned 4 practical projects from lower to higher levels, in order to practice an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and operational skill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 These 4 projects not only assist the understanding on concepts, theories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 but als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abilities. The projects cover the pollutant influences on biological levels of enzyme, organ and cell, by which grasp the basic practical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 learn the observ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s on poisoned organisms, and apply th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n monitoring and detect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pollutants. 2.设计思路: 《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污染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污染物对藻类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重金属污染对藻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过氧化氢酶对有机污染的 - 1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