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课程大纲

《旅游文化学》课程大纲
《旅游文化学》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旅游文化学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而准确地掌握旅游管理相关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旅游现象,并能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借助相关知识解决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本课程应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社会文化、跨文化教材,探讨旅游文化内容,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通过课程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讲解,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Tourist cultures course is aimed at helping students system and accurately master the tourism management related cultural phenomenon,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phenomenon, and can apply the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flexible of tourist cultures to the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related knowledge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This course should require students to read about social culture, cross-cultural teaching material, explores the tourism cultur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re of the tourism services and management.Through the curriculum interspersed with the infiltr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1 -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help them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2.设计思路

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课程设置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应用性,以适应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突出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理念,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全面了解旅游现象。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自主学习延伸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的掌握旅游管理相关文化现象,并能够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旅游现象。

首先从概念上对旅游文化的特征和功能加以定义,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掌握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动态;接着是旅游客体文化的讲解,从饮食、民俗、山水、园林、石窟等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客体入手传递中国旅游文化,然后是主题文化,了解中国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和消费理念;在应用层次上,主要探讨文化在城市建设和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培育和应用,同时从国际化视角出发去讨论旅游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一共设置六章,分别是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第二章旅游客体文化,第三章旅游主体文化,第四章旅游城市文化,第五章旅游城市文化,第六章旅游的跨文化交流。课程的全部内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部分,是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掌握的部分是学习完这门科学后应该具备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了解的部分,是学生应该熟悉的文化学常识,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即可。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 1 -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

二、课程目标

1.专业教育目标

《旅游文化学》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而开设的一门综合素质课程。至课程结束,学生将能:

(1)知识

[1]准确而系统地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国内外旅游文化学术研究现状。

[2]掌握旅游主体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旅游者消费文化观念。

[3]掌握客体文化、城市文化、休闲文化、企业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的基本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文化现象,解决旅游文化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3)科研素质

通过分析旅游文化案例和撰写课程小论文,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和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思政教育目标

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制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课程设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旅游审美与观赏的愉悦体验,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过程。本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如下:(1)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课程讲授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通过旅游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坚守

- 1 -

中华文化立场,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全方位政治认同。

(2)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取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阵痛交融,都是旅游文化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要使学生形成并具备科学思维、理性思维以及辩证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崇尚正确价值观。

(3)鼓励学生践行社会参与,提升公共精神。旅游是一门离不开实践的课程,旅游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应该通过实践来实现,鼓励学生将“公共参与”成为自觉,通过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培育其公共参与能力。

3.劳动教育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参观实习,帮助其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作用;引导学生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基本了解不同国家间旅游文化的交融碰撞。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总体上须能够:

[1]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旅游文化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2]能够在对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体,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进行认识,掌握旅游文化尤其是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客体的构成。

[3]从旅游管理者开发者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过程中的变化与规律,认识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4]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 1 -

同时,贯穿课程过程中,学生需做到:

[1]课前预习

1)完成教师提供的先导材料的阅读;

2)阅读教材,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探讨的主要知识点;

3)完成教师要求的其他课前准备工作

[2]课中教学

1)积极发言,回答教师提问;

2)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3)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课后复习与自学

1)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2)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3)通过教材、视频、参考资料等,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自学;

四、教学进度

- 1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旅游文化学》编者:章海荣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4年,第1版2、主要参考书

[1]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

[2] 王会昌王云海《中国旅游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3] 杨乃济《旅游与文化生活》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一版

[4] 杰弗瑞?戈比《21世纪的休闲与休闲服务》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 1 -

[5] 郝长海、曹振华:《旅游文化学概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第一版

[6] 韦复生《旅游跨文化交流行为的分析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第一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C: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

课程论文:

- 1 -

小组学习互评细则: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

- 1 -

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