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模拟试卷(带答案)(1)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模拟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果奴隶对其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这样的法律条文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文明古国?

A.古巴比伦B.古埃及C.古印度D.古希腊

2.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非洲文明较早告别野蛮与蒙昧,书写出一部厚重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走近尼罗河畔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D.提侣改革的法家思想

3.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如图反映的是哪一内容的相关信息

A.古代埃及奴隶制度B.《汉谟拉比法典》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4.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B.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D.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5.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代印度文明

B.古代巴比伦文明

C.古代埃及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6.如图:“这种文字被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速人和波斯等人接受,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了一些修改,因此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传,一度成为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影响甚大。”这种文字是

A.楔形文字B.象形文字C.甲骨文D.字母文字

7.四大文明古国均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文明成果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B.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C.两河流域——太阳历D.黄河流域——甲骨文

8.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意思是()

A.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10.“罗马帝国的法学家们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材料反映了罗马帝国()

A.注重法制建设B.注重经济建设

C.维护全帝国人民的利益D.制定的这些法律没有缺陷

11.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主要书写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版。“它”指的是( )

A.象形文字B.甲骨文C.楔形文字D.拉丁文

12.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根据种姓制度来划分,他属于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13.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下列选项中,能代表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B.《汉漠拉比法典》石柱

C.雅典帕特农神庙D.罗马大竞技场

14.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下列对金字塔解读正确的是

A.它是到新王国时代,法老才开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B.它反映了古代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C.它的存在表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

D.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给自己陵墓取的名

15.如图是古代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B处的文明古国是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中国

16.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 B.C.

D.

17.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8.下图是某地仿建的古代建筑。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19.九年级(6)班的四位同学对“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争议,请你来判断一下,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

A.黎明认为:是尼罗河B.程阳认为:是金字塔

C.张晓雪认为:是《汉谟拉比法典》D.王山川认为:是种姓制度

20.中国“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该画实际上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

A.佛教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21.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秦始皇陵兵马俑

22.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A.印度文明B.希腊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D.埃及文明

23.“法典的精神,可从下举各项看出……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A.君权神授B.以牙还牙C.自由平等D.尊卑有序

24.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25.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A.第一等级婆罗门

B.第二等级刹帝利

C.第三等级吠舍

D.第四等级首陀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故选A。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尼罗河畔的“璀璨文明”是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选项B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选项A不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法家思想是我国的诸子百家思想之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可知,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的信息。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C符合题意;古埃及奴隶制度与“首陀罗”无关,A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与“首陀罗”无关,B排除;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首陀罗”无关,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注意对图片信息的解读,识记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材料“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说明早在公元前18世纪就已经有了法制意识,并开始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故B正确;法制是理性的表现,不是浪漫,排除A;法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排除C;材料中论述的是法制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并不是说明奴隶制度的完美,排除D。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埃及文明源远流长,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阿卡德人,巴比伦人”“ 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并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以粘土制成泥版,用削尖的芦苇杆等在上面刻压,留下的字迹笔画前宽后窄,形似木楔,如题图所示,故称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西亚许多地方,被西亚古代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所以A项符合题意;B 项与古埃及有关,排除;C项与古代中国有关,排除;D项是地中海区域的腓尼基人在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排除。故选A。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太阳历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的文明成果,故C符合题意。ABD都搭配正确,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生产于古印度;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反映了古印度社会弊端,③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果,④排除。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由于它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A项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的万民法大概产生于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过渡过程中,它突破了公民法的界限,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法制建设更加完备了。材料“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反映了罗马帝国注重法制建设,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能中材料中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文提示:在两河流域,书写在黏土做成的泥版上,可知是楔形文字,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王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B符合题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属于北非地区;排除A;雅典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成就,古希腊属于欧洲文明,排除 C;罗马大竞技场属于古罗马文明成就,古罗马属于欧洲文明,排除D,故选B。

【点睛】

题干“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是解题的关键,识记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来解答此题。14.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体现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B正确;金字塔是古王国时代法老开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A排除;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C排除;金字塔的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D排除。故选B。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图中A处是古埃及,B处是古巴比伦,C处是古印度,D处是古中国。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D符合题意,ABC 均不是古印度种姓制度,故选D。

1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由此判断这是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给出的图片为仿金字塔,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古埃及。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所以B项符合题意,A C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选B。

1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故B符合题意;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但不是历史遗产,故A不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故C不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级表现,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解题的关键,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

20.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佛教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属于非洲文明,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的。BCD项都是属于亚洲文明,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巴比伦文明。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故C符合题意;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埃及文明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例如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牺牲一个孩子”,压死房主的孩子,就要牺牲一个工匠的孩子赔偿。体现了以牙还牙的精神。结合课本所学,汉谟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产生了一些小国。它是大河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古埃及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2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据题意楚国国王到印度旅游他发现自己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在印度,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