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中医养生源流与发展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IV 1.引言.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2)

2.正文 (3)

2.1川派的含义 (3)

2.1.1学术流派相关概念 (3)

2.1.2川派之含义 (4)

2.2川派中医养生形成条件 (4)

2.2.1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 (4)

2.2.2灿烂的巴蜀文化 (5)

2.2.3丰富的医药资源 (6)

2.2.4悠久的道医养生历史 (7)

2.2.5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 (8)

2.3川派中医养生溯源 (8)

2.3.1彭祖与导引行气之术 (8)

2.3.2最早记载的四川中医家涪翁及其再传弟子郭玉 (9)

2.3.3四川道医养生代表人物及著作 (9)

2.3.3.1四川道医养生代表人物 (9)

2.3.3.2代表著作 (11)

2.3.4四川儒家养生代表人物及著作 (11)

2.3.4.1四川儒家养生代表人物 (11)

2.3.4.2代表著作 (12)

2.3.5四川繁荣的古代食疗养生 (13)

2.3.5.1四川古代食疗养生代表医家 (13)

2.3.5.2代表著作 (14)

2.3.5.3四川古代食疗养生学术特点 (17)

2.4近现代川派中医养生的派别与发展 (18)

2.4.1功法养生派 (18)

2.4.1.1代表人物及著作简介 (18)

2.4.1.2学术特色 (20)

2.4.1.3传承与发展 (22)

2.4.2食疗养生派 (23)

2.4.2.1代表医家 (23)

2.4.2.2学术特色 (24)

2.4.2.3传承与发展 (26)

2.4.3医经养生派 (27)

2.4.3.1代表医家简介 (27)

2.4.3.2学术特色 (30)

2.4.3.3传承与发展 (32)

2.5讨论 (36)

2.5.1四川中医养生分门别派 (36)

2.5.2川派中医养生的特点 (37)

2.5.2.1历史悠久 (37)

2.5.2.2基础雄厚 (37)

2.5.2.3优势明显 (38)

2.5.2.4成果丰富 (38)

2.5.2.5影响深广 (38)

2.5.3川派中医养生对养生学的贡献 (39)

2.5.4川派中医养生的发展前景 (39)

结论 (41)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附件1:综述 (46)

附件2:四川民族医药养生 (50)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59)

附件4:申明及授权书 (60)

1.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秦朝时期,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功控制岷江水患,此后四川“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是我国中药材发源地,盛产道地药材。峨眉山有着“仙山药园”之称,拥有丰富的珍贵药材。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药物资源,是四川的养生文化产生的前提和保障。

历代四川医家、好医之士重养生,既潜心研究养生之理,又践行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思想独到,养生经验丰富,亟待挖掘整理。因此,釐清四川中医养生源流,挖掘整理历代中医名家养生学术经验,归纳总结川派中医养生的学术特点及现代发展,对四川中医养生文化追本溯源,将养生思想分出流派,丰富四川中医的学术内容,有利于川派中医养生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更对民众的养生保健起到指导意义。

1.2研究现状

目前,对川派中医养生的研究,大概可分为:(1)对川派名医养生思想及经验总结。川派名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深入研究,身体力行,总结出大量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和方药。现有文献资料大多仅是讨论个别医家养生思想和经验。(2)四川道医养生。四川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川派中医养生深受道教养生文化的影响。不少道医出生或久居四川修炼,留下了宝贵的养生著作与经验,如杜光庭、皇甫坦、韩懋等人。

现有文献,多数是对个别医家的养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没有全面研究川派中医养生的特色,亦未对川派中医养生追本溯源,全面系统地釐清川派中医养生的源头,以及对中医名家养生思想分门别派,总结出其特色和现代传承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