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的教案

《养花》的教案
《养花》的教案

《养花》的教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养花》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养花》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养花》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养花》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养花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 对于老舍,你们有些什么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篇老舍的文章,相信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老舍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齐读课题。 二、预习交流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有哪些收获? 三、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句子最能道出作者养花的感受? 交流明确: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指导朗读,板书乐趣)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并在旁边写写体会。 交流反馈:(生自由谈,师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小结) (1)增长知识: “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师:为什么说这里体现了乐趣?“载”是什么意思?它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请组个词。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了乐趣?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2)有益身心: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板书:付出劳动 师: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个句子能具体说明它?填充,这就是循环。如果让你循环做一个动作,你会觉得快乐吗?生:这样循环只能让人觉得单调枯燥,很机械。 师:那老舍为什么却感到快乐呢?(“浇浇这棵,搬搬那盆”是很轻松自在地去重复做一件事,而“抢救花草”是紧张刺激的,因此它们都是快乐的) 师:说得真好,说到老舍的心里去了。那就让我们把这种轻松悠闲和紧张刺激给读出来,好不好? (3)付出劳动: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师:乐趣何在?——嗯,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感觉不太好是吧?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这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所以作者说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付出劳动亦是一种乐趣(板书:付出劳动) (4)分享成果: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师:这里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样的乐趣?(分享成果)谁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一段中“秉烛夜游”是什么意思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的养花教案

养花教案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 陶冶情操。自古以来,许多的文人墨客都对花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跟花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花,喜欢养花,并写下了亲切自然的散文——《养花》。 2. 读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如:他为什么要养花?养些什么花?怎样养花?有没有从养花中得到一些收获? 3. 过渡:那就赶紧打开课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字词。 读词语. 选择带点字的意思,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3.说说自己已经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1)老舍先生爱花,所以喜欢养花。他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3)养花很辛苦。 (4)养花能增长知识。 三、细读课文,感受乐趣 1.老师想考考你们,找找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道出作者养花的感受?快速浏览,看谁先找到。用波浪线画下来。 交流明确: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师:好的,养花是乐趣。板书:养花乐趣)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然后与同桌交流交流。 3.交流反馈:(生自由谈,师相机小结) A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B增长知识: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1)在这儿,作者所说的乐趣是什么?(摸出门道,能养好花) (2)这里的“知识”指什么?(养花的门道) 你有没有在养花的过程中措出一些门道来?生举例说说。 你的门道是怎么得来的? (3)作者是如何摸出养花的这些“门道”的? 师:是啊,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养花,自然其乐无穷,又增长了知识。) (4)读出自豪之情。 (5)口头填空:(原来),养花(),这是件充满乐趣的事。 板书:增长知识 C有益身心: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1)“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 (2)文中哪个句子能具体说明它?(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

六年级语文:《养花》学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养花》学案(教学 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养花》学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课文第 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是怎样围绕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产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考察:出示老舍先生写的课文中的几句话,让学生说出课题。 2、引入:今天再学习一篇他的文章——《养花》(板书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吗? (老舍先生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 1) 板书:爱花、乐趣。 2) 你怎么理解“乐趣”这个词语?课文几次提到养花是一种乐趣?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3) 出示句子,读一读: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养花,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有什么

14.养花(教案)

14.《养花》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2019年六年级下册《养花》优秀教案

2019年六年级下册《养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优质教案三篇 本文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借助中心句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分别用“不是……就是”、“要是……就”写句子。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中心句,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老舍的语言风格和安排材料的方法。有几处议论明理的句子学生理解稍困难些。 课前准备: 1、温习老舍的《猫》,想想他的语言特点。 2、了解老舍其人其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学习生字新词。 3、了解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你知道老舍吗? 2、你喜欢老舍写的《猫》吗?为什么? 3、今天我们学习老舍的另一篇佳作《养花》。 二、初读 1、自由读课文5分钟,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你喜欢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交流。 三、研读 重点抓住最后一节进行研读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具体叙述了哪些养花的乐趣?通过读书解决问题。 提示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2)"我得天天照管它们,想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3)"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 (4)"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 到屋子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 (5)"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跨"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 …… 在反馈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关句段。 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巩固 1、作业1、 2、3

《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是关于《养花》教学设计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六,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

五年级教案-养花

五年级教案:养花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一)文章题目:养花 (二)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三)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2、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养花》教案设计三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养花》教案设计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

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养花》教案 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养花》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概括作者养花的乐趣有哪些;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句子的含义。 2、从“赞花、赏花、赠花”中选择一个内容,根据提示,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说话练习,进一步体会养花的乐趣。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已经初读了《养花》这篇课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养花——乐趣) 文中作者用一个句子高度概括了养花的乐趣,那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出示: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2、读到老舍的这段感受,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让人喜、让人笑、有果实,长见识,这些堪称乐趣,为什么忧和泪,甚至是劳动也被视为养花的乐趣呢?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过渡:想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走入老舍先生用文字为我们构筑的世界,和他一起感受一回养花的乐趣吧。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那么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养花的乐趣? 出示要求: 1)、默读3-6节,划出养花给老舍带来乐趣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找出你还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集体交流: 着重理解以下句子: ◆增长见识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那个词直接写了养花给老舍带来的乐趣?(有意思) 这里的“知识”指什么?(养花的门道) 作者是如何摸出养花的这些“门道”的? 你能结合第三小节的内容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说一说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养花教学设计

《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学习借助批注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掌握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情趣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批注与文本对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学校有位李老师,特别爱养花,她家里只要能养花的地方都被她用来养花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李老师养的花吧! 课件欣赏花卉图片 2、师谈自己养花的经历与感受,师生交流。 3、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也十分爱养花,他又从养花中悟出了什么呢?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养花》。(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1、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作者养花有什么收获?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其实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已经对老舍爷爷的养花的收获作了总结,你能找到它吗? 4、出示第7自然段,让学生试着根据概括性的语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方法。板书方法(摘录语句法) 6、学习用合并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a小组内合作学习:划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根据这个中

心句给每个自然段归纳段意。 b 全班交流 c 用合并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7、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并板书。(合并段意法) 三、借助批注与文本对话,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我”爱养哪些花?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4、了解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四、练笔。 模仿第二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写一段话。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23养花 乐趣

老舍写的《养花》教案板书及反思

《养花》教案 马栏小学丛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下册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1课时 4、师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索老舍的相关资料;教师课前搜索相关课件和案例,查找本课资料。 【教学课题】《养花》 【教材分析】《养花》是人教版(新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情境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互动:同学们,咱们又见面了,隔了个周六周日,你们还没忘了我吧?(生:没有!)我可想着大家呢,因为在上周五的第一次见面中,你们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在接人待物方面,你们热情有礼貌有修养;其二在学习方面,特别善于思考课堂状态投入,而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我最欣赏你们的一点。 2.今天这堂课,老师是“绿叶”,你们才是“红花”。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相信大家都能做到:那就是忘了后面的评委老师们吧,因为他们是专门来考我的,给我打分呢,不是考你们,你们可以自由的、尽情的发挥。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二)导入 1.咱们先聊个轻松愉快点的话题吧——每个人都有爱好,对吧,就拿老师来说吧,闲下来的时候特别爱看书,尤其是文学类的,那真叫“爱不释手”啊;

《养花》教学设计(非常详细)

《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养花之乐,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品读鉴赏的方式,能从内容、写法、语言三方面发现本文的特色。 3.结合作家老舍画龙点睛式的一贯表达特色,尝试给《济南的冬天》添加一个点明中心式的结尾。 【教学重难点】 重:能通过鉴赏的方式,从内容、写法、语言三方面发现老舍文章的特色。 难:尝试给《济南的冬天》添加一个点明中心式的结尾。 【课前谈话】 1.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咱们先来聊一聊吧。看,这是五、六年级语文书上出现的名人名家,还记得吗?请自由认一认,并亲切地叫一声。 2.相信,他们所写的那些文章,那些文字也一定给大家留下了许多印象。 3.能不能和大家谈谈,这些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记得他写的那篇匆匆吗?从《匆匆》中你感受到他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匆匆行云流水,拟人;手指幽默风趣;长征气势磅礴、象征抒情的方法;鲁迅描写环境细致,入木三分,幽默的讽刺味儿,奋笔疾书,战斗一生,写照) ②咱们学过他写的哪些课文?(季羡林自己的花、怀念母亲;赵丽宏山雨、顶碗少年;丰子恺白鹅,手指) ③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最后一头战象;鸟奴,雪豹悲歌,骆驼王子,狼王梦 【教学过程】 一.预学检查,夯实基础。 ㈠反馈预学题1 1.导入: 课前咱们回顾了五六年级接触的名人名家,还记得著名作家老舍吗?小学阶段咱们学过很多他写的文章,这学期咱们刚学过他写的—(北京的春节)你们知道吗,老舍把什么当作自己毕生的乐趣吗?(《养花》)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养花,感受老舍那份自在其中的乐趣。 2. 朗读词语: 过渡:课前大家进行了预学,这些四字词语你能读准确吗,先自我检测一下吧。 指名读。(评价,真不错,字正腔圆)(要是不拖沓,注意停顿就更好了)再指名读。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 齐读。让我们一起清楚响亮地读一读,注意千万别拖泥带水哦。 3.理解词语: 过渡:词语的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1个) 评价:看,他是抓住关键字来理解词语的,你能借助关键字来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吗?(指名说,评价:先说字义,再说词义;三年五载就是——)拓展“秉”:秉是一个象形字,看,这就是,左边禾,右边又,表示手握禾苗。所以,秉的意思是手握,拿着,他的部首是——(禾)秉还有一种意思是掌握,主持。有关秉的成语很多,你知道吗?秉公办事,秉笔直书,秉性难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记一记。 总结:看,咱们不仅学习了借关键词理解词语,还知道一字多义,一字多组。学习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二)反馈朗读 过渡:课前都读过课文了吧?读了几遍?那老师考考大家,谁愿意—— 朗读1、4节:谁先来读第一节,读的很准确,5遍是没有,3遍是有的, / 胡老师认为,文章第四节相对难读,谁能把第四节读好了,文章一定读得很溜————给他一点掌声,读了几遍?读得踏实,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齐读最后一节。 (三)反馈预学题2 过渡:你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拨:指名说2人。(指名1人说,评价:同学们,有时咱们可以借助课题来概括主要内容,想一想,课文写了养花的——) 总结:仔细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你就会发现课文讲了作者通过养花的过程,也感受到了——(养花的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养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文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养花》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能运用默读、朗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作者围绕 中心、具体表达的写作手法。 4.感悟养花给作者带的来的乐趣,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激情导入 用猜作家的形式引入作者老舍,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老舍的生平以及代表作有哪些,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养花》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出示字词,提醒注意。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读,思考:作者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补充。板书:乐趣 三、抓“乐趣”,深化理解 1.乐趣之一:增长见识(板书) (1)作者说养花能增长见识,哪个自然段写这部分内容,学生回答,课件 出示第三自然段。全班齐读,提问作者增长见识,具体是指什么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作者在养花过程中总结经验,花草三年五载地活着、开花,是很有意思的。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你在生活有总结出经验吗?(比如:钓鱼、放风筝、制作小玩具、饲养小动物等) (3)课件出示: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这句话体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自豪,高兴),该怎样读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反馈。 2.乐趣之二:付出劳动(板书)

(1)“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说明养花的乐趣不光是增长见识,还应该付 出劳动。看看哪部分内容写了作者养花要付出劳动,是怎么付出劳动的。读完后学生反馈(浇花、搬花、抢花) (2)浇花、搬花是作者什么时候做的事。在文中找来读读。如此循环在课文中具体指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拓展:老舍先生会为花草付出哪些劳动呢?(预设:施肥、松土、除 草、捉虫、修枝、剪叶) 把这些词语送在课文中读读: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中去看看,给这棵______,给那盆_______,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抢花是什么时候的事。作者为什么用“抢”呢?你体会到什么?该怎样读呢(激烈、紧张) (5)课件出示: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是反 问句。 我们改成陈述句: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学生对比朗读体会。 3.乐趣之三:收获快乐(板书) (1)有句说得好;付出就有回报,老舍先生养花付出了劳动,他收获到了 什么(快乐)。 收获的快乐有哪些呢?同学在第五自然段中找找。 (2)这段话有几句(三句),每一句写不同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这段话分 三层,谁来读第一层,抽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怎样概括这句话(赞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3)除了“送牛奶的同志”会夸花香以外,这有哪些人会来我家,会怎么说呢?我们全家除了骄傲以外,这会有什么感受? 送____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 送____同志进门就____,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____. (4)课件出示:昙花:别名月下美人、夜会草、鬼仔花等.夏秋季晚间开大型白色花,花漏斗状,有芳香。 老舍约朋友看昙花,我也请你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昙花的图片)(板书:赏花) (5)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学生归纳这是养花给作者带什么样的快乐?(学生回答后板书:赠花) 四、拓展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养花【教案】教学设计2

《养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点课件) 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板书:23 养花(齐读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 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我们先不看书。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 5、同学们谈了很多。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2)养花很辛苦。(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 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 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齐读最后一段。 10、围绕“养花”,提出不懂的问题。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养花(教案)

《养花》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养花的乐趣。 2.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借助工具书学习字词,完成课后练习。 重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养花的乐趣,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课题 1. 师: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 陶冶情操。自古以来,许多的文人墨客都对花情有独钟,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跟花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花,喜欢养花,并根据自己养花的感受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养花》。板书课题。 2. 读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课堂检测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词语.读读: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 (2)你理解这些词语吗?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是怎么记这些词语的,包括字形,意思。 (3)知作者.先指名说,再出示. 3.通过预习,说说你已经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能说多少是多少。 三、围绕乐趣,自主探究 过渡: 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养花的感受?(养花给老舍先生带来了乐趣)板书 (课件出示)1、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具体写出了养花给老舍带来的乐趣,勾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感悟,并相互补充完善。 哪个小组愿意最先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四.小组展示,交流汇报 1、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养花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养花的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养花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一课时 一,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一)还记得"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这句话是出自哪篇课文,作者是谁 (二)《母鸡》一文,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不得不佩服它的作者—-老舍爷爷那诙谐幽默的语言,细腻传神的文笔,尤其是那蕴涵在故事中的发人深省的,难于忘怀的哲理.今天我们又将有幸学习老舍爷爷的一篇文章《养花》. 【设计意图:去年对老舍笔下的《母鸡》感受深切,通过复习温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反馈,初步感知. (一)指名分节读文. (二)抽默词语,然后指名说说他们的意思:秉烛夜游,大雨倾盆,有益身心, 置之不理,胜于吃药,三年五载 (三)交流:我的疑惑和感受. 预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三,补充资料.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收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事. 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哪些乐趣呢,一边认真听课文录音,一边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 四,读此句质疑.(关键词质疑,反义词质疑)(养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喜,又有哪些忧养花长了哪些见识为什么说养花给作者带来了忧伤,还有乐趣呢……) 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有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下一课中解答.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优秀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知识技能: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2、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

字,本课中读w d n,表示地名时读gu m”,如口,广东省的东莞”;姹 (ch?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作比较: (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