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

东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
东华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名称:交换机配置实验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_ ___ __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朱明______________

二0一四年 X 月 X 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VLAN

2. 了解Trunk

3. 熟悉交换机(路由器)CLI的各种模式

4. 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IOS基本命令

5. 熟悉CISCO交换机关于VLAN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熟悉环境及基本命令

2.交换机(路由器)操作系统

3.交换机(路由器)IOS基本命令

4.交换机VLAN 配置

实验拓扑

本实验所使用的拓扑图如下:

其中,PC1、PC2、PC3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81.1,192.168.81.2,192.168.81.3。注意,为了防止两个同学所配的IP地址相同(从而可能导致IP 地址冲突),IP地址的第三个数字“81”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显示器编号选择,比如,显示器编号为25的同学的PC1、PC2、PC3的IP地址最好分别为192.168.25.1,192.168.25.2,192.168.25.3。

三、实验过程

配置pc1的IP地址:

配置pc2的IP地址:

启动交换机SW1并从PC2 ping PC1:

创建SW1的VLAN:

把SW1的端口划分到VLAN中:

从以下状态信息,可以知道,f1/11和f1/12两个端口已经处于vlan2中:

从PC2上ping PC1:

更改PC2的VLAN然后从PC2上ping PC1:

此时,从PC2上ping PC1,ping不通:

配置SW2的VLAN:

SW2的Trunk配置:

SW1的Trunk配置:

配置PC3然后ping:

课堂练习:

配置pc4的IP地址:

配置SW3的f1/11接口的VLAN:

SW3的f1/11接口的VLAN配置成功:

SW3的f1/2接口的Trunk:

SW3的f1/2接口的Trunk配置成功:

配置SW2的f1/2接口的Trunk:

SW2的f1/2接口的Trunk配置成功:

检查pc3和pc4之间是否ping通:

四、实验心得

通过此次实验我初步了解了gns3的基本操作,学会了VLAN和Trunk的配置,还有就是熟悉交换机CLI的各种模式和IOS的基本命令,熟悉了CISCO交换机关于VLAN 的基本操作。由于本次实验较简单,还有视频,所以并未遇到很多问题。但是看到路由器之间可以ping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实验名称:路由器RIP协议配置实验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_ ___ __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朱明______________

二0一四年 X 月 X 日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路由器设备

2. 查看路由器的信息

3. 熟悉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配置

4. 熟悉路由器的RIP路由协议配置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路由器设备

2.实验拓扑图及要求

本实验所使用的拓扑图如下

实验要求

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分别给路由器命名为r1、r2和r3;关闭域名查找;设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2) 配置RIP路由协议,使每个网段之间都能够相互通信。

3.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4.配置路由器RIP协议

5.其它show命令

三、实验过程

配置路由器R1:

查看路由器的接口编号:

配置路由器R2:

由于R2和R1在同一个局域网内,所以现在不需要路由,就可以ping通R1的f0/0接,在R2上,无法ping到R1的loopback0接口,需要配置路由。

路由器R3的配置:

路由器R1、R2和R3的RIP协议配置: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实验报告参考

XX 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 的网络层实验 计科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院系名称 计算机学院 课程 题目

实验二:网络层协议实验 实验说明: 1.实验中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如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 2.实验报告共四份,于期末通知时再统一打包上交。 3.报告文档模板中如有错误,请反映到计算机网络 实验内容目录: IP 分析 IP 地址分配实验 ARP分析 ICMP分析 路由协议分析 VPN与NAT协议分析QC群上。 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实验

实验: IP 分析 实验目的: 熟悉 IP 的报文格式以及关机字段的含义。 掌握 IP 地址的分配方法。 理解路由器转发 IP 数据报的流程。 实验思考题: 1. 一个 IP 分组经路由器转发后,有哪些字段会发生变化 答:TTL 字段需要减一,而IP 头部的校验和需要重新计算,因此这两个字段会 发生变化。 2. 为什么任务三中的两个分片的长度分别为 1500字节和 48 字节。 答:原数据长度为1500+8 (ICMP 报文头长度)=1508字节,超过以太网帧的最 大传输能力,因此需要分成两片。长度分别为 1480字节和 28字节,封装成 IP 后,每片的长度分别为 1480+20=1500字节, 28+20=48字节。 1、 2、 3、

实验:IP 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配置。 2.熟悉CIDR的IP地址编址方法。 3.理解CIDR的路由聚合功能。 实验思考题: 1.与分类的IP编址方法相比,CIDR编址方案具有什么优点 答:1) CIDR的地址分配更高效,因为CIDR采用可变长掩码,能根据网络的实际大小量身定制主机地址空间。2)CIDR具有路由聚合功能,能减少路由器的路由表项。 2.路由器的不同接口能否使用相同的网络号 答:不能,路由器的不同接口必须使用不同的网络号。

计算机网络-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1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所属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内实验实验对象:本科 相关课程及专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时数(学分):4学时 实验类别课内上机 实验开发教师:计算机网络课程组 【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 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 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 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 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计算机网络 题目:实验1 网络认识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主要的网卡、网络连接头、网络传输介质、常见网络设备的特性; 2、初步掌握网卡的安装、各种参数、协议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参观网络管理实验室,了解和认识网卡、网络连接头、传输线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2、按照学校校园网环境,基本学会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2、观看各类网卡,介绍网卡的基本功能、分类方法(按总线标准、协议标准、传输速率等分类); 3、观看常见的网络连接头,重点介绍RJ-45连接头及其A标、B标的制作; 附 4 和光纤的特性; 5、观看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介绍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与特性; 6、动手安装网卡,并Windows 2000环境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根据校园网和实验室的环境与管理规定,配置网卡参数(如静态IP地址,网关路由、DNS服务器等) 四.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构建局域网的准备工作:①选择合适的组网方式—总线型网络,交叉双绞线,星型网络。 ②组网设备—集线器,网卡,网线,RJ-45水晶头③电脑选购④局域网络设置⑤局域网络的IP地址的设置。通信介质,网卡,modem,路由器等;根据相关配套接口连接计算机,实现网络通信。设置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且不能重复,设置方法如下: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右键“无线网络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回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的界面,点击“无线网络配置”——高级,选择“仅计算机到计算机”。以上2步在每台电脑上都要进行。选择一台机器作为服务器。在无线网络配置页面点击添加。为了局域网的安全,在弹出页面中将"自动为我提供此密钥"前的对勾去掉.然后设置SSID号以及网络密钥,点击确定之后服务器的设置就已完成。在另几台台机器上搜索无线信号,双击所搜索到的信号,在弹出页面内输入您所设置的密钥后即可完成连接。 2、网卡 通信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IC,简称网卡,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网卡实现工作站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接收和执行工作站与服务器送来的各种控制命令,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15秋 学号1532001256679 姓名王小祥 组号一组 指导教师印志勇 国家开放大学东台分校 二○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8)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0)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二网际协议IP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

《计算机网络》 实验一、ARP协议分析实验 学校:齐鲁工业大学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计科12-1 姓名:白巧玲 学号: 1125 2015 年 4 月 30 日 实验一、ARP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 理解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 理解ARP协议报文格式; ● 理解ARP协议的工作原理与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 ARP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 ● 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 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工作过程。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四、实验条件 (1)报文捕获工具 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 (2)应用协议环境 每个学生的PC机(安装Windows xp或者Windows 7 操作系统)处于同一个LAN,主机A为本人机器,主机B为你邻座同学机器,另外有一个服务器(学校的WEB 服务器,域名: 五、实验步骤 (1)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 主机A(IP地址为; ●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 ●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a命令,检查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区,此时ARP缓存区应为空; ● 在主机A上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准备捕获A与B之间的数据通信报文,然后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并做如下工作: 1、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和主机B之间通讯的ARP询问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 2、分析ARP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目的IP地址、 数据报文类型。 ●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a命令, 3、检查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原因。 答:是发生变化,在ARP高速缓存中有了目标主机的IP地址。因为ping过后ARP协议将IP地址转化为MAC地址存入缓存 (2)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协议工作过程 ● 主机A(IP地址为; ●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 ●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 –a命令,检查主机A的ARP高速缓存区,此时ARP缓存区应为空; ● 在主机A上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准备捕获A与C之间的数据通信报文,然后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并做如下工作: 4、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和主机C之间通讯的ARP询问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 5、分析ARP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目的IP地址、 数据报文类型。 ● 在主机A上的DOS命令提示符下运行arp–a命令, 6、检查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原因。 此时arp高速缓存中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因为本机跟网络地址齐鲁工业大学进行了报文交互,所以在高速缓存中会出现齐鲁工业大学的IP地址。即ping过后ARP协议将IP 地址转化为MAC地址存入缓存。 7、比较(1)和(2)两实验中得到的ARP报文,有何不同?分析产生二者区别的原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实验报告材料参考

XX 理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 题目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的网络层实验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班级计科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6.11.14

实验二:网络层协议实验 实验说明: 1.实验中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如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 2.实验报告共四份,于期末通知时再统一打包上交。 3.报告文档模板中如有错误,请反映到计算机网络QQ群上。 实验内容目录: 实验2.1: IP分析 实验2.2: IP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2.3: ARP分析 实验2.4: ICMP分析 实验2.5:路由协议分析 实验2.6: VPN与NAT协议分析

实验2.1:IP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IP的报文格式以及关机字段的含义。 2、掌握IP地址的分配方法。 3、理解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流程。 实验思考题: 1.一个IP分组经路由器转发后,有哪些字段会发生变化? 答:TTL字段需要减一,而IP头部的校验和需要重新计算,因此这两个字段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任务三中的两个分片的长度分别为1500字节和48字节。 答:原数据长度为1500+8(ICMP报文头长度)=1508字节,超过以太网帧的最大传输能力,因此需要分成两片。长度分别为1480字节和28字节,封装成IP 后,每片的长度分别为1480+20=1500字节,28+20=48字节。

实验2.2:IP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 2.熟悉CIDR的IP地址编址方法。 3.理解CIDR的路由聚合功能。 实验思考题: 1.与分类的IP编址方法相比,CIDR编址方案具有什么优点? 答:1)CIDR的地址分配更高效,因为CIDR采用可变长掩码,能根据网络的实际大小量身定制主机地址空间。2)CIDR具有路由聚合功能,能减少路由器的路由表项。 2.路由器的不同接口能否使用相同的网络号? 答:不能,路由器的不同接口必须使用不同的网络号。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规划方案

目录 安徽省新华学院...................................................................................................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规划方案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设备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室设备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验台拓扑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机柜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实验室组网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设备连线以及接口规划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设备的网络地址分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学生机区域IP地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RCMS地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室各设备密码的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60-1/2 设备的具体配置命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S-3760-1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S-3760-2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网络实验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计算机学院 2015年月11日10日 一、实验目的 理解上述知识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测试网络的状态及从网上获取信息。 二、实验环境 安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检测本机的MAC地址 2、检测本机网关的MAC地址 3、检测本地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4、检测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考虑两种网络环境:实验室网络环境和宿舍网络环境) 5、检测去往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996481.html,的路径MTU 6、检测本机的路由表 7、检测去往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996481.html,n网络的可用性、回程响应时间及经过的路由器个数。 8、检测本机的所有有效连接,及各连接的端口号 9、往路由表添加一条路由,去往主机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996481.html,的路由,经过邻居同学的主机转发 10、课后实验并写入实验报告: ●为了确定你所在组织的路由是否稳定,使用路由跟踪程序来找到去往每一网络中 的一条路由,重复测试一次,再连续测试几天,看看路由有变化吗? ●挑选10个Internet中较远的目的地,进行前一练习中的实验,看看路由变化的频 度。 ●上网收集网络测试工具并测试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记录和结果 实验1:检测本机的MAC地址 用ipconfig/all命令可以查看到本机的信息,包括MAC地址、IP地址等

实验2:检测本机网关的MAC地址:从上述可知网关ip为202.192.33.254,再输入Arp –a 202.192.33.254 由ipconfig/all命令可得到本机网关的IP地址为:172.18.36.254,通过ping网关的IP 地址后用arp -a命令可得到本机网关的MAC地址为:00-0c-db-c9-71-c0 实验3:检测本地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直接输入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996481.html, 由ipconfig/all命令可得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为:202.192.18.10

计算机网络实验

试验一 利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抓包 一、实验名称 使用网络协议分析仪 Wireshark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安装和配置网络协议分析仪Wireshark的方法; 2. 熟悉使用Wireshark工具分析网络协议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协议格式、协议层次和协议交互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安装和配置Wireshark的网络协议分析仪,下载地址。 2. 使用并熟悉Wireshark分析协议的部分功能。 四、实验环境 1.Windows7 操作系统PC机器。 2.PC机器具有以太网卡一块,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连接。 3.Wireshark软件(Wireshark-win64-2.0.2)。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安装网络协议分析仪,从官网下载exe软件双击安装Wireshark-win64-2.0.2。 2:启用Wireshark进行试验。

2.1:启动初始如下显示: 2.2:分组捕获数据,并将捕获的数据保存为文件抓包实验数据.pcapng,当再次需要捕获时,可以打开文件在进行实验抓包。2.3:对数据进行协议分析。 在上部“俘获分组的列表”窗口中,有编号(No)、时间(Time)、源地址(Source)、目的地址(Destination)、协议(Protocol)、长度(Length)和信息(Info)等列(栏目),各列下方依次排列着俘获的分组。中部“所选分组首部的细节信息”窗口给出选中帧的首部详细内容。下部“分组内容”窗口中是对应所选分组以十六进制数和ASCII 形式的内容。 2.4无线网连接抓包实验数据如下图1 2.5本地连接网页抓包实验数据如下图2

计算机网络实验思想总结

计算机网络实验思想总结 计算机和网络是与射虎融合度很深的东西,掌握这两样技术,有利于你的发展。下面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思想总结,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一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使得自己在计算机网络这一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深刻的体会,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更多的兴趣。大家在一起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训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相互间受到许多启发。特别是每一次实验课,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试验。这样不仅能使我们快速完成实验,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实验过程中,不同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还可以分享实验心得,这样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我们学习了: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我们认识了局域网中几种网线及其各自的特点;学会了用双绞线制作网线;学习掌握了路由器间 背靠背的连接方法,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等;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技术和VLAN作用;ALC配置;配置虚拟网等等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我们熟悉了解路由器的基本作用和基本功能。了解代理服务的概念和掌握配置代理服务器的方法和过程。体会到协作学习的一些理念。希望以后还会有机会再去接触计算机网络实验这门课程,也希望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并希望这门课的老师越讲越好,这门课越来越好。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不同于以前做过的C语言上机实验和数据结构上机实验,后两者都是编程的,要求的是个人对基础知识的掌

握和熟练的应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战场。而计算机网络课程则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时候它更要求我们注重团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而不是独自完成。 第一次实验是双绞线的制作,通过这个实验让我学到了如何制作双绞线,也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做操作性这么强的实验。以前的实验都是编程,而这一次的实验却是完完全全地让我们自己动手。剥皮->排序->理直->剪齐->插入->压线,虽然实验过去了有一段时间,但是还是能清楚地记得做法。虽然最后我们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收获。 第二次的实验是Linux的使用与DNS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在课堂上,由于机子的问题,Linux不能成功打开。于是就学习了一下DNS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如何添加DNSZone,如何添加主要区域,正向搜索和反向搜索,添加DNSDomain,如何设置DNS服务器的动态更新,如何修改区域传输的通知列表等等。关于Linux,下课后仍然不死心,自己在网上下了个Linux操作系统,然后在同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装好了。虽然说最后没怎么用,自己也不会用。但是当打开操作系统的那一瞬间,那个华丽丽的界面还是让我深深地震撼了一把。不得不感叹Linux真的好高级。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可以熟练操作Linux系统的。 第三次试验是有关聊天软件和点歌软件的配置和运用。在这个实验里,我们开始有了更明确的分工,一个同学做客户端,一个同学做服务端,在做这些之前,要首先修改我们的IP。但是后来我想,

贵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二-TCPIP 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TCP/IP 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级1班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理学院 实验时间:2010年4月22日

实验名称: 实验二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通过网络命令了解运行系统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实验器材: 连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个人电脑Windows XP sp3系统。 实验内容(步骤): 学习使用windows环境下常用的网络命令: 1)Ipconfig:IP地址与以太网卡硬件地址查看命令 2)Ping:网络连接测试命令 3)ARP:地址解析命令 4)FTP:文件传输命令 5)Netstat:显示协议及其端口信息和当前的TCP/IP 网络连接 6)Route:控制网络路由表 7)TFTP:简单文件传输命令 8)Tracert:该诊断实用程序将包含不同生存时间(TTL) 值的Internet 控制消息 协议(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以决定到达目标采用的路由。 9)Net:网络服务等 1. ipconfig Ipconfig命令应该是最最基础的命令了,主要功能就是显示用户所在主机内部的 IP协议的配置信息等资料。 它的主要参数有: all:显示与TCP/IP协议相关的所有细节信息,其中包括测试的主机名、IP地址、 子网掩码、节点类型、是否启用IP路由、网卡的物理地址、默认网关等。 renew all:更新全部适配器的通信配置情况,所有测试重新开始。 release all:释放全部适配器的通信配置情况。 renew n:更新第n号适配器的通信配置情况,所有测试重新开始。 命令格式是: C:\>ipconfig/(参数)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课程_ 计算机网络 _ 实验名称TCP/IP协议分析与验证 姓名实验日期: 学号实验报告日期: 同组人姓名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同组人学号 实验名称 TCP/IP协议分析与验证 一.实验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 操作系统:Win8.1 网络平台:Wireshark 机器的IP地址:192.168.191.3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报文捕获工具Wiresshark(或者EtherDetect) 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特点,通过Wireshark软件捕获并分析基于链路层的协议数 据,包括ARP、ICMP、IP、TCP、UDP以及DNS、FTP、HTTP协议的报文格式以及 工作过程,促使学生真正了解TCP、UDP、IP等协议的构成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要求学生在各自机器上进行文件下载和浏览网页操作,通过Wireshark捕获报文并分析TCP/IP协议族中各种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然后在各自机器上发送ping、tracert命令,然后通过Wireshark捕获以太网帧并分析IP、ICMP和AR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 【实验步骤】 (1)启动Wireshark,并设置好相关参数; (2)启动Wireshark捕获功能;

(3)发送ping或tracert命令或进行文件下载和网页浏览; (4)分析Wireshark捕获的各种报文并验证TCP/IP协议的报文格式和工作过程【实验题目】 1-1.(1)设置获取数据包的filter为两台机之间。 (2)捕获两台机之间的IP数据报的报文。 (3)在报文的十六进制代码中找出源IP、目标IP、首部长度以及协议字段的值。 粘贴报文处: 源IP:c0 a8 bf 03 目标IP:c0 a8 a8 0a 首部长度:45 协议字段的值及含义:01:使用的协议为icmp协议 1-2.(1)设置获取数据包的filter为两台机之间。 (2)捕获两台机之间的ICMP报文。 (3)分析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两种类型的ICMP报文的。 Ping or tracert?(运行结果):

计算机网络-实验6-网络搭建

实验6:简单网络组建及配置 1.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建设的相关过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结合自己掌握到的网络知 识,规划设计网络实施方案。 2)掌握基本的网络设备运行原理和配置技术。 3)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校园网的基本建设、配置工作,并能发现、分析并解决 简单的网络问题。 4)理论结合实践,深刻理解网络运行原理和相关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 技巧。 5)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和研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2.实验环境 接入Internet的实验主机; Windows xp或Windows7/8; 网络模拟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6.2。 3.实验内容 (1)实验项目 某职业技术学校决定新建校园网,网络规划设计师已经完成了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部分具体项目规划和设计还没有完成;请你根据所学到的网络知识帮助该网络规划设计师完成剩余的工作内容,并承担整个项目的实施建设工作。 如图 6-1 所示,该网络拓扑采用通用的三层架构设计,分别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汇聚层、核心层均采用了冗余链路设计,防止单点故障影响到系统的核心服务。校园网通过购买的ISP服务同 Internet互联,通过有限的公网 IP 地址,利用地址翻译技术(NAT)提供对 Inter net的访问服务支持;通过端口映射技术提供对学校WEB、数据等服务器的外部访问支持。校园网出口布置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同时提供了VPN访问支持。

图6-1 (2)实验需求 如图6-1所示,在不考虑对外服务(即校园网用户访问Internet和Interne t用户访问校园对外服务器)及冗余链路的前提下,请按用户需求设计出该校园网的局域网部署规划设计,并最终完成各相关区域的各设备连通任务。 用户的相关需求如下,请给出具体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 ①校园中心机房存放网络核心设备、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等相关服务器,服务器数量在10台以内,未来可扩展到20台。对全部校园网用户开放,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支持。 ②办公区教师和校领导办公区,存放日常办公设备和相关耗材;目前用户数量80左右,未来可以扩展到200;提供无线接入服务,禁止宿舍区用户访问该区资源,允许教学区用户访问该区资源。 ③教学区提供各教学设备网络连接支持。目前,需联网的有线设备数为1 20,未来可扩展到240。 ④宿舍区提供学生上网服务。目前,用户共计700人,未来可扩展到10 00人。

大学网络实验室方案的设计与建设

大学网络实验室方案的设计与建设

摘要:针对高校教学的需求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构思,设计基于思科网络设备的网络实验 室建设与维护方案,并予以实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方案;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 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培养具备网络设备配置、 管理维护、安全管理能力的人才成为高校计算机专 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机网络是一门与实践结合 紧密的课程,而许多高校由于实验条件不足,在进行 该课程的设置时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对计算机 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深刻理解,实践能力薄 弱。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 室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才能为社会输 送合格的网络技术人才。 1实验室的总体构思 实验室的方案设计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内容丰富 实验室设备能涵盖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

础上实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内容的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 (2)设备完善 同类网络设备具备多种不同的型号,为学生在 实验中提供广泛的操作平台,在对比中学习,学习中对比,进一步拓宽眼界。 (3)拓扑灵活 灵活的拓扑设计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跳线即可改 变拓扑,满足多种实验要求,而且能够根据多种需求进行扩展,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机会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根据实验目的自行完成实验的设计与配置,而且可实现实验室内部网络与校园网的轻松连接。(4)易于维护 紧凑连续的实验课程安排要求在一个班级完成 实验后能够迅速恢复实验设备,以免影响下一个班级的上机使用,这就需要一个易于维护与恢复的实验环境,包括对网络设备及终端计算机的恢复。

计算机网络实验 路由配置

实验三路由配置 [参考文件夹”文档“的”Packet_Tracer图文教程”] 第一部分: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路由配置方法和技巧; 2、掌握通过静态路由方式实现网络的连通性; 3、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背景】 学校有新旧两个校区,每个校区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为了使新旧校区能够正常相互通讯,共享资源。每个校区出口利用一台路由器进行链接,两台路由器间学校申请了一条2M 的DDN专线进行相连,要求做适当配置实现两个校区的正常相互访问。 技术原理: 1、路由器属于网络层设备,能够根据IP包头的信息,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将数据报出去,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之间的互相访问。路由器是根据路由表进行选路和转发的,而路由表里就是由一条条路由信息组成。 2、生成路由表主要有两种方法:手工配置和动态配置,即静态路由协议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3、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 4、静态路由除了具有简单、高效、可靠的有点外,它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 5、缺省路由可以看做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数据在查找路由表时,没有找到目标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时,为数据指定路由。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在路由器R1、R2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R1串口上的时钟频率; 2、查看路由表生成的直连路由; 3、在路由表R1、R2上配置静态路由; 4、验证R1、R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 5、将PC1、PC2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路由器接口fa1/01的IP地址; 6、PC1、PC2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PC 2台;Router-PT可扩展路由2台(Switch_2811无V.35线接口);Switch_2960 2台;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姓名:张程程 学号:1202100110 班级:电气自动化类121班实验一、网络基本知识及网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 2、使学生掌握RJ-45接头的制作。 实验内容: 1、阅读预备知识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2、一般双绞线的制作 3、交叉双绞线的制作 4、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 思考问题: 1、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答:(1)在OSI/RM中的工作层次不同 交换机和集线器在OSI/RM开放体系模型中对应的层次就不一样,集线器是同时工作在第一层(物理层)和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交换机至少是工作在第二层,更高级的交换机可以工作在第三层(网络层)和第四层(传输层)。 (2)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方式不同 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broadcast)方式,而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只对目的节点发送,只是在自己的MAC 地址表中找不到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广播方式发送,然后因为交换机具有MAC地址学习功能,第二次以后就不再是广播发送了,又是有目的的发送。这样的好处是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它节点侦听的现象。具体在前面已作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 在带宽占用方面,集线器所有端口是共享集线器的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的带宽,这样就交换机实际上每个端口的

带宽比集线器端口可用带宽要高许多,也就决定了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比集线器要快许多。 (4)传输模式不同 集线器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的,因为集线器是共享传输介质的,这样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一样,它是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的,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至少要快一倍以上,因为它可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实际上还远不止一倍,因为端口带宽一般来说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宽许多倍。 2、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有哪些 答:目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星型结构 (2)环型结构 (3)总线型结构 (4)星型和总线型结合的复合型结构 3、局域网的几种工作模式 答:目前局域网主要存在着两种工作模式,它们涉及到用户存取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它们分别是:客户/服务器(C/S)模式和点对点(Peer-to-Peer)通信模式。 4、T568A、T568B 打线方法 答:在EIA/TIA布线标准中规定了双绞线的两种线序568A与568B。 568A标准: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568B标准: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标准中要求12、36、45、78线必须是双绞。这是因为,在数据的传输中,为了减少 和抑制外界的干扰,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均以差分方式传输,即每一对线互相扭在一起传输一 路差分信号。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及网络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二

实验二 DHCP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本实验使用2个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DHCP的工作原理 2、了解DHCP分配IP地址的过程 3、掌握DHCP服务器的设置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装有Windows 2003 Advance Server主机和windows XP组成的虚拟机局域网 三、预备知识与课前准备 1、 DHCP的功能 任务DHCP的任务是集中管理IP地址并自动配置IP地址的相关参数(如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等)。在使用TCP/IP协议栈的网络通信中,每一台计算机都 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通过这个IP地址与其他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每台计算 机在设置IP地址时可以使用静态IP地址和动态IP地址。使用静态IP地址必须通 过手工输入,在配置是容易出错,网络用户较多(多于254台)时不建议使用。可 以使用动态IP地址,有DHCP服务器来提供并自动完成设置操作。 当DHCP客户端启动时,它会自动与DHCP服务器建立联系,并要求DHCP服务器给它提供IP地址。当DHCP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会根据服务器中现有的 IP地址情况,采取一定的方式给客户端分配一个IP地址。服务器给客户端提供IP 地址的方式有两种: 1)永久租用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租用到IP地址后,这个IP地址就永远给这个客户端使用。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网络中IP地址足够充裕的情况。 2)限定租期 当客户端从DHCP服务器租用到IP地址后,客户端对该IP地址的使用只是暂时的。如果客户端在租期到期前并没有更新租期,DHCP服务器将收回该IP地址, 并提供给其他的DHCP客户端使用。当该客户端再次向DHCP服务器申请IP地址时,由DHCP服务器重新提供其他的IP地址使用。限定租期的方式可以解决IP地址不 够时的困扰。 2、DHCP的工作原理 当作为DHCP客户端的计算机第一次启动时,它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以获得其TCP/IP配置信息,并得到IP地址的租期。租期是指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得完整的 TCP/CP配置后对该TCP/IP配置的使用时间。客户端从服务器获得完整的TCP/IP 配置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_

计算机网络滑动窗口 实验报告 班级:2012211306 学号:2012211249 姓名:查凯文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编程模拟滑动窗口协议中的协议6——选择性重传协议,熟悉和掌握协议6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实现方法和过程,并与协议5进行对比,加深对滑动窗口协议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验内容 在Linux、WindowsNT下编程模拟实现滑动窗口协议的1bit滑动窗口协议,需要分别实现发送方功能与接收方功能。 三.实验说明 a)窗口机制 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任意时刻,发送方都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发送的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同时,接收方也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序号的上下界不一定要一样,甚至大小也可以不同。不同的滑动窗口协议窗口大小一般不同。发送方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或者是那些可以被发送的帧。 分析: ①初始态,发送方没有帧发出,发送窗口前后沿相重合。接收方0号窗口打开,等待接收0号帧; ②发送方打开0号窗口,表示已发出0帧但尚确认返回信息。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不变; ③发送方打开0、1号窗口,表示0、1号帧均在等待确认之列。至此,发送方打开的窗口数已达规定限度,在未收到新的确认返回帧之前,发送方将暂停发送新的数据帧。接收窗口此时状态仍未变; ④接收方已收到0号帧,0号窗口关闭,1号窗口打开,表示准备接收1号帧。此时发送窗口状态不变; ⑤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来的0号帧确认返回信息,关闭0号窗口,表示从重发表中删除0号帧。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仍不变;

⑥发送方继续发送2号帧,2号窗口打开,表示2号帧也纳入待确认之列。至此,发送方打开的窗口又已达规定限度,在未收到新的确认返回帧之前,发送方将暂停发送新的数据帧,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仍不变; ⑦接收方已收到1号帧,1号窗口关闭,2号窗口打开,表示准备接收2号帧。此时发送窗口状态不变; ⑧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来的1号帧收毕的确认信息,关闭1号窗口,表示从重发表中删除1号帧。此时接收窗口状态仍不变。 b)选择重传协议 在后退n协议中,接收方若发现错误帧就不再接收后续的帧,即使是正确到达的帧,这显然是一种浪费。另一种效率更高的策略是当接收方发现某帧出错后,其后继续送来的正确的帧虽然不能立即递交给接收方的高层,但接收方仍可收下来,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同时要求发送方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可以原已存于缓冲区中的其余帧一并按正确的顺序递交高层。这种方法称为选择重发(SELECTICE REPEAT),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显然,选择重发减少了浪费,但要求接收方有足够大的缓冲区空间。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1.跨交换机实现V ALN 1.1 实验环境 (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https://www.360docs.net/doc/e818996481.html,NP.v6.0.Final.Beta (3).NET Framework 2.0 (4)Adobe Acrobat Reader 1.2 实验目的 理解VLAN如何跨交换机实现。 1.3 背景描述 假设宽带小区城域网中有两台楼道交换机,住户PC1、PC2、PC3、PC4分别接在交换机一的0/1、0/2端口和交换机二的0/1、0/2端口。PC1和PC3是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PC2和PC4是另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现要求同一个单位的住户能够互联互通,不同单位的住户不能互通。 1.4 实现功能 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 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1.5实验设备 Switch2950 2台 Pc 4台 1.6 实验步骤 (1).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 完成实验拓补图并连接好

(2).在模拟器重配置交换机和pc 。 先打开‘Boson NetSim’软件,再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中点击Load…进行加载,进入Boson模拟器的环境,一边进行相关配置。 1)交换机S1进行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tp domain xyz Switch(vlan)#vtp server Switch(vlan)#vlan 2 name jsjx Switch(vlan)#ex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