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一、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意义和作用:

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其次为减少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另外,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者,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加快心率、升高体温,并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准备活动通常是进行5~15分钟的舒缓运动,这可使机体逐渐适应剧烈的运动。选择不同方式锻炼时,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选择步行作为锻炼方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准备活动:

1、1~3分钟轻松的健身操(或类似的活动)练习。

2、1~3分钟的步行,心率控制在高水平时的20~30%。

3、2~4分钟的拉伸练习(可任意选择)。

4、2~5分钟慢跑并逐渐加速。

如果选择其他的锻炼方式而不是跑步,在按照以上步骤的同时以相应的活动方式替代步骤2和4即可。

(二)、锻炼方模式

锻炼模式是运动处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1、锻炼方式。

常见的增强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能力的锻炼答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慢节奏的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首先应选择你喜欢的运动,只有从事喜欢的运动,你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冲击力强的运动比冲击力小的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更易引起锻炼者受伤。对于容易受伤的人来说,最好选择冲击小的锻炼方式,而很少受伤的人可以任意选择锻炼方式。

以往,人们常常只选择单一的锻炼方式,这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容易受伤。建议你采用综合性的锻炼方式,最好一次锻炼包括不同的练习内容。

2、锻炼频率。

一周进行两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且常任的可能性减小,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接近50%VO2max时即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故常把这一强度称为锻炼阈,目前推荐的运动强度范围为50%~85%最大摄氧量。

在确定运动强度时,心率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更实用,因此常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只有超过一定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效地引起机体的适应,该强度所对应的心率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常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50%和85%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什分别为70%和90%最大心率,因此目标心率是70%~90%最大心率,如年龄为20岁的大学生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200×70%=140次/分,200×90%=180次/分

应该指出的是,目标心率是一个范围,有时也称目标心率带。目标心率、最大心率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的关系。

4、持续时间

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最有效的一次锻炼时间是20~60分钟(不包括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起初每个人的适应水平和运动强度不同,所以锻炼持续的时间应有区别。对于一个适应水平较低的锻炼而言,20~30分钟的锻炼就可提高心肺适应水平,而适应水平高的锻炼者可能需要40~60分钟.低强度的锻炼要求练习的时间长于大强度的练习时间,如以50%VO2max的强度进行锻炼,需要40~50分钟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而以70%VO2max的强度进行锻炼,需要40~50分钟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而以90%VO2max的强度进行锻炼,仅需20~30分钟即可。

(三)、整理活动。

每次完整的的锻炼都应包括整理活动。整理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以避免血液过多分布在上肢和下肢而造成头晕和昏蕨。整理活动还可减轻剧烈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心律失常。整理活动至少应包括5分钟的小强度练习(如步行、柔韧性练习等)。

二、增强肌肉力量、耐力的运动处方。

(一)、肌肉力量、耐力练习的原则

1、渐增阻力原则

渐增阻力原则是超负荷在肌肉力量、耐力练习中的应用。尽管超负荷原则与渐增阻力原则可以相互替换,但在力量练习中,则常用渐增阻力原则。渐增阻力原则指肌肉力量、耐力因超负荷训练而增加,但由于力量、耐力的增长,原来的超负荷则变成了非超负荷或低负荷,此时如果不增加负荷,则力量、耐力就不能增长,因此力量练习必须遵循渐增阻力原则。

2、专门性原则

力量、耐力练习要充分考虑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专项力量、耐力的需求程度。首先,得到锻炼的肌肉应该是在耐力和力量方面需要改善的肌肉,如腰痛,就应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若锻炼上肢力量则对腰痛的缓解没有多大益处。其次,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应采用不同的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举重物时仅能重复4~6次)能增加肌肉的力量和体积,但不能增加肌肉的耐力。采用低强度重复次数多的练习(能举轻的负荷15次或者更多)可提高肌肉的耐力,而肌肉的力量增加不明显。

3、系统性原则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力量练习应全年系统地安排。研究表明,练习频率高、肌肉力量增长很快者,停止练习后消退也快;而练习频率较低、训练时间较长、肌肉力量缓慢增长者,力量保持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每周进行3~4次的力量练习,可使肌肉力量明显增长。(二)、制定发展肌肉、耐力的计划

负重练习应有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确定目标对保持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重要。关键在于设置的短期目标应在最初的几周练习中能够达到,这可以激励自己进一步实现长期目标训练。

1、制定运动处方

力量练习的运动处方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慢速增长阶段和保持阶段。

注:开始和慢速增长阶段练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初始力量水平在各个方面作适当调整

(1)开始阶段:在计划的开始阶段应避免举最大重量。过大的重量会增加肌肉和关节损伤的危险性。采用较轻的重量(最高重复次数为12~15次的负荷),不会使肌肉产生过度疲劳。如果原来选定的重量能轻松自如地重复12次,则可以增加重量。如果练习者不能重复举起12次,则说明重量过大。

根据练习者最初时的力量水平来确定开始阶段持续的时间,一般持续1~3周。初练者的开始阶段可能需要3周,有训练的人只需1~2周。

(2)慢速增长阶段:经过开始阶段的力量练习,如果肌肉已经适应练习动作,就可以增加重量,并能重复举起6~8次。当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时,可再增加重量,直至达到练习者预定的目标为止。

此阶段的练习一般为每周3次。

(3)保持阶段: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如果停止练习,获得的力量会自然消退。保持阶段力量练习的强度应比获得阶段小。研究表明,力量增长后,每周1次的练习即可保持原增大水平。若不训练,30周后原增长水平完全消退。

2、力量练习的注意事项

(1)力量练习的安全要诀。

○1当运用杠铃进行力量练习时,必须有同伴帮助你完成练习,以防在不能完成练习的情况下,同伴可保护你。

○2固定练习用的杠铃,以防其滑落砸伤身体。

○3在进行负重练习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练习中遭受损伤。

○4在进行负重练习时,如果感觉到任何尖锐的刺痛,应立即停止练习。

○5在进行负重练习时,应尽量避免憋气。举起阶段呼气,放下时吸气,可采用口和鼻呼吸。

○6在采取快速还是慢速举起重量能获得更大力量的问题上仍存在着争议。但慢速举起重量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而且,慢速举起重量既可增加肌肉体积,也可增强其力量。

(2)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人体就像大多数机器一样,刚启动进无法达到最高的效率。要使肌肉充分发挥功能,并避免造成伤害,就需要热身。即使是体验状况良好的人,如果猛然迫使肌肉拉伸或收缩,也有可能爱伤。负重练习的准备活动一般包括4~5分钟的慢跑、6~8分钟的拉伸活动和3组15~20组重复负重。如果练习者打算举起最大重量,还应增加准备活动的组数。

放松活动常包括走动和伸展运动,旨在让身体几分钟内逐渐冷却下来。适当的放松活动,可以使血液持续地流经肌肉,并将肌肉细胞内堆积的乳酸通过血液循环流到肝脏后分解。如果突然中断运动,留在肌肉内的乳酸可能会引起身体肌肉痉挛,也可能会使肌肉在以后的几天中更加疼痛。放松活动一般持续4~5分钟即可。(3)完成动作的速度

在进行负重练习时,动作还原阶段的速度应比主动用力阶段慢一半。以卧推为例,如果举起的动作用1秒钟,放下还原阶段就要用2秒钟,这样可使一次负重练习得到两次(举起和放下)肌肉锻炼。如果还原阶段简单轻松地放下重量,肌肉就不能在还原阶段又一次得到有效的锻炼。

(4)练习时的呼吸

在主动用力阶段呼气,在还原阶段吸气。如果练习时呼吸频率太快,就会破坏呼气、吸所的节律性。应避免在主动用力阶段屏住呼吸,屏气会导致回心血量和注入大脑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头昏眼花的现象。

(5)安排练习顺序

合理安排练习的顺序可以防止疲劳的发生。应先安排大肌肉群的练习,再安排小肌肉群的练习,其原因是小肌群比大肌群较早产生疲劳。典型的力量练习成品率模式为:○1大腿、腰部肌肉。○2腿部(股四头肌、大腿后部肌群、小腿三头肌)。○3躯干部(背、肩、胸)。○4上臂(肱三头肌、肱二头肌、前臂肌肉)。○5腹部。○6颈部。

此外,还应注意不要在两个相继的练习中使用同一肌群,以保证肌肉在每次负荷后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6)了解你的极限

运动要安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留意所出现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往往是运动量过大或身体某部分受伤的反应。有些人为了急于奏效而竭尽全力,反而遭受伤害,即使运动员也会因过度训练而受到意外伤害。

力量练习的警告信号一般指,锻炼结束后,肌肉有酸痛僵硬感,直到下次锻炼前这种感觉仍未消失。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为,延长锻炼间隔时间,让肌肉充分恢复。此外,还要做好热身和练习后的放松活动。

三、柔韧性锻炼计划

柔韧性练习应是每次锻炼准备活动的一部分,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并没有在活动开始前先慢跑5~8分钟直至冒汗,而错误地拉伸未经活动的肌肉群,或未经伸展肌肉直接进行剧烈运动,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事先做了热身运动,体温可以上升2~4度,这时再伸展肌肉就比较安全。

在身体锻炼结束前的整理活动中进行柔韧性练习也是明智的,它不仅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到正常放松状态,而且在锻炼结束时做伸展运动,肌肉组织的温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扩大关节伸展幅度,减少锻炼后产生肌肉酸痛的可能性。

(一)、柔韧性练习应采用缓慢、放松、有节制和无疼的练习,只有通过适当的努力才会提高。肌肉的伸展会酸胀的感觉,但不应过分伸展而引起不适,拉伸的强度随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而改变。随着柔韧性在锻炼过程中的提高,练习强度应逐渐加大,做到“酸加、痛减、麻停”。

(二)、柔韧性练习的时间和次数

柔韧性练习的时间由采用的伸展方式决定,它主要取决于重复的次数和伸展位置上停留的时间。每个姿势持续的时间和次数是逐渐增加的,应从最初的10秒,经驼一段时间的练习增加至30秒,重复次数有3次以上,如果是平时体育锻炼时的柔韧性练习,5~10分钟的时间就足够了,如果是专门为了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或运动员的训练,则必须要有15~30分钟的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柔韧性的发展需要意志力。这种体能练习时锻炼者易产生酸痛感,但若停止训练柔韧性会有所消退。初次练习易见效,第二次再练习就有痛感,而且第一次练习获得的效果会全部消退并差于第一次练习前的效果,这是由于肌肉被拉长回缩力增加的原因,应继续将其慢慢拉开,这样才能消除痛感。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该长度的伸展已适应,应进一步拉长肌肉,牵拉肌腱,使柔韧性的提高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如果柔韧性练习停止一段时期,已获得的效果就会有所消退。因此,柔韧性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练习就能得到提高的,急于求成,容易引起软组织损伤。练习应逐步提高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2、柔韧性练习要全面

不管是准备活动中的伸展练习,还是专门发展某些关节柔韧性的练习,都要兼顾到身体各关节柔韧性的全面发展。在身体活动中,完成动作不仅局限于一个关节或某个身体部位,而是要牵涉到几个相互关联的部位甚至全身。如果柔韧性练习只集中在部分关节而忽视其他部位,则完成动作会受阻甚至有受伤的可能。因此,如果发现某一关节柔韧性稍差,就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其得到改善。

3、柔韧性练习要因人因项而异

柔韧性练习必须根据所参加锻炼项目的特点和锻炼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安排,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柔韧性的基础上,要重点练习特定项目所需要的专门柔韧素质,例如,跳跃项目对腿部和髂部柔韧性要求较高,游泳项目要求肩关节和踝关节柔韧性要好等。另外,锻炼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合于自己的柔韧性练习。

4、柔韧性的发展应与力量发展相适应

力量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柔韧性练习则是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因此力量结合柔韧性的练习对提高肌肉质量最为有效,既能使力量增长、又能保证关节灵活性的提高。这就是讲,肌肉的增长决不能因体积的增加而影响关节活动幅度。

5、柔韧性练习要注意外界的温度和时间

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肌肉的状态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外界温度高,轻微的热身运动后即可做伸展练习;外界温度低,则应做充分的热身运动至冒汗后方可进行柔韧性练习。一般地说,当外界温度在18℃时,有利于柔韧性发展,因为肌肉在这个温度下的伸展能力较好。

一天之内在任何时间都可进行柔韧性练习,只是效果不同而已。早晨柔韧性会明显降低,而10:00~18:00之间人体关节能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此时可进行一些强度较大的柔韧性练习。

6、柔韧性练习后应结合放松练习

当每次伸展练习之后,应做些相反向的练习,使供血供能机能加强,这有助于伸展肌肉群的放松和恢复。如压腿后做几次屈膝下蹲动作,体前屈练习之后做几次挺腹挺髂动作等。

7、安全告诫

为争取良好的锻炼效果,并防止受伤,柔韧性练习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建议:(1)在进行大强度的肌肉伸展之前必须做充分的热身运动,使身体出汗。(2)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只有通过略超正常范围的伸展练习,柔韧性才能提高,但练习不能太剧烈,防止疼痛和拉伤。

(3)肌肉拉伸产生了紧绷感或感到不舒服时就该停止练习,伸展练习不应让人感到疼痛。

(4)任何一个被伸展的关节只有感到动作幅度加大时,才说明练习已见效。(5)当伸展疼痛关节周围的肌肉时要小心,注意轻柔一些。

(6)既要伸展紧绷的、不柔韧的肌肉时要小心,注意轻柔一些。

(7)进行伸展练习进要保持正常的呼吸状态,不要屏气。

(8)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伸展法(PNF法)是效果最好的肌肉伸展法、静态伸展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常用方法。

(9)静态伸展以后才能进行弹性伸展,关节柔韧性好的人或习惯于伸展练习的人才能进行弹性伸展。

(10)如果想感觉到关节柔韧性有提高,至少每周做3次伸展练习,每周5~6次练习则能产生明显的变化。

在你的一生中应当不间断地进行柔韧性练习,这不仅能保持肌肉的放松和柔韧、加大关节活动幅度、提高灵活性、增强运动能力,还能防止关节僵硬、消除受伤后的疼痛,减少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可能性,让人过一种积极、健康、有质量的生活。要保持关节柔韧性,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规律的伸展练习。同其他的体能锻炼一样,科学合理地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柔韧性锻炼计划,对提高关节柔韧性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柔韧性练习是体能锻炼中最易被忽视,但又是最简单易行、最易见效的。这种锻炼不需要任何特殊器材,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因此,合理地制定出每周3~5次的柔韧性锻炼计划,按所制定的练习时间表锻炼,并记录下每次的练习情况,就能促使你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并终身受益。

提高心肺耐力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耐心训练处方 (初中级) 心肺耐力就是指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各部位的能力。心肺和血管的功能对于氧和营养物的分配、清除体内垃圾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进行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时,良好的心肺则显得更加重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40%,中风的发 病风险降低20%~27%,Ⅱ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也大幅度降低. 训练目的:提高身体核心稳定性 热身活动:肩绕环、 训练内容:(每周2~3次)徒手训练 高抬腿X3组(每组间歇30S-60S) 后抬腿30SX 3组(每组间歇30S-60S) 开个跳30X3组(每组间歇30S-60S) 俯卧撑20个X 2组(每组间歇30S-60S) 深蹲20个X2组(每组间歇30S-60S) 左右跳30个X3组(每组间歇30S-60S) 下蹲交换踢腿20个X3组(每组间歇30S-60S) 台阶运动2组X5min (每组间歇2min ) 放松拉伸:站立侧腹拉伸、站立臀大肌拉伸、大小腿拉伸10min 有氧跑:6Km/h中低速度跑X 20min 8KM/h中速度跑X 10 min 10KM/h中高速跑X5min *训练强度应在最大心率60%~80%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 *一周不少于两次有氧跑训练

(高级) 训练目的:提高心肺耐力 热身活动:肩绕环、腕与踝关节活动、髋关节活动5min 训练内容:(每周3~4次)徒手训练 十字跳15个X 3 组(每组间歇30S-60S) 前后跳20 个X 2 组(每组间歇30S-45S) 俯卧撑20个X3 组(每组间歇30S-60S) 深蹲跳20个X2 组(每组间歇30S-45S) 波比跳20个X2组(每组间歇60S-90S) 两头起20个X2组(每组间歇30S-60S) 俯身开合30个X3组(每组间歇15S-30S) 5X10往返跑X3组(每组间歇60S-90S) 放松拉伸:胸大肌、肱三头肌、侧腹拉伸、臀大肌拉伸、大小腿拉伸10min 有氧跑:8KM/h中速度跑X 20 min 10KM/h中高速跑X10min 400米加速跑 *训练强度应在最大心率60%~90%之间,以保证训练效果 *一周不少于两次有氧跑训练

我的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意义和作用: 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其次为减少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另外,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者,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加快心率、升高体温,并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准备活动通常是进行5~15分钟的舒缓运动,这可使机体逐渐适应剧烈的运动。选择不同方式锻炼时,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选择步行作为锻炼方式 (二)、锻炼方模式 锻炼模式是运动处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1、锻炼方式。 常见的增强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能力的锻炼答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慢节奏的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首先应选择你喜欢的运动,只有从事喜欢的运动,你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冲击力强的运动比冲击力小的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更易引起锻炼者受伤。对于容易受伤的人来说,最好选择冲击小的锻炼方式,而很少受伤的人可以任意选择锻炼方式。 以往,人们常常只选择单一的锻炼方式,这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容易受伤。建议你采用综合性的锻炼方式,最好一次锻炼包括不同的练习内容。 2、锻炼频率。 一周进行两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且常任的可能性减小,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运动强度。 在确定运动强度时,心率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更实用,因此常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只有超过一定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效地引起机体的适应,该强度所对应的心率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常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50%和85%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分别为70%和90%最大心率,因此目标心率是70%~90%最大心率,如年龄为20岁的大学生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200×70%=140次/分,200×90%=180次/分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是其身体耐力和持续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心肺功能的提高可以提高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持久力和抗疲劳能力。以下是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 方。 一、重视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长时间、低强度、持续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这种运动 可以帮助提高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能力,增强心肌的代谢能力和耐受力。长跑、游泳、 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是训练心肺功能的好方法。 二、进行间歇训练 间歇训练是指在有氧运动中间加入一些高强度的训练,提高训练的效果。间歇训练可 以增强心肌组织的代谢能力和弹性,提高心脏的充盈和排血能力。常见的间歇训练有短跑、爬楼梯等。 三、坚持综合训练 心肺功能的提高不能只依赖一种运动,应该结合不同的运动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综合 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的全面性和综合性。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强 度和耐力,增强心肺功能。 四、注意适应性训练 心肺功能的训练应该根据不同的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目标来制定适应性训练计划。训 练计划应该根据个体的心肺功能水平和运动能力来制定,并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来调整训练计划,并及时与教练交流。 五、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 心肺功能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需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宜长不宜短,每天应该至少进行30分钟以上的训练,每周进行3-5次的训练。训练强度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目标和身体条件来制定,一般来说,训练强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应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心率来判 断。 六、注意恢复和休息 心肺功能的训练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 况和感受,如果感到过度疲劳或身体不适,应该适当调整训练计划,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心肺功能是运动员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心肺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氧耗量,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更高的水平。以下是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1、持续时间 心肺功能的训练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才能达到效果,运动员应该将心肺功能训练作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而不是偶尔进行。建议运动员每周进行2-3次有氧运动训练,每次持续30-60分钟。 2、运动强度 有氧运动的强度越高,对心肺功能的提高效果越好。运动员可以通过测量最大心率的方法来确定运动强度,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为220减去运动员的年龄。有氧运动的强度应该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适度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 适度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让心肺功能的训练更加有效。建议运动员每周逐渐增加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每次增加5%-10%左右的强度和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过度训练的风险。 4、多样化的有氧运动训练 多样化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让运动员的身体适应不同的训练方式,同时也更有趣,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建议运动员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5、呼吸训练 运动员应该注意呼吸的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增加运动员的氧耗量。呼吸训练可包括深呼吸、持续呼吸和通过呼吸控制心率的方法等。 6、运动处方 - 运动方式: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 - 持续时间: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钟 - 运动强度: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

- 增加强度和时间:每周逐渐增加5%-10%左右的强度和时间 - 呼吸训练:深呼吸、持续呼吸和通过呼吸控制心率的方法等。 总之,心肺功能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坚持有规律地进行训练。同时,运动员应该注意缓慢适应和适度增加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心肺功能训练

心肺功能训练 心肺功能训练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运动训练方式,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指心脏供应给全身组织的血液量和氧气摄取量的能力。良好的心肺功能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增强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等。 心肺功能训练的方法主要有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进行较长时间的中低强度运动,例如慢跑、快走、自行车骑行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增加心肺功能的负荷,从而促使心脏和肺部逐渐适应这种负荷,提高心肺功能。有氧运动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帮助燃烧脂肪,减少体重,改善体态。 无氧运动是指短时间内高强度的运动,例如重量训练、跳绳等。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进肌肉的发育和生长。通过无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氧气的摄取和运输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训练的频率和强度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目标来确定。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到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 分钟以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应根据自己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最佳的有氧运动强度一般在最大心率的60%~85%之间。 除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还可以通过其他一些训练方法来提高心肺功能。例如间歇训练,即在运动过程中穿插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可以更好地激活身体的潜能;爬楼梯训练,可以

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踏步机训练,可以模拟登山运动,提高心肺功能等。 心肺功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科学的原则。首先,要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要过度疲劳。其次,要合理安排休息,防止过度训练。最后,要注重饮食和休息,补充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以促使身体恢复和适应训练的刺激。 总之,心肺功能训练是提高心肺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其他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改善身体健康。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心肺耐力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强度适中的运动中,心脏、血管、呼吸系统等机能的适应能力。通过发展心肺耐力,可以提高氧的传导 速度,提高呼吸效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肌肉对氧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患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并对身体塑造有益。 为了制定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我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间。 首先,选择适合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类型。有氧运动是一种适合发展 心肺耐力的运动类型,例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快走等。这些运动都 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并且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有益处。 其次,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量, 通常以最大摄氧量(VO2 max)的百分比来表示。对于发展心肺耐力,我 们可以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来选择适当的心率区间。一般来说,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可以根据个人的 最大心率进行计算,最大心率=220-年龄。 接着是确定运动频率。一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宜的。运动 频率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时间安排来合理安排,确保运动的持续性和 规律性。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每次运动的时间。一次运动应持续30-60分钟, 以保证运动的持久性和效果。初学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从10分钟 开始,每周增加5分钟,逐渐达到30分钟以上。

在制定个人的心肺耐力运动处方时,还需要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健康状况、运动目标等因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 除了有氧运动,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训练方式来发展心肺耐力。例如间歇训练、阻力训练等。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和心肺功能。阻力训练是通过使用负重来增加肌肉负荷,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总之,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需要综合考虑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等因素。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改善身体健康。

我的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我的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提高心肺功能和适应水平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方面。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力和耐力。下面是一个针对心肺功能提高和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运动目标: 1.提高心肺功能 2.增强体力和耐力 3.改善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心血管系统功能 时间安排: 运动时间应该持续20-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 运动种类: 1.快走:快走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下肢力量。每天保持30分钟快走,可以逐渐增加到45分钟。 2.跑步:跑步是一种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快速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逐渐增加跑步的时间和距离。 3.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逐渐增加骑行的时间和强度。 4.游泳:游泳是一种低冲击的有氧运动,对关节没有压力,可以全面提高心肺功能和全身力量。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45分钟,逐渐增加游泳的距离和速度。

5.跳绳:跳绳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协 调能力。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逐渐增加跳绳的时间和速度。强度控制: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来选择适当的运动强度。刚开始时, 运动强度可以较低,逐渐增加到中等或高强度。可以通过心率监测来控制 运动强度,保持在60%-80%的最大心率范围内。 休息和恢复: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恢复。运动后进行拉伸运动,有助 于肌肉的恢复和预防伤害。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平衡,有助于身体的恢 复和提高心肺功能。 其他建议: 1.在运动前进行热身活动,包括一些拉伸和动态运动,帮助身体准备 好运动。 2.注意饮食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蛋 白质,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修复肌肉组织。 3.坚持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结: 提高心肺功能和适应水平需要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 骑自行车、游泳和跳绳。通过定期锻炼,控制运动强度,并注意休息和恢复,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发展心肺耐力的运动处方 要发展心肺耐力,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有氧运动。以下是一个心肺耐力发展的运动处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心肺耐力。心肺耐力是我们的心脏、肺部和循环系统在进行有氧运动时的表现能力。如果我们有良好的心肺耐力,我们的身体将能够更高效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组织,同时更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 运动处方如下: 1.选择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需要长时间、持续活跃且能够提高心率的运动,例如跑步、跳绳、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耐力。 2.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在开始时可以选择较低的强度,例如快走或慢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例如逐渐加快步伐或增加跑步的距离。 3.提高运动时间:开始时可以选择较短的运动时间,例如每次运动20-30分钟。随着身体适应了该强度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例如逐渐增加到每次运动45-60分钟。 4.保持持续性:要想发展心肺耐力,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是必要的。保持活跃和持续性是提高心肺耐力的关键。 5.包括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可以进一步提高心肺耐力的方法。通过在有氧运动中,间隔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较低强度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心肺耐力。

6.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对于心肺耐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支持身体在运动时的能量需求。 7.休息和恢复:与有氧运动相结合的适当休息和恢复时间同样重要。确保身体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便恢复疲劳和促进肌肉的生长。 总之,通过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保持持续性、包括间歇训练、合理饮食、恢复和休息,我们可以有效地发展心肺耐力。记住,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坚持不懈,你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心肺耐力水平。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提高自身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 姓名:侯宪国学号:2010210310 案例分析:处方对象为自身,年龄:24岁。身高:178cm。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最近在操场上跑了几圈,感觉喘不上气来,呼吸困难,虽是低 强度,但心跳很快。自身感觉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明显下降了,于是就对自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台阶试验,发现得分指数偏低,呈现在不及格的边缘上,于是制造一个健身处方来恢复自身的心肺功能适应能力。 健康状况:健康水平良好,没有身体其他疾病困扰,无病史。 运动目的:提高自身心肺功能能力的适应性,通过训练后使自身心肺功能能力由不及格达到优秀的水平上。 运动项目:所采用的运动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和耐力跑。耐力跑是最好的锻 炼项目,但是太枯燥,因此穿插自己喜欢的项目进去。运动项目安排:周一下午:慢跑。 周二下午:羽毛球。周四下午:慢跑。周五下午:乒乓球。周六下午:慢跑。运动强度:因为心肺功能的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最好,因此在运动强度的控制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运动时达到自身最大心率的60%-70%为 宜。因为有研究表明在最大强度的50%-70%之间身体内各组织器官进行的是 有 氧运动,而且最有利于健身。又因为自身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能力稍强点,因 此采用稍高于平常人的适用范围,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开始实施时运动强度 可稍低点,运动时可达到最大强度的60%边缘,慢慢适应后可在最大强度的70%

边缘进行训练。运动强度的量化值计算,最大心率采用:最大心率=220-年龄, 即本人的最大心率为220-24=196运动时心率范围在117—127之间。 运动时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锻炼,每次运动时间不应少于60分钟,根据身体情况可适当休息,运动前应有10分得准备活动,避免运动中的肌肉拉伤,运动后应有10钟左右的整理活动,有利于尽快的进行身体恢复。 运动频率:周一到周六每天下午锻炼一次(周三除外,周三和周日为休息调整期间。 运动监督:采用自我监督的方式,自配心率带一个,运动时戴在身上,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督,使心率保持在固定的范围之内。自我监督的好处,省事、方便,简单易行。自身健身动机强烈,意志坚定,所以能够做到对自身良好的监督。 效果检查:每周对自身进行一次检查,检查采用台阶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查。根据 检查情况 调整锻炼的计划,争取两周后使自身心肺功能能力的适应性达到良好水平,一个月后达到优秀水平。虽然台阶试验不是检验心肺功能能力适应性的最好方法但是它实施起来方便简单,不用花费,用在健身方面足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台阶试验方法: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上;2: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 先踏台的脚先下地;4:还原成预备姿势。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保持静止休息状态,测量运动结束后的 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并用 F列公式求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1位进行四舍五

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锻炼处方档

2.根据制定锻炼处方的步骤,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一个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锻炼处方。(例) 姓名:**** 性别:男年龄:20 职业:学生 健康检查:良好身高:170cm 体重:64kg 病史:无 运动负荷测定:安静脉搏:85次/min;血压:90/120mmHg 肺活量:4000ml 体能测定:力量:俯卧撑:25个/min;耐力:1000m跑4min 体质测定:健康状况:良好;耐力不佳 运动目的:通过慢跑运动和训练,能够显著的提高自身体能素质增加自身耐力,使身体机能水平提高到新的台阶。争取使1000m跑进入到3分30秒以内。 运动项目:慢跑 运动时间:坚持锻炼1个月,每天20——30分钟,循序渐进。 运动密度:可运动5分钟,休息两分钟再运动,灵活变化。 运动频率:每天至少一次。 注意事项: 1.不要饭后即运动。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进餐。2.夏季最好在早上6点后、下午四五点钟运动。3.运动后注意感觉。如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急、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或脚痛等情况,说明运动量过了。运动后五分钟脉搏频率应恢复至运动前状态。 &&下面是个锻炼课程表&& 星期 活动内容 时间 负荷 一 慢跑3000米 25——30分钟 轻松 二 走跑交替,(5min走+5min跑)*3 30分

稍费力 三 一般准备活动,各种球类游戏,40分 轻松 四 一般徒手操,持续跑5000m 35——40分 稍费力 五 走跑交替:(5min +5min跑)*3 30——40分 轻松 六 一般徒手操,持续跑3200M 25——30分 较轻松 日 休息

·····················扩展······ 一、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 意义和作用: 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延年益寿。其次为减少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越高,精力就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不易疲劳。另外,心肺功能适应水平高者,睡眠质量也会更好。 (一)、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加快心率、升高体温,并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准备活动通常是进行5~15分钟的舒缓运动,这可使机体逐渐适应剧烈的运动。选择不同方式锻炼时,准备活动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如选择步行作为锻炼方式,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准备活动: 1、1~3分钟轻松的健身操(或类似的活动)练习。 2、1~3分钟的步行,心率控制在高水平时的20~30%。 3、2~4分钟的拉伸练习(可任意选择)。 4、2~5分钟慢跑并逐渐加速。 如果选择其他的锻炼方式而不是跑步,在按照以上步骤的同时以相应的活动方式替代步骤2和4即可。 (二)、锻炼方模式 锻炼模式是运动处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 1、锻炼方式。 常见的增强心肺功能适应水平能力的锻炼答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和游泳等,凡是有大肌肉群参与的慢节奏的运动都可以作为锻炼方式。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首先应选择你喜欢的运动,只有从事喜欢的运动,你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冲击力强的运动比冲击力小的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更易引起锻炼者受伤。对于容易受伤的人来说,最好选择冲击小的锻炼方式,而很少受伤的人可以任意选择锻炼方式。 以往,人们常常只选择单一的锻炼方式,这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容易受伤。建议你采用综合性的锻炼方式,最好一次锻炼包括不同的练习内容。 2、锻炼频率。 一周进行两次锻炼就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锻炼3~5次可使心肺功能达到最大适应水平,且常任的可能性减小,但一周锻炼超过5次并不能引起心肺功能适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接近50%VO2max时即可增强心肺功能适应能力,故常把这一强度称为锻炼阈,目前推荐的运动强度范围为50%~85%最大摄氧量。 在确定运动强度时,心率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更实用,因此常用心率间接地表示运动强度。只有超过一定强度的运动才能有效地引起机体的适应,该强度所对应的心率称目标心率。目标心率常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表示。50%和85%最大摄氧量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率什分别为70%和90%最大心率,因此目标心率是70%~90%最大心率,如年龄为20岁的大学生目标心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

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 1、个体运动处方的制定 提高心肺适应水平的运动处方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渐进阶段和维持阶段。 第一、起始阶段。锻炼初始阶段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过度疲劳,以致影响锻炼的效果和信心。因此,起始阶段的锻炼,最重要的是让机体慢慢适应运动,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不同训练水平持续2-6周。 起始阶段的每次锻炼应包括准备活动,锻炼内容(强度 不超过70%最大心率)和整理活动。练习者在起始阶段锻炼 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以某一强度锻炼时应比较轻松。 ②感觉不适时不要延长运动时间。 ③有疼痛或酸痛感时应停止运动,让机体充分恢复。 第二、渐进阶段。此阶段时间较长,约持续10-20周。在这一阶段,锻炼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应逐渐增加。虽然每个设置的目标不同,但锻炼频率应达到3-4次/周,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不短于30分钟,强度应达到70%-90%最大心率。 第三、维持阶段。锻炼者通过16-28周的锻炼即进入维持阶段。维持心肺适应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强度,若运动强度和锻炼时间都维持在渐进阶段最后一周的水平,以及锻炼频率降至2次/周,心肺适应水平也无明显下降;若保持渐进阶段的锻炼频率和强度,锻炼时间可减至20-25分钟,相反,在锻炼频率和时间都不变的情况下,强度减少1/3就可使心肺适应水平明显下降。因此,在运动强度不变时,适当减少锻炼频率和时间仍可保持较佳的锻炼效果。 2、增强心肺功能的几种有效练习方法. (1)综合性练习。它是由几种不同的锻炼内 容组成的。如第一天跑步,第二天游泳,第三天骑 自行车。综合练习的优点就是避免日复一日进行同 一种练习的枯躁感,并且可以防止身体同一部位的 过度使用而造成劳损或伤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