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优秀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优秀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3页。

教学目标:

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联系”、“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哪一些是我们所学过的平面图形?

2、学生观察反馈: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如下的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

3、师生小结:同学们所说出的几种形状就是我们原来所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同时利用课件出示小学学段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利用“一组照片”的具体事例引入课堂,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把生活与数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了,真正体现出了“数学生活化”的观点,在学生说出图形时投影“小学阶段所学平面图形”很好地把生活情景引入了课堂教学,过渡自然。

二、复习公式,引入教学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试着把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纸上。

2、小组交流自己的结果。并让部分学生板前展示。

3、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常见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你们还能清楚地记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同桌间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必须让学生自己充分地在知识海洋中回顾,在同伴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补充,所以没有单纯地回忆知识点,而是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巩固提高,学生不一定全部能全部说出计算方法,但在同伴的提醒下能够将知识回顾得更全面。

三、复习推导过程,方法再现

(一)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是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请学生说一说,之后以课件形式出示。)

2、师生小结: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所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当然适用于正方形面积计算。

(二)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复习

1、教师提示:我们一起想想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又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小组讨论后利用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2、师生小结:平行四边形、圆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因此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计算。

(三)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们又转化成了什么图形?(学生小组讨论后利用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2、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小结:我们发现,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三角形、梯形面积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这种“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四)巩固练习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和()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高相当于(),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所以S梯

=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复习课教学的价值体现在于让学生在复习中既得到知识的巩固提高,同时又能让其得到学习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设计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并且注重数学方法的灌输和总结,使转化的思维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思考方法。

四、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路图

1、教师:大家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把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有关知识制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呢?同桌间相互合作,看看哪一组的结构图更合理?

2、学生画结构图,教师巡回指导,选择性地让不同类型的结构图在投影上显示。

3、教师出示结构图:同学们画的结构图各有各的道理,老师画了这样一个知识结构图(课件显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结构图),你能说说老师依据的是什么关系吗?

4、师生共同小结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长方形是最基本的,由此可以计算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依据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我们分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梯形”三个层次)。

【设计意图】单纯地让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是新课改所最忌讳的,所以我设计了一个“自画知识结构图”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绘图时更好地理解知识间的深层关系。

五、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判断

(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小。()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边也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5)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2、解决问题

( 1)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 2)小华家菜地的长边靠墙,长边是8米,四周围上篱笆共用了12米,你能计算出他家菜地的面积吗?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10厘米、8厘米、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张大伯靠一面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是72平方米的直角梯形养鸡场,高是6米,斜边靠墙,至少需要多少米的篱笆?

【设计意图】习题的解答可以让学生能够避免出现“机械应用公式”的失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条件解答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习题又体现出了生活数学的观点,可以从中渗透“应用数学”的主题教育。

六、小结

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成功之处在于:

1、克服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瓶颈,注重了学生建构能力培养,改变机械练习,注重应用能力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不足之处是:

1、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在学生操作时没有说清要求,致使课堂拼图时显得有些乱;

2、教学过程中虽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但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师生交流时间没有很好地分配;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的做法较好,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没有更好发挥情境之作用。

板书设计:

正方形s=a×a

三角形s=ah÷2

长方形s=ab 平行四边形s=ah

梯形s=(a+b)h÷2

圆s=π×r×r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案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焦作市实验小学殷军娣 教学内容:北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与整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平面图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入领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形成良好的分析解题技能, 2、课堂教学围绕“知识再梳理——逻辑再剖析——应用再提高”三大步骤,充分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学习活动。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引入教学:学校正在建设一幢教学大楼,为了安全起见,学校总务部门在施工范围内画出一个安全区域,如果给你的一根绳子,你能围绕成什么形状如果要使这个范围要最大,又该围成什么形状呢 2、学生思考,反馈结果:同学们在说围成安全范围图形时可能会说出如下的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如果要使范围最大,最好是围成正方形。 3、学生反馈,师生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你们所说出的几种形状就是我们原来所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同时利用课件出示小学学段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 二、再现方法,引入教学 1、教师提问:你可知道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你能把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纸上吗 2、成果展示:谁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把所写计算公式放到展示台上展示。)

3、教师提示:大家都或许已经知道了常见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你们还能清楚地记得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同桌间相互交流。) 三、过程呈现,初现逻辑 第一层次:长方形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我们先来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是什么样的(请学生说一说,之后以课件形式出示。) 2、教师再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否通用于求正方形面积计算为什么请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3、明析原因:正方形是长和宽都相等的特殊长方形。所以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当然适用于正方形面积计算。(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4、教师提示:我们一起想想平行四边形又是怎么得来的(待学生说明后利用课件呈现推导过程) 5、师生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他们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乘高 第二层次:平行四边形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复习 1、教师提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它们又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知识比较:仔细观察“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小结:我们发现,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三角形、梯形面积可以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这种“利用旧知去探究解决新知,把新知转化成旧知”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你们能说说还有哪些知识应用了这种方法(小结后课件显示) 4、应用举例:比如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异分母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加减、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等都是应用了“新知转化旧知”的思路。 三、知识拼图,理解逻辑关系 1、教师一问:大家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把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有关知识制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呢同桌间相互合作,看看哪一组的结构图更合理 2、学生画结构图,教师巡回指导,选择性地让不同类型的结构图在投影上显示。

五年级奥数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五年级奥数第六讲 ———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 一、知识要点 1. 基本平面图形特征及面积公式 特征 面积公式 正方形 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有四条对称轴。 S=aa 长方形 ①对边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有二条对称轴。 S=ab 平行四边形 ①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之和为180° 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S=ah 三角形 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 ③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④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具有稳定性。 S=ah ÷2 梯形 ①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②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S=(a+b)h ÷ 2 2. 基本解题方法: 由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组合图形,要计算这样的组合图形面积,先根据图形的基本关系,再运用分解、组合、平移、割补、添辅助线等几种方法将图形变成基本图形分别计算。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平行四边表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练一练】如果用铁丝围成如下图一样的 平行四边形,需要用多少厘米铁丝? (单位:厘米)

【例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 【练一练】下图中甲和乙都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如图所示,甲三角形的面积比 乙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求CE 的长度。 【练一练】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长 BC=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 的直角 边EC 长8厘米,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比 三角形EFG 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 求CF 的长。 【例4】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 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单位:厘米) 【练一练】下面的梯形ABCD 中,下底是 上底的2倍,E 是AB 的中点,求梯形ABCD 的面积是三角形EDB 面积的多少倍? 【练一练】 【练一练】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一个长方形的草坪,中间有两个人行道。高是14 求草坪的面积。 (单位:厘米) 32 28 B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合作回忆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整理的推导过程,形成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梳理、综合、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联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 3.创设相互协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培养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内在联系。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有)老师也有好朋友,老师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好朋友,那就是我们的课桌,课桌的桌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形状,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平面图像引入,让学生说说已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平面图形,再概括并板书“平面图形”。) 2、我认为这个桌面比那个桌面大些,你同意吗?桌面的大小指的是什么,数学上指的是什么?(面积) 3、指名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并用课件出示(让学生齐读一遍) (由此引出面积,结合图形让学生说说对面积的理解完善板书“面积”)。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指明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昨天我让大家在家里整理了,请同学们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几名同学把自己整理的展示给大家。(3分钟左右)同学们整理的真好,有的用了表格的形式、有的用了大括号的形式、有的用了知识树的形式,非常好。整理的方法很多,以后大家在学习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应用。 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展示: 面积公式 名称用字母表示名称 长方形长(a) 宽(b)S=ab

五年级奥数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第17讲平面图形的计算(一) 例1.图中的甲和乙都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2.计算右图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如图,已知四条线段的长分别是:AB=2厘米,CE=6厘米,CD=5厘米,AF=4厘米,并且有两个直角。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例4.右图是两面三刀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 米) 例5.下页左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宽是10,中间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有草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单位:米)

练习与思考 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下左图的长方形中,三角形ADE与四边形DEBF和三角形CDF的面积分别相等,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4.四中平等四边形ABCD的边BC长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的直角边EC长8厘米,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比三角形EFG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求CF的长。 5.图中三角形的高为4,面积为16;长方形的宽为6,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多少倍?

6.如图,长方形的长是8,宽是6,A和B是宽的中点,求长方形内阴影部分的面积。 7.如图,BC长为5,求画斜线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8.上右图是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按照图上标出的数,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9.右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长为16,宽为12,中间有一条宽为2的道路,求草地(阴影部分)的面积。

简便计算作业(12月23日): 1.996+19.97+199.8 2.89?4.68+4.68?6.11+4.68 75?4.7+15.9?25 平均数问题作业(12月23日): 1.已知九个数的平均数是7 2.去掉一个数之后,余下的数的平均数是78。去掉的数是多少? 2.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3.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同学? 4.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

平面图形的面积(全部资料的哦)

平面图形的面积(全套的哦!) 五()班姓名:学号 1、看一看,想一想,什么图形与什么图形相减,可求出各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5 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 通过仔细观察,图中的阴影部分是______形,高是______,底是______。 3.如图由两个平行四边形组成: 通过仔细观察,图中的阴影部分是______形,高是______,底是______。 4.如图,由三个正方形并排在一起: 通过仔细观察,图中的阴影部分是______形,上底是______, 下底是 ______,高是______。 5、如图空白部分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30 平厘米。如果要求阴影部分面积,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______,即求出阴影部分这个三解形的高是______,底是______。 6、从右图可看出:阴影部分是______形,底是______,高是______。 7、从右图可看出:阴影部分是______形,底是______,高是______。 8、右图是由4块直角边分别为5厘米和9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中间有一方孔的正方表。从图中可看出:小方孔的边长是______厘米。

9.选择。 (1)仔细观察后想一想:要求下图的面积应选择的两个数据是:( ) A.7 和6B.8 和6C.8 和7 (2)哪条高,不是指定边上的高?请在图形下 的()里打上“×”。 (3)在右面平行四边形中,BC 边上的高是()。 A.线段C F B.线段D E C.线段D H D.线段B F (4)判断下面每个三角形中(阴影部分)AB 边上的高。以下判断,第()种是错误的。 A.只有图2的高不是大正方形的边长。 B.图2和图3的高是相等的。 C.图4和图5的高是相等的。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罗建康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00~10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同学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情境。明标 1、欣赏学校操场照片。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入课题:要想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先要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 3、引导同学讨论本课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①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②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怎样? ③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怎样推导出来的? ④这些图形之间是有联系? [意图:由照片引入,感受学校的美,激发学生爱校爱学习的情感;同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达标之策略一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计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 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教师出示结语)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第101页第5题,图略) (二)复习周长的计算。 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师对应板书) 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也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高招? 3、想想议议(2):老王家有一块半圆形菜地(如图),直径10米。老王要给菜地四周插上篱笆,至少准备多少米长的篱笆? [意图:让学生“出高招”给没有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算周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练习一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练习题 1、如图,甲、乙两点分别为长方形宽的中点,那么图中面积相等的所有三角形是: (提示:等积变换,①②③相等) 2、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那么△ABC的面积是多少? 11.5) 个面积单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示:用毕克定理或割补成大平行四边形的方法。答案:14) 4、下图中有21个点,其中每相邻的三点“∴”或“∵”所形成的三角形都是面积为1的等边三 角形,试计算四边形。 (答案:12) 5、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BCF的面积比DEF的面积多16cm2,求DE的长度。 (提示:找到公共部分,用差不变原则,得到△ABE的面积。答案: 4) 6、的长BC=12cm,宽DC=8cm,并且BF=CG,三角形EFC的面 HG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提示:连结AH,BH,找等积变换,得到FH的长。答案:4) 7、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且AD=3DE,那么△ABC的面积是△CDE的倍? (提示:由线段比得到面积比。答案:6) 8、如图,试求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答案:15) ② 甲 ③ ④⑤ B C E A B C D F E G H ①

第8题第9题 9、如图,大正六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其中放了三个一样的小正六边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提示:把三个小正六边形分别切割成三个菱形。答案:18)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P是AB边上任意一点,M、N、I、H分别是BC、AD 的三等分点,E、F、G分别是边CD的四等分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提示:切割图形。答案:60) 11、如图,两条直线把长方形分成红、黄、绿、蓝四部分,红色部分三角形面积为4,黄色部分三角形为6。试问:绿色部分四边形的面积为多少? (提示:把绿色部分分成两块,用蝴蝶模型。答案:11) 12、如图,△ABC的面积是180cm2,D是BC的中点,AD=3AE,EF=3BF,求△AEF的面积。(提示:由线段比得到面积比。答案:22.5)

五年级奥数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课程讲义 例题1 在梯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是150平方厘米,上底15厘米,下底25厘米,求梯形面积。 随堂练习1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梯形的上底5厘米,高6 厘米。 例题2 如图,将长为9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S4,且S1=S2=S3+S4,求S4。 随堂练习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其中AD=12厘米,AB=8厘米,BC=15厘米,且△ADC 、四边形DEBF 及△CDF 的面积相等,求三角形EBF 的面积。 A B E D F C

例题3 如图,AE=5厘米,CF=2厘米,AB=6厘米,CD=4厘米,∠B=∠D=90度,求四边形AFCE 的面积。 随堂练习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E=5厘米,AB=10厘米,FC=12厘米,DC=15厘米,∠B=∠D=90度,求四边形AFCE 的面积。 例题4 如图,在大正方形ABCD 里有一个内接长为6厘米,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而且长方形的对称轴与正方形的对角线重合,求正方形的面积。 随堂练习4 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8.75平方厘米,在正方形内有两条平行于对角线的线段,将正方形平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三份,A E B F C D A E D B F C A H D E C B G A

求平行线段AB 的长。 例题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长BC=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 的的直角边EC 长8厘米。已知△BAG 和△FDC 面积的和比三角形FEG 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求CF 的长。 随堂练习5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2厘米,已知DE 是EC 的长度的2倍。求 1) △DEF 的面积 2) CF 的长。 例题6 如图,长方形ABCD 与三角形EBC 重叠。已知三角形EFD 的面积比ABF 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且CD=4厘米,BC=6厘米。求ED 的长。 B A D B C G F E A B C F D E E A F D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面积复习》公开课教学实录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教学实录 一、教学内容: 根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自主创编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联系”、“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 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四、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修改日记,激趣引入 师:今天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淘气写的数学日记,想看吗? 生:想! 课件出示“小淘气的数学日记”

3月18日晴 早上,我从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来,就坐到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饭桌上拿早点吃。妈妈把我耳朵一揪:“洗脸去!”于是我才去拿14平方米大的毛巾洗脸…… 师:看完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淘气说的吗? 生:…… 师: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中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 生:面积单位、平面图形的面积、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课题“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 (二)讨论交流,复习整理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小淘气也有一个温馨、漂亮的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小淘气的家的图片。 师:小淘气觉得他家的这个房门有点旧了,他想重新漆上油漆,当然门上的这块正方形玻璃、门锁以及下面装饰条上的这些地方是不需要油漆的,你们能帮淘气算算涂漆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吗? 生:能! 师:那就开始算吧! 生:没有数据呀!

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总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十)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复习内容: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一、填空 1. ()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用()单位。 (),叫做它们的面积,计算面积用()单位。 2.填表: ①图形名称长宽周长面积 2.4米0.5米 长方形 1.8分米10分米 15厘米300平方厘米 边长4.5厘米 正方形18分米 ②图形名称底(厘米)高(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8.5 4 平行四边形7.6 30.2 三角形 2.7 1.4 7 21 上底24 梯形下底32 224 ③图形名称半径直径周长面积 3厘米 圆 1分米 12.56米 3.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4. 一张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纸片,最多能剪()个直径为2分米的圆片。 5. 用3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是(),周长是 ()。 6. 圆的半径扩大5倍,它的直径扩大()倍,周长扩大()倍,面积扩大()倍。 7. 一个半圆直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 一张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图形是()形,它的面积是原正方形的

() (),它的周长是原正方形的() ()。 9. 在右图1中,∠1 = 30°,∠2 =()。 10. 在右图2中,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 右图中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2. 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是质数,它的面积是()平 方厘米。 A、6 B、10 C、15 D、21 3. 右图由六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长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6平方厘米 B、3平方厘米 C、1.5平方厘米 D、1平方厘米 4. 在一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它们的周长比较:()。 A、一样长 B、圆的周长长 C、正方形的周长长 D、无法确定 A 5. 如右图所示,AD = 1/2DC,AE = BE,那么 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DE面积的 D ()倍。 E A、6 B、5 C、4 D、3 B C 三、先测量计算下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所需要的数据(精确到0.1厘米),再分别 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关于五年级奥数平面图形的面积

1 学生课程讲义 例题1 在梯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是150平方厘米,上底15厘米,下底25厘米,求梯形面积。 随堂练习1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面积。 梯形的上底5 厘米,高6 厘米。 例题2 如图,将长为9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划分成四个三角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S4,且S1=S2=S3+S4,求S4。 随堂练习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其中AD=12厘米,AB=8厘米,BC=15厘米,且△ADC 、四边形DEBF 及△CDF 的面积相等,求三角形EBF 的面积。 A B E D F C

2 例题3 如图,AE=5厘米,CF=2厘米,AB=6厘米,CD=4厘米,∠B=∠D=90度,求四边形AFCE 的面积。 随堂练习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E=5厘米,AB=10厘米,FC=12厘米,DC=15厘米,∠B=∠D=90度,求四边形AFCE 的面积。 例题4 如图,在大正方形ABCD 里有一个内接长为6厘米,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而且长方形的对称轴与正方形的对角线重合,求正方形的面积。 A E B F C D A E D B F C A H D E C B F G

3 随堂练习4 如图,正方形的面积为18.75平方厘米,在正方形内有两条平行于对角线的线段,将正方形平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三份, 求平行线段AB 的长。 例题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长BC=10厘米,直角三角形BCE 的的直角边EC 长8厘米。已知△BAG 和△FDC 面积的和比三角形FEG 的面积大10平方厘米,求CF 的长。 随堂练习5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2厘米,已知DE 是EC 的长度的2倍。求 1) △DEF 的面积 2) CF 的长。 例题6 B A A D B C G F E A B C F D E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案有课件精品版

2020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教案有课件精品版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我们村要修建一个小广场如图所示,绿色的部分代表空地打算种草坪,要算出草坪的面积,你会算吗? 小组合作算出面积,汇报交流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谁能一口气把这六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说出来? 没有难度,我相信大家都会,今天我们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那你想想看,我们要复习那些知识?或者说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生可能会说:推导过程,应用等 那我们就先来看一看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你愿意说哪个就说那个或者说你哪个最熟悉你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相互评价,你觉得他说的怎样? 这六个图形的公式都推导完了,我们为什么先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呢?这六个图形之间是有关系的,那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图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 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派一个代表上台展示。 学生汇报: 大家都表示的很好,我这里也有一个

平面图形面积关系

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 三峡小学黎国英 教学目标: 1、通过已学知识梳理,学生能自主地解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问题。 2、通过经历画画、说说、想想等数学,学生能主动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对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也是适用的。 3、通过对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沟通,学生能主动地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以此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提升。 4、通过数学探索活动,学生感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感受数形结合看问题的内在魅力,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面积关系》,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是其中的哪个词? 二、复习回顾,引入线索 1、媒体出示,说一说以下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边说边展示 S长方形=a×b S平行四边形=a×h S三角形=a×h÷2 S梯形=(a+b)×h÷2 3、老师可以用其中一个公式,计算这所有图形的面积,你们信吗?

三、提出任务,实践探究 1、独立操作,完成以下任务,有困难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 下面的梯形高为4厘米,面积是20平方厘米 要求: (1)请你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和它高一样,面积一样,形状不一样的梯形。(2)所画梯形的上底是多少?下底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 2、汇报交流: 预设一:4和6:预设二:3和7:预设三:2和8:预设四:1和9 四、问题引导,沟通联系 1、上下底之和是10,高是4的梯形只能画这四幅吗? 2、如果上底和下底是小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3、有多少种情况呢? 4、仔细观察,梯形的上底越变越短、越变越短,最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5、有机整合,沟通联系:这时候三角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 6、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也适用于三角形的面积,不过这时候梯形的上底是0 五、整体沟通,推理应用 1、刚才梯形从左往右看,上底越变越短。如果梯形的上底不断变长,梯形又可能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教学设计 猛碉民族小学田维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86页图形与几何一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教材分析: 本内容复习前学生已经系统复习和整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本节课整理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z发展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 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的能力,有能力去将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因此在教学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回顾整理,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交流,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动眼,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 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回顾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理解和形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网络。 3、进一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回顾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引导学生找出公式推导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最新五年级奥数图形面积计算题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例1:如果用铁丝围成如下图一样的平行四边形,需要用多少厘米铁丝?(单位:厘米) 例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3:如图,ABCD是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长方形 DEFG的长是5分米,求长方形DEFG的宽。 例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被它的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三角形,其中甲的面 积是1,乙的面积是2,丙的面积是3,求丁的面积。 思维点拨:可以利用蝴蝶原理解决,甲×丙=丁×乙。 蝴蝶原理:任意的一个四边形,两对角线连接, 相对的两块面积乘积相等。 A B C D E 甲 丁乙 丙 A B C E F G F A E D C B G

两条对角线把梯形ABCD分割成四个三角形,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求另两个 三角形的面积。 练习: 1,如右图,长方形ABCD中,BE=4厘米,CE=3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 米。 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是2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 米。 3、如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米,宽是10米,中间有两条 宽2米的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有草部分(阴影部分) 的面积有多大 4、如图,求四边形的面积是是平方厘米。(单位:厘米) 3D立体影片格式介绍 1. 双色3D,包括红蓝、红绿等。 2. 偏振3D,包括左右格式影片,上下格式。 3. 分时3D,也叫电子快门式3D。 这三种要带不同的眼镜观看,后两种还需要播放设备的支持。 3D立体影片格式主要分为两种,我们经常俗称为真3D和伪3D 以下分别解释一下,也是分为A、B两种,A为立体电影,B为互补色影片。大家可以套用上述俗称,不 A C D E 45° 3 A B C D O 4 8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学习资料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及其变形 长方形 已知长和宽,求周长。 周长=(长+宽)×2 已知周长和长,求宽。 宽=周长÷2-长 已知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2-宽。 已知长和宽,求面积。 面积=长×宽。 已知面积和长,求宽。 宽=面积÷长。 正方形 已知边长,求周长。 周长=边长×4。 已知周长,求边长。 边长=周长÷4。 已知边长,求面积。 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底和这条底上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2。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高=面积×2÷底。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高,求底。 底=面积×2÷高。 特别地,在直角三角形中: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条直角边的积÷2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比较短的边就是直角边) 平行四边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这条底上高,求面积。 面积=底×高。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这条边上的高。 高=面积÷底。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求这条边上的底。 底=面积÷高。 关于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结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形四边形等底等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例如: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20平方分米。 2、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就等于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底的一半。 3、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变形 1、已知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已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求高。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3、已知梯形的面积、高、上底,求下底。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4、已知梯形的面积、高、下底,求上底。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5、已知梯形的高和上下底之和,求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下底的和×高÷2 经典题回顾。 如图,靠墙边建有一个梯形养鸡场,已知篱笆的长度是60米,求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墙 10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学反思

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教学反思《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特别对是知识的复习更应该重视知识内在关系的梳理。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所学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进一步沟通平面图形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果,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我提前两天就布置学生整理所学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知识,重点是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堂上这个环节只作为汇报交流,既锻炼了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又节约了课堂时间。在学生交流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其中的规律,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他们很自然的说出这些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达到了整理的第一个目标。 整理沟通知识的联系之后就是课堂练习。以往,我们通常依据自己的感觉给学生查漏补缺,能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呢?我决定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选择题目,在易错题环节展示。学生选择一道题目的过程,正是温习若干题目的过程。这里不仅涉及练习量的问题,还使得学生从以往更多关注“老师让我练什么”转而关注“我要练

什么”,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学习自我调整。当学生会自我调节时,他们也会自主完善认知结构,更积极的投入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也意味着学生将学习真正当作自己的事,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师的目的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们在正式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由此看来,当教师从“学”的视角重构课堂时,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再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学习。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目标。 课堂教学是缺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不能完美的达到是常有的。在展示易错题环节所剩时间不多了,展示的题少。这种做法我要坚持下去,使学生学会学习。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

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回忆整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复习重点: 回忆整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难点: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修改日记,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淘气写的数学日记,想看吗? 课件出示“小淘气的数学日记” 看完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淘气说的吗? 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中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面积单位、平面图形的面积、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 (二)讨论交流,复习整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小淘气也有一个温馨、漂亮的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课件出示小淘气家的图片。 小淘气觉得他家的这个房门有点旧了,他想重新刷上油漆,当然门上的这块正方形玻璃以及下面装饰条上的这些地方是不需要油漆的,你们能帮淘气算算涂漆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吗? 师:那就开始算吧! 生:没有数据呀! 师:那好,我把数据给你们,现在能算吗? 生:能! 那我们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比比看哪个小组算得最快。 生小组合作试算,结束后汇报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都安静下来。咱们请算得最快的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算出的结果是多少。(生说) 还有其他答案吗?(继续汇报) 从刚才这个环节我非常佩服我们班的同学今天的学习状态,刚才老师提了两个问题。第一,我没给数据,同学们马上就提出来了;第二,我忘记写出单位名称,有同学马上就发现了,这里的单位有可能是米吗?(不可能)有可能是厘米吗?(不可能)我们自己提出了问题,自己又解决了问题,不简单。更让老师高兴的是,我只是说比比哪个小组最快,我并没有说分工合作,我们大家马上能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分工合作。但是,我们分工之后,计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那说明我们分工的时候每个人的计算结果都必须保证怎么样?(准确)只要一个人的答案有问题,那我们最后的结果就怎么样?(错了)最后的答案是什么呢?是……,这个答案是对的。那我们祝贺一下做对的小组。(掌声)现在给大家

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霞浦县第二小学董陈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89—90页“整理与反思”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整理与复习》一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9-91页的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整理与复习》教参分成2课时,根据本班的学生掌握情况,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分成了4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及其区别,计算公式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第二课时,安排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安排了组合图形的计算;第四课时安排了解决有关于面积周长的实际问题。《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是《空间和图形》中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及其区别后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中最基本的计算,是学习立体图形计算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重要。本节课通过对六种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整理,抓住长方形为基础,以转化思想构建面积公式的网络图,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复习整理的方法,也具有了初步的合作学习能力,有能力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了知识体系。在课前让学生提前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自己先整理复习,在课堂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理清脉络,成为体系。 设计理念: 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有效的课堂复习”为目标,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和认知水平,采用“前置学习—问题驱动—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教学方式,学习复习方法,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学会归纳,梳理完善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正确解决数学问题。 2,经历回忆和整理的过程,“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发展空

五年级奥数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年级奥数组合图形的面 积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组合图形的面积 1.基本平面图形特征及面积公式 特征面积公式 正方形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有四条对称轴。 S=a2 长方形①对边相等。 ②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有二条对称轴。 S=ab 平行四边形①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②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之和为180° 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S=ah 三角形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 ②两边之差小于第三条边。 ③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④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具有稳定性。 S=ah÷2 梯形①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②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S=(a+b)h÷2 2.基本解题方法: 由两个或多个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组合成的组合图形,要计算这样的组合图形面积,先根据图形的基本关系,再运用分解、组合、平移、割补、添辅助线等几种方法将图形变成基本图形分别计算。 1.已知右面的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6分米和4分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 积。 2.右图是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 积。(单位:厘米) 3.如图,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厘米,宽是8厘米,A和B 是宽的中点,求长方形内阴影部分的面积。 4.在右图中,三角形EDF的面积比三角形ABE的面积大6 平方厘米,已知长方形ABDC的长和宽分别为6厘米、4厘 米,DF的长是多少厘米 5.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AE=8厘米,CF=6厘

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右图是一块长方形公园绿地,绿地长24米,宽16米,中间有一条宽为2米 的道路,求草地(阴影部分)的面积。 7.如图,三角形ABC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且DC=2AD,E、F分别是AF、BC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8.如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长方形的长是16米,宽是10米,中间有两条 宽2米的道路,一条是长方形,一条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有草部分(阴影部 分)的面积有多大 9.如图,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2平方 米。问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米 组合图形的面积作业 1.在右图中,三角形EDF的面积比三角形ABE的面积大75平方厘米,已知正方 形ABCD的边长为15厘米,DF的长是多少厘米 2.如图,ABCD是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求阴影部分三角形ACE的面积。 3.已知正方形乙的边长是8厘米,正方形甲的面积是 36平方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4.如图,A、B两点是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那么阴影部 分占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C、BC的 三等分点,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54平方厘米,求S△ 。 BEF 6.计算右边图形的面积。(至少用3种方法)(单位: 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