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3、4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必修3、4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语文必修3、4文言文翻译

苏教版必修3、必修4文言文翻译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辞打动的。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译: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因此而有所作为啊!”

3.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

4.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唉!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5.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译:要求做一个忠臣,国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6.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

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誓不与贼共存”,“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这也是义。

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译: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实在料不到我终于返回宋朝,重整衣冠,又见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国的土地上,我还有什么遗憾呢!还有什么遗憾

呢!

8.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激于义愤而死于这件事的。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10.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11.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也有的剪发毁容、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12.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译: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

13.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1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

1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译:越过晋国把远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它的困难;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

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1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倘使放弃进攻郑国,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

1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晉,唯君图之!

译:晋国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它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使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只请您仔细考虑吧!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译: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人家,是不仁义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19.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20.人君当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2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

2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23.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

以为度。

译: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

2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译: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2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26.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译: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多少烦忧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

2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28.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29.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3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

3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俗话有这么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若:比得上),说的就是我呀。并且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指海神若)的广阔无边,(假如)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32.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译: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33.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34.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35.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36.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

来之,则安之。

译: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3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咚咚地敲起战鼓(填:象声词,形容鼓声),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3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百姓对供养活人安葬死人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3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注重乡校的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申:反覆)(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

4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40.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译:那时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向国内各方面看看,敌人的气焰正盛,(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起清末年还厉害。

41.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译: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

42.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

译: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波涛突起,风

雨骤然而至,碰在物体上,发出金属相击的铿锵之声。

4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译:(夏天)繁茂的绿草彼此争盛,欣欣向荣;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一旦秋风吹过,绿草变色,树木落叶。它们之所以零落衰败是因为秋气的余威。44.“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译:“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是征伐的季节,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秋天是天地尊严正义之气,常常显示出肃杀的心性。

45.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译:人是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影响他的心绪,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情来劳累他的身体,内心有所触动,必然会损耗人的精气。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会使他红润青春的面容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