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主要城市降水量_全年_上海

表名2014年主要城市降水量

单位毫米

行名上海

列名全年

数据1295.3

行数据

1月Jan.2月Feb.3月Mar.4月Apr.5月May6月June7月July8月Aug.9月Sept.10月Oct.11月Nov.12月Dec.全年Total of the Year 19.8143.959.6139.461.5175.9192.2229.319637.334.6 5.81295.3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11_1-142010年主要城市降水量_

江河湖泊及水资源 1-14 2010年主要城市降水量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Major Cities in 2010 单位:毫米unit: mm 城市City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Total of Jan. Feb. Mar. Apr. May June July Aug. Sept. Oct. Nov. Dec. the Year 北京Beijing 10.4 2.6 22.2 17.5 29.5 88.7 34.0 177.8 80.8 59.0 522.5 天津Tianjin 5.0 4.4 8.1 7.9 21.0 49.8 124.7 56.4 44.5 32.1 1.5 355.4 石家庄Shijiazhuang 1.2 12.0 16.1 15.7 19.3 15.7 75.8 155.3 109.6 10.4 1.8 432.9 太原Taiyuan 9.8 6.6 27.7 26.5 4.2 52.8 124.8 104.5 19.7 376.6 呼和浩特Hohhot 2.8 2.0 23.8 21.9 75.2 17.1 37.3 97.4 125.6 64.8 1.6 469.5 沈阳Shenyang 11.6 26.2 30.6 72.7 134.8 35.5 149.1 356.9 56.0 52.4 87.1 23.7 1036.6 长春Changchun 7.1 9.6 23.4 42.2 162.0 30.5 276.3 205.9 7.9 41.0 51.7 20.7 878.3 哈尔滨Harbin 4.6 17.6 26.8 44.4 115.6 68.3 184.7 57.8 16.5 13.9 22.2 18.9 591.3 上海Shanghai 40.6 80.2 172.8 96.3 60.9 100.4 124.0 202.0 120.5 81.0 5.0 45.2 1128.9 南京Nanjing 18.8 115.6 117.8 197.9 56.1 62.1 343.2 142.1 181.1 32.1 7.6 24.0 1298.4 杭州Hangzhou 37.1 151.2 300.4 127.9 65.1 163.3 256.5 164.6 212.9 158.0 25.5 65.6 1728.1 合肥Hefei 19.7 84.2 120.7 160.7 91.7 106.5 340.5 150.5 185.7 27.7 8.0 20.9 1316.8 福州Fuzhou 63.4 138.8 166.1 326.2 173.9 315.0 122.8 53.2 132.2 61.7 10.8 40.4 1604.5 南昌Nanchang 86.9 109.4 276.7 302.5 501.0 404.4 144.1 63.1 104.5 55.5 19.6 143.5 2211.2 济南Ji’nan 6.7 21.2 15.7 11.0 37.4 84.1 155.4 421.8 64.6 1.5 1.5 820.9 郑州Zhengzhou 0.2 13.2 15.4 54.6 21.6 18.7 152.6 178.6 141.1 2.8 1.5 600.3 武汉Wuhan 28.5 49.5 150.6 140.3 138.7 152.7 389.7 83.6 91.0 83.5 14.6 15.2 1337.9 长沙Changsha 31.0 63.8 141.2 174.6 323.1 276.4 75.3 141.9 173.6 61.3 36.5 127.7 1626.4 广州Guangzhou 69.5 71.7 19.0 256.7 584.5 322.7 164.9 250.5 558.6 28.9 2.1 24.5 2353.6 南宁Nanning 150.7 3.8 9.1 126.8 168.4 282.1 326.1 103.8 161.5 2.5 10.1 32.0 1376.9 海口Haikou 52.0 22.1 7.5 60.9 136.9 113.1 219.3 424.5 109.3 1212.9 64.9 21.7 2445.1 重庆(沙坪坝)Chongqing(Shapingba) 20.8 13.4 47.4 141.6 121.9 197.1 185.0 105.6 57.2 62.5 56.7 35.5 1044.7 成都(温江)Chengdu(Wenjiang) 0.3 3.1 21.5 29.1 66.1 106.3 238.2 291.9 150.0 16.6 6.2 7.5 936.8 贵阳Guiyang 7.1 6.3 23.3 57.2 95.0 189.9 140.3 144.1 156.7 104.2 38.8 47.1 1010.0 昆明Kunming 3.4 22.1 27.9 43.6 84.3 159.5 215.4 98.8 150.1 34.9 29.1 869.1 拉萨Lhasa 0.1 2.9 5.0 8.8 35.2 86.3 142.7 70.1 8.7 359.8 西安Xi’ an 11.0 18.8 47.1 41.9 25.6 106.4 150.1 72.0 43.4 10.3 0.7 527.3 兰州(皋兰)Lanzhou(Gaolan) 0.8 0.5 0.2 16.0 47.0 44.8 10.3 18.6 31.8 20.6 1.4 192.0 西宁Xining 1.2 1.2 4.2 17.6 99.0 50.8 58.2 65.4 72.6 33.2 0.4 1.2 405.0 银川Yinchuan 10.1 0.6 5.3 31.1 67.8 34.6 4.0 39.4 13.4 206.3 乌鲁木齐Urumqi 15.6 9.5 46.8 30.0 26.2 31.2 13.2 12.5 5.1 32.5 28.3 31.5 282.4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 Note Figures in the table come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 earbook 2011. 19

最完整的基于ArcGIS的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GIS应用技术》课程 课间实验报告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姓名: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测量与空间信息处理实验 基于ArcGIS的中国 2011年降水量分布图制作 一、实验目的及所用软件版本 1、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ArcGIS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2)了解和熟悉ArcGIS底图制作、空间降水插值、地图整饰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的基本操作 2、实验软件所用版本 实验软件 二、实验内容及问题背景 1、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2)中国年降水量插值。这一部分介绍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将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数据插值得到全国范围内的降水分布; (3)地图整饰。这一部分介绍添加地图要素和美化及最后出图; 当前绝大多数的GIS软件都能够提供对数据处理的功能,本实验以为例完成以上工作。 2、实验内容所涉及的问题背景 在今年的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我听了几场关于ArcGIS用于制图方面的讲座,也在体验区与Esri中国的技术老师有一些交流。一直觉得Arc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很强大,而在制图方面却表现得不怎么样。我看到在国内很多人制图用的是CorelDraw、AI(可能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专业制图也是),诚然这些软件作为专门的图形软件,在很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地理信息制图来说,图形不能和地理信息相关联却是这些软件最大的软肋。而ArcGIS越来越注重在制图方面的发展与应用,每年举办的制图大赛就是推广之一。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本实验主要从实际要求出发,经过对以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制作为例详细地介绍了数据的获取、预处理、空间降水插值直到最后成图的整个过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介绍衬托专题图的底图的制作,这一部分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它专题图的底图;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本表给出我国各个省区市的2010年人口数量、面积、平均年降水量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各个省区市的每年每人具有的降水资源量。全国为4385立方米/人.年。而我国每年获得的降水资源量是6万亿吨(60291) 说明:年降水总量=(年降水量)×(面积) 降水总量/人口=人均年降水资源量 省区市人口面积年降水量总降水量人均降水 万万平方公里毫米亿m3/年m 3/人.年 黑龙江3831 45.4 500 2270 5925.346 吉林2746 18.74 550 1030.7 3753.46 辽宁4376 14.69 800 1175.2 2685.558 北京1961 1.6 500 80 407.9551 天津1294 1.2 600 72 556.4142 重庆2884 8.2 1439 1179.98 4091.47 上海2302 0.6 1124 67.44 292.9626 河北7185 18.47 600 1108.2 1542.38 山西3571 15.6 520 811.2 2271.633 陕西3732 27.6 600 1656 4437.299 甘肃2557 45.5 300 1365 5338.287 宁夏630 6.6 200 132 2095.238 新疆2181 166 154 2556.4 11721.23 西藏300 122 400 4880 162666.7 内蒙2470 118 220 2596 10510.12 青海562 72.23 380 2744.74 48838.79 山东9579 15.8 710 1121.8 1171.103 河南10975 16.8 700 1176 1071.526 江苏7866 10.2 1000 1020 1296.72 浙江5442 10.2 1400 1428 2624.035 安徽5950 13.9 1200 1668 2803.361 湖南6568 21.2 1500 3180 4841.657 湖北5723 18.36 1200 2203.2 3849.729 江西4456 16.69 1600 2670.4 5992.819 广西4602 23.67 1600 3787.2 8229.465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初中地理知识

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等信息.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的认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在200毫米以下. (2)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图 A、B、C、D 分别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和广州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较长(长或短),降水较多(多或少). 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我国降水分布特点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分配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解答:(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 800 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 (2)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从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的雨季较长,降水也较多. 故答案为:(1)800;200;(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夏;长;多.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降水柱状图的应用.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掌握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最后根据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估出各月降水量.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2010_1-142009年主要城市降水量_

江河湖泊及水资源 1-14 2009年主要城市降水量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Major Cities in 2009 单位:毫米unit: mm 城市City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Total of Jan. Feb. Mar. Apr. May June July Aug. Sept. Oct. Nov. Dec. the Year 北京Beijing 18.0 7.4 32.2 14.7 95.5 196.6 60.9 23.3 5.9 26.1 480.6 天津Tianjin 15.2 12.9 47.4 9.2 166.2 171.7 75.8 49.9 12.2 5.7 566.2 石家庄Shijiazhuang 10.2 5.5 7.0 47.1 49.1 67.1 288.2 119.2 11.1 94.4 698.9 太原Taiyuan 9.9 4.4 8.9 55.5 10.6 155.0 185.4 130.5 10.3 53.0 1.6 625.1 呼和浩特Hohhot 14.5 15.3 31.8 15.4 77.5 55.6 48.7 0.8 5.4 265.0 沈阳Shenyang 12.2 36.7 13.1 104.8 44.4 109.2 122.1 63.1 26.4 92.8 15.8 17.1 657.7 长春Changchun 3.5 10.3 7.2 50.8 28.5 125.2 123.2 64.5 14.2 20.2 14.4 19.0 481.0 哈尔滨Harbin 6.8 4.0 25.8 34.4 28 178.7 106.1 66.9 37.2 24.4 10.4 11.4 534.1 上海Shanghai 51.7 124.6 56.2 75.2 59.4 142.7 217.0 290.4 86.2 17.0 106.2 62.8 1289.4 南京Nanjing 32.2 112.8 48.3 59.2 56.0 168.7 485.4 102.7 102.9 3.2 113.7 78.4 1363.5 杭州Hangzhou 36.3 190.7 117.6 117.9 77.0 85.6 227.7 213.0 113.7 18.0 186.6 69.8 1453.9 合肥Hefei 29.3 84.4 67.8 64.9 119.4 160.2 128.6 91.5 19.3 12.8 115.6 58.1 951.9 福州Fuzhou 23.7 12.4 115.3 104.6 70.5 262.1 211.6 378.3 24.0 11.4 94.1 66.7 1374.7 南昌Nanchang 19.4 85.3 249.8 244.3 75.4 200.6 142.2 96.0 23.0 11.8 80.1 49.9 1277.8 济南Ji’nan 13.5 22.2 57.1 152.8 65.2 172.2 128.1 29.0 26.6 26.5 8.6 701.8 郑州Zhengzhou 30.1 17.3 49.2 82.9 49.8 125.2 270.2 80.4 9.6 46.7 1.1 762.5 武汉Wuhan 18.5 122.9 69.7 197.7 132.1 306.7 95.9 38.8 41.8 23.9 67.7 42.3 1158.0 长沙Changsha 17.9 103.6 140.9 217.0 130.7 198.5 194.8 54.1 5.4 34.9 44.0 74.8 1216.6 广州Guangzhou 5.4 0.6 207.7 108.8 210.9 273.7 221.6 230.1 39.0 26.4 101.2 47.2 1472.6 南宁Nanning 7.9 2.1 37.7 114.3 149.6 150.6 241.2 125.1 42.8 75.1 8.4 8.3 963.1 海口Haikou 3.7 15.0 215.2 211.6 245.3 244.3 242.4 427.2 566.5 443.5 5.9 7.6 2628.2 重庆(沙坪坝)Chongqing(Shapingba) 26.8 16.6 45.2 117.4 93.5 260.2 102.1 383.7 49.3 66.5 18.0 19.6 1198.9 成都(温江)Chengdu(Wenjiang) 12.0 3.1 12.6 51.1 35.6 33.5 195.2 169.1 154.8 42.3 8.0 6.9 724.2 贵阳Guiyang 17.4 28.7 39.8 192.3 90.5 117.6 150.8 105.5 35.4 47.1 8.7 15.7 849.5 昆明Kunming 7.1 10.7 22.4 51.6 153.8 90.8 169.7 28.3 9.1 21.8 0.5 565.8 拉萨Lhasa 0.6 5.2 0.8 1.1 37.9 80.7 191.4 18.2 8.0 0.1 344.0 西安Xi’ an 18.4 35.5 21.0 116.3 59 57.6 176.0 81.3 27.6 56.3 11.3 660.3 兰州(皋兰)Lanzhou(Gaolan) 1.0 3.4 1.3 12.3 9.6 11.3 20.4 79.7 33.5 8.6 4.7 0.1 185.9 西宁Xining 4.7 0.4 15.7 18.4 66.4 66.7 68.2 106.5 87.3 16.9 7.1 0.8 459.1 银川Yinchuan 0.4 6.6 3.2 27.2 13.9 77.1 18.3 15.1 17.6 0.6 180.0 乌鲁木齐Urumqi 6.3 11.8 35.0 65.1 70.9 39.3 10.8 12.4 35.3 15.5 27.5 23.2 353.1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Note Figures in the table come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 19

青岛市年降水量统计

年平均降水量775.6毫米 775.6/12=64.63 每个月份不同啊,青岛7.8月份的降水量多,而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就会很少。 春季 3月初至6月20日,计112天,占全年的30.7%。因海洋和入海的高压影响,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累年季均温12.5℃。历年季均降水量155.4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20%,前半季仅有59.7毫米,可谓“十年九春旱”,后半季受入海高压影响,南向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干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说。 夏季 6月21日至9月5日,计77天,占全年的21.5%。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表现为海洋性气候,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炎热,累年季均温为24.5℃。8月份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日数为20.1天,占全夏季的33.1%。7、8月份因冷暖空气相交,引起大量降水,历年季均降水444.8毫米,占全年的57%。6月末7月初进入汛期,9月上旬结束。 秋季 9月6日至12月5日,计91天,占全年的24.9%。气温逐低,降水日少,冷空气开始活跃,但暖湿空气还有一定影响,多雨之秋也间有发生,还可能受台风侵袭。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北来的冷空气逐渐加强,暖湿空气明显减弱。10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累年季均温12.9℃,降水量14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2%。11月中旬起,冷空气日趋活跃,每旬气温以3℃之差迅速下降,北风渐多,冬季季风逐步明显增强。 冬季 12月6日至2月底,计85天,占全年的23.3%。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冷,1月份最冷。累年季均温为-0.8℃,低于-5℃的平均日数52.2天,占全季的61.4%;低于-10℃的平均日数为12.9天,占全季的15.2%;低于-15℃的平均日数为0.6天,占全季的0.7%。冬季昼夜温差小,历年季均降水量26.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9厘米。 只能到这一步了,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有关文献资料,,把重要的名词概念比较确切地汇集编印出来,供参照。 水资源 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能力

降雨量分析

降雨量分析 作业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降水量资料,研究分析区域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并制作等降水量图及趋势面。 方法: 1制作等降水量图 将降雨量数据以JD、WD为X、Y导入到Arcmap中,降雨量数据中增加HB字段并与经纬度数据关联,最终得到降雨量数据中具有ID、JD、WD、HB、JS四项数据,对JS数据采用Kriging差值发处理,处理后在利用Contour 制作100ml 的降水量等高线,最后使用Extract by Mask 的方法以中国行政区划图文件(区文件)进行裁剪,并且将区划图以外的降水量等高线打断删除,增加中国各省界限文件(线文件),即可成图。 2制作降水量趋势面图 将等降水量图导入ArcScnce 中,在趋势面文件Lay Properties 的Base Heights 选项中调节Z Unit Conversion 高程单元转换值为0.0050 ,选择适当的颜色及可得到较为适合的降水量趋势面图。 成果图如下:

降水量等高线为100ml 的等降水量图

降水量趋势面图 结果分析: 从以上2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分布主要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大致分布情况。其中降雨量最多的省份为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海南等省份,降雨量较少的省份为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西藏等省份。降雨量至高点分布在安徽省东南部、海南省中部、湖南省东部、云南省西南部以及广东、广西省南部,以上几个地区平均降雨量达到1700ml 以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为广东省阳江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443.16ml。降水

量至低点分布在新疆中部以及青海省、内蒙古西北部,这些地区主要为盆地沙漠地区,年降水量在100ml 以下,其中年降水量最少的为新疆吐鲁番地区,年降水量仅为15.56ml 。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一、單選題: 1.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大致呈東南向西北遞減,這是受下列那一因素的影響?(A)緯度的高 低(B)地勢的高低(C)山脈的走向(D)距海遠近及夏季風向。 2.山脈迎風面和背風面雨量差異很大,由此推論有關雨量分布的敘述何者錯誤?(A)大興安嶺東 坡雨量較西坡多(B)太行山西坡雨量較東坡少(C)秦嶺北麓雨水較南麓多(D)喜馬拉雅山南麓雨水較北麓多。 3.有關中國氣候的敘述,下列說明何者正確?(A)七月0℃等溫線大致與秦嶺淮河一致(B)750 ㎜等雨量線是季風氣候和乾燥氣候的分界(C)南船北馬以500㎜等雨量線為界(D)溫帶草原氣候和沙漠氣候以250㎜等雨量線為分類依據。 4.海陸【比熱的差異】是中國形成季風因素之一,下列有關比熱的差異的敘述,何者正確?(A) 海洋比熱較陸地大(B)海洋吸熱散熱都較陸地快(C)陸地吸熱散熱都較海洋慢(D)陸地比熱較海洋大。 5.近年來台灣受到沙塵暴侵襲,空氣品質不佳,下列有關沙塵暴的敘述,何者錯誤?(A)發生在 中國西北地區(B)常見於夏季(C)人禍因素是過度使用(D)盛行於冬季季風吹送時 6.人口金字塔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地區的人口結構。請問:從人口金字塔可觀察推算到什麼? (甲)出生、死亡率(乙)識字率(丙)扶養比(丁)男女性別比(A)甲乙丙(B)甲丙丁(C)甲乙丁 (D)乙丙丁。 7.下列有關臺灣和大陸人口的分布共同點,何者正確?(甲) 人口分布集中在開發較早的地區(乙) 人口集中在地形平坦的地區(丙)人口均集中在西半部(丁)人口分布均受氣候﹑政策影響?(A) 甲乙 (B)乙丙(C)乙丁(D)丙丁。 8.中國人口種總數約13億佔世界人口的1/5強,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請問;下列何者「不是」 中國人口眾多所造成的問題?(A)糧食資源不足(B)人口素質低落(C)男女性別失調(D)失業率高 9.中國有【黃梅無雨半年荒】之說,顯然黃梅季節適時的雨水有利農業生產。下列有關梅雨的敘述 何者正確?(甲)在每年5、6月發生(乙)陸上氣團逐漸消退,海上氣團逐漸增強,產生滯留鋒(丙)華中梅雨比華南早約一個月(丁)入梅、出梅時間各地不同,結束的早晚與水旱災有極大關係。(A)甲乙丙(B)甲乙丁(C)乙丙丁(D)甲丙丁。 10.右圖為中國歷年都市化程度趨勢圖。由圖可知1980年代以後都市化 程度顯著加速,這種現象與下列何者有關?(A)政治民主化 (B)教育普及(C)經濟改革開放(D)人口快速增加。 11.中國的沙漠氣候區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俗諺,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因是下列哪一種氣候特徵造成? (A)年溫差大(B)降水量少(C)多強風(D)日溫差大 12.以工業發展條件而言,眾多的人口為中國提供哪些優勢?(甲)原料(乙)市場(丙)動力(丁)勞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各省年降水量排行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国各省年降水量排行 本表给出我国各个省区市的2010年人口数量、面积、平均年降水量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各个省区市的每年每人具有的降水资源量。全国为4385立方米/人.年。而我国每年获得的降水资源量是6万亿吨(60291) 说明:年降水总量=(年降水量)×(面积) 降水总量/人口=人均年降水资源量 省区市人口面积年降水量总降水量人均降水 万万平方公 里 毫米亿m3/年 m?3/人. 年 黑龙江3831 500 2270 吉林2746 550 辽宁4376 800 北京1961 500 80 天津1294 600 72 重庆2884 1439 上海2302 1124 河北7185 600 山西3571 520 陕西3732 600 1656 甘肃2557 300 1365 宁夏630 200 132 新疆2181 166 154 西藏300 122 400 4880 内蒙2470 118 220 2596 青海562 380 山东9579 710 河南10975 700 1176 江苏7866 1000 1020 浙江5442 1400 1428 安徽5950 1200 1668 湖南6568 1500 3180 湖北5723 1200

江西4456 1600 广西4602 1600 广东10430 1800 福建3686 1600 1984 云南4597 39 1100 4290 贵州3474 1200 2112 四川8041 1100 5335 海南岛867 1639 台湾1883 2200 792 香港702 2214 澳门55 2200 120 合计137478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松江水务)

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降水量分析 黄平 (上海市松江区水文站,上海 201600) 摘要:利用上海市松江区1980~2014年4个国家基本测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推求不同频率(重现期)的降水量特征值,并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与年际变化进行分析。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降水量序列进行趋势分析,通过距平变化曲线分析时段特征,对降水量变化过程进行变异点的识别与检验,2011年降水量过程发生显著突变。采用功率谱对年降水量系列进行周期性分析,松江区年降水量变化存在21年的周期。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研究和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对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松江;降水量;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周期性变化 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降水量是地表水,地下水补给的来源,降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量。分析和研究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对提高降水利用率,充分挖掘现有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降水过程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降水量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等。掌握这些变化特性,为今后制定和修订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松江区地理与气候概况 1.1 地理位置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地处太湖流域碟形洼地底部,境内地势平坦,东、南部略高,西、北部低洼,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东北距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1.2气候 松江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零下10.5℃,无霜期230天。6~7月有梅雨,平均20天左右。夏秋常有台风过境,平均每年1.5次。局部地区有时有龙卷风、冰雹为害,秋冬多雾,易涝少旱。 2 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分析 根据全国《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细则》要求,采用矩法计算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参数,再进行适线调整确定,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利用松江区1980 ~2014 年4个基本测站的同步期系列降水量资料,采用矩法计算,其均值为算术平均值,在同步系列适线时,均值未进行调整。变差系数Cv 采用第一次适线计算值,当点据拟合不好时,对Cv 值进行适当调整。在适线中,对系列中出现的特大特小值未作处理。偏差系数Cs 的取值由Cs/ Cv 值来反映。Cs/ Cv 的选用值以最佳适线值为准,取0.5 的倍数。其中泗泾、佘山、小昆山的年最大一小时降水量资料不全(1990 ~2014 年),全区平均为四个测站的算术平均值。松江区降水量特征值统计见表1。

2019年全国各地降水量

2019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均偏轻。与近10年平均值相比,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偏少。 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9℃,为1951年以来第5暖年;四季气温均偏高,春秋明显偏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45.5毫米,比常年偏多2.5%;冬春夏降水偏多,秋季偏少。六大区域中东北、西北、华南年降水量偏多,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偏少,西南略偏少;七大流域中松花江、黄河、辽河、珠江流域降水量偏多,淮河和海河流域偏少,长江流域接近常年。 2019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晚,为1961年以来最长前汛期,雨量为1961年以来次多;西南雨季开始和结束均偏晚,雨量偏少;入梅晚、出梅早,梅雨量偏少;华北雨季开始晚,结束与常年一致,雨量偏少;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 2019年,台风生成多,登陆强度总体偏弱,但“利奇马”灾损重;暴雨过程多,但暴雨洪涝灾害总体偏轻;高温日数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但灾害损失偏轻;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损失偏轻;低温冷冻害和雪灾显著偏轻;春季北方沙尘天气少,影响偏轻。 2019年,全国有225站日降水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浙江、黑龙江等地,其中,山东临朐(386.7毫米)、青州(353.9毫米)等54站突破历史极值。全国有49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主要出现在山东、黑龙江、湖南、吉林等地。

面对天气气候的变化多端,多提高一点防灾减灾意识,多储备一些应对极端天气的科学知识,才能从容不迫的迎接每一天。

第二章降水

第二章 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在闭合流域内,天然情况下的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总补给源,总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之和)与总蒸发量之和则为总排泄量,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之差则为地表、土壤和地下的蓄水变量,其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V E R p ?±+= (2-1) 式中,P 、R 、E 、V ?分别表示一定时段内闭合流域的降水量、总径流量、总蒸发量和蓄水变量(单位均 为亿m 3 )。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流域蓄水变量可以忽略不计,式(2-1)可以简化为 E R p += (2-2) 公式(2-2)表明,如果把总径流量作为水资源数量的衡量指标,那么,水资源的数量直接与降水量、总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尚可通过降水、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时空分布来反映。 第一节 统计参数的确定 降水量的分析与计算,通常要确定区域年降水量的特征值,绘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研究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等。年降水量特征值,一般用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值p 、变差系数 v c v 和偏态系数 s c 三个统计参数来表示。据此,便可推求区域不同频率的年降 水量。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图解适线法确定统计参数,并要首先计算参数的初试值。参数初试值的计算方法颇多,如矩法、三点法等。由于是初始值,方法应力求简便。以下先介绍矩法和三点法,然后介绍图解适线法。 1. 矩法 对连续系列或不连续系列不进行特枯水年处理时,均值p 的计算公式为 ∑==n i i p n p 1 1 (2-3) 变差系数 v c 的计算公式为 p C v σ = (2-4) 公式(2-4)中

1 ) (1 2 --=∑=n p p n i σ (2-5) 则 1 )1(1 2 --= ∑=n K C n i i v (2-6) 以上各式中,p ——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 i p —— 各年年降水量(mm ); —— 均方差(mm ); K i —— 年降水量模比系数,K i = P i /p ; n —— 系列年数。 偏态系数C s 的计算公式为 31 3 )3()1(v n i i s C n K C --= ∑= (2-7) 2. 三点法 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的步骤是:在目估的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对称的三个点,其频率为P 1、P 2、P 3,相应的降水量为P p1、P 2、P p3,然后用下式计算参数: 图2.1三点法示意图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初中地理知识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知识点的认识】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方气候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它一般是先充分拥有气候统计资料.例如一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数据.再根据其数据利用坐标图进行绘制.其步骤是先绘制好横坐标刻画出月份,再绘制出纵坐标,代表降水量.再利用统计数据分月绘制出柱状图.从直观地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还可结合气温分配特点和降水分配特点,表达出是哪个半球的地方降水量.其形态在不同地区,结合气温分布,有不同的形态.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认识,基础知识,多以解答形式出题. 例:根据北京的年降水量变化统计表,绘出北京的年降水量变化柱状统计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40 50 70 170 290 280 230 250 200 180 120 80 量 (毫 米) 分析: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时,可以先绘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 12 段,逐段标上月份,再绘出纵坐标轴,在左侧按相等的温差标上气温刻度,在右侧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将资料中的各月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即气温年变化曲线,将资料中的各月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绘出逐月降水量图. 解答:绘制北京的年降水量变化柱状统计图时,可以先绘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 12 段,逐段标上月份,再绘出纵坐标轴,在左侧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将资料中北京的各月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斜线,就绘出了逐月降水量图. 故答案为:

近百年中国年降水量序列的重建一-龚道溢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王绍武1)龚道溢2)叶瑾琳1)陈振华1) 1)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00871 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所,100875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摘要: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年-188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 1900-1950年根据降水量等级图,并用史料插补;1951年以后完全是降水量观测资料。3段时间降水量观测记录分别占22.6%、69.0%及100%。史料部分利用了近30多年公布的15种经过整编的旱涝记载。本文介绍了建立序列的方法及可能包含的误差大小。年降水量的功率谱分析结果显示年降水量的突出周期有两个,分别是3.3a 和26.7a,前者可能与ENSO的影响有关,而后者则说明我国降水有显著的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近百年来我国年降水量趋势,只有约+0.1%/100a。我国降水近几十年的低频变化,可能主要是年代际变化引起的,而并非全为气候变化趋势。 关键词中国降水量 1 前言 降水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范围的洪涝与持续性的干旱常可造成上百亿公斤粮食的减产以及大量生命财产的损损失。因此,旱涝变化是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五百年旱涝的分析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史料,并与观观测资料结合,建立了长期的连续序列,为旱涝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图集》[2]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气候变化的研究,各省均相继出版了有关史料或发表了研究报告。不过,五百年旱涝图只反映了夏季的旱涝。实际上,根据最近几十年的完整资料分析,其它各季的旱涝也是比较频繁的[3],如1982-1983年冬季华南降水量比常年增加一倍以上,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1966年是最近40多年中的大旱年,其中春季与秋季的干旱严重程度也都超过了夏季[4]。因此,除了对影响较大的夏季旱涝进行研究以外,对其它季节旱涝也要加强研究。 近来何素兰、马天健[5,6],王伯民[7]研究了我国四季及年降水量变化。但资料时间仅限于1951-1990年,对研究气候变化,序列尚不够长。有的作者研究了近百年降水变化,但早期用站少,后期用站多,序列不均匀[8]。本文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均匀的降水量序列。一方面要对中国有较好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序列又有足够的长度,能够充分显示近百年中国降水气候变化的特点。 2 资料 为了建立一个能反映中国降水量变化主要特征的序列;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1.对中国是否有较好的代表性,2.如何保证序列的均匀性,并有足够的长度。我们先利用近40年完整的月降水量观测资料讨论第一个问题。原始资料包括大陆上160个站,以及台湾5个站的月降水量记录,均自1951年1月到1990年12月。先计算历年各站年降水量,再计算历年165个站的平均值,然后计算这个平均值与165个站的相关系数。图1给出相关系数分布图。很明显,大约在105?E以西的西部地区降水量变化与全国的降水量变化无明显关系。图中标出0.2,0.4以及0.6等值线,对于40年资料来讲达到90%、95%及99%的信度的相关系数为0.26、0.31及0.40。可见东部地区在45?N以南与全国的总趋势是比较一致的。关系最大是在江南地区,相关系数最高达0.70以上。 其次,再看观测资料,1951年以前中国的降水量观测记录稍多于气温观测,但也有许多缺测1)。因此,如果早期用少数站,近期用较多的站,则序列前后不均匀。所以,考虑到地理分布的代表性,并尽可能利用所有有较长序列的测站,从165个站中选出35个站建立1880年到1996年每个站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这些站在图1中用黑点标出。显然从图1 *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项目(G19980409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5190)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Developing Program for Basic Sciences: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diction Theory of Heavy Climatic Disasters in China, No.G1998040900,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9635190). 1)中国降水资料,中央气象局等联合资料室,1954年

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mm)。 材料二: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2为该区域近十年地质灾害各月年平均发生的次数统计。 (1)简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总体分布特征。(4分) (2)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变化特点。(4分)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增(2分);西北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最多(2分) (2)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分布在5-8月;分布不均匀;6月发生次数最多(4分) 材料三:图3为福鼎市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位于泰宁的丹霞景观(红色砂岩)是中国东南诸省中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3)从岩石成因的角度比较福建泰宁丹霞地貌和福鼎太姥山地区岩石的差异。(4分) (4)简析武夷山脉东西两侧冬季气温的差异及原因。(3分) 答案 (3)福建泰宁地区的岩石为红色砂岩,主要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形成的(2分);太姥山地区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地下岩浆喷发冷却凝固形成(2分) (4)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武夷山脉能够阻挡冷空气的入侵;所以东侧温度较高,西侧温度较低(3分) 37.(2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单位时间内流域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河水径流量,称作单位面积产水量。它表示流域对径流量的贡献程度。黄河流域面积约为鸭绿江的20倍,而黄河的径流量仅比鸭绿江大3-5倍。鸭绿江是我国北方单位面积产水量最大的河流。 (1)据图2和所学知识,说明鸭绿江产水量大的原因。(8分) 松花江流经吉林市的65千米江段冬季不冻结,人们在此赛龙舟、赏雾凇,河滩上还聚集着野生赤麻鸭,它们来自西伯利亚,越冬地应是江南地区,现在却“选择”了在吉林市不冻江河滩越冬。 (2)试推测赤麻鸭选择在此河滩上越冬的原因?(6分) 山东烟台、威海,有“雪窝”之称,冬天有着不逊于东北的降雪量,2014年12月18-19日,两地迎来大范围降雪,降雪量10.8mm,为暴雪级别,地面积雪深厚。 (3)据图4分析烟台、威海冬季降雪普遍多余周边地区的原因。(8分) 【答案】 (1)距海近(2分);夏季风携带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2分);气温低,蒸发微弱(2分);降水转化为径流较多;有众多支流汇入(2分)。 (2)河水不冻,河里有水生生物(水草、鱼、虾等)作为食物;水质良好;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水域、河滩、沙洲等是赤麻鸭的栖息地。(任答3条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