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

1.《伪君子》艺术成就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一、二两幕,通过其他人物的活动侧面介绍答尔丢夫的性格,为他的上场做好准备;第三、四幕,正面揭发答尔丢夫伪善的罪恶用心;

第五幕,进一步揭露他凶恶的面目和危害性。

在艺术上历来为人称道的是主人公的出场,歌德认为它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2)刻画人物形象的高超技艺。采用夸张、对比、集中、概括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伪君子》是一部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伪善的性格。

第一,用间接描写的手法勾勒出答尔丢夫的轮廓,在间接描写的同时制造悬念,为答尔丢夫上场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答尔丢夫满口虚伪和滥调,句句不离上帝;奥尔恭是个个性暴躁的专制家长,自以为是,说话气势汹汹。桃丽娜生动活泼,犀利鲜明,语言尖锐。

(3)对古典主义规则的遵从和突破

第一,遵从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首先,从剧本最后解决矛盾的方法反映了莫里哀拥护王权的政治态度。其次,体现了理性原则的指导。再者,剧本的结构是按照“三一律”的法则组织安排的。

第二,对古典主义法则的突破,表现在:

首先突破了古典主义对各种题材的严格划分,在喜剧中注入了悲剧的因素。其次莫里哀在剧中还向民间戏剧和各种题材学习,吸收了许多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和技巧。

2.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是继文艺复兴后掀起的第二次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启蒙主义者认为社会黑暗腐败是因为“理性”被封建专制和教会偏见所扼杀,改良社会制度首先必须通过启蒙教育,宣扬近代的科学和理性精神,照亮人们的头脑,驱除宗教迷信、愚昧偏见,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真实感觉和“自然理性”去认识世界。

3.启蒙运动的意义

破: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和扫除一切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指出旧制度的不合理性和非永恒性。

立:以理性为尺度,提出建立新社会秩序的方案和理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道路。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又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4.启蒙文学的特征

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文学具有以下特征:

强烈政论性、革命性:批判封建君主;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理性、天赋人权等思想;描绘乌托邦政治理想。

深厚民主性:表现日常生活,平民和资产阶级成为主人公或英雄形象;更为复杂的人性内涵;题材多样化,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

深刻哲理性:哲理小说,探讨哲学、政治、教育。

丰富的艺术性:书信体、游记体、自传体、对话体等小说形式;“外方人”视角。

5.《鲁滨逊漂流记》

首次出版于1719年,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英国首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

讲述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鲁滨逊在荒岛上通过自己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和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启蒙意识。

《鲁滨逊漂流记》打破古典主义清规戒律,刻划了“第一个真正的资产者”的形象,体现了处在上升期的资产阶级奋发进取的精神。

6.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全称为《各门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订的词典》,编写、出版于1751-1776年间。

由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参编者均为当时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作家、医生、工程师、旅行家、航海家和军事家等。

百科全书派说:“我们是写作共和国的人”。他们希望并相信可以通过编写出版《百科全书》,宣扬近代的科学和理性,启发人们的头脑,驱除愚昧和偏见,给人们指出一条达到共同幸福的光明大道。

7.狂飙突进运动

反对封建枷锁,提倡个性解放和民族意识觉醒,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席卷全德。得名于剧作家克林格尔的同名戏剧。

以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为领袖,市民阶层青年作家歌德、席勒为中坚。

主张: 1.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解放,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个性发展的无限可能性。2. 崇尚“天才”:个性充分发展,有创造性。3.返回自然:政治上反对封建诸侯的专制主义,艺术上反对模仿法国宫廷风格,提倡德国民族风格。4.强调感情的巨大作用。

成就:戏剧成就最大:歌德《铁手骑士葛兹·冯·贝利欣根》,席勒《强盗》和《阴谋与爱情》以及克林格《孪生兄弟》和《狂飙突进》,伦茨《家庭教师》等。

小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诗歌:歌德抒情诗《普罗米修斯》

8.《新爱洛伊斯》

共分六部分,163封信组成的书信体小说,爱情悲剧,被称为“爱的圣经”。

小说通过平民家庭教师圣普乐与其贵族女学生朱丽之间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理想。

主人公是心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激情与道德并不矛盾。崭新的道德源自人性,自爱、自尊又爱、尊重他人。

9.歌德的美学思想

1. 主张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结合。古典的和浪漫的区分是现实与理想之分。

2. 重视形象思维,从具体形象中表现一般。

3.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4. 提出建立民族文学,第一个提出在各民族文学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

10.《少年维特之烦恼》

书信体小说,写于1774年。讲述青年维特爱上少女绿蒂,但绿蒂已有未婚夫,维特失望离开。大使馆工作事务的死板和礼仪的拘束摧毁了他的希望。绿蒂发誓永远不再见维特,维特绝望自杀。

维特是市民出身的青年,向往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实际意义的工作。但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的市民,傲慢的贵族,使他与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

烦恼的实质是感情与理性的矛盾,个人自由愿望与古老狭隘的世界的限制和冲突。青年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生动地反映了青年们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表现出一种抨击陋习、摒弃恶俗的叛逆精神,因而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

11.《浮士德》的情节结构

五幕诗体悲剧。一个“灵魂的漫游”

第一部:天上——人间——地狱。梅菲斯特打赌、矛盾、契约、云游、与玛格蕾特的爱情。

包括两个悲剧:知识悲剧、爱情悲剧。

第二部:地狱——人间——天上。献策、希腊寻找海伦、移山填海、失明、死去、光明圣母带灵魂入天堂。

包括三部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事业悲剧。

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12.浮士德精神

一、浮士德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二、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初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化身,具有的仁爱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13.浮士德难题

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和社会和个人道德要求的控制和约束协调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灵魂?

康德:自然欲求与道德律令之间的矛盾。

法国百科全书派把道德视为协调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之关系的产物,卢梭把道德看做有良知的自然人的属性,而康德认为这些并不是道德本身,道德必须有超人性的理性,道德的崇高是在遏制人的欲望中实现的。浮士德面对的正是这样的难题,他追求的是能够协调二者的“新鲜而绚烂的生命”。这种探索未必成功,与启蒙主义思想家相比,歌德认识到探索的有限性和宇宙的无限性。

14.浪漫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浪漫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从浪漫主义概念的演变到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化心理环境的开始,从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前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到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人们对浪漫主义特点的理解各式各样,共同特征有五点:

1、强调主观情感

浪漫主义强调主观,表现自我,具体表现为向往唯情论,重视抒情性。浪漫主义作家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中表现得特别强烈,他们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情感,抒发个性,塑造形象。

2、推崇想象力

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对情感的体验十分敏感,想象丰富。

3、追求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追求自由,否定现实,幻想建立平等的新社会。

4、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通过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寄托自己的理想,以自然的“美”否定现实的“丑”。

5、浪漫主义运动中有一个“回到中世纪”的口号,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约束,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这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

15.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渊源

1.卢梭的回归自然观与相关创作

2.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现

3.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推崇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激情的迸发,崇尚自然。

16.海德堡派

德国中期浪漫派主要是海德堡派, 1805年,一批作家聚集海德堡,创办文艺刊物《隐士报》,发表评论文章和文学作品,形成新的文学社团,史称“海德堡派”。“海德堡派”重视发掘、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

阿尔尼姆与布伦塔诺,合编民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合编《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成为典范的童话作品。

17.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诗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因他们曾经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湖区而得名。湖畔派主张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歌要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要让微贱田园生活进入诗歌,语言上要朴实无华,采用口语。他们因不满资本主义文明而致力于描写远离现实的题材,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和自然风光。华兹华斯在这一诗派中成就最大,他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丁登寺》是其代表作。

18.恶魔派诗人

“恶魔派”诗人: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做过批评,骚塞就称拜伦和雪莱是“恶魔派”。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他们始终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了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丰富了诗歌形式和

格律。

19.拜伦式英雄

拜伦在《东方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20.《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题

《游记》以一个厌腻于花红酒绿、无所事事生活的英伦世家公子恰尔德·哈罗德去国远游为线索,表现了极其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深幽复杂的情感:除抒写异域绮丽的自然风光、叙述风土人情、追缅古代英灵雄迹,反映希腊等地中海国家被奴役民族渴求自由解放的愿望。

《游记》是拜伦两次游历欧洲的诗体记录,也是一篇评论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长诗,共4656行。全诗在交织着忧郁、感伤和激进、乐观的情绪的支配下,突出了反暴政,反侵略,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

21.《克伦威尔》序言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因不符合舞台艺术要求而未能演出,但这篇序言却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被认为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雨果也因此而成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这篇文章里,雨果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美丑对照原则。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克伦威尔>序言》

22.美丑对照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克伦威尔>序言》

23.《悲惨世界》的主题

一、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社会黑暗、不公(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的遣责。集中体现在小说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上。

冉阿让:因贫穷而潦倒,因法律的压迫而变得凶狠的男子。

芳汀:因饥饿而堕落的妇女。

柯赛特:因黑暗而羸弱的孩子。

二、宣扬爱与仁慈万能的思想。通过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主角冉阿让的灵魂从沉沦-得救-升华的过程得以体现。

三、支持正义的战争,走向共和。

四、人道主义实现的可能性

24.雨果小说的美学特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美丑对照原则

传记形式的情节结构

史诗般的语言风格

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取材于现实生活。雨果以真实的笔触、澎湃的激情描写了从拿破仑到七月王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他还以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贫苦人民为对象,塑造了一系列社会底层人民的形象。通过冉阿让、芳汀、珂赛特受迫害的悲惨遭遇,描绘了一幅人间悲惨世界的图景,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政治生活广阔的画面,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小说还表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冉阿让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他具有非凡的品格、超人的机智和力气。作者用浪漫主义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他惊人的体力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笫二,充分运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

雨果在人物形象的配置和描写上,坚持运用他的美丑对照原则,米里哀主教是仁慈博爱的代表,冉阿让在他的感化之下也以仁慈博爱对待他人,乐善好施,舍己为人,品德高尚;而沙威、德纳第夫妇则是丑、恶、畸形和黑暗的化身。警察沙威冷酷无情,德纳第夫妇利欲熏心,卑鄙无耻,他们是“丑"、“恶"、“卑下”的典型。这两组人物处于尖锐的对照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反面人物的恶行来反衬正面人物的仁慈、善良、博爱的崇高品质,强烈的对比使小说充满了戏剧效果。

第三,“传记形式”的情节结构。

主体结构上沿用了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演变过来的“传记形式”的艺术框架,通过主人公冉阿让的一生经历、耳闻目睹来展开整个社会场面。

第四,高昂、奔放和热情的语言。

小说是以一种史诗般的语言来叙述,“经常运用多义词,寓有隐喻性,有的句子类似成语格言”。雄浑有力,高昂奔放,具有革命激情和热情,表达了对理想未来的憧憬。

25.现实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又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它造成了继古希腊文学、文艺复兴文学之后欧美文学的又一高峰,近代文学的最高峰。

(一)思想内容特征

1、比较广阔、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比较深刻地分析社会现象、比较尖锐地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人民的不幸,提倡社会改良;表现人的异化,寻求人的心灵自由。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二)艺术特征

1、力求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

2、重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3、作品有“外倾”与“内倾”两种倾向;

4、以叙事文学为主,文学样式、表现手法走向成熟,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充分发展、繁荣。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第一,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第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第三,表现出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关心人的生存处境问题。

第四,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第五,扩大了文学题材的范围,革新了艺术表现手段。

26.《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从1828年到1848年20年间,共写作长短篇小说97部,滑稽故事36篇,戏剧6部,以及一些零星的文章。1842年,巴尔扎克把从1829年起写的小说收集起来,编成一个总集,定名为《人间喜剧》。

1.命名:受但丁《神曲》的启示

2.串联方法:“人物再现法”和“分类整理法”

3.编年体艺术:和司汤达的传记小说相反,巴尔扎克不为某个人物立传,他采用历史记事的方法,截取众多人物的生活阶段和生活侧面,按年代叙写他们的生活,编排好他们在不同小说中,性格变化和命运变迁,如同编年史一样,记载下人情风俗史。

4.内容:《人间喜剧》用编年的方式,反映了1816-1848年间法国社会的历史,其基本内容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斗争史,其中心画面是没落贵族阶级怎样被资产阶级暴发户一步一步逼迫得灭亡下去,或者为资产阶级所腐化。具体来说,其思想内容:

一是描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包括老一代贵族的被击败(《农民》)、贵夫人情场失意(《高老头》中的鲍赛昂夫人)、贵族小姐的婚姻不幸和贵族子弟的资产阶级化(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

二是描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揭示财富积累之真相,如高布赛克、葛朗台等。

三是描写社会中发生的一幕幕惨剧,这些惨剧围绕着争夺金钱展开。《幻灭》吕西安堕落

27.人物再现法

人物再现手法是巴尔扎克的一大创造,也是他的人物塑造的一大特色。人物再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小说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些重要人物往往出现过二三十次,在多部小说中反映他们的不同经历,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完整形象。这是一种主要的再现手法。高老头父女、拉斯蒂涅《高布赛克》

二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叙述,说明小说所发生的事在社会上屡见不鲜,而这些事例都散见于其他小说之中,作者把人物和事件都一一排列出来。法国社会全景

三是并列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代表,或把小说人物的性格作一对比,而这些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小说中出现的。

28.分类整理法

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一是分析研究:阐明支配人生与社会的各项原则,包括作品有《婚姻生理学》(1829),《夫妇纠纷》等。

二是哲理研究:探讨产生人的行为的各种原因,共22部。《驴皮记》(1831)、《长寿药水》(1830)、《受诅咒的孩子》(1836)、《不为人知的杰作》(1831)、《绝对之探求》(1834)、《改邪归正的梅莫特》(1835)等。

三是风俗研究:从各个方面反映法国当代社会生活,它是《人间喜剧》的主干,成就比前两类大,共66部。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6大场景: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场景。从而使《人间喜剧》成为一部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29《高老头》的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主线由两个人物的故事交织而成:

一是退休商人高老头的衰败史;

一是大学生拉斯蒂涅的成长史(堕落史)

30.拉斯蒂涅的成长过程

成长小说的基本情节模式

天真——诱惑——出走——迷茫——考验——顿悟——失去天真——认识人生和自我——完成成长。

拉斯蒂涅的成长经历

外省青年初到巴黎——参加鲍赛昂夫人舞会——结交贵族并周旋其中——被高老头经历触动——受伏脱冷蛊惑——爱上纽沁根夫人——赌博,逸乐无度——拒绝欺骗泰伊番小姐——照顾并安葬高老头——决定融入巴黎社交圈,与上流社会“拼一拼”。

拉斯蒂涅从良心到野心的转变,受环境的影响大。他在《高老头》中接受了人生三课的教育。

第一课:逃犯伏脱冷的教导:心变黑

第二课:鲍赛昂子爵夫人教导:极端利己

第三课:高老头之死:上流社会冷酷无情

拉斯蒂涅就这样一步一步闯进了巴黎上流社会,成为时代的“英雄”,终变成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作者把他的蜕变归之于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

31.于连

一.于连:平民反抗英雄

“英雄”、“我们的英雄”,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

出身平民,受过教育,崇拜拿破仑,充满英雄幻想,有飞黄腾达的野心。“不是阵亡,就是在36岁时当上将军。”

复辟时代来临,他想打入上流社会,然而都失败了。

代表一代青年的共同处境:被养育在英雄的时代,却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时代中生活。看不到希望。

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他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特赦后拒绝求饶。他说:“天才要么成为拿破仑,否则就要像个罪犯被处决掉。”他不顾别人的解救,毅然选择了死。

二.于连形象的多元多层次结构

单一性元素:确立自我、向往民主、善心不泯

生性敏感、刚强坚毅

两重性元素: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

雄心与野心、虚伪与正直。

结论:个人奋斗和反抗性是根本特征,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三.于连性格发展的三个典型环境

1.维利叶尔德·瑞那市长家:反抗青年。

于连以高傲对抗贵族的轻蔑,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具有平民反抗意识。

2.贝尚松神学院:野心家。

于连以高傲的沉默对付周围的敌人,小心谨慎地施展伪善的本领,委曲求全,与教会妥协乃至同流合污。

3.巴黎木尔侯爵府:复辟实力的走卒。

于连以虚伪抗击虚伪,以轻蔑对付轻蔑,从势不两立到为我所用,借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监狱中:彻底的反抗者。

于连从沉迷中苏醒,决心以死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

根源:社会到处充斥着伪善和卑鄙。

四.于连的爱情

1.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

德·雷纳尔夫人:贤妻良母,善良、诚恳、不谙世事,高贵美丽。

“心灵的爱情”

2.于连与玛蒂尔德小姐

玛蒂尔德小姐:骄横、傲慢、自以为是,典型的巴黎贵族少女,财产、容貌、地位应有尽有。厌倦一切,向往中世纪的贵族时代。

“头脑的爱情”

二位女性的共同点: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第观念的叛逆。

于连的动机:并非攀附,也非爱情,借征服贵妇来反抗上流社会,是个人反抗社会的幼稚的行动方式。

五.关于于连的结局,于连为什么不上诉?

1.人生理想破灭

平民青年无法在上流社会立足,更无从实现拿破仑的事业。

2.反抗性格的必然发展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力量。

六.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

于连是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迫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敢于反抗现存制度,但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动摇和妥协也是必然的。他虽然具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但并不是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他身上兼具反抗性、动摇性和妥协性。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个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平民青年。

32.《双城记》

33.狄更斯创作的思想倾向

狄更斯生活的年代,正是从以农业为主以贵族为文化核心的摄政时代(1810-1820)向以工商业为主以富裕的中产阶级为文化核心的维多利亚中期转变的时代。其创作就是这种变化的晴雨表。他认为:小说家的职责不仅在于给读者以愉悦,同时也要为读者这剖析时代与社会。

但他并非是一个实际致力于改革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家或者一个社会理想家和道德家。从根本上说,他所报的仍是传统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基本立场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立场。

以此,他的小说是人性自身的大声疾呼,是人性对制度化社会的非人化提出的抗议。其小说思想内容三个基本方面:

1)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是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

3)对人性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34.狄更斯人物

“狄更斯人物”这个称呼本身就说明了狄更斯塑造人物的类型特点和模式化倾向。

1、可教化的孤儿

可教化的孤儿是指狄更斯小说中的一系列迷惘的儿童形象,如大卫·科波菲尔、奥利佛2、善良的怪人

他们是卡尔登、普洛斯(《双城记》)、贝西、密考伯(《大卫·科波菲尔》)、博芬恩(《我们共同的朋友》)、卡托尔(《董贝父子》)、狄克(《老古玩店》)等。狄更斯刻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心地善良,行为古怪,但在古怪的性情中却包藏着真正的人性,总是乐于助人,给男女主人公以帮助。

3、自我牺牲的女性

她们是狄更斯笔下的一群理想女性,富有自我牺牲精神,是崇高道德的化身。艾妮斯(《大卫·科波菲尔》)、小杜丽(《小杜丽》)、西丝(《艰难时世》)、小耐儿(《老古玩店》)等。作者刻画她们的共同品德是善良、美丽,像天使一样纯洁,永远指导着人们的心灵向善向美。

4、凶狠的恶棍

他们是丧尽天良的流氓、无赖、骗子和各种坏蛋,这类人物有摩德斯通、希普(《大卫·科波菲尔》)、董贝(《董贝父子》)、奎尔普、弗雷特(《老古玩店》)、葛雷硬、庞德贝(《艰难时世》)、拉尔夫、尼可尔贝(《尼古拉斯·尼可尔贝》)、侯爵兄弟(《双城记》)、赖德胡德(《我们共同的朋友》)等。作者刻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狠毒、凶残,六亲不认,无恶不作。

35.勃朗特姐妹

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三位杰出的女小说家。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叙述、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勃朗特在《阿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

36.简爱的双重性格

一、激进的反抗:在盖兹海德反抗表兄和舅妈;在劳渥德,反抗不平等环境;在桑菲尔德,选择出走,表明她自觉的自我意识。

二、对主流价值观念无意识的迎合:

1.简爱对男性的审美评判和价值取向体现出传统的依附心理。

2.对男性权威的屈从。

圣约翰是一个独断专横的大男子主义者,企图摧毁简爱的自我。简爱尽管对他古怪的性格不敢恭维,但在他面前可谓诚惶诚恐,不由自主地处在他的“威力”下:“他渐渐对我有了一种影响,使我失去了心灵的自由;…我陷到一种使人感到冰冷的魔力之下”。当圣约翰威逼简爱与自己结婚,以实现个人自私的传教目的时,简爱显得优柔寡断、顾虑重重。

3.角色定位最终回归传统即崇拜男性,从属男性。

简爱形象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既具有较明确的自我意识,又不乏依附心理。她既为争取平等的地位和权利,与父权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又为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接纳而不自觉地作出顺从迎合的姿态。简·爱在激进与保守,叛逆与妥协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之间游离。

37.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平等的时代特征。

核心观点:父权制: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由父系制、父居制和父姓制为基本纽带组成。在父权社会背景下,文化价值系统以维护父权制为目的。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之上。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父权、歧视、物化、身体、压迫等。

《简·爱》是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最初被看成是追求独立、平等、反抗的女性主义先驱;后又被看做父权制意识形态的附庸,疯女人就是简的另外一个自我,体现出简爱潜意识深处阴暗的一面,即对男性的恐惧和诅咒。

38.《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现代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爱: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恨: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复仇:凯瑟琳之死使希斯克利夫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人性的复苏:希斯克利夫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通过死亡去实现与凯瑟琳的和解与重聚

39.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宗教思想集中表现为“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的内容是他的著名的两个命题:“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托尔斯泰主义是立足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基础上的。“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都源于基督教教义。他要人们博爱、不抗恶、道德完善、放弃财产,用最大限度压制自己正常欲望的办法来消除不幸,求得灵魂的安宁和幸福。

这是一种禁欲主义的宗教思想,要人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在贫困状态中求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因此他反对资本主义,推崇宗法制农民生活。他否定私有财产,也否定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他是一个天真、愚昧的农民,又是一个学识渊博真诚执着的大哲人。

40.心灵辩证法

托尔斯泰是心理描写的大家,他的心理描写被称为心灵辩证法。1865年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论托氏的早期创作时说:“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

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解释,心灵辩证法就是描写心理过程本身,展示人物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作家经常采用内心独白、内心对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来表现这一心理过程。

安娜自杀前的内心独白:

作为心灵辩证法的典范,有如下特点:

1.内心活动间断、跳跃、混乱、无逻辑;

2.不是纯然的理性思维,而是感觉(油漆味)、表象记忆(骑马)、感情(悔恨、羞愧、

恐惧)、想像(伏伦斯基看信的情景)、思索、意志组成的多层次复杂图景;

3.上述因素交互作用,表现安娜对生的依恋和死亡意志的混杂;

4.时程性:百货公司、牙科医生、菲利波夫面包店……又如内心世界的外部坐标,标识出内心河流的时程。

心灵辩证法的贡献

1.推进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托尔斯泰揭示的许多心理活动的过程都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至今仍是心理学课题;

2.改变了小说的结构形式,即由闭锁式(有头有尾)变成开放式,风格上的散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小说表现生活的能力;

3.开创了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多种艺术手法,如动态的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人物的瞬间心理解释,独特的“内心独白”等。

41.安娜的悲剧根源

悲剧根源:

一、动荡的社会和宗教及伦理道德。小说以史诗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特点。小说的悲剧气氛,死亡意识,焦灼不安的人物心态正是时代与社会动荡的产物。

二、安娜的悲剧与其思想深处的矛盾冲突。安娜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激烈的争取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与遵守贵族道德原则的冲突。安娜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权利,她喊出了“我是一个活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的心声。但作为贵妇人,深受贵族思想的熏陶,贵族社会的道德标准必然影响着她的选择,由此使安娜一方面热烈追求自身的爱情,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尊奉着贵族的道德原则。

三、安娜的情人伏伦斯基不能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对安娜感情淡化,两个人之间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恋爱双方的互不了解、冷漠和猜疑是把安娜推向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他在追求安娜的过程中表现出特有的温情,但后来后悔自己一时冲动放弃了加官进爵。在最后,他失去了关心安娜的热情。这份没有牢固根基的爱情,从其开始就注定了它悲惨的结局。

42.复调小说

所谓“复调”,是音乐中的术语,是多声部的一种。曲调中若干支旋律同时进行,组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而各声部在节奏、重音、力度等方面都有独立性。总括一句话,复调音乐中各声部都具有独立性又彼此和谐。

巴赫金论述陀氏小说的复调性:“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意识是他独立存在的意识,不代表作者意识,主人公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巴赫金对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理解含义:

一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和客体,也是存在独立意识,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

二是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描写命运,而是展示具有同等价

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是各种不同的声音(观念)在进行全面对话。

三是复调小说的主人公与作家关系是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各有其独立意识,不可替代。

概括起来,理解陀氏小说复调结构的关键有三点:平等关系、独立意识、全面对话性。

在《罪与罚》里,几乎所有的重要主人公都有他自己的声音,拉斯科尔尼柯夫的哲学,女主人公索尼娅的“东正教观念”,预审员波尔菲里的“生活求实和法律的观念”,卢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同样极端的“边沁主义”以及地主斯维德里加伊洛夫的无耻哲学等等……在小说里如果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考察他们的议论,几乎每一种声音都是振振有词的。显得好像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中,而互相之间并不发生融合。每一个人物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

《罪与罚》的复调结构主要表现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的对比,一个代表反抗、个人主义,一个代表顺从、集体主义,二人各按各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

复调小说形成的心理原因

陀氏赞同俄国文化中的群体主义,反对西欧文明,但他又看到俄国文化精神并非一切皆好,他的内心是分裂的,在两种文化选择中犹豫和困惑。

表现在创作中,他描写了反抗与顺从,个人主义与宗教爱的对立与冲突。他感到茫然,不知该赞同哪一方。为此,形成他的小说的独特的复调艺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即复调小说。

外国文学期末重点

小知识点: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 2、赫西俄德 《工作与时日》(又译《农作与日子》)。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教诲诗。 《神谱》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 3、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4、贺拉斯《诗艺》,继承亚里士多德模仿说,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被视为经典。 5、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记》模仿赫西俄得《工作与时日》,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6、《伊利昂记》题名原意是“伊利昂的故事”,描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整个诗篇围绕着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而展开; 《奥得修记》题名原意是“奥得修斯的战争”,描述的是希腊英雄奥得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的故事。 7、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恩格斯称他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悲剧7部:《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包括《阿家门农》《奠酒人》《报仇神》)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带火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统称为“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8、索福克乐斯写作了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 9、欧里庇得斯《特洛伊妇女》《美狄亚》(家庭悲剧,弃妇形象,为妇女鸣不平) 10、《列那狐传奇》是欧洲城市文学的最重要作品,它是在民间创作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形成于12世纪后半期到13世纪中叶。 11、但丁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期的最初一位诗人”。12,《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作品,也是他抒写对贝娅特丽丝爱情的作品。 13、《论俗语》是最早一部关于语言和格律的专著,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古罗马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共和时期、黄金时期、白银时期。

外国文学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 史诗古代叙事诗篇幅较长的作品。特点:反映既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伟,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荷马史诗就是其代表作。 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 再现了人类由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政治体制:军事民主制。 经济形态:私有制萌芽,氏族社会瓦解,阶级分化;原始的农业生产。 2 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形态、道德观念。 歌颂英雄,歌颂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仍是人们的道德核心。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的价值的自我肯定。 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柏拉图说“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 1 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a把人物臵于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冲突中来刻划; b通过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c以固定的修饰语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d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 2 结构精巧,布局完整。 情节结构;叙事 3 自然质朴的语言,富于节奏感的音乐,新颖奇特的比喻。 4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叙事。 5 荷马是想象丰富、善于修辞的语言大师,特别是他的比喻,其技巧可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荷马式的比喻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使用了约八百个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来的比喻,构成“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丰富多彩,句子较长,往往是在“像……一样”的基础上所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描绘性语句,贴切生动,新鲜而又奇特,画面感极强,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维吉尔、弥尔顿、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碰到这种修辞方式。 古希腊文学的文学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3 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在“奥林波斯神系”中,重要的神有“十二主神”,包括:众神之父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业女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匠神赫淮斯托斯,爱神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神使赫尔墨斯。此外,其他重要的神有:人类的恩神普罗米修斯(创造人),文艺女神缪斯,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名巴库斯),小爱神厄洛斯(丘比特)等。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 初民时代图腾观念的反映; 2 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

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编写组)聂珍钊-考试重点部分

阿基一踵:指再强大的英雄,也有他致命的弱点,要害。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卡琉斯,传说她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因此埋下祸跟。长大后,阿卡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 特洛伊木马: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物哀:(美学特征)通过宫廷男女的恋情悲剧,表达作家对人生的悲苦体验,从而激起令人兴叹、使人哀伤的情怀,以便让内心情感超越卑污烦恼的俗世,将人情欲望升华为审美对象。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最常见的形式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等。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特征):(1) 用人权反对神权。(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

外国文学重点(上)自整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奥林波斯神统: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首的神的家族,因住在奥林波斯山上而得名。主要的神有阿波罗、阿瑞斯、阿佛洛狄忒等,体现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 多余人: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不满上流社会的生活,想有所作为,寻求新的生活道路,但贵族出身与上流社会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无力从事任何工作,只能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最终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多余人,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拜伦式英雄:是指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孤立傲世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傲、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小人物形象: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流浪汉小说:十六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的小说形式。以主人公的流浪为线索,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主人公多是城市贫民,多采用自传体,代表作《小癞子》。对近代欧洲长篇小说、尤其是结构方式上影响深远。 教会文学: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文学。教会僧侣们从《圣经》中取材进行创作,主要内容是宣扬宗教教义。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戏剧等。他们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手法,影响及整个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他们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前者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以“破晓歌”为代表。后者主要写骑士的行侠冒险生活。代表作有《特里斯丹与依瑟》和《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等。巴洛克文学:巴洛克原指不规则的、怪异的珍珠。巴洛克文学从巴洛克艺术而来,与巴洛克艺术风格一致,内容上带有宗教神秘色彩,艺术上借鉴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语言雕琢,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巴洛克文学属于贵族文学,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较为盛行。市民文学(城市文学):市民文学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反映了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也表现了市民中不同阶层的思想愿望。它与民间文学有密切的联系,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以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恶行败德为主要内容,也有的作品赞扬人民的智慧。其主要手法是讽刺,主要体裁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和抒情诗。代表作是《列那狐传奇》。 启蒙文学:指18世纪产生于欧洲启蒙运动中,表现启蒙主义思想的文学。它既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工具和思想武器。它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竭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最后的舆论动员。启蒙文学家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作品中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启蒙文学最典型的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在艺术上,它忽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缺乏血肉,缺乏真实感。代表作家有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 古典主义: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思潮。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得名。法国古典主义是专制王权的产物并为专制王权服务。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外国文学考试重点

作品拜伦《哀希腊》普希金《致大海》罗伯特弗.罗斯特《未择之路》 一、填空题(15个文学常识)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但丁《神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莫里哀《伪君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卢梭《新爱洛依丝》歌德《浮士德》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拜伦《唐璜》雨果《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惠特曼《草叶集》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双城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契科夫《樱桃园》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易卜生《玩偶之家》左拉《萌芽》波德莱尔《恶之花》劳伦斯《虹》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杜拉斯《情人》格拉斯《铁皮鼓》海明威《老人与海》米切尔《飘》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艾略特《荒原》 卡夫卡《变形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萨特《禁闭》贝克特《等待戈多》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神曲》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复兴古希腊文化的 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3、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4、硬汉子精神:“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独白,是对”硬汉子精神“的高度概括。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子“形象,他们大都是斗牛士、拳击家、渔夫和猎人。这些人在面临困难与绝境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不拼搏到底绝不罢休的

外国文学重点

德国文学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代表: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雅典娜神殿》 海德堡派和施瓦本派:《隐士报》阿尔尼姆、布伦塔诺《儿童的神奇号角》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其他作家:霍夫曼《小查克斯》沙米索《彼得?史勒密奇遇记》 海涅《歌集》《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英国文学: 湖畔派代表: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代表作:《忽必烈汗》、《古舟子咏》又名《老水手谣》(二人合写《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宣言书。)骚塞 拜伦: 主要作品:1809 《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1812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成名作:1813——1816《东方叙事诗》:《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巴耶》1816——1817《曼弗雷德》 1818——1823《唐璜》 雪莱:新柏拉图主义者,关注精神,渴望灵魂向“太一”的回归。“天才的预言家”。作品重未来的描绘。诗歌作品:《西风颂》、《致云雀》、《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文艺论文:《诗辩》等 济慈:主要作品:三大颂《希腊古瓮颂》、《夜莺颂》、《秋颂》 司各特:欧洲历史小说创始人。 法国文学 文学分期及作家 1830年斯塔尔夫人 文学理论思想:《论文学》《论德国》 两个新概念 :一是中世纪是一种真正的文明;“古典”和“浪漫”的强烈对比。 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文学代表作:《黛尔芬》、《柯丽娜》 夏多布里昂: 代表作:《基督教真谛》:宗教情感的回归。重要作品:《阿达拉》、《勒内》(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墓中回忆录》 雨果:文学理论:《〈克伦威尔〉序言》(1827年,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戏剧:《玛丽?都铎尔》、《吕克莱斯?波尔吉》、《欧那尼》等,其中《欧那尼》的成功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终胜利。 《悲惨世界》主要人物:冉阿让、米里哀、芳汀、珂赛特、马吕斯、德纳第、沙威 《巴黎圣母院》主要人物: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克罗德、法比、甘果瓦 “爱”的对照;人物自身的对照;人物之间的对照:法庭对照 场景对照:对”美“与”丑“的重新认识,做”美“的缔造者,在对”美“的追求中去构建和谐、公平、民主、自由、仁爱的国度。 美国文学 华盛顿·欧文:“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 库柏:“美国的司各特”革命历史小说——《间谍》海洋冒险小说——《领航人》边疆小说——《拓荒者》“美国小说”——系列集《最后一个莫西干人》 爱伦·坡:西方推理小说的鼻祖——《毛格街的谋杀案》 惠特曼与《草叶集》: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主题:自我、民主、创造 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由来: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正式提出并给批判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是高尔基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1831)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真正开端。 19世纪中、后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中期:宪章派文学:代表诗人:厄内斯特·琼斯等。 德国工人诗歌:格奥尔格·维尔特是当时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 后期:巴黎公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佩特、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象征主义:也称前期象征主义,其先驱是爱伦·坡和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被认为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1886年9月,让·莫里亚斯发表的《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正式诞生。代表诗人:兰波《醉舟》、魏尔伦《无词浪漫曲》、马拉美《牧神的午后》。 自然主义:文学特点:1、强调真实性,再现自然2、强调客观性3、突出科学性 左拉:《萌芽》人物:艾蒂安、马厄一家、格雷古瓦一家、普吕沙尔、埃内博、苏瓦林等 在世界文学史上,《萌芽》是第一部正面、准确描写现代工人罢工运动的长篇小说。 法国文学 司汤达:第一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斯丹达尔(司汤达)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一、名词解释 1.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 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 2.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 3.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 4.启蒙文学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自考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含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浪漫夸张。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含《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它是人类历史童年时代的杰作。 3、《旧约》:犹太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基督教兴起后,将之收入《圣经》中,称之为《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所编写的《新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新约》:基督教的正典。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其主要内容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5、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正统文学,作者多为僧侣,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艺术手法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不代表进步文学的方向。 6、骑士文学:骑士制度的产物,分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在法国成就最高。 7、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如《列那狐的故事》。 8、《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通过但丁幻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表达出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贝亚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代表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又开启文艺复兴之先声。 9、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内容是: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11、七星诗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而得名,具贵族倾向。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革新法国诗歌,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采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以城市下层人物为中心,并以其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小癞子》。 1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没落骑士典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外国文学复习重点摘录

1、填空题 1、浪漫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 2、耶拿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初期的代表。主要人物有佛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他们以耶拿为中心,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 3、德国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海德堡派,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等。 4、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5、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中把德意志联邦中36个封建小邦国比作“三十六个粪坑”,并说“没有你们我们也要解放自己”“伪善的一代……正在成长”。 6、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是湖畔派,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华兹华斯和柯勒律和写的《抒情歌谣集》是“湖畔派”的代表作,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序言》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划时代的宣言”。华兹华斯享有“桂冠诗人”之誉。 7、雅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8、努瓦利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夜的颂歌》。 9、英国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恶魔派”)。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代表英国浪漫主义成就。雪莱的《西风颂》中名句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被称为诗坛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艾凡赫》是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圣罗南之泉》是司各特唯一关于自己生活时代的小说。 10、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夏多布里昂小说《勒内》同名主人公。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奥克塔夫是“世纪病”的典型人物。

外国文学史重点笔记

外国文学史 巴洛克文学;原指一种造型和绘画的艺术风格,巴洛克文学因与其风格相近而得名。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马里诺和贡戈拉的诗歌创作分别说它们的代表。特征是把纤敏丰富的生活感受作巨细无遗的艺术表现,极尽铺陈渲染,矫饰夸张,作品结构繁复,追求事出意外的艺术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第一,拥户王权。古典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国家统一。第二,强调理性。倾向于在理性意义上理解人。第三,崇尚古典。古典主义重视在古代及文学作品中寻找创作题材。第四,严守格律。古典主义谨守既成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的整一。 古典主义文学发展:第一阶段:诗人马莱克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先驱,布瓦洛奉他为“诗宗”。彼埃尔.高乃依是第一为古典主义戏剧赢得声誉的作家,被称为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梅丽特》《熙德》。第二阶段:让.拉辛《安德罗玛克》《费德尔》、莫里哀、拉封丹(是古典主义寓言诗人,动物寓言《寓言诗》以动物寓指人类社会,内容丰富多样形象鲜活,有浓郁的道德训诫和警世色彩)、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理论的权威,传世之作是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葛朗台,泼里希金,阿巴贡 伪君子的艺术成就:1、结构严谨,严格遵守“三一律”。2、对主要人物的出场做了精心的安排。3、运用多种多样的喜剧因素。4、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启蒙文学的特征:首先,反封建,反宗教的政治倾向。其次,深刻、抽象的哲理性。再次,纯真、自然的审美观念。最后,活泼、多样的文学形式。 英国是启蒙文学最早萌芽的地方。现实主义小说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在政治倾向上属于温和派。《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正面典型。约拿旦.斯威夫特是一位激进的民主派积极参与政治斗争。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拉伯雷《巨人传》荒诞不惊来显示显示生活。查理生书信小说《帕美拉》。菲尔丁《汤姆.琼斯》是英国小说史上划时代的杰作。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潮流。感伤主义是软弱的中小资产阶级情绪的反映,他们深切感受到启蒙运动的危机,由对“理性社会”的怀疑和失望,转为崇尚感情。他们宣扬感情至上,强调通过人的感情活动的描写表现人性与现实的矛盾。感伤主义一词即由斯特恩的代表作《感伤旅行》而来。彭斯是18世纪英国诗歌中成就最大的诗人,出色的农民诗人。与斯特恩称为“前浪漫主义”的代表。 孟德斯鸠书信小说《波斯人的信礼》是最早的一部启蒙文学作品。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声望最高的领袖人物,称“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18世纪中期《百科全书》的编纂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狄德罗是最博学的,是《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卢梭是最激进的,是“百科全书派”中最具民主倾向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论科学与艺术》是他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名著,强调人是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不容剥削,人们为获取自由,有权进行革命。卢梭的人学成就主要是三部小说《新爱洛绮斯》是书信形式,被称为“爱的圣经”、《爱弥儿》、《忏悔录》。博马舍《赛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 18世纪的德国文学三个阶段:第一,启蒙时期主要任务是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莱辛(新德国文学的父亲,替德国文学戏剧、绘画建立了现实主义基础)是它的奠基人戏剧理论《汉堡剧评》;第二是狂飙突进时期,狂飙突进运动名称来自克令格尔剧本《狂飙与突进》。第三,古典主义时期。席勒《阴谋与爱情》恩格斯称赞“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

一、名词解释斯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劳伦斯·1.感伤主义:,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着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为社会的“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奥普希金在《叶甫盖尼·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终于一事无成。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 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 3.湖畔派诗人: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 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启蒙文学184. 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也创造了不少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有时忽视文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19多余人”5.“是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浪费自己的才华。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多余人:19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虽不满现实,却远离人民;受过良好教育。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他们虽有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重点

填空题 1、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3、公元前8~12世纪,古希腊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果度,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 代”,这时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与史诗。 4、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5、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6、现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是(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 7、.赫西奥德的叙事长诗(《神谱》)是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系统的描述。 8、被称作“基督教之父”的是(斐洛)。 9、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伊利亚特》一开篇就提出它的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奥德塞》的主题是(还乡)。 10、女诗人萨福是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1、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古典时期”这种文学繁荣的是 戏剧。 12、“古典时期”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的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最杰出的代表。柏拉图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主要著作是《诗学》。 13、古典时期(雅典时代)诞生了以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代表作为《俄瑞斯忒亚》)、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三大悲剧家。 14、索福克勒斯写作了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取材 于神话传说。 15、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 16、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是忒奥克里托斯。 17、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代表作《诗艺》。 18、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史诗《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19、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被看作是最早的长篇小说。 20、《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 21、.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22、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弗洛伊德曾根据这部悲剧提出了著名的(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23、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又由于他善于刻画人的心理而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 24、阿里斯托芬的(《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林间飞鸟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云中鹁鸪国),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 25、奥古斯都时期三大诗人及代表作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垃斯的(《诗艺》)和奥维徳的(《变形记》)。 26、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 2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

外国文学重点知识梳理(19世纪)

【19世纪浪漫主义】 ——德国<诞生地>—— 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798年奥古斯特、弗利德利希创办杂志《雅典娜神殿》,以此为核心形成。1802年以后逐渐解体。 奥:《在柏林关于文学艺术的讲义》;弗:《断片》 浪漫主义的诗是“无限的、自由的”,“诗人不应受任何规律的束缚”,主张无所为而为的艺术,文艺与宗教相结合。唯心主义哲学派的脱离现实 例:诺瓦利斯《夜的颂歌》,对死亡的歌颂,追求“永恒之夜的奇妙王国”,有神秘主义和消极的色彩;蒂克 晚期浪漫派“海德尔堡派” 布伦坦诺&阿尔尼姆:整理民歌《男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 格勒斯:《德国民间故事书》 格林兄弟(雅各布/威廉·格林):发现《希尔德布兰特之歌》;整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霍夫曼 《侏儒查赫斯,绰号朱砂》揭露19世纪德国病态社会 影响了:巴尔扎克、“恶魔诗人”波德莱尔(代表作《腐尸》)、果戈理、爱伦·坡 海涅——“浪漫主义的嘲讽” 1820《论浪漫派》“苍白的尼姑、夸耀门阀的骑士小姐”比喻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带宗教色彩,缅怀中世纪遗风的消极浪漫主义 1844长篇讽刺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体旅行记”;革命民主主义 浪漫主义的嘲讽:用现实打破那梦幻,嘲笑它的荒诞无稽—→《海中幻影》 ——英国<最高成就>—— 华兹华斯 1798年与柯尔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丁登寺》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诗是人和自然的形象 《不朽的征兆》资本主义文明破坏了人的善良本性,自然使人道德完善 《序曲》大自然和宗教造就“仁爱之人” 柯尔律治 1798年《古舟子咏》——“罪与罚”主题 老水手kill 信天翁 Love 水蛇 宣传仁爱精神和基督教赎罪思想,是泛神论和基督教教义相结合。 拜伦 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自由颂歌,开新一代诗风 《东方叙事诗》:“拜伦式英雄”,与社会对立的反叛精神——“拜伦主义” 小说《唐璜》:绝顶天才之作 雪莱 1813年长诗《麦布女王》 1817年《伊斯兰起义》 抒情诗:《西风颂》、《自由颂》、《致云雀》 1819年《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第一幕普被“尤皮特”(社会压迫和专制)拴在高加索岩石上 精灵说人类有希望,有反专制、自我牺牲精神。普渴望见亚细亚 第二幕亚细亚预感将与普重逢,与妹妹潘西亚到冥王(变革必然性)

外国文学重点

莎士比亚艺术成就及特色 A.与其它艺术家区别。在守护人性自由及意志,同时看到人形的弱点及欲望的疯狂和恐怖,突出人类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品质。 B.创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尊敬每个人物的内心,极具个性又具有普遍人性,像一面镜子供每个人打量。 C.用37部喜剧将人类心灵的每个角落翻遍,用智慧和热情的光芒打开一片新大陆,将一切善恶化为完美的音响和绚烂的色彩。 D.线条繁复,剧情复杂,既刻画了人与人的外部冲突,又聚焦心灵内部冲突。创作手法灵活多变,悲喜交织,雅俗共赏,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E.词汇丰富,随心所欲的驾驭语言,大量的隐喻,双关,极大的夸张。用语言迁就思想。 F.剧本情节绝大多数来自史书和剧作。但经他手获得了全新的意义。别人的世界让它变成了共同的,精神的,思想的境界,达到了别人无法抵达的广度,深度,宽度。 G.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布满了哲思的味道。感情形象和理性的思索混为一体。 宗教文学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 主要是指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是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斯拉夫文。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宗教戏剧等。 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主要功能是,用根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诱惑欺骗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使其俯首帖耳忍受社会的苦难,以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 在艺术上,多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性、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并将这些艺术形式和手法发展到成熟阶段。 宗教的作用(优点) 1.净化社会风尚,建立社会的公序良俗。 2.制约了世俗皇帝的权利。 3.部分人从物质生活中脱离出来,从事精神生产,拓展开阔了精神世界,给人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受教育场所,创办了大学。 4.宗教让人们学会对大自然的敬畏,有助于克服人类自大狂的心理。 基督教对文艺的影响 1.基督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丰富了文艺的想象。 2.把人的目光从外部世界撤离,返回内心世界,促使了自省文学的兴盛,西方文学包含“罪感、耻感”的主题。 3.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审美风格。 特点:a.庄严、崇高、宏大b.注重对比对照,善与恶,美与丑,灵与肉,有对照才有美。c.重视觉,尊色彩,刺激了造型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英雄史诗 a.中世纪早期的英雄史诗,即氏族社会末期形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它们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多产生在氏族部落发展和迁徙前后。描写的是他们为氏族部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所进行的血亲复仇斗争以及和自然进行的斗争。表现出了浓郁的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有较高的认识、思想和艺术价值。 b.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是封建社会确立时代的艺术作品。 中期英雄史诗都有一定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也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中期英雄史诗的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表现的是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封建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

外国文学第一学期重点(精华版)

荷马史诗(民间史诗) 《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诵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伊利昂纪》:讲述的是战争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事,史诗描写部落战争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愤怒”是主题。 希腊主将:阿喀琉斯、统帅:阿伽门农;特洛伊主将:赫克特尔 《奥德修纪》旧译《奥德赛》希腊语意“奥德修斯历险记”。只写了主人公奥德修10年漂泊最后40天内的事。 意义:1、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形态和生活风貌;2、展现了当时的民族意识和道德观念(英雄主义:力量的象征,勇敢是首要的要素。战争观念:没有战争的道义和是非感,没有人怀疑掠夺的正当性) 理解后简答题 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1两部史诗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2 艺术价值 (1)结构紧凑、安排巧妙。对于两个10年中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了其中51天和40天中的内容。 (2)人物塑造上,以写实手法和简洁明快的笔触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如希腊主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集年轻、美貌、勇敢、钟情、义气、凶狠、善良于一身,性格是立体多元的。 (3)史诗的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喻人。后人赞誉“荷马式的比喻”。 (4)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兼具阳刚阴柔之美。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 1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但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2 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打入地狱。 3对待爱国主义者。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4对教皇的双重性。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人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但他对待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桎梏。 所以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的艺术特色: 1 梦幻与写实的交融。 2 工整与协调的结构。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 3 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