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解读

语文课标解读
语文课标解读

语文课标解读

十年课改,对课改怎么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主要的。包括我们小学语文改革也是如此。语文教学在成长、语文教学在进步。成绩没时间多谈。但是我们也有遗憾,我最大的遗憾,至今广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老师的教学负担仍然很重。我们的付出和我们取得的成效还不成正比,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

几经修订课程标准,终于在去年12月28日颁布了。这个课标坚持了2001年实验稿课标的一些内容,也更加强调了一些方面。强调的这几点都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强调加强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这是中央的精神,必须要贯彻。所以课标中有大段这样的论述。

比如加强了识字写字。这是由于教育部在调查中发现课改以来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书写情况比较差,所以强调加强识字写字。

再比如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个原因是原本的语文课程设计是存在缺陷的,比较重视阅读而忽视表达,口头、书面的表达训练。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都能看出孰轻孰重。还有其它原因。这就导致了国民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

所以课标一些大的变化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原因的。

我们学习课程标准,提出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增强课程标准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有人甚至说是语文教学领域的宪法,是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我们每一位小语人都要增强课程标准意识。不要向某些名师学习,他们头脑中没有课程标准,他们想用什么上就用什么上,想上多长时间就上多长时间。我们要自觉用2011课标指导我们的教学,自觉地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规范我们的教学,减少随意性。克服在有些问题上不达标,有些问题超标的情况。

比如,低年级识字、写字、学词的目标不够落实,而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模仿中高年级,把分析课文内容当作主要内容的情况,分析课文成了教学重点。课程标准讲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时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做的几件基本事是识好字、写好字、读好课文、理解少

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在理解上,课标没有提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而有理解词句,从文本当中学习提取简单信息的要求。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和高年级几乎没有区别。重点抓篇章的理解,而且主要是分析整篇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要着重培养对文本作出解释和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逐步培养和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中年级前期要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段意、理清段序、揣摩一段话写法的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过渡到高年级教学。

部分题材、体裁,习惯性地采用单一的分析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重得意而轻得言。按照课标要求,高年级不仅要抓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抓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课标里还指出,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学会阅读诗歌,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也就是告诉我们老师,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掌握阅读不同文体作品的方法。

总之,在把握年段特点的基础上,我们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这是我们的前提。

二、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初中阶段都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小学应该怎么做,应该清楚了。

低年级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识字写字为重点。在整个教学中,对识字写字学词,无论我们怎么安排,要从时间、环节、指导、练习上予以保证。低年级一定要打牢识字写字学词的基础。大学中学出现的问题在于小学,小学又主要由低年级负责。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要体现认写分开的识字原则。要求认和要求写的字应该要求不同、教法不同。识字要重视复习巩固的工作,写字要加强指导。指导要具体,教师要做示范。低年级教师一定要写一笔规范字,甚至是漂亮的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天性。我们的孩子学得太苦了,炼狱式的苦练。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让他们快快乐乐的学习。教低年级的儿童,就不能向教中年级、高年级一个样。不要只在内容、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要想想怎样使孩子更喜欢识字、更喜欢读文。

中年级要继续加强识字写字学习教学,要体现由扶到放,重在点拨。还要加强词语教学,重视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和运用。因为词

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口头和书面表达运用的是词,而不是字。老师要经常做好词语的辨析,使学生具有足够的用语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词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尽可能多的能灵活运用的词汇。

高年级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为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写字的指导也是一样。高年级的写字指导不能低段化。高年级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的效果。

课标在第21页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随堂进行练字,要做到天天练。在教学中怎么贯彻10分钟写字?我认为不同年段是有区别的。年级都要增强练字的意识,增强书写的质量,但是各年级有区别。低年级主要是利用田字格指导学生写字、写词,要有具体的指导、扎实的训练。中年级除了练习书写字词以外,也包括练习书写句子和段落。另外一些随堂小练笔所用的时间也应该属于这10分钟之内。不是10分钟就是一个一个写字。高年级在书写练习过程当中,更侧重练习句子和段,还要做到行款整齐。比如低年级用田字格,中年级用方格,高年级用条格。还要注意一定的速度。总之,加强书写的练习,提高书写质量要从低年级贯穿到高年级。

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指导,课标从第一学段讲到第四学段。还不够重视。中高年级老师要经常提醒,让每个孩子都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各个年段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注重习惯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标在前言中就提到了致力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又提到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运用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课标修订者是有他们的用意的。

运用是学的终极目的。运用是本、运用是根,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运用才能接地气。当然运用和理解不是对立的。我认为运用应该包含理解,他是一个很宽泛的词语,而不是过去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中的“运用”。

在当前,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

性学习中全面落实。难道识字写字中没有运用吗?要在所有语文课程内容中全面落实。

我谈在阅读中加强学习运用谈几点想法:

1、理解是运用的基础

通过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培养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也是对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促进。

比如,低年级要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准确的能力,中年级要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高年级在对文本评价过程中培养富于个性活力的、运用母语进行评论的、积极的语用能力。这是《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话。

2、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的阅读教学以往更多的关注内容,有时注重一下涵义,对形式关注不够。阅读教学应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不仅如此,还要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来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通过这个得言。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记关注内容、有关注表达形式、文章的写法,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低年级重点抓好的词语、好的句式,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引导他们学习迁移和运用。低年级主要是词语和句式。

中年级重点要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时候要学习运用。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鲜明生动。在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了解写法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写段话

高年级要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特点的表达。

3、指导学生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

从不同文体文章的特点出发,改变以往不分文体、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在教给学生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同时,关注基本的表达方法。怎么记事、怎么写人。

4、适当增加结合阅读的练笔

随堂练笔不是多多益善,不要为练笔而练笔。要自然、贴切,形式多样。

低年级可以用上一两个好词、常用句式写句子、写话。还有复述、创编故事,都是很好的形式。

中高年级形式更加可以丰富多样。比如可以安排结合文本内容的练笔,还有结合文本写法的练习,还有续写、扩写、缩写、改写。

防止练笔模式化,或者流于形式。防止学生在练笔中写假话、空话、成人话,责任不在学生,往往是老师提出的要求不当造成的。

四、进一步体现训练过程,加强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1、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是学生和老师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所以在整个阅读教学当中,我们老师要“让学”,要保证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要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按照叶圣陶当年的说法,阅读教学就是三段式,自学、指导、讨论。我建议老师们减少头绪,内容要精简、环节要简约,要突出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读后有自己的体验的理解,让学生经历自己读通、读懂、读会、会读的过程。做到陶行知当年提出的六个解放。

我们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们帮助学生学习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老师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注重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

低年级一定要保护儿童的天性,体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孩子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体验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中年级教学要形成“场”,吸引住孩子专注的学。

可以思考这些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的指导策略,主要是低年级。

2、理解词句的指导策略,主要是低年级。

3、在朗读指导中培养初步语感的策略,特别是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中间的停顿的策略,

4、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方法策略,低中年级考虑

5、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用整合的、有挑战的问题引导师生、生生和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方法策略。

6、读懂一段话的方法策略,主要是中年级。

7、借助图画阅读,展开想象的阅读策略。

8、利用阅读期待,比如猜想、推测等方法进行阅读的策略。中高

年级。

9、用画结构图的方法理清文章段落或文章条理的策略。

10、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策略。

11、借助朗读,理清内容,体会情感的方法策略,以读代讲

12、利用学习提示、自学提纲、作业单等引导默读思考,合作交流的策略

13、阅读不同文体文章的指导策略。

14、指导略读文章粗知大意的方法策略。

15、指导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提取信息的方法策略。

16、利用即时评价,辨明正误,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点拨读法的方法策略。

还要提醒大家,要加强朗读、默读的训练。朗读训练要分年段、有层次,老师的范读要自然,防止矫揉造作。

中高年级要加大默读训练的比重,课上要动静结合,通过默读培养学生边读边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10月份的语文新六能大赛的课要体现以下四点:

年段目标要吃准;识字写字要培根;语用能力要加强;阅读教学要创新。

一要体现课标精神,做到刚才谈到的四个加强,二要做

到“实”与“活”。要从惯常的阅读教学中突围,呈现出个性化的、高效的语文课堂的面貌。

落实到行动上具体贯彻执行我要讲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条建议

附:崔峦先生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

一、四个“坚持”

1.坚持2001年课标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理念

2001年课标实验稿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在2011年版中都坚持了。

其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里对语文素养讲的更清楚了。语文素养包括以往强调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但是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许多要素的融合,除此还包括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思想道德、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是这些要素的集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

是要致力于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发挥好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陶冶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程在这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就要一定让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让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等等的语文实践活动。3.遵循和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识字和写字中要注意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才不会写错用错。要加强对词语的积累、理解、辨析的教学,另外汉字记录下来的文化典籍,文学名著、诗词歌赋非常多,浩如烟海,可读可背的精品汗牛充栋。我们要加强积累,要多读多背多记。这些都体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特点。

其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讲的是教和学的方式的变革,这是这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改变以往“三个中

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要还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这一学习方式基础是“自主”,在落实自主的基础上适当落实合作探究的学习,这种合作探究一定要有效,不能流于形式。

其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要改变以往语文课程的封闭、孤立、凝固、僵化的问题,这涉及到语文课程体系和体制的改革。我们最终要建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课程体系。

2.坚持“三个纬度”的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文性);

第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工具性);

第三,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愿景和努力实现的重要方面。崔峦先生比对了大陆学生与港澳台地区及澳大利亚学生的差距,来说明我们的教育要把学生教的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来越愚笨。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2001年版课程标准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除了要读语文教科书以外,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要求。这次课程标准重申要坚持推进阅读,提出了低年级要抓兴趣,使孩子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中年级抓习惯,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

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包括从阅读材料中找到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新的课程标准里提出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二、四个“强调”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A、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B、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

C、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我们已经发现语文课程设置上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阅读独大,阅读的课时在语文课时中占了60%—70%,其中明显的问题是读重写清。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更加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新课标在前言里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讲到语文课程性质的时候,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讲到课程基本理念的时候,讲到教学建议的时候反反复复强调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薄薄的一本课程标准33次讲到“运用”,是这部课程标准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在我们对课标的学习实践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培养学生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2.更加强调识字和写字。新课标把低年级的识字写字量降低了,1、2年级识字量由十年前课标的1800个减到1600个,写字量由原来1000个减到800个。为什么各减少200个?是为了减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好的体现幼小衔接。当然减下来的量要加到中高年级,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并没有减少。在新版课程标准中阐明了识字写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

在这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两个表。第一个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按音序列出300个字和17个部首。还有一个附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收录3500个常用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完成的任务。其中字表一2500个常用字是小学阶段完成的,字表二是小学初中共同完成的。这本课标本来就不厚,这两个字表占了很大的篇幅。说明对识字写字的重视,把字量、字种、字序都在课标中体现出来。针对小学生写字质量滑坡,写字姿势不正确,没有好的写字习惯,这次课标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低年级就是要形成工工整整的写字基础,中年级可以写词语句子,高年级可以摘抄段

落,不仅如此,中高年级课堂的小练笔和课堂的其他书写作业都应视为这十分钟的练习内容。尤其强调了学生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的质量。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没有说的这么具体,说明我们国人的写字质量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3.更加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语文

的“文”很多时候是文化、文字、文学,放大文化的因素,激发孩子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语文教学要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做文章,绝对不能割裂,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这样的情感文化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怎么表达的这么好。既得意又得言,得意就是内容意思,得言就是理解语言,揣摩文章表达,积累语言。千万不能加政治尾巴。今后的语文课教学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4.更加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重申,小学六年要背诵诗文160篇(段),其中要背诵古诗词75首,这个数字比原来有所增加,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一学段五万字,第二学段四十万字,第三学段一百万字,共一百四十五万字。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这是许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老师不仅要上好语文课还要把孩子引上多读书多实践多积累的自主发展之路。

三、四个“加强”

1.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首先我们应该教好汉语拼音,依据课程标准里汉语拼音的三个功能,帮助识字、帮助正音、帮助学习普通话,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准确拼读音节,因此课标不主张、不提倡直呼音节,第二汉语拼音在书写方面的要求是: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这个书写是抄写而非默写,因为默写也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今后各级测试不应该出现给汉字,给词语,给句子注音的题型,因为这样的题学生必须要会默写音节,就超标了。可以反过来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低年级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到高年级要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一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占有的词汇量的多少。

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运用。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在口头表达方面低年级我们要培养学生会听、爱说、敢问,在写的方面要鼓励孩子

有写的愿望,写他们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中年级在口头表达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听能把握主要内容,说能主动和别人沟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的方面按课标要求是自由表达,是片段训练。不讲究开头结尾,只要把一个意思讲清楚就可以。既可以写写实的内容又可以写想象的内容。高年级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听要能抓住要点,说能够主动大方的和别人交流,说清楚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还能在稍作准备的情况下做一两分钟的发言。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想象作文,写常用的应用文。

例文1:7岁学生的作文,获得冰心作文一等奖。 【原文: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例文2: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在下棋,月亮婆婆输了,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赢了,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3.加强儿童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母语写不好,其它谈不上,儿童阅读要进课堂,给时间、给机会。

4.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怎么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第一

是“让学”(让学生自己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叶圣陶先生讲,要做到两个“自能”: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第二要鼓励孩子提问题,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到高年级可以评价文本的内容,评价文本的语言,评价文本里的人物,评价文本的写法,总之是他自己读后的感受和见解。

最后崔峦先生从课标编者的角度向全体语文教师提出:希望通过六年的小学学习,使我们的小学生达到“五个一”:其一,写一手好字;其二,能读会写一篇好文章;其三,有一副好口才;其四,养成一种好习惯;其五,有一颗博爱的心。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具备这“五个一”,我们老师功德无量。

学段100万字,共145万字。

(2020年整理)语文新课标解读.doc

《XXXX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崔峦理事长在报告中讲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并对所有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改进语文教学的六点建议,现整理如下: 一、四个坚持 1、坚持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核心:鼓励自主,每个学生都要动起来,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 克服“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自由阅读,激励自由表达,适当开展合作探究的形式,确立有价值的内容、问题,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指导,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起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核心:三级课程管理。实施好中央课程;开发好地方课程;建设好校本课程。 语文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 2、坚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构建语文的目标体系。

3、坚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允许出现“杂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4、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学习语文正如吕叔湘说的:“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激发阅读兴趣,加强阅读的指导、交流、展示。 王崧舟所在的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对学生阅读进行“考级”,小学生小学六年下来阅读量高达1000万字。(新课标要求课外阅读量为145万字) 二、四个“强调” 1.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共出现了三十三次。如拼音、识字教学注重实用结合;阅读教学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强调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理解,学是为了用。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落脚点在于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2)为培养良好个性打下基础。(3)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更加强调识字写字的重要性。 阐明了识字写字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1)识字写字的教学在课标后附录中,收录了300个基本字表,17个常见部首。300字多数是独体字,是出现频率高的字,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要先学这300个字。这300个基本字可覆盖阅读的60%以上。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2500个常用字,表二1000个次常用字;3500个字是义务教育阶段识字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 (3)小学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练字,指导孩子写字。要随堂练习,天天练。低年级可指导在田字格中写,高年级可设“小练笔”,在10分钟内,增强练字意识。毛笔字每周一节,日常书写中增加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关注作文书写质量,将作文书写当做练字的过程。 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按笔顺规则写字。

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语文要素: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要素分析: 新课标中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属于分析概括能力,在它的训练形成过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形成。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就提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在这个单元复述故事的过程,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出“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旨在加强方法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把握说明下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交流平台”对小学阶段学子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做了归纳总结。 编排特点及编写意图 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一单元选取的都是故事性较强的长文章,文章的内容都是反应学生生活的,贴近学生生活与心理,并且长文章都己经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学生只需要在概括每个部分意思的基础上,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

《小英雄雨来》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其它四个部分列小标题,并说说主要内容。编者用序号来标识,一方面是想让学生见一下这样的长文章的标识的形式,另一方面是想让他们自己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家的男子汉》,它的阅读提示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说这个孩子是男子汉,以及作者对他的情感。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直接借助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当然,为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提示也提出了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的要求。 《芦花鞋》是用空行的方式来标识每个部分。阅读提示是要引导学生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初步掌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先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这个单元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知,以及四年级上册的怎样把握一件事,和多件事的主要内容。 除此之外,教科书还在《小英雄雨来》中通过泡泡提示了阅读长文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可以提醒学生读完一个部分后,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这个部分讲的是什么,及时进行概括。这样可以删繁就简,减轻记忆的负担。还有一个方法,如果你遗忘了前面的内容,你可以回读。 教学提示: 长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长文短教,不要扣得过细,面面俱到。可以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来教。其他的内容你不必深究,比如,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有这样一个课后

【精品】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 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 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 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 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段目标 1、关于识字写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重视写字姿势的 习惯培养。(重在学会方法和习惯)二年级学生识字、认字量较大, 学生每天的书写生字量很大。此时学生书写的多为合体字,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是学生形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期。结合课堂内的写字指导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知识,对学生大有好处。学生如果在写字过程中初步具有了一定的书法意识,自然会有意识的将字写好,也许开始写得慢一些,但到后来习惯、字体已经形成自然就写 得又快有好。减少一个字的书写遍数,给学生以宽松的作业时间,重 在写字质量上提出要求。舍得拿出课时进行书法教学和比赛,必然会促使班级整体书写水平的提高。教师和学生必然从中获益匪浅。 2、关于阅读积累:二年级的阅读还要继续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 实现的手段的习惯,这里还包括这阅读目标里所讲的第2、3、10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喜欢图书、爱护图书”这些方面。目前学生已达 到了近千字的识字量,已经掌握了部首、音序两中查字方法,具备了 独立阅读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篇目,让他们爱上读书,形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的视野会更加开阔。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张满小学:刘有年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龙超琼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满足当前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结合着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而进 行的。本次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解读,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有利 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针对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标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在识字、写字上,要利用多种方法,不能一味的用单一的方法去教学。在我们的课本中 每一课都有我们要会认的、会写的生字。如果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只用单一的方法,或者这节课只讲生字,学生会感到十分的厌倦。这就要结合着我们的课标来说了,在课文中识字,在 一句话中识字,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来说这个字他在哪儿见过,在哪学过,这 样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也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生字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其融入到良好的课堂学习中。 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要灵活的处理学习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完成自主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 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做到人人 参与,人人思考。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多思考。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虽然没有接触到作文的写作,但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我们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写话训练,有的孩子老师给只要稍微一点拨,就知道应该怎么写,怎么说,可有的孩子,就听老师说的去写,显然写出来的语句,远远没有 那些读书多的孩子写的好,所以语文的阅读从低年级抓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想写出好的话,就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 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 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我想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就是最重要得交际工具,就是人类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得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得基本特点。"这里得“工具”就是一种比喻得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得课程得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得文化功能与课程所具有得人文学科得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就是不妥当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得高度统一就是语文课程应该争 取得目标,也就是完全可以实现得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得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她课程得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得基础。语文课程得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得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得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得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得基本语文素养得内涵就是丰富得,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与人文性相统一得思想,包含了扎实得基本功得培养与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开发。??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就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得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得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得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得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得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 ?(二)正确把养就是适应生活需要得、整合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得语文素养、? 握语文教育得特点??关于语文教育得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得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科学类得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瞧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得、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色彩得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得情感、体验与有独特创新得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得实践性??语文就是实践性很强得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得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得主要途径也应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 ?语文就是母语教育课程,知识得系统与完整。??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得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 悉得有利条件,有丰富得学习资源,有大量得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 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得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得规律。 4、汉语言文字得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得影响 汉字就是平面型方块文字,就是形音义得综合体;汉字得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

最新四年级语文课标解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一、教材整体介绍 第八册是中年段的学习内容之一,共有12个单元,单元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色,颇具育人的针对性。” 1、教材的阅读量 每个主体单元大致有2至3篇主体课文,共计28篇,语文天地中有近20篇的拓展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体现了本套教材注重阅读积累、扩大阅读量的编写思想。同时为教师使用教材给出了弹性的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调整课文。 2、选文的质量 (1)单元主题的选择趋于理性认识与思考的引导。如,《规则》、《回归》、《快与慢》引发学生对自然规律,对社会现象,对国家荣辱,对人生的价值,对时间的把握等产生思考。 (2)不同文体的文章,都在丰富情感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人生价值的引导。如,《乡村大道》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钓鱼的启示》《《挑山工》等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光辉的闪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独特的视角,产生上进的力量。 3、语文天地 语文天地仍分为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五部分。与主体课文融为一体,既是主体课文的延展和深化,又是主体课文学习的一部分,应将语文天地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与主体课文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金钥匙系列的编排是本套教材的很重要的特点,一般是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给以指导。因为到了四年级,阅读和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就需要进行有序的指导。 4、特殊的位置 本套教材从整体进行规划,第一、二、三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是一、二、三年级重在积累,五、六年级重在提高、综合、整合、运用。在第7、8册教材的学习中,就要在识字、学词、练句、阅读、习作等诸方面形成一些东西,有一个收束的问题,由现象逐步形成一些规律,由感性形成一定的理性,由放到收,将一些散的东西进行整合。 二、生字新词的学习 1、编写思路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汇总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 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彩:“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 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2011年版中小学语文课标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修订解读 一、修订中坚持的基本思路 1、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 5、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2、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实验稿)》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且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要培养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光靠反复做题,而是要设计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生活联系起来,和各种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根

初中九年级语文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西村镇第二初中语文教研组 解读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解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实际上,语文课程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解读二: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课标的“文眼”,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课标强调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两点要求,一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是少数尖子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是全部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 巢宗祺教授明确说明,是指“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能力包含其中。”课标在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要求,就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解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什么差别? “能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有的心理学书籍定义为:“足以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也就是说,“素养”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对于“修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为: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 从上述工具书关于“能力”和“素养”的解释来看: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应该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重在“功用性”。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能力”包含在语文素养的内涵之中。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主要应做好:发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语文,加强对语言的感性把握,根据汉语、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

四年级语文新课标

四年级语文新课标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

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细化课标教案

1、《找春天》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课文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娄俊霞中牟县官渡镇中心小学 【主体内容结构呈现】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会认本单元47个生字,会写3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与段落。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 解读:“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一年级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识字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朗读时应注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情分析 本组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小散文、古诗,童话故事等。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 3.教材分析 学生要了解春天,就必须走进春天,观察春天,发现春天,想象春天,写春天,画春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的去体验春天,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 评价任务 任务一:本课要求写的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野、解”二字外,其余的又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可以把书写指导的重点放在“左窄右宽”的字上。指导时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 任务二: 朗读感悟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任务三: 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2011版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 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例如新老教材中都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教材放在了“同龄人的故事”主题单元,不再强调封建教育制度的危害。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例如如果是老教法教学《百合花开》时就是主要突出“生长在悬崖峭壁的百合坚信‘我要开花’”这种信念,其它很难找出教学的语言点。而新教法在上《百合花开》这篇寓言时就把这课的语言素养训练目标定为“想象说话训练”,设计了一个让松树、蚂蚁等从不同角度会对百合说一句什么话呢? 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 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 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 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例如第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全册)

文字介绍:四年级下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 学中参考。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 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 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

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 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 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

一年级语文课标解读(供参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 1、汉语拼音: ⑴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⑵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⑴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⑵认识常用汉字380个,会写其中的126个。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⑷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⑶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⑷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⑴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⑵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⑶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⑷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

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定位: 一、知识定位: 学前教育前学生,学生年龄小,知识学习程度不同。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一年级知识:注重笔画的顺序和书写规范,句子简单。课文短小。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写简单的句子、到能写几句话。二年级知识二年级合体字大量出现。更要关注汉字的特点,如形声字、字理识字,更加强调字义。句子比一年级时要长。课文内容要丰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写好话,还能用好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现在有的学生都能用好冒号和双引号。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四个单元的“汉语拼音”、两个单元的“识字”三个单元的“课文”、两个“综合性学习”和七个“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一幅学校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四单元,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几十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2篇课文,识字㈡后又5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0个左右个。17篇课文分作3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积累与运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

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

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