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发表时间:2016-06-24T13:13:13.7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冯黎

[导读] 探究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及其护理效果。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内科二 610072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年2月到2016年1月间接收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的观察及其对症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均快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消极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中老年病人异常心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对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因而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人;异常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多心理不良因素,从而影响治疗,因而我们要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干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本次我们对我科接收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然后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及其对症护理,旨在提高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现将详细情况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科2014年2月到2016年1月间接收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8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5-79.5岁,平均年龄70.35±4.32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0.5-80.5岁,平均年龄70.32±4.21岁;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即按照医嘱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进行日常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及其对症护理,即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首先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症进行护理,(1)孤独心理:患者常常会因为儿女不能时常陪伴而感到孤独;该情绪出现后患者容易胡思乱想,同时会担心自己给儿女带来负担,因而容易使心理压力变大,不利于治疗和恢复[1];(2)恐惧心理:患者在出现该病后,如果没有对疾病产生正确的认识,就非常容易产生误解,认为自己的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对疾病产生恐惧的心理,甚至有患者不愿配合治疗[2];(3)自尊心理:多数患者年龄较高,对于事物的认识会相对独到,从而会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稍有不当就很容易出现生气或发脾气的现象,常常动气也会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因而对于有孤独心理的患者,我们应该多进行开导,同时鼓励家属和亲朋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尽可能多进行陪伴,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打消患者的孤独情绪;对于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我们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向患者讲述疾病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患者以往成功的治疗案例,使患者相信在现有的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从而恢复健康[3];对于自尊心理较为严重的患者,我们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我们要充分尊重患者,与患者交谈时应该多倾听,让患者感到被尊重,然后再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消极情绪进行调查,消极情绪越多得分越高,并进行分析对比[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恢复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在出现该病后往往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且患者的年龄普遍较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