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指导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指导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指导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

指导

弘扬太极精神发展赵堡太极

写在前面的话:现在的太极拳界非常的混乱,是个人会耍两下都敢自称大师宗师,这种人只能骗骗不懂的人。师父看到许多拳友是真的苦下功夫,却始终不得要领,被网上那些害人的东西忽悠,想帮助一下广大拳友,希望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和融入太极。

我整理的这些,都是师父口述师弟打上去的,没有先后顺序,拳友根据自己情况学习,若有不懂的地方,可与我师父交流印证。

更多信息拳友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

或百度贴吧:赵堡太极郑伯英拳法

正文

1. 要想学好太极拳,需要懂得开和怎么打,有些人开和都不知道怎

么打,怎么练习太极拳呢?下来才是松,有些人打了几年太极拳不知道什么是松。如果想学习太极拳先要问问老师怎么松,什么是松,如果老师不知道那你就。。。。。。。。。。。

2. 初学赵堡太极拳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是否端正,伸展大方。没有

手型,打出来的拳架就没有舒展大方。请朋友们参考!

3. 要想练好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要注意自己的跨是否松,身体

是否中正,下盘是否有虚实。这里说的是跨要松,身体要中正,左右腿要有虚实。步伐要轻颖!

4.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里面的前招后招,又名也叫双手推开门外

月,一石惊破水中天。意思是双肩和双跨虚实分明,才能打好前招后招。请朋友们参考!

5. 要想练好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先吧单鞭势子站桩站好,保持身

体中正,前腿弓,后腿直,注意脚下是顺步,沉双肩,像挑水,沉两跨,像坐板凳,请朋友们参考。

6.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中“四两拨千斤”其实就是一个弹弓弹出

去一个弹子,弹弓拉多大打出去就多远,拉多大劲就是自己的功夫,拳论曰: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解曰:练拳时要松软,不能加意用气。请朋友们参考!

7. 要想打好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一定要把金刚上好。要想上好

金刚,沉肩,坠肘,展臂,松垮,两手两合提腿,前手如端蒜锤,后手如同捣蒜,沉肩松胯,自然有坠肘,请朋友们参考。

8.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里面的揽扎衣:金刚落后,起身抬手,双

手在胸前,展手前伸,如抱圆球,两手翻转,松胯沉肩,手落档前,左手后揽,右手如云手,前展并右腿呈弓步,左手扶胯,四肢同起同落,一定注意肩与胯合,胯与足合,请朋友们参考!

9.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里面的斜行:斜行和单鞭是最基本的桩功,

斜行步法如单鞭,两手合十,左手后揽如爪型別于腰间,右手伸展,置于人体中心,食指对鼻尖,中指对眉心,松肩松胯,请朋友们参考!

10. “虚灵顶劲”: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爱好者们请慎重理解这四个

字,练拳时心态放好,不要刻意去想内外六合,只要手眼身法步到位,功夫自然会出现。练拳时,不要刻意加意用气,尤其注意内心臆想大小周天,用时则有,不用时则无,功夫到,自然成!

请朋友们参考!

11.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如何打好搂膝跃步,首先打好进退步琵

琶。退步琵琶最重要,搂膝跃步就是退步琵琶的下一步动作,前手与前腿同时出步,步子要大,落步前手护膝,身与前腿成中正,抬后手至于右耳上方,于胸前推出,前手搂膝,后手推出前腿膝盖上方,抬右手跃右腿,两手合为十字,进而打斜行。跃步中有腿法,名为太极腿法。请朋友们参考。

12.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领落,尺寸,藤萝,代理架是同一种拳

架,只是练法不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代理架即为郑伯英拳法,也是大家所说的大架。领落架指的是包含几个金刚,也称领落。

尺寸架为衡量练拳效果的好坏,督促合理教拳,即为带着理论的拳架,称为代理架。藤萝架实为练功时如同编箩筐,功夫高低如同筐的好坏。

13.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今天我们谈谈郑伯英拳法中的“轻灵圆

活”。轻不轻在于手和身,灵不灵在于步法,圆不圆在于裆胯,意思是说“手轻”“身轻”“步灵”“身灵”“圆胯”“圆裆”。即为轻活,灵活,圆活,四字变六字。便于理解,请朋友们参考。

14.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鹏捋挤按”,四字中的“按”是便于大

家理解前面三个字,“按”是指用过或者打过,简单来说就是“打”

字。不要计较“按”的深意,简单为之,请朋友们参考。

15.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棚捋挤按”今天我们谈谈“棚”。单拿

“棚”而言,很多地方都是,即为棚劲,如起势的开合和上步棚都是一个意思。上步棚是前手和前步同时出,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后手跟上不离中。使用时“棚”住打出即可,所谓“棚按”,何必自己绕弯困惑。请朋友们参考!

16.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鹏捋挤按”其中的“捋”的要点就是化

解,简而言之就是“化”和“顺”,即为化劲和顺劲。随机应变,捋到一定程度,对方收手时打出即为“捋按”。右手引,左手化。

保持身体中正,胯坐于右腿,右手与右足相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胯与足合。请朋友们参考!

17.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鹏捋挤按”之“挤”,“挤”的要领在于

变化,“捋”完之后即为“挤按”。左手向前“鹏”住,右手随即“挤”,发出就是“挤按”,后胯倒于前胯(后胯即为右胯),右腿随右手跟上,链接下个动作,可灵活变化,其中包含腿法,随机应变。请朋友们参考!

18. 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鹏捋挤按”实际上很简单,即为“鹏按”

“捋按”“挤按”,“按”就是打(也是“发”),具体身形参考前文。

“鹏捋挤按”是灵活的,不要拘泥于形式,在于身法变化,不要教条。

19. 要想打好赵堡太极拳实际很简单,可是太极拳爱好着都走进了一

个误区,那就是太教条了。自己好好想想问题在哪里?在自己!

自己偏听偏信不听老师所讲,有些妄称宗师大师的人们他们讲的就对吗?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记得李随成老师讲过一句谁的功夫高上擂见分晓这才是赵堡太极拳的真谛。自己警醒警醒吧不要认为跟一个老师就是正确的老师也不完全正确要尊重拳论。不是讲的谬论,如果老师讲的做的一样你要深思做的讲的不同也要深思.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陈中华太极拳理论

陈中华太极拳理论 问题1:正手圈沉前胯再沉后胯必须按顺序吗可不可以先沉后胯再沉前胯, 陈中华老师:不可以。但是有时可以略过。就是说前胯碰巧已经到位了,就可以不管它。步骤对了,就能自动和对方合住。将来交手很快,那是因为动作自然合了准绳。你问的这个问题关系到了一个步骤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太极拳讲究“虽变化万千,理唯一贯”,落实到这个具体的问题上,就是“你怎么变化都行,就是不能改变步骤。” 问题2:最近有点体会,请指正,力绕过对方,上面是爬过去,和对方对好劲后,沉后面,是不是就是力从下面过去, 陈中华老师:是的。还有窍门。力对好了(点对点就是合住),可以通过换点将自己的力传递到对方的后面(过去)。这样,你的力是通过两个步骤过去的,对方用一个步骤顶你。他是顶不住你的,因为两个步骤出来的力永远大于一个步骤出来的力。具体就是你用一根棍子去杠个东西,底下用块石头当支点。杠的没劲的时候,重新来,这就是一个步骤,重复多少遍也是一个步骤。现在呢,你第一个步骤杠杠杠的没劲的时候,顶住棍,把石头往里推推(塞紧),再杠。这就由一个步骤加深成两个步骤了。其实,改变不大。但是性质不一样了。上面说的这个“顶住棍”,就是我们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里经常说的“不要动”。总的来说,拳法最基本的步骤总是三,不能再少了,三个步骤:接手(上肢)、合好(塌劲)、发放(上肢拨)。五个步骤就是立体的,三个是一个面上的。 问题3:用双手掌和对方腹部合好,把合力点换到手指尖,是不是就是通过换点过去,也可以说是爬过去, 陈中华老师:对。用手掌根合住,不动,然后用手指拨。 问题4:用前手小臂和对方手合住,合住点不动,收肘,转动前小臂,我感觉好像把合点转到了手臂的下面,这样力就从上面过去了,对不对,

太极拳内功精要

太极拳内功精要 我们要知道,一个裆是二个胯的组合,当我们在走架、推手时,两个胯的左旋右转,它的运作不完全相同,一个虚胯则另一个是实胯,一个是上提转则另一个是下落旋。例如金刚的最后一个动作,在捣捶时它是前后上下的旋转,也是由裆胯的组合来完成。所以两个胯并非是同一个方向运作的,整个裆胯的运作,以及配合技击的打法,千变万化,我们把它叫作变裆。 裆胯是太极拳的天机。所谓“天机”者,玄机关窍之意,凡动作变化全凭于此。不得此中奥秘,难以练成太极功夫。所以学练赵堡太极拳主要练的是运裆。“裆”是天机玄窍,没有裆的运作,就不存在赵堡太极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 裆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运作,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以前老师用木偶戏的表演技巧来比喻太极拳裆胯的作用。木偶戏是用手来表演的,离开了手,就不存在戏文了。我想这样形象化的解释颇为得当,余练功几十年深感“以裆代手”的重要性。

练赵堡太极拳如何“运裆”不可不知太极拳高手郑悟清老师,他之运裆极为精微,虽有若无,显于见微。为什么说“虽有若无”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显于形,所以若有若无,使对方不知其深浅,未能知其变化,深藏不露,适于灵变。否则的话,也容易给对方看出破绽,泄于活机,亦非高人之所为也。 裆即由两个胯组成,在一个中心两个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转,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这是一个太极图的摆轮,是太极拳运作源泉,是阴阳变化之枢纽,动静开合,虚实变幻之裆机。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两脚有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手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或忽阴或阳、亦阳亦阴,这是阴阳消长重心虚实变换之关键。 “以裆代手”,“以身领手”是赵堡太极拳由裆胯带动手和全身动作,继之由裆胯来带动腹式呼吸,带动丹田运转,所谓“腹中有轮,旋转如规”。使之“聚而鼓荡,状若璇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2014-01-05 太极一圆来源阅4531转56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一、陈式太极拳源始 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璋的北伐部队。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逃回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朱元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有良民,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次实行残酷的血腥**,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了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后来人们便将此村取名陈卜庄。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常有”古常阳”的字样。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村中陈姓居多,居民现达2600余人。二、陈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儒(独子思贵)等人。到七世开始分家立业。其中一支为七世陈思贵、八世陈抚民、九世陈王庭和陈王前兄弟。陈王廷(约1600-1680)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劝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在刺枪术和八杆四杆术对练套路中还运用太极拳术的缠丝劲,开辟了长兵器阴阳变换、刚柔相济的先河。至于太极双人推手的开拓性创造,则早已成为了闪耀中华武术史的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武功。从现存的陈王庭的《长短句》中,我们约略可以了解到陈王庭当时的一些情形:“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悔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谁是神仙?我是神仙!”依照村语传言,陈王庭创太极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了得,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

赵堡太极拳七十五式心法口诀

赵堡太极拳七十五式心法口诀 (一)起势 纳新吐故起混元,摄得真金鼎内煎;披身滚臂展双掤,鼓荡往返折叠全。 (二)金刚 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裆跺脚面。 (三)揽扎衣 太极拳法妙无穷,二十四法扎衣生;掤捋挤按连殊用,采挒肘靠紧着根。 (四)左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五)单鞭 拉开单鞭中堂站,左像箭来右似弓;上下绕打用不尽,鞭捶击根追人魂。 (六)斜金刚 上步出手金刚掌,上下八法势中藏;连环玄肘扣搬拦,捣心顶裆跺脚面。 (七)右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八)斜行 正隅互变斜行进,贴身壁腿把敌封;十字手法变中论,肘靠膝胯顺势攻。

(九)琵琶势 怀抱琵琶上下翻,打了两头打中间;左右连环掌中窍,步走顺拗亦坦然。 (十)跃步斜行 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一)小开合 正身卸步拉满弓,进步放箭按法成;此式开合称虎扑,意到俱到方为真。 (十二)转身琵琶势 透步圆转琵琶成,掏腿倒卷采挒蕴;滚按卷挤绽开放,得机妙发最精良。 (十三)跃步斜行上金刚 跃步中定人称奇,专采两臁并两膝;斜行靠进十字肘,壁腿一落根制敌。 (十四)伏虎 若遇搂抱欲解束,十字抱胸意沉蓄;双肩环绕通肩抖,降龙伏虎世称雄。 (十五)小擒拿势 遇敌出手使擒拿,折叠反关把敌发;分筋错骨制顽敌,切磋技艺审慎拿。 (十六)串捶势 串捶巧打面胸足,两拳连环如串珠;屈沉蓄劲抖捶风,进步肘靠破中门。 (十七)肘底捶 打右顾左翻身肘,肘底看捶护中手;曲肘沉落千斤坠,肘捶齐进在当心。(十八)倒卷肱(gōng) 退行三把倒卷肱,怎识退中有进攻;进退顾盼都悟透,攻防防攻变化通。 (十九)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二十)斜行 正隅互变斜行进,贴身壁腿把敌封;十字手法变中论,肘靠膝胯顺势攻。 (二十一)闪通臂 闪通臂式圈划圆,须知圆中有往返;海底捞月单展翅,肘靠膝打挒为先。 (二十二)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腾了空,合手端肘倒栽葱;含胸拔背立圆进,顾盼轻灵立鹤群。 (二十三)单鞭 拉开单鞭中堂站,左像箭来右似弓;上下绕打用不尽,鞭捶击根追人魂。 (二十四)云手 云手三进顾盼间,两臂交叉成连环;上手头打后打面,左右开工打两边。 (二十五)左高探马 探马插镫蹬敌裆,翻身上马迎太阳;惊上打下互为用,劲走纵横挫敌根。 (二十六)右插脚 插脚一起进裆里,劲力原源在腰脊;脚面直撩尖对点,命门一突出神奇。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如何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原理 任何武功的训练,都需要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只有招式熟练了,才能活学活用。 招熟阶段明劲的训练方法 招熟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所谓招熟,是指练习者能準确熟练地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 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所谓明劲,指初学者本身固有的刚猛之劲,通过套路动作,表现在外可以看到的一种外劲。因其僵滞笨拙,又 称爲僵劲。属太极拳的下乘功夫。 在第一阶段,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规范动作的基本训练,二要注意通过规范动作,统驭巧化僵劲。这两个方面实质上是在同一个过程 中完成的。 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和方法,就需要大家平常多注意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和套路的练习。 何谓明“三节” 欲致“招熟”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爲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爲上节,头顶 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爲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 部爲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即梢节。 若以腿部而言,胯爲根节,膝爲中节,足爲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爲上节,腹爲中节,丹田爲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膊爲根节, 肘爲中节,手爲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爲根节,掌爲中节,指爲 梢节。

若以头部而言,则额爲上节,鼻爲中节,口爲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足,无处不以叁节而分。这也要求练习者必须知道周身 各部位的生理特性,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去遵循。 在陈式太极拳中,要想将各技法运用好,就需要调整身体各部为的作用。 《拳论》所讲“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阐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练习者千 万不要忽略。三节即明,练习者还须掌握“三合”。 “三合”的理解 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掌握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详细的讲外三合,就是要求练习者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右手 与左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 右肩与左胯相合。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範畴。掌握外三合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 证练习者在所学习的拳术套路中招式动作姿势的正确性。 第一阶段的前期主要任务就是让练习者熟悉拳术套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练习者将自己所 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成架势。 若顺其自然一直错练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功效,二则还会损伤练习者的身体。切记:柔是根本,气不可上逆,如横气填胸,则百害而无一益。所以练习者必须掌握外叁合,学就 正确的套路,持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招熟。 当练习者弄清了身体的叁节的含义、掌握了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练习的过程中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 变化上来。 第一,陈式太极拳的身法,定要中正、大方、平正、舒展、和顺、八面支撑、含而不露。练习者前进、后退、左旋、右转、上起下落、

赵堡太极拳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 (2012-03-04 21:58:12) 分类:武术气功标签: 体育 正宗忽雷太极拳传有十一层练功法练法,即(“一联、二圈、三身转,四分、五劲、六圪 节,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朝、十一哲”。)一套架路(型架、劲架、功夫架只是在初架 基础上加上不同的功法)此架发劲脆快,乃层层提进阶梯式练功方法,其训练方法科学 化,先以直线将定势联接起来,然后变曲加圈,再圆转关节,柔筋拔骨,以柔促刚,打通 血脉,圆转丹田,以柔促刚,劲由丹出,再由大圈到小圈,再到无形的意念圈,圈圈相 扣,一圈统百招,使初学者逐步进级,直至太极拳高层功夫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联: "联"按当地发音为"luan",意为将某物串联起来,如"衣服破了,将它联一联又称“连” 一是:熟练套路中每个动作的定型架势,以简单的直线将全套动作“联”起来。二则教师可有 充分时间,观察、启诱学生们的可塑性.三则利用馀裕于基本体能的锻炼,太极原理的绍 介,以及武术家心性修养的树立等等……此时在内裡的训练上,只要求一个气息自然,不 做作,不勉强。 ====(独联架) 二圈:在一联的基础上,再由简到繁,加圈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每个动作之间加上一个 个圈,以圈连接拳式动作,以转圈来作为动作之间的运行过渡,每招每势把动作走圆,全 套动作的每两势之间附加一个圈,以圈顺接下一动作,如一圈没走顺可再加圈,全套动作 圈圈相连,最后可达一圈通领百招。二是让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进量走圆划弧,变直为 曲,而且周身俱转圈,一立圈为主,横圈为辅 .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强调了缠丝在太极拳 的重要性,也构成了太极拳独特的技术风格"此处所谓的“圈”即为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缠丝劲 此阶段在套路熟练的基础上,要在练习过程中加入缠丝劲"方法大致是先从手臂开始,然后逐 渐到全身"在加圈的过程中先将圈放大,然后在逐渐将圈缩小"亦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谓的” 先求开展,再求紧凑,乃可臻于填密矣” 此时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 自手臂开始。因吾人躯体之最常运动,且易受指挥者,莫过于手。其做法是:在已习得 的套路上,逐式加圈,转臂旋腕,内外缠绕。视能力,亦不限于手臂,能练下肢之缠劲者 更妙。此时试求呼吸与动作配合,大体上是气沉丹田。停蓄安适,意存勿忘即可。 =======(圈架) 三转:一层具备了“骨”,二层又添了“肉”,骨肉丰满了方可进入三层练功阶段。下一步就 是利用套路这个工具进行科学的磨练工夫。那怎练?三层以后的层次变化就是各种练功方 法的具体表现,如拳诀云:“一层工夫一层架,一层拳架一层功。”此阶段细致强调太极拳 的基本身法要领"强调手对足,肩对胯,肘对膝"在身体前后!左右上下的移动过程中,能够保持 这些身法" 加圈是为了转圈,俱转指逐渐内外都转,在每招每势外形圈练熟后,要求周身放松,由 外圈带动内圈,手走圈时,要屈膝、圆裆、转胯,做到手眼身法步周身相随,将圈练成立 体圆,周身圆转自如,逐渐做到外三和,定势要求三尖相照。那怎快做到周身俱转呢?一 是经常体悟练习,逐渐达到要求,二是用“四头引转处处转”的独特方法,“四头”指手指 头,脚指头,舌头,小便头。以四头为四个领劲领圈而带动周身俱转。具体做法:舌头尖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 : 1.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弓腿前棚 5. 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 1.转腰栽拳 2.跳转抡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 1.擦步叉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搂膝提勾 4.弓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12.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背折靠: 1.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19.左掩手肱捶: 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撤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背: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赵堡太极拳歌诀

第一式预备式 太极起势莫轻看, 左右相合人进难, 千斤坠功内中找, 逆腹呼吸转周天。 第二式领落 太极拳功十三法, 掤捋挤按要心明, 四手能化千万招, 应敌妙法用不尽。 赵堡太极十三翻,左顾右盼掌划圈,手到脚到身要到,拧腕压肘敌即翻。懒扎衣对敌从容,左摧右发显奇功,脚腿胯腰一齐到,滚压引化敌落空。如封似闭退为攻,即化即打敌全空,水涨船高仔细研,前进後退随人动。重手法单鞭对敌,卸腕骨对方自跌,左一鞭手脚齐到,右勾手挂化点穴。搂膝斜行四方管,对方拿我以拿还,跨肩齐到插足上,螺旋转动敌跌翻。太极奥妙开合中,一开一合妙无穷,三节齐聚劲要整,猛虎扑食快如风。初收擒打转活圆,意气相合气腾然,左手勾化右点击,发敌全在一瞬间。对付擒拿有妙法,拿哪松哪气不发,进步管足沈腰胯,腰裆劲出敌根发。

单脚抓地如山稳,气敛入骨裆要撑,手脚齐发敌招空,提膝十字防周身。身手被捆心莫慌,缠丝换劲身俱开,上下相随合一力,随手化打如解带。太极擒拿手法异,顺人之势借人力,任他巨力来拿我,反拿关节敌倒地。屈紧伸尽劲要崩,不贪不欠步轻灵,护中反打指下阴,身手齐到方为真。左手一掌防双抓,右拳迎面击太阳,一防一打一开合,妙手一著一阴阳。拳在肘底内藏凶,转胯活腰闪正中,左拳横打右卸骨,双拳连环显神通。倒卷肱以退为进,三环发圈中套圈,闪转腾挪在腰脊,四梢动全凭丹田。身带手转应万变,三节相顾记心间,梢领中随根节催,反拿肘击靠迎面。陷入困境解法妙,垂肩滚臂坐腿腰,抽臂击采一气成,海底探针无虚招。太极闪通背法精,击人周身都是圈,旋转三百六十度,十三法用一瞬间。云手运行如两轮,两轮全在一环中,中轴随腰任意变,任你水泼也难进。

赵堡太极拳前贤生卒年探析_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前贤生卒年探析_赵堡太极拳 近年来,随着赵堡太极拳系第四代传人王柏青所著的《太极秘术》残本的发现(《太极秘术》残本见郑瑞、谭大江编著的《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使我们有可能大略地推算出王柏青的生年,并以此为基准推导出自其往上两代师、祖的大致生年。这个证据链条对于拨开太极拳源流之谜团,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笔者以王柏青为基点,依据大量的书刊资料,梳理出一个赵堡太极拳系前贤的生卒年表(见附表)。表中所列出的各太极拳传人的生卒年,可以确定(含公认)的用圆括号()标示。暂时不能确定而推导的生卒年用方括号[]标示。 附表 张三丰(1247-?)年 ?代数传 王宗岳[1540―1620]年 1、蒋发(1574―1654)年 2、邢喜怀[1594―1674]年 3、张楚臣[1623―1703]年 4、王柏青[1653―1733]年 陈敬柏(1707―1791)年 5、张仲禹[1673―1753]

6、张彦(1723―1807)年 7、陈清平(1795―1868)年 8、和兆元(1810―1890)年 9、武禹襄(1812―1880)年 本表中蒋发、陈敬柏、张彦、陈清平的生卒年在拳史或地方志书中有确切记载。既然陈王廷(约1600~1680年)的生卒年人们用推论方式确定而后基本被公认,那么王宗岳、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张仲禹的生卒年也是可以以合乎情理的方式假设和推导出来的。推理的理由和方式如下: 王宗岳的生年是假设他比蒋发年长34岁而定的。因口碑资料(传说)中说蒋发去山西王宗岳家学拳时,王因年纪大,不耐多言,便让女儿教蒋发,故此赵堡太极拳中留有女性动作。邢喜怀的生年是假设他比蒋发年轻20岁而定。理由是蒋发学成回乡后又过了数年才相中一个青年人,这样师徒间年龄上的差距应在20岁以内。张楚臣的生年是假设他比邢喜怀年轻29岁而定的。另外,王柏青说自己从学于张楚臣,师徒间相差25~30岁是有可能的。王柏青的生年根据《太极秘术》残本原序文及落款而推定。王柏青于雍正六年(1728年)时“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年”,落款为“愚叟王柏青留示”。此时他应该是70-80岁的人,本表取中的75岁。张仲禹的生年以假设他比(侄孙)张彦年长50岁而定(年长40岁也可能),根据是张仲禹临终时张彦还很年轻(30多岁,本表取30岁)。考虑到赵堡太极拳早期传人拳功与丹功合而为一而练,应该长寿一些,故寿年均以80岁计算(比实际寿年保守了一点)。假设与推定的生卒年可能会有5年左右的误差,但足以说明问题,且无关大局。根据大量的材料并结合本表做综合性的分析后,对赵堡太极拳早期的传承情况简要分述为下列十三题。 一、由王宗岳其师某人再上溯至宋末元初张三丰,其间隔计有二三百年,其中数代传人

56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太极拳不但能够保健身体,还能缓解头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特点 陈式56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的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但是保留了陈氏太极螺旋缠丝的特点。陈式太极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结合、松活弹抖的特点成为太极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拳派,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强身健体的信赖和选择。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它具有很好的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不仅符合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而且动作规范、技法充实、修炼均衡、新颖合理,因而也适合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学练的需要。 口令 第一组 1. 起势 (分脚开立) 2. 右金刚捣碓 (1. 转腰摆手2. 转身右平捋3. 擦步推掌4. 躬腿前棚5. 虚步撩掌6. 震脚砸拳) 3. 揽扎衣 (1. 转腰托拳2. 转腰分掌3. 提脚擦步合臂4. 马步立掌)

4. 右六封四闭 (1. 转腕旋掌2. 下捋前挤3. 左刁右托4. 虚步按掌) 5. 左单鞭 (1. 左推右提2. 提脚擦步3. 转腰托掌4. 马步立掌) 6. 搬拦捶 (1. 转腰摆拳2. 马步横打3. 转腰翻拳4. 马步横击) 7. 护心捶 (1. 转腰塞拳2. 跳转龙摆3. 马步棚打) 8. 白鹤亮翅 (1. 擦步插掌2. 虚步分掌) 9. 斜行拗步 (1. 转腰绕臂2. 踏脚擦步3. 收掌扭腰提勾4. 马步展臂) 10. 提收 (1. 扣脚合手2. 收脚收手3. 提膝推按) 11. 前趟 (1. 落脚擦步下捋2. 转体搭手3. 转腰翻掌4. 提腿擦步5. 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 左掩手肱拳 (1. 提膝刁收2. 震脚擦步3. 马步掩手4. 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

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知要 师者集众以宣令,安身崇德以致用,尽天下之变化,称德之盛世,反之失其德,德者 得也,失者死也。师者传艺以宣令,使学者知法度立模范而已。未能予测后来之势,其变 其兼变其年岁若何,先贤诲人,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非有得之深者不能长久,至於 奇巧绝妙处,并非言语文字能说明,以法为纲,因势变而变,不拘常格,神明於法外,究 理於法中,学者当心领神会,先识其所以,然后知其变,宜轻宜重自有准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师传:拳术种类繁多,有以奇险为贵,有以平易为贵,太极拳最平易富有强身健体养 生之功,能以简为贵,南桔北枳,因地气而异,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天时,智者用简, 愚则繁思,工以久练,熟能生巧,少则得,多则惑,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所谓 知一易,得一易,常守不失则难,太极本无极,故名太虚,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罡,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易注来知德。对待者数,流行者气,主宰者理。而天 地万物,无不包括其中矣。 太极者阴阳之化生,阴阳者以形顺气,即正形中流行之气,太极者即太极理气中主宰 之理,太虚本然之妙,动静所乘之机。本然主宰是动静妙理,所乘之机,是动静之机,天 命机气流转,内经之义,其文简其意博大,其理奥妙,其趣深远,上穷鸿蒙,下窥黄泉,探 索绩隐,通像外之意,蕴系表之言,易之原,教之宗,变化之门,自有天地人物以来,致 泰之难,保泰之不易。否者泰之反,当尽人事以回天心,乾坤易之门,泰否易之精华,上古 之人,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 入房,以欲谒其精以耗散其真,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常,食饮无节,故半百而衰。古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习拳习道,理义须明,工不间断,其艺乃精。趣真者滞,涉俗者流,入者不得其门,游者不得其方,有艺不知理 者盲,知理不行艺者痴,元、活、轻、松,以气为宗,知难而进,清静虚灵,当知快慢,慢快之理,悟清拳法,自轻松,坚持清、静、元、活、灵,知识,悟性,恒三要,思维复杂,实难行,言语表叙非真意,自然落体势能转动能,但得解开玄妙趣,修炼自保长寿功。 悟清太极尺寸关,迎随罡柔逍遥玩,轻、灵、元、活、平、中、正,错、综、奇、偶 是主寰。风吹罗衣空中飘,上下相随甚奇妙,平坡往复任行走,自然无形艺自高。 如此方能如医之,望而知其病者谓之神,闻而知其病者谓之圣,问而知其病者谓之工,接触灵敏知其轻重之病者谓之巧。 赵堡太极拳功法特点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 动 作 图 解 及 攻 防 含 意

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 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塌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可歪斜,不可弯腰。转体右捋时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

太极拳24式视频

太极拳24式视频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三门峡张秋艳 王二平陈氏太极拳74式背面演示口令音乐 中国武术七段赵王欣《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领练《马畅老架一路》马国相太极武馆 传统老架一路分解动作完整版陈家沟太极拳陈辉讲堂马畅陈氏56式太极拳国家标准竞赛套路 马畅陈氏56式太极拳慢动作 马畅陈氏太极56式新版高清 郑冬霞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完整版 陈志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蟾息太极功太极绵拳. 陈正雷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示范 郑冬霞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张东武慢动作教学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完整 张永红陈氏老架一路太极拳正反面示范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郑彩霞表演 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志强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陈家沟主教练陈会武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老架一路视频陈卫生 张东武老师老架一路重放健康中原 陈家沟太极王家拳宣传片 太极精要13式 上课完整演练陈辉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朱天才大师老架一路高清珍藏版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教学 朱天才大师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前老架一路二路展示 右侧老架一路二路展示 刘志华陈氏太极老架一路 刘志华陈氏老架一路78式 刘志华陈氏老架一路慢速带口令示范 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刘志华 褚亚龙老师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马来旺陈式太极拳 陈小星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中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路 陈氏太极拳陈中华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技术动作详解陈中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_技术动作详解

任明明太极拳老架 任明明太极拳老架一路16版 任明明太极拳老架一路最新 陈庆洲太极拳些列 顾留馨陈式太极拳一路演示及推手 陈素英陈式老架一路 李恩久陈式太极拳 田秋茂陈式太极拳一二路 张福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庆毅 王西安讲解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绝版珍藏陈氏太极套路精选-王西安 张艳一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示范教学mp4 李雨樵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马畅示范 著名大师张保忠演练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正雷得意门徒常春芳演示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郑彩霞演练 马虹—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83式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民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庆源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韩伟华

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习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懂弄通,练习时严格遵守。 一、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经》说:“顶劲者,是清气上升于头顶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机塌,四肢瘫软,无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

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身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

赵堡太极拳的五种功法

赵堡太极拳的五种功法 赵堡太极拳的功法1、站功 站功。场地无论大小,能容身即可,但要平坦、安静,有花木流水、空气清新之环境尤好。站功身法要端正,自头至脚要求自然空松,整体配合协调。 具体做法:虚领顶劲(顺直脖颈,脖颈中心有似线穿、百会往上提之感。平常人的脖颈习惯是往前倾,顺直的方法是脖颈稍微后靠,下颔稍微内收);两目平视,不可着意外界物像的观察;微叩齿;舌尖轻上卷舔上牙根,上下嘴唇自然相合;沉肘松膀(沉肘在于自然,只要肘、膀全然放松不着力,就可达到松沉);含胸拔背(胸不挺,两肩微前收,背呈圆弧状);微收小腹使尾脊端正;松胯提肛(松而不塌,胯松肛自提);膝微屈松(双膝受上体压力务要均衡,不使有酸乏感);两脚与肩等宽,成不丁不八步形,脚掌心空虚,脚趾踏地,脚前掌、脚后跟要均衡承受身体的压力;两手呈掌,十指微张(自然伸展)停放于两大腿前部稍侧部位。如此站好后意微关照丹田,似守非守,不可用意过重,即成气沉丹田之状。 站功势成后,周身关节松弛,呼吸自然,气血循环周流畅通。站功得法,势成后有5种感觉: 1、百会穴像婴儿似的有呼吸跳动感、气的出入感、回旋感等; 2、舌下津液不断涌沁,遇此情况可分若干小口徐徐咽下;

3、丹田处有微温和气动之感觉; 4、五脏之气行于两手指梢; 5、涌泉穴似有气在冲动。 除此之外,周身还有许多细微舒愉的其它感觉。否则必是身法和心意没有达到要求,或是站的时间过短,式成后未达10分钟以上。 站功符合法度后,保持安静的心理,自然的呼吸,即可收到全身平衡、阴平阳秘、元气生动、气血畅通的效果。 赵堡太极拳的功法2、坐功 坐椅高低适宜,落坐后大腿与膝大致形成水平状。坐功身法同样要端正,上体要求均与站功同。区别仅在手足姿势上。两手掌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手中指尖与两膝齐,两膝间距与肩同宽,并与两脚跟上下垂直,两脚略呈内八字形。 坐功同样要求心理安静,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周身关节松弛。坐功在达到上述要求后,过10分钟,也逐渐会产生站功的感觉。练到高层次,无论站功、坐功,均会使人全身有混圆虚灵、明静之感。 坐功在养生调气上与站功有相同效益,不同点是站功对锻炼人腿的支撑稳衡力有特别作用,而坐功对锻炼人的尾骨支撑稳衡力有特别作用。两者在拳艺中各有重要功能,可以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代替。 赵堡太极拳的功法3、卧功 卧功有左侧卧和右侧卧两种。食后适宜右侧卧。方法为:侧卧时枕头与肩平,右卧屈右肘,手心朝上平放枕上,以头枕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