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案例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参考

————————————————————————————————作者: ————————————————————————————————日期:

?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不写废话 ?分点列出 ?重点在前 ?答题饱满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心理学高频考点 ?1、记忆和遗忘 ?2、个体发展因素 ?3、能力与智力的关系 ?4、认知发展 ?5、情绪 ?6、学习动机 ?7、人格发展 ?8、学习策略 ?9、品德 历年简答题统计分析 ?教育学高频考点 ?1、班级管理 ?2、教育目的 ?3、教学 ?4、新课改 ?5、德育 ?6、教师素养和教师发展 ?7、课程种类和课程理论 ?8、教育研究 影响遗忘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根据遗忘特性如何进行记忆?(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 ?(3)有效运用记忆术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选择有良好知识组织结构的教材 ?(2)创设问题情境 ?(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各种思维方法 ?(5)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6)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 ?(2)问题表征的方式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动机与情绪状态 注意的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包括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2)个体因素:包括需要、兴趣、过去经验、人格特征等。 ?(3)活动目的和组织:活动目的越明确,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价值越大,个体的注意越容易得以保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 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基本结构 根据近高考题的分析,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八大类 (1)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 (2)背景、条件、原因类的试题 (3)影响、意义类的试题 (4)启示、认识类的试题 (5)特点、特征类的试题 (6)分析、比较类的试题 (7)开放性设问、小论文类的试题 (8)评析、评价类的试题 二、解题技巧 解题过程应把握好五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答案) 1、读(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或解题的基础,审题一旦出错,则整个解题都毫无意义。审题分两步: 第一步是读材料,建议带着问题去读,读材料包括“引言、正文、出处”(引言包括题头、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哪一类;正文包括表格的标头、图片内的清晰字迹;括号内的注解;明确材料涉及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等限定词,同时最好对材料能分出段落大意;出处包括文章的出处;出现的年代时间;涉及的事件人物) 第二步是审问题,审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要将试题设置的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是答原因还是影响意义等将试题“对号入座”);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根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还有时空等限定词;问题内部的关系:并列、递进、因果,后一问是前一问的答题依据。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文综历史科一般一个要点2--4分 【特别提示】 “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教材(这种设问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的答案还得求助课本知识。先根据设问的指向,联系相应模块、单元或专题的历史知识,根据设问要求(特别是内容词和限制词),选择相应层次的历史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

上海助理物业管理师操作案例问答题

上海助理物业管理师操作案例 1、案例背景 本市某新建住宅小区于2011年4月1日交房,至11月底多数业主已入住。前期物业管理由建设单位选聘甲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签了两年的合同。由于甲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人员不到位,因此管理水平与先前的承诺差距较大,业主们很有意见,要求召开业主大会。在街道办事处指导下,业主大会顺利举行。通过了《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经表决同意解聘甲物业服务企业,新聘乙物业服务企业,并签了物业服务合同。但甲公司认为自己的合同尚未到期,业主大会的做法违约,拒绝乙公司进入小区。所以资料移交和物业承接查验等工作都无法进行。 操作内容 1.该小区能否成立业主大会?为什么?(3分)2.该小区业主大会是否违约?为什么?(2分)3.甲公司有哪些错误之处?(2分)4.甲乙两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怎样进行移交和检查验收?(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该小区能够成立业主大会。(1分)因为业主已经多数(即业主入住达到50%以上)入住,符合成立条件。(2分)(3分)

2.该小区业主大会的做法不违约。(1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期限可以约定,但是期限未满、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1分)(2分) 3.甲公司有以下错误:(2分)1)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人员不到位,使管理水平与先前的承诺差距较大;(1分) 2)拒绝乙公司接管小区,致使资料移交和物业承接查验等工作都无法进行。(1分) 4.甲公司在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建设单位提供的竣工验收资料和公共设施维修养护等资料及物业管理用房。(1.5分) 乙公司承接该小区物业时,应当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检查验收,并对业主委员会转交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对接收。(1.5分)(3分) 2、案例背景 本市某新建住宅小区共有物业总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面积为5.5万平方米。开发商通过招投标程序,选聘甲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张先生是甲公司工程部副经理,现公司委派他参加新建物业的承接查验并担任小区经理,还要求他制定临时管理规约和房屋使用说明书,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操作内容

高中政治复习-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及矛盾分析法题目详解

题型一:运用xxx原理(或所学的xx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给定的特定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不需要同学们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题型二: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活性和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我们所学的哪些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原理的,通俗的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什么唯物论原理、什么辩证法原理、什么认识论原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 题型三: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学原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另外,这种题型还有可能以其他面目出现:如用唯物论原理回答(这样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入手);用辩证法原理回答(可以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规律的观点、内外因的关系、质变量变关系原理等去思考);用认识论回答(如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回答(如历史创造理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等理论)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哲学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先要分析材料;二是要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办,应吸取什么教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第三,结合设问和材料,抽象出给我们的启示。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题型五:结合材料分析XX原理(材料体现、如何体现XX原理)。 这类题型是已经告诉了我们哲学原理,然后让我们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原理的内涵或方法论意义。这是前面提到的一些题型的转化。但是回答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胡答一气。 题型六:材料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这类题型是要求我们寻找材料的哲学依据。在做这种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哲学素材,体会材料中出现的一些哲学词汇和哲学教材中提到的一些成语、俗语、政策等。 例六(08年全国Ⅱ卷第38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案例问答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案例问答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理资料-----找症状-----下诊断-----究原因-----定目标-----评效果-----提转介 理资料 ☆一般资料、成长史资料、目前状态资料、主诉及心理测量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整理内容,缺什么就收集什么,什么不齐补什么。 一、一般状况资料 ?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内心世界。 ?上述提纲内容之外,求助者谈及的或调查了解到的其他资料另外列出,以供诊断时参考。 二、个人成长资料 ?按社会心理学分期给出婴幼儿期、童年少年期(合并)、青年期生活情况,婚恋史、疾病史,既往重大事件及现在评价。 ?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一直写到求助时。必须明确家庭教养方式,性萌动体验及处理方式,退缩、回避、攻击行为。 填写格式:1.童年期生活 (1)重大事件:吃食未洗手遭母训斥回忆完整。 (2)严重疾病:身体健康,未患有过严重疾病。 (3)父母情感:家庭生活传统、父母情感和谐。 (4)家庭教养: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 (5)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情况良好,成绩优异。 2.少年期生活 (1)严重疾病:没有严重身心疾病发生。 (2)学校教育:教育无挫折,成绩前茅。 (3)萌动体验:对异性有性萌动而自卑。 (4)成人关系:没有仇视、忌恨事或人。 (5)兴趣游戏:兴趣爱好缺游戏活动乏。 3.青年期生活 (1)求学史:升学顺利,无挫折。 (2)就业史:就业顺利,无挫折。 (3)婚恋史:婚恋挫折性欲受阻。 (4)交往史:几乎没有要好朋友。 4.个人成长中重大转变及现在对它评价 (1)童年时未洗手吃东西被母亲训斥,对生活影响很大,从此养成了讲卫生习惯。 (2)大学时同寝室同学患有肝炎而担心被传染,但认为对自己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三、目前状态资料 1.心理功能状态——精神状态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退缩回避攻击)、人格特征。 2.生理功能状态——身体状态 ?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历史条件: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 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中学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例、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

“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案例中,我主要贯彻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疏导、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小杨一开始拒不承认错误,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之后能够主动找王老师认错,实现了长足转变,体现了疏导原则的要求。 ②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案例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鼓励他报名参加大家都未参加的长跑,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老师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发展。案例中,小杨在比赛时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同时自己取得长跑冠军也给班级争得了荣誉,体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④长善救失原则要求老师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完整)初中政治常见主观题答题方法技巧(简化版)

初中政治常见主观题答题方法技巧(简化版) 1、调查方式:网络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 活动方式(形式):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辩论赛、黑板报等通过什么途径:网络、电脑、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 2、材料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①数据图表、数据材料:材料说明了...(提高、不断增长、高、低、差距大、不平衡、严重、取得巨大成就等) ②没有数据的材料:材料说明了...(找出材料关键词结合书本关键词句组织,可引用书本相关句子) ③有时两种方法可综合运用 ④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与某种活动(包括参与救灾)或讲话:说明政府和国家高度重视……(参与救灾时加:尊重生命,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做法、提建议: 国家(政府):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整治打击... 社会:大力宣传...知识,举办...(活动),提高(增强)市民(青少年)...意识(观念) 学校:宣传...知识,开展...(活动),教育...引导... 家庭:教育...监护...沟通 个人:①树立(增强)...意识或观念②具体行动(开展...积极参加...自觉...)③同...言行做斗争4、启示、警示 道理+做法 ①道理:材料说明(告诉)什么?同上面第二种方法,有时还要回答“为什么”,看看材料有没有体现“为什么”意思的句子,没有就不答 ②做法:侧重做法,书本有以书本为主,没有按照上面第3种方法多角度答。 5、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①是什么----即材料说明了什么? ②为什么---结合情况按照下面第6种组织语言 ③怎么做---书本有以书本为主,没有按照上面第3种方法多角度答。 6、区分:(灵活运用,不要太死板) ①为什么?原因+意义 原因: 也可是必要性,指现实依据(法律、国情等)、现状、地位等 意义:需考虑角度,即涉及到对国家、社会、个人意义,大多可以回归课本,如书中没有一般表述为“有利于....(3个有利于)或体现了...促进....只有....才等 ②重要性、作用:等同于上面的意义,包括现状(即危害、不足等) ③理由:等同于“为什么”,但更侧重于现实依据,有时可以把做法改变成原因 ④依据:即法律法规、国情等 7、结合××知识,谈材料如何贯彻、体现了...(特别是法律特征、犯罪特征、权利与义务等) ①先表述××知识,即含义、关系、表现等 ②再谈材料的哪个句子(写下来)贯彻(体现)了上面哪个知识点 8、意义、做法、危害等都要从国家(政府)或社会和个人角度谈 所谓多角度:①可以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②可以从道德、法律、纪律等③可以从国家、社会、学习、企业、个人等

心理咨询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六.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七.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八.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其操作步骤如下: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心

2015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2015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纵观教师资格统考、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都会有案例分析的身影,且占分值比例较大。案例分析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相关教育理论掌握、系统知识的思考与分析、教育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应用等能力。解答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夯实的知识储备,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在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严密的语言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 但是,面对案例分析题,很多考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把握答题要点、如何拿到高分。因此,好的答题技巧必然会助大家一臂之力。在此,中公教育许冬雪老师对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做以简单介绍和分享。 首先,有效的解题步骤: 1.通过阅读问题明确问题的要点。 2.以问题的要点阅读材料,作上标记:在审阅背景材料时,应试者要详细阅读材料,一般来说案例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个用词均是为提问、分析和解答埋下伏笔设定条件的。因此,解答和分析要充分

利用材料所设定的各项条件。中公教育许冬雪老师建议大家仔细阅读两遍以上,从而理清思路。 3.构思答案。 4.写出答案。 其次,答题要求: 1.析题的规范性。理论在先,分析在后。严密审视问题的设置,把握设问的中心,明确回答的方向。切忌“牛头对不上马嘴”。 2.组织的规范性。注重迎合设问组织答案,学会知识迁移和方法的迁移。切忌“字多却不能表意”。 3.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多角度、条理性表述,学会分点,不能泛泛而谈,切忌“前言不答后语”。 最后,心态调整: 1.做题要有自信心。 2.回答要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 3.考前做好实战练习,乐于动笔,锻炼语感,进而掌握答题技巧和作答要求,积累做题经验。 4.安排好答题时间。

案例问答题答案

案例问答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网店店主。 求助者自述:我是家中独子,因为家境好,从小就有优越感。我和前妻是读研究生时的同学,确定恋爱关系不到一个月便同居,然后奉子成婚。毕业后我先后换了几家工作单位,都觉得不太理想。虽然父母帮我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也不是问题,但妻子总是指责我不求上进,说对我失去信心,还提出再不找工作就跟我离婚。为了顺应她,我在家开了个网店,也改掉了一些她认为不好的毛病,今年年初还用开网店挣的钱给她买了辆车。没想到她还是不满意。网店生意不好做,她说是我不努力、不勤奋。家务都是我做,她却经常借口说工作应酬,很晚才回家。我为了维护这个家、为了儿子一直忍让,但我的全部付出仍没能挽留住她,最终在两个多月前离了婚。我想她那么绝情肯定有婚外情。我查了她的通信记录,发现确实有一个经常和她联系的电话。我质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辩解说那人只是业务上的朋友,跟我们离婚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相信,偷偷跟踪、调查过几回。您说一个女人如果外边没有第三者,这怎么可能那么坚决地抛弃丈夫和孩子!以她过去和我婚前就敢同居这件事情来看,她现在表面上只不过是在装样子,暗地里指不定有多少个情人呢!我现在一想起她就生气,我当初对她那么好,她却以各种方式伤害我。我因为这件事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网店生意做不了了,孩子也只能放在爷爷奶奶家。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5分)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相关,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泛化,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技巧

哲学原理总结(2013年高考必备) 【注意设问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Ⅰ、(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三、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四、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识别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五、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识别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抵制、批判…错误思想或理论╱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坚持…方针╱ 六、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材料型问答题及其解题技巧 贵州邹远航 材料型问答题也叫“材料题”,就是指依托材料(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设计的问答题。材料型问答题是材料与问题的完美结合,回答方式主要有根据材料作答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两种方式,回答内容有背景或原因、作用、影响、措施、特征或特点等,同学们在做材料型问答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先看问题,再看材料。看问题要注意看问题的提示性语言,明白问题的思维类型;看问题的中心语(主干语);看问题的时间、地点、性质、频率等限制语;看问题的需要回答的项目;看问题的种类,即看问答题由几个子问题组成等。看材料时,要注意几个关键地方:如果是图片材料,要注意看图片本身和图片上或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它们往往是解答问题的关键点,如“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组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2003年上海卷)参考答案提示: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又如“观察下面三副地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②这这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2004年高考历史卷江苏卷)参考答案:①春秋、战国、秦朝。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其中①③的答案是根据三幅地图的文字信息和特征作出判断的(图一有“周”、“城濮之战”、吴、越、郑、山戎等有效信息,图二秦赵燕长城、长平、马陵等有效信息,图三有咸阳、连接东西的长城、南部三郡等有效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注意表格中的数字和文字信息,如表格中有对比性的文字、数字等,那有可能要回答“特点”、“变化”、“表现”、“趋势”及思考“原因”等,如“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2001年高考文综江浙卷)参考答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又如“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003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答题技巧 ?案例分析,即给出一个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出开放式的分析。这种考法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虽然不会得不到分,但要得高分也较困难。要能很好地解答这种题,考生既要认真阅读案例,又要有清晰的分析思路;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同时案例分析一定要熟练掌握技术、法规、管理三门课的重点内容,并能够综合运用。关于分析题的解答技巧,需要补充的还有以下几点: ?1.严格掌控答题时间。前面两道选择题尽量控制在半小时内,最多不能超过1小时。以免后面笔答题时间太少。 ?2.先看问题再看案例。因为分析题的问题一般比较短,考生可以先看问题,这样在阅读时就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关键词划线,容易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要认真审题。问题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地看,要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要求分析的到底是什么。 ?4.不要急于动笔。看完题目后,考生不要马上动笔,想到什么写什么,而应先花几分钟时间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确定答题思路和要点,框架建立起来后再动笔回答。这样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且不容易遗漏要点。 ?5.不求深,但求全。案例分析涉及到问答题,评分是按照采分点规则,每一点有固定分数,在回答时答出一点即可得到相应分数。所以案例分析核心的部分是不追求深而追求全。 ?6.找根源,抓本质。案例分析题往往会问“怎么办”、“应采取什么对策”,对这种问题,考生不可一上来就摆措施、列办法,而应首先分析事故的问题是什么,造成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再针对分析结果设计对策。分析的过程是这样,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可按同样的思路设计自己的答题框架。 ?7.语言简练,突出重点。对分析题,首先要象简述题那样做到要点完整;而跟简述题不同的是,对每一“点”,考生都要稍展开一些论述,阐述该“点”包含的内容。但应避免经验之谈,对不同的“点”又不可平均用力,重要之“点”,应详细论述;一般之“点”,讲清即可。论述过程中应遵循“从重点到一般”的顺序,重要的内容放在前面,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8.行文流畅,结构清楚。写文章干干净净、清清楚楚是一种好习惯,这既能给评阅教师一个好心情,也有利于保持自己思路的清晰。考生回答分析题切忌从头到尾一大段,结构混乱,乱涂乱画。 ?下面的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写出 一份漂亮的答卷: (1)分段合理,在此前提下,段落宁多勿少; (2)用不同层次的数字,如一、1、(1)、 ①表示结构层次; (3)每一要点最好先用一两句话、一两个词概括,然后再简单论述几句。 事故案例分析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事故经过(概述)二、事故性质认定和原因分析 1.性质认定 2.直接原因 3.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与处理 1.直接责任

高三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答题步骤: 做好历史材料分析题可分为四步:审题抓关键词、读材料找有效信息、链接所学内容、组织答案答题。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例:①材料题的一种文字型材料题: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墨子》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解析:问题问的是生产方式最早出现的时间,我们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看提示性文字:出处——《墨子》,得知墨子是战国时期人,该情境应该发生在战国或战国之前,再找材料中的有效文字“农夫…耕嫁,妇人纺织”,知道讲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得出结论: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②材料题的另一种图表型材料题: 3、链接所学内容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通过做题我们可以看出,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忌脱离课本漫天讲。 4、组织答案答题 问答题题干一般有四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三是“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第三种问题是文综考试以来的新问法,进一步考察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的能力,这就需要将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第四种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这就对学生有更高的能力要求了。 当然,有些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按部就班的答题,但对于复杂的材料分析题来说,按照以上四步答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分析”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二、答题技巧: 在平时的答题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学写了满满的答案,可就是不得分,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犯了答题忌讳。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针对以上问题,我总结了以下答题技巧:“四化一全一精炼”。 1、“四化”: 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例: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货币),不能说“钱”等; 答案提示化:答案要写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过程、影响等; 答案段落化: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答案序号花:答案要点很多,标记上1、2、3、4较明了。 2、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 历史问答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点特别多,所以思考问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中国近代前夜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政策等方面考虑。而要点多了就需要答题时语言一定要精炼,切忌堆积词藻费话

真题案例问答题参考答案(已修改)

真题案例问答题参考答案(已修改)

————————————————————————————————作者:————————————————————————————————日期:

2007年11月 一、分析案例,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30分)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10分)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2分),排除精神病(1分)。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2分)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 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2分, 每项0.5分) 主要躯体症状(1分)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1分)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2分) 4、精神负担重(1分),存在内心痛苦(1分),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1分)。 5、病程(1分):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1分)。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2分)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2分)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20分)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5分)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3分) 3、避免多重问题。(3分) 4、避免修饰性反问。(3分) 5、避免责备性问题。(3分) 6、避免解释性问题。(3分)

三、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30分) 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4分) 2、具体(3分) 3、可行(3分) 4、积极(3分) 5、双方可以接受(3分) 6、属于心理学性质(4分) 7、可以评估(3分) 8、多层次统一(3分) 9、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4分) 四、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阳性强化法帮助求助者改变行为,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20分)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分)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2分)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 法就是阳性强化法。(8分)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分) 2、监控靶行为(2分)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2分) 4、实施强化(2分)

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举例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及举例 一、案例分析的内涵 案例分析类试题是让应考者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以达到检测应考者的公共管理理论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道案例分析题可能包含着某个特定范围内的若干个知识和技能鉴定点。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公共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请应考者回答。应考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当前公共管理中的“要点”“热点”“疑点”“焦点”或者是“难点”。 应考者在回答试题时,应当从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才能最终完成答题。 二、案例分析题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职业技能有直接的联系。(1)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2)领导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3)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使其不能再次发生的问题;(4)对公共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或引起人们思考,给大家带来某些启示的问题。 三、案例分析题的类型 案例分析题一般分单一案例分析和复合案例分析。下面分别阐述。 1、单一案例分析题 单一案例分析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描述评价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描述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不论其成功或失败。这样的试题是要求应考者做“事后诸葛亮”,留给应考者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事后剖析,要求应考者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的建议,以测试应考者对现存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②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应考者去分析并提出对策。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应考者对公共管理原理的认知度以及领导决策的能力。 ③方案设计型。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应考者运用自身的才智,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以检测应考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案例分析题的解答 首先,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背景和来龙去脉,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即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How(如何做),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即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在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和隐含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应考者应当实现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节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一进门”就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