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医院感染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 ?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3 ?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

5.评价控制措施

6.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7.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及其造成的损失,保证医疗安全.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药械的

效能监测、其他:抗感染药物应用监测。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医院所有的病人的所有部位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⑴目的:了解全院所有科室、所有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⑵方式:发病率调查、现患率调查

⑶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⑷意义:①了解本底医院感染率。②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④为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目标性监测

⑴前提: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

⑵基本条件:基本了解了全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树立了医院感染监控观点。

⑶优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重点问题。

⑷种类: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感染部位监测、暴发监测

⑸内容:ICU患者的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器官移植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医务人员伤害和感染的监测。

六、医院感染监测步骤及方法

1?制订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人群、监测内容、计算指标、感染类型和病例定义、监测频率和持续时间、资料的收集方法和人员的培训、资料分析方法、

信息的反馈方式。

2?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调查的内容

⑴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住院资料、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特征。⑵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手术情况。

⑶实验室检查:镜检、培养、血清学诊断。

⑷抗生素应用情况。

七、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指标

1 ?发病率:①是对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②它可提供本底感染率以及所有的感染部位和部门资料;早期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主要计算指标:主要是发病率,调查中还应包括漏报率。

2.现患率调查

⑴定义:是利用普查或抽查的方式收集某一特定时期内,即在某一时点或时段内,调查病例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数量,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⑵特点: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比发病率调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通过来自于全院医务人员的调查人员的参与,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增加感染监测工作的透明度。

⑶目的:了解某地区医院感染情况;多次调查可以判断医院感染的长期趋势;用于控制效果评价。

八、医院感染病死率

是指某种医院感染的全部病例中因该感染死亡的病例数的比值,反映了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 医院感染监测相关 1.1空气培养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微生物能以多种形式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如不及时将其杀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其他患者甚至医护人员造成危害。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可能直接沉降到伤口上,或沉降到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上,能引起伤口感染。监护病房中病人抵抗力极差,易发生呼吸道和其他部位感染,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消毒和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原理: 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置于37℃培养箱孵育,按照相应公式计数菌落总数(N)。 采样原则: 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 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各5 点,各个点均距墙1m。 4. 采样方法: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菌落总数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m3 规定使用9cm 平板,暴露5min,所以经换算,公式简化为: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157.25×N 报告结果和解释: 1. 有细菌生长:参照菌落总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无细菌生长:置于35℃温箱继续孵育24 小时后再观察结果。 3. 若培养48h 后仍无细菌生长,报告:无菌生长。 注意事项: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1. 溶血性链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 沙门氏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3.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各类环境下空气培养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范围空气标准(cfu/m3) 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1.2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住院病人抵抗力差,更易感染。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监测,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在某些情况下,物体表面作为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是存在的。因此,有目的和有选择的对物体表面采样进行培养很有必要。 目的: 1. 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查,了解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 2. 评价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结果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88667227,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

如: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至少包括: 一、疾病监测 1.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V AP的例数)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CRBSI的例数)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CRUTI的例数) 4.常见手术的SSI发病率(可以从最常见的10-20种手术监测开始) 5.每年一次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二、重要预防方法依从性监测 1. 手卫生依从性 2. 制订中国预防V AP、CRBSI、CRUTI和SSI的bundle,定期抽查监测这些bundle的依从性 三、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菌监测 1.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药剂科负责统计,感控科协助上报?) 2. 耐药菌监测(微生物科负责统计,感控科协助上报?) (1)金葡菌中,MRSA所占比例 (2)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的比例 (3)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比例 (4)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 (5)鲍曼不动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 四、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监测 1.住院病人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2.住院病人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3.体温>39℃住院病人中,血培养标本送检率 4.每1000深静脉留置导管日中,血培养标本送检瓶数 5.每1000气管插管日(含气切导管)中,下呼吸道标本送检次数 6.每1000留置导尿管日中,尿标本送检次数 7.至少在1个ICU(外科或综合ICU)的10个物体表面采样培养,统计MRSA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标本数。 暂时想到这一些,欢迎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要求规范46768

医院感染监测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1-2 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

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六)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部监测。 1、医院感染现患率的监测。 2、感染部位的监测。 3、医院感染漏报监测。 4、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 二、每月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消毒液、 残留血等进行细菌培养;以下重点科室:手术室、治疗室、 注射室、配药室、处置室、供应室无菌间、换药室(科室做、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抽查)。 三、高压灭菌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学 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四、目标性监测:妇科病房。 1、每周有专职医师参加查房、了解感染现患情况。 2、监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3、每季度进行监测资料总分析。 五、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1、专人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及药敏试验结果登记。 2、每季度或半年一次总分析(临床培养菌株数及药敏试验 结果)发至临床各科室。 六、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1、临床常用0.5%碘伏、2%碘酒、75%酒精做皮肤消毒剂,

每周更换两次;并同时更换消毒容器。 2、浸泡器械为2%戊二醛消毒液,每周更换一次。浓度每 周监测一次。每月进行生物监测1次。 3、浸泡小毛巾、氧气湿化瓶、止血带、体温表等含氯消毒 液,应每天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生物监 测1次。 七、紫外线灯管进行日常监测和照射强度的监测。 1、新灯管用前测强度不低于100uw/c㎡。 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 70uw/c㎡。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监测效果。 4、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灯管一次,保持其光洁度,保证 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

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2013左旗医院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 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 监测对象 2013年全部住院病人。 3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4 监测实施 4.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4.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4.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

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5 监测相关定义 5.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5.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监测数据统计 6.1医院感染发生率 6.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6.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 6.4Ⅰ类切口感染率 6.5危险因素分析 6.6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耐药规律 7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7.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7.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7.3反馈监测资料每3个月对监测指标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7.4将医院感染率与全国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比较。若感染率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切实保障医院患者医疗安全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2-2009)、《三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目标性监测工作,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现状,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切实保护患者医疗安全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二、任务目标 通过实施本监测方案,了解全院医院感染情况,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患者的管理,将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医院感染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 (一)综合性监测:各临床科室均要开展的监测项目。监测对象:各临床科室所有住院患者。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等。 (二)目标性监测: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开展的监测项目。包括以下监测: 老年、长期住院的患者、化验室、电休克室医院感染监测 监测对象:老年、长期住院的患者、化验室、电休克室的患者。 监测项目:医院感染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向各监测科室说明监测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与配合;对被监测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 (二)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监测要求 (一)住院惠者和医务人员。 (二)主管医生严密观察分管患者有无医院感染症象,及时进行感染相关检验检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感染病例,24小时内通过院his中院感管理上报。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组织讨论,明确诊断后及时上报。 (三)临床医生发现本病区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病例,及时电话报告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当某病区短期内 (1周)同一种标本检出同一种病原菌3例以上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手术科室建立术后回访制度,发现无植入物手术后1月内、有植入物手术1年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及时上报。 (六)微生物室发现多重耐药菌及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感染管理科,并记录。 (七)各手术室及时了解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八)院感科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情况每年进行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危险因素监测等。 (九)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主动、持续地对调查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观察与记录。每天院感信息系统上监测感染病例,

根据情况到病区调查感染患者,核实诊断。 (十)监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特别是锐器刺伤的发生,按要求处理和报告。 二、监测内容: (一)住院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年龄、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切口类型。 (二)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早产、糖尿病、免疫抑制剂等)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三)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危险指数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四)目标性监测: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进行。 三、资料分析、总结和反馈: 1、结合历史同期和上月医院感染发病率资料,对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2、每季度以《医院感染管理简报》形式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科室目标性监测反馈至科室,特殊情况及时通报。 3、每季度将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与数据库

最新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 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 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 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 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 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 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X 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 X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X 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 )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 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院感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常规监测与报告: (1)各科临床医生要认真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散发和爆发疫情。 (2)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临床医生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通过医院内部网(“院感”邮箱)上报到院感科。 (3)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院感细菌监测工作。发现短期内在同类标本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病例中多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应及时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4)院感科监测人员在医院内部网邮箱常规收集、保存院感病例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向科负责人报告院感病例的相关信息。 (5)有院感暴发的迹象时,院感科指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和正确的处置工作。 2、暴发报告: (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或以上)时,应及时填写《(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并立即电话报告院感科(电话:,夜间或节假日报告总值)。 (2)检验科细菌室有关人员发现上述聚集性病例阳性结果,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并电话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3)院感科初步核实以上状况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组织专家进行确认和处理。

3、暴发级别定义与报告程序: (1)一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报告程序: A、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征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历,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现象,并于2小时内报告院感科负责人。 B、院感科组织调查并证实发生以上任一情形时,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由临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附表1),于12小时内由院感科上报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 C、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逐级上报,并组织感染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专家到现场调查。 (2)、二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A、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B、由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报告程序: A、同一级暴发; B、同上; C、同上。 (3)、三级暴发报告: 报告指标: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感染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3.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 5.评价控制措施 6.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7.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及其造成的损失,保证医疗安全.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药械的效能监测、其他:抗感染药物应用监测。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医院所有的病人的所有部位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⑴目的:了解全院所有科室、所有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⑵方式:发病率调查、现患率调查 ⑶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⑷意义:①了解本底医院感染率。②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④为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目标性监测 ⑴前提: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 ⑵基本条件:基本了解了全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树立了医院感染监控观点。 ⑶优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重点问题。 ⑷种类: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感染部位监测、暴发监测 ⑸内容:ICU患者的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器官移植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医务人员伤害和感染的监测。 六、医院感染监测步骤及方法 1.制订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人群、监测内容、计算指标、感染类型和病例定义、监测频率和持续时间、资料的收集方法和人员的培训、资料分析方法、信息的反馈方式。 2.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调查的内容 ⑴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住院资料、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特征。 ⑵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手术情况。 ⑶实验室检查:镜检、培养、血清学诊断。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3.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 5.评价控制措施 6.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7.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及其造成的损失,保证医疗 安全.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药械的 效能监测、其他:抗感染药物应用监测。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医院所有的病人的所有部位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⑴目的:了解全院所有科室、所有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⑵方式:发病率调查、现患率调查 ⑶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⑷意义:①了解本底医院感染率。②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④为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目标性监测 ⑴前提: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 ⑵基本条件:基本了解了全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树立了医院感染监控观点。 ⑶优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重点问题。 ⑷种类: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感染部位监测、暴发监测 ⑸内容:ICU患者的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器官移植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医务人员伤害和感染的监测。 六、医院感染监测步骤及方法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准确信息,它对了解医院感染动态,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从而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当本科室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管(治)医师应于24小时内登录蓝蜻蜓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填卡上报感染管理科,主管(治)医师视为责任报告人,未及时报卡者视为漏报。 2.临床医师发现感染病例时,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并采取积极治疗。依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及时填卡报感染管理科,病情需要但未进行病原学检测者视为漏检。 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流行时,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4.凡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现3例或3例以上相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例应立即电话通知感染管理科,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将在该科室当月绩效考核中予以处罚。 5.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09]73号)于12小时内向张液市卫健委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6.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办应急发[2005]288号)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09)的要求2小时内向市卫健委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7.感染管理科要经常监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杜绝漏报及漏检病例。 8.感染管理科定期向全院公布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病原学送检情况,对漏报和漏检者按照相关规定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

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3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报告表见附录A。 4.3.1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b)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c)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