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课前欣赏:黄山四绝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组或代表汇报自主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

(2)有关词语和问题理解。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老师提问:四绝是什么?指名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啊,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看书上插图或课件)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再次走进黄山,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一)、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二)、出示自学要求:(1、你最喜欢什么松?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它的奇特之处,请划出来。3、读出奇特之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

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

③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有没有谁已经把黄山奇松的美景都记住了呢?我要请他来说一说。(结合图片,指名背诵第二自然。)同学们。黄山的奇松多美啊,它们无愧于这个“奇”字。(板书: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1、“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2、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影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5、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7、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8、质疑:学了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总结全文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出示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热情欢迎

三大名松陪客松陪同欣赏奇

送客松依依不舍

文学赏析《黄山绝壁松》

文学赏析 黄山绝壁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 2.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美文的语言美,情境美。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我们学过他的《珍珠鸟》。 二、美文赏析; 冯骥才先生《黄山绝壁松》笔调清新俊逸,语言优美隽永,

是一篇感人心魄的精致美文。 1、美在立意。 黄山,在我们现代化的人看来,无意是以一块块似云如风的石头闻名。而本文却选取了松,而且是生长在“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的绝壁之松。本文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黄山绝壁松刚强、坚韧的可贵品质,不但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领略了黄山别样的美丽,而且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2、美在形象。 本文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形象——刚强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支持强者在逆境中上游;坚韧是一种不放弃的决心,帮助强者克服困难。适应是无法战胜挫折时的上策,努力去适应困难,才能找出它的弱点。忍耐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冲动的产物总不如深思熟虑的结果好。奋取是一种极度争取的表现,不服输的强者总会向一目标奋取。 3、美在语言。 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品味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便会有美不胜收之感之美,使人身临其境,而且用了许多修辞,语句有力,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山绝壁松的精神.4、美在结构。 作者从和石头顽强拼搏的野松入手,用全景、远景、特写、写意等多种手法,从黄山绝壁松生存的环境、生命的蓬勃旺盛、它们具备的品质等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敬畏的生机勃

教育毕业论文关于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课堂教学论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交流和总结,我认为可以 从课前建立师生问和谐的关系、课前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等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乐学、愿学的学习主人,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 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 朋友,而不仅仅是解除疑惑、传道授业的角色。学生一旦对老师 信任,就会减少对本门课程以及教师的抵触心理,就会在愉悦的 氛围中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和互动能够直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 教学气氛。教师还要在课下多关心学生,有问题要和学生多交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师生 之问的这种和谐的关系,无论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对促 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前交流 学习新课,铺设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基础。教师要消 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 新课的学习中去。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与新课有关的 一个话题,或者和学生玩个小游戏,或者讲一个让人觉得有意思 又能开发心智的故事等,目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同时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望,调动主动学习的内心情感。这样的课堂只要教师引导有法,组织有力,学生一定会学有所获,并且轻松自然。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挂图、创设背景的方法使之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里学习,不但避免了语文课堂的乏味和枯燥,而且让书本上的知识更形象、具体地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学起来也更轻松、有趣。 四、让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成为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语音是人类交流的桥梁,教师富有幽默、鼓励、启发性的语音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艺,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形、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语言环境用准词语,特别是鼓励性的语言要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借助教材内涵的趣味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将知识难点巧妙突破,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严谨的用语和逻辑性的用句,在准确的语言表述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必须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增加课堂信息量,能再现学生生活场景、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2)你是怎么理解饱经风霜的? 瞧,这棵迎客松有10米多高,年龄有800多岁了,在这漫漫的800多年中,它禁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是呀,岩石困不住它,狂风撼不动它,烈日晒不死它,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 往。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 虽然它饱经风霜,但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奇不奇?这是一株怎样的迎客松呀?(板贴——百折不挠生机勃勃)有人写了这样的诗句赞颂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谁来把迎客松的这股精神通过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嗯,大家被你的朗读感染了,一起来读一读!)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继续交流 b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学生做动作、看图)远远望去,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在作者眼里,这不仅仅是一株松树,更是一位怎样的主人?(板贴——热情好客)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谁能把迎客松的热情读出来?指名两生读 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流连忘返。她的倩影走进了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也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一起读。 同学们,正因为迎客松是黄山松中的元老,它有这样的奇姿态,奇精神,所以,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原来这迎客松非同一般啊,请同学们好好练读迎客松这一整段。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奇松中的奇松吧,齐读.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黄山奇松》—-育才张明慧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黄山奇松 4.课时:1 5.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e84883298.html,/ 教师课前准备: 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e84883298.html,/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文章语句生动,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二自然段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优美姿态进行详细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迎客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课前欣赏:黄山四绝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组或代表汇报自主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 (2)有关词语和问题理解。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老师提问:四绝是什么?指名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啊,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看书上插图或课件)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再次走进黄山,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一)、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二)、出示自学要求:(1、你最喜欢什么松?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它的奇特之处,请划出来。3、读出奇特之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 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 ③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能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并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来欣赏黄山的奇松 ..。 二、图文对照,辨别特点 瞧,我们来到了观松最佳处——玉屏楼,这里有黄山的三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那到底谁是迎客松,谁是陪客松,谁是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给三大名松冠名。 冠名,说理由。同学们赞同他俩的观点吗?点示名称(恭喜同学们冠名成功) 三、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过渡:那三大名松到底怎么个奇呢?让我们再走近一点,来细看个究竟。 1、迎客松 (1)先来看看迎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迎客松段落,边读边想迎客松奇在哪儿? (点示:迎客松段落) a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是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有着奇美的姿态,板书奇姿态)

4、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三大名松的奇特之处,现在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第 二自然段,想想作者在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时有什么相同之处?(①写出了三大名松的特点,——板贴抓住特点;②展开想象)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有详有略)追问为什么要详写迎客松?(因为迎客松是黄山的代表) 5、是呀,作者依据三大名松的姿态特点,展开想象,赋予了奇松生命,详略有 致地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捧起书本,齐读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来尽情地展现它们的神奇吧。 三、欣赏奇松,仿写奇松 1、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其它的黄山松吧,点示:最后一段。 2、这一段围绕哪句话在写? 自由读读第二句,看看是什么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还有哪儿也突出了黄山松千姿百态?(省略号,板书……) 3、欣赏图:那就让我们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吧,说感受,齐读 4、仿写: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我们何不也来写一写pk一下。(写孔雀松 或团结松,姿态+想象)提示:提笔即练字,坐姿,握笔 交流评价,随机根据学生的交流板贴——团结拼搏。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仿写了黄山松。有一位诗人,在游览了黄山后,也写了 一篇诗歌《黄山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同学们,这首诗歌重在歌颂黄山松的什么?是呀,作者不仅仅歌颂了黄山松的奇精神,更是在歌颂中国人民的奇精神,歌颂中华民族的奇精神! 3、同学们,要是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姿态,怎么读课题? 4、我想读出黄山松的奇精神,怎么读课题? 5、看着同学们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姿,我仿佛看到了39棵傲然挺立的黄山松! 下课!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百折不挠 奇姿态 抓住特点陪客松广迎四海 展开想象奇精神 有详有略送客松团结拼搏

黄山奇石教学课例

黄山奇石教学课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土地上;景色绮丽的杭州西湖,水花飞溅、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请看这幅图(出示插图一),这儿的景色多么秀丽神奇!它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哪儿呢?(生答后板书:黄山)今天咱们来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奇石,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答:课文要介绍的是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黄山奇石教学课例教学实录(富有激情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认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美景,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其积极学习的兴趣。) 师: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番号 3.边读边想,哪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介绍黄山奇石,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师:全文共几个自然段?(生:6个自然段)找到说明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了吗?(一学生念出第一自然段的第2句话,再齐读)找得准。读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个关键词?请读出重音来表

示。(生强调“尤其”一词)谁能换个词?(生:尤其就是特别,特别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以读为本,做到读有明确要求。给足阅读时间。读后检查,将语文训练落到实处) 师:闻名中外、令人骄傲自豪的黄山风景区在哪儿?(生: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生轻声齐读第一自然)读到这儿,你迫切想知道什么?(生①:黄山有些什么奇石?那些怪石是什么样子?生②:黄山奇石有多奇?奇在哪里?) (由质疑到解疑,在组织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潜在的才能,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图文结合,想象、理解、体验。 师:自读课文2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名字;生按要求边读边勾画)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7个学生分别说出,教师一一板书)这么多的奇石,让我们来细细观赏吧。(出示图二)这是什么?(生兴奋地喊:仙桃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①:上面尖尖的,下面又胖又圆,很像桃子。(板书:形状)生②:仙桃石两边有树,绿油油的,我想一定是仙桃的叶子;仙桃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平的盘子。 师:他把什么想象成盘子?(生:把山顶想象成了大盘子)对!真会观察,还会想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这奇石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的不出声地读) 师:(出示写着第2自然段的小黑板)哪儿在写这块奇石的句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 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谁能告诉老师这“四绝”分别是什么?(生答: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谁能用正文中的一 个词语来准确地形容这种情感?(生答: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今天,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 于松。”那么,黄山奇松究竟“奇”在哪?(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 问题来感悟课文。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首先必需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 松。 1、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出示图片),如果要让我们去寻 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生答:玉屏楼) 2、你从哪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a、谁对徐霞客有简单的了解?(指名回答) b、谁来说说什么是“黄山绝胜处”?(生答: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 的观松处。) 3、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树的 句子。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 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读的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的更棒!

黄山奇松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课前欣赏:黄山四绝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1、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作业。 2、小组或代表汇报自主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并重点指导“誉、屹、卧”的写法。 (2)有关词语和问题理解。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进一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老师提问:四绝是什么?指名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啊,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看书上插图或课件)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和你们再次走进黄山,感受它们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一)、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二)、出示自学要求:(1、你最喜欢什么松?2、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它的奇特之处,请划出来。3、读出奇特之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枝干遒劲”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 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 ③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实录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西小学蔡果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我们知道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这四绝分别指什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尽情饱览“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1、过渡:老师首先带大家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出示课件玉屏楼图),在玉屏楼前,举目四望,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这些奇松的名称。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课件三奇松,) 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题目前画“?”)请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根据自学提示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这些问题:(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自学提示: ①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这三棵松树的句子。说说本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 ②阅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说一说:A、这些松树有什么特点?B、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C、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③读读这些优美的语句,具体体会一下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3、集体讨论交流。 (一)品味迎客松。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先说说本段采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总分结构)三大名松尽收眼底,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呢?(迎客松)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 如今,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B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出示迎客松画面)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它的神奇呢?(指名交流:) (1)姿态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神奇?(点红: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你知道“遒劲”的意思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遒劲”常用来形容书法或绘画的线条。你能把这种雄健有力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读“枝杆遒劲”)(我真佩服你,读得很有力量。)来,男生一起读这个词,读出它的力量。引读:枝干(遒劲)。 理解“郁郁苍苍”: .“郁郁苍苍”什么意思?(青翠茂盛)那么“郁郁”和“苍苍”究竟哪个说的是“茂盛”,哪个说的是“青翠”呢?(“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那“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结合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出示资料指名说(它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风霜雨雪,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查资料)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8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却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句子、齐读) (评价:你的朗读让我听出了迎客松饱经风霜、充满活力,感受到了它的顽强。)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黄山十大名松

黄山十大名松 迎客松 十大名松之一的迎客松是黄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树地处海拔1680米处,树高10.1米,胸径65.6厘米,枝下高2.5米。 送客松 送客松高4.8米,树龄约450年,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名扬世界的黄山迎客松遥相对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近日被列入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送客松”因自然规律等原因而枯死,专家及游客对此均表示非常惋惜。

竖琴松 位于卧云峰侧北坡的竖琴松以形取胜,它主干挺直,顶状如伞,形似竖琴,又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

连理松 被游客寄予纯洁爱情含义的“连理松”,位于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处,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齐肩,如情侣相依。树高20.6米,树龄约400年。 接引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接引松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

麒麟松 生于北海至清凉台路边海拔1470米处,树干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状如送子麒麟,树龄约500

黑虎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处,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故名为黑虎松。该松枝稠叶密,遮天闭日,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树高8米,胸径71.3厘米,地径79.6厘米,枝下高5.2米,冠幅12.5米×10米。树龄约450年

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 一、评课 单元整体教学:教课本、整本书,实践活动 于老师的课:领悟表达①导语理解②领悟表达③读整本书④实践活动课 教学实施:1、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2、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 3、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理解表达(作者如何写风土人情) 二、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 1、教会学生思考 2、教会学生表达词语、写字、朗读——语言文字训练点上整合。例《黄山奇松》。 课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真正的学习是学生参与。 1、有语言运用的机会 2、有语言运用的指导 三、以探究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探究: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规律,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单元整体 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实践活动预习 预习理解表达习作导读课外读书交流听力口语综合性识写字 教学内容整本书 教学结构实践活动 识字加朗读+写字+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导读理解领悟表达 随课文识字集中识字分类识字(归类识字做字卡)带拼音 能按意义归类(教会思考)

四、高中低年级的单元教学模式 低年级:(1 识字写字模块识字(2)课时写字(2)课时朗读(2)课时积累与运用(2-3)课时 低年级的识字写字应如何教? 低年级可以随文识字,自己读课文识字,之后可以集中识字、分类识字。通过做字卡,让学生将字卡识字,可以按结构、部首、字义等方面分类。 (2)朗读:低年级的学生能很快的把对话读出感情来,所以低年级的朗读不要刻意指导,应重点指 导语气,注意文中的提示语,保护学生的语言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 语言点。 (3)积累与运用:对话形式 (4)学以致用:用所学到的对话、词语编句子。 案例:“小故事,大道理”(人教版二年级语文) 中年级:导语理解,注重领悟与表达,要结合教科书内容读整本书,注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首先,通过视频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然后,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接着,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到课外。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在此基础上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1.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我们已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感觉九寨沟确实风光旖旎,很令人神往。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 (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了解黄山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后三单元教案

16 黄山奇松 【课标摘引】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处在一个由依赖到独立的过渡阶段。这时他们强烈的要求自主、独立、成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将整体感知,字词的理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给学生一个立足点,给他足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与指导、齐读等方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查字典、自学、练习、教师指导等方式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能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说出本课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迎客松 1、师:谁来告诉大家,让你感受到黄山松奇的词句是哪些?(指名说) 2、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吧! 出示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1)师:谁愿意来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2)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迎客松的什么? 3)师:怎么奇呢?你能具体说说吗?(板书: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4)师:“枝干遒劲”是什么意思?(迎客松的枝干雄健有力)5)师:(出示实物:一丛松树枝干)你们看这一丛枝干能用“枝干遒劲”形容吗?为什么?(因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饱经风霜”。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教师黄山奇松课件;一丛松树枝干。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黄山奇松(“奇”用红笔写)学生读。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奇”是什么意思? 3、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神奇的黄山感受奇特、美丽的黄山奇松吧! 二、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 1、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的奇,请你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 2、最好的观松处就是—— (玉屏楼) (1)、课文哪句话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齐读) (2)、作者主要描写玉屏楼前看到的哪些奇松?(指名学生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遒劲”应该是刚劲有力,很难折断,而这一丛枝干很弱小,一折即断。) (3)、你是怎么理解“郁郁苍苍”的?能给它换一个词吗?(郁郁葱葱)

奇松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三、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 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 、汇报品读:好!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黄山奇松教案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复习创境,激趣入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思考: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2、交流: “情有独钟”:表现了我们非常的喜欢黄山的奇松。 “处处”:说明黄山每个地方都有。 “潇洒、挺秀”:把黄山的奇松形容得刚劲有力。(拟人方法的运用) 3、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4、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5、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 三、欣赏奇松,研读姿态,体会奇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 (1)把作者具体介绍的奇松名称画出来。 (2)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述的黄山奇松的样子。 2、指名反馈:第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哪三种奇松。(学生反馈: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找出描写三种松树的语句,自由地读一读。 4、指名反馈读,教师引导品读句子。 5、迎客松 (1)迎客松奇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奇”的呢?多读几遍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的词句。 (2)交流汇报: ①体会姿态“奇”,相机理解“遒劲”: ②体会生命力顽强,理解“饱经风霜”的内涵: “饱经风霜”什么意思?想象:迎客松饱经了哪些风霜?它会变成怎样?然而事实上,迎客松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由此可以体会到什么?(板书:生命力强)指名读,生评价,男生齐读,齐读。 ③体会比喻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