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2014-2017)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2014-2017)
高中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2014-2017)

践行“积极教育”,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2014年—2017年)

(讨论稿)

第一部分发展背景分析

一、文化积淀

(一)奋力提升的发展轨迹

我校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励实两等小学堂。学校创办于民族内忧外患的特殊年代,初创办时仅有10名学生;后来历经战争纷乱,遭受日机轰炸,几经停办更名。至解放前夕,学校已有10个班级,学生446名,教工45名;1952年,美籍教师和传教士离开学校回国,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江阴县第一中学。至1959年,学校已发展至8轨24班,学生1000余名,被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命名为地区重点初级中学。

1995年,学校移地新建至现在的长江路校区。1997年顺利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成功创建为省重点高中。2000年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验收,评为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目前,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其中3个国际双证班,共有2000余名学生,专任教师26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4名,中级职称人员143名,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2.16%。

从1907年只有10名学生的教会学堂,到今天办学规模、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的省四星级高中,从励实学堂、辅实中学、春晖中学,私立澄江中学,到江阴县第一中学,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我校的发展是一段困难和信念相伴、坎坷与希望同在、艰辛与喜悦并存的奋力提升的轨迹。这样的轨迹不仅仅是我们学校“励实”精神的绝好诠释,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

(二)励实求进的学校精神

2006年,为迎接百年校庆,学校认真梳理传统文化。时任校长沈娅梅同志首次提出以“励实学堂”中的“励实”二字作为校训,获得全校教职工的一致认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创办者以“励实”命名的缘由已经无从查考,但是“励实”二字的的确确是学校发展历程和办学精神的最凝练的概括。

纵观学校百年发展历程,无论是传教士管理时期还是人民政府接管后的时期,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地域教育格局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无不是在困顿中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勉力提升。这其中有传教士布教的虔诚和坚定,有历届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渴求、对改变自己和民族命运的热望,更有无数一中人从事教育的热情、发展学校的激情。这些就构成了一中特有的文化品格,学校精神。主要表现为自尊自信、不卑不亢,有着独立品格的精神;表现为坚忍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为志存高远、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求真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实践精神。“励实”浓缩有励精图治、求真务实的意义,它是建立在一中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

(三)多元发展的办学成绩

一代代一中人,在“励实”校训的激励下,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法制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点校等,成为了莘莘学子向往、社会各界信赖的一所现代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积淀了丰富的经验:

1.打造了学生多元发展的模式。近年来,学校以“行动德育”助力成长,成效显著。学校围绕传统精品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成人仪式、校园狂欢节、励志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毕业典礼等,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了学校的办学个性。另外,依托学校心理社团、器乐社团、舞蹈社团、书画社团、话剧社团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舞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还努力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开设了美术特长班;与NCC教育机构合作开办了国际双证班,引进国际课程。

2.形成了具有优势的特色项目。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足球为特色项目,艺术为特色载体,创出了一条特色化建设之路。作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学校男子足球队多次在省市中学生足球比赛中名列前茅,并为省市专业球队和高校输送了大批足球人才。学校健美操队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健身操大赛特等奖等多项大奖。舞蹈是本校文艺特色项目,曾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并连年获江苏省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学校先后

被评为江阴市特色学校(AAA)、无锡市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等。

3.形成了一支优秀骨干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通过“政策调动、典型带动、科研推动、读书互动、利益驱动”为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批教师在省市课堂教学大比武中获一、二等奖,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人数上正在不断扩大,年龄上形成了一个合理的梯队,岗位上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是我校向更高层次攀越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同时,一批以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为主的青年管理人才正在迅速成长,为学校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人才基础。

4.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在《江阴一中2009—2012年整体推进课程建设实施规划》的引领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德育活动课程化实施策略、生涯发展指导系列化开发策略等稳步推进。学校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目前,各学科组立足“整体规划、精密布局、删繁就简、合理高效”的原则,形成了校本化实施方案。在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方面,我校一是完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系列品牌活动为特色的德育课程;二是开发以“一中讲坛”和职场实践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为特色的生涯发展指导课程。

5.初步形成了一个凝聚和谐心气的积极教育场。在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场的实践研究》引领下,着眼于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我校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大力营造一个学生情态积极、团结向上、自主发展的“文化场”“教学场”“人际场”“合力场”。这个“场”不仅是一种教育氛围、育人环境,更包括教育理念、思路、策略、方法的变革。通过情感关爱、心理辅导、励志教育等手段努力培植学生积极情态,促进了学生积极生动自主地发展。积极心理场的建设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日趋深刻的文化觉醒

近2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扬利与除弊、继承与发展、重构与完善的变革方法逐渐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学校也在自觉寻找百年老校文化传统向现代教育价值转化的具体结合点,具体表现在:

“十五”前期,学校提出了“把我校建成思想领先、队伍优良、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名副其实的四星级高中”。结合中国陶研会“十五”课题《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生活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确立了“在开放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民主的教育中培养自主人,在和谐的教育中培养健康人”的工作思路。

“十一五”前期,学校明确了“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把我校办成实力一中、书香一中、和谐一中”的办学思路,逐步确立了“打造学生合身教育,创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这个阶段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围绕“最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个命题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十二五”前期,学校提出了“积极教育”“一中教育”的概念,围绕“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彰显学校办学个性、创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具体目标,提出要坚持“励实”校训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办学策略,以打造“挖掘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培育努力进取积极行动的人”的“积极教育”为总体目标。

从“把学校建成名副其实的四星级高中”到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打造学生合身教育”再到以具体的办学策略、办学理念追求学校“一中教育”品牌的树立,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学校有着一段日趋深刻的文化觉醒过程。反观这三个时期,这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绩效快速提升的时期,觉醒的意识、文化的力量不仅是可贵的更是有着实际效果的。

二、问题分析

虽然有了以上诸多积淀,但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文化建设需要走向文化自觉。我校对于学校文化传统缺乏全面梳理和深入解读。不仅表现在对于校训“励实”缺乏规范的阐释,对于办学理念缺乏基于教育哲学的思考,更表现在对于学校文化缺乏制度和实践方面的彰显,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缺乏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未来三年,我们不仅要以“积极教育理论”为理论主体,提出凸显一中特点的育人目标;更要从制度层面、实践层面进行完善和提升,走向学校文化自觉。还要进一步加强改造,学校的物质文化设施也要随着校园改造的步伐同步进行。

(二)教育质量內涵要进一步丰厚。我校在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考成绩方面已经具有了较为稳固的优势,但是教育质量内涵不仅仅是升学率,优秀率,合格率的外在呈现,它应该是学生主体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现有的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与培养全面而又个性化的人才要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课程建设仍有很大的空间,课堂改革的步伐也不并稳健,教育质量的内涵尚不够丰厚。

(三)德育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以励志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的管理模式,但是在进一步推动“人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方面还要进一步明晰路径、整合资源。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绩效工资、岗位设置制度、职称

制度、公积金制度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的实施或改变,随着因高考模式、事业单位编制要求等诸多原因带来的教师超编、老龄化趋势明显,更由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人民满意教育的需求与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升学率的矛盾,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调动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激活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的问题。

第二部分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践行“积极教育”,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

一、办学策略——践行“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就是围绕“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这一中心,通过“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办学策略,发挥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力量,以培育出励实求进的一中人为目标的教育。

我们要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关注体验的德育、协同高效的教学、彰显自主的课程,形成积极进取的学校文化和富有一中特质的“积极教育”体系,建设质量领先、内涵丰富、师生幸福、积极发展的江苏省一流特色名校。

二、育人目标——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

励实求进的一中人的基本特质是:积极进取的意识、自主规划的能力、尚实笃行的形象。

“积极进取的意识”是指锐意进取、不惧困难、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

“自主规划的能力”是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性规划、日臻完善的能力。

“尚实笃行的形象”是指崇德明理、求真务实、踏实求进、开拓创新的形象。

第三部分具体目标及实施途径

未来三年(2014—2017)中,学校将传承“励实”校训,秉承新时期办学策略——“扬长挖潜,以情育人”,在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特色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教育”的要义和内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推进文化建设,为积极教育夯实发展土壤

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需要挖掘促进师生发展的各种积极因素,这其中传承江阴一中传统文化并寻找新生长点对于百年老校新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后三年我校着重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两大领域精心构思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完善新的校园文化体系,提

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明晰精神轴线,推动精神文化深度构建

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未来三年我校既要自觉地加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更要调动全体师生的力量,推动学校精神文化的深度构建。

1.推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不断丰厚。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中轴线,体现在校训、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中,未来的三年中,我校不仅要在文字表述层面进一步明晰和丰富学校的育人目标、学生形象、评价标准等精神话语体系,更要在行动层面切实提升师生的独立人格。文化是依靠人去创生和发展的,一个个鲜活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师生个体才能真正展现一中的文化,发展一中的文化。我校要通过“真人图书馆”“描绘成长轨迹”等形式勾勒师生的美丽的人格侧影,从而描绘一中人的群体影像,以此提炼和丰厚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2.构思好课程教学这一文化载体。精神文化的外显需要各类载体,未来三年中,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各类载体的作用,在实践中彰显文化。除了物质载体等的构思之外,更要特别设计课程教学的彰显路径。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所以课程教学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探求这一载体的过程中,更要首先探求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参与课程的决策和规划,让教师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这项工作包括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材的调整、补充,创编。

(二)建设主题环境,增强物质文化育人功能

未来三年,学校将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精心构思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结合“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建设,突出整个校园“成长助力场”的主题构思,以此统领学校环境布置、信息化建设、生活区改造,努力创设一个主题鲜明、积极自主的工作学习环境,增强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

1. 以“成长主题馆”建设为契机构建成长助力场。2014年学校将结合“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建设,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校将创造性地构思和建设“成长主题馆”,并以该馆为中心在学校教学楼、公共休闲地等增设凸显指导成长的相关设施,借此将学校构建成一个巨大的成长助力场。

2.以电教设备更新为契机探索成长数字平台。自2014年起,学校将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增添教室内的电子白板系统、教师办公电脑、实验室设施、公共区域网络阅读设施、成长指导自助设施等。并通过逐步完善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后勤服务

所需的软件管理平台和共享资源库,推进“办公、管理、教学、服务”的现代化。建成一个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为“积极教育”的实施构建一个助力成长的数字平台。

3.以生活区改造为契机拓展积极教育资源。力求2014年底完成学校生活区改造设计工作,着手准备动工事宜,妥善安排进度,稳步推进改造,至2017年全面完成生活区相关改造。在改造中,在生活区增添学生休闲活动空间、生活自助设施、生活体验场所等,为培养学生的积极自主拓展资源。

二、推进德育工作,为积极教育构建育人平台

我校的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培育励实求进的一中人”这一育人目标,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供人本化的育人平台,构建道德共同体,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自我、积极言行、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一)德育活动品牌化,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继续传承并完善我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紧紧围绕育人目标,遵循“活动传统化、活动课程化、活动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将法制教育、励志教育、成人教育、形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形成德育活动系列方案,让更多学生发扬特长,挖掘潜能,体验成就感,进而形成积极人格。

(二)生涯规划模块化,助力学生自主发展。在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基础上,丰富导师制内涵、拓展导师制指导类型,利用多种途径发挥导师的引领帮助作用;2014年借建设“生涯发展指导”省级课程基地之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逐步建立以专职指导人员为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社区、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指导模式,根据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2015年完善形成分年级的生涯发展指导目标模块:高一——生涯认知;高二——生涯探索;高三——生涯选择由浅入深,步步引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指导。

(三)心理教育融入化,培养学生幸福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心理咨询室里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教育、幸福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之中。通过同伴互助理念的运用,积极教育主题环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以及常态化开设心理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阳光健康、耐挫能力强的积极心理品质,时时理解和感受生活的幸福感。

三、深化课程建设,为积极教育创设实施途径

我校将结合励实文化,遵循“扬长挖潜、以情育人”的策略,着眼于学生优势智能

的发现与发展,立足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全面梳理整合现有课程,优化顶层设计,从两个方面着手课程建设。

(一)关注评价改革,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我校将密切关注最新教学评价方式,深入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在“开齐、上足、教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照实施“积极教育”的要求,对原有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和科学实施。高度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体验和探究式学习,丰富交流和对话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学科形成完整的、基于高中三年统筹规划的《江阴一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意见》,汇编成册,贯彻实施。

(二)践行积极教育,开发一中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将根据办学策略和育人目标,着手开发满足实施积极教育需要的具有一中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构建丰富多彩、自主选择性强的课程文化,呈现江阴一中办学理念在课程上的体现和追求。彰显自主的一中特色校本课程包括活动性德育课程和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两个系列。活动性德育课程侧重培养学生锐意进取、不惧困难、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侧重提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理性规划、日臻完善的能力。通过优化课程更好地培养崇德明理、求真务实、踏实求进、开拓创新的一中人。

1.整合德育活动,优化活动性德育课程

近年来,我校的德育活动已基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系列,未来三年我们将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进一步在序列性、实效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形成系列课程。该课程将在三个年级各有侧重地开设。高一课程侧重形象教育,通过新生入学仪式、军训、学长指导、益锋志愿者活动等课程外塑形体,内塑气质,旨在激发高中生独立心理独立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积极需求,培养励实济世、有现代公民情怀的一中人;高二课程侧重成人教育,通过成人仪式、责任教育、体验式活动等课程,强化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求真、向善、明理、感恩;高三课程侧重励志教育,该课程融入积极育人的理念,发扬学校百年文化精魄,通过励志跑操、寻找身边榜样、交流励志故事等课程,引导同学共同体会奋斗的价值和求知的幸福感,培育其阳光心态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2.建设课程基地,开发生涯发展指导课程

我校将借建设江苏省课程基地——高中生涯发展指导课程基地的契机,开发生涯发展指导系列课程。该课程有三个小系列组成:一是必修系列,内容分生涯探索、生涯选择与决定、生涯规划三个模块,从高一到高三分阶段实施;二是选修系列,内容分为以

“塑造自我”为主题的休闲课程、以“走进职场”为主题的实践课程、以“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综合课程三个模块;三是融入课程系列,将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将高中生涯发展教育中的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的探索、生涯规划等能力指标融入到日常学习领域、科目和课程模块之中。该课程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幸福与完满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四、推进教学协同,为积极教育提供实践阵地

课堂是践行积极教育的主要实践阵地,我校将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注重以情育人,共同搭建师师、生生、师生各个层面的教学协同桥梁,致力于建设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协同高效的课堂。

(一)师师协同,深度推进教学研究

在前几年推进“三点四步”问题导学课堂改革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遵循重大教学活动与日常教学渗透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化、课型化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教学比武研讨活动,并结合研讨活动定期开展教学主题论坛。每周各备课组开设一节研讨课,充分利用录播教室等现代教育设备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研讨课录播率争取达到50%。制度化地开展邀请式听课、行政推门听课、校长集中评课等研课活动,发现典型,推广经验,突出对教师的指导帮扶。各教研组制定教研组三年发展计划,认真分析现状,制定发展目标,对课程开发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组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规划,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和及时更新校内学科网站,做到内容新颖丰富,形式规范多样,检索运用方便,适合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有效实现教学资源高度共享。

(二)生生协同,切实指导合作学习

从新生入学开始,即着手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对教师及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交流,形成学习小组校本化评价方案,每学期结束时对全校学习小组进行评比,并于下学期初对优秀学习小组进行展示及经验推广。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上突出合作互助,齐头并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生生协同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式;在教师讲授时间上进行适当的限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留足时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建设自觉主动、活泼生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三)师生协同,用情演绎以学定教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以情优教,以情优课,追求师生协同,和谐发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将充分了解学情作为开展教学的前提。在教学目标定位与内容选择上,本着“立足基础,抬高底盘,追求质量全面提升”的思路,坚守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目标定位,坚守适切的教学起点。在教学策略上,遵循以情育人的育人策略,强化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沟通、点对点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课堂内外充满“教”的幸福和“学”的快乐。

五、加强队伍建设,为积极教育奠定人才基础

全面实施积极教育,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职业幸福感强的教师队伍。今后三年我们将通过系列措施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加快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丰富师资培训方式,促进队伍整体发展

1.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提升方向。鼓励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的生涯规划,客观诊断自身的专业薄弱点,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的提升点,积极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定期总结,及时调整,做到一人一案。

2.设立常规培训项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促进教师养成善学习、勤反思的良好习惯,学校确立了常规全员培训项目。一是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精读一本教育专著,每月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杂志,每周至少精读一篇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文章,每个寒暑假至少撰写一篇读书笔记;二是定期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评比。

3.确立阶段培训重点,促进专业有序发展。以中青年骨干教师、班主任团队为主体,学校将采取专家讲座、骨干带教、同伴交流、外出培训、建立研究共同体等各项有力措施,为处于青年提升期、中年成熟期、高原发展期的教师确立不同的培训重点,使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均获得有序发展。

(二)强化教师科研能力,助推骨干快速提升

针对不少教师因教科研能力不强影响专业成长的问题,我们将通过激发需求、自我设计、提供指导、创造机会等手段强化其意识,提升其能力,鼓励并帮助其投入高层次教学研究,促进其个体与团队实践智慧的生成,助推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快速提升。

我们力争达成以下目标:每学年有50篇以上的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杂志,100篇以上的论文获各类奖项;3年内有省级规划课题、省陶研课题、省教研课题各一个,无锡市

规划课题2个,无锡市个人专项课题3个以上,江阴市学科课题、个人专项课题10个以上。

学校还将为教师们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如成立青年教师研究会,名师工作室,出版学术专著等,打造若干学科品牌教师。力争3年内有12位以上教师评上江阴和无锡市的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建立1—2个在较大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有1—2位教师评上无锡市名师,1—2位教师评上省特级教师。

(三)完善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快乐成长

我们将以发展性评价作为激励教师快乐成长的良好方式,鼓励其制定专业发展生涯规划,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学校将指导各教研组定期评估每位教师的规划实施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让每位教师找到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和快乐成长的支撑点。

我们还将通过完善奖励制度促进教师幸福成长:一是通过考核驱动,在绩效考核中设置鼓励教师专业上台阶的奖励项目,评优向骨干教师倾斜。二是通过基金推动,在2014年成立“华兰”教师发展基金,通过对“一人一案,人人提升”的考核和奖励推动各层次教师快乐成长。

未来三年,学校还将加大传统项目建设,在原有以足球、舞蹈、健美操为主项的体艺特色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在课堂改革、育人策略、国际教育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形成学校特色。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江阴一中实现本规划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系统由“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评价机制保障”四大系统组成,以建设江阴一中优良的教育生态环境。

一、组织保障

(一)聘请专家学者成为我校三年规划的顾问小组,督促检查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不断完善。

(二)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三年规划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规划领导小组要定期研讨,解决重大问题,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提出实践性意见。积极寻求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以及教育教学专家的外部支持。

(三)加强职能部门建设,提高规划的执行力。学校将加强行政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正气足、能吃苦、善思考、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的培训,提升工作执行

力,提高工作有效性,使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经费保障

(一)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编制每年预算。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率。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用于师资培训、继续教育、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外交流等。

(二)争取地方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三)发挥学校理事会的作用,营造学校发展的优良社会环境。

三、制度保障

(一)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促进校务公开,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分配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和考核机制,制定并完善新的用人和分配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分明,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责重多得的分配原则,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四、评价机制保障

(一)建立考评机构

建立校内考评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包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工会、民主党派及教工代表组成的规划实施评估小组,负责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与评估。

进一步完善校内督导机制,以积极发展为主导思想,一是强化校长室对各中层职能部门的督导调研;二是强化校长室和中层职能部门对各年级组教研组的督导调研,主动发现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经验,帮助教师个体和学科集体科学发展。

(二)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从规划目标、实施状况、实践成效、规划的修正情况等方面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做好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实现规划实施的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三)形成评价机制

校内考评与校外考评相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规划期间,校外顾问小组适时对规划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性评估,然后与校内的规划实施评估小组举行联席会议,及时交流沟通,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的健康进行。最后在规划中期与结束时,由双方共同作出全面的评估报告和成果测定。

第五部分——阶段目标

规划只有具体、可行,才具有操作性,为此,结合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把学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发展项目,使规划变为计划,形成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篇一: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大形势的深化,学校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工 作要求,工作节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而学校师资问题将是影响,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个人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 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进行自我剖析,制定今后三年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大事.鉴于自身情况,特制定个人三年发 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自我分析 本人进入学校已有十八年多的时间,在这十八年多的时间里, 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青年教师很多机会 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我能热爱教育事业, 工作认真踏实,在工作中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乐 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缺乏耐力.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2堂研究课. 4,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5,申报科研型教师,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6,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局面. 8,加大课堂改革力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9,认真研究,实践教研组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力争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数学教研组的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和战略定位 1、办学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战略定位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小学,成为全县一流的小学。 二、具体发展目标与举措 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教师工作作风,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重构学校的价值体系,为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社会向往”学校而努力奋斗。 1、办学条件 (1)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教师办公椅、书柜,添置办公室的电脑,让老师有个非常满意的工作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在未来的三年里,争取所有的教室都按统一标准,完善各类专用设施和仪器。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 2、学校管理 (1)以人为本,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大力倡导和培育“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的教师工作作风,使学校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2)和谐管理,加强办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开明办学、开门办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初步形成制度与人文、继承与创新、共性与特色、民主与集中、稳定与发展相匹配的和谐管理思想,以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与时俱进,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通过强化常规管理,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通过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构筑专业发展机制、完善岗位和职务聘任机制,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 3、师资队伍 (1)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一致、业务精良、管理有效、务实廉洁、甘愿奉献”的领导班子。 (2)师德师风方面,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抓好师德教育,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即“三爱”——爱学生、爱岗位、爱学校;“三心”——一切为了学生的责任心,献身教育工作的事业心,争做专家型教师的进取心。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率和家长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精)

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学校发展,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值此新的形势下,学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使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更全面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成为宜宾市一流学校。学校拟出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认真阅读、分析,献言献策,共商巡中发展大计,为本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 珙县巡场中学校 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1─ 珙县巡场中学校发展规划(草案 (2007──200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开展,学校特制定三年发燕尾服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指针。 一、现状分析 巡场中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为珙县第一初级中学校,简称珙一中;198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高完中,正式更名为珙县巡场中学校。现位于珙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巡场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占地面积14592平方米,校舍面积11838平方米,目前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85名,在编在岗教职工74人,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了51%,中级以上职称36人,占48.6%。

学校现有班子成员9人,其中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人,副校长2人,正校级教研员1人,教导主任1人,政教主任1人,后勤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体卫主任1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老中青结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大局意识。 长期以来,学校把以科技艺术教育见长,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力争第一,形成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活,社会声誉良好,受家长欢迎的学校作为发展目标。在“文明、和谐、务实、创新” ─2─ 的校风;“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育人”的教风;“善思、乐学、力行”的学风指引下来科学规范办学,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关爱他人,文明守纪、诚实守信,乐学善思、身心健康的合格生,努力使学生在科技、艺术等领域学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可技续发展打下基础。学校被先后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宜宾市“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校风示范学校”、“青少年科技示范校”、“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全国初中化学能力竞赛、全国英语能力竞赛等,共有25人次获国家级奖励,16人次获省级奖励,50多人次获市级奖励,100多人次获县级奖励。我校学生参加2005年“迎奥运”征文比赛,有1人获国家级一等奖,6人获国家级二等奖,2人获国家级三等奖。三年中,我校教师有30多篇文章、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励,有70多篇获县级奖。我校有8名教师先后参加市、县说课、讲课比赛,分获市、县一、二等奖。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学校始终不敢懈怠,不固步自封,继续开拓创新,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色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积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究。学校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用健全的制度规范人,用创新的方

教师发展学校三年规划

朝阳小学教师发展规划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专业能力,还要有崇高的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使教师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学校概况 郑州四中创建于1938年,1978年被确定为郑州市属重点中学,2003年被评为首批郑州市示范性高中,2005年被评为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0余亩,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301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1人,一级教师96人。 学校以“厚德、达材、敬业、乐群”为校训,以“为了每位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个性特长”为培养目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团结、求实、创新、育人”的校风,“严谨、善导、敬业、垂范”的教风,“乐学、勤奋、多思、争优”的学风。 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团结拼搏,无私奉献,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管理,取得了突出成绩,荣获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单位、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以“同心圆管理模式”为主导,用制度文化做保障,用精神文化做引领,形成了“精诚团结、爱校如家、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四中精神,学校管理正从制度化管理逐步向文化治校迈进。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北山小学地处李沧区政府所在地。学生来源于夏庄路以西、中心广场以北、京口路以东、大村河以南及部分东西大村庄居民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情况不一,受教育程度不同。十几年来,北山小学以其较为出色的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学校现占地亩,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共21个班,11个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及各种配套室13个,在职教师53人,在校生9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43人,专科10人,高级教师25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市优秀专业人才4人,区级教学能手6人。 青岛北山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名师、英才济济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青岛市红旗大队”、“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优秀数学教研组”、“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依法执教示范学校”、“青岛市课外文化活动示范学校”、“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全国助残先进单位”。

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锐意进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5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学历以上100 %。学校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观念超前、锐意进取、敢于争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一批省、市级教学能手、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坚持“求真、求实、求新、求进”,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本,生以成才为本”的办学特色。我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求发展”,用创造的教育培养创造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满怀信心的走向明天,把学校办成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老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老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发展突飞猛进,教师队伍竞争激烈。我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发展,才能超越自我,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永葆青春并获取职业的幸福。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因此,我要认清教育发展的规律走向、树立教书育人的人生目标。努力走过教师成长过程中漫长的“高原区”,完善自我,加快成长,逐步实现生命价值的最有效措施。在这样的情形下,我认为给自己制定三年规划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基本情况: 我于1996年9月踏上了三尺讲台,至今已有13个年头。回想过去的13年,我在工作中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其间,我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长的快乐。 预期目标: 1、确立“有效学习,适时发展”的理念,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创有效课堂,做有效教师。 2、每学年上1-2节校级公开课,写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各1篇。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动手写一写随笔和读后感。 3、力争在三年内评上高级教师。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明星教师、 1 / 14

资深教师、品牌教师”评选,力争获得“品牌教师”的称号。 4、、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使用教材,将教师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我和学生共同发展。 5、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力争在三年内进行教学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6、逐渐明确带班风格,形成班级特色,争取在两年内把班级学生教育成为文明学生,在学校举行的“五比竞赛”中获得佳绩。 现状分析: 教师是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我人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我一身的美好追求。我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了十几年。十几年来,不管外界的压力有多大,不管别人的生意做得有多红火,我恪守原则:决不把教室之外的一切带进教室,走进教室时永远面带微笑。从进入新纪元的那一天起,我才发现自己的过去只定格在“教书匠”这个角色,只知道忙得只抓学生的成绩,累得蜡炬成灰泪始干,最后一无所获。于是,我下定决心:如何让自己转换角色,从“教书匠”到“创新型”教师。我要在新纪元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着,快乐着,幸福着。 优势分析: 在教学中,我能创设情境,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吸引学生。在课堂中,我会设置悬念,或渲染气氛,或激发学生情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与课文教学同样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 我会以充沛的精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形象的体态去全身心地投

(完整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乐清英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0年9月-2013年8月) 乐清市英华学校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全日制民办寄宿学校,创办于2002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学校董事会的精心运作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已成为乐清市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大型学校。为了增添学校发展后劲,促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在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乐清英华学校2010—2012学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地域环境: 学校地处乐清市柳市镇,东临柳黄公路,北靠乐清中心大道,西濒柳江规划路,柳市镇环城南路从学校南大门通过。每十分钟有一班从柳市车站去黄华、七里港码头的班车从学校东大门通过,距离柳市车站及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东方良港的七里港都不到五分钟的车距。与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七里港镇、黄华镇、象阳镇、北白象镇几乎是等距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17亩,建筑面积56100平方米,绿化面积31566平方米,绿地率38.36%,总投资已超过1.5亿元。 学校规划合理,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安排井然有序,校园东侧为活动区,拥有400米8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和建筑面积达3902平方米的三层体育馆以及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校园中间为教学区,拥有建筑面积达17354平方米的前后两幢教学楼和建筑面积达3602平方米的一幢科技楼;校园西侧为师生生活区,拥有建筑面积共16380平方米A、B、C三幢学生公寓,一幢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一幢建筑面积达8184平方米的下三层为食堂、餐厅,上三层为教职员工宿舍的生活大楼,并拥有发电房、洗衣房、水泵房、锅炉房生活配套设施。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了三个分别容纳120人、320人、360人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四个计算机教室;八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四个仪器室;一个面积为280平方米的图书馆,四个师生阅览室;一个面积为115平方米的校园音响中心以及体操房、医疗保健中心、美术书法室、劳技室等等。实验器材已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2019年)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6年—2019年) 秦安县王铺乡卢胡小学宋彦明 秦安县王铺乡卢胡小学创建于1963年6月,位于卢胡村,学校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坚持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精神,通过前几年三年规划的实施,学校在德育、课堂教学、教育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进步。在今年小学毕业会考中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优胜奖牌一面,学校的老师也获得了县级“先进个人”的称号,并且在秦安县政府网站和天水在线进行了报道。 本规划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未来发展的道路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306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现有5个班级,8名学生,教职工4名,专任教师4名。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3人,占全校教师的75%。 二、学校发展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 由于学校地处农村,所以在交通方面比较落后。道路一边为山,一遍紧邻一条小河。每当下雨,路上泥泞难行。 2.生源状况总体较差 最近几年,由于家庭条件的提高,本生源地的学生大多转到城市或者县城,有一小部分因为哥哥姐姐上初中,而一同转入到乡中心小学。因此,生源逐年下降。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 2、师资 因地域的限制,学校在师资方面略显薄弱。 2.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学校学风良好,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三、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学校发展的关键三年,办学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的问题:由于学校地处农村,生源的补充越来越困难。 2、教师队伍的问题:学校地处农村,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骨干调往其他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使得学校的发展成了恶性循环:师资力量不够,学生不来,学生太少,老师进不来。 3、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虽积极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形成学校文化特色。 第二部分未来发展的道路 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在实际操作层面将这一目标分解为三个部分,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差异发展、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如果将来做的更好一点,那么学校将有长足的发展。 一、思考 通过此次在兰州城市学院的培训,通过影子学校的观摩,通过学员之间的交流,我认为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继承优良传统,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卢胡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学校将围绕对于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实践,不断完善基于城乡差异的办学思想,在新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教师个人成长三年规划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年发展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自己是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虽然能完成一些必要的工作要求,但在教学上与老教师比起来还相差很多,在课堂教学上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小差错,不能那么的得心应手。但毕竟我们还年轻,我们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东西,我们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现提出个人三年的发展规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一)个人优势 工作踏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二)个人存在问题 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略显落后,教育科研能力薄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调查研究,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摆在我面前的任务是重新打造自己,将自己融入到教育改革的领域中。我决心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1、师德目标 加强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积极进取,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 2、教学方面的目标 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力争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科研型、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力争具备终身学习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行动目标 (1)牵手名师 与身边的名师牵手,从身边的名师学起,每月坚持外出听课,认真写出听课感受,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引领示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多出课出好课,使学校的数学教研水平在全市再上一个台阶,使我校多出名师。 (3)专业进修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大坡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现实情况分析。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本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几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纵观局势发展,分析面临的问题,尚有多面手工作有待改进与完善。因为这是现实的需要,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 由于人口数相对减少,学生来源一年比一年困难。在最近几年中,将以每年一个班的速度减少,往后,将在班额配比上,向复式教学的趋势发展。这不但没有减轻办学各方面的压力,反而在工作负荷、资金来源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工作负荷重了,资金来源少了,办学困难了,这就要求积极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知名度,利用本村“经济园区”、“小城镇建设小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扩大学校影响力,广开学生来源渠道,保持学校规模。 (2)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工作管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大量的活动是教学活动。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质量呢? 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学工作管理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使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落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程序性常规。包括期初、期末、期中之常规落实。有工作安排、

工作计划、确定质量标准、拟定工作规范、措施、安全卫生;有 期中测验、考试、工作检查、质量分析、召开学生、教师坐谈会 等;有期末组织复习、组织考试、分析成绩、工作总结、酝酿下 学期工作计划等。 (2)事物性常规。 搞好编班、排课、档案管理。 (3)规范性常规。 制定落实好《教师教学工作测量》、《教研组工作制度》等,做到各方面工作明确目的、简明内容、可行可检,便各项工作、活动规范化、科学化、。 2、组织好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活动。 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要充分发挥教研组这个前沿阵地的作用,利用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注意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1)培养好教研组长。使其明确职责、尽其职能作用。 (2)明确教研活动的内容和任务。确定主攻方向,了解学科动态和信息,确定中心任务和教研教改重点。 (3)建立和健全教研活动制度。为了保证教研工作的正常运行,教研活动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 3、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教师聘任制与教师结构工资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完善机构设置、强化组织职能、确定岗位职责、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稳步提高。故此,必须做到: (1)确保校长办学治校方略的正确性。 (2)建立健全教代会。 (3)强化各部门管理职能。 (4)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报告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学年——2019学年)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牢牢把握今后三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根据《桐乡市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2017—2019学年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东方学校是2005年经桐乡市教育局批准的一所新居民子女学校。学校地处桐乡市区内,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学校目前在校生2000多人,41个教学班。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10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98人。学校以育人为宗旨,“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人品教育”是我校努力打造的品牌。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现状 1.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注重“轻负担高质量”,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让每个学生学有所长。 每一年的“庆六一”、运动会、母亲节、科技节学生踊跃参加,硕果累累。 2.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注重特色创新和品牌建设,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 3.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充实我校教师队伍,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学科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4. 深化了校园文化建设需。 近年来,学校基于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以“养正”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相对成熟,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办学思路,面对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思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味”,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科学管理,用心育人,结合学校办学愿景和实际,使学校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创建让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新居民学校。

学校教师发展三年规划

XX小学教师发展三年规划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专业能力,还要有崇高的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使教师教育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特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一、学校概况 XX小学创建于1911年,是省教委1980年首批命名的实验小学,多年来,学校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实施“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花园”的整体改革目标,各项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学校连续十六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并荣获“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学校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17人,教师119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4名,市区教学骨干50多名。 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在科研课题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屡获佳绩,其中电化教育课题以优秀级别通过结题验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还被评为南京市教育科研和德育先进集体、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 二、发展优势

1.学校有一个和谐合作、敢于担当、善于管理、业务精良、有强烈的改革愿望、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部队伍。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提出了“不仅为学生六年着想,更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思想,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一系列素质教育新鲜经验。在“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发展智能,立足未来”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变革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师自制课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变革教学内容,将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改革考试评价,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关注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开设选修课,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让学生拥有了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3.名师培养工程初见成效。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依据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培养体系,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4.德育有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理想教育为载体,立足课堂主渠道,在活动中深化德育。坚持德育内容“小、近、实”:“小”——教育内容具体,“近”——教育内容贴近实际,“实”——讲究实效、知行统一。 5.学校积极完善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方法。作为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学校,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确立考查、考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商老庄乡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商老庄乡中学 商老庄乡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发展”统领全局,按照“示范、提高、创新、实效”的管理原则,“科学、规范、民主、自主”的管理思想,“学校引导、制度管理、机制激励、自我发展”的管理思路,注重内涵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在德育、教学、队伍建设、教科研、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十个方面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学校。 一、总体发展目标 (一)、培养目标 使我校学生在行为规范、公民基本素养、审美能力、合作意识、体质健康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凸现鲜明的学生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立特长的现代中学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办学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把我校办成“小而精,精而高,高而优”的高质量精品学校。 二、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 (一)德育工作 目标:营造积极、创新、共生的德育氛围,构建有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学生。 措施: 1、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强化全员育人意识,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在“全员、全方位”的德育管理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体验型德育活动”的管理,构建政教、教务规划,年级组、班主任贯彻落实,学生操作、实践的教育网络。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是中小学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现在和未来更适应社会生存。围绕此项教育主要抓好两个重点:一是学生文明礼貌教育,二是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任课教师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会、团委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职能,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行为偏差”学生,制定“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计划。政教处要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的系统方案。 4、营造班级特色文化,开展班级管理竞赛活动。每学期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竞赛活动,将班级文化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的延伸。逐步把行为规范教育由外部压力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左的比较全而长远的发展讣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随着教冇改革大形势的深化,学校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工作要求,工作肖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而学校师资问题将是影响,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 教师个人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进行自我剖析,制泄今后三年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大事。鉴于自身情况,特制能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自我分析 本人进入此校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英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乐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而, 缺乏耐力。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 1, 认真学习新的教冇理念,提髙自身素质。 2, 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 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2堂研究课。 4,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本科函授的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冇培训。 第二年 1, 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冇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 申报科研型教师,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3, 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规划,意思就是个人或组织制定的比较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未来整套行动的方案。WTT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最新 随着教育改革大形势的深化,学校的发展也随之突飞猛进,工作要求,工作节奏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而学校师资问题将是影响,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个人自身的发展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进行自我剖析,制定今后三年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大事。鉴于自身情况,特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自我分析 本人进入此校已有六年多的时间,在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我收获很多。学校的大力发展与改革,给了我们年轻教师很多机会与发展空间,使我积累了一些个人教学经验。 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乐于从事教学科研,但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缺乏耐力。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年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1-2堂研究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本科函授的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第二年 1,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申报科研型教师,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3,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4,争取今年本科毕业,取得本科文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第三年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局面。 2,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3,加大课堂改革力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4,认真研究,实践教研组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力争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数学教研组的发展之路。

学校教师发展规划文件

枣园九年制学校学校教师发展规划(2011 ——2014)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打 造学校品牌的关键。因此,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 队伍,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根据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教师现状分析 从上表中可看出,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基本达标,从骨干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的比例上看,基本适中,但从中可以发现,骨干教师 的比例年轻化,值得反思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自 我价值体现却越来越弱。从学科教学上看,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名师”或“拳头产品”。 二、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初步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营造自主、健康、 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出学校自己的“名师”。 1、出名牌教师: 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教师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有一个质的飞跃,使教师能够站到时代的最 前沿,理解教育,并努力按照这样的理解去实践,探索。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者型教师, 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我们还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造就名学科、名师,力争推出有县、市级影响的名师1—2 名。 2、出品牌学科: 从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层面看,经过三年的努力,着力打造集科研、师训、课改功能于一身 的专业发展型备课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型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培植在教育界有相当影响的名学科,力争1—2 个在县内有影响品牌学科,学校备课组或教研组学习型 组织建设经验能够在市内产生影响,并在县内辐射与推广。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三管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9月—2020年8月) 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我校发展需要的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为宗旨。 2、总体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发展”之路,将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设施先进、校园优美的镇内好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学校,为形成品牌校奠定全面基础。为此,我校积极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勤奋进取,为圆满完成三年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3、具体目标: 一、完善学校建设及教育设施配备和校园绿化。 学校建设及教学教育必备器材配备达标是重点,校园建设和环境绿化是我们今后三年的投入立足点。 具体规划如下: 1、抓紧完善学校的建设,学校的各功能室都将为学生创造更舒适、更现代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享受学习的无尽乐趣。(1年时间) 2、努力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活动。打造花园式校园。(2年时间) 二、追求现代管理 以人为本,追求管理的现代化。学校干部要淡化干部的行政长官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育科研的业务能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新理念。学校管理不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意识。因

此,要开发全体教师的主体性,充分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内在积极性,创建规范、高效、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促使三管学校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业务精良、管理科学、务实廉洁、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实施人性化亲情管理,一切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于为教师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优化学校物质文化。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办学现状,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动态的“温馨教室”,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彰显快乐特色。 3、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在此基础上,打造“我们一起快乐学习,我们共同主动发展”的特色校风,以形成和谐快乐、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的影响力。 4、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事尽其理的工作环境,以及优胜劣汰、优质优酬的工作氛围。 5、树立学校文化品牌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历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和谐的学校文化。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力争示范学校达标。 三、深化教育科研 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的课题为主,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力求通过学校课题组的实验工作,辐射全校教学教研教改工作,通过学习、实验、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影响到教师教学行为上的转变,进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将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通过对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佳华学校未来三年学校发展规划 及其工作思路 一、未来东城民办学校发展趋势分析 五年之前,东莞市被定位为“全国制造业城市”,各地打工一族蜂拥而至,城市人口骤增。时至今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产业结构也在逐步优化、转型、调整。今年“两会”,东莞又明确提出由制造业城市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化城市和高技术值含量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发展转型的战略。所以随着政策的调整,东莞人口结构也会相继发生变化,其结果会同深圳市一样,暂住人口就会逐年减少。那么东莞(东城)民办教育发展势必受到冲击,民办学校的办学压力、危机明显存在。随之而来的将是,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后,部分学校将会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先后被市场淘汰出局。谁胜谁负将拭目以待?在危机面前,谁有先见之明、谁有危机意识、谁有洞察时机的睿智、谁能率先调整学校的办学思路,谁就会在激烈的民办教育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自然就是赢家,就会在东城的教育大舞台上独领风骚,尽显风采。 二、佳华学校目前的办学处境及其优势 东城目前存有三类民办学校共13所:一类房地产购房入户学校(简称贵族学校)有三所,如;朝天实验学校、光大新亚外语学校、新开办的“粤华学校”;二类学校:所谓的已经发展成型的学校,有二所。如岭南学校、旗峰学校等属于南博教育集团的办学实体;三类学校:所谓普通类低收费民办学校,有八所。如:佳华、朝晖、春晖、益民、东珠、为民、利民、科发学校等。就目前而言,我校管理效果、影响、教学质量、教育特色等在第三类民办学校中还没有优势,尤其是教学质量还是属于倒数。 但是,我校办学优势也不容忽视,很多方面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一是我校是后开办的学校,教学场地、建筑设施、设备、校园环境、校园整体布局占绝对优势,教育教学硬件属于后来者居上的地位; 二是我校办校合同期限长远,有办教育的长远计划、规划和打算;周边的生源群体比较充足,短时间内并不缺乏生源,而是缺少社会与家长的信任; 三是教育系统领导对佳华的学校发展高度关注并寄予了希望。尤其是教育系统将有些好的形象工程项目安置在我校,促使我们更有办好教育的信心。 四是因为学校举办者、管理者自信十足,豪情满怀,对佳华学校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投资热情。 三、佳华学校发展方向、思路及其定位 1、加大办学设备、设施投资力度; 2、加大学校上等级、上台阶的力度; 3、加大学校质量、特色、科研的力度; 4、加大学校对外形象和政府部门、教育部门认同、认可的力度; 三五年之内,佳华学校要力争完成由普通类型民办学校逐步向特色、品牌类民办学校转型的过程。 五年之后要逐步拉近与高端类型学校办学的管理距离,最后办出高品位的名校。 只有这样,我校才能在未来的30年中,在东莞的教育园地里取得一席之地。 四、当前学校办学目标定位: “以人为本,快速高效,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战略,打造优质民办学校,建设精品学校,敢于在激烈的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大潮中,大浪淘沙、脱颖而出,成为名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