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

衡水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
衡水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8

衡水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区、工业新区、滨湖新区范围。其它地区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中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容积率、商业比例规划管理第四条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内新建区域,住宅容积率小于等于2.0。城中村、旧居住区、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宅容积率小于等于2.5。河东旧城区部分改造项目容积率控制在2.8。重要区域(如滏南新区)平均不大于2.0,滨湖新区平均不大于1.8。

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内新建区域,商业、写字、办公用房容积率小于等于4.5。棚户区改造项目,商业、写字、办公用房容积率小于等于5.0。城市设计有特殊要求的按批准的城市设计方案执行

第六条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规模小于2公顷的住宅用地,可建设不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10%的商业设施,用地规模大于等于2公顷的住宅用地,可建设不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15%的商业设施。一般情况下不得建设底商,商业设施单独布置。

第七条超高层建筑容积率指标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第八条容积率指标只计算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商业面积计算容积率。

第九条建筑物层高超出标准层高规定的,容积率指标按《衡水市城乡规划局建筑层高控制与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规定》计算。

第十条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符合下列规定的,人行廊道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廊道净宽度不大于6米,廊道下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穿越15米及以下城市支路的廊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6米),且廊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

第十一条原有建筑的容积率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用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第三章建筑间距和退地界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多层居住建筑间距(不具备日照分析技术条件的)可参考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间距系数确定。

(一)平行布置的正南北朝向建筑间距依据日照分析确定,同

时考虑视觉卫生因素,最小间距不小于20米。

(二)多层居住建筑山墙最突出部位的间距不宜小于6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不宜小于20米。

(三)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按各自相应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但不得小于9米。

(四)因场地条件、建筑布局等客观条件限制确实达不到退地界规定要求,不影响公共利益且经相邻权属单位同意的,建设项目可适当减少退地界距离;涉及到现状住宅的,还应当征求房屋产权人的同意。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土地,同期建设的相邻权属单位,经协商同意,可以采取联建方式,不再退让地界。

第十三条中、高层居住建筑间距按日照分析、最小间距双因子控制,且满足下列要求:

(一)依据《衡水市日照分析管理技术规定》进行日照分析。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日照不低于3小时的标准,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有效日照时间带为8时至16时。

(二)南北向平行布置时,最小正面间距按《中、高层住宅建筑间距控制标准一览表》执行;其它方位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表5.0.2-2中的方位折减系数进行换算。

中、高层住宅建筑间距控制标准一览表

(三)平行布置时,最小侧面间距不应小于13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不得小于20米。

(四)垂直布置时,最小间距按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但不得小于20米。

第十四条不同高度的居住建筑最小间距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正面间距:遮挡建筑物高度高于被遮挡建筑的,按遮挡建筑物的最小间距标准执行;遮挡建筑物高度低于被遮挡建筑的,按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执行。

(二)侧面和垂直布置间距按照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垂直间距不应小于20米,侧面间距不应小于13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不应小于20米。

第十五条非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平行布置时,其正面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侧面间距不宜小于6米。

(二)高层平行布置时,其正面最小间距按《高层非居住建筑间距控制标准一览表》执行。垂直布置时,按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且不小于18米。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米。

高层非居住建筑间距控制标准一览表

(三)不同高度等级的建筑平行布置时,其正面最小间距按照各自最小间距标准的1/2之和计算。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侧面间距不宜小于9米。

第十六条居住建筑与非居住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被遮挡建筑为居住建筑,按居住建筑间距规定执行。

(二)被遮挡建筑为非居住建筑,按各自对应间距的1/2之和计算,同时考虑视觉卫生因素。

(三)多层建筑侧面间距不宜小于6米,高层建筑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米,多层与高层侧面间距不宜小于9米。主居室侧面开窗相对时,侧面间距不应小于20米。

第十七条独立设置的单层传达室、配电室、泵房、换热站等公共配套设施,在符合日照、环保、消防的前提下,其与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可酌情减少。

第十八条特殊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

医院的病房、疗养院的疗养室、中小学的教学楼以及老年建筑的主要居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新建建筑与上述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低于与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标准。

第十九条建筑间距应考虑自然地坪高差影响因素。

第二十条建筑退让地界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建筑应按照最小间距标准的1/2退让正面地界。

(二)高层建筑应按照最小间距标准的1/2退让正面地界,且标准日照遮挡线不得突破北地界13.5米或北侧道路的北红线外5米。

(三)多层建筑退侧面地界不小于3米;高层退侧面地界不小于6.5米。主居室侧面开窗时,退侧面地界不小于10米。

第二十一条建筑沿城市道路以及城市绿线、蓝线、紫线建设时,在符合退让道路红线和相邻建筑间距、城市紫线保护等要求的前提下,退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的距离,多层不小于5米,高层不小于8米。

第二十二条建筑间距和建筑退地界应符合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地下空间、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

第二十三条遇有特殊、复杂情况时,建筑间距和退地界参照相应规范另行确定。

第二十四条除大型公共建筑等有特殊要求外,多、高层建筑物的面宽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时,其最大面宽不宜超过80米;

(二)建筑高度大于24米时,其最大面宽不宜超过60米;

(三)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其最大面宽按最高建筑执行;

(四)临城市道路平行布置的建筑物增加面宽时,应按面宽增加长度的1倍增加侧面间距及正面退道路红线距离;临地界平

行布置的建筑物增加面宽时,应按面宽增加长度的1倍增加正面退地界距离。

第二十五条地下建筑物退地界距离,在满足管线敷设、施工安全等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其最小值为5米;深度超过30米的,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第四章插建住宅规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插建住宅是指在已按规划建设的居住片区内部

建设户数小于500户或建筑面积小于3万平方米或用地规模小于2公顷的住宅项目(不包括危险住房改造项目)。

居住小区内部用地规模小于1公顷的非居住小区配套的商业办公等经营性项目以及在多层居住小区内建设的高层住宅组团项目,也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十七条严禁在居住用地中的规划公建、道路和公共绿地内插建住宅。

第二十八条居住街坊内现状规划指标达不到国家规范中强

制性标准要求以及城市规划确定为非居住用地的,禁止插建住宅。

第二十九条现状多层居住小区内禁止插建组团以下规模的

高层住宅。

第三十条插建住宅项目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建设后小区内各项强制性指标应符合国家规范规定且不低于现状水平。

插建住宅应以现有居住小区、组团为依托,或其建成后能与现有住宅组合成相对完整的小区或组团。

插建商业办公项目应位于居住小区边缘,且建设用地至少一条边界与城市支路以上级别的道路相邻。

插建项目应综合考虑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考虑建筑间距、空间环境及天际轮廓线的连贯与过渡。

第三十一条现状多层居住小区内部建设一个高层住宅组团的,其建筑高度不应超过12层(36米)。建设两个及两个以上高层住宅组团的,在保证有高度为7-12层的住宅组团过渡的前提下,可安排一部分13-18层住宅。依此类推,直至18层(54米)以上的高层住宅。

第三十二条插建项目以及多层居住小区内部建设高层组团

项目,报批前需落实下列要求:

一、土地权属明晰。

二、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建设单位应征求其所依托的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大会的意见。

四、符合现行规划审批程序的其他要求。

第三十三条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特殊规定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五章日照规划管理

第三十四条居住建筑应依据经住建部鉴定通过的日照分析

软件进行日照分析,住宅每套至少应当有一个居住空间(卧室或起居室)大寒日日照时间不小于3小时(旧区改建的项目按照大

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应当作为公寓式住宅,并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注明。(公寓式住宅只能在规划的住宅用地(含兼容住宅用地)上建设,使用年限、产权登记、水电等费用参照住宅有关规定,公寓式住宅的间距控制要求按住宅标准执行,但公寓式住宅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项目总住宅建筑面积的10%。

第三十五条申报项目以外被遮挡的生活居住类建筑原有日照时间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叠加申报项目的日照影响后,仍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叠加申报项目的日照影响后,原有日照时间标准不应减少(以原有生活居住类建筑现状日照最低值为标准)。拟建建筑影响现状住宅建筑少量住户达不到上述日照标准时,建设单位经征得该部分受影响住户同意的,可予以规划许可

第三十六条下列建筑不作为被遮挡建筑进行日照分析:

(一)违法建筑(已办理住宅产权登记手续的除外);

(二)临时建筑;

(三)被违法变更为生活居住性质的建筑;

第六章建筑退道路红线规划管理

第三十七条红线宽度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两侧新建建筑退红线距离应符合《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控制一览表》规定。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控制一览表

注:

1、建筑退红线均从地上建筑物的主墙体外沿算起。

2、沿道路交叉口布置的建筑,退三角视距按红线宽的道路执行。

第三十八条红线宽度小于等于15米的城市支路两侧,新建建筑退红线距离不应小于5米。

第三十九条地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不宜少于地下室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室底板的距离)的0.7倍,且不得小于5米。

第四十条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退红线距离应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

第四十一条道路桥梁、道路交叉口周围或特殊地段(包括大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商业街、特色街、景观道路、主要出市口)的建设项目,可根据专业技术要求或城市设计要求调整退让距离,具体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

第四十二条退红线少于8米(含8米)的新建建筑,沿路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平行红线布置时不得突出建筑主体1.8米;垂直红线布置时不得突出建筑主体1米。

第四十三条建筑退红线距离还应满足项目本身配套管线及其设施布置的要求。

第四十四条沿街围墙退道路红线应大于0.5米;建筑外设下沉式广场等设施,退道路红线不宜小于5米。

第七章建筑高度规划管理

第四十五条建筑高度均应满足日照、建筑间距、消防安全等相关要求,并按建筑高度分区进行控制。

第四十六条住宅建筑高度控制还应综合考虑节地、节能及居住的舒适性要求,最高不宜超过75米。

第四十七条在有净空高度控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微波通讯等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第四十八条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实施保护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重要区域、主要干道、重要节点等特殊景观区域和视线控制走廊,均应编制详细城市设计,进行建筑高度控制。

第八章附属绿地和配套停车规划管理

第五十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设用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

绿地面积。

建设用地内应安排一定比例的集中绿地面积,居住用地中集

中绿地面积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

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

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标准日照阴影线之外。

第五十一条同一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

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集中绿地指标的

前提下,可以不平均分布,并鼓励沿城市道路布局。

第五十二条作为绿化景观组成部分的建筑小品、水池、溪流、步道等,可一并计入绿地面积。

覆土厚度达1米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可一并计入

绿地面积。

采用植草砖铺装的停车位,按照铺装面积的30%计算绿地面积。

第五十三条新建住宅用地的机动车停车应以地下为主,地面停车率一般住宅不超过10%,保障性住房房、集体宿舍不超过40%,其他不超过20%,应将5%的停车位数量作为公共停车或访客停车

向公共开放,棚户区改造项目受改造地块因素制约的地面地面停

车率可酌情增加。

第五十四条建设用地停车位需满足《建设项目配套停车位控制表》的规定。按规定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还应同时满足交

通影响评价的要求。

建设项目配套停车位控制表

第八章市政工程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管理

第一节供水及排水工程

第五十五条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应当满足雨污分流的要求。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应全收集,经处理符合国家标准后排放。

第五十六条水厂、加压泵站用地外围应当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防护带。

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与现状水厂、泵站用地边界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第五十七条污水处理厂周边应当设置不小于10米的防护绿带。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的污水处理厂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生活居住类建筑。

第五十八条建(构)筑物与城市水源输水管涵净距不应小于10米;建(构)筑物与净水输水主干管净距不应小于5米。

第五十九条排水泵站应当独立安排并设置围墙,且与生活居住类建筑间应有卫生防护距离。采用地下式布置且地面部分为绿化的,间距可适当减小。

第二节能源工程

第六十条中心城内新建220千伏及以下变压等级变电所应采用户内式结构。在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变电所应选用小型户内式或地下式结构。鼓励变电所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或结合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建设地下或半地下变电站。

第六十一条新建10千伏配电所应当采用户内式结构或箱体

结构,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10千伏开关站宜与10千伏配电所合并设置。

第六十二条中心城内新建22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应当采用地下电缆。不具备入地条件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应沿道路绿化保护带、河道保护带同塔多回架设。

地下电力电缆可采用沟槽方式或排管方式敷设,同一路段上的电力电缆可同槽敷设。

第六十三条输电线路不得跨越屋顶为可燃材料的建筑物,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不得跨越长期住人的建筑物。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及构筑物。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是指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第六十四条城市供气方式宜采取管道供气,各类城市燃气管道应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并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保护。

第六十五条新建住宅小区必须全部接入天然气。

第六十六条城市燃气管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燃气管道不得敷设在建筑物下,并不得在下述场所敷设:高压走廊;动力和照明电缆沟道;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堆场。

(二)不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敷设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三)布置在桥梁上的燃气管道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4Mpa,且应采取保护措施。

(四)燃气管道穿越铁路、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路时应加套管。

第六十七条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地下燃气管道宜沿城市绿化隔离带或道路外侧的绿化带敷设,并应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管线综合

第六十八条城市工程管线宜布置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应结合道路网规划,采用地下敷设;严格控制新建各类架空杆线。

在城市道路下性质相同的多种管线应同沟敷设,有条件的可建设城市管线综合廊道。

现状10千伏以下电力架空线和电信、路灯、有线电视等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地下埋设。

第六十九条不具备开挖条件或者道路红线内无敷设空间,且道路两侧有绿化保护带的,可在绿化保护带内设置,但埋深不得小于1米。

第七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应当同步设计并实施管线工程。

新建道路内的各种管线应当预留支管或者接口;各种管线的附属设施以及专用管线,应当设置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

第七十一条各种工程管线不得上下平行重叠埋设。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1)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2)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3)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4)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5)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6)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

第四节环境卫生工程

第七十二条生活垃圾处理厂用地周边应当设置宽度不小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周边可设置防护绿地或生态绿地。

第七十三条在城市居住区、商业街区、道路广场、公园、大型公共绿地等场所附近,应当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置公共厕所。

道路两侧规划绿化保护带宽度大于15米的,独立式公共厕所可设置在绿化保护带内,但不得妨碍城市管线的敷设。

第五节城市防灾设施

第七十四条确定消防站的布局,应当符合消防人员接到出动指令后五分钟内可到达辖区边缘的要求。消防站应设在辖区内适中位置和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临街地段。生产、贮存危险化学品单位的地区,消防站应设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处,其边界距上述危险单位一般不宜小于200米。

第七十五条城市消防通道设置应满足下列规定:

1)消防车道的净宽、净空高度均不得小于4米;

2)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地的面积不应小于12×12米;

对于高层住宅,回车场不宜小于15×15米,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18米。

3)建筑物沿街道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米。

第七十六条城市道路消火栓应当在人行道上设置,间距不大于120米,交叉路口一般应当设置消火栓。道路红线宽度超过60米的,应当在道路两侧设置消火栓。消火栓距道路路缘石距离不大于2米。

第九章城市地下空间

第七十七条城市应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明确地下空间资源保护、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内容。

第七十八条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应与地面建筑、人防工程、地下交通、管网、地下文物及其它地下构筑物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并符合文物保护要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规模应满足地面交通、公用设施承载力要求。

第七十九条城市重点地段、同一街区以及相邻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宜按规划进行互通设计控制。新建相邻商业、办公高层建筑地下室应设置连接通道,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米,净高度不应

小于2.8米。

第八十条同一深度地下空间设施产生冲突时宜遵守以下避让原则:

(一)人行和车行设施产生矛盾时,行人设施优先;

(二)地下民用设施与公用设施产生矛盾时,公用设施优先;

(三)地下交通设施和管线设施产生矛盾时,交通设施优先;

(四)不同交通形式产生矛盾时,根据避让难易程度决定优先权。

第十章附则

第八十一条本规定有效期自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泉州市2018届高三单科质检地理科

泉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使用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西安-成都)全线开通运营。高铁沿线桥隧比例高达85%以上。西成高铁的建设开辟了中国西部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1~2题。 1.保障西成高铁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 B.市场C.技术 D.资金 2.西成高铁沿途桥隧比例高是因为 ①沿途地势起伏大②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 ③沿途聚落分布密集④沿途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花果同树”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景观。果农选择晚熟果实品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挂果保鲜”技术,在果实成熟时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果树花开后再摘。图1示意花果同树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实现“花果同树”规模经营的主导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气候 D.品种 4.下列地区最有利果农实施“挂果保鲜”技术的是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江淮平原 D.山东丘陵 5.使用“花果同树”技术能 ①提高果农经济效益②促进果树品种改良 ③带动美丽乡村发展④显著增加果实产量 图1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义乌市城乡房地产规划管理技术规范

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二节建设用地 第三节建筑容量 第四节绿地 第三章建筑管理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退让 第三节建筑高度 第四节建筑基地出入口及停车 第五节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 第一节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五章附则 附录一名词解释 1 / 1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镇规划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义乌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尚无详细规划的,应按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建设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可不受本规定的限制。 在规划编制、管理中,涉及消防、人防、环保、交通等其他专业的, 1 / 1

除符合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其他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章用地管理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结合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本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宜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 1 / 1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

2018年衡水市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小学学业水平抽样检测二年级数学试题 一、填空。(第8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1. 10个十是( ),4个百和2个十合起来是( )。 2.8009里有( )个一和( )个千,10个千是( )。 3.在里○填上“>”“<”或“=” 503○305 9999○10000 6分米○60厘米 1时○50分 4608○4806 8分米○8米 70厘米○7毫米 70秒○1分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学校跑道长300( )。 (2)一节课时间是40( ) (3)一支毛笔长2( )。 (4)一根缝衣针长40( ) (5)小华晚上睡了10( )。 (6)小亮跑100米用了17( ) 5.小明每天早上都跑步锻炼身体,他先向面跑到人民桥,再向( )面跑到文化宫,最后 向( )面跑回家。 xK b 1.C om 6.右图中,有( )个锐角, ( )个直角,( )个钝角。 7.下面每个数接近几百或几千? 598≈ 3007≈ 7130≈ 688≈ 903≈ 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 3 □ - □ 8 □ 4 4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9. □÷□=4……1,除数最小是(),此时的被除数是()。 二、选择。(5分) 1.一棵大树大约高8()。 ①分米②米③厘米④毫米 2.下面()中的“3”和4354中的“3”表示意义一样。 ①327 ②39 ③1003 ④3200 3.下列图形中()的角最大。 ①②③④ 4.38至少再填上()可以被5整除。 ①3 ②2 ③7 ④4 5.分针从数字8走到数字9,经过的时间是() ①.1分钟②.5分钟③.1小时 三、计算。(24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7+55= 48÷6= 29÷7= 63-34= 55-27= 60+400= 50+60= 36+35= 88-29= 90+900= 1000-800= 7200-7000= 2.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18分) 53+9= 44÷5= 457-368= 713-555+415 = ﹡800-109= ﹡46+558=

2018泉州质检参考答案

2019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D D D D A D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B D B A C C B 题号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C C 26.【9分】 (1)武夷浙江台湾(2)三明宁德 (3)二氧化硫变好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水份丰富,适合林木生长。(答2点得2分)27.【7分】 (1)陡崖鞍部(2)丘陵①(3)7 (4)25 (5)正北方 28.【8分】 (1)云贵桂 (2)提供电能、满足珠江三角洲用电需求(缓解珠江三角洲的用电紧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答对一点即可,1分) (3)亚热带季风气候支流多(流域广、通航里程长);河流水量充沛,河道稳定;河流汛期长、不结冰,终年可通航。(答2点得2分) (4)纬度位置: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北纬22—24度、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海陆位置:位于珠江入海口,南临南海、江海汇合;相对位置:北靠大陆,南与东南亚相望(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答对其中2点得2分) 29.【8分】 (1)昆仑太行(2)黄河含沙量增加(或水量增加) (3)高寒海拔低,气温高(热量充足) (4)水土流失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30.【10分】 (1)波斯印度马六甲 (2)管道运输 (3)如右图(2分) (4)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高温炎热;夏季多洪涝灾害;多泥石 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答对一点即可,1分) (5)运输距离短(时间短);运费省(成本低);运输更加安全(可 连续性运输)(答对一点即可,1分) 31.【8分】 (1)北美美国白令 (2)西高中低东缓(东西高,中间低) (3)太平受西部高大山地影响(地形影响),海洋气流不能深入。 (4)南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高),适合生产、生活。 第 1 页

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年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市规划 管理技术规定 (2018年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建设用地管理 (3) 第三章建筑间距 (8) 第四章建筑退让 (11) 第五章建筑日照 (12) 第六章建筑规划设计 (14) 第七章规划指标计算 (15)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 (19) 第九章附则 (24)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2条恩施市城市规划区(以下简称规划区)内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应当遵守本规定。 涉及建设、消防、人防、绿化、抗震、环保、环境卫生、节能、交通、航空、气象、水务、燃气、文物保护、信息网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3条本规定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为目标,切实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利益的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第4条本规定由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国土、住建、交通运输、公安、消防、人防、园林、城管、水利、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2章建设用地管理 第5条建设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选址在现状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的区域。特殊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三区四线”空间管制要求; (二)在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应当以旧城更新、整治为主,不得破坏原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注:①住宅建筑类的密度特指住宅建筑净密度。

2018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查地理

2018福建省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 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 阃,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图1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l —3题。 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2.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A.沿河成路 B.陡峻盘旋 C.岭横越垭 D.险绝而栈 3.古代褒斜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 D.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图2为南非某省最大水库的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图3为南非区域图。据 此完成4-5题。 4.图2所示的水库,可能位于图3中的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5. 2014年以来,该省多处水库出现与图2所示蓄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B.蒸发加强,水分大量丧失 C.经济发展,淡水需求增多 D.管理混乱,淡水浪费严重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表l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

据此完成6—8题。 6.表l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A.草地农田水域 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 D.水域草地农田 7.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8.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题。 9.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10.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Il.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000年以来,沿线的环境演化和农业文明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现的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及其进程。丝绸之路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生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公里。图7示意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

慈溪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慈溪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附件1 名词解释 1.容积率:一般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详细计算方法见附件2容积率计算规则。 2.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3.建筑高度:指建筑室外地面至建筑物檐口(包括女儿墙)顶的高度。如建筑室外地面标高不一致时,以周边最近的城市道路标高为准加0.2米作为室外地面标高。具体计算规则详见附件2第3条。建筑高度用作计算建筑间距时,可从被遮挡建筑室内地坪开始计。 4.绿地率:一般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绿地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5.用地兼容: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在规划编制和实施阶段,对不同类别性质用地进行合理选择、调配的弹性规定。 6.带征用地:随规划建设用地一并从农村集体土地连带征收为国有土地的用地。 7.公共开放空间:指在建设用地内,全天候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停车场、通道等公共使用空间。 8.建筑间距:指建筑外墙面之间的正向最小垂直距离除去 —1 —

遮挡建筑挑檐宽度。具体计算规则详见附件2第3条。 9.低层建筑:指高度小于、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居住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10.多层建筑: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多层居住建筑为四层以上(含四层),高度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 11.高层建筑: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 12.塔式高层建筑:指面宽小于36米的高层建筑或各面长高比均小于0.45的高层建筑。 13.板式高层建筑:指非塔式高层建筑的其他高层建筑。 14.遮挡建筑:指对现状或规划居住建筑的日照条件产生影响,且与日照受到影响的居住建筑的主要采光面存在正向间距的建筑。 15.老年人居住建筑:指专门为老年人设计建造的建筑,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 16.双拼式村民住宅:指两户相互拼接建设的村民住宅。 17.联排式村民住宅:指三户或三户以上相互拼接建设的村民住宅。 18.成片改造村民住宅区:对旧村原有居住用地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村庄风貌等活动,改造涉及村民住宅超过50户的地区。 19.新选址村民住宅区:在旧村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集中新建村民住宅的地区。 —2 —

(解析版)衡水市衡水市2018-2019年初二上年末数学试卷

(解析版)衡水市衡水市2018-2019年初二上年末数学试卷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旳是()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分)下列各运算中,正确旳是() A. 3a+2a=5a2B.(﹣3a3)2=9a6C.a4÷a2=a3D.(a+2)2=a2+4 3.(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旳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第三边旳长是() A.7B.4C.3D.3或7 4.(3分)一个三角形任意一边上旳高都是这边上旳中线,则对这个三角形最准确旳判断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5.(3分)如图,AD是△ABC旳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 旳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旳面积为() A.11 B.5.5 C.7D.3.5 6.(3分)如图,给出了正方形ABCD旳面积旳四个表达式,其中错误旳是()

A.(x+a)(x+a)B.x2+a2+2ax C.(x﹣a)(x﹣a)D.(x+a)a+(x+a)x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7.(3分)若分式旳值为0,则a旳值是. 8.(3分)分解因式:3a2﹣12ab+12b2=. 9.(3分)点P关于x轴对称旳点是(3,﹣4),则点P关于y轴对称旳点旳坐标是.10.(3分)已知,a2+a﹣2=3,且a≠0,则a﹣a﹣1=. 11.(3分)若关于x旳二次三项式x2+kx+b因式分解为(x﹣1)(x﹣3),则k+b旳值为. 12.(3分)已知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DB′、EB′分别交边AC于点F、G,若∠ADF=75°,则∠EGC旳度数为. 13.(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C=30°,点D是BC边上旳点,CD=1,将△ACD沿直线AD翻折,使点C落在AB边上旳点E处,若点P是直线AD上旳动点,则PB+PE旳最小值是. 14.(3分)一个多边形截取一个角后,形成旳另一个多边形旳内角和是540°,则原来多边形旳边数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第15、16小题各5分,第17、18小题各6分,共22分) 15.化简:.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节选)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第三章 建筑管理 第四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工程管线综合 第五章 城市景观与环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3 建设基地控制指标 注: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五。 2.3.8 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人行通道且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范围: 2.3.8.1 通道内不设置商业设施,通道全天候对公众无偿开放; 2.3.8.2 通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0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通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5米。 第三章 建筑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建筑物的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抗震、安全、环保、工程管线和文物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执行本规定。

3.1.2 根据居信建筑日照标准和我省实际情况,居信建筑日照间距系数低限什按表三-1执行。 3.1.2.1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下列公式计算: L=i:H 式中:L=建筑间距 i=日照间距系数 H=南侧建筑的计算高度(见附录二) 3.1.2.2 居信建筑日照间距按表三-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旧城区改造中局部地区确实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的,按现状城市人口计,中小城市可减少系数0.05,大城市减少0.1,并应通过市县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局部地区"的范围。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住宅正南向东布置时的照间距。

衡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衡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第一部分(1-4题 20分)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描写出小石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春风吹拂 ..( )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 ..( )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 (zhèn jìng)。 (4)我们要(qiān xū)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4. 下面图表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请概括 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第二部分(5-20题 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二、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琬年七岁,

泉州2017初中地理质检(2017和2018两份及答案)

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测 地 理 试 题 (本卷共6 页,两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毕业学校 姓名 考生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2分,共 5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017年4月5日夜间,贵州省遭遇冰雹袭击,损失巨大,冰雹天气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图1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在以气温和降水量为坐标的图 上,读图完成2~3题。 2.图示地区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 .10℃ B .15℃ C .20℃ 3.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全年高温干旱 读图2“世界古老文明区分布图”,完成44.图中古老文明区的共同特征是 A .全部位于亚洲 B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C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D .终年高温炎热 5.黄河流域与其它三个文明区来往最短的海上 航线经过下列哪个交通要道 A .直布罗陀海峡 B .白令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6.图中甲半岛的居民主要是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目前,中国已成为登陆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游客们在南极地区可能看到的代表性动物是 A B C D

8.“除了脚印,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回忆,什么也不带走”,下列做法符合极地生态旅游的是 A .追逐着企鹅拍照 B .给动物投喂食物 C .品尝当地野味 D .把生活垃圾带走 9.读图3,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处 B .乙地可以大面积种植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 C .丙地的河口是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 D .丁河段水量少,应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读图4“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地形区位于旱灾出现频次﹥30的是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1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旱情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可缓解旱情 B .乙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旱情严重 C .丙地区终年少雨,旱情严重 D .三地旱灾频发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大 12.我国西部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少,主要原因是 A .终年湿润 B .人口稀疏、城镇较少 C .气温年较差大 D .工农业发达,城镇密集 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进入老年型社会。读图5回答13~14题。 13.中国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年份是 A .1990 B .2000 C .2010 D .2020 14.为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政府提出的措施是 A .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B .鼓励向海外移民 C .加快城市化进程 D .“全面二孩”政策 读图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第15~17题。 15.下列地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是 A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 .1月10℃等温线 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6.丙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A .高寒 B .干旱 C .暖湿 D .炎热 图6 图4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 图5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 图3

城乡规划技术规范

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一节技术标准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城市用地分类:按照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 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大类分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以及水域和其他用地(E)等10大类。 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关于居住,工业,道路广场,绿地四类主要用地,本标 准还规定了其他单项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分别为:居住用地18.0-28.0m2/人(其中采用I级用地标准的城市不得小于16.0 m2/人),工业用地10.0-25.0 m2/人(其中设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不宜大于3.0 m2/人),道路广场用地7.0-15.0 m2/人,绿地大于等于9.0 m2/人(其中公共绿地大于等于7.0 m2/人,对于采用I级用地标准的城市不得小于5.0 m2/人)。上述四大类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一下规定控制: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对于没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比例不宜超过30%)、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 《防洪标准》GB50201-94 1、城市防洪标准:城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 四个等级: 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为大于等于200年 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为100-200年 大于20万人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 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镇,防洪标准为20-50年 第二节技术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1、规划设计基本要求: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 团三级;控制规模为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小区(3000-5000户、10000-15000人)、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 起规划组织结构采用多种组合形式。 2、用地、建筑与规划布局: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 2类。其中居住区用地分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等4类。 3、住宅: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为基础,老年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 2H的标准。对旧区改造可以酌情降低,但不宜低于大寒日照1H的标准。住宅侧面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

《惠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版)》

惠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版)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二〇一六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乡用地与公共设施 (2) 第一节城乡用地分类及适建范围 (2) 第二节公共设施的分类分级标准 (4) 第三节城市绿地 (14) 第三章建筑控制 (15) 第一节建筑控制一般规定 (16) 第二节居住建筑间距控制 (18) 第三节非居住建筑间距控制 (20) 第四节地下空间利用 (21) 第五节奖励与补偿 (22) 第四章城市特色保护 (23) 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4) 第二节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 (25) 第三节山水城市特色保护 (27) 第五章道路交通与市政公用设施 (28) 第一节城市道路交通 (29) 第二节城市供水工程 (31) 第三节城市排水工程 (31) 第四节城市供电工程 (32) 第五节城市通信工程 (33) 第六节城市燃气工程 (33) 第七节城市环境卫生 (34) 第八节城市管线综合 (34) 第六章城市防灾 (37) 第一节应急避护场所规划 (37) 第二节城市消防规划 (38) 第三节人民防空规划 (39) 第四节防洪排涝规划 (40) 第五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42) 附录A:用词说明 (43) 附录B:名词术语解释 (4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惠州市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惠州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惠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惠城、惠阳—大亚湾和仲恺三大组团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及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活动须按本规定执行。本规定未明确的的条款,按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三条三大组团以外的县城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汇总3份试卷)2018年衡水市达标名校中考数学检测试题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抛物线y=x 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y=(x ﹣2)2+3 B .y=(x ﹣2)2﹣3 C .y=(x+2)2+3 D .y=(x+2)2﹣3 【答案】D 【解析】先得到抛物线y=x 2的顶点坐标(0,0),再根据点平移的规律得到点(0,0)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然后根据顶点式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 【详解】解:抛物线y=x 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对应点的坐标为(-2,-1),所以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1.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 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2.计算:9115()515÷?-得( ) A .-95 B .-1125 C .-15 D .1125 【答案】B 【解析】同级运算从左向右依次计算,计算过程中注意正负符号的变化. 【详解】 919111551551515????÷?-=??-= ? ????? -11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0+> B .ab<0 C .a>b D .b a 0-> 【答案】C 【解析】根据各点在数轴上位置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由图可知,b0,故本选项错误;

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综合第二次质检地理试题

泉州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综合第二次质检地理试题 2020.5.7一、选择题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过程。J公司1922年成立于英国,主要生产高端汽车,在英国“去工业化”过程中,国内工厂的生产规模缩小。但近年来其在英国国内的工厂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成为英国“再工业化”的典范。据此完成1~3题。 1.发达国家“去工业化”过程中最易向外转移的工业部门是 A.技术密集型工业 B.资源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 劳动密集型工业 2.在“去工业化”过程中,J公司仍在英国国内保有整车生产工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国内 A.研发能力强 B.销售市场广 C.工资水平提高 D. 国家政策支持 3.2019年11月,J公司的英国工厂受脱欧进程影响停产一周,其原因可能是 A.销售市场萎缩 B.原料供应中断 C.交通条件恶化 D. 外来劳工减少

温度、湿度和风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气象要素。舒适度指数越小表示人体越舒适,图1示意7月份杭州市不同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日变化。据此回答4~5题。 图1 4.7月份,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指数较城市硬化区域低,主要是因为城市森林能 A.吸烟除尘 B.释放氧气 C.增湿降温 D.降低风速 5.相对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较好的时间段及原因是 A.白昼温度低 B.白昼湿度高 C.黑夜温度低 D.黑夜湿度高

技术创新正在引发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改变着人口的流动模式。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主要挤占的是中等技能的就业岗位,同时增加其他技能就业岗位。图2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创新之都)、珠海(花园城市)、东莞(制造业基地)四地2000~2015年流入人口的年均增量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图2 6. 2000~2010年期间东莞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投资多,制造业发展迅速 B. 创新能力强,大量人才迁入 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于居住 D.产业结构优化,就业机会多 7.东莞人口的增长会增大东莞对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 A.收入增加 B.技术进步 C.交通便捷 D.市场扩大

烟台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20130618试行)(1)

烟台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用地规划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章建筑工程规划 第一节建筑间距 第二节建筑层高与建筑面积 第三节日照分析 第四节建筑退让 第五节地下空间利用 第四章生态及建筑绿化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道路交通 第二节道路交叉口 第三节停车场 第六章城市风貌及建筑景观 第一节城市风貌保护 第二节建筑景观控制 第七章市政设施规划 第一节市政设施 第二节管线综合 第八章村镇规划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烟台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规划管理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烟台特色风貌,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第四条本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区、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 第一节用地规划 第五条城乡用地分类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按照以中类和小类为主、大类为辅的分类方式对用地性质实施规划管理。 第六条建设用地规划性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 规划的要求。

第七条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兼容性原则,促进土地使用功能的有效混合。用地兼容要求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明确。 第二节建筑容量 第八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应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可参照本规定确定。 第九条居住用地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多层住宅用地规模(ha) 60-140 20-40 1.6-7 容积率≤1.2 ≤1.3 ≤1.4 建筑密度≤20% ≤22% ≤25% 中高层住宅(7-9层)用地规模(ha) 50-130 15-35 1.4-6 容积率≤1.3 ≤1.5 ≤1.8 建筑密度≤20% ≤22% ≤24% 高层住宅(≤18层)用地规模(ha) 50-130 10-22 1-4 容积率≤1.8 ≤2.0 ≤2.4 建筑密度≤18% ≤20% ≤22% 高层住宅(>18层)用地规模(ha)50-130 10-22 1-4 容积率≤2.2 ≤2.6 ≤3.0 建筑密度≤16% ≤18% ≤20% 注:1、当用地规模大于小区规模、小于居住区规模时,按居住区选用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当用地规模大于两个组团规模时,按居住小区选用控制指标;当用地规模大于一个组团规模、小于两个组团规模时,按组团选用控制指标。 2、由不同层数住宅混合组成的住宅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最大值,应取单一类型住宅用地的控制指标作为计算的上限值,并按不同类型住宅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确定。

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四条 (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四)仓储用地(W);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六条 (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 (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 (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 (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