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讲解讲课讲稿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讲解讲课讲稿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讲解讲课讲稿

第十八章环境与运动

(一)填空题

1.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受控装置包括器官和器官,受控对象为机体深部温度。

2.人体的体温与人体的代谢有关,在一天中最低,最高,这种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3.机体对冷环境的反应可归纳为和两个方面,长期工作在冷环境可产生 .

4.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是由于与接触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眼和鼻黏膜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因生理机能障碍而加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5.在热环境下运动可能出现热造成的危害,包括、、热衰竭和等热疾病。

6.运动员因时差而影响生物节律可采取两种调整对策:一是按预先调整生物节律;二是,使生物节律逐步与环境变化同步化。

7.机体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到达皮肤,通过传导、、、的方式向体外散发。

8.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的进行着气体交换,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大气的正常化学组成是保证和的必要条件。

9.对大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和。

10.高原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对诸因素的影响,因而,人在高原时最大吸氧量明显。

11.大气污染会导致持续运动的能力,污染程度越,持续运动的能力下降越明显。

12.体温的相对稳定,乃是在机构的控制下,体内过程和过程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13.长期在水环境运动,可改善机体内的能力,进而提高人体对水的冷刺激的能力。

14.水环境中的运动,对人体功能影响较之其他运动项目深刻,这和水的及特性有关。

15.生物节律的构成包括两方面,一是二是。

16.人在一天中会出现个功能高潮,它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有关。17.在高原无论是安静时还是运动时,呼吸都会。

18.海拔高度越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就。

19.高原可使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增多,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回到平原后机体供氧能力。

20.长期身体训练可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可改善肢体功能。21.低温可反射性地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机体的氧耗。

(二)判断题

1.外界环境的温度越高,机体通过辐射散失的热量就越少。()

2.人在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寒颤加强,促使产热量增加,是冷适应的标志之一。()3.高原服习,表现从事耐力项目或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得到提高。()

4.水环境可使循环功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在水中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以及最高心输出量都高于陆上水平。()

5.训练效果会因空气污染而消退,污染程度越严重消退越快。()

6.在大气污染的条件下运动使人体吸入的有害气体无明显增加。()

7.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对自然环境诸因素变化的一种适应。()

8.健康人的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大气尘粒与SO2共存的协同作用对人的毒性更大。()

10.体温的日节律与肌肉活动以及耗氧量等因素有关。()

11.运动后,直肠与皮肤温差增大,是体温调节能力提高的良好反映。()

12.大气污染对人体产生的急性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是以某种或某些毒物急性中毒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毒物直接作用的结果。()

13.热习服的人,运动时虽皮肤血流减少,但伴随排汗能力提高,机体外周导热能力增强。()

14.如果在污染严重的室内运动或健身,由装修材料引起的人体伤害就更为严重,久而久之,将必然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15.生物节律的存在揭示内环境的稳态呈现节律性的波动。()

16.体温调节是通过人体自身调节系统,即生物控制系统来完成的。()

17.热习服时,出汗和蒸发散热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外周导热能力提高。()

18.在水环境中运动,运动技能的掌握和陆地上要求相同()。

19.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与海拔高度及运动项目不同而有差异。()

(三)单选题

1.有关生物节律的错误叙述是()。

A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B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固有的节律

C 它通常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D 意义在于生物体对外环境的变化能做出更好的前瞻性反应

2.正常人直肠,腋窝和口腔温度的关系是()

A 直肠>口腔>腋窝

B 直肠>腋窝>口腔

C 口腔>腋窝>直肠

D 腋窝<直肠<口腔

3.在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时,身体散热的重要方式是()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D 蒸发

4.日体温的周期性变化表现为()

A 清晨2-6时体温最低

B 午后2-4时体温最高

C 午后4-6时体温最高

D 午夜0时体温最低

5.在高原,使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缺氧 B低气压 C 低气温 D 生物节律的改变

6.体温是指()

A 人体皮肤的平均温度

B 人体内部的温度

C 人体的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

D 人体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均值

7.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A 脊髓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下丘脑

D 延髓

8.空气质量被描述为中度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为: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运动耐受力(),健康人群中普遍()。()

A 显著加剧,不变,出现症状

B 显著加剧,降低,出现症状

C 不变,降低,无变化

D 无变化,不变,症状明显

9.体内产生的热量,实际上来自于()

A细胞的物质代谢

B 细胞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C 细胞中的物质氧化过程

D 细胞从外界摄取的能量

10.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机体主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散热()

A 辐射

B 蒸发

C 对流

D 传导

11.空气流动散热快的原因是()

A 辐射

B 蒸发

C 对流

D 传导

12.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降温是增加()

A 辐射散热

B 蒸发散热

C 对流散热

D 传导散热13.热环境下进行运动训练()

A 耐热性得到改善

B 耐寒性得到改善

C 耐热性和耐寒性都得到改善

D 耐热性和耐寒性都无改善

14.将中暑病人衣服解松,用扇子扇风是增加()

A 辐射散热

B 蒸发散热

C 对流散热

D 传导散热15.墨西哥奥运会资料认为导致有氧运动能力下降的临界海拔高度是()。

A 1000米

B 12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16.初上高原进行亚极量运动时,生理功能的变化是()

A 肺通气量减少 B心率减少 C 心输出量增加 D 摄氧量增加17.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 辐射

B 蒸发

C 对流

D 传导18.水环境对人体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完成与陆地上相同强度运动时()

A 肺通气量增大

B 吸氧效率下降

C 心输出量减少

D 搏出量增加

19.高原训练对人体的负荷有()

A 运动缺氧负荷

B 高原缺氧的负荷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四)多选题

1.下列影响皮肤温度变动的因素是()

A 大量出汗

B 环境温度的变化

C 皮肤血流量改变

D 精神紧张

2.有关自主性体温调节机制的正确叙述是()

A 通过调节体内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的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B 由体温的自身调节系统来实现

C 其中的调节方式类似恒温器的调节

D 包括人行为性的体温调节,如人为采取的保温和降温措施等

3.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效应有:()

A 直接作用

B 间接作用

C 急性作用

D 慢性作用4.人体运动和劳动时,热应激反应的表现是()

A 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B 醛固酮分泌减少,导致钠离子的丢失过多

C 排汗明显,尿量减少

D 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能量代谢率提高。

5.冷习服的标志是()

A 皮肤冷感觉阈上升,寒颤发生推迟;

B手、足温度下降;

C 非寒颤传热增加;

D 路易斯反应时间延长。

6.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特点是:()

A 涉及面广,易感性差异较大

B 低计量、长时间的作用

C 多途径进入人体

D 多种因素同时存在7.人体高原习服的表现是()

A 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的容积密度减少;

B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C 血红蛋白的氧离曲线左移;

D 安静和次最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下降。

8.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需要对大气环境提出要求,应选择的环境有()

A 无大气污染的环境

B 污染较重的环境

C 污染较小的环境

D 有无污染的环境均可9.大气中的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单独的影响

B 相加的影响

C 互相削弱的影响

D 协同的影响

10.要使高原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应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A 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

B 持续时间

C 强度

D 高原训练后出成绩的时间

11.评定人体对冷习服的基本测验方法有()

A 测定产生寒颤的皮肤温度阈值

B 测量手和足的温度

C 观察在寒冷中睡眠的能力,未经习服的人会因打寒颤而不能入睡

D 测定体温

(五)名词解释

1.自主性体温调节

2.热习服

3.高原适应

4.生物节律

5.中暑

6.大气污染

7.体温

8.对流

9.大气环境

10.生物节律起搏器

11.非同步综合症

12.末梢血管紊乱反应

(六)简述题

1.简述冷环境的适应。

2.简述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

3.简述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热伤害。

4.简述生物节律的合理利用及重要意义。

5.简述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6.简述高原训练的人体生理负荷。

7.简述大气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特点。

8.简述在高原训练中,掌握好强度的主要因素。

9.简述运动训练和体育健身对大气环境的要求。

10.简述评定人体对冷习服的基本测验方法。

11.为什么水中运动能量的消耗比在陆上进行同强度、同时间的运动要大?

12.简述运动员因时差而对生物节律发生影响可采取调整对策。

(七)论述题

1.试述人在水环境运动的急性适应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2.试述高原习服的生理学基础及其意义。

3.试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效应关系体现的主要方面。

4.试述预防热危害或将热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的原则。

5.试述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下丘脑;产热;散热

2.凌晨2~6时;下午2~6时

3.产热;保温;冷习服

4.污染物;呼吸道黏膜表面

5.脱水;热痉挛;中暑

6.将要到达的比赛时区的昼夜节律;提早到达比赛地区以适应时差 7. 对流;辐射;蒸发

8.人体生理机能;健康

9.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10.循环呼吸;下降

11.下降;严重

五四运动说课稿精装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 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我将其归结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初二学生实际,本课的三维目标我是这样确立的: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相关史料、图片和电影片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五四精神;难点则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运用情景创设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我将采用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的一段,以激昂雄壮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引入课题:五四爱国运动 (二)讲授新课(28分钟) 本节的三个子目,我将其分为三个篇章,即寻源五四、感知五四、弘扬五四。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天平天国运动》。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展开今天的说课。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模块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课。该课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不懈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顺应世界潮流的要求,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分析了教材地位以后,我们来看教学目标。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准备先说总体的课程标准,然后说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在这里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和“认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次重点。在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从而步步深入,彻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来看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首先通过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基本史实。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接着通过教师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内容的讲解以及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看待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落后性,并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最后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以及北伐、西征、东征这一过程时,我准备插入一系列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地图,从而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在讲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时,我准备引入一系列阅读材料,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我准备适当引入史学界的论证,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自我鉴别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首先通过教师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以林凤翔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和英雄观的教育。其次通过对天京事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最后对太平天国运动评价时,必须跳出传统史学对其完全肯定的框架,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同时,还存在着摧残传统文化、领导阶层内部生活腐化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从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实。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紧紧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这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框架。《天朝田亩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以往学生认知基础上来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难度相当大。若能恰当的选择切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第十三课五四运动

鸿桥中学教研活动说课稿 教而不研则罔 课 题:五四运动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时代的曙光》的单元主题下,它发挥了动员广泛的群众基础、凝聚民族精神和力量、促进先进的中国人从以西方为师到以俄为师、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重大转型,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设置 课标: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知识目标:掌握五四运动过程、爆发背景、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PPT 材料辅助,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史论结合的历史观。通过感悟“五四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86655277.html,][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86655277.html,] 学情分析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大胆地发表见解。 “四基三点” 基本知识:掌握五四运动过程、爆发背景、历史意义 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资料、运用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 科网] 重难点处理方法 针对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五四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片段,带领学生感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如视频导入、图片和史料的呈现) 针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来源:Z 。xx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655277.html,]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补充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86655277.html,]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 图示法 学法:读图法 分析法 流程及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2分钟) 视频导入(图片导入) 解读目标 (1分钟) 自主学习 (10分钟) 要求:1、先整体感知课本,仔细阅读,并作好勾圈点划。 2、注意动脑筋、图表、图片、地图、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 3、学生讲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叙述其过程) 合作交流 (5分钟) 小组交流五四运动的影响 展示释疑(10分钟) 分层展示重点内容 知识拓展 旧民主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比较[来源:学,科,网Z,X,X,K] 达标检测(5分钟) 课堂小结(2分钟) 评价设计 ; 分值评价、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说课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说课稿 《五四爱国运动》是岳麓版高一历史17课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部分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又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故教材的地位相当重要。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比,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②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二十一条”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而提出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人们的反帝斗争,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深层背景。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③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结果及五四精神 难点:五四精神的内涵

(四)教具准备及课时安排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二、教法采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本人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小组讨论回答得分法等,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本人还将采用倒叙法,打破教材结构,把五四运动背景放到五四运动经过、结果之后并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讲授。对五四运动经过和结果的讲授,本人将采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融于其中。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一定要充满激情,自始至终的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 三、学法指导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课堂中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阅读法、归纳法、比较法等,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加深对五四精神内涵的理解等,并指导学生用归纳法构建知识结构。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情境设计:多媒体课件显示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北京大学100周年华诞上的讲话内容:“同志们,朋友们,今天五四青年节,79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提问“五四运动精神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来导入。 二、讲授新课(38分钟) (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13分钟) 本目的讲授,采取指导学生营造历史情境,进行角色表演的方法来突破。 场景: 时间:1919年6月28日

历史试卷分析讲课稿

历史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 2、考试质量 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13、14、19、24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段评价。 3、试卷的主要特点: (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 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 (2)、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 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 (4)、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 4、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具体阅卷中,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 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 5、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异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通过播放视频影像、观察图片、列表比较等途径,认识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 【新课导入】 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并搭配相关文字画面。 教师:这跳动的音符、激昂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回到近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不可超越的,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这是对五四运动极高的评价。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 第一篇章五四前夜——山雨欲来 教师:20世纪初期的中国,布满阴霾。袁世凯对内实行独裁专制,北洋军阀对日本持妥协退让态度。而在这种黑暗中涌动着新潮,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这一切都使黑暗中透露出新的曙光。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的革命风暴即将席卷中国。巴黎和会点燃了这次风暴。 展示: 思考:(1)巴黎和会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 (2)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要求? (3)结果如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中国是战胜国,为什么却是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弱国无外交。当时的北洋军阀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英、美、法、日都想控制和侵略中国。

太平天国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读讲一本书活动演讲稿

读讲一本书活动——《曾国藩家书》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演讲书籍是《曾国藩家书》。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曾国藩这个人,他是宗圣曾子的七十世孙(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酒圣杜康)。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兴是指国家或家族经过一段时间变乱衰弱后重新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过程,清朝的同光中兴是指经过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为什么称卖国贼我们后面再谈。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胡雪岩是晚清的著名徽商,富可敌国。)来说明曾国藩的为官正直。 二是谈一谈人物生平, 一是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书批评咸丰皇帝。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非有大臣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足以说明他为官的清廉负责。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二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文章。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动员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

初中历史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655277.html, 太平天国运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五四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根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 !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引导学生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与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展开教学。 2、教法 结合内容特点及学生实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学法 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影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把握历史宏观概念、获取知识。 、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 我通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二)新知探究 1、五四运动的爆发(10分)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19171919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方霞 一、说教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第3课。该课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不懈抗争的基本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顺应世界潮流的要求,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上承第1、2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与阶级矛盾激化,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二、说目标课程标准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运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在这里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和“认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次重点。在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从而步步深入,彻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首先通过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基本史实。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接着通过教师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内容的讲解以及一些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看待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落后性,并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重任。最后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以及北伐、西征、东征这一过程时,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从而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在讲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 运动说课稿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65527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新文化背景、主要内容、评价。②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突破方法:阅读教材、引入材料、问题探究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突破方法:情景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观察《讲坛上的教授》设问: 你熟悉或了解图片中的哪些人物?这场有众多学者的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该怎样来看待呢?重温历史:观看影视资料,概要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和运动中心。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合作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灯片展示:《不合时宜现象一》、《不合时宜现象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独裁,列强加紧侵略。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思想上: 1)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入中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合作探究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内容灯片展示:鲁迅及作品《药》《狂人日记》片段、陈独秀有关德先生和赛先生言论、场景《陈烈女之死》、漫画《靠不住》、胡适作词《兰花草》、胡适与陈独秀有关新文学的言论归纳小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核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

A 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鸦片战争的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我们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具体情况。翻开课本54页。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阅读课本第一段内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以后······空前激化。”)嗯,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们用四个字“天灾人祸”就可以把它概括起来。天灾呢,就是指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人祸呢,有两个。一个是外国的侵略,另一个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这两个也就是课本里所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其中,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兴起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从内部原因去寻找的,因为内因才是决定因素是不是?(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费和赔款,加紧地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到1849年这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多万两,这就大大加重了农民身上已经非常沉重的封建剥削,同时农民又面临着大小地主、贪官污吏的另一层剥削。农民无法生存了才起来反抗,于是就有了这场农民起义运动。 (1)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间接原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由鸦片战争而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所带来的影响还有阅读课本内容,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在不断加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这就进一步加剧农民的破产。 (3)自然灾害。(直接原因)关于自然灾害这一点,它只是一个导火线,它是这场农民运动兴起的爆发点,即使没有这一点,这场农民起义运动或迟或早都发生。 2、准备(在起义前呢还要有所准备) 每一场运动、斗争都会有一个口号旗帜,或者说是一个思想的引导,无例外,太平天国运动也有一个理论基础的引导,那就是“拜上帝教”。它是由洪秀全创立的。洪秀全是这次农民起义运动的一个重要领袖人物。下面我们来看课本的前言方框部分,简单了解一下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学生看课本)看完课本,你们思考一个问题:洪秀全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或者具体说:是什么让洪秀全萌发了这种革命思想并走上这条革命道路的?(···)看课本,很明显,一个是洪秀全多次名落孙山使洪秀全对科举仕途灰心失望。还有呢?他受到什么的启发?(基督教思想)因为广东处于沿海地区,相对开放的环境给洪秀全接触不同思想的机会,这是第二个主要原因。第三个,看课本,“随后,他···发动群众,乘有利时机,···”这里说的有利时机指什么呢?因为当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广州一带笼罩在高昂的抗英和反清气氛中,清政府的腐败残暴给洪秀全提供了群众条件。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于是,洪秀全领导兴起了这场太平天国运动。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些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1)拜上帝教—思想准备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主要有三个。a“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都应该有权敬拜之;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即所谓的“普天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