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

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一直在持续地完善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统治者为增强专制统治,采取种种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强化对人民的监督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水准。但是封建经济却在持续的当中,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生平与性格: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的著名思想家。

(1)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2)性格:“离经叛道”、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

(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的重大变化。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点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中“存天理,灭人欲”,具有虚伪性。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理解: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全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映。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因为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4.思想主张:

(1)阴阳本源:提出万物皆源于阴阳二气,而不是天理,否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要顺其自然。

(3)反正统:自称“异端”,公开打破对孔子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4)反传统:有力地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点,提倡男女平等。

(疑难探讨)材料一: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尧舜同普通人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圣人。种地、做生意,一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这些就是道。

材料二:李贽还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回答:上述两段文字主要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李贽主张人们应该有平等地位,反映了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和地位;他提出人皆有私,

揭露道学先生的虚伪,反映了其反对宋明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和对纲常礼教的揭露、批判。)

5.评价: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色彩。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社会背景(共同背景)

(1)明清之交,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烈。

(2)在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下,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点受到猛烈冲击。

(3)都参加过反清斗争。

(4)思想上,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理解:反封建思想的产生是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要求。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和禁锢,同样影响了这个时期的思想发展。

2.代表著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

3.进步主张:(共同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4.代表人物:

(1)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①进步思想: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思想上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以限制君权,保证民权。

②评价: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对以后的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疑难探讨)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君》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宗羲的观点并分析其思想根源。

(观点: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政治根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①主要思想: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了“众治”的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评价:开一代朴实致用的学风,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疑难探讨)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回答: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①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哲学思想: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理解源于实践;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评价: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疑难探讨)“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顾炎武《日知录》回答: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并评价顾炎武的观点。(观点:“众治”,即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5.对三大思想家的评价

(1)是明末清初反理学的儒家思想代表。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提倡民主,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他们不畏强权、担当历史重任、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藩篱、探索真理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2)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3)他们掀起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洪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4)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重点突破】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2)国内形势: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发展。②政治: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③思想:宋明理学教条的束缚,不近情理,乃至摧残人性的流弊。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影响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的?

(1)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2)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3)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实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

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动儒家思想发展的?

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政治上:提倡“人民为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和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4.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精品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二:国民党退往台湾时掠走的财富。

3.教师提问: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 史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续表 史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5.教师提问:上述两则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目标解读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 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 官场的腐败 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 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 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xx和早期儒学: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和“至圣”。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以德服人,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和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五年级品社下册 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教案 冀教版

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工业产品并试着分类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2、对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了解自己喜爱的一样工业食品生产过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以后,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我们今天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二、说一说: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提示: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2、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三、练一练:试着给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 四、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当你吃到甜美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们付出了劳动?(结合P75插图) 五、画一画: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画一画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穿衣与工业 教学要求: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远古人类没有衣服穿,冬天披兽皮保暖。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动物的毛编制成柔软的织物,这是最初的纺织品。今天,纺织工人用纺织机把棉、毛或人造纤维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将纱线织成布料,经过漂洗和染色,制成各种各样的布料和纺织品。 二、衣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1、观察P77插图,了解衣料生产过程。 2、说一说:衣料生产过程 棉花、蚕丝、动物毛等天然纤维→纱线→布料→布料纺织品 木材、煤、石油等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造出来的化学纤维 三、衣料怎样变成漂亮衣服穿在我们身上的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 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

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的生活背景: 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一、儒家的起源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核心思想为“仁”与“礼”。 何谓“仁”?“仁者爱人”,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如何“爱人”?夫子曰:“忠恕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谓“礼”?“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这就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二、儒家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时 【孟子】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除了曾参留下了《大学》之外,其他的大多未曾留下什么。到了战国时期,孔子之孙子思收了一名弟子,此人便是日后被称作“亚圣”的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流传于世的著作为《孟子》“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孟子将“仁”发展成为了一套政治学说。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 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人民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荀子】如果说儒学在孔孟手中还仅仅停留在关注人的身上,那么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就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 荀子,名况,赵国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荀子》共三十二篇。其主要思想有如下几点: 1、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 2、性恶论。与孟子正好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在战乱与社会变革中并不适用,更不用说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了。等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打败项羽,百废待兴,这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所以从西汉初年到汉武帝继位时,黄老思想一直在政治上占据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汉朝历经了“文景之治”后,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式的发展需要了。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期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此时,儒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 【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研究《公羊春秋》,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他宣扬“君权神授”,为君王统治天下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君权。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

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李贽的代表作书名叫《焚书》《藏书》? (以这三个问题引出李贽的异端思想) 阅读:李贽语录 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3.(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 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四)研究学习 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展示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著作思想及作用),让各组同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三个组在黑板上展示 (五)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我们如何来评价三大思想家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3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 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插图中“农民、建筑技术人员、研究员、军人”所讲语言,体会工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小结。 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如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等,还为科学研究、

2015-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2018·全国卷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考点】明清思想观念变迁 【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答案】D 2017年题组(备注:无) 2016年题组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第一课时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现状。 4?能运用实例和数据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工业的分布特点,与我们地区相关。 2?初步学会阅读《我国工业分布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主要的工业基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我国工业的分布,培养学生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工业的现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刖学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因为生产要求不同,自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一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使用“学乐师生”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与我们它们往往产APP拍照

师:刚才我们说到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 请思考: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工业产品,哪些是产自本地? 学生代表发言(粉笔,电脑,课桌,书,文具等) 师:回答的好,这些都是工业产品,有工业产品就要生产,哪什么是工业生产呢? 师:请你们把书上第82页画起来,工业生产的概念。 师: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对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国防等有重要影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请思考: 工业对国防、交通、农业有什么影响?(书上第82页思考题) 师:显而易见,影响是巨大的!现代工业是国防和交通的支柱,工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对于现代,没有工业就没有国防和交通!工业直接影响着国防和交通的发展!工业与农业是一对兄弟,也是一个矛盾体,可以这么说,没有农业做基础,就不可能有工业(人都吃不饱,怎么工作?)。同时工业的高度发展必须缩减农业的份额,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透支以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必须平衡发展工农业,合理规划,科学利用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分布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阅读书上83页至85页,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 ?说说我国工业城市分布的东西差异? 3?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是怎样? 学生轮流代表发言。 生1: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 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该地区出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人口的多少也会决定部分工业的分布。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发达的城市,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政治因素:人为的改变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将会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影响,进而影 第2页 响该地区的工业水平,政治中心也必然会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配套第三产业和轻工业、部分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2019·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 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教条主义 C.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儒家思想 2.(2019·邢台质检)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 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2019·襄阳一模)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 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目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 A.“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 B.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 C.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2019·承德联考)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5.(2019·湖北七校联考)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 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解析 【高考导航】 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内容,在强调以文明史观审视历史的今天,本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题型上,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是考查的重点,其中明清思想为重中之重。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当前全球祭孔、开办孔子学院、《论语》热等现象理解儒学与国家建设的联系;二是结合和谐社会构建、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热点问题,理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是注意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如纵向梳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横向比较明清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等。 【考点梳理】 一、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形成 1.源头:百家争鸣 (1)背景: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文化繁荣。 (2)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法治”;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 (3)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透析:①百家争鸣的出现反映了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开始形成的时代特征。②儒家强调道德感化;法家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包含辩证思想。三者互补,在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汉武帝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采用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 例1.(2011年上海单科卷,第8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 B 2.形成与发展:孔子、孟子、荀子思想 (1)创始:孔子。①主要思想:“仁”(核心);德治;有教无类。②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 (2)发展:孟子和荀子。①孟子:把“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被称为“亚圣”;《孟子》在南宋被列为四书。②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天人关系上,提出“天有行常”、“制天命而用之”。 透析: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关系: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影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不断吸纳、融合各流派的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②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体现人文主义精神。③孔孟提出的修身、治国等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第二课时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工业发展面对的挑战我们怎样去克服。 3.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我国主要高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分布是怎样。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初步学会阅读《高兴技术主要分布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高新技术的主要分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应多学习文化知识,为工业的发展付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 1.工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2.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和发展。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充分理解当今社会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在前面的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生产是什么。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国防、交通、农业的影响是什么。我国工业的分布是怎样,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我国的工业

现状又是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不知道你们课后复习了没有。 学生:复习了。 教师:好,那我们就来提提问,看下你们复习的怎样。请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回答正确,我国工业的分布怎样? 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两位同学回答的都好,还有其它问题还要多去复习巩固,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工业要发展肯定要遇到困难,那我们如何去面临挑战?另外,要不断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工业发展的更快,今天我们就针对这样的问题继续学习——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6页至87页。思考: (1)我国工业发展的变化是怎样? (2)工业的发展会面临什么挑战? 教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在教材86页。 1949年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都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教师:那位同学来说说第二个问题。 学生,好,哪位同学来说说。 教师:不错,回答正确。在教材87页。 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第一,工业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工业发展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工业发展过程中,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的技术含量

《4.2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

《4.2快速发展的工 业》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4.2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 第1课时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和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运用数据或其他资料,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采用竞答(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教师承转] 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 4.2 快速发展的工业 第1课时举世瞩目的成就 [提问] 对照课本中“服装生产流程”图,你能说出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吗(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抢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 1.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教师承转] 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 [教师承转提问] 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分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品,部分用于生产。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下表] (用图表形式边提示边回答并填表,知识脉络清晰,比较记忆。) [教师承转]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 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 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四)儒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 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五)儒学发展变异——明清 明清之际,随着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2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案)

《4、2 快速发展得工业》教案 第1课时举世瞩目得成就 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与运用资料,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及其在国民经济得主导地位。 2.运用数据或其她资料,了解我国工业得发展状况。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 了解工业生产得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得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与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得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就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得?(采用竞答(抢答)得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得积极性;教学内容得引入密切联系学生得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就是鲜活得;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得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得兴趣。) [教师承转] 我国得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得发展取得了很大得成就。我们得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您知道什么就是工业吗?您对工业生产得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得地位就是怎样得?这就就是我们一起要来了解得内容。(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得求知欲。) [出示板书] 4、2 快速发展得工业 第1课时举世瞩目得成就 [提问] 对照课本中“服装生产流程”图,您能说出工业生产得三个阶段吗?(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得能力。) [学生抢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 1、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得生产部门。 [教师承转] 从工业生产得过程瞧,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您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得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得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得工业——汽车工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达标 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C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 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 答案:A 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答案:A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答案:A 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思考了哪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3)说明“晚明——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