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作者:姚公一发布时间:2015-05-07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受2005年~2007年钼价格暴涨刺激,钼矿资源储量增长幅度较大。目前,无论钼消费量还是产量,我国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保护不到位、产能过剩等问题。

1.1我国钼矿储量分布及特点

我国钼矿资源丰富,总保有储量840万吨,居世界第2位;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22处,分布于28个省(区、市)。我国钼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型矿床多,陕西金堆城、河南栾川、辽宁杨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钼矿均属世界级规模的大矿。矿床类型以斑岩型钼矿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为最重要,前者如陕西金堆城、江西德兴,后者如河南南泥湖钼矿;矽卡岩型、碳酸盐脉、石英脉型次之;沉积型钼-铀-钒-镍矿床有较大的潜在价值,伟晶岩脉型钼矿无工业意义。从形成时代来看,除少数形成于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之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均形成于中生代,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总储量的35.7%,居首位;随后是东北19.5%、西北13.9%、华北12%,西南仅占4%。就各省(区)来看,河南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30.1%,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共占56.5%。(见下方表1)

我国钼矿的第一个特点是探明储量虽多,但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第二个特点是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钼总储量的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它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储量占总储量的22%。

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吨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吨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64%。大型矿床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于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1%。

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占41.8%。二者合计,达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根据地质找矿周期规律,特别是深部(500米~2000米深)找矿难度甚大的规律,预测“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我国钼矿资源储量快速增加的趋势将有所放缓。

1.2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钼精矿产量及采选产能利用情况

从“十一五”初(2006年)以来,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及全国精矿产量均大幅增长。其中,钼矿采矿能力从2006年的9.3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17.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的31.3万吨;钼矿选矿能力从2006年13.2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2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35.2万吨;钼精矿产量(金属吨)从2006年的4.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8.1万吨,再提高至2012年的12.1万吨,再减少至2013年的11.8万吨。

我国钼矿采选能力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地,即钼矿资源集中的省。上述四省的钼采矿能力、选矿能力分别占全国总能力的71%和80% 。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我国钼矿采矿产能利用率为92%,选矿产能利用率为77%,即:从2008年起,我国钼选矿产能已出现过剩情况。2013年我国钼矿选矿产能利用率大致统计与估算为78.6%,与2008年相似。2013年河南钼选矿产能利用率为68.1%,属产能严重过剩。

1.3我国钼矿企业状况

我国钼矿企业多,规模小,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优强企业(洛钼、金堆城、龙宇钼业、新华龙钼业等)少。2013年,河南省共有钼(钨)企业45家,钼产品产量2000吨/日以上的仅11家,多数企业属需淘汰落后产能。全国钼矿企业状况与河南省差不多。

1.4国内外钼价格变化情况

表2 2003~2013年国内外钼年均价汇总

从表2可看出,2013年钼均价高于2003年但低于2004年,已基本触底。2014年钼均价由于惯性,还要下降,向2003年均价趋近。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暧,现货市场供应较紧缺,据此预测2015年国内外钼价格在触底后,可能振荡缓升。

“十三五”我国钼矿业发展趋势

若按70%概率分析“十三五”全国钼矿业发展趋势,就要分析其三大影响要素:一是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二是“十三五”我国钼产业政策导向;三是“十三五”我国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2.1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

2.1.1资源控制及储备战略

目前,全球85%的钼储量集中在美国、中国、加拿大。美国控制着全球41%的钼储量,加拿大控制着全球6%储量,这两个国家的原生钼矿多。近几年,两国出口均逐年下降,美国直接将钼精矿出口到西欧、日本,减少自身污染。美国钼资源虽然多,却是全球第一个实行钼资源控制储备的国家,加拿大跟随美国,也实施了这一战略。日、韩两国虽然是稀有金属资源短缺国家,但已经将钼等稀有金属储备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储备目标直指我国。日、韩、欧洲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从我国进口钼等稀有战略资源,此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1.2专业化和规模化战略

专业化生产是全球钼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律。美国及智利的著名钼矿企业,利用钼资源优势,生产钼精矿,销售给专业的焙烧厂进行粗加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著名钼加工企业都是外购原料,利用其专业技术,生产附加值高的钼金属制品。这少数全球著名的钼矿企业及钼加工企业,均已实施规模化战略,产能规模大(单个企业年钼精矿产能3万吨实物量以上,年钼焙烧产能2万吨以上),控制了大量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调节产量及价格。

2.1.3技术开发及企业转移战略

专业化生产这一钼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如,力拓集团投资2.7亿美元研究从钼矿渣中回收钼和錸的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物理、化学特殊转化技术生产高纯钼,研发新技术生产高温钼、钼稀土合金、高温高强钼合金、钼钨合金、钼铼合金等。美国、智利等国将高排放、高污染的钼铁、氧化钼生产企业转移到西欧与日本等国。

2.2我国“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导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关税调整、出口配额、指令性计划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性目录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大了对钼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保障了钼等稀有金属的战略性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钼产业政策:严格管理钼矿开采,鼓励钼资源性产品进口和控制其出口,引导钼矿资源向优强企业整合,支持技术开发和鼓励下游深加工,鼓励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显然,“十二五”钼产业政策比“十一五”更加严格,更加完善。那么“十三五”钼产业政策走向如何判断呢?

总体来看,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错综复杂的新形势(缓慢复苏、大国货币、贸易投资、大宗商品价格等)及国际多元利益博弈的新问题[全球矿产竞争,美国“策划两洋战略”,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国家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只能加强,不会减弱——此乃“十三五”钼矿产业政策走向判断的大前提。因此,“十三五”国家钼产业政策将比“十二五”更加系统化、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这是对其走向的基本判断。“十二五”钼产业政策基本上要延伸到“十三五”前期。按照中央国务院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市场干预的总体要求,《国家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及《国家稀有金属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省市与之配套政策,将在“十三五”前中期对钼市场监管、保障国家钼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起决定性作用。

2.3我国“十三五”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从2010年起,随着国际钼市场需求回暧和钼价的逐步回升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出口好转及大量新增资源、新增产能的驱动,即使国家宏观调控开采配额及产量计划对钼产量增加有所影响,但钼产量(金属吨)年平均增速仍可达3%左右,预计2015年钼产量(金属吨)达13万吨,2020年达15万吨。而国内消费量平均增长达10%左右,预计2015年达12万吨,2020年达13.5万吨。

2.4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与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均将钼作为稀有战略资源进行控制与储备,且“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将围绕“控制与储备”为主而制定,有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钼市场可能供需两旺,大致平衡;国内钼价在2015年触底后震荡回升的概率大,但在“十三五”触高(2005年国内精矿年均价5336元/吨度)的概率较小;钼资源储量大幅度增加的概率减小。

根据上述几点,可推断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环境较好,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建设钼绿色矿山的趋势不会变。

献策“十三五”钼矿业改革

根据我国钼矿业的现状及“十三五”我国钼矿业的发展趋势,笔者从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提出若干建议,进行探讨,供大家谋划钼矿业“十三五”发展参考。

3.1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法治化建设)

根据前述钼产业的发展规律,即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治理结构的提升,也必然是规模化、专业化,再结合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少,中小企业多的实际,笔者提出建议:在“十三五”期间,钼矿优强企业与中小企业应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机制,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形成混合所有制等多元法人治理先进结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的要求,“对整合产能过剩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可延长至七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方可逐步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

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这符合国家改革发展产业导向,也符合钼矿业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包括钼矿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将是“1+3”。“1”为企业治理结构法治化,此乃主题;“3”为抓手,即诚信法制化、贸易法制化、监管法制化。

3.2继续加大钼矿资源勘查投入力度

与铜、铝、铅等常用有色金属不同,钼的再生性能差,其生产消费主要依赖原生资源的消耗;尽管我国钼矿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较少;“十三五”末,我国要基本实现小康及中国复兴梦,钼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加大。为此,在“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对斑岩型-矽卡型等工业类型钼矿资源的勘查投入力度,建立更多可供开采的钼矿山资源基地,这符合控制与储备钼矿资源的规律,也是政府与企业责任。

3.3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比较先进(诚信较为法制化、贸易较为法制化、监管较为法制化等),可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中小钼矿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先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甚难。为此,我国优强钼矿企业走“探、采、选、治、加”一体化的创新特色之路,是合理的。“十三五”期间,优强钼矿企业自主创新,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三结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向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开发、综合利用转化;与此同时,对钼精深加工的技术设备,要舍得投巨资强化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中小钼矿企业必须与优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赢,搭车率先提高自身治理结构能力,否则,中小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是很难的。

3.4扩大矿产经营范围和境外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已查明钼矿资源是以钼为主矿产,并共(伴)生多金属为主流类型。钼与铜、钨(伴)共生成矿规律决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深部找矿将可能发现若干个大型铜钼矿床及钼钨矿床。建议钼矿企业主动抓住查明铜钼矿床及铜钨矿床的机遇,扩大矿产经营范围,从单一钼矿开发利用向铜钨等多金属开发利用转型。

“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是我国铜资源等短缺矿种持续利用的基本战略,境外铜钼共(伴)生资源较多,控制占有铜资源,也就可能控制占有钼资源。“十三五”国家产业政策,必将鼓励优强钼矿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铜钼资源。

3.5关注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动态

3.5.1“开放促改革再试验”是后危机大变革的必然选择

实践一再证明,一次大经济危机之后必然会大变革,此乃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市场经济规律。本次后危机时代,即自2011年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新情况;旧平衡被打破,新平衡(欧美服务业创新板块与东亚中、日、韩制造业板块的冲突与合作)正在建立;互联网经济(制造的智能化与服务的数字化融合)产业价值链不断涌现新的高附加值结点,多数为欧美所掌握;全球跨国公司生产从离岸布局转向近岸布局。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出现了一场革命:美国正在策划“两洋战略”,即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及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美国与多国谈判新《服务贸易协定》(TISA)。与此同时,全球商贸也涌现了许多新议题:服务贸易谈判、实体贸易转向数字贸易谈判、从关境处事转向境内处事谈判、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谈判、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从经济标准到道德标准谈判等。国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建设成就,也出现一些新问题:部份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过热、政府企业个人年负债之和已大大超过全国年GDP值,这三大要素引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越来越大;人口能源环境的矛盾日以突出等。通过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对比分析,不难判断:已往“以开放促进增长”(招商引资、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了抓住战略新机遇,迎接新战略挑战,中央下定决心,“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增

长”的新发展模式在上海进行试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贸区涌现于上海,此乃后危机大变革的必然选择。

3.5.2“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新模式的大致判断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深圳、到浦东、再到加入WTO,其发展模式均是“开放促进增长、开放促进改革”。此模式有三个抓手:一是搞特区,二是优惠政策,三是招商遍地开花。三十余年实践后,此模式使我国成为最大贸易体,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出现部份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过热、负债风险甚大、污染严重、行政过强、市场过弱等突出问题。再加上后危机大变革出现的新情况、新议题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创新试验”。因此,笔者判断,按照中央的要求,“十三五”将由“开放促增长、开放促改革”的发展模式加快向“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增长”的新发展模式转变,即加快“十三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

3.5.3上海自贸区的内涵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中、事后对市场进行监管为主;二是对外商投资准入各阶段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要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不公布不执行,凡公布必执行);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金融及海关监管制度均要创新,长期目标是人民币境内外自由流动。该区试验的总要求是制度创新为核心,拒绝跑马圈地,遍地开花;坚持试验,总结出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方案。2015年及“十三五”初,中央与国务院计划出台“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有关政策,全国将以“开放促改革,改革促(有效)增长”的新模式发展。此乃“十三五”经济社会转型的主题。

3.6关注我国稀土、钨、钼等产品被世贸组织终裁败诉的政策变化

败诉后,应对措施可能有:调整稀土、钨、钼等产品出口的管理措施,如关税、配额等,但出口总量控制近期不会改变;按规模化、集团化、法治化规律提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税,提高环保标准,大力发展稀土、钨、钼等深加工产品相关政策,继续推动稀土、钨、钼等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世贸组织终裁败诉的影响。

信息收集人:曹红

2015年5月11日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叶盛基副秘书长 今天我想谈三点,一个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第二个是今年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第三个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展望。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和近十年来取得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了世界汽车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我们应努力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速相符合的发展速度(约为8%-10%)。中国汽车现在产销量刷新了全球汽车生产纪录,但2200多万辆并没有达到发展的高峰。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上限究竟是多少,有人说通过5-10年的发展,可以达到3500万辆甚至4000万辆,这个数字有可能吗?我觉得是很有可能的。但要说明的是,中国汽车目前的保有量是1.8亿,按照每个家庭1台车测算,至少是3个亿,往上高估一点是4—5个亿。现在的居民汽车保有量是1.8个亿,离4—5个亿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是朝阳产业。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年增长率都超过15%,高的超过了30%,虽然里面有国家政策刺激消费的因素,但中国汽车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需求。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速度都超过了国外同行的预料。 但是在自主品牌方面,发展形势却不乐观,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自主品牌,且自主品牌占有率逐年下滑。如果不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在未来十年有没有都还是个问题。没有民族品牌的支持,也就勿论工业支柱了。但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品牌汽车更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另外在出口方面,出口量也是逐年下滑,形势比较严峻。整体而言,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稳定的时期,从产量大国到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大民族品牌,掌握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 (二)201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整体的发展和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的汽车工业发展形势整体比较平稳,发展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刚性需求比较稳定,截至8月,产销量均超过150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10%,但从局部来看,自主品牌的工作做得还是不够,需要引起注意。就出口而言,截至8月一共58万辆,所以全年能否超过80万辆是个问题。

钼镍分离工艺实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钼镍分离工艺实例 一、分布及储量 在我国的湘、鄂、渝、黔、川、桂、陕、甘等省蕴藏着一条长达1600km 的钼镍矿带这种矿藏在过去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石煤,并被开采用来烧砖。钼镍矿除含有钼和镍外,还伴生有锌、钒、银、硒等有价元素。因为成矿条件及地理位置不同,该矿藏伴生的有价元素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以钼为主,如湘西北、黔、桂、渝等地虽以钼为主,同时还伴生有镍,成为钼镍共生矿,故被当地称为钼镍矿、镍钼矿或碳钼矿。这种含有钼、镍的矿藏分布面积大,并且钼、镍的品位很高,钼品位为2%~11%,镍含量一般为钼含量的35%~70%(品位为0.7%~7.7%),高者钼镍比达1∶1(钼开采品位为0.1%,镍为0.2%);此外,有些地方的钼镍矿以镍为主,如湖南的怀化地区。由于资源储量巨大和钼镍等金属品位很高引起了国内外矿业专家的极大关注,如美国的科学家通过与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合作研究,发表了有关此矿成因、矿相、成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报告,并探讨了在美国、美洲形成类似矿床的可能性。据北京大学估算,我国钼镍矿储量为钼520 万t,镍4515 万t,金510t,银10180t,钯480t,稀土501t,磷20521 亿t,与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矿等量。我国钼镍矿(因该矿藏中的钼品位与其他元素比较高,并且储量最大,所以笔者称此矿为钼镍矿)。由于钼和碳共生而为难选矿物。例如,湘西北一带的钼镍矿资源低,主要赋存于黑色页岩型矿体中,矿石成分主要有SiO2、Fe2O3、CaO、Al2O3、P2O5 和大量的有机碳,钼镍矿中、镍主要赋存于一种非晶质胶状化物中。此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辉钼矿、二硫化镍矿、辉镍矿、辉砷镍矿,次要矿物为砷黝铜矿、闪锌矿以及黄铜矿、白铁矿、方铅矿等,该矿同时还含有Au、Ag、Pt、Pd 等贵金属及稀土元素,是一个典型的、宝贵的复杂多金属矿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单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博士点,173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矿业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现设研究生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等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彭世济:(1982至199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学院院长);郭育光:(1993至199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1998至200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王悦汉:(2003至2007,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2007至现今,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乔建永:(2003至现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beijing/yangb/zgkydx.html 由: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整理上传

矿山数字化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矿山数字化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1 陈建宏,古德生,周智勇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E-mail:cjh@https://www.360docs.net/doc/e86887518.html, 摘要:本文对我国“九五”、“十五”期间我国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具有一定争议的“数字矿山”建设的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案进行了讨论;对数字矿山和矿业ERP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界定;对矿山信息化发展的模式和阶段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矿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优先顺序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矿山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全文试图对我国矿山数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简要评述,期望对新世纪我国矿山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理出一个指导性思路和基本框架。 关键词:矿山数字技术,数字矿山,矿山信息化,建设目标,发展趋势 1 前言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在生态系统包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探讨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如果继续沿袭旧的外延扩张式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转向寻求一种变革性力量,将难以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诸多矛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矿山数字技术运用是这种巨大变革性力量的主力军。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国策,国家“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并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战略方针。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是“十一五”矿业发展规划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矿山企业作为资源开发的主体,其信息化是矿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矿山信息化即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整合矿山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管理,及时地为矿业“三层决策”(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进而提升矿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矿山信息化不仅是矿山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矿业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变革和延伸[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矿业经济的繁荣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矿山企业对信息化软件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上世纪90年代,由于我国矿业经济不景气,矿山企业、高等学校及研究院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矿业软件产品的研发速度缓慢,除了经济因素外,其中主要原因是矿山行业难以留住高水平的软件开发和管理人员。面对新世纪迅速繁荣的矿业经济和快速发展的采矿工业,目前我国矿山信息化发展存在二大矛盾:一是矿山信息化产品需求空前增加与国内矿山软件产品研发能力相对滞后的供需矛盾;其次是矿山企业领导对“数字矿山”的高期望值与矿山IT人才流失严重,IT技术力量的严重不足,操作维护培训跟不上,难以保证系统良好实施和运行的矛盾[1-3]。 与此同时,面对中国巨大的矿业软件市场,国外矿业软件商的将主要力量转向中国,在1本课题得到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200449)的资助。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同心产业园情况介绍

按照“科学发展、一区多园、城市产业一体化”的思路,“超前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原则,最终确定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分布于四个乡镇,一区四园,一区:纳雍县产业园区,四园:阳长镇煤电工业园(3.2KM2),主要以煤电及相关产业为主;寨乐物流、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园(7.59 KM2),主要以建材、农特产品深加工为主;沙包矿产品加工及利用园(4.21 KM2),主要以煤化工,钼镍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王家寨同心产业园(15 KM2),主要以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同心产业园”是纳雍县产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革帮扶纳雍的一次创新举措。 1991年以来,民革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深山、走村寨、入农户、问疾苦,深入调研,指导工作,促进纳雍交通、教育、水利、科技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促成投资43.5亿元的4×300兆瓦火电厂和投资44.68 亿的4×300兆瓦火电二厂投资建设,全面推动了纳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民革把纳雍县作为服务科学发展的基地,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积极打造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同心工程”品牌,群众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同心工程”在纳雍的实施更是点多面广,成效卓著。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索中,在“工业强省”的号角声中,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春风中,民革也加快了助推纳雍跨越的步伐。“同心园区”的建设,是民革与纳雍人民一道,同心同行,努力把纳雍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的具体实践。是助推纳雍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工业强县”的重要战略部署。“同心园区”的建设,对纳雍县经济的第二次腾飞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同心产业园”将紧紧围绕“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互动战略模式,依托国家两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

露天采矿设计技术规定与定额 2001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统一采矿设计主要技术要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设计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对其它所有制企业仅供参考。 第103条露天采矿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 第 104 条采矿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优先开发矿石质量高、易采易选和外部建设条件有利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矿床。在矿床总体开发方案的指导下,在技术条件允许和保护资源的前提下,优先开采基建量小、投产快和品位较高的地段。 二、优先采用露天开采。在露天开采与地下开采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中,应充分考虑露天开采在资源回收、劳动条件和生产能力可靠性等方面体现的优势。在方案比较中,一般露天开采可考虑优越系数。 三、加强矿产综合回收,坚持合理的开采顺序,有效利用和保护资源。在同一开采区段内,实行贫富兼采,大小兼采,降低贫化损失,提高入选品位;对暂时不能利用的资源应切实保护;开采主要金属的同时,应综合回收共生、伴生有用组分。 四、对生产规模较大的矿山,应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可行和经济

效益等,做多个规模方案比较,并研究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五、应从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择等多方面重视珍惜土地,降低能耗和节约木材。 第105条结合矿山建设规模、工艺要求和资金条件,应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矿山装备水平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露天采矿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第106条采矿设计应从总体方案到生产工艺全面贯彻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规。对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土地损坏,应有相应的整治、复垦措施。 第107条露天矿设计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资金周转观念、利息观念和投入产出观念,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和动态经济分析,择优选取方案。

中国金矿发展的历史变迁

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5月/13日/第003版 视点 中国金矿的风风雨雨 本版编辑丛鹤一苇 贵州烂泥沟金矿、云南播卡金矿、辽宁猫岭金矿,这三大金矿已探明黄金储量均超过100吨。而今天,这三大“世界级金矿”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掌控—— 1中国特大型金矿被外资控制? 近来,有关中国金矿被外资控制的报道频频见诸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对于金矿资源安全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金融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各界关注。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目前,我国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企业中,外资确实占据、甚至是控制了绝大部分的股份。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7年6月发布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进行金矿勘查开发的国外矿业公司至少有40家,这些公司大多来自加拿大,少数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等。其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活动广泛,其中云南、甘肃、新疆、贵州、内蒙古等是吸引外商投资金矿勘查开发比较多的省(区)。 据介绍,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在中国勘查金矿取得的成果最引人注目。自2002年起,该公司在云南的东川播卡金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原先仅仅为一个民采的“窝子矿”变成了一个特大型金矿床,公司股票价格为此翻了20多倍。 加拿大TVI太平洋有限公司2003年在湖南省常宁市成立湖南太平洋地质勘查公司,成为在我国的首家外商独立勘查公司。该公司拥有湖南水口山的金矿,云桂黔金三角金矿和内蒙古金矿等勘查项目。 澳华黄金有限公司是较早在中国开展黄金勘查开发的公司。该公司参与开发的陕西煎茶岭金矿在持续4年稳产后资源已经趋于枯竭。因此,澳华把下一步的开发重点放在了贵州的金峰金矿。一旦该矿开发成功,将成为国内第二大黄金矿山。 加拿大王朝黄金公司2004年收购了加拿大一家公司在中国的矿业项目。目前该公司拥有新疆哈图金矿、青海红沟金矿、甘肃野马金矿等勘查项目,探矿权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是中国目前金矿探矿区面积最大的外资勘查公司之一。 此外,加拿大阿富勘矿业公司在青海省滩涧山金矿项目和曼德罗矿业公司的辽宁猫岭金矿项目,也是近两年取得重要进展的勘查项目。 然而还有另一个事实被大多数愤怒于外资控制中国金矿的人忽略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本来就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工作,在最初进入时,谁都无法预料最终的结果是喜是悲。因而,在这些春风得意的外资矿业公司之外,还有一些不为人关注的黯然神伤者,比如明科矿业公司。这家来自加拿大的初级勘探公司于1995年进入中国,在河北、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勘查,投入风险勘查资金约2亿元人民币,然而直到今天仍没有一个矿进入开发阶段,也没有转让出一个矿。 2历史的阵痛——外资进入中国金矿的时代背景 实际上,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中,贵州省贞丰县副县长毛仕诚的一段话已经透露出这些特大型金矿的股份比例中,外资缘何占据了如此大的份额——烂泥沟金矿属于微细浸染型难选冶的原生金矿,那些金子都是以极其微小的颗粒存在于矿石中,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选矿和冶炼的难度非常大,当时从国内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来说,还达不到开发这种金矿的条件,所以还无法进行商业性开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澳大利亚澳华黄金有限公司被引进到烂泥沟金矿。

数字矿山软件国内现状

数字矿山软件国内 应用现状 姓名: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摘要:数字矿山被定义为,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把矿山的所有空间和有用属性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表述和深加工,并应用于生产与管理和决策之中。近年来,我国矿山数字化进程发展较快,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数字化程度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关键词:数字矿山;数字化;应用;现状 数字化矿山(Digital Mine)或简化/简称为“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一个“硅质矿山”,是数字矿区和数字煤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在统一的时间坐标和空间框架下,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类矿山信息,将海量异质的矿山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高效和有序的管理和整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与深入研究,信息化在采矿工程及矿山生产技术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浪潮般的推广应用,为矿山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压力,“数字矿山”应运而生。数字矿山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手段,实现矿山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表述、深加工及其在各个生产环节和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它是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的软、硬件分系统组成的庞大系统。 矿山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是应用矿产经济、数学地质、信息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通过计算机及软件,把矿床地质、矿产开发等有关信息,以地理坐标为标准有机集成起来。并通过数学分析研究,建立这些数据的三维空间联系,实现现实矿山实体的数字化、可视化,从而

解决矿山生产动态管理、生产方案优化决策、矿山生产规划、矿床边深部找矿增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技术问题,以便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矿业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矿山数字化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计算机在我国矿山开始得到应用,经过学术界与工业界近20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小进展。数字矿山则是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理念及技术,在矿山勘探、开发及矿山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未来矿山的崭新体系,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矿山数字化的实现对矿山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化解矿山风险隐患,增强安全系数 数字矿山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将矿山各种信息系统、计算技术和工业控制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合理调配各种资源,最优化地控制与调度各种装备与设备,实现矿山管理的科学性和生产的安全、高效、经济和矿产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认识与数字 化再现,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监视。对生产空间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建立各种分析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化解开采过程中的高危险、高危害因素,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做到重大事故的提前处理,把事故消灭在隐患之中。降低开采风险,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保障生产人员的安全。通过矿山数字化,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矿山技术管理水平,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时刻。一方面,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从好的方面来看,入世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汽车需求迅速增加,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单位购车、个人购车比例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国家对汽车企业实行扶弱抗强政策,使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内出现了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国内城市纷纷改建道路、修建停车场、加强交通管制,促进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从不好的方面看,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大量居民持币待购影响了汽车工业的

发展,国内缺乏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外汽车行业相抗衡。国内汽车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零部件制造体系比较薄弱,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汽车工业相对缺乏国际竞争力。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价格不稳定,热销车型任意涨价,汽车的维修市场比较混乱。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市民素质低下影响汽车行驶速度。公路乱收费增加了汽车使用成本,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就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是机遇与挑战并 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所带来的强大购买力,将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进步,国产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逐步增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型企业,政府引导百姓汽车消费,大量汽车将进入家庭。 发展。国道、省道、市道、城市干道等组成道路区域体系,高速路、快速路、城区道路、生活道路组成道路速度体系,地铁、高架桥、越江大桥、越江隧道等组成道路空间体系。公民素质教育将形成人、车、路和谐环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人民将逐步过上“轮子上的生活”。 但汽车工业在未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外进口车将严重冲击国内汽车市场,考验中国汽车工业。道路面积增长速度跟不上汽车增长速度导致堵车现象日益严重,道路管理不善将降低道路的有效使用,城市规划不到位引发的停车难、人车争路现象等

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书 (2016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三、项目简介 氧化矿是金属资源存在的重要形式,如铝土矿、锂辉石、石煤钒矿、镍钼矿、氧化铅锌矿等,分别是铝、锂、钒、镍钼、铅锌等金属的重要来源。这些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国防军工、核能、航天等领域重要战略原材料。清洁高效的利用好金属氧化矿资源是矿业可持速发展的需要,更是支撑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及战略安全的需要。 浮选是分离金属氧化矿最主要的方法,但复杂金属氧化矿浮选分离非常困难,主要表现在:1)氧化矿表面极性和亲水性高,需要长烃链捕收剂在矿物表面吸附,造成选择性低,浮选分离效果差;2)矿物表面含氧或同一元素,界面性质差别很小;3)氧化矿易风化而粒度变细,浮选过程中颗粒间异相凝聚和夹带严重,颗粒与气泡碰撞效率低,浮选回收率低;4)氧化矿的亲水性导致溶解严重,在矿浆中存在很多可溶性离子,导致矿物表面的相互转化,分离选择性差。 基于以上原因,尽管我国钼镍、钒、锂、铝、铅锌等金属氧化矿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利用率远低于硫化矿的水平,甚至难以经济利用。比如湖南和贵州等地的黑色岩系镍钼矿、川西北等地的锂辉石矿、陕西湖北湖南等地的石煤钒矿、山西河南等地的低品位铝土矿、云南等地的氧化铅锌矿等,传统技术针对此类矿石的利用率很低,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急需建立低品位复杂氧化矿高效分离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为有效地扩大我国可利用矿产资源量提供新技术支撑,并解决废水等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复杂金属氧化矿浮选分选难题,本项目主要发明点如下: 1)针对不同金属氧化矿物表面,发明了具有特殊反应选择性的浮选捕收剂的设计方法和捕收剂界面组装技术,强化了浮选界面行为的选择性,解决了镍钼矿、铝土矿、锂辉石矿、石煤钒矿等矿捕收剂浮选选择性问题;2)揭示了矿物、离子和药剂之间的溶液化学反应规律,找到了抑制和加速关键表面反应的边界条件,并据此发明了脉石矿物选择性抑制的溶液化学调控及基于矿浆离子浓度调控的三碱联用方法,成功解决了石煤钒矿、锂铍矿等选矿中钙镁及黏土脉石的抑制问题。3)同时发现了微细颗粒之间,颗粒与气泡之间聚集、分散、吸附和脱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并发明了调控颗粒与颗粒、颗粒与气泡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分散技术、梯度浮选技术、疏水絮凝技术和微泡浮选技术,成功的解决了前述几种金属矿浮选上浮速率问题和回收率低的问题; 上述几项发明成功应用于实践:1)在河南平顶山建立起极低品位铝土矿浮选厂,实现铝硅比小于3的铝土矿资源的经济利用;2)在湖南建立起世界第一家镍钼矿的浮选厂,为200万吨金属量的镍钼矿资源找到了利用途径;3)在陕西建立了第一个石煤钒矿选矿试验厂,大幅度降低了石煤中钒的提取成本。为同类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示范。 本项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18项,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中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

中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及前景 煤炭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和民生所关注的能源产业,也是中国长久以来最主要的能源产业。中国的煤炭生产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从最开始的强人力强劳动力的粗放生产到现在的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的高效生产,中国的煤炭生产能力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就现在而言,根据煤炭埋藏深浅和开采价值,全世界的煤炭开采方式分为井工和露天两种。而中国一直是地采为主,露采为辅。但是中国的露天采矿技术及露天煤矿的发展一直是煤炭行业的一个重大挑战。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且咨询我校有关专家,对中国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及前景有了初步了解和浅显的认识,并对此做了简单总结如下。 一.发展历程 中国露天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期 由于地理条件和开采工艺的限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露天矿的开采一直为极少数。以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及稍后的抚顺西露天煤矿改扩建为显著标志, 开启了新中国露天煤矿建设的起步期, 这一时期划定在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 时间近二十年。由于历史原因, 这一时期的技术体系全部为前苏联技术。这一时期的开采工艺几乎全部为单斗- 铁道工艺。除蒸汽机车和一部分电铲外, 露天开采设备大多为引进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设备。管理模式为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计划管理。露天开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空气的污染、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对经济与社会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的因素, 还没有为人们所顾及。 2.加速发展期 五大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伊敏露天矿,准格尔露天矿,霍林河露天矿,元宝山露天矿)建设成为该时期的主要标志, 时间集中在1980~ 1995年的十五年间。我国的露天煤矿建设事业也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迎来了以五大露天建设为标志的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建设高潮。随着大型露天开采设备的引进、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和运营、五大露天煤矿建设过程中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设计, 使得我们原有技术储备与西方技术与建设理念得到了有机融合, 并从此开启了我国露天煤矿建设和设计的现代技术之门。这一时期在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的同时, 形成了适合我国露天矿山建设条件特点的, 较为完善的现代露天煤矿设计和建设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核心开采工艺为单斗) 卡车工艺。并出现了轮斗、半连续与综合开采工艺。这一时期的露天装备多为引进的大型化开采设 备, 国产设备仅仅起到补充作用。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渐地显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并开始对环境保护、排土场土地复垦及资源有效利用等要素加以关注。 3.创新发展阶段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钼镍矿提钼强化浸出试验研究

第3期2010年6月 矿产综合利用 M ulti purpose Utili za ti on of M i n era l Resources No.3 Jun.2010钼镍矿提钼强化浸出试验研究 沈明伟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针对钼镍矿氧化焙烧过程中生成的MoO 3、MoO 2 、Mo、Mo 2 S3等低价钼化合物很难被碱浸出的缺点,提出 了一种“焙烧脱硫一次氯酸钠强化浸出”的技术方案,并通过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氢氧化钠30%,次氯酸钠20%,浸出液固比3∶1,温度90~95℃,反应时间3h。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钼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浸出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钼镍矿;焙烧;强化浸出;次氯酸钠 中图分类号:TF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32(2010)0320012204 钼镍矿为我国独有的多金属复杂矿种,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川、桂、陕、甘等省区[1]。由于该类矿石碳含量高,其钼含量约为2.5%~6%,钼主要以碳硫钼矿存在于碳质页岩中,且嵌布粒度极细[2~4],因此采用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富集回收。陈礼运[5]等进行过该矿物的选矿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选矿得到30%Mo精矿时收率小于50%。 目前,我国处理该类矿产资源的方法仅局限于电炉熔炼、氧化焙烧—强碱浸出、氧化焙烧—钠化焙烧—水浸、氧压浸出和常温氧压浸出等工艺,且生产规模较小。其中,氧化焙烧—钠化焙烧—水浸工艺,生产成本较低,钼回收率较高,为多数生产企业所采用。氧化焙烧过程中钼氧化率的高低直接决定钼的收率,由于钼在矿物中嵌布粒度极细,现有的技术设备很难有效的将其氧化彻底,各生产厂家通常采用延长焙烧时间的办法提高钼的氧化率,焙烧时间长达十几小时乃至数十小时,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严重制约了钼镍矿的开发利用。 本试验研究采用次氯酸钠强化浸出技术,能有效的解决焙烧过程钼氧化率低的缺点,提高生产效率,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试验用钼镍矿为贵州某地原矿,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氢氧化钠、碳酸钠为AR级,次氯酸钠为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for Extracti n g Gold fro m a Pr imary Gold O re i n M yanmar(Burma) L I Xi,ZENG Mao2qing,WANG Shi2tao,Y ANG Xiao2feng (Kun m ing Supervisi on and Detecting Center of M ineral Res ources,MLR,Kun m ing,Yunnan,China) Abstract:Several series of contrast tests of technol ogical fl owsheets f or extracting gold fr om a p ri m ary gold ore in Myan mar(Bur ma)were carried out.The techno-econ m ic efficiency of f our techmol ogical fl owsheets of direct cya2 nide leaching,gravity separati on-cyanide leaching,gravity separati on-r oasting-cyanide leaching and fl otati on-cyanide leaching was compared in detail.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direct cyanide leaching is a reas onable tech2 nol ogical fl owsheet for extracting gold fr om this kind of p ri m ary gold ore,the leaching rate of gold can reach86. 85%. Key words:Pri m ary gold ore;D irect cyanide leaching;Gravity separati on;Fl otati on;Roasting 收稿日期:2009212214; 改回日期:2010201206 作者简介:沈明伟(197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冶金新技术方面的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中国矿业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从徐州火车站到中国矿业大学做51路(06:00-18:30)到南湖校区,火车站出来右转前行100米。老校区11路,19路,火车站出来左转前行100米。看见车头有点斜的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彭世济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82~198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88~1993);郭育光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93~1998);谢和平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1998~2003);王悦汉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2003~2007);葛世荣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2007至现今);乔建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2003至现今)。 中国矿业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冀中能源体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学院(学院是人事和财务相对独立的办学单位,隶属中国矿业大学管理)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独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独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遵义地区镍钼矿开采尾矿治理方案

遵义地区镍钼矿尾矿环境危害成因及治理方案 一、镍钼矿尾矿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机理及成因分析 遵义地区的镍钼矿为一种多金属共生矿资源,矿石中含有镍、钼、铼、铅、锌、铜、铁、钙、钾、钠、磷、钒、金、银、铂、钨等二十余种元素,其中以钼、镍为主要元素,钼镍矿石远景储量达2000万吨以上,钼金属储量达100万吨,钼平均品位达5%以上;镍金属储量达70万吨,平均品位达3%以上,属于特富矿石;铼金属储量达200吨,平均品位达十万分之三。因此,充分开发利用遵义地区的镍钼矿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镍钼矿的矿层薄,平均厚度在4厘米左右,开采一吨钼镍矿成品将产生约40吨的尾矿,尾矿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钙、铁、铝等无害成分,和最高达5%的碳和硫,及含量均在0.03%以下的砷、钼、镍、钒等元素。这些有害元素在尾矿没有过火时均不溶于水,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有害影响。目前我国遵义、毕节、张家界地区的大部分镍钼矿山的尾矿均采取建尾渣坝随意倾倒的方式堆存,因尾矿中含有1~5%不等的硫元素,这种方式易于自燃,从而使这些有害元素溶解于水中,进入矿山周围的水体中,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要实现钼镍矿的高效安全利用,就必须消除此一安全隐患。 尾矿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含的砷、镍、钒等元素随雨水进入周边环境。而这些元素要溶于雨水并进入水体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尾矿自燃过火,形成焙烧效应;二是尾矿库未实现雨污分流和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尾矿形成自燃必须具备4个条

件:1.含有能在常温下氧化的物质或可燃物,如硫化物和有机碳;2.有氧气存在;3.有使热量积聚的环境; 4.维持足够的时间以达到引燃温度。第1个条件可视为内部条件,不容易改变,而镍钼矿尾矿中恰恰含有丰富的可氧化放热和可燃的物质;后面三个条件为外部条件,通过人为操纵可改变。 二、镍钼矿尾矿危害治理措施 根据对镍钼矿尾矿造成环境危害的机理和成因的分析可知,要对尾矿进行无害化处理,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防止尾矿自燃;二是尾矿一旦自燃后,要采取措施灭火,同时防止已溶于水的有害元素进入周边水体。 借鉴已有的尾矿库建设方法、煤矸石自燃防止措施以及已通过湖南省环保厅核查的慈利县镍钼矿大浒矿区尾矿处理场工程的经验,遵义地区的镍钼矿尾矿采取以下方式的有效可行的: 1、尾矿库的建设要求 1)建设拦渣坝,对整个尾矿库做防渗漏处理; 2)在尾矿库周边建设撇洪沟工程、实现雨污分流; 3)建设尾矿渗滤液处理工程,通过离子交换系统吸收尾矿形成的渗滤液中的有害元素,对渗滤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达标排放,以防备一旦尾矿自燃,有害元素溶于水后直排污染环境。 2、尾矿的防自燃处理 尾矿按要求有序平层,逐层用重型机械压实后,每层均进行黄土覆盖尽量隔绝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