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影像学+自测题+答案

最新医学影像学+自测题+答案
最新医学影像学+自测题+答案

医学影像学+自测题+

答案

§6.2 医学影像学

一、X线成像

(一)透视

【原理】

X线通过人体后,在荧光屏上形成明暗不同的荧光影像,称为透视,亦称荧光透视。荧光屏上的亮度较弱,故透视需在暗室中进行。如应用影像增强器,可显著地提高图像的亮度,故能在亮室内从电视屏上进行透视检查。

【优缺点】

透视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任意转动病人进行多轴透视,并可观察器官的活动功能;而且费用低廉,可立即得到检查结果。其缺点是影像的对比度差,对细小病变和厚实部位例如颅骨、脊椎等的观察困难,且不能留下客观性记录。

【适应范围】

1.胸部的自然对比好,胸部透视应用最广泛。

2.腹部透视适用于急腹症,较大的结石或钙化、金属异物、避孕环以及胃肠造影透视等。

3.骨折整复和异物摘取。

4.各种插管和介人性治疗操作。

【注意事项】

1.掌握透视的适应证和限度,做到目的性明确,有的放矢。

2,提供有关的病史资料,特别是以往X线检查情况,供诊断时参考。

3.早孕妇女、婴幼儿应尽量避免盆腔和性腺区透视。

(二)摄影

【原理】

普通X线摄影又称平片检查,即X线透过人体后,投影于胶片上,产生潜影,经过显影、定影及冲洗手续后,在胶片上产生不同灰度的黑白影像。

【优缺点】

照片的优点是对比度好,成像清晰,细微病灶或厚实部位显影清楚,并留有客观记录,供复查对比和会诊讨论用。缺点是操作较复杂,不便于观察器官的活动功能。

【适应范围】

应用广泛,包括四肢、脊椎、骨盆、颅骨、胸部和腹部等。腹部照片因缺乏自然对比,限于急腹症及结石、钙化等观察。

【注意事项】

1.认真填写照片申请单,包括简要病史、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等,供投照和X线诊断时参考。复查照片应提供老照片号码或照片,以利对比。急诊照片标准掌握要适度。

2.危重病人应作适当处理,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摄片检查

3.作好必要的照片前准备如镇静、清洁灌肠等。

(三)造影检查

【原理】

造影检查系人为地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造成人工的对比影像。对比检查可使平片或体层摄影不能显示的组织和器官对比显影,因而扩大了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

对比剂可分为两大类:高密度或阳性对比剂和低密度或阴性对比剂。

阳性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剂。钡剂用于胃肠道检查,钡胶浆用于支气管造影。碘剂的种类繁多:①无机碘剂如碘化钠溶液可用于逆行尿路造影、“T”管胆管造影、膀胱和尿道造影等。②有机碘制剂口服或血管内注射后,可使分泌脏器管道显影。也可采取直接穿刺或导管法将对比剂引入脏器内及其周围。非离子型对比剂如碘海醇(欧乃派克)、优维显等,其神经毒性很低,可用于神经系统的造影检查。③碘油类有碘化油用于支气管、瘘道、子宫和输卵管造影,碘苯脂适用于脑室和椎管造影。阴性对比剂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用于脑室、关节囊、胸腹腔等造影。使用时应防止气体栓塞。

【优缺点】

造影检查可使许多自然对比缺乏、平片上不能显影的组织器官显影,且可提高其清晰度和对比度。缺点是造影检查的技术较复杂,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有些造影检查有创伤性。对病人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险性。

【适应范围】

造影检查的种类繁多,各种造影检查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应用限度。

1.循环系统:心导管术和选择性右、左心血管造影用以观察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冠状动脉造影可观察冠脉循环,血管狭窄及其部位与程度,以及术后再通和灌流情况。

2.消化系统:钡剂胃肠道造影用以观察胃肠道的功能和形态变化。口服和静脉胆道造影、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等用以观察胆道和胰腺病变。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用以观察腹腔内肿块、大出血及血管内介人性治疗。

3.泌尿系统:静脉和逆行尿路造影、膀胱和尿道造影用以观察泌尿道病变。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观察肾脏肿瘤或肾动脉狭窄。腹膜后空气造影或配合体层摄影可观察肾上腺肿瘤或增生。

【注意事项】

1.造影检查需预先将申请单填好送放射科登记室预约。

2.按照各种造影检查方法的要求,检查前对病人做好必要的准备如禁食、洗肠、碘剂过敏试验等,以保证造影检查的顺利进行。

3.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极度衰弱和过敏体质者,不宜行造影检查,需要时应选择非离子型碘制剂。

4.做好造影反应的急救准备。遇严重反应例如休克、惊厥、心脏骤停、喉头和肺水肿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抗过敏及对症治疗。

5.危重病人造影检查应有医护人员陪同。造影检查后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予以适当处理。(四)体层摄影

【原理】

体层摄影属于特殊X线摄影方法,是应用特殊摄影装置和操作技术,获取某一指定层面的影像,避免影像的互相重叠,从而使病变部位显示清楚。体层摄影有纵断和横断体层之分,目前使用的普通体层摄影机大多是纵断体层,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即CT扫描则是摄取横断体层影像。

【优缺点】

体层摄影可明确平片检查难于显示的重叠和深部病变;观察病变的内部结构有无破坏、空洞或钙化;确定病变的范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可作为平片检查的补充X线检查方法。其缺点是需要有特殊的机器设备、操作技术较复杂费时。

【适应范围】

1.胸部体层:发现肺空洞和结节,鉴别肺部肿块良恶性,观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气管和支气管病变等。

2.喉部体层:显示声门、喉室、真假声带、声门上、下区结构及病变;确定喉癌的部位和蔓延范围。

3.上颌窦体层:观察上颌窦癌的骨质破坏范围,窦腔内息肉或囊肿病变等。

4.乳突体层:可了解外耳、中耳、内听道、耳蜗、半规管及听小骨等结构,协助诊断外耳道闭锁,内听道扩大或骨质破坏,胆脂瘤及耳硬化症等疾病。

5.蝶鞍体层:可观察蝶鞍骨质改变,鞍区钙化和垂体微腺瘤的情况。

6.颅底体层:前、中颅底骨质结构、鼻咽癌的颅底侵犯和颅内蔓延情况。

7.颞颌关节体层:观察颞颌关节破坏,骨折脱位和关节强直等。

8.脊椎体层:观察椎骨骨质破坏、椎管狭窄和退行性变等。

9.肾上腺体层:与气腹配合,观察肾上腺的增生和肿瘤。

10.胆囊体层:与胆囊造影配合,观察胆囊结石、肿瘤或腺肌瘤病等。

【注意事项】

1.认真填写申请单,申请体层摄影应有明确的指征,不可滥用。

2.摄取体层部位的X线平片,以利正确选择体层层面及深度。

(五)数字X线成像

【原理】

普通X线成像其摄影是模拟成像,是以胶片为介质对图像信息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传送。这种胶片图像密度和分辨率较低,且不可调节。为此将普通X线成像改变为数字成像非常必要。

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DR包括硒鼓方式、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digitalradiography,DDR)和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摄影机阵列等多种方式。

【优缺点】

1.较高分辨率。

2.图像锐利度好,细节显示清楚。

3.X线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

4.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图像后处理。

5.能直接进入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实现放射科无胶片化,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教学与会诊。

【主要临床应用】

DR的应用范围与CR基本相同

(六)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原理】

数字成影血管成像(DSA)是计算机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于临床。DSA采取时间减影法,即将血管造影前摄取的照片(蒙片)与造影后摄取的照片(造影片)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减法处理,保留并突出了血管影像,提高了血管显像的灵敏度。经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后,根据血液循环速度对感兴趣区摄取一系列DSA照片,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局部解剖细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结论。动脉DSA法是经动脉插管至感兴趣区,直接经导管内注射对比剂使血管显影的方法,由于使用对比剂的浓度降低,剂量减少,其毒、副反应相应降低,靶血管显影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

【优缺点】

1.优点:DSA与常规法血管对比相比较,具有如下的优点:

(1)密度分辨率高,血液中对比剂浓度只要达到2%一3%便可在DSA上显示血管影像;而常规血管造影法需要40%~50%的对比剂浓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