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0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2020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2020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按要求将所选的唯一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序号上)

1.原始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C.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D.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

2.“鹿因茸死,獐因麝亡”,我国特有的藏羚羊因为其比金子还贵重的羊绒,已濒临灭绝,这是因为()

A.藏羚羊失去了栖息地B.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C.偷猎者的疯狂捕杀D.外来物种的入侵

3.杜甫的《春夜喜雨》脍炙人口,这首诗的意境能充分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4.骆驼刺是在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赖以生存的食物,又名骆驼草。与叶肉细胞相比,骆驼刺叶片的表皮细胞中没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壁D.细胞核

5.南果梨是我们鞍山特产,酸甜可口。其果实由多种组织组成,但不具有()

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营养组织D.结缔组织

6.威海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A.分生组织B.机械组织C.导管D.筛管

7.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与甘薯属于同一器官的是()A.马铃薯B.花生C.萝卜D.白菜

8.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生活习惯,容易形成龋齿的是()

A.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B.喜爱吃零食、多吃甜食

C.喜欢喝牛奶、多吃肉类

D.多吃含钙、磷和维生素D的食物

10.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不当的是()A.按时作息,坚持锻炼B.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C.远离烟酒,拒绝毒品D.沉湎网络,游戏人生

11.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后由肾静脉流出,血液成分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氧气含量减少B.尿素含量减少

C.养料含量减少D.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12.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A.鹦鹉学舌B.惊弓之鸟C.谈虎色变D.老马识途

13.图为一发芽番薯的示意图,甲为番薯的块根,乙、丙为块根上不同的新芽。下列关于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与丙的基因型不同B.乙与丙的基因型相同

C.甲为番薯的生殖器官D.甲与乙的染色体数不同

14.某生物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探究实验(同种植物),该实验探究的是绿色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强度与()

A.叶片的多少(面积)有关B.光线的强弱有关

C.环境的温度有关D.环境的湿度有关

15.下列关于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环境的变迁,生活在树上的古猿被迫下地

B.被迫下地的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

C.古猿在下到地面生活之前,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环境的变迁影响了我们的祖先古猿的进化方向

16.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A.装片、目镜B.装片、装片C.目镜、目镜D.目镜、装片17.制作临时装片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装片内出现气泡的是图中的()

A.盖上盖玻片B.展平

C.滴水D.取材

18.当某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他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此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B.听听该领域其他权威专家的意见

C.调查这位科学家是否是这一领域的权威

D.看看其撰写实验报告的详细程度

19.下列与“狡兔三窟”体现的动物行为属于同一类型是()

A.喜鹊筑巢B.黄鼬放臭气C.大雁南飞D.工蜂采花蜜20.下列四组生物,有一种生物与其他生物在结构上有显著差异,这些生物是()

①骆驼、蛇、鹰、涡虫

②蝗虫、蜗牛、蜘蛛、蜈蚣

③青霉、酵母菌、病毒、木耳

④松树、梧桐、葡萄、柳树

A.涡虫、蜘蛛、木耳、柳树B.涡虫、蜗牛、病毒、松树

C.鹰、蜈蚣、青霉、梧桐D.骆驼、蝗虫、病毒、葡萄

21.如图是植物体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③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B.乙图中c是由丁图中②发育而成

C.丙图中结构A使根不断伸长

D.丁图中③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b

22.欢欢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编号加入的物质控制的条件检验方法

①馒头碎屑+2mL唾渡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加2滴碘液

②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37℃水浴加热10分钟加2滴碘液

A.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改为50℃后,①②号试管均不变蓝

C.只有①号试管变蓝

D.结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3.下列各项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相对应的是()

A.“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C.“一山难容二虎”﹣虎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因此个体数量少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24.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c相比,a管壁厚,弹性大

B.b是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

C.a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D.c可能是肺动脉

25.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据图判断,下列相关推论或叙述最合理的是()

A.甲总共含8个基因,乙总共含4个基因

B.若甲具有性染色体,则乙不具有性染色体

C.若甲具有成对的基因,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

D.甲有4对成对的染色体,乙有2对成对的染色体

二、分析作答题(请按要求将所有问题的答案均清晰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6.(8分)如图一是某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二是植物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为细胞内相关结构,a、b分别表示某种气体),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通过作用,由图一中的[ ] 散失到大气中。

(2)若图二中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则甲代表的结构是,此时细胞内正进行的生命活动为作用,该生命活动能合成贮存能量的,并能维持大气中的平衡。

(3)若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表示细胞内正进行的生命活动为作用,其主要意义是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

27.(8分)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①一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C代表皮肤)。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若a代表淀粉的消化终产物,则a是,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D代表肾脏,正常人尿液中没有a物质,是因为。

(2)图中,属于排的途径有哪几条?

答:(填序号)。

(3)剧烈运动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氧,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增加,当进行图④生理过程时,膈肌处于状态;氧气通过B系统进入A系统至少要穿过层细胞。

(4)在A系统中,能保证血液循环流动的动力器官是,主要由组织构成。

28.(6分)请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联系所学作答:

2020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指出,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这是“长生生物”自2020年11月份被发现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质量问题。

(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制成的生物制品。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这种免疫过程属于(选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若某人被疯狗咬伤后,接种了无效的狂犬病疫苗而感染了狂犬病,则从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看,此患者属于。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的结构特征是。

(3)给健康的人接种疫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

29.(10分)天然种植的棉花大都是白色的,偶尔在田中会出现一两株彩色的(如棕色)。

彩棉用于纺织,可以免去繁杂的印染工序,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品”,现有两株白色的棉花,分别作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结果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棕色棉花。请分析并作答:

(1)在种满白色棉花的大田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两株彩色棉花,这种现象称为;

棉花颜色的性状有白色和棕色等不同的表现类型,这叫做。

(2)在上述棉花颜色的杂交实验中,可推断显性性状是。若用B和b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亲代白色棉花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子代中,白色棉花的基因组成是。

(3)农业技术人员想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大批彩棉,最理想的方式是利用技术。

危害棉花的第一大害虫是棉铃虫,以前用喷施剧毒农药来防治,现在,科学家已经利用技术定向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这不仅减少了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而且还能降低种植成本和避免农药中毒。

(4)棉铃又叫棉桃,是棉花的果实,由雌蕊的发育而成。棉铃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与蝗虫不同,经历了蛹期,属于发育。

30.(8分)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是此生态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的示意图:图3是长期受到污染后,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柱状图。请据图分析并作答:

(1)图1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和蛇的关系是。

(2)图2碳循环示意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能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表示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生理过程①②③④中,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是:氮、磷、硫等物质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3)请写出图3中的这条食物链:(用甲、乙、丙、丁和箭头表示);下列是据图3的分析,合理的有(填序号)。

a.甲表示的是生产者﹣﹣草

b.乙表示的是位于第四营养级的鹰

c.丙→丁能量流动逐级减少

d.若丁的数量突然增多,短时间内乙会减少

三、科学探究实验题

31.(4分)某实验小组同学想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于是制作了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图1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部分过程,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图2是一台显微镜,主要结构是。对光时,先要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c]转换器使对准通光孔。

(3)要把图3视野中的物像移到中央,可将图4的玻片标本向方向移动。32.(6分)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东东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用吸管向石灰水中连续吹气多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他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请指出他的实验不足之处是:。

(2)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影响它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度等,请你利用如图中的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作答:

①若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图中实验装置,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并记录鼠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则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②若要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能否利用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答:,理由是。

2020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按要求将所选的唯一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序号上)

1.【解答】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体现了由“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过程。

故选:A。

2.【解答】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故选:C。

3.【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此绝句反应了环境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4.【解答】解:在组成叶片的细胞中,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而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故选:B。

5.【解答】解: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有分裂作用的分生组

织、有营养作用的营养组织、有输导作用的输导组织,有支撑、保护功能,分布在茎等处是机械组织等。而结缔组织属于动物组织,所以南果梨是我们鞍山特产,酸甜可口。

其果实由多种组织组成,但不具有结缔组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解答】解: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

故选:C。

7.【解答】解: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茎;花生的食用部分是种子;萝卜食用部分属于根。白菜的食用部分是叶。甘薯的食用部分是它的根,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答】解:图示中的①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②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也是卵细胞与精子进行受精作用的场所;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③子宫;④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故选:A。

9.【解答】解: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几部分。牙釉质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龋齿是青少年最常见的一种牙科疾病,如果饮食中缺乏钙,引起体内缺乏钙,或吸收不良引起的缺钙,都会影响牙齿的坚固。牙齿会因缺钙而变得疏松,形成龋齿。又因为维生素D能帮助钙磷的吸收,维生素A能增加牙床粘膜的抗菌能力,所以,要注意从膳食中保证供给。氟不可缺乏,一旦缺乏,也可导致龋齿。所以说,保证牙齿健康需要保证身体的营养均衡。因此预防龋齿保证牙齿的健康需要在饮食中多吃富含维生素D、钙、维生素A的食物,如乳、肝、蛋、肉、鱼、豆腐、虾皮等,同时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故选:B。

10.【解答】解:由分析知道: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

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沉湎网络,游戏人生,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选:D。

11.【解答】解: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肾脏细胞利用,流出肾脏的血液中,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在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从肾脏流出的血液,废物会减少。肾脏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随血液带走,流出肾脏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2.【解答】解:A、鹦鹉学舌、B、惊弓之鸟、D老马识途,都是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是对具体信号发生的条件反射。

C、谈虎色变,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参与,

是人类特有的。

故选:C。

13.【解答】解:AB、甲为番薯的块根,乙、丙为块根上不同的新芽,甲、乙、丙的基因相同,A错误,B正确;

C、甲为番薯的块根,属于营养器官,C错误;

D、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相同,所以甲与乙的染色体数相同,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从图中中看出,不同组别之间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因此他们探究的可能是叶片的多少与蒸腾作用强弱的关系。

故选:A。

15.【解答】解:A、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由臂行慢慢向直立行走发展,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正确;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由臂行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正确;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都以树栖生活为主,本质区别不大,错误;

D、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正

确。

故选:C。

16.【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移动玻片,污物移动,在玻片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在物镜上。

故选:A。

17.【解答】解: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因此选项A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最容易出现气泡。

故选:A。

18.【解答】解: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中的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9.【解答】解:题干中的狡兔三窟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

A、喜鹊筑巢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黄鼬放臭气利于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B符合题意;

C、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工蜂采花蜜属于取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解答】解:①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涡虫,它是无脊椎动物,其他生物是脊椎动物;

②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蜗牛,它是软体动物,其他生物是节肢动物;③中不同于其他

生物的是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的细胞有细胞结构;④中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松树,它是裸子植物,其他生物是被子植物。

故选:B。

21.【解答】解:A、种子的胚是有受精卵发育来的,胚包括②胚根、①胚芽、胚轴、③子叶。

可见③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成,A正确;

B、图乙中的c芽是由图丁中的②芽原基发育来的,B正确;

C、丙图中,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伸长区

细胞不断伸长,所以根就不断长长。C错误;

D、芽原基发育成侧芽,所以丁图中③芽轴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b茎,D正确。

故选:C。

22.【解答】解:A、表中①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A正确;

B、淀粉酶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37℃改为50℃后,实验现象为两试管均变蓝,B错

误;

C、①试管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①号试管不变蓝,C错误;

D、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D错误。

故选:A。

23.【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组织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即万物生长靠太阳﹣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A正确;

B、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

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C正确;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植物→蝉→螳螂→黄雀”,D错误。

故选:D。

24.【解答】解: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判定a段是主动脉,b段是组织细胞周围的细血管,c段是体静脉,图是为体循环过程。

A、a是主动脉,c是体静脉。与c相比,a管壁厚,弹性大,A正确;

B、b段是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了氧气和养料的交换,所以氧气含量减少,

B正确;

C、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a段是主动脉,流动脉血,C正确;

D、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判定a段是主动脉,b段是组织细胞

周围的毛细血管,c段是体静脉,D错误。

故选:D。

25.【解答】解:A、甲总共含8个染色体,乙总共含4个染色体,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A 错误;

B、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染色体,B错误;

C、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

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C错误;

D、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而且成单不成对;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

体,因此其精子有4条染色体不是2对,D错误。

故选:C。

二、分析作答题(请按要求将所有问题的答案均清晰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6.【解答】解:(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数量是惊人的,只有1%~5%的水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的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不过,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消耗掉的水分不是简单地浪费,它可以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还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

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图2中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此时细胞内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甲代表的结构是叶绿体,合成的物质是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以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图2细胞正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故答案为:(1)蒸腾;5气孔;

(2)叶绿体;光合;有机物;碳﹣氧;

(3)呼吸;能量。

27.【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

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若a是淀粉成分的消化终产物,则a是葡萄糖,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D代表肾脏,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主要是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因此,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③⑤⑥;

(3)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所以当进行图甲中④吸气所示过程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氧气通过B系统进入A系统至少要透过2层细胞。

(4)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故答案为:

(1)葡萄糖;小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③⑤⑥(漏写不给分);

(3)收缩;2。

(4)心脏;肌肉

28.【解答】解:(1)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种免疫只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2)若某人被疯狗咬伤后,接种了无效的狂犬病疫苗而感染了狂犬病,则该患者就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狂犬病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进行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提高人们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在传染病的预防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故答案为:(1)病原体;抗原;特异性免疫;

(2)传染源;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保护易感人群。

29.【解答】解:(1)子代与亲代,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变异,由变异的概念可知,在种满白色棉花的大田中,偶尔会出现一两株棕色的棉花,是生物变异的结果。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棉花的白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中是一对相对性状。

(2)生物的某一性状一般由一对基因控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时,生物就表现为显性性状。在上述棉花颜色的遗传杂交实验中,隐性性状是彩色(棕色),显性性状是白色。如果有B和b分别来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在上述棉花颜色的遗传杂交实验中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子代中白色棉花的基因是BB或Bb,棕色棉花的基因是bb。

(3)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后代。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棉铃虫是一种严重危害棉花的害虫。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棉铃虫消化道内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它能分泌一种毒蛋白使棉铃虫致死。而此毒蛋白对人畜无害。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国已将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细胞内并实现成功表达。

由于棉铃虫吃了这种转基因棉花的植株后就会死亡,所以该棉花新品种在1998年推广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让农药的使用量大大降低,减少了环境污染。

(4)棉花能开花结果,受精后雌蕊中的子房将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棉铃虫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变异;相对性状;(2)白色;Bb、Bb;BB或Bb;(3)组织培养;转基因;

环境;(4)子房;完全变态

30.【解答】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草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鼠→鹰、③草→鼠→蛇→鹰,共3条。

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两者相互竞争食物,属于竞争关系,同时,鹰捕食蛇,鹰和蛇又属于捕食关系,所以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图2碳循环示意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其中ABD均有箭头指向C,则C可以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既能产生二氧化碳也能消耗二氧化碳,则A表示生产者,同时AD均有箭头指向B,则D表示消费者,B表示分解者。所以,能表示图一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B分解者。生理过程①②③④中,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是②光合作用。生理过程①②③④中,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是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所以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3)由于进入生态系统地有毒、难分解的物质会沿食物链积累,根据图3中各生物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的是:乙、丁、丙、甲,可知该食物链为:乙→丁→丙→甲。

下列是据图3的分析,合理的有:

a、由生物富集知识可知,图中食物链为:乙→丁→丙→甲,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

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所以能量传递方向乙→丁→丙→甲,a错误;

b、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表示的是位于第一营养级的乙,b错误;

c、该食物链为:乙→丁→丙→甲,所以按照丁→丙能量流动逐级减少,c错误;

d、在食物链乙→丁→丙→甲,若丁的数量突然增多,短时间内乙会因为天敌增多而减少,

d正确。

故答案为:(1)3;

(2)C;B;②;反复

(3)乙→丁→丙→甲;d。

三、科学探究实验题

31.【解答】解:(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

①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刮。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④涂: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⑤盖: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⑥染: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引。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ADB。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目镜和物镜。对光时,首先转动a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c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观察装片时,把图中左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需要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

(1)CADB;

(2)目镜和物镜;低倍物镜

(3)左上

32.【解答】解:(1)【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不足之处是:原方案缺少对照组,没有设置对照实验;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改进方案:将澄清的石灰水均等地倒入两支试管,标号①、②;用口通过塑料管向①号试管的石灰水里连续吹气数次;将塑料管插入②号试管的石灰水中,使用注射器将空气挤入石灰水中数次。观察①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试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因此,通入的气体为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试管是①,设置②试管的目的就是要与①试管形成对照,就能很好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①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甲、乙、丙三个装置中,甲装置设置了一个变量光;

乙有两个变量,水分与光;丙没有变量。因此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选择甲实验装置。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光。

通过实验数据,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1只、2只、0只、1只、0只,平均不到一只,因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②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

响。如果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有无水分,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潮湿和干燥。乙装置上一侧盖的是纸板,另一侧盖的是玻璃板,

这样实验变量除了水分外,还有光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如果利用乙实验装置进行对照实验,乙装置上的两侧都盖上,就形成了潮湿和干燥的两种环境。

故答案为:

(1)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2)①甲;光;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或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②不能;因为乙装置有两个变量,不能保证变量的单一性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