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1-7,13章)

2015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1-7,13章)
2015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1-7,13章)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2、管理的必要性:(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3、管理:指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4、管理的特性:(1)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2)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3)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效率、效果。

7、管理者: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8、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2)按管理者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9、所谓角色,就是处于组织中某一位置的人所需要做的一系列特定的任务。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包括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角色。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的技能有: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等。

(2)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更强调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人际技能较重要,而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更突出。11、弗雷德﹒卢森斯把工作数量多、质量好以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理者”,把在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

12、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的特点:(1)综合性(2)不精确性(3)实践性(4)历史性(5)发展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的理论观点包括:(1)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概念;(2)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斯密“经济人”的观点后来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2、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学者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所谓“第一流工人”是指适合于所干工作而又有进取心的工人,而不是什么“超人”。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3、法约尔的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他被尊称为“经营管理之父”,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中,其主要思想有:(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它的内涵比管理更为广泛,管理仅仅是经营的一项活动。企业的经营活动包括技术、商业、财务、

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2)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要公正、集中与分散、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4、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他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韦伯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即理想的组织形态、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1)理想的组织形态。韦伯在其管理理论中指出,世上有三种权力,与之对应的有三种组织形态。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救世主、先知、政治领袖属于这类;传统权力——传统组织,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2)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3)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5、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1)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2)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3)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4)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6、梅奥的“霍桑试验”包括:1924-1927年的照明试验,1927-1932年的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8-1931年的访问职工试验,1931-1932年的布线观察室试验。霍桑试验的结论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士气”,而这又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4)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7、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这是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2)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主要代表理论有麦格雷弋的“X理论与Y理论”、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及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希的超Y理论。(3)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4)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

8、现代管理理论的各学派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其主要代表是哈罗德﹒孔茨。此学派的特点是:以管理的职能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9、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代表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

10、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其主要着眼于合理的决策,主要思想包括:(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2)提出了决策的标准。西蒙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原则”。(3)明确了决策的程序。(4)决策的技术。

11、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其代表作有《系统理论与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

12、权变理论是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交织的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时代的客观需要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权变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希。其内容包括:(1)关于组织结构的观点。(2)关于领导方式的观点。

13、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战略管理理论、业务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战略管理注重研究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环境的不断变化。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业务流程再造的创始人是哈默与钱皮,他们认为企业应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进行所谓的“再造工程”;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他强调未来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他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大师。

14、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趋势:(1)人本管理趋势(2)跨文化管理(3)参与管理趋势。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1、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把环境分成组织的外部环境与组织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通常包括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具体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也称为宏观环境,内部环境包括组织资源、组织文化等因素。

2、组织环境的特点:(1)客观性(2)复杂性(3)关联性(4)不确定性(5)层次性

3、依据环境中各构成要素的数量和变动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组织的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形式:(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如标准挂衣架制造商、容器制造商、啤酒经销商。(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如医院、大学、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厂。(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如电子行业、计算机软件公司。

3、环境对组织存在三方面影响:(1)一个组织是否应组建,要根据所在的环境、社会需要和可能的条件来决定。(2)组织要开展工作,就必须筹集各种生产要素——人、财、物,而这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3)组织的产出——产品和劳务,必须到组织的外部去进行交换,以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活动。

4、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包括:(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2)影响环境。(3)选择新环境。

5、组织的一般环境分析主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通常称为PEST分析。(1)政治因素。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包括国家社会制度、政治形势、国际关系、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和法令等。(2)经济因素。分为宏观与微观两类因素。宏观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微观经济因素主要指组织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组织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规模与结构。(3)社会因素。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社会环境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教育程度。(4)技术因素。

6、在组织的具体环境分析中,多采用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买方、卖方。(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一个行业中,企业最先关注的是现有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所采取的竞争行动、发展动向等。(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3)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的产品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产品。(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5)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主要通过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更多的服务项目等手段,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7、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组织能力、组织文化等因素,也称组织内部条件。

8、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SWOT分析是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分析的基本步骤是:(1)分析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既可以相对组织目标而言,也可以相对竞争对手而言。(2)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3)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组织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组织发展战略。SWOT分析的组合类型:(1)优势—机会(SO)组合(2)弱点—机会(WO)组合(3)优势—威胁(ST)组合(4)弱点—威胁(WT)组合。

9、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组织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理念层、制度与行为层、象征层。组织文化的特征有:客观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继承融合性、发展性。

10、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是指组织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2)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3)企业精神(4)企业道德(5)团体意识(6)企业制度(7)行为规范(8)企业形象。

11、组织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调适功能(5)辐射功能。

12、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1)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2)选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3)强化

员工的认同感(4)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系统(5)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管理道德的特征:(1)普遍性(2)特殊性(3)非强制性(4)变动性(5)社会教化性。

2、影响管理的因素有:(1)道德的发展阶段。道德的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2)个人特征。影响着个人行为的两个个性变量: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3)组织结构变量(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问题强度是指管理者所面对问题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3、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2)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一是提高管理道德认识,二是培养管理道德情感,三是锻炼管理道德意志,四是坚定管理道德信念,五是树立管理道德典型。(3)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4)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5)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4、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两种社会责任观: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

5、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呈正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能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从而提高经济绩效。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主动为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谋取一定利益,企业的经营应以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1)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建立企业员工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尊重员工的话语权,为员工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2)企业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慈善活动,帮助社会上的困难群体。(3)企业在生产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责任。

5、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1)对雇员的责任。以人为本(2)对顾客的责任。企业对顾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3)对竞争对手的责任(4)对环境的责任(5)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五章决策

1、决策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做出决定的意思。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其目的和本意

是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2、决策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1)战略决策是指与企业

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战略决策对组织而言是最重要的,通常包括组织目标与方针的确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产品的更新换代等,一般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特点。(2)战术决策,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决策,也称为管理决策,主要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和变更,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改革,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协调与控制等,一般由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做出,具有局部性、短期性的特点。(3)业务决策,是为提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其主要包括生产决策、存货决策、销售决策。

3、决策按照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1)程序化决策,

指常规的、重复的、例行性的决策,即当问题发生时,不必重新做出决策,可以按原来设立的方式进行的决策,如材料与工具出入库问题、工资发放问题。此类型决策往往由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来承担。(2)非程序化决策,指那种独一无二的、不重复发生且无先例可循的决策。

4、决策按照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1)确定型决策,

指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即无论这个决策存在多少种备选方案,每一种备选方案都只有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决策只是将各个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现实中这种情形很少会出现。(2)风险型决策。指由于存在不可控制的因素,一个方案有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对每一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可以预先做出估计。(3)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所面对的自然状态的情况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该类型的决策对各种可能的结果无法确定一个概率,只能是靠决策者的经验和心理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讲,高层的、战略性的决策问题非程序化、不确定性的特征较明显,决策中定性分析的程度较高;

相反,基层的、战术性的决策与业务决策问题程序化、确定性的成分较突出,定量决策应用较多。

5、决策按照主体不同,可以分为群体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指多个人一起作出决策,个人决策就是单独一个人作出决策。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有以下特点:(1)能在更大范围内汇总信息;(2)能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3)能得到更多的认同;(4)能更好地沟通;(5)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6、决策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可行性原则(4)系统原则(5)对比择优原则(6)反馈原则

7、决策的标准有三种观点:(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最优标准”。(2)西蒙提出“满意标准”。(3)哈罗德﹒孔茨提出“合理性标准”。

8、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首先,环境的变化使组织面临新的问题,为应付这些问题,需要决策。(2)组织文化。涣散、压抑、等级森严的组织文化容易使人们对组织的事情漠不关心,不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团结、和谐、平等的组织文化则会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组织的决策。(3)决策者的个人因素。在决策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决策者,决策者个人的能力、知识与经验、战略眼光、民主作风、偏好与价值观、对待风险的态度、个性习惯、责任和权力等会直接影响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其中,决策能力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是决策成败的关键。(4)时间因素(5)过去的决策。决策问题大多都是建立在过去决策的基础上的,过去的决策总是有形无形地影响现在的决策。

9、决策的程序:(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决策的第一步是认识决策的需要。(2)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决策目标的确定要符合一些要求:一是目标必须具体明确,不能含义不明;二是目标必须落实,并可以确定其责任;三是明确目标的约束条件;四是多目标问题的处理。(3)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4)方案优选——决策的关键。(5)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6)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7)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

10、决策的方法:(1)定性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是一种较早出现的决策方法,这种决策方法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经验和主观判断,因此,也被称为决策的“软技术”。其特点是通过定性的推理过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优点是:方法灵便,通用性大,容易运用,特别适合于非程序化决策,但定性决策有其局限性,因为它是建立在个人直观基础上的,缺乏严格的论证,容易产生主观性。A、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群体决策中的有效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鼓励创新思维。B、名义群体法。其要求参与决策的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参加会议,但他们的思考是独立的。C、德尔菲法。又称为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匿名思想交流过程。其有三个特点:匿名性、反馈性和统计性。D、电子会议。是一种最新的群体决策方法,它是将群体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2)定量决策方法。A、确定型决策方法。是一种最理想的决策状态,求解相对比较容易。具体方法有很多,如盈亏平衡分析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价值分析法等。盈亏平衡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量、本、利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从而指导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并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经营方案。B、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C、不确定型决策。常用的方法有五种,悲观决策法、乐观决策法、折中决策法、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同等概率法。

第六章计划

1、计划,是对事情进行预先筹划和安排的一项活动。计划的内容可以概括为“5W1H”。(1)做什么——What to do?(目标与内容)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2)为什么做——Why to do it?(原因)即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3)何时做——When to do it ?(时间)即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4)何地做——Whert to do it?(地点)即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5)谁去做——Who to do it?(人员)即要明确规定每个阶段计划目标的责任人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6)怎么做——How to do it?(方式、方法、手段)即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

2、计划的特点:(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适应性(5)经济性

3、计划的作用:(1)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制定的目标为各级员工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可以使人们的行动对准既定目标。同时,计划又便于管理者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指导管理活动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2)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计划作为预测未来变化、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管理者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清醒的预见和认识,进而做到有准备地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3)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一是可消除不必要的、盲目的活动所带来的浪费;二是有助于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时间;三是促使各项工作均衡稳定发展,使各项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取得最佳效益。(4)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计划不仅是组织实施的纲领,而且与控制功能紧密相联。

4、计划按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1)宗旨,即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2)目标,它具体规定了组织及其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目标不仅是计划工作的终点,而且也是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和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3)战略,是为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而采取的总计划,是组织选择发展方向、确定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的纲领性文件。(4)政策,组织对成员做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所应遵循的行动方针的一般规定。(5)程序,规定了一个具体问题应该按照怎样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处理。(6)规则,是在执行程序中每一个步骤的工作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章。规则与政策不同,政策的目的是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处理权。规则与程序的区别在于:A、规则用于指导行动而不规定时间顺序;B、可以把程序看成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但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7)规划,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规划一般是粗线条的、纲要性的。(8)预算,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一种报告书,是“数字化”的计划,能使计划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精确。

5、计划按期限或时间不同,可分为(1)短期计划,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以年度计划为主要形式。(2)中期计划(3)长期计划,是组织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它属于纲领性和轮廓性的计划。

6、计划按性质不同,可分为(1)战略计划,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的较为长期的目标,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计划周期较长,涉及面也较广,计划目标有较大弹性。(2)战术计划,是为了服从、实行战略计划而制订的计划。两者的区别在于:战略计划的一一个重要任务是设立目标,而战术计划则是假设目标已经存在,而提供一种可按照一定程序来实现目标的方案。战略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7、计划的制定是一个过程,一般包括(1)评估机会,计划工作始于对机会的评估。(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即计划实施时的预期环境。(4)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各种备选方案。(6)选择方案(7)拟定辅助计划(8)编制预算

8、计划工作的原理:(1)限定因素原理,又被称作木桶原理,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2)许诺原理,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工作任务越多,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3)灵活性原理,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4)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保持计划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目标的进程可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使计划的执行过程具有应变力。

9、战略计划,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而而制订的全局性的、较长时期(一般5年以上)发展方向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重大计划。其是一种长期计划,但与长期计划不同的是:(1)战略计划是一种可以改变组织性质的重点计划,如企业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开辟新财源,但它不包含所有细节;而长期计划则是全面性的计划,包罗组织的各项主要工作。(2)战略计划的制定通常是由少数高层领导人参与,而长期计划却是由各层管理人员参与。(3)战略计划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的改变,是根据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和威胁来确定企业组织的发展目标,它是对外部环境进行预测和把握的结果;而长期计划的着眼点是组织本身,即如何使组织的整体目标结构仍能长期保持协调和配合。

10、战略计划的作用:(1)战略计划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种活动(资金筹措、资源配置、经营管理活动)的总体指导思想。(2)战略计划能促使决策者从全局出发,高瞻远瞩地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顺境下,尤其

要考虑逆境下应当采取什么行动。(3)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出乎预料的市场波动或事件对企业造成的问题,避免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大的波动。

11、愿景,指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设想,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使命,指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使命具有三特点:长期性、指导性、激励性。

12、企业的战略类型主要有三种:(1)总成本领先战略,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即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2)差别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如树立名牌,产品有特性。(3)集中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

13、目标管理,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其特点是:(1)员工参与管理(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2)强调自我评价(4)重视成果

14、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二者的结合。20世纪早期“科学管理”学派认为,要提高员工的成效,必须实行工作专业化,专业化可以提高工作熟练程度,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30年事,“人际关系”学派提出新的看法,认为重视“人性论”才是提高管理成效的最佳途径。在专业化与人性论两大原则之下,新的管理思想“授权”产生。所谓授权是上级人员把自己的权力分授给下属,由下属分担和帮助他完成该职位上所应尽的责任。

15、滚动计划法,是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移动的一种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的特点是“分段编制,近细远粗”,“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滚动计划法,既可用于编制长期计划,也可用于编制年度、季度生产计划和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其优点十分明显:(1)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个时期的预先安排工作有机地衔接起来,而且定期调整补充,从而从方法上解决了各阶段计划的衔接问题,使计划更符合实际。(2)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更好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实际的作用。

16、甘特图,也称为条状图,指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其特点是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其应用范围主要是:项目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资源管理系统或其他的任务资源分配的相关领域。

第七章组织

1、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包括两方面含义:(1)作为静态的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与单位的有序结构,使人能在这种结构里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2)作为动态的组织,是指把分散的人或事物进行安排,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比例性,形成一个协调系统。

2、组织的特征:(1)具有明确的目标(2)拥有资源(3)具有一定的权责结构

3、组织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4、组织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5、组织按照目标不同,可以分为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工作和公共组织。

6、组织按照特性不同,可以分为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7、组织按照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

8、组织按照有意建立还是自发形成,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9、组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1)工作任务清晰化(2)资源分配统筹化(3)工作内容专业化(4)工作衔接无缝化

10、组织的目标主要有:(1)实现组织的效率与效益(2)积聚组织成员的士气(3)使组织持续发展

11、组织设计就是根据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筹划和考虑,其主要内容有:(1)根据任务和目标的要求,进行职能与职务的分析,设计组织机构(2)进行部门设计和层级设计,划分各机构间的上下左右关系、职责权限和分工协作范围(3)建立机构间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渠道(4)制定一定的政策方针和措施使机构有序运转。

12、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环境(2)战略。战略在两个方面影响组织结构:一是不同的战略要求开

展不同的业务和管理活动,由此影响到管理职务和部门的设计;二是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业务活动重心的转移和核心职能的改变,从而使各部门、各职务在组织中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相应地就要求对组织结构做出调整。(3)技术(4)规模,小型组织简单、集权、规范化程度低,大型组织复杂、分权、规范化程度高。(5)发展阶段,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创业、集合、规范化、精细阶段。

13、组织设计的原则:(1)目标统一(2)专业化分工(3)统一指挥(4)责权对等(5)有效管理幅度(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8)精简高效

14、组织设计按职能划分部门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如企业划分为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研发部门等。其优点是:(1)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以达到规模经济。(2)符合专业化原则(3)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其缺点是:(1)协调困难(2)各部门易产生“隧道视野”(3)适应性差(4)不利于培养综合管理者15、组织设计按产品划分部门,如汽车公司的小汽车部门、中型车部门等,其优点是:(1)有利于深入研究各业务的特点,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功能,有利于业务的改进,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2)有利于部门内协调(3)便于对绩效的测评(4)有利于综合管理者的培养。其缺点是:(1)可能造成机构重叠(2)部门的本位主义(3)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

16、组织设计按地区划分部门,如企业将其市场划分为东北部、西北部、东南部、西南部等,其优点是:(1)针对性强,能对本地区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2)地区内有很好的协作,各种活动易于协调(3)便于对绩效的测评(4)有利于综合管理者的培养。其缺点是:(1)可能造成某些活动的重重、机构重叠。(2)地区会相互竞争,争夺组织资源,形成地区的本位主义(3)总部协调困难(4)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风吹草动

17、组织设计按顾客划分部门,有利于深入研究特定顾客的需求,对顾客更了解,针对性强,服务更到位,在明确规定的服务项目方面满足顾客特殊的和广泛的需求。

18、组织设计按流程划分部门,如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等,符合专业化原则,能够有效利用专业技术和特殊技能,简化员工培训,同时部门间的关系清晰,责任明确。不适合培养全面的综合管理人才,各部门都只对本过程或环节的生产和质量负责而不对最后的成果负责。

19、组织设计的层级化是指组织的纵向设计。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管理人员到最低工作人员中间所拥有的级数。管理幅度也称管理宽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有效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管理幅度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管理人员的素质及领导风格(2)下属的素质(3)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4)管理的规范性(5)沟通和联络技术(6)授权的程度(7)空间距离的远近(8)外部环境

20、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就越多。

21、两种组织结构形态:(1)垂直结构,即多层次结构,最高层与作业层之间存在较多的管理层次,而每个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小。其优点是:A、可以严密监督控制。B、能体现上级意图。C、组织的稳定性高。其缺点是:A、妨碍下属主动性的发挥。B、增加管理费用C、信息传递渠道长D、管理效率低(2)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属于分权型组织。其优点是:A、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B、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C、由于管理幅度较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其缺点是:A、不能严密地监督下级,易失控B、管理幅度的增大,造成了同级间沟通困难。扁平结构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结构。

22、职权,指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权力。这一概念包括三个含义:(1)职权的来源是组织,它是由组织授予的(2)职权的基础是职位,获得职权必先获得职位(3)职权是以履行职责为前提的,职权的大小取决于职责范围的大小

23、职权的类型有直线职权、参谋职权与职能职权。(1)直线职权是按照等级原则和指挥链,由上级对下级逐级发布命令和进行指挥的权力。(2)参谋职权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是承担参谋职能的人所拥有的职权。存在的原因有三:第一,直线领导专业知识的缺乏,需要参谋提出建议。第二,组织规模扩大,事务繁杂,需要参谋人员帮助料理。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能力。参谋人员所拥有的职权是建议权。(3)职能职权是根据高层管理者的授权,参谋人员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的直接指挥权。

24、集权与分权是指职权的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1)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集权有利于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有利于部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有利于加强控制,形成统一意志。但集权又限制了下属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它使领导过多地关注具体事物而不是重大问题,使组织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易于死板僵化。(2)分权即职权的分散化,是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分权有利于发挥下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使下级自主工作,便于领导关注组织的重大问题,使组织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分权又不利于实行集中统一的指挥,容易导致各部门的本位主义倾向,影响整体利益,增加了协调和控制的难度,易于分散和各自为政。

25、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1)决策的代价。如果某一项决策失误的时候影响很大,它可能是由高层做出的,反之,则是由低层做出的。(2)政策一致性的愿望。如果愿望强,则管理更多地趋于集权。(3)组织的规模和经营特点。如果组织规模较大,经营特点不同,需要分权。(4)管理人员的性格素质。如果管理人员是专制型的或不放心别人决策,则倾向于集权。(5)控制技术。如果管理人员有较好的控制技术和工具,是分权程度就高。(6)组织的历史和文化。如果组织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则更多倾向于集权。(7)组织变革的速度。变革速度快的组织,就要进行分权。(8)环境的变化。

26、授权是指上层管理人员将适当的权力授予下属,让下属在指定的职责范围内做出决定和支配资源。授权是实行分权的主要手段。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权、监督权、职权委派给了下属之后,下属可以在其职权范围内自由决断、灵活处理问题,同时被授权者对授权者有报告和完成任务的责任。管理授权是必需的,是因为:(1)管理宽度的原因(2)经济、效率的原因(3)知识限制的原因(4)培养管理人才的原因

27、授权的要求:(1)明确职责(2)根据预期成果授权(3)授权对象适合(4)有顺畅的沟通渠道(5)有适当的控制

28、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组织结构,指高层领导不通过或通过一个或少数的中间层次直接指挥下属,不单独设职能机构,实行上下垂直领导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优点在于:领导录属关系简单、明确、机构简单、指挥统一,上下信息传递迅速。缺点:组织最高领导人必须通晓各种知识和业务,必须亲自处理各种具体工作,负担过重,无暇顾及组织长远的重大问题,在组织规模扩大时便无力应付,管理方式简单粗放。这一组织形式只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小型组织。

29、直线职能制,以直线领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的一种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既能实现统一命令和集中指挥,又发挥职能管理和职能参谋的作用,形成了有机的领导隶属、分工协作和指导监督关系,是一种良好的组织结构。其优点是:(1)分工细致,任务明确(2)有较高的效率(3)稳定性较高(4)保证集中统一的指挥(5)可发挥各类专家的专业管理作用。其缺点是:(1)各部门缺乏全局观点(2)不易于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才(3)分工较细,手续繁杂,反应较慢,不易迅速适应新情况。直线职能制结构适合于环境比较稳定的中小型组织。

30、事业部制,也称为“斯隆模型”、“联邦分权制”,它是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集中决策机构,分散经营。其优点是:(1)专业化管理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有机结合(2)有利于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战略性决策,强化决策机构(3)每个事业部具有独立的利益,是一个分权单位,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4)有利于培养综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其缺点是:(1)集权与分权敏感,容易使各事业部只考虑本单位的局部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和公司的整体利益。(2)总公司与事业部都设置一套职能机构,造成机构相对重叠,管理人员过多(3)对事业部经理的素质要求较高(4)总公司对各事业部协调任务较重。

31、矩阵制结构也叫规划—目标结构制,指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解决新产品的研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问题,都不能单靠一某一个部门的力量,而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其优点是:(1)将集权与分权,纵向和横向管理结合起来,提高管理效率(2)灵活机动,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适应性强(3)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培养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其缺点是:(1)成员位置不固定,稳定性差,有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2)违背统一指挥原则,小组成员既接受项目小组负责人领导,又要接受原职能部门的领导,当这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意见不一致时,小组成员无所适从。此适合于需要

多部门相互配合或工作具有临时性的组织。

32、委员会制是集体工作的一种形式,是由若干人组成的群体,委员会中各个委员的权力是平等的,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处理问题。其优点是:(1)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避免个别人的判断失误(2)少数服从多数,防止个人滥用权力(3)委员会成员地位平等,有利于沟通和协调(4)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可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缺点是:(1)耗费时间,作出决定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有时议而不决(2)受某人或少数人主导(3)从众现象或折中调和(4)责任模糊,集体负责时导致大家都不负责

33、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团队结构是指整个组织由执行组织各项任务的团队组成的组织结构。

34、团队结构的特点:(1)团队具有共同的目标,这一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密切密切相关(2)团队具有自主决策权,团队要承担活动的全部责任(3)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是多面手,团队中有分工,但更强调合作,团队是相互协作的群体(4)团队结构对顾客的响应速度更快,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更高。

第十三章控制

1、控制的定义,从狭义讲,指“纠偏”,即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针对出现的偏差情况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实现。从广义讲,控制并不仅限于“纠偏”,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2、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如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2)管理权力的分散。组织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3)工作能力的差异

3、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1)计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的标准来源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前提,而控制是计划目标能够实现的保证(2)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组织的保证。(3)领导影响着控制工作的质量

4、控制的目的:(1)控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维持现状”,即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通过控制工作,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发现有超过计划容许范围的偏差时,则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活动趋于相对稳定,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2)控制要“打破现状”,在某些情况下,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会对组织提出新的要求,需要管理者改革创新,开拓新的局面。控制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这两个,但其最佳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

5、按照控制点的位置或纠正措施的环节来划分,控制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1)前馈控制也叫事先控制,是计划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后的补救。即管理人员运用最新信息,包括上一控制循环中的经验教训,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预测,采取措施防止偏差的发生,确保目标的实现。(2)现场控制,又称为同期控制、过程控制,指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进行过程中,在现场发现存在的偏差或潜在的偏差,及时提供改进措施以纠正偏差的一种控制方式。(3)反馈控制,也称为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指在活动完成之后,管理人员根据已发生的情况,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从中发现已经出现的偏差,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发生。

6、按照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1)直接控制,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直接接触,由控制者直接调节、干预被控制对象,从而纠正偏差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即控制指令不同任何中环节,直接作用于被控制对象。(2)间接控制,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不直接接触,而是借助中间工具作用于被控制对象。

7、从管理控制的实施上看,组织的管理控制大致包括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和纠正偏差三个阶段。

8、有效控制的原则:(1)及时性(2)适度性,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恰到好处,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3)重点原则,要求控制有重点,抓主要问题,但又不能只从某个局部利益出发,从而影响全局。(4)经济性,首先,应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所要控制的问题重要程度,以及控制费用和所能带来的收益等方面来开展控制工作,所选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方法,应当是费用最低,效果最好的;其次,实行有

选择的控制,把着眼点放在组织工作最重要的方面和最关键的环节上。(5)客观性,就是管理者不能凭个人的主观经验或直觉去判断,而应采取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控制。(6)弹性原则,计划在执行中难免会出现与期望有偏差的现象,所以要允许控制在以计划为中轴的上下之间有个浮动的幅度,这样,控制才能适用和有效。

9、控制的内容:(1)人员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2)时间控制,较好安排时间的计划方法有甘特图法、滚动计划和网络计划技术等。(3)成本控制(4)质量控制,一是工作的质量,二是产品的质量。(5)库存控制,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的管理和控制。(4)审计控制,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

10、预算,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1)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预算可分为运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类。(2)从财务角度,预算可分为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3)根据预算编制的基础,预算可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11、常见的库存控制方法有ABC分类法、经济批量法、订货点法和定期补充法。(1)ABC分类法。其是根据企业不同库存物资的重要程度,对企业所有库存物资进行分析、计算把物资分成A、B、C三类,然后对不同类别的物资实施不同的管理。一般来讲,对A类物资要进行最严格的控制,B类进行一般的控制,C 类进行最少的控制。(2)经济批量法,是企业在保证满足均衡生产需要的条件下,通过费用计算和确定最低的合理生产批量的数学方法。(3)订货点法(4)定期补充法

12、常见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为中心,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它具有多指标、全过程、多环节和综合性的特征。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2)质量管理的过程和范围是全面的(3)参加质量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4)管理质量的方法是全面的

13、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即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数理统计方法。(1)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企业的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实施和验证的过程。(2)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循环,简称PDCA循环。(3)八个步骤,PDCA循环具体划分为八个步骤,A、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B、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C、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D、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措施;E、执行计划,落实措施;F、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G、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H、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14、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的,又叫戴明环。其特点:一是程序化,即必须按照PDCA 的顺序转动,不可逆转;二是层次化,即PDCA循环不仅适用于整个企业,而且适应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人,大环套小环,推动大循环;三是高效化,即PDCA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可以解决一些质量问题,质量管理水平就得到新的提高。

广东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会计从业、初级、中级题库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e87293234.html,/ztalldown/?wenku 广东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会计基础(第一套)[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以下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是( )。 A.企业债券 B.股票 C.银行汇票 D.国库券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会导致资产与权益原来的金额( )。A.发生不等额变动 B.发生同减的变动 C.发生同增的变动 D.不会变动 3.年末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均为零,表明( )。 A.当年利润一定是零 B.当年利润一定是正数 C.当年利润一定是负数 D.损希类账户在结账时均已转人“本年利润”账户 4.账户的左芳和右方,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 )。 A.所记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 B.开设账户时间的长短 C.所记金额的大小 D.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5.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称为( )。 A.对应关系 B.对应账户 C.会计分录 D.账户6.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借方不用来登记( )。

会计从业、初级、中级题库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e87293234.html,/ztalldown/?wenku A.大部分收入类科目的减少 B.大部分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增加 C.大部分负债类科目的减少 D.大部分成本类科目的增加 7.仓库保管人员填制的收料单,属于企业的( )。 A.外来原始凭证 B.自制原始凭证 C.汇总原始凭证 D.累计原始凭证 8.对于一些经常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根据同类原始凭证编制( )。 A。记账凭证 B.原始凭证汇总表 C.收料汇总表 D.发料汇总表 9.下列登账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依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登记明细账 B.依据记账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逐日逐笔或定期汇总登记明细账 C.依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D.依据汇总原始凭证定期汇总登记现金日记账 10.“生产成本”明细账应采用( )。 A.三栏式 B.多栏式 C.数量金额式 D.横线登记式 11.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称为( )。 A账簿组织 B.账务处理程序 C.记账工作步骤 D.会计组织形式 12.以下项目中,属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缺点的是( )。 A.增加了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B.增加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 C.不便于检查核对账目 D.不便于进行试算平衡 13.一般来说,在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时,应对财产进行( )。 A.全面清查 B.局部清查 C.实地盘点 D.定期清查 14.“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未转销的借方余额表示( )。 A.等待处理的财产盘盈

2015年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

2015年培训课程 一、单选题 1、联合单位法,就是用联合单价与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之差作为(),从而求得各产品保本点的方法。 A、联合单位边际贡献 B、各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 C、联合单位净利润 D、各产品的单位净利润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联合单位法就是用联合单价与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之差作为联合单位边际贡献,从而求得各产品保本点的方法。 2、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有()。 A、销售数量提高 B、销售价格下降 C、单位变动成本提高 D、固定成本提高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为了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3、北方公司只生产销售甲产品,单价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为130000元。当年产销量为5000件。保本销售量是()。 A、3250 B、3350 C、4000 D、5000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130000/40=3250(件)4、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指的是作业成本管理中的()。 A、作业消除 B、作业选择 C、作业减少 D、作业共享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答案解析】暂无 5、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正号则表明是()关系。 A、反向 B、同向 C、同向或反向 D、不确定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作业成本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A、产品定价决策 B、存货决策 C、应收账款决策 D、现金决策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暂无 7、下列关于资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资源进入企业,全部都会被消耗

2016年4月管理学原理00054历年真题和答案

2016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 ( 课程代码 0005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者所拥有的生产技能、财务技能、营销技能属于 A.概念技能B.人际技能C.技术技能D.学习技能 2.第一次提出管理五要素的是 A.梅奥B.法约尔C.西蒙D.泰勒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属于宏观环境因素中的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C.技术环境D.社会环境 4.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与其经营业绩呈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C.不相关关系D.不确定关系 5.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做出,具有长期性、方向性、全局性特点的决策是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业务决策D.程序决策 6.计划制定时强调适应性,做到“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体现的是 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 7.“分段编制、近细远粗”,并使长短期计划紧密结合的计划方法是 A.目标管理法B.滚动计划法 C.甘特图法D.网络图法 8.不设职能机构、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小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事业部制D.矩阵制 9.政令统一、行动一致,必须服从唯一上级的命令和指挥,体现的组织设计原则是 A. 精简高效原则B.专业化分工原则C.责权对等原则D.统一指挥原则 10.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属于培训方式中的 A.岗前培训B.脱产培训C.在职培训D.职前引导 11.光明公司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对组织内部进行了全面调整,打破了单一的部门设计,成立了一些跨 部门的工作团队。该公司的做法是组织变革中的 A.结构变革B.技术变革 C.人员变革D.文化变革 12.品行优秀、德高望重的人会令人敬佩,使人乐于追随,这是领导者的 A.法定权B.强制权C.专长权D.个人影响权 13.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很好,但职工和领导的关系较差,该领导方式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 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 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依存性 ③知识性 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 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 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控制 沟通 创新 【 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 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 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 资金 物资 时间 信息(纽带) 环境(空间) 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 决策角色—决策者 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重点

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会计概念①货币计量②反映监督③一个单位④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会计对外①财务状况 ②经营成果侧重过去(为外部) ③现金流量 按其报告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对内①经营规划 ②经营管理侧重未来(为内部) ③预测决策 ①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不是唯一的 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记录和计算、是基础 A设臵账户 会计基本特征 B复式记账 C填制和审核凭证 D登记账簿 E成本计算 F财产清查 G编制会计报表 ③具有核算和监督(基础职能) ④本质是管理活动

会计基本职能 1.会计核算(反映职能) ①记账②算帐③报账 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综合反映两者关系:不仅记录已发生的,还要面向未来核算是基础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监督为保障2.会计监督(控制职能) 对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特点:货币监督 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3.预测功能 4.决策功能一般职能 5.评价功能 会计对象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所有者投入属于所有者权益 资金投入起点 向债权人借入属于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 供应 资金运用循环和周转生产中间 销售 偿还债务 资金退出上交税金部分终点 分配利润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事项: 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大量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四资本的增减政策性强 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正确核算其中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 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涉及到所有者、国家等方面的利益 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除上述六项以外的其他经济业务事项 (有可能出现的新的会计业务) 会计核算基本假设(①前提②合理设定) 1 会计主体(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为准核算) 主体经济活动与所有者及职工的经济活动区别 空间范围 主体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 注意:区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概念。 2 持续经营

2015年会计继续教育试题和答案__《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专业资料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第 1 部分 判断题
题号:Qhx010565 所属课程: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统筹规 划,强化服务,注重质量,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和会计行 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二条。
题号:Qhx010564 所属课程: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2. 为加强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 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 定。
题号:Qhx010568 所属课程: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3.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支持并 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十条。
题号:Qhx010566 所属课程: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4.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义务而不是权利。
word 格式可复制编辑

专业资料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B 解析: 会计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
第 2 部分 单选题
题号:Qhx012571 所属课程: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5. 下列属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形式的是( )。 A、 职称英语考试 B、 工程师考试 C、 注册税务师考试 D、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
正确答案:C 解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还包括: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 考试,以及省级财政部门、中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组织的高 端会计人才考试;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 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 以上学位学历教育;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 研究课题,或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参加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中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财务局组织或其认可的会计类知识大赛;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形 式。
题号:Qhx012549 所属课程: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解读 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 )。 A、 取得初级会计技专业术资格的会计人员 B、 取得中级会计技专业术资格的会计人员 C、 取得高级会计技专业术资格的会计人员 D、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正确答案:D 解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word 格式可复制编辑

2016年10月管理学原理自考真题00054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属于() A.行为科学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一般管理理论 D.权变管理论 3.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电子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该环境形式的特点是() A.简单稳定 B.复杂稳定

C.简单动态 D.复杂动态 4.企业的生产决策、存货决策、销售决策等属于() A.战略决策 B.业务决策 C.战术决策 D.非常规决策 5.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惯例层 B.前惯例层 C.原则层 D.规范层 6.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 A.规则 B.预算 C.战略 D.政策 7.企业设有生产、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这种部门划分依据是() A.职能B.时间 C人数 D.地区 8.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 A.直线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直线职能制 9.人员配备由一系列活动组成,其第一项活动是() A.人力源计划 B.工作分析 C.培训与发展 D.績效考核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1.管理者组织重要的原因:复杂的,不确定的,混乱的时代;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 关重要;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忠诚度。 2.管理能力对创造组织的价值观很重要。 3.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承担与协调和监管他人 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任务。(基层,中层,高层) 4.组织: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 5.组织的三项特征:一个明确的目标;由人员组成;一种精细的结构。 6.管理: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7.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的做事(不浪费资源),涉及 做事方法。 8.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做正确的事(高目标达成),涉 及结果。 9.效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强调决策。 10.管理四项只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1.计划: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计划以协调活动。 1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1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14.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他们按计划完成。 15.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周密的思考,实际的做法) 16.人际关系角色:人与人的关系,其他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17.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18.决策制定角色:需要做出决策或选择(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9.管理就是影响行为,有三种方式:对行为进行管理,对采取行动的人员,对推动人们采取行动的信息。 20.罗伯特·卡茨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1.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基层重要) 22.人际技能:包括自己单独或在团队中与其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都重要) 23.概念技能:管理者用来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高层重要) 24.一些重要的管理技能:管理人力资本,激发员工的认同感,管理变革,对工作进行组织并且使之顺利完成,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内容,使用目标明确的人际关系网络,管理决策过程,管理战略和创新,管理物流和技术。 附加模块一

全国通用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全国通用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其他单位如果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 A.可以借出 B.只可以查阅不能复制 C.不可查阅或复制 D.可以查阅或复制 2、会计档案和其他类是指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密切相关,由会计部门负责办理的有关数据资料,不包括()。 A.银行对账单 B.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 C.财务数据统计资料 D.生产计划书 3、下列会计档案中需要保管15年的是()。 A.月、季度财务报告 B.明细账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D.银行对账单 4、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由本单位()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A.档案部门 B.财务会计部门 C.人事部门 D.指定专人 5、以下内容不属于会计档案的是()。 A.银行存款日记账 B.总账 C.购销合同 D.购货发票 6、保管期限为25年的会计档案有()。 A.各类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银行对账单 C.现金、银行存款及税收日记账 D.月度和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7、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派员参加监销。 A.同级财政部门 B.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C.同级审计部门 D.上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8、固定资产卡片的保管期限为()。 A.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 B.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 C.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10年 D.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20年 9、需要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是()。 A.现金日记账 B.原始凭证 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D.银行对账单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需要保管15年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需要保管5年 C.固定资产卡片账应保管15年 D.现金日记账需要保管15年 11、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派员参加监销。 A.同级财政部门 B.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

2015年成本会计继续教育

成本会计 第一章概论-- [复习] 在成本会计工作组织上,大中型企业一般采用分散工作方式,小型企业一般采用集中工作方式。(A )(2分) A、正确 B、错误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C)。(2分) A、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 B、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C、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D、制造业的成本 第二章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2 -- [复习] 凡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直接或间接耗费,均应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B )(2分) A、正确 B、错误 用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的账户是( B )。 页脚内容1

(2分)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第三章试题5 -- [复习]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原材料费用分配时必须考虑原材料的投料方式。(A )(2分) A、正确 B、错误 一个要素费用按经济用途可能记入几个成本项目,一个成本项目可以归集同一经济用途的几个要素费用。(A )(2分) A、正确 B、错误 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如果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那么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进行分配的结果与按生产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的结果应一致。(A )(2分) 页脚内容2

A、正确 B、错误 制造费用是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种直接费用。(B )(2分) A、正确 B、错误 产品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借记的账户是(B )。(2分) A、“基本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应付工资”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废品废品损失的是(A )。(2分) A、可以降价出售的的不合格产品的降价损失 B、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C、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残料价值以后的损失 D、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中各成本项目费用 页脚内容3

管理学原理(1)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直线职权 27.许诺原理 28.扁平结构 29.组织适宜性原理 30.管理审核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管理学的特点。 32.简要说明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33.简要说明影响管理宽度的主要因素。 34.简要说明沟通及其基本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试述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36.市化工集团年终对其下属各公司的主要领导进行综合考评。在化工机械公司征求职工意见时,职工们纷纷称赞该公司总经理有较好领导艺术,尤其是用人艺术。请你结合实际论述管理中如何体现管理者的用人艺术。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7. 上月底的公司办公会议上,总经理宣布:由于销售部经理遇车祸受伤,由原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新华接任销售部经理。 公司销售部有24位员工,其中有10位销售员,公司在全国的销售工作主要由他们负责,所以,抓好销售员是关键,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抓? 以前,销售员的奖金与完成的销售量是挂钩的,但差距不大,而且浮动工资也是平均分配的。据此,王经理推出了奖金、浮动工资与完成的销售量挂钩的试行方案,实施奖金向销售员倾斜的政策,销售员的奖金是一般员工的200%。方案的要点有三:第一,销售定额为38台/月;第二,完成指标得全奖,少卖一台扣奖金的20%,达不到34台/月扣全奖;第三,连续半年完成指标,向上浮动一级工资,连续半年完不成指标,下浮一级工资。 方案一经宣布引起一片哗然,但王经理坚持实施这一方案。他向销售员们解释说是试行,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习重点与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历年会计从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年会计从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陆续开始,以下为中公会计整理的的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在备考路上奋斗的同学,点击查看:会计从业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行政法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D.《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该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 )。 A.出纳工作 B.会计工作 C.审计工作 D.会计机构负责人 3.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 A.要求原单位重新开具,原单位不得拒绝 B.由经办人出具遗失证明,并自制一份原始凭证,经办人签名或盖章后,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C.取得原开出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凭证的号码、金额和内容等,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后,代作原始凭证

D.在记账凭证上注明“原始凭证遗失”字样,并由经办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领导人批准 4.实行手工记账的,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当采用()账簿。 A.订本式 B.三栏式 C.多栏式 D.活页式 5.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记录文字应当符合的规定是( )。 A.只能使用外文 B.只能使用中文 C.中文和外文任选一种 D.使用中文也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文 6.会计专业职务中的中级职务为( ) A.高级会计师 B.助理会计师 C.会计师 D.会计员 7.下列支付结算中属于票据结算的是()。 A.托收承付 B.委托收款 C.汇票 D.汇兑 8.下列不符合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是( )。 A.出纳员登记现金日记账 B.出纳员管理现金 C.出纳员每日盘点现金

2015年会计继续教育

管理会计之——管理会计概述 一、单选题 1、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动,这一观点属于()。 A、资金总运动论 B、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C、价值差量论 D、现金流动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的是()。 A、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 B、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C、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D、争取1-3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3、相关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该具有对决策有影响或对预期产生结果有用的特征是指。()。 A、相关性 B、准确性 C、一贯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4、从狭义管理会计的定义看,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提供计划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 A、内部管理者 B、外部投资者 C、内部所有人 D、外部债权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5、管理会计所用的分析性方法尽管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是作为一种基本的方法贯穿始终的。 A、差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总量分析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6、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A、增加管理人财富

B、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股东财富 D、提高竞争力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正确] 7、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所用的基本方法属于()。 A、统计性方法 B、研究性方法 C、分析性方法 D、数据性方法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8、为切实推进管理会计工作,财政部应该将管理会计纳入()准会计师和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体系人才的培养。 A、大中型企事业单位 B、中小型企事业单位 C、国有企业 D、民营企业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9、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指()。

2015年10月管理学原理自考真题00054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学原理试卷 (课程代码0005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据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A 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 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2.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得出了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等一系列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B A.古典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 C.决策理论D.系统管理理论 3.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属于组织环境中的C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技术因素 4.任何组织的文化都有其鲜明个性,这反映了组织文化的B A.客观性B.独特性 C.相对稳定性D.继承融合性 5.正确的决策需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平衡协调发展,这体现的是决策的哪个原则?D A.信息原则B.预测原则

C.可行性原则D.系统原则 6.鼓励创新思维的群体决策方法是A A.头脑风暴法B.名义群体法 C.德尔菲法D.电子会议 7.用数字表示的计划是A A.预算 B.规划 C.宗旨D.程序 8.M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办公用品的小型企业,设有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部门,实行集权管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B 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D.矩阵制 9.相对于外部招聘而言,内部提升的优点是C A.来源广泛,选择余地大B.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更快地胜任工作D.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10.组织变革的内容不包括D A.人员变革B.结构变革 C.技术变革D.外部环境变革 11.根据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者既不关心生产,也不关心职工的领导方式是A A.1.1型B.9.1型 C.1.9型 D.5.5型 12.根据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们对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向往属于B 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D.生存需要 13.在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体现了沟通的C A.尊重原则B.相容原则 C.理解原则D.例外原则 14.Y公司的生产部主管认为原材料质量存在问题,向采购部主管提出改进建议。依据沟通的分类,这属于C 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D.斜向沟通 15.“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反映了哪一种控制类型的效果?D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 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二重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职能的关系:任何管理者都要执行管理的各项基本只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方面。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项职能履行的程度和侧重点不同。通常高层发在计划、组织和控制上的时间比基层多。同时即便是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就计划而言,高层管理者关注的是组织的整体长期战略规划,中层管理者关注的是中期、内部性的管理性计划,基层管理则更侧重于短期的业务与作业计划。 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管理者角色:1)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管理者与上下级、组织外的利益相关方面的职责。具体体现为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三种角色。2)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具体体现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色。3)决策制定角色:包括做出各类决策的诸项活动。具体体现为创业者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简)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的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管理制度:1)制订工作定额2)实施标准化管理3)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4)实施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度5)使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法约尔古典理论的要点:1)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2)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3)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4)管理的职能 韦伯行政理论的主要观点:1)权利论:理性——法律的权利,是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传统的权利、超凡的权利2)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明确的职权分工、按等级系列形成的组织、职业管理人有固定的薪金作为报酬、人员的考评和培训、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不受个人感情影响,完全以理性为准则的关系。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人际关系学的主要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最新型的领导方法。 “X理论”的人性假设 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ν 人生来就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听从指挥ν 人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需要ν 人习惯于守旧,本性就反对变革ν 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ν 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ν “Y理论”的人性假设 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ν 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不但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ν

会计从业资格国家初级会计电算化真题2015年(5)

会计从业资格国家初级会计电算化真题2015年(5)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根据实际需要定义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的会计软件功能管理模块是______。 A.存货核算模块 B.项目管理模块 C.成本管理模块 D.预算管理模块√ 预算管理模块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定义为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等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然后确立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方案,指定预算审批流程。 2.下列关于会计电算化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简化了会计处理流程 B.使核算结果更为精确 C.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 D.数据处理不会出现任何错误√ 依据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及时准确”特征的说法,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会计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传递和报告等工作。得益于计算机的运算优势,使会计处理流程更为简便,核算结果更为精确。此外,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软件运用适当的处理程序和逻辑控制,能够避免在 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出现的一些错误,但并不能够避免全部错误。 3.下列网络覆盖范围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______。 ①局域网②广域网③城域网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局域网的覆盖范围通常局限在10千米之内,城域网的覆盖范围通常是整个城市,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可以 是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4.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客户端采用______运行软件的体系结构。 A.浏览器√ B.服务器 C.显示器 D.客户机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指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运行软件的体系结构。 5.下列会计科目余额在贷方的是______。 A.资产类 B.成本类 C.费用类 D.收入类√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会计科目的余额方向为借方,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科目的余额方向为贷方。 6.企业选择运行控制参数是在______。 A.会计软件运行中 B.会计软件运行后 C.会计软件运行前√ D.会计软件选择时 在会计软件运行之前,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来选择相应的运行控制参数,以符合企业核算的要求。 7.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对账功能主要是指与______进行对账。 A.账务处理模块√

2015年会计继续教育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 如果同一时期内,在几张订单中规定有相同的产品,还应按订单确定批别,分 批组织生产,计算成本。()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解析 2. 有多个核算对象且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发生间接费用时直接计入各受益工程的 成本。()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3. 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都是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因此,均应计入当期损益。()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4. 进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只按进价金额核算库存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 方法,适用于经营鱼、肉、瓜果、蔬菜等鲜活商品的商品零售企业库存商品的 核算。()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5. 采用品种法,不存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的问题。()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6. 产品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核算的项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解析 7. 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的讲,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A 解析 8.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运用技术测定等科学方法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的主要账簿体系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9. 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分解时,应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总成本直线方程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10. 会计职业技能,是指一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具体问题的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解析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 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A .工资及福利费 B .燃料及动力 C .工资费用 D .原材料

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要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2.管理的四层内涵: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 (1)决策: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职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3)领导:就是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管理活动。 (4)控制:实质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5)创新:就是使组织的工作不断地有所改进,有所革新。 4.管理的两重性

(1)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制度 5.管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 6.管理者的角色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7.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额精神能力。 8.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1)信息网络化(2)经济全球化(3)知识资源化(4)管理人本化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