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很幸运的抽中了点评的这次活动——北京交响乐团2012演出季-大师系列五,参加地点是中山音乐堂。这次活动是每人2张票,很不错,特意报名带老妈去。老妈退休以后就一直奔波各老年合唱团,热衷音乐,所以带她去感受感受。正巧在母亲节前夕,也算提前过节吧。

中山音乐堂在中山公园里边,老妈对这比我熟悉,她还曾在这个台上参加过合唱团的表演,故地重游啊,呵呵。

我对交响乐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那会学校的金帆交响乐团每年都会在新年之前做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学校组织全校去听。不过那会就是听个热闹,现在依旧是听个热闹。

这次的曲目是莫扎特: <费加罗婚礼> 序曲、埃尔加: 弦乐小夜曲、埃尔加: 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号、弗朗克: d小调交响曲。

指挥:简·莱瑟姆·凯尼格JAN LATHAM KOENIG conductor,一个瘦干巴老头,每每上场都面带微笑并与首席小提握手,一看就是容光焕发,指挥起来也激情四射。

几首曲子只有威风堂堂进行曲仿佛略有耳闻,好像在学生时代的那堂音乐课里出现过这个名字,但也只是名字而已。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这种外行自然也最喜欢威风堂堂这种进行曲,激昂的曲调会让人精神振奋。另外除了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愉悦,另外能做的就是细心聆听每一种乐器所发出的美妙旋律,管乐、弦乐、打击乐……

感谢点评给了我一次被交响乐熏陶的机会

交响乐欣赏

交响乐(SYMPHONY)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序曲最基本的格式为“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 乐队的编制 交响乐队是音乐王国里的器乐大家族,一般来说它分为五个器乐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对于一些特殊曲目,还会加入其它的一些乐器,像唢呐,喇叭,二胡等民族乐器 由于交响乐队采用了这么多的乐器编制,所以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交响乐队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它又分为编制上的不同。如单管编制、双管编制、三管编制、四管编制等等。实践证明,一个铜管(以小号为例)的音量相当于17把小提琴,12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或者6把低音提琴(倍大提琴)。故每增加一个铜管,乐队的弦乐人数至少已经增加了43人. 交响音乐形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在此之前的17一18世纪中叶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高峰之一-一巴洛克音乐时期。按照西方音乐史分期,欧洲交响音乐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历史阶段。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doc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 音乐鉴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就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吧。 音乐鉴赏心得体会1000字篇1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

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

交响乐鉴赏结课论文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交响音乐赏析》 任课教师:罗晓海 题目名称:《浅谈中国交响音乐发展—和西方文明 对比》 学院:经管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12级金融学2班 姓名:程航 学号: 20121714310051 评阅意见 评阅成绩

交响乐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symphony”,意思是“一起响”。在16世纪时,这个名词指采用和弦性质的多声部器乐;17世纪,交响乐泛指各类刚从声乐独立出来的单乐章器乐、歌剧序曲、间奏曲等;此后经历了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与变革;古典时期的海顿创立了独立的交响曲体裁,成为交响乐中最庞大的一种器乐体裁。交响乐的概念广义而言指协奏曲、组曲、歌剧和舞剧音乐、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曲等各种体裁;狭义仅指交响曲。 可以看到,西方交响音乐大致起源于16世纪,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交响乐,只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交响乐真正走上了系统性的发展历程。 16世纪,正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明走出了漫长的中世纪,开始了全新历程。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教会对人们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强,导致人们自主思考几乎成为不可能,这就导致了文艺发展的滞后。而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就像储存多年的美酒出窖,刹那间就显现出一种难以阻挡的浪潮。人们在文学、美术、音乐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就显得时候滞后了。从20世纪20年代起,萧友梅所作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及黄自在美国学习时之毕业作品《怀旧》(1929),可视为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雏形。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交响乐的发展真正起步,是在20世纪30年代,和西方相比,晚了将近4个世纪,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呢?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课学习的总结与启示其实自己并不是对音乐很大敏感,虽然很有兴趣,觉得音乐很有情调,似乎是因为知道自己没有什么音乐细胞。这不是第一次选修巩老师的课,在去年的时候,就曾学习过基本乐理和合唱指挥,觉得受益匪浅,不同的是今年选的这门课侧重于细致具体的接触到有关交响乐的知识,交响乐是最能展现功力的音乐形式,这需要整个乐团的和谐共鸣,也需要每个人的无间配合,在交响乐里没有个人主义,所有的演奏都是相互依存的,天籁与人籁的和谐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和谐。 1.古希腊音乐(2015年9月22日) 这是交响乐赏析的第一节课,主要讲解了什么是交响乐,以及简单的学习了交响乐的起源、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那到底什么是交响乐呢?交响乐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其核心是和谐,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人的情感。主要有五种乐器参与演奏: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和色彩性乐器(钢琴、竖琴)。同时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世界音乐被划分出五个派别,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在之后老师讲到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众所周知,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公元前5—4世纪,古希 腊的音乐文化就已具备很高的艺术性。随着之后的战乱动荡,原先古希腊的音乐文化就逐步融入了古罗马,亚非欧等元素。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交响合唱曲,它分为“春天”、“酒”、“爱”三个主题,作者在继承古典作曲法的基础上加入

交响乐欣赏心得感受

交响乐艺术中体会到的人生与社会的关系平日里我最喜欢听贝多芬的《命运》,曲子里那急冲冲的扣门声及作者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就会使我马上联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命运之神满目狰狞,手持权仗逼近贝多芬的小屋,贝多芬有所警觉,迅速的抓住一把长剑,命运开始扣门了,声音越来越响,最后门被撞开,贝多芬虽然被他弄成了耳疾.痢疾,但毫不退缩,坚定与命运做战:这是一场毫不喘息的战争,但最后,命运屈服了,贝多芬吹出了胜利的号角。《命运》整曲听起来激昂,紧张,但上述故事却不得不让人承认是属于奇幻范畴内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恩格斯对这部交响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信上甚至这样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这部交响曲原先并没有标题,后人根据贝多芬自己对这部交响曲的主导动机所做的说明,为它取名为《命运》。在讨论海顿与莫扎特交响曲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具体地谈及其音乐激起的感情,这首交响曲却是从开始的明显威胁开始,以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结束,这是贝多芬英雄主义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困扰他的恶劣形势的征服。在他的交响曲中,人的胜利是同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人们格外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英雄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戏剧性冲突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这部作品实际上最深刻地阐释了贝多芬“通过斗争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胜利”的思想。 那是一个动荡的岁月,那又是一个浪漫的季节。音乐是那一代人的梦想,音乐也成就了那一代。至今提起古典交响乐,哪个不会脱口说出几个作曲家!音乐跨越了时空,带着乐符和旋律来到我们身边,一首乐曲,就是一段心情。乐曲中携着心情,心情中含着乐曲,套用王国维的那句话就是:带着心情去听音乐,那音乐就全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情了;听着音乐去找心情,那心情里面便全是音乐了,因此这时就不知何者为心情何者为乐曲了。 说到这些,我不由得想去探讨一下交响乐的发展史。 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交响乐一说,当时泛指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16世纪后,交响乐成为纯粹的器乐曲,并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使交响乐得到发展。作为交响乐的曲式之一,“索纳塔”也就是奏鸣曲,开始只是泛指器乐作品,以区别于“康塔塔”(声乐曲),后来逐渐演变成越来越复杂的一种曲式结构,成为一种常用的套路规则,当然这种规则在使用时也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并作为一种最复杂的曲式结构一直传承下来。它一般分为四个乐章,也有的作品是五个乐章,比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每一个乐章的标准奏鸣曲式包括:Ⅰ.呈示部。有时前面有一段较慢的引子或序曲,通常通过主旋律体现出一到两个主题,并互相交映、弥补;Ⅱ.发展部,也叫展开部。它在呈示部主题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Ⅲ.再现部。有点类似于第一部分呈示部,是呈示部的再次出现。奏鸣曲中四个乐章之间通常快慢交替,不同主题交相呼映,从而构成整部作品。通常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的曲式结构都比较复杂,也有些作曲家把第二、三乐章简化了一些,但即便如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议以及对交响乐的理解

对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议以及对交响乐的理解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学习,让我对音乐鉴赏这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让我在音乐方面的知识以及对音乐的品味乃至对生活的态度都有部分提高。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此门课程存在着一些小小的问题。 音乐鉴赏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开设公共音乐欣赏课程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内心,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故此,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要妥当。 首先我认为一个优秀的音乐鉴赏老师要能够活跃课堂。课堂上,教师起着控制场面、调动气氛的作用,一堂形式新颖、充满热情的欣赏课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方式方法,实验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思考,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精彩,更受学生的喜爱,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也才能完成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初衷。同时希望老师能多一些互动的活动,这样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参入课堂。 其次,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且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音乐,而我们去品味音乐的同时就是去品味生活。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都

是一些经典的世界名作,掌握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理解、再度创作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的音乐活动。而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专业工作者,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由此,不得不担心继续用传统音乐教材培养的当代音乐教师,能否较好的、全面的扮演好音乐教师的角色。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 再者,希望学校能够重视音乐鉴赏这门课程,能够为这门课程配备更好的设备。以此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音乐当时的意境。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老师讲到了关于交响乐的内容。使我对交响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此很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的认识。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这个时期中,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引言:提起交响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高雅,古典,严肃。而且,大 多数人会表示欣赏不了交响乐。然而,在系统的学习了“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课程之后,我开始对交响乐有了更新的、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课堂上,老师一再强调交响乐与中国民乐的区别。交响乐更具有立体感,变化多端。而中国民乐是平面的,调子基本不变。 我认为,欣赏交响乐并不是很难,首先,你需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要了解音乐语言的各种基本要素,诸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织体、结构等,知道音乐专门术语的含义是什么。如果要想探寻它的内容,必须明白作曲家为这部作品选择的形式结构,体现的音乐旋律——主题是什么,只有对它们的各自特征了解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去听音乐。其次,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为交响乐的概括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所以我们要懂得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进去,用心去欣赏。在正文中,我结合查阅的资料和个人的理解从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关键词:交响乐历史、交响乐队、乐器特点、想象力、三度创作、注意力 正文: 欣赏交响乐,应该了解交响乐的理论知识。 首先,要了解交响乐的概念。 交响乐曲的名称源出希腊语,原意为“一齐响”的意思。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是由若干在结构上各自独立、音乐性质上互相对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特殊曲式)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其次,要知道交响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交响乐的发展起源时期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18 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在

交响乐心得体会

交响乐心得体会 篇一:交响乐学习体会杂谈 交响乐学习体会杂谈 “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如是说道。在他眼里,音乐之于他,可能相当于写作之于人生。 同样,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音乐之于人生,就如同清幽山谷中响起的那声声鸟鸣,浩瀚海洋上涌起的那一簇簇浪花,花草丛中飘出的那一阵阵芬芳,看似轻妙灵巧,却总是那点睛的一笔,让原本沉寂的世间万物突然间有了生机,有了灵气,给人带来那几多可以回味、思索、感动、陶醉、迷恋的东西。 多年来,对我自己而言,音乐或许只是闲暇之余生活的调剂品。纵使就连小学广播里都时常播放着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豪迈、理查德·克莱德曼《梦中的婚礼》的悠扬、李闰珉《Kiss The Rain》的哀婉,但是大家平常真正听的又是些什么音乐呢?恐怕依然是流行音乐的粗糙、低级趣味的谄媚,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对于音乐,对于真正的阳春白雪还知之甚少。所以当看到交响音乐赏析这样一门课程时,我的脑袋一震,立刻被它吸引了过来,而当自己踏入交响音乐赏析的课堂,聆听着那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大师们

的作品时,我的内心激荡不已,未曾想过原来那些曲子如此美妙,那些看似嘈杂的大场面音乐如此合理壮美,那些晦涩难懂的曲调如此深入人心。感觉每一首曲子都在叙说着作者的人生体悟,那里有愉悦、幸福、悲伤、无奈,有着他们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这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一路走来,经过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一直到了现代主义音乐。其间倾听了无数大师的作品,从巴赫、亨德尔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再到舒伯特、舒曼,又到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每一个人都令我印象深刻,佩服不已,心想为何这些人、这些音乐能够历经沧桑而丝毫不衰,而且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欣赏到音乐的魅力与震撼,后来我明白了,时间是最好的认证,久酿是甘霖。这些大师已然彪炳史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伟大的作品离不开伟大的人生。音乐可以揭示人的本质精神,展示人类超越自我之精神境界。 在那些音乐家中,我了解最深的便是贝多芬,他是被后人尊称为“乐圣”的天才角色,却也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在其生命短短几十年的创作中,将交响乐的创作成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课心得体会 中文系09心理 SY0910148 郑卫荣 这学期选上了音乐欣赏这门课我感到十分庆幸。我原本是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调节一下平日紧张的学习情绪。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熏陶后,不仅能舒缓平日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掌握许多音乐的相关知识以及提高我的音乐修养。所以我要感谢张又丹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欣赏音乐的平台,让我在那么优美宁静的环境下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欣赏音乐。我很珍惜每周仅有一次的音乐欣赏课,每一节课我都提早到场,完整听好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在课上我会把好听的歌曲的名子记在笔记本里,课后我会简单的写下自己的感受,再课后找找音乐听。现在翻起我的笔记本感触真的很深:原来我在欣赏音乐的道路上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艺术。而音乐欣赏则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一个方面,是音乐创作、演唱、演奏的延伸,是一种审美活动。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来说,似乎更加难以理解。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不清楚音乐语言的特点,听觉与音乐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机联系,对音乐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音乐的旋律线条、节奏律动、和声织体、调性色彩、曲式变化与统一等,都能产生美感,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上课笔记,谈谈我的看法。 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支支一首首如诉如泣响彻灵魂的歌谣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他创作了《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洗衣歌》《达坂城的姑娘》、《青

交响乐赏析论文

“交响乐赏析课”的学习总结与心得 第二次课: 交响乐的课程,作为一个不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交响乐对我来说,似乎很难去欣赏,日常生活我也只是听流行歌曲。怀着一种认真了解一下交响乐的心情,我开始了交响乐赏析这门课。 世界音乐划分为东亚音乐(中国)、南亚音乐(印度)、西亚北非音乐(古埃及、古阿拉伯)、欧洲音乐(古希腊)以及非洲音乐,以及在它们的传播与交流中形成的拉丁美洲音乐和东南亚音乐。其中欧洲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影响力最大,它建立有系统、完善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在欧洲音乐的发展中所孕育出的最高级音乐形式便是交响音乐。 交响乐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罗马,之后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它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这节课我们讲述了巴洛克时期的

交响乐。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巴赫为典范,马不停蹄的节奏,展现阶梯式的力度变化,突强 突弱,主调与复调结合,其中《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完美的展现了复调音乐的谐和之美。在课上我们欣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这音乐是一种赋格这一种复杂而严谨 的形式,是复调音乐的一种。管风琴的演奏使他显得神圣而庄严。饱满而有力的引子,为 全曲宏伟的气势作了渲染和铺垫,然后,乐曲奏出音响宏大的和弦,接着呈现出托卡塔主题,带有戏剧性的成分。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的巴赫,同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欣赏了这首交响乐后,我也 算是体会一下巴赫真正的魅力。 2014.3.3 第三次课: 继续上节课对巴洛克乐风的学习,本节课依然介绍有关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罗克音乐发端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一种深受其国王重视的集绘画、雕塑、建筑、舞蹈、声乐、器乐于一身的崭新艺术形式)之诞生的1600年,止于巴赫去世的1750年。 巴罗克音乐的精华最后集中在德国,以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为代表。为巴罗克音乐作出贡 献的还有意大利的维瓦尔第、蒙特威尔第;法国的吕利、拉摩;英国的普赛尔等。新涌现 的王侯和贵族阶层日渐取得了与教会一样的音乐消费资格,随即又以支持者的姿态改变着 乐坛,音乐不再只专美于上帝,它更是要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课上,我们欣赏了《小步舞曲》、《诙谐曲》、《G弦上的咏叹调》、《C大调前奏曲-圣母颂》、《哈利路亚》。《小步舞曲》速度中庸,但是风格典雅,有一种音乐的中性美;《诙谐曲》让我们心情愉悦,音乐欢快;《G弦上的咏叹调》的速度不快,但却有一种华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浅谈欧洲交响乐赏析 摘要 本文阐释了交响乐的动力来自欧洲文明,早在光荣而伟大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交响乐不断发展的文化动力.欧洲交响乐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 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因而具有强烈而感人的艺术魅力.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但是今天仍以巨大的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交响乐发展的见解.文章阐释了西方交响乐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各个时期的一些相应的实例,其中也不乏自己对于交响乐的理解与感受。 关键词 交响乐文化发展历史 一、前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我一直很喜欢音乐,音乐带给人的那种闲适心情难以言表,而交响乐正是各种音乐中最能给人以灵魂的洗涤的重要部分,在晴朗的午后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看书,或是在阴雨的傍晚一边听着交响乐一边冥想……似乎所有事情与音乐结合在一起都变得完美起来。因为喜欢音乐营造的那种心灵的宁静,喜欢高深莫测的交响乐,喜欢那种震撼。音乐是纯洁、高尚的,需要全心聆听、感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不会像球迷那样用狂热和躁动来诠释自己的喜怒哀乐。对我来说,音乐永远是生命中最美、最真的享受。本学期通过大学美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交响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如何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提高对音乐尤其是西方交响乐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查阅的相关资料, 从当今交响音乐概况和历史发展这两个方面浅述本人对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的感悟和理解. 二、欧洲交响乐概况 西方音乐经历数百年, 被公认为有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欧洲交响乐由于其结构宏大, 乐队庞大齐全, 有强大的音响力量, 加上音乐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得到 高度的发挥, 尤其善于表现神秘而复杂的感情, 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是具有独特的色彩效果.通过对交响乐赏析课程的学习,让我对交响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交响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 交响乐可以采用任何曲式结构, 而最典型的趋势结构就是交响曲. 它由三,四个乐章构成, 其中必有一个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快速, 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鲜明的主题, 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的内心;第二乐章:缓慢抒情, 如歌的旋律, 沉思的音调叙述哲理;第三乐章:活泼快速, 有舞曲和诙谐曲的特色;第四乐章: 极快的终曲, 以辉煌的音效, 表达欢庆向上的心情.交响乐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套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 是由许多音乐家不断创作实践的结晶 三、欧洲交响乐发展史 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姚老师开设的音乐欣赏课。课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奈时间走得太快,一转眼,这门课即将结束了,留下我无限的怀念和感慨······ 我本是个很喜欢音乐的人,开心的时候喜欢哼几首轻快的小曲来表达我愉悦的心情,让朋友们分享我高兴的点滴;难过的时候,喜欢听几首哀伤的歌,让那旋律轻抚我受伤的伤口,就像知心朋友的问候,听完之后所有的难过都释怀了,扬起笑脸,重新为学业二奋斗。但这只是音乐魅力的冰山一角,我还没有真正的了解音乐,通过姚老师的授课,使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堂课上,我非常的兴奋,因为我看见了真人版的弹钢琴。之前看见人家弹钢琴都是在电视里,体会不到那种意境,而老师给我们弹的钢琴,让我真正领略了乐器的神奇与魅力。加上老师和着琴音给我们唱歌,那声音醇厚而干净,我的心在那一刻被触动,音乐原来真是人们共通的语言。轻轻跟着老师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别是一番风味······ 老师在课上除了教我们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外,还让我们看电影。让我们随着故事情节融入到音乐的世界里,紧扣心弦。《巧奔妙逃》让教室里都是欢乐的笑声,老师的这种授课方式轻松而灵活,使我们没有一点压力,真正处于音乐的国度里。

之后的课上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乐器。让我对音乐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的也认识到了音乐的深奥。一个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不同的乐器又各具特色,也反映出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不同。在音乐家的弹奏下节奏鲜明。每一个音符都在跳跃,让人不直觉的被吸引。我也真正知道了音乐的博大精深。 之后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讲述了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一曲被录入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命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气息。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背景。课上老师特别给我们讲了二胡,说了瞎子阿炳的感人故事。在最后我们欣赏了《梁祝》这首曲子讲述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曲中音调婉转,悲凉,使听者动容。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题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还欣赏了《广陵散》、《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思绪纷飞······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交响乐欣赏;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听着各种形式的流行音;交响乐由海顿发明、由莫扎特推向成熟、由贝多芬推向;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感受着不同时期交响乐带;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在众多的乐曲中,有的人,有的乐曲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 交响乐欣赏结课论文 交响乐欣赏 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听着各种形式的流行音乐的旋律中长大的,初次进入交响乐的课堂,我感受到的是不一样音乐的氛围,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演绎形式。听着不太懂的旋律,我甚至想要昏昏欲睡。几次之后,我渐渐的放松心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知交响音乐中想要表达的情感,用心去领会交响音乐的独特内涵与魅力。 交响乐由海顿发明、由莫扎特推向成熟、由贝多芬推向另一高峰,在16世纪到19世纪一直是欧洲的主流形式。今天,再次向我们展现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感受着不同时期交响乐带来的不同的艺术享受。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严谨,呈框架式结构,由四个乐章组成,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乐自由、浪漫,而不同时期的前期、中期、后期亦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时期的交响音乐有不同的特色,但都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古代主义时期的代表主要有柴可夫斯基、莫扎特、贝多芬等,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主要是肖邦、李斯特等,不同的交响曲亦有不同的形式,我们走进一部部经典的交响乐,挖掘交响乐的异样光彩。我们欣赏了很多的代表人物的交响曲,小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

多瑙河》、老斯特莱斯的《拉夫斯基进行曲》、贝多芬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25交响曲》《钢管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F 小调第四交响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等。这些乐曲或是作曲家在激昂的青春时期所写,或是在成熟的中年时所写,或是返璞归真后的晚年时所著,乐曲的节奏和情感或是激昂或是悲怆或是脍炙人口或是明快而富有想象力,演奏类型或是属于钢琴协奏曲,或是小提琴协奏曲或是钢管协奏曲等都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使我的情感随之深深起伏。 在众多的乐曲中,有的人,有的乐曲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小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所听到的作品前几部之一,以前对《蓝色多瑙河》写成的趣事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就有所了解,而我经常听着钢琴曲《蓝色多瑙河》旋律也让我深深着迷,是我对交响乐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在交响乐的欣赏过程中我也为它的旋律和情感所感染。交响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 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交响乐心得体会

交响乐心得体会 篇一:交响乐与音乐家课的心得体会 姓名:曹清策学号:14090101873座位号:162 《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的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选择了《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这门选修课,最开始选这门课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我喜欢唱歌,喜欢音乐,想从黄老师的课上学点歌唱技巧,在音乐鉴赏方面提升点水平; 二、既然为音乐艺术欣赏课,我想上这种课应当身心愉悦,不像专业课那么无聊。尽管是无聊的带着目的去上这门选修课,但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深深的被黄老师的魅力折服了。俨然这课比专业课有意思多了。总体上这学期的《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使我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怎样去认识音乐。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课上,我们主要是以“听看”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和色彩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老师会讲些她自己的故事,有关音乐方面的趣事,引领着我们去体验歌剧的美。课上,还会介绍些音乐家,不过我感觉我对音乐家并不感冒。这可能与我在认识问题方面同别人不同的原因吧。看一部电影,我是从来都不去记这部电影是谁演的,这首歌是谁唱的。所以在课上,我记住的也只是那些较动

人的轻快的美妙的旋律。歌词也没在我脑海中留下太多的印象。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神秘处吧,她让你记住的只是她的“美的所在”。 然而,在开始的歌剧欣赏上,我感觉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最让我感觉枯燥的内容是那些我听不懂得语言和那些听起来还没京剧那么好听的旋律。再加上有些没有中文翻译,更使我看不太懂,只能看出几个人在那儿吼。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音乐知识渴求的欲望,后来反而增加了我学习的兴趣。那便是我着重去听它的旋律和节奏,我不会再因为听不懂语言而否定了那首曲。因为我知道,一种情绪是通过旋律和声音及演唱者的整体舞台表现来传递给观众的。 在课上,通过了解,我知道了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 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由歌剧的定义我们就能知道歌剧其实就是个“集大成者”,它集各种艺术与一身,要想练好一部歌剧情节远比练好一首流行音乐要难多了。它也可以说是电影与音乐的结合,电影里的故事基本上是用评述的语言来表达的,而在歌剧中则是用“唱”的形式和观众交流的。那是一种由美声开始的心灵的交流。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我认为我对歌剧艺术欣赏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当然,这学期我也学到了我想学的知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最后,我想说:“能把选修课上的比专业课还好,也只有黄老师您了。篇二:交响乐鉴赏学习心得 交响乐鉴赏学习心得

交响乐赏析心得

交响乐赏析心得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的交响乐赏析课就快要结束了,回想着过去的几节课,自己真的收获了好多。让自己对交响乐的了解有上升了一个层次,有了更多的认识。除了对音乐的认识了解加深了以外,我觉得对自己的个人修养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节课所欣赏的印象主义乐派我觉得和前几节课的浪漫主义乐派有着很大的区别。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这节课欣赏的德彪西的《牧神午后》真的是一件很好听的音乐作品。作品描述了夏日午后的森林中,牧神的突然出现使刚刚出浴的女神惊惶逃去。牧神捧着

女神遗下的纱巾,绮思无限。乐曲的开始部分,简单而无伴奏的长笛所吹出的旋律,仿佛是画布上刻画得十分分明的线条(片段1),它显然是表现了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洋洋曲调。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天鹅绒般的圆号与木管声中,以及一串淙淙流水般的竖琴声中。乐队的色彩纤丽而细腻,弦乐分声部奏出轻轻颤动的震音。整个音乐使人感到波光粼粼,阳光明媚,暖气袭人,微风吹拂,牧神昏昏欲睡,梦境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之中。 姓名:王奎忠 班级:游憩10 学号:100124117 序号:72

交响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思考音乐和建筑的微妙联系 姓名:程玲 学号:20090210203 班级:建筑学院09级建筑学二班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 因为像建筑一样, 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的确, 建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 它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的堆砌,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而在音乐中, 我们同样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1、情感的表达 虽然建筑是无声的, 但它靠自己的布局、空间、颜色等等实体特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筑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纪念性的、历史性的、政治性的、娱乐性的。而按照建造形式又可分为简洁的(如现代主义建筑)、华丽的(如巴洛克式建筑) 、还有地方性建筑等等。建筑师就用不同的建筑语言去创作建筑。比如曲线和直线可以表达浪漫和理性, 用砖石和木材可以分别表现建筑的冷峻和温若。他们有的用严谨以表达肃敬, 或自由以表达浪漫, 抑或形体压抑以表达悲伤。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达方式, 都是建筑师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考虑的, 我们需要通过建筑的形体以及内部空间传达的精神力量去感受建筑师的创作意图。由此可见建筑是在无声的倾诉着建筑师的创作情感。 而我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则更淋漓畅快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乡情的、悲伤的、欢笑的、婉转的、直率的。音乐和建筑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进而创作的, 只不过前者是直白的表达, 而后者是暧昧的吐露。 2、节奏的把握, 重复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有节奏的, 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 是音乐的骨架。我们读《诗经》等读古诗词, 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那是因为诗歌中的节奏仍有保留。古代“律吕”特别重视节奏,“击节而歌”,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在建筑创造中节奏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因为建筑是较音乐而言的更真实存在的实体, 它的节奏如果处理得和谐就更能使人产生快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你可以发现我们江南小镇里, 那一排排青瓦白墙的民居, 还有北方掩映在麦田里的由红砖红瓦的房舍组成的合院, 它们多像钢琴师手下跃动的琴键, 有节奏的跳跃, 还总是给人喜出望外的韵律。这就是节奏的魅力, 他们同样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中。哪怕是大山中孤立的茅屋, 都会是有魅力的一笔, 给原本枯燥的节奏注入一点情趣。就这一点来说, 建筑和音乐更是有相通之处,我们掌握了节奏,也就能抓住创作的主线,有节奏地表达情感,完善作品。 3、取材于生活 建筑和音乐都来源于生活, 建筑师要想打造更具美学和实用价值的建筑, 必须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重新设计生活, 引导人们去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而音乐家创作一首乐曲, 他的作品只有能给人带来时间上的追忆和思维上触动才能称之为好作品, 而生活恰恰是他的真实素材, 需要我们去品味生活、炼生活。 时尚的元素和经典的永恒 音乐和建筑具有时代性, 创作者也需要体现它的时尚感, 比如流行音乐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蔓延,它们都是随着经济、技术、观念、社会构成等等各种社会因素而出现的, 应该说他们是主流, 但我们经典的历史文化产物也不会消失, 因为这都是我们一个民族的灵魂, 比如我们的京剧、我们的故宫, 他们都静静地流动, 并永不会过时, 这就是真正的时尚, 所以我们在创作时, 只要把握住真实, 把握真正的艺术品质就可以, 在这点上音乐和艺术又有不可不提的相通性。 创作上的沟通 作曲家在创作乐曲时, 的确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建筑艺术的或多或少的影

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鉴赏课心得体会 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世界也会愈加澄明。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 ;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虽能听听,却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欣赏课是因为随便玩玩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 让我记起周国平先生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

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 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 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 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 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 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 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 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