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芦花鞋》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芦花鞋》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芦花鞋》优质教案

20*芦花鞋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课文内容清新动人,动人心弦。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教案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注重对概括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注重对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习自主性的探究,组织学生围绕印象最深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畅谈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青铜葵花》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准备:搜集曹文轩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芦花鞋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鞋吗?

2.过渡:这就是芦花鞋。它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感人的情节,那纯真的情感,久久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间。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你将会爱上芦花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并未见过芦花鞋,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深入读文奠定感情基调。

二、自主读文,梳理内容

1.这篇课文很长,是分成几部分来写的。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每部分之间是怎样隔开的?(用空行的方式)

2.请默读课文,想一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

题。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读准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搓绳葵花祈求遗憾污迹雪屑

(2)重点强调:“搓”是平舌音;“祈”的读音为qí,不读qǐ;“屑”的读音为xiè,不读xuè。

(3)开火车读词语。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每一部分的内容,试着列出小标题。

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能根据段落大意列出小标题即可,不要求统一标题内容。

预设:引导学生先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再用一个短语来列出小标题。

第一部分:青铜和妹妹葵花一起采芦花,青铜一家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采芦花,做芦花鞋)

第二部分:青铜打算冒雪去镇上卖鞋。(青铜雪天坚持去卖鞋)

第三部分:风雪中青铜意外卖掉十双鞋。(城里人买走芦花鞋)

第四部分:青铜卖了脚上的芦花鞋。(青铜卖脚上鞋)

设计意图:通读全文,学习生字,对易错字加以强调。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

空行分出每部分的特点,先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列小标题。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合作交流,品析感悟

1.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相信你在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请再次品味令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勾画相关的词句,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抓住

关键句交流感受,避免零碎地分析。

3.这是怎样的芦花鞋?找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谈一谈。

(1)重点语句:这两双芦花鞋,实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预设:“柔软的芦花”“金黄的稻草”写出了芦花鞋的美丽与舒适。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两双鞋比喻成四只鸟窝、两对鸟,体现出芦花鞋带给人的亲切、温馨的感觉,里面包含着满满的爱。

(2)重点语句: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预设:

①侧面描写:从“啧啧啧地感叹不已”“抚摸”“闻了闻”可以看出他们对芦花鞋的喜爱,借城里人看见芦花鞋的反应来写芦花鞋的艺术之美。

②直接描写:“一股稻草香”强调了芦花鞋的美。

(3)指导朗读描写芦花鞋的句子,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4.品析描写青铜的语句,交流对青铜的印象。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1)感受青铜的勤劳。

①重点语句: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从穗上捋下来。(关注动词“拿”“钻”“挑”“捋”,体会青铜的勤劳。)

②重点语句:但青铜却坚持着……便跑进了风雪里。(大雪天,青铜不顾天气寒冷坚持要到镇上去卖鞋,可以看出青铜很能干。)

③重点语句: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守在芦花鞋旁。(青铜非常能干,一直守在芦花鞋旁,祈求鞋快点卖出去。)

过渡:你们喜欢这样能干的青铜吗?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这几句话)青铜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感受青铜的善良。

①重点语句: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引读:在这大雪天里卖鞋,青铜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可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这些城里人这么喜欢芦花鞋,如果青铜提高一点儿价格,他们也会买的呀,可青铜——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

此时,青铜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诚实、朴实、善良)

②重点语句: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后来停下了。

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青铜做决定时的样子。你们能结合重点词语说一说他当时的心理吗?(从“放慢了脚步”“越走越慢”可以看出他一直替那个没买到芦

花鞋的人感到遗憾,一直在心里琢磨着怎样帮助他。从这里可以看出青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③重点语句: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

此时此刻,请你们走进青铜的内心世界,猜一猜:他的心里也许在想什么?(他看看天空,已经不下雪了,心里想:或许我可以把脚上的这双芦花鞋给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他看看雪地,心里似乎有些犹豫:这样冰冷的雪地,我能受得了吗?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把脚上的芦花鞋脱了下来。)

④重点语句:但过了一会儿……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请你抓住细节谈一谈青铜留给你们的印象。(“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体现了雪地的寒冷,而此时青铜却顾不上寒冷,一心想着把这双芦花鞋给那个城里人送过去。)

为什么连脚上的这一双芦花鞋青铜也要卖掉呢?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钱吗?(青铜是一个善良的孩子,看那个城里人那么喜欢芦花鞋,他不想让那个城里人失望,所以才决定卖掉脚上的这双芦花鞋。)

“他笑了笑。”这是怎样的笑?(满足的笑,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的笑,天真善良的笑……)

小结:这就是作者笔下的青铜,一个勤劳、能干、善良的人。

5.交流文中描写雪的作用。

导思:文中多处描写下雪的情景,请你们找一找并画出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1)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渲染了当时雪很大,天气很恶劣,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突显了青铜的吃苦耐劳。)

(2)到了镇上一看……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大雪中,青铜坚持卖鞋,可以看出青铜肯吃苦的精神。环境描写突显了人物性格特点。)

(3)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成团成团”“抛落”体现了雪大,突出了青铜想要尽快卖出芦花鞋的强烈愿望。)

小结:这些描写雪的句子,为故事情节发展做了铺垫,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故事更加吸引人。这正是恰当的环境描写的妙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析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对印象最深的内容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见解,充分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一个省略号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请你展开合理想象:那个城里人被青铜追上后会是什么反应?他们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分享自己的练笔。

3.这个故事节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青铜冒雪卖芦花鞋正是为了给妹妹葵花攒钱照相。(课件出示《青铜葵花》的封面)这本书讲述了青铜与葵花成长中的故事。书中还有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相信每个读者都会被那份真情打动。请你走进书中,去领略它的精彩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故事的结局,借机进行小练笔,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芦花鞋

????

??编芦花鞋 :毛茸茸 蓬松松 闪银光 (好看、温暖)卖芦花鞋:雪大坚持去卖鞋 (勤劳、坚强)卖城里人:报本来想卖的价 (诚实、质朴)脱鞋送鞋:拔 捡 追 溅 (善良、无私)

暖人心好少年 教学反思 学生读完这个故事后,对青铜的印象颇深。依据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引领

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交流大多数集中在对青铜的认识上。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语句,展开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兴趣较为浓厚,纷纷结合关键语句谈感受。在解读课文时,教师关注到了对芦花鞋的描写和对下雪的环境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几处描写,体会其妙处。

20*.芦花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会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

3.学习体会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指名说说对芦花或芦花鞋的了解。

2.视频播放芦花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感受芦花鞋制作的不易,相机介绍曹文轩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及其代表作《青铜葵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

搓(cuō)(搓手);葵(kuí)(葵花);憾(hàn)(遗憾);屑(xiè)(雪屑)(2)点拨:“搓”为平舌音,不要读成chuō,另第九画是长撇贯穿,不要断成两画;“葵”第十二画是侧点,不是捺。

3.请大家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读完全文后,你对青铜有哪些认识?(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列出每一部分的小标题。

(1)分组学习,每组同学选出一名代表,说说小标题内容。

(2)教师总结归纳。(采芦花、编芦花鞋,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赤脚回家)

四、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一)在整个故事发展进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找出关键语句,体会人物性格。(预设:青铜赤脚回家)

1.“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有点儿对不住他。”

(1)从“遗憾”“失望”“叹息”“对不住”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失望”“叹息”看出那个人买不到芦花鞋的失落心情。从“遗憾”“对不住”看出青铜的善良、朴实。)

(2)思考:如果你是青铜,面对这样两难的抉择,你会怎么做?青铜又是怎么做的呢?

2.“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

想一想:“针刺般的寒冷”“刺骨的寒冷”这两个短语说明了什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有一双鞋是多么幸福的事,但青铜却为了不让那个人失望,甘愿忍受寒冷,这种刺骨的寒冷更反映出他的朴实、善良、坚韧不拔。)(二)青铜的朴实、善良、坚韧不拔令人感动,文中还有哪一部分也能体现出青铜的性格特点?(雪中再卖芦花鞋)阅读雪中再卖芦花鞋部分,找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1.“接下来的日子里……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

(1)“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们很喜欢青铜的芦花鞋,也为下文青铜把脚上的芦花鞋卖掉作铺垫)4.如果你是青铜,面对两难的抉择,你会怎么做?

(2)当时天气怎样?这体现了青铜的什么性格特点?(大雪纷飞执着的特点)

(3)分组讨论:是什么力量让青铜坚持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去卖鞋呢?(青铜对家人的爱)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2.“青铜同意了。他挑了一双适合他的芦花鞋……便跑进了风雪里。”(为了把所有的鞋卖掉,青铜同意全家人的意见,穿上芦花鞋。体现了青铜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人着想的懂事孩子。)

3.“街上几乎没有人……不一会儿,挂在绳子上的十双芦花鞋就落满了雪。”(人少,天气恶劣,而青铜依然坚持卖鞋,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拔)

4.“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同桌讨论:既然芦花鞋是家里一笔很重要的收入,青铜为什么没有涨价呢?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青铜很朴实,不因为别人不在乎价钱就随意涨价。)

(三)齐读课文,感受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的性格。

五、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方法,自学“采芦花、编芦花鞋”和“卖芦花鞋”两个部分

教师点拨:

1.默读课文,想一想:全家人为什么要做芦花鞋?(“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从“兴奋”“亮堂堂”可以看出全家人很期待这一笔收入。)

2.阅读采芦花部分,想想在采芦花的过程中,体现了青铜的什么特点?(葵花找——青铜采,体现了青铜对葵花的关爱)

3.分组朗读编芦花鞋片段,想一想,全家人对编芦花鞋的态度是怎样的?

(1)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他们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老老少少”“所有空闲”“都”可以看出编织芦花鞋的重要性。)

(2)为什么要编织一百零一双芦花鞋呢?(第一百零一双鞋是为青铜编的。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可以看出全家人对青铜的爱,都很心疼青铜。)

4.小组讨论:青铜跑了几天卖了一百双,第一百零一双鞋明明在青铜脚上穿着,最后青铜却光着脚丫回家,这体现出青铜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是一种大爱无疆的体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青铜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青铜说些什么?(青铜,你执着、善良、朴实、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你对妹妹的疼爱、对全家人的爱令我感动。)

6.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令人感动,把体现他性格的句子多读几遍。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青铜采芦花,全家人编芦花鞋,青铜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最后青铜赤脚回家的一系列情节,体现了青铜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

[教学板书]

20*.芦花鞋

采芦花、编芦花鞋

卖芦花鞋

雪中再卖芦花鞋

赤脚回家青铜

执着、朴实、善良

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教学反思]

《芦花鞋》这篇课文描写了青铜一家人为了一笔很重要的收入,采芦花、编芦花鞋,卖芦花鞋,雪中再卖芦花鞋和青铜光脚回家的过程,脉络清晰,故事感人。学生读起来容易引起共鸣,并能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到家人之间的爱。对课文的理解,我采用抓关键词、重点句的做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交流中体会青铜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善良、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整堂课下来,学生掌握得较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