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海水淡化

电渗析海水淡化
电渗析海水淡化

电渗析海水淡化设计方案

一、电渗析海水淡化实验原理

(1)了解和掌握电渗析海水淡化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2)掌握电渗析法设计参数。

二、电渗析技术的类型

2.1倒极电渗析( EDR)

倒极电渗析就是根据ED 原理,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为15~20 min) ,正负电极极性相互倒换,能自动清洗离子交换膜和电极表面形成的污垢,以确保离子交换膜工作效率的长期稳定及淡水的水质水量。

2.2液膜电渗析( EDLM)

液膜电渗析是用具有相同功能的液态膜代替固态离子交换膜,其实验模型就是用半透玻璃纸将液膜溶液包制成薄层状的隔板,然后装入电渗析器中运行。利用萃取剂作液膜电渗析的液态膜,可能为浓缩和提取贵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等找到高效的分离方法,因为寻找对某种形式离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膜与提高电渗析的提取效率有关。提高电渗析的分离效率,直接与液膜结合起来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2.3填充床电渗析( EDI)

填充床电渗析( EDI) 是将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水解离产生的H+ 和OH- 自动再生填充在电渗析器淡水室中的混床离子交换树脂,从而实现了持续深度脱盐。它集中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提高了极限电流密度和电流效率。

2.4双极性膜电渗析( EDMB)

双极膜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复合膜,它一般由层压在一起的阳离子交换膜组成,通过膜的水分子即刻分解成H+ 和OH- ,可作为H+ 和OH- 的供应源。双极性膜电渗析突出的优点是过程简单,能效高,废物排放少。

2.5无极水电渗析

无极水电渗析是传统电渗析的一种改进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除去了传统电渗析的极室和极水。例如在装置的电极紧贴一层或多层离子交换膜,它们在电气上都是相互联接的,这样既可以防止金属离子进入离子交换膜,同时又防止极板结垢,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由于取消

了极室,无极水排放,大大提高了原水的利用率。

三、处理对象分析——海水成分分析

首先对处理对象——海水的主要成分经行分析,通过资料查找,得出海水的主要离子成分,具体含量见表1。

表1 海水的主要离子成分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水中Cl-含量最多,占到总含量的55%,其次为Na+为 31%,SO42- 和Mg2+分别为7%和4%,其他离子仅占占3%。因此海水淡化处理主要针对Cl-、Na+、SO42-、Mg2+的去除进行方案设计。

四、注意事项:

1)在目前原水含盐量的情况下,设备最大处理流量1500升/小时,最大工作直流电流15安培。

2)电渗析要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如果一段时间不使用则确保5天通水一次,否则树脂交换膜会干缩变形。

3)设备工作及非工作时环境温度要大于00C,以防止将湿润的树脂交换膜和带水的管道冻伤。4)电渗析设备不容许无水状态下长时间通电。

五、淡化水操作步骤:

1)作好开机前准备:

检查所有阀门是否在正确位置:即电渗析酸洗进出水管路阀门全部关闭,极水、浓水、淡水出水侧管路上位阀门全部关闭,下位阀门全部打开向下排水,流量计下方三个进水阀门微开,过滤器从下部进水,上部出水,保证整个系统畅通。

2)开机:

打开进水总阀→开整流柜电源→打开增压水泵→调整流量计下方各分路进水阀门使浓淡水流

量趋于一致(最大流量1.5T/H),极水流量偏小,三块压力表值趋于一致,极水压力表值可偏小浓淡水压力表1小格→检查电位器是否是在逆时针方向的止端→开直流电源A极(或B极)→由小到大慢慢调整电位器使电压到目标值(电导率刚好达标时的电压值),观察电流表由大到小逐渐趋于稳定→然后测A极(B极)管道淡水电导率,如果合格(电导小于1000),则将水导入淡水箱→开淡水管路阀→开A极(或B极)管路出水上位阀→关A极(或B极)管路出水下位阀。完成操作。

1小时后开始倒极:

先将直流电压调至最小→按直流电源停止→将电渗析出水侧下部阀门打开→将电渗析出水侧上部阀门关闭→按B极(A极)电源按钮→慢慢调整电压至淡水工作电压值→测量B极(A极)管道淡水电导率(合格)→将B极(A极)出水上部阀门打开→将B极(A极)出水下部阀门关闭,开始送淡水。完成操作

A极、B极要交替工作,工作时间间隔一样,最大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3)关机:

先将电压调至最小→关断直流电源→关水泵→关整流柜电源→关进水总阀→将浓淡水阀调整到排水状态,完成关机工作。亦做好了下次的开机准备。

六、电渗析的反洗和酸洗:

电渗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结垢的原因,淡水电导率会慢慢升高,当出水水质不达标时,则要考虑电渗析酸洗除垢,具体步骤:

(1)在酸洗箱内配制3%的盐酸溶液多半箱。

(2)关淡水箱阀门

(3)开酸洗泵阀门

(4)电渗析出水侧上部阀门全开

(5)电渗析出水侧下部阀门全关

(6)流量计阀门全关

(7)酸洗出口3个阀门全开

(8)启动酸洗泵30分钟~1小时即可

(9)将酸液排掉

(10)换清水冲洗5分钟

(11)清水再冲洗。

七、工艺设计

7.1电渗析进水水质要求

水温:5-40 O C 耗氧量<3mg/L(高锰酸钾法)、游离氯<0.2mg/L、铁<0.3mg/L、锰<0.1mg/L。浊度:1.5-2.0mm隔板<0.3mg/L、0.5-0.9mm隔板<0.3mg/L、污染指数SDI<7(EDR)。

7.2电渗析海水淡化处理过程原理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在电位差推动力的作用下,从水溶液中脱除离子的一种分离技术。如图6所示,电渗析器一般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交替叠合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组成,由一张阳膜和一张阴膜组成一个膜对,可组装成一个隔室,当氯化钠水溶液流过两膜间的隔室时,在电场作用下,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做定向连续迁移,渗透通过带负电荷的阳离子交换膜,被阴离子交换膜阻挡;与此同时,溶液中带负电贺的氯例子连续渗透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这种反离子的定向迁移结果是每隔一室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而与其相见的另一隔室内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下降。一般称溶液离子浓度增加的隔室称为浓缩室,其溶液称为溶液或盐水;溶液离子浓度降低的隔室称为淡化室,其溶液称为稀溶液或淡水。从而使离子得到了分离和浓缩,海水得到淡化。

图6 电渗析原理示意图

7.3工艺设计

海水淡化电渗析法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图7 电渗析海水循环淡化工艺流程简单示意图

7.3.1海水预处理

为了达到上述进水水质要求,海水预处理部分设计如下:

海水取水部分的主要设备有真空引水箱、海水泵和海水箱。第一次开泵前需将真空引水箱加满水,启动海水泵后,海水便进入海水箱,海水箱中装有浮球阀以控制水箱水位。采取上述装置的原因在于:海水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离子,若所处环境改变后,这些离子会还原成胶状物致使原水浊度升高。因此,在原水进入淡化装置之前设置海水箱,海水与大气充分接触逐步趋于稳定,并在海水箱中得到初步澄清沉淀。由于原水中含有微生物,在预处理前加次氯酸钠(2mg/L)杀灭细菌,同时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的滋生。杀菌后的水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铁5mg/L)进行直流凝聚,以便后续过滤去除。

预处理部分的主要设备有原水泵,双层滤料砂滤器,200目捕捉器和5 0um 精滤器。正常运行时,启动原水泵,使海水箱的海水经三级过滤后,达到进水水质要求后分别向淡化箱、浓缩箱,极水箱供水。

7.3.2电渗析淡化实验数据

处理海水浓度高达6160mg/L,而一台电渗析的原水利用率为80%,回收率(产1m3的淡水所需的海水量)为45℅-75℅,脱盐率为45%-90%。为了达到国家标准饮用水(800~1000mg/L )的水质标准,采用电渗析淡化工艺。

一台电渗析的原水利用率为80%,回收率为45℅-75℅,回收率按60%计算则有:水处理量为12m3/d,每小时处理量为:12/24=0.5 m3/h

海水在电渗析器内的停留时间为15min

电渗析器脱盐后,水含盐量为: 6160mg/L×0.15=924 mg/L

各海域海水淡化方案及水质参数

为应对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许多沿海国家及地区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工作。以色列70%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水;澳大利亚的海水利用主要用于市政,占总装机规模的96%;美国的海水利用主要用于市政,占89.5%;沙特阿拉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生产国,2010年其产量达到11亿m3。 中国淡水资源缺乏,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淡水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增加水资源总量,有效缓解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短缺的矛盾。在海水资源方面,我国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海岸线超过1.8万km,水资源相当丰富。但海水淡化发展速度相对其他国家缓慢,直至“十一五”期间海水淡化产业才开始较为迅速地增长。据统计,至2011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能力为66万m3/d。目前,影响海水淡化的因素有政策、技术和价格等。其中海水水质是影响淡化技术正常应用及成本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海水中的有机物污染、SDI(淤泥密度指数)、温度、浊度和盐度是影响反渗透膜运行的重要指标,进而影响淡化水品质。因此对中国海域的海水理化性质、海水利用现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对于优化沿海水资源结构、保障国家用水安全和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此,笔者首次将海水水质和海水利用状况相结合,介绍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个海域海

水淡化的相关水质情况,归纳各地区海水利用的工艺技术条件和发展现状,分析形成原因和经验教训,旨对海水利用发展落后的沿岸地带提供帮助,对海水淡化利用较好地区的发展和转型方向提供参考,并为中国海水利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 1 渤海海域 1.1 渤海的水质特征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水温受北方大陆性气候影响显著,2月份平均水温在0 ℃左右,8月份达21 ℃。受大陆淡水注入的影响,盐度仅为30‰,是中国近海中最低的。1978—2010年历年8月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渤海夏季海水pH年际变化范围为7.86~8.30,渤海水温年际变化、降水量(酸雨)和月均黄河口径流量年际变化是影响海水pH变化的主要因素。 吴琳琳等研究发现2012年4—7月渤海湾海水温度为12.7~30.8 ℃、pH为7.30~8.55、海水CODMn为0.98~3.36 mg/L、溶解性总固体(TDS)为30.7~32.1 g/L、浊度为 2.96~136 NTU、Cl-为16.9~17.8 g/L、电导率为44 800~49 800 μS/cm。整体而言渤海水质的浊度变化范围较宽,主要受渤海湾海水泥沙含量的影响,特别在有潮汐和风浪时会大幅升高。此外还发现海水温度升

膜蒸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综述

膜蒸馏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综述 刘凡10991306 环境科学 摘要 近年来,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膜运用到了实际生活和生产之中。膜蒸馏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与传统蒸发过程相结合的新型膜分离过程它与常规蒸馏一样都以汽液平衡为基础,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相变。真空膜蒸馏是膜蒸馏四种操作方式中的一种具有膜通量大、分离系数高、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和实现等特点[1],能够被广泛应用于易挥发组分的脱除和海水、苦咸水淡化等方面。在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研发和利用膜蒸馏技术来实现海水淡化、节能减排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运用在冶金工业,有机废水,和海水淡化方面。本篇综述将就膜蒸馏的现状及前景进行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膜蒸馏废水处理海水淡化 Summarize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d evel opment prospects of membrane distillation Fanliu 1099130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film applied to real life and production. Membrane distillation is a new type of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at developed in the 1980s. It is the new type that combin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evaporation procession. Like conventional distill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is basis on the vapor liquid equilibrium, and depend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change latent heat of evaporation. Vacuum membrane distillation is one of the four kinds of membrane distillation operation mode with large flux, high separation factor, simple equipment, easy to operate and implement etc.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removal of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seawater,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etc. The state advoc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develop and use the membrane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for desalina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water. It’s mainly used in metallurgy industry, organic wastewater,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This review will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membrane distillation for sorting and summary. Key words: Membrane distilla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Seawater desalination 1膜蒸馏技术简介 膜蒸馏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与传统蒸发过程相结合的新型膜分离过程。它与常规蒸馏一样都以汽液平衡为基础,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相变。它以膜两侧的温差所引起的传递组分的蒸汽压力差为传质驱动力,以不被待处理的溶液润湿的疏水性微孔膜为传递介质。在传递过程中,膜的唯一作用是作为两相间的屏障,不直接参与分离作用。分离选择性完全由气——液平衡决定。膜蒸馏过程是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膜的一侧与热的待处理的溶液直接接触称为热侧,另一侧直接或间接地与冷的液体接触 称为冷侧。由于膜的疏水性,水溶液不会从膜孔中通过,但膜两侧由于挥发组分蒸气压差的存在,而使挥发蒸气通过膜孔从高蒸气压侧传递到低蒸气压侧,而其它组分则被

膜蒸馏技术的研究进展

膜蒸馏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膜蒸馏是一种热驱动新型分离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对膜蒸馏技术的过程机理、膜材料的选择、常见问题、以及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以后膜蒸馏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膜蒸馏;膜;应用;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膜蒸馏是一种新型的非等温物理分离技术,以疏水性多孔膜两侧的蒸汽压差为推动力,使热侧蒸汽分子穿过膜孔后在冷侧冷凝富集,可看作是膜过程与蒸馏过程的集合。膜蒸馏过程区别于其他膜分离过程有如下的特点:膜是微孔膜;不能被所处理的液体浸润;只有蒸汽通过膜孔介质;膜孔内没有毛细冷凝现象发生。该分离技术不是膜过程与蒸馏过程的简单结合,它自身有许多优点。如,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截留率高;较低的操作温度和压力,能有效利用地热工业余热等廉价能源;可与其他分离过程整合;可处理热敏性物质和高浓度废水等。因此,自膜蒸馏技术首次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进近几年来的膜蒸馏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膜蒸馏理论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概述。 1.膜蒸馏的分类 根据扩散到膜冷凝侧蒸汽冷凝方式的不同,膜蒸馏分为多种类型,如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气隙膜蒸馏(AGMD)、气扫式膜蒸馏(SGMD)、真空膜蒸馏(VMD)。 (1)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这种装置相对简单,两侧的液体直接与多孔膜的表面接触,蒸汽的扩散路径仅仅局限于膜的厚度。它是出现最早也是研究最广泛的膜蒸馏过程,但其热损耗也最大。由于有较大的渗透量,颇受研究者重视,较适用于主原料是水的情况,如海水或苦咸水脱盐或水溶液的浓缩,也有人用其浓缩水果汁、血液及废水处理等。 (2)气隙式膜蒸馏(AGMD)在冷凝面与膜表面之间有一停滞的空气隙存在,蒸汽穿过气隙后在冷凝面上冷凝。与前者相比,由于气隙的存在,减小了过程的热耗损,但是渗透通量低,结构复杂,且不适用于中空纤维膜,限制了商业推广。 (3)气扫式膜蒸馏(SGMD)结果与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惰性气体将透过侧的蒸汽吹出,并在外部进行冷凝。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耗,加快传质。刘乾亮[1]等采用气扫式膜蒸馏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重点考察了料液初始pH值、料液流量和吹扫气体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吹扫气体流量可促进氨氮的去除,有利于氨氮的传质和分离过程。 (4)真空膜蒸馏(VMD)的膜两侧气体压力差比其他膜蒸馏的膜两侧气体压力差大,因而比其他形式的膜蒸馏具有更大的蒸馏通量。宜于脱除水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唐娜[2]等采用PVDF中空纤维膜及PTFE微孔平板膜组件对反渗透海水淡化浓盐水的真空膜蒸馏过程进行了研究。连续运行的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海水淡化浓盐水膜蒸馏过程的关键因素,对膜通量影响较大。 2.膜蒸馏组件

高中化学 1.3 海水淡化的方法素材 苏教版选修2

海水淡化的方法 1、蒸馏法:蒸馏淡化过程的实质就是水蒸气的形成过程,其原理如同海水受热蒸发形成云, 云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雨,而雨是不带咸味的。 2、冷冻法: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3、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 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 4、太阳能法:人类早期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蒸馏,所以早期 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人们对它的应用有了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由于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所得淡水纯度高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5、低温多效: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 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 6、多级闪蒸:所谓闪蒸,是指一定温度的海水在压力突然降低的条件下,部分海水急骤 蒸发的现象。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装置仍以多级闪蒸方法产量最大,技术最成熟,运行安全性高弹性大,主要与火电站联合建设,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降低单位电力消耗,提高传热效率等。 7、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 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8、压汽蒸馏:压汽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预热后,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内部分蒸发。 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后引入到蒸发器的加热侧。蒸汽冷凝后作为产品水引出,如此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9、露点蒸发法: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方法。它基于载气增湿和 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 10、水电联产: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 11、热膜联产:热膜联产主要是采用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联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用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其优点是:投资成本低,可共用海水取水口。 1

膜蒸馏过程探讨_吕晓龙

第30卷第3期膜科学与技术V o l.30N o.3 2010年6月M EM BR AN E SCI EN CE A ND T ECH N OL OG Y Jun.2010 专家论坛 膜蒸馏过程探讨 吕晓龙 (天津市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天津300160) 摘要:讨论了膜蒸馏涉及的膜材料特性.提出水膜阻力概念,认为疏水膜材料结构的优化与 膜蒸馏工艺有关.提出鼓泡膜蒸馏方法,在热流体中鼓入空气气泡,由气液两相流效应来强化 热流体的扰动.提出透气膜蒸馏方法,通过气体的吹扫夹带作用,使膜孔内水蒸气的传质由低 效的扩散转为高效的对流机理.提出曝气膜蒸发方法,利用不同温度的空气吸湿原理进行膜曝 气.将膜蒸馏过程与化学除硬度、超滤耦合,可除去结垢性钙镁离子;将膜蒸馏过程与气浮絮凝 过程耦合,可除去有机污染物,实现高倍率浓缩.提出多效膜蒸馏方法,膜组件兼有蒸发与换热 功能,使膜蒸馏过程中的水蒸气冷凝与原水加热过程耦合,可以实现低成本的膜蒸馏过程. 关键词:膜蒸馏;疏水膜;超疏水性;水膜阻力;膜过程;工艺耦合 中图分类号:T Q0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924(2010)03-0001-10 在高收率海水淡化、工业循环冷却水和反渗透浓水的零排放、高效节能化工浓缩等领域,都涉及高盐度水的深度浓缩问题,尤其是高盐度难处理工业废水的排放问题日益被关注,其零液体排放是未来深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MD)是传统蒸馏工艺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液体分离技术,膜蒸馏过程是热侧液体的水分子蒸发汽化,穿过疏水膜的微孔,水相中非挥发性的离子和分子等溶质则不能透过疏水膜,从而实现溶液分离、浓缩或提纯的目的.膜蒸馏是有相变的膜过程,同时发生热量和质量的传递,传质的推动力为疏水膜两侧透过组分的蒸汽分压压差. 膜蒸馏过程的特征[1]:使用疏水性微孔膜,分离膜至少有一个表面与所处理的液体接触,且不能被所处理的液体润湿,传质推动力是液体中可汽化组分在膜两侧气相中的分压差.相对于其它的分离过程,膜蒸馏的优点主要有:(1)对液体中的离子、大分子、胶体等非挥发性溶质能达到100%的截留; (2)操作温度比传统的蒸(精)馏低;(3)操作压力远低于反渗透过程;(4)与传统的蒸馏设备相比,无蒸发器腐蚀问题,设备体积小,造价低.由于疏水膜材料与膜蒸馏工艺技术的进步,膜蒸馏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在水处理领域高度浓缩方面的应用潜力,成为了膜领域中最被研究关注的热点方向之一,近年来有多篇综述性文章发表[2-5],在疏水膜材料[6-11]、膜蒸馏工艺[12-21]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且在水中有用物的回收浓缩[22-27]方面开展了膜蒸馏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本课题组近年来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工作[28-34]. 由于膜蒸馏是一个有相变的膜分离过程,在膜蒸馏的工艺设计上,必须考虑系统的保温与热能回收,否则运行费用较高.目前膜蒸馏技术还未能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主要是因为在疏水膜材料的亲水化渗漏、膜组件结构设计与干燥方法、膜蒸馏工艺流程优化与系统集成、蒸汽相变热回收、加热与废热利用方式等一系列膜蒸馏环节上均有待于提高.结合本课题组在膜蒸馏方面已开展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膜蒸馏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收稿日期:2010-01-06 基金项目:863课题工业循环冷却水膜集成净化过程研究(2008AA06Z303);天津市重点基金课题废水浓缩减排与淡化再利用技术研究(09JCZDJC26300) 作者简介:吕晓龙(1964-),男,山西省忻州市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中空纤维分离膜制备与膜分离过程研究, E-mail:luxiao lo ng@https://www.360docs.net/doc/e87834757.html,

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摘要: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干旱的中东地区,但并不局限于该地区。由于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离海洋120公里以内的区域,因而海水淡化技术近20多年迅速在中东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最新资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淡水3600万吨。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世界5%的人口。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当然,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海水淡化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海水淡化蒸馏法反渗透法优缺点发展趋势和方向 引言: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海水淡化发展概况和各种淡化方法及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并对各种淡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对海水淡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海水淡化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4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因此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同时,我国的淡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并且水体污染加剧了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匮乏程度。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快,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水荒覆盖面几乎遍及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相当严重,水荒已成为困扰工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沿海地区有1.8万多km长的海岸线,充分发挥这些地区濒临海洋的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解决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原则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 2我国海水淡化发展概况 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技术为电渗析,1965年开始反渗透技术的研究;1975年开始研究大中型蒸馏技术;1981年在西沙的永兴岛建成200t/d的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1986年建成6000

膜蒸馏技术

膜蒸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李小然,尚小琴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膜蒸馏是20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人们重视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蒸汽压差为推动力的新型分离技术。本文主要对膜蒸馏的机理、用膜、传热机理、影响因素、过程优化、进行了讨论,同时介绍了膜蒸馏在海水淡化、超纯水的制备、水溶液的浓缩与提纯、共沸混合物的分离、废水处理治理等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膜蒸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蒸馏;分离技术;机理;应用;发展 Research status and progress of membrane distillation LiXiaoRan,Shang XiaoQ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Abstract:Membrane distillation is a new type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ighty's of twentieth Century.Is a kind of new separ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steam pressure difference as the driving force.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membrane distillation、membrane、heat transfer mechanism、influencing factors、process optimizationis discussed,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the membrane distillation in seawater desalination, preparation of ultra - pure water, water solution concent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otal of azeotropic mixture separa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etc. in the application,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embrane distillation. Key words:membrane distillation;isolation technique;mechanism;application;development 1膜蒸馏技术的原理 膜蒸馏是膜技术与蒸馏过程相结合的分离过程。膜的一侧与热的待处理溶液直接接触(称为热侧),另一侧直接或间接地与冷的水溶液接触(称为冷侧),热侧溶液中易挥发的组分在膜面处汽化通过膜进入冷侧并被冷凝成液相,其他组分则被疏水膜阻挡在热侧,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目的[1]。膜蒸馏过程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以区别于其它膜过程[2]:①所用的膜为微孔膜;②膜不能被所处理的液体润湿;③在膜孔内没有毛细管冷凝现象发生;④只有蒸汽能通过膜孔传质; ⑤所用膜不能改变所处理液体中所有组分的气液平衡;⑥膜至少有一面与所处理的液体接触;⑦对于任何组分该膜过程的推动力是该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差。 2膜蒸馏的分类 根据扩散到膜冷凝侧蒸汽冷凝方式的不同,膜蒸馏分为多种类型,如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气隙膜蒸馏(AGMD)、气扫式膜蒸馏(SGMD)、真空膜蒸馏(VMD),如图1所示。DCMD结构简单,渗透量较大,颇受研究者重视,较适用于主原料是水的情况,如海水或苦咸水脱盐或水溶液的浓缩,也有人用其浓缩水果汁、血液及废水处理等[3-6]。AGMD具有热效率高及从水溶液中脱除挥发

海水淡化工艺设计的方案

1 前言 1.1 概况 我国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淡水资源短缺乃至水危机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制约之一。电厂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可利用其廉价的热和电,进行海水淡化,不仅可满足其工业用水的需要,而且还可为周边地区提供淡水水源。在推动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电厂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滨海电厂配套建设海水淡化装置已成发展趋势。 1.2 水源及水质特点 某电厂取水具有海域辽阔、水量充沛、海水较清、悬浮物及有害微生物少等特点,可大大节省海水取水成本及原料海水预处理成本。 海水水质分析报告如下: 分析报告

1.3 海水淡化规模

根据建厂地区的缺水状况,电厂可针对性地提出水电联产的方案,目前可解决电厂的淡水用水,以后可根据需要适时配套建设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淡水资源保障。本项目结合2×1000MW发电机组的建设规模,暂按配套建设2×104m3/d规模的海水淡化装置设计;并对总规模为40×104m3/d海水淡化厂作出展望。 本专题报告按本期工程厂内自用的2×104m3/d规模和规划容量的40×104m3/d的海水淡化站分别进行比较论述。 2 海水淡化技术概述 海水淡化技术的种类很多,但适于产业化的主要有蒸馏法(俗称热法)和反渗透法(俗称膜法)。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蒸馏(LT-MED)技术。 2.1 蒸馏法淡化技术 2.1.1 多级闪蒸(MSF) MSF是蒸馏法海水淡化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较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多数采用MSF技术。大港电厂二期工程引进了美国的多级闪蒸(MSF)海水淡化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 MSF的典型流程示意图见图2-1。 图2-1 盐水再循环式多级闪蒸(MSF)原理流程 多级闪蒸过程原理如下;将原料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闪蒸室,由于该

膜蒸馏

膜蒸馏技术 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引言 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指出,2014年全国海水淡化共实现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海水淡化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亚太脱盐协会秘书处落户我国。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总体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个,产水规模达到日产92.69万t,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日产20万t。在已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中,淡化海水用作工业用水的工程规模为每天58.73万t,占总工程规模的63.35%[1]。随着海水淡化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作为海水淡化的潜在技术之一,近年来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MD)技术得到了学术研究者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在膜蒸馏工艺、膜蒸馏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 传统意义上的膜蒸馏过程,是利用疏水膜两侧可透过组分的蒸汽分压差,使热侧料液的水分子蒸发汽化,透过疏水膜孔以实现传质,液体则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不能透过疏水膜,从而实现料液的分离与浓缩目的。膜蒸馏过程存在有热相变的过程,膜蒸馏分离过程中会同时存在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膜通量的主要控制因素则是热传导过程。根据冷侧挥发组分蒸汽冷凝方法或排除方法不同, 可分为: 直接接触膜蒸馏(DCMD) 、空气隙膜蒸馏(AGMD) 、吹扫气膜蒸馏( SGMD) 和真空膜蒸馏(VMD) 。最早用于膜蒸馏的膜材料有纸、胶合板、玻璃纤维、赛璐玢、尼龙和硅藻土等, 其中大部分用硅树脂、特氟龙或防水剂处理以得到所需要的疏水性。随着膜蒸馏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型膜制造技术的不断涌现, 用于膜蒸馏的膜材料也推陈出新, 上世纪80 年代早期制备的空隙率高达80%、厚度为50μm 的膜材料, 比起Findley 在20 世纪60 年代用的膜, 渗透率提高了100倍。从膜的理化性质和商业化来考虑, 现在膜材料用得较多的有聚四氟乙烯( PTFE) 、聚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原理解析

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导致人们生活、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 海水淡化工艺发展 中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小时级产业化示范阶段。中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已接近5元/立方米。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原理 原理是加热-蒸发-冷凝。除了多效蒸发和多级闪蒸之外,蒸馏法还有蒸汽压缩法VC法是将蒸发过程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提高温度,再作为加热蒸汽使用,其设计思想是为了提高热效率。海水经泵提升压力后供人冷凝器作为冷却水冷凝蒸发器中获得的蒸汽,此时海水温度升高,作为蒸发器给水供人蒸发器,工作蒸汽进人蒸汽喷射器与部分蒸发器内获得的蒸汽混合后从喷射器排出,排出后的压缩蒸汽作为热源进人蒸发器内的蒸发管中,加热蒸发器内的海水,使其蒸发获得二次蒸汽,原蒸汽在冷凝器内冷凝后即得到淡水。蒸发器内未蒸发的海水通过泵排出。二次蒸汽作为下一过程的热源,如此循环。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特点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是最早投人工业化应用的淡化技术,特点是即使在污染严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环境中也适用,产水纯度高。与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相比,蒸馏法具有可利用电厂和其他工厂的低品位热、对原料海水水质要求低、装置的生产能力大,是当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之一。 中国海水淡化虽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但研究水平及创新能力、装备的开发制造能力、系统设计和集成等方面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务之急是尽快形成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围绕制约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的关键问题,发展膜与膜材料、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强自主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

膜蒸馏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膜蒸馏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吴国斌3 戚俊清 吴山东 (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摘 要 综述了膜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膜蒸馏形式、研究历史与现状、传质机理与模型以及最新应用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 关键词 膜蒸馏 分离 研究进展 理想膜 应用前景 1 引言 膜分离是近20年迅速发展的重要的化工操作单元,其应用已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等工业的废水处理、产品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膜蒸馏(M D)提出于1967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在不少领域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水溶液的分离中更具有优越性,特别是近些年来适合膜蒸馏用的疏水膜的研制成功,使膜蒸馏过程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11 膜蒸馏基本原理及形式 膜蒸馏是膜技术与蒸发过程相结合的膜分离过程,其所用的膜为不被待处理的溶液润湿的疏水微孔膜。膜的一侧与热的待处理的溶液直接接触(称为热侧),另一侧直接或间接地与冷的水溶液接触(称为冷侧)。热侧溶液中易挥发的组分在膜面处汽化,通过膜进入冷侧并被冷凝成液相,其他组分则被疏水膜阻挡在热侧,从而实现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目的。膜蒸馏是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传质的推动力为膜两侧透过组分的蒸汽压差。因此,实现膜蒸馏必须有两个条件:(1)膜蒸馏必须是疏水微孔膜;(2)膜两侧要有一定的温度差存在,以提供传质所需的推动力。 根据膜下游侧冷凝方式的不同,膜蒸馏可分为四种形式[1]:直接接触膜蒸馏(DC M D)、气隙式膜蒸馏(A G M D)、吹扫气膜蒸馏(SG M D)和真空膜蒸馏(VM D)。 112 膜蒸馏技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较系统的膜蒸馏研究。美国的Bodell[2]于1963年申请了膜蒸馏技术专利,专利中他将膜蒸馏描述为“一种将不可饮用含水流体转化为可饮用水的装置和技术”;同时,他还指出可用抽真空的方式将渗透蒸汽从装置中移走来提高效率,但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他并没有给出所用膜的结构和孔径的大小,只说该膜仅能被蒸汽透过而不能被水透过,并未给出结果和定量分析。 1964年,美国的W eyl[3]发现采用空气填充的多孔疏水膜可在蒸汽压系统内从含盐水中回收去离子水,这种可提高脱盐效率的发现于1967年被授予美国专利。W eyl建议,将热的溶液与冷的渗透物与膜直接接触以消除气隙,采用厚312mm、孔径9Λm、孔隙率42%的PT FE膜,W eyl当时获得了1kg (m2?h)的通量,但距当时的反渗透5175kg (m2?h)的通量有较大的差距,因此60年代后期人们对膜蒸馏的兴趣逐渐减弱。 1971年F indley[4]第一个将膜蒸馏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尽管F indley的实验装置和步骤相当粗糙,但还是定性地确定了膜空隙中空气的存在、膜的厚度、导热热损失和孔隙率对膜蒸馏的影响,并且预言若能找到低价位、耐高温、长寿命的理想膜,不但可以用来处理海水,而且这种膜蒸馏也一定是一种非常经济的蒸发方法。此外,科学家们在过程及组件设计方法上也一直在做着研究并且努力使其商业化[5],但由于膜材料、水通量等方面的原因还不能保证它占据诸多应用领域,因而一直难以商业化。由于其商业化的最大阻碍 3吴国斌,男,1981年3月生,硕士研究生。郑州市,450002。

面向应用的膜蒸馏过程再探讨_吕晓龙

第31卷 第3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V o l.31 N o.3 2011年6月M EM BRAN E SCI EN CE A ND T EC HN O LOG Y Jun.2011 面向应用的膜蒸馏过程再探讨 吕晓龙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天津工业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天津300160) 摘 要:讨论了膜蒸馏涉及的膜材料特性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膜蒸馏过程实质属于传热控 制过程,研究膜蒸馏过程的重点在于研究膜蒸馏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与回收.吸收膜蒸馏传质过 程无相变热损失,疏水膜兼具有传质与导热双重作用.采用曝气膜蒸馏工艺对反渗透浓水进行 了连续高倍率浓缩,膜组件没有发生亲水化和膜污染问题,说明曝气膜蒸馏工艺在高盐度、易 结垢的废水深度浓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水膜阻力本质是气体穿过多孔膜表面的气/液 两相界面所需克服的界面张力,除了与膜材料本体特性、膜表面结构等因数有关外,还与气体 传输方向有关.与传统中空纤维膜相比,设计的异形中空纤维多孔膜,断裂强力有很大的提高. 将热泵技术与减压膜蒸馏过程耦合,热泵制热系数COP与蒸发器流速、冷凝器流速和膜蒸馏 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膜蒸馏;疏水膜结构;汽化热回收;疏水膜干燥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924(2011)03-0096-05 由于疏水膜材料与膜蒸馏工艺技术的进步,膜蒸馏技术日益显示出其在水处理领域高度浓缩方面的应用潜力.目前膜蒸馏技术还未能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主要是因为在疏水膜材料的亲水化渗漏、膜组件结构设计与干燥方法、膜蒸馏工艺流程优化与系统集成、蒸汽相变热回收、加热与废热利用方式等一系列膜蒸馏环节上均有待于提高.结合本课题组在膜蒸馏方面已开展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前文[1]的基础上,就膜蒸馏过程在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进行探讨. 1 关于膜蒸馏过程 1.1 吸收膜蒸馏 按照疏水膜透过侧蒸汽的不同收集方式,常见的有4种膜蒸馏工艺过程:直接接触膜蒸馏(DC-M D)、空气隙膜蒸馏(AGMD)、减压膜蒸馏(VMD)和气扫膜蒸馏(SGM D).该4种过程均存在气化潜热丧失问题,致使能耗高.近年来,又提出了渗透膜蒸馏(Osmotic distillation,简称OM D),主要用于果汁、红酒等物料的浓缩操作[2-5].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疏水性分离膜两侧温度相同时,在疏水性分离膜两侧形成了水分子液态—气态—液态的两相平衡,不会发生水分子在疏水性分离膜两侧的传递.但当疏水性分离膜另一侧为对水分子有高度吸收作用的某种吸收剂时,由于化学位差的作用,气态水分子则被吸收进入吸收剂中,完成水分子的传质过程.对于传热过程而言,水分子在膜的料液侧吸热汽化,扩散通过疏水性分离膜的膜孔后,在膜的吸收液侧液化,在膜的另一表面释放出相变热,通过分离膜的热能传导回输作用,保持热能平衡.传质驱动力为水分子在疏水性分离膜两侧不同液体表面的蒸汽分压差,传质速度与膜面温度和吸收液的吸收能力(水合能 收稿日期:2010-12-10 基金项目:“863”课题工业循环冷却水膜集成净化过程研究(2008A A06Z303);天津市重点基金课题废水浓缩减排与淡化再利用技术研究(09JCZD JC26300) 作者简介:吕晓龙(1964-),男,山西省忻州市人,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中空纤维分离膜制备与膜分离过程研究. 〈luxiaolong@https://www.360docs.net/doc/e87834757.html,〉

【CN109647208A】一种节能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06211.6 (22)申请日 2019.02.02 (71)申请人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 用研究所 地址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航海道55号 (72)发明人 邢玉雷 王付杉 王鑫 孙靖  刘洪锟 王琪 谢春刚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一同创新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1 代理人 陆艺 (51)Int.Cl. B01D 61/36(2006.01) B01D 61/58(2006.01) C02F 1/04(2006.01) C02F 1/06(2006.01) C02F 1/08(2006.01)C02F 103/0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节能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换热器,原料水泵,产品水泵,浓盐水排放泵,真空泵,冷凝水排出泵,N个带有加热元件的膜组件,N个闪蒸罐;多个带有加热元件的膜组件串联构成“多效膜蒸馏”,多个闪蒸罐串联构成“多级闪蒸”;将多效膜蒸馏与多级闪蒸过程耦合,前效膜蒸馏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膜蒸馏加热蒸汽,并且产生的高温淡水逐级闪蒸,闪蒸蒸汽用于料液加热,这样有效地回收了汽化潜热和输出流体显热,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系统热效率;带有加热元件的膜组件“蒸汽冷凝-料液加热-渗透汽化”过程“准同步”设计,料液依靠重力势能从前效向后效自流,各效无需循环泵,降低了膜蒸馏过程电能消耗,节能效果显 著。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647208 A 2019.04.19 C N 109647208 A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原理解析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原 理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世界上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切的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导致人们生活、工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向海洋要淡水”已经形成了方兴未艾的产业。 海水淡化工艺发展 中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工程;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小时级产业化示范阶段。中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已接近5元/立方米。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原理 原理是加热-蒸发-冷凝。除了多效蒸发和多级闪蒸之外,蒸馏法还有蒸汽压缩法VC法是将蒸发过程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提高温度,再作为加热蒸汽使用,其设计思想是为了提高热效率。海水经泵提升压力后供人冷凝器作为冷却水冷凝蒸发器中获得的蒸汽,此时海水温度升高,作为蒸发器给水供人蒸发器,工作蒸汽进人蒸汽喷射器与部分蒸发器内获得的蒸汽混合后从喷射器排出,排出后的压缩蒸汽作为热源进人蒸发器内的蒸发管中,加热蒸发器内的海水,使其蒸发获得二次蒸汽,原蒸汽在冷凝器内冷凝后即得到淡水。蒸发器内未蒸发的海水通过泵排出。二次蒸汽作为下一过程的热源,如此循环。 蒸馏法海水淡化工艺特点 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是最早投人工业化应用的淡化技术,特点是即使在污染严重、高生物活性的海水环境中也适用,产水纯度高。与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相比,蒸馏法具有可利用电厂和其他工厂的低品位热、对原料海水水质要求低、装置的生产能力大,是当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之一。 中国海水淡化虽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条件,但研究水平及创新能力、装备的开发制造能力、系统设计和集成等方面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务之急是尽快形成中国备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围绕制约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的关键问题,发展膜与膜材料、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增强自主建设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

膜蒸馏_结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第7卷第3期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Vol.7,No.32006年3月Techniques and Equi pment for Envir on mental Polluti on Contr ol Mar.2006 膜蒸馏2结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郭宇杰1  栾兆坤1  陈 静2  范 彬 13 (1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21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 膜蒸馏2结晶工艺是一种新的回收纯物质方法,尤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晶体。对于膜蒸馏2结晶技术进行了综 述,介绍了膜蒸馏2结晶技术的优点,以及工艺控制的关键技术。概述了膜蒸馏2结晶的起源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膜蒸馏2结晶在高浓度无机盐废水中应用的优势,预测其在该方向上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膜蒸馏2结晶 膜蒸馏 高浓度无机盐废水 结晶 中图分类号 X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9241(2006)0320019206 The presen t situa ti on and prospects of m em brane d istill a ti on 2cryst a lli za ti on techn i que Guo Yujie 1  Luan Zhaokun 1  Chen J ing 2  Fan B in 1 (11Research Center f or Eco 2Envir 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 21School of Che m ical and Envir onment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echnol ogy,Beijing 100083) Abstract Me mbrane distillati on 2crystallizati on is a new method of recovering materials es pecially fr om waste water .The technique of me mbrane distillati on 2crystallizati on is intr 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the sticking points in operati on are als o described .The origin and the p resent situati on of me mbrane distil 2lati on 2crystallizati on are su mmarized fr om full and accurate literatures .It is pointed that app licati on of this tech 2nique in high concentrati on inorganic salt waste water has p r om ising p r os pect . Key words me mbrane distillati on 2crystallizati on;me mbrane distillati on;high concentrati on inorganic salt waste water;crystallizati on 资助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01310)收稿日期:2004-12-25;修订日期:2005-09-22 作者简介:郭宇杰(1973~),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膜分离技术 研究工作。 3通讯联系人,E 2mail:fanbin@rcees .ac .cn 1 膜蒸馏 1.1 膜蒸馏的起源及优点膜蒸馏是一种用疏水性微孔膜将2种不同温度的溶液分开,利用膜孔两侧气相中的组分的分压差为传质驱动力,从而完成传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20世纪60年代Findley 首先在其专利中描述了这种分离技术,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膜材料,70年代陷入低潮。80年代之后,随着膜材料工业的发展,膜的开孔率达到80%,厚度仅为50μm ,膜的通量提高 了100倍,膜蒸馏又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1,2] 。随后科研人员在膜材料的制作[3~5] 、膜组件的优化 [6,7] 、传质传热的机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8~10] 等 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膜蒸馏具有如下优势[2,3,11]:(1)膜蒸馏在常压下操作,比其他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对设备和膜的机械性能要求低;(2)操作温度远低于溶液的正常沸点,相对于常规 的蒸馏过程,可以采用非金属设备,既节约能耗,也降低了设备成本,减小了腐蚀;(3)所采用的疏水性 微孔膜一般为聚丙烯(PP )、聚四氟乙烯(PTFE )和 聚偏氟乙烯(P VDF )等,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耐 酸碱、 抗氧化,很难溶胀或溶解;(4)疏水性微孔膜的完好的疏水性可以很好地抵抗亲水性物质的污染,而且易于清洗;(5)能够完全截留溶液中非挥发 性物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截留率。 1.2  膜蒸馏的主要应用范围膜蒸馏的基本过程为在料液侧得到非挥发性物质的浓缩液,同时在馏出液侧得到高纯度的挥发性 物质。在最初阶段,开发膜蒸馏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