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的分与合》教案

《25的分与合》教案
《25的分与合》教案

《2-5的分与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向日葵图片12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师:做得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4的分与合

1、看一幅图,老奶奶家的向日葵成熟了,老奶奶拿了两个筐来装向日葵,今天上课呢,老师带来了4棵向日葵的图片,你能把4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面吗?(让学生上台来展示,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出示课件)

4棵向日葵分成1和3 4

/ \ (4可以分成1和3)

1 3

4棵向日葵分成2和2 4

/ \ (4可以分成2和2)

2 2

4棵向日葵分成3和1 4

/ \ (4可以分成3和1)

3 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让学生读一读4可以分成几和几。(老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

3、比较上面第1种和第3种分法,同学们可以有什么发现?(分成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

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现在请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呢?)

1和3合成4;2和2合成4;3和1合成4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去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5的分与合

1、同学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那我们现在再看一幅图,老奶奶家的屋檐下挂着一些玉米,大家看看有几个啊?把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想一想可以怎样放?(学生回答,展示课件)

5 5 5 5

/ \ / \ / \ / \

1 4

2

3 3 2

4 1

2、大家现在想一想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

分组朗读5的分与合:

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

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成5

5可以分成3和2;3和2合成5

5可以分成4和1;4和1合成5

(三)3的分与合

老师手上有3个小枣,我把这3个小枣全部给了两个同学,如果女孩得到了2个,那么男孩手里有几个小枣呢?

教师领读3的分与合: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成3

(四)2的分与合

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成2

三、拓展练习。

1、外面下雨了,5只小鸽子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2个房子里面,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鸽子吗?圈出正确答案。

2、几个小朋友举行拔河比赛,这个游戏公平吗?说一说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变得公平。

3、做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同桌之间进行互动。

(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速度,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总结评价,揭示课题

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学习了2、3、4、5各数的分法,以及学会了几和几可以合成2、3、4、5,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同学回家后继续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五、反思

教学反思:

《2-5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通过对《2-5的分与合》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我深有体会:这一节课,我觉得学生学得很有趣,学生都“动”起来,思维都“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活动内容,引发学生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桃子,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维。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发,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小组动手操作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改,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现将我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所获如下:

(一)、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

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习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此,我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并逐渐抽象成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2)操作活动要适时、适量、适度。适时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式;所谓适量就是说操作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浅尝辄止,走走过场;所谓适度就是说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

总之,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在知识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妙组织有吸引力的教学游戏情景,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从而进入积极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8RakijT。Wsgm6im。wPcMcT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