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组员姓名学号班级成绩薛晓磊21056128安全05-1

杨进宽21056129安全05-1

张帆21056130安全05-1

张连刚21056131安全05-1

张艳鹏21056132安全05-1

本组人员的工作分工情况:

薛晓磊:负责整理资料

张帆:负责资料的收集

张连刚:负责资料的收集

郑东波: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张艳鹏: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杨进宽:负责校验资料和设计内容的校对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矿区概述

1.2采煤

1.3掘进

1.4通风

1.5瓦斯

1.6发火期

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

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第六章绘制监控系统配置图。

第七章系统概算(绘制系统配套清单及价格表)。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 矿区概述

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服务年限为55.14a。本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方式开拓,第一水平为+855m。主井井筒直径为6.5m,净断面积为33.18㎡;副井井筒直径为7.5m,净断面积为44.18㎡。井下煤炭主要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带区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1.5t固定式矿车、5t材料车、1.5t平板车运输。矿井为低瓦斯矿,煤尘有爆炸危险。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提升设备年工作日为330天。

由于矿井的井型较大,所以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煤炭,副井采用罐笼提升设备、材料、运送人员。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

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兑镇镇,在孝义市城西20km处,距介休城约45km。地理坐标东经111°35′12″~111°39′03″,北纬37°00′40″~37°07′29″。

1.1.2矿区的地形特点

矿区位于吕梁山中段,汾河中游西岸,属黄土高原中丘陵地貌,矿区最高点位于南部海拔标高1150.2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北部的兑镇河谷,海拔标高847.50m。相对高差302.7m,矿区地势形态为南部中部相对较高,北部东部相对较低,区内沟谷纵横呈“V”字型发育,沟谷基本呈南北向,新生界的黄土主要分布在山梁垣上,基岩一般多出露在沟谷中,纵观全区其地貌特征为中等切割至轻微切割的中低丘陵类型。

1.1.3矿区的交通条件

矿区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介(休)西(泉)支线从矿区边界穿过,并设有兑镇车站,往西至阳泉曲车站。新整修的省道孝午公路沿兑镇河北岸,经井田南部通过;经水峪至胡家窑线与太原至柳林307国道相接。公路通过矿区往东通大运高速公路及108国道,铁路公路可达全国各地,见图1-1交通位置图,附矿区距邻近主要城市距离见表1-1。

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

1.1.4 矿区的气候条件及地震情况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春季风大雨少干旱,夏季多雨炎热,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10.5℃,最低-23℃。七月份气温最高,最高可达39℃,平均降雨量约500mm,雨水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雨的60-80%;年蒸发量为1800-1900mm。每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为冻结期,最大冻土深度0.74m。春、冬两季多刮西北风,夏、秋以东北风为主。

根据1978年5月2日山西省抗震工作办公室、山西省建委,山西省地震局“关于颁发山西省地震基本裂度区划分图及说明的通知”,本地区裂度为6度。

1.1.5矿区的水文情况

本区内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南面是兑镇河,河床宽150-200m,部分地段河床已压缩到60m,河床与地形坡度基本一致。一般流量甚微,仅暴雨时较大,属季节性河流,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山洪汇集,河水猛涨,旱季河水流量较小,甚至干涸。

1.1.6矿区的电源和水源

矿井用电采用双回路供电系统,一回引自集团公司自备电厂后庄变电站的内部电网,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一回引自华北电网兑镇变电站,电压110kv,输电距离2km。

矿区建有自备水源地,取奥陶系灰岩岩溶地下水,水质经化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m/3,是新峪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主要新峪矿共有九口水源深井,总出水量为250h

来源,主要用于锅炉房、澡堂、食堂及工人村生活用水等。为矿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水源保证。

1.1.7煤层埋藏条件

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及二叠系山西组,含煤岩系总厚度为143.92m,共含煤层12层,煤层总厚为16.28m,含煤系数为9.5%,计算储量煤层为3层,即2#、9#及10#煤层,总厚度为13.7m。

1.2采煤方法

汾西新峪煤矿,年生产能力为240万吨,设计服务年限55年。

矿井为立井单水平开拓,主井、副井、风井各一个,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煤炭运输方式为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方式采用轨道运输。矿井主采煤层为2#、9#和10#。带区为前进式,煤层开采为下行式。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矿井年工作日为330天,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回采、掘进工作面均采用,“三八”制劳动组织形式。

由于开采条件优越,所以本矿井采区布置采用带式布置方式。

工作面推方向和推进度

为减少巷道维护工程量以及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类型为U型后退式通风。

煤层的采煤工艺为倾斜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采煤法 可采储量

表2-8 矿井储量总汇表

确定矿井的年生产能力为240万a t /

1.3掘进方式

带区内巷道主要有三种:岩巷、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带区车场时,采用钻爆法施工,挂腰线掘进;掘进煤巷和半煤岩巷时,采用配套综掘设备进行落、装煤岩,通过桥式胶带转载机和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输煤岩。分带轨道斜巷和分带运输斜巷均为沿空掘巷。

煤巷掘进主要采用综掘,支护方式采用锚网支护。

1.4通风方式

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 主通风机的工作方法为抽出式。

中央边界式通风,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表4-7 井筒风速验算表

1.5.1矿井瓦斯、煤尘及自燃情况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44t

m/3,属低瓦斯矿井;煤尘的爆炸性指数在38%以上,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尘有自燃发火危险性,属二类自燃,;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44t

m/3,二氧化碳为高等级矿井。

1.6.1煤层发火期:

发火期一般为6个月。

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

安全规程规定:工作面和回风巷道的瓦斯浓度不高于1%,总回风巷道的瓦斯不高于0.75%。

工作面的风速小于4m/s

风峒内的风速小于10m/s

工业卫生标准规定:矿井内CO的浓度不大于24ppm,

呼吸性粉尘中SiO2浓度含量的大于10%时,其浓度小于2g/m3;

SiO2浓度含量的小于10%时,其浓度小于10g/m3

设计规范:矿井在本着安全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成本。

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设备名称设备型号

瓦斯传感器KG9701A台80

一氧化碳传感器GTH500(B)台60温度传感器GW50(A)台60

风速传感器KGF15台20

压力传感器GF5F(A)台20

开停传感器GT-L(A)台40

馈电/断电器KDG3K台40

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系统组成: 中心站、调制解调器、数据分站、各种传感器、机电控制设备基本容量:64个数据分站,

最大可扩展到128个分站。

分站容量:8路模入,

8/12路开入,8路开出。

系统总量:模入量512个,

开入量512个,开出量512个。

信息传输:有线时分制

调制方式:频移键控

传输速度:2400比特/秒

传输距离:20公里

系统结构:树状形

我国煤矿监控系统大多采用集散型结构、树状网络,以大容量(测点数)、多参数(测量参数的类别)、多功能、时分制传输方式为主。

传感器:瓦斯、CO、风速、温度、差压、烟雾等环境参数;煤仓煤位、水仓水位、机组位置、皮带运煤量、风机风压、机电设备的开停等生产参数;皮带速度、皮带跑偏、轴承温度等机电设备的状态参数;电压、电流、功率等电量参数等等。

技术指标:

中心站至最远测点的距离≮10Km

传感器至分站的传输距离≮1Km

系统巡检时间≯30S

控制执行时间≯30S

系统误差≯1%

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传输方式:

频移键控信号传输:用数字信号(基带脉冲)调制的载波信号称为健控信号,数字调制的载波信号的频率是离散的(即频移),故又称为频移键控信号。频移键控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均需要调制解调器,设备较复杂,但信道利用率高,抗干扰力强,适用于大型监测系统。

电缆长度要求:从地面中心站到井下分站,采用PUYVR-4或PUYVR39型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为20Km。

从井下分站到传感器,采用PUYV39-1或PUYVP-4型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为2Km。

接线盒:KP5001 A2或KP5001 A3

电缆长度:实际所需长度/70%

接线盒的数量:接线的个数点/70%

KJ4系统性能特点

1、传感器供电:分站电源KDW2A×8路21V、350mA,最多可供6个传感器,最远传输距离2km。

2、传感器信号制式:模拟信号1-5mA; 4-20mA; 0-1V; 0-5V。

开关信号±5mA;0、5mA。频率信号200-1000Hz。

3、系统结构:树状传输结构。现场总线传输。

4、中心站集中监控:E型分站最大可监控512个量。

5、分站集中监控:一个分站可监控半径两公里内24个量。

6、智能分散监控:通过转换器可以将任何一种信号制式的传感器或子系统

接入主系统。

7、控制输出:本安控制、非本安控制;异地控制、手控、程控。

8、质量认证:KJ4系统是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产品。

9、抽放监测:KJ4系统配有抽放监测软件包,分站兼有抽放瓦斯监控计量

功能。

10、分站显示: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可显示分站监测的工作状态。

11、传感器供电:分站电源KDW2A×8路21V、350mA,最多可供6个传感

器,最远传输距离2km。

12、传感器信号制式:模拟信号1-5mA; 4-20mA; 0-1V; 0-5V。

开关信号±5mA;0、5mA。频率信号200-1000Hz。

13、系统结构:树状传输结构。现场总线传输。

TF200系统的特点:

1.系统频率范围:420~9780Hz、52个频道,每一个频道有一个固定频

率。频道分布方程为:f n=300+120n n=1,2, (24)

fn=3060+240(n-24) n=25, (52)

2.系统传输容量

一对传输线传输52路信号,每增加一对传输线可增加52路信号。监测系统基本容量为256点,也可扩展为512点。

3.巡检周期不大于10s

4.传输距离不小于18Km

5.载波发送电平—6dbm(385 mV)

6. 载波发送信号失真度≤0.5%

7. 载波发送频率误差≤±0.5%标频

8. 接收灵敏度—29 dbm(28mV)

9. 接收电平范围—6~29 dbm(385~28 mV)

10.相邻频道选择性>32db

11.接收通频带

1)1~24频道时:25~35Hz

2)25~52频道时:60~80Hz

12.系统传输误差≤1%

13.系统输入信号制

(1)模拟量输入

1)电压型:0~100mV,0~5V, 0~10V;

2)电流型:0~1mA, 0~2.5mA, 0~5mA , 0~10mA 或0~20mA .

(2)频率量输入脉宽在5~15Hz

(3)开关量输入

1)无电位接点(本质安全型):直接输入;

2)继电器输入组件:继电器接点直接输入;

3)本质安全型12V电压组件:有电压触点输入;

4)采用光电耦合:直接输入。

(4)计数量输入30波特范围内。

14.系统输出信号

(1)模拟量输出0~1mA , 0~2.5mA, 0~5mA , 0~10mA, 0~20mA .

(2)频率量输出5~15Hz

(3)开关量控制输出

1)直接输出(本质安全型):12V/40mA

2)采用继电器组件(F2-AR2-2),输出本质安全型无电压触点信号:触点容量28V/250mA ;

3)采用继电器组件(F2-AR2-4),输出非本质安全型无电压触点信号:触点容量220V/1A,30V/3A。

15.供电电源

(1)发送板12V*DC,每频道小于3mA

(2)接受板12V*DC,每频道小于3mA

(3)V/F转换器12V*DC,每频道小于15mA.

井下分站由F2—SNG12i—36/127/380V电源供电,井上分站由F2—NG12—220V 电源供电,井上中心站由中心柜电源220V电源供电。井下分站和传感器在交流供电电源停电时,可由蓄电池供电,保证系统连续工作。

KJ4系统与TF200系统性能的比较:

1)TF200系统属于频分多路脉冲调制传输监控系统

KJ4系统属于时分脉冲频移键控信号

2)TF200系统可以传输模拟量,开关量,计数脉冲量和控制信号。TF200系统的关键设备为发送器组件和接收器组件。

3)系统具有双向传输性能,在井下(或井上)分站和中心站,既可同时有发送器,也可同时有接收器,既可接收信号,也可发送信号,只不过每种信

息发送频率必须与接收频率一致。

4)TF200系统分站无智能性。

KJ4系统在分站由单片机构成,能够对接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传输给地面中心控制站。

综合上述比较内容:本矿井采用KJ4监测系统

由多台计算机组成局域(LAN)网络系统,包括服务器、实时主机、多任务主机和图形终端、远程终端。

实时主机:负责通讯、采集数据、预处理,并将采集数据送多任务及。备用主基础余热设备用状态,可随时切换工作。

多任务主机:接收主机送来的数据,并将他们组织成文件送入服务器,同时向登录其上的终端送参数。

服务器:接收多任务寄送来的文件,进行存储、分析和打印,也可以为其它计算机联网使用。

图形终端和远传终端:接收多任务机的信息,并以动态图形及动态数据方式显示,远传终端安放矿领导处。

调度室模拟盘计算机:接收网络送来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在模拟盘上显示。

第六章绘制监控系统配置图。

回采工作面瓦斯监测仪表的布置:

要求:(1)高瓦斯矿井在回风平巷和进风平巷各布置一个瓦斯监测仪

(2)低瓦斯矿井在回风平巷中布置一个瓦斯监测仪

对于掘进工作面瓦斯监测仪表的布置要求:

(1) 高瓦斯矿井在掘进巷道的掘进头和掘进尾部各布置一个瓦斯监测仪

(2)低瓦斯矿井只要在掘进巷道的掘进头部布置一个瓦斯监测仪。

区段总回风巷瓦斯监测仪的布置:

在风峒内布置一个瓦斯监测仪。

采区瓦斯监测仪的布置图:

监测仪器的要求:在使用中的监测仪器占矿井仪器储量的70%,

备用储量占30%。

地面中心站设备配置

名称型号生产单位

工业控制计算机INTEL 86/310 -35

-35B

INTEL 302i

SYSTEM 320/386 SX

工控机386/486

美国Intel公司

串行通讯接口板iSBC 351634所

图形控制板3HGD-64634所

彩色图形监视器CU-20 PIDK 640×400日本SHARP

NEC 5D/20″1280×1024NEC 三菱

汉字终端SL-I~SL-Ⅳ北京时林电脑公司汉字打印机OKI 8320 C或CR3240 日本日冲

第七章系统概算(绘制系统配套清单及价格表)。

图1-2 地质综合柱状图

如图通风系统立体图

设计小结

通过本次设计,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也认清了自己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过通过自己和同学的努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了设计,并系统的复习了监测的相关知识。

本学习期学习即将结束,专业课的深入学习,更让我们明白了安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火灾一直是威胁井下人员和财产的重大隐患,我们必须在学习之用,自己去跟深入的了解,走到现场去看,去学,去想,用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去防范火灾的发生,挽救工人朋友,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希望我们的煤炭事业和安全事业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

2、《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及其说明

3、《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

4、煤矿安全装备产品手册

5、《矿井通风》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黄元平主编

6、《矿井安全监控原理与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煤炭工业部安全司编

7、《采矿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徐永圻主编

智能控制课程论文

一、引言 (3) 二、轧机液压AGC数学模型 (3) 三、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AGC过程控制 (5) (一)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思想及其发展 (6)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7) (三)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功能特点 (8) 四、神经网络辨识 (9) (一)扩展BP神经算法 (9)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辨识 (11) 五、辨识结果 (12) (一)轧制力辨识 (12) (二)液压AGC参数辨识 (13) 六、结果检验 (14) (一)模型检验 (14) (二)辨识结果对比 (14) 七、结论 (15) 八、参考文献: (15)

先进过程控制技术在轧机液压领域的应用 摘要:轧机液压AGC控制过程的力控精度直接影响带钢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是保证板带质量和板形良好的关键因素。所以对轧机液压AGC的力控制,成为热轧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其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国内某热轧厂轧机液压AGC控制为背景,对如何提高轧机液压AGC控制的力控精度从控制方法上入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分析液压AGC的组成元件及其动态特性的基础上, 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且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 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前馈动态模型辨识结构, 应用扩展BP算法对轧机液压AGC力控制系统进行非线性预测, 将预测结果应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进行线性系统的特征参数辨识, 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 为轧机液压AGC的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自适应辨识;板带轧机;液压AGC;神经网络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pplications Abstr act: In the process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force control precis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cs performance of the steel strip, is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trip and plate shape of the key factors. So the force control of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become the important link between the hot rolling production, analyzes its process and research has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aking a warmwalzwerk domestic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as the background, on how to improve the forc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from the control methods of conducted in-depth study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AGC components an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neural network has any nonlinear function approximation, and has the ability of self learning and adaptive feedforward dynamic mode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ime series structure, extend the BP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force control system for nonlinear prediction, and the predicted results using least squares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a 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rolling mill hydraulic AGC control provides a new way. Key wor ds: adaptive identification; stripe mill; hydraulic AGC; neural network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密码锁(满分实验报告)

密码锁设计报告 摘要: 本系统是由键盘和报警系统所组成的密码锁。系统完成键盘输入、开锁、超时报警、输入位数显示、错误密码报警、复位等数字密码锁的基本功能。 关键字:数字密码锁GAL16V8 28C64 解锁与报警 1

目录: 一、系统结构与技术指标 1、系统功能要求 (4) 2、性能和电气指标 (5) 3、设计条件 (5) 二、整体方案设计 1、密码设定 (6) 2、密码判断 (6) 3、密码录入和判断结果显示 (6) 4、系统工作原理框面 (7) 三、单元电路设计 1、键盘录入和编码电路图 (8) 2、地址计数和存储电路 (12) 3、密码锁存与比较电路 (12) 2

4、判决与结果显示电路 (14) 5、延时电路 (15) 6、复位 (17) 7、整机电路图 (19) 8、元件清单……………………………………………19四、程序清单 1、第一片GAL (21) 2、第二片GAL (23) 五、测试与调整 1、单元电路测试 (25) 2、整体指标测试 (26) 3、测试结果 (26) 六、设计总结 1、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27) 2、问题及改进 (27) 3、心得体会 (28) 3

一、系统结构与技术指标 1.系统功能要求 密码锁:用数字键方式输入开锁密码,输入密码时开锁;如 果输入密码有误或者输入时间过长,则发出警报。 密码锁的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数字键盘用于输入 密码,密码锁用于判断密码的正误,也可用于修改密码。开锁LED1亮表示输入密码正确并开锁,报警LED2亮表示密码有误或者输入时间超时。 开锁green 键盘密码锁 错误red 4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扬子烯烃厂丁二烯装置控制模拟设计设计时间:2006.2.20~2006.3.10 姓名:毛磊 班级:自动化0201 学号:05号 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2006年3月

1.课程设计内容: 学习《过程控制工程》课程和下厂毕业实习2周后,在对扬子烯烃厂丁二烯装置的实际过程控制策略、实习环节的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组态软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扬子烯烃厂丁二烯装置,设计一个复杂控制系统(至少包含一个复杂回路和3-5个简单回路),并利用组态软件进行动态仿真设计,调节系统控制参数,使控制系统达到要求的控制效果。 1)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每个人根据下厂具体实习装置,确定自己的课程设 计题目,每1-3人/组; 2)选用一种组态软件(例如:采用力控组态软件)绘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3)绘制控制系统原有的控制回路; 4)利用下厂收集的实际数据和工艺要求,选择被控对象模型,利用组态软 件,对控制系统进行组态; 5)改进原有的控制回路,增加1-2个复杂回路,并进行组态; 6)调节控制参数,使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7)写出设计工作小结。对在完成以上设计过程所进行的有关步骤:如设计 思想、指标论证、方案确定、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原理分析等作出 说明,并对所完成的设计做出评价,对自己整个设计工作中经验教训, 总结收获。 2. 进度安排(时间3周) 1)第1周选用一种组态软件绘制系统工艺流程图;绘制控制系统原有的 控制回路; 2)第2周利用下厂收集的实际数据和工艺要求,选择被控对象模型,利 用组态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组态; 3)第3周(1-3) 改进原有的控制回路,增加1-2个复杂回路,并进行组态; 调节控制参数,使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4)第3周(4) 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5)第3周(5) 演示、答辩

智能控制理论结课论文

用模糊控制实现恒压供水 参考文献: 文献一:基于模糊控制的恒压供水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9900(2007)04- 0028- 03 总结: 由于供水系统的管网和水泵存在着非线性、多变量等特性, 而且相间有交叉耦合, 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如果采用常规的PID 算控制,往往难以得到较理想的静动态特性。采用模糊逻辑控制的方法对水压进行控制, 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性能。模糊控制器结构如图1示。采用双输入单输出的形式, 以水压给定值SP 和实际水压测量值PV 的误差e( e=SP- PV) 及误差变化率ec( ec=de/dt) 作为糊控制器的输入量, 经模糊化后分别得到模糊量 E 和EC, 并分别用模糊语言加以描述, 建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模糊控制规则。如果用PLC 进行在线模糊推理,将花费大量运算时间,从而影响系统工作。根据控制规则采用离线方式计算出模糊控制表, 存于可编程控制器PLC 内存中, 在实时控制时将复杂的推理运算过程简化为查表运算, 极大地提高了恒压供水系统的响应速度。

系统将自调整模糊控制技术应用到基于PLC 控制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中,能够很好地克服供水系统数学模型难以确定、使用传统PID控制方式调节器参数调整困难的缺点, 较好地消除了系统非线性、时变等因素的干扰影响。系统经过调试和实际运行, 其压力始终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 具有节约能源、操作方便、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等优点, 系统可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高楼供水系统。 文献二:恒压供水系统的模糊控制 (1·温州大学工业工程学院,浙江温州325000;2·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0) 总结: 恒压供水是指用户段不管用水量大小,总保持管网水压基本恒定,这样,既可满足各部位的用户对水的需求,又不使电动机空转,造成电能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标,利用PLC根据给定压力信号和反馈 压力信号,通过模糊推理运算,控制变频器调节水泵转速,从而达到控制管网水压的目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如图3—1所示。根据供水压力要求,采用一用一备变频恒压供水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 15页)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oc 15页)

过程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扬子烯烃厂丁二烯装置控制模拟设计设计时间:2006.2.20~2006.3.10 姓名:毛磊 班级:自动化0201 学号:05号 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2006年3月

1.课程设计内容: 学习《过程控制工程》课程和下厂毕业实习2周后,在对扬子烯烃厂丁二烯装置的实际过程控制策略、实习环节的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组态软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扬子烯烃厂丁二烯装置,设计一个复杂控制系统(至少包含一个复杂回路和3-5个简单回路),并利用组态软件进行动态仿真设计,调节系统控制参数,使控制系统达到要求的控制效果。 1)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每个人根据下厂具体实习装置,确定自己的课程设 计题目,每1-3人/组; 2)选用一种组态软件(例如:采用力控组态软件)绘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3)绘制控制系统原有的控制回路; 4)利用下厂收集的实际数据和工艺要求,选择被控对象模型,利用组态软 件,对控制系统进行组态; 5)改进原有的控制回路,增加1-2个复杂回路,并进行组态; 6)调节控制参数,使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7)写出设计工作小结。对在完成以上设计过程所进行的有关步骤:如设计 思想、指标论证、方案确定、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原理分析等作出 说明,并对所完成的设计做出评价,对自己整个设计工作中经验教训, 总结收获。 2. 进度安排(时间3周) 1)第1周选用一种组态软件绘制系统工艺流程图;绘制控制系统原有的 控制回路; 2)第2周利用下厂收集的实际数据和工艺要求,选择被控对象模型,利 用组态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组态; 3)第3周(1-3) 改进原有的控制回路,增加1-2个复杂回路,并进行组态; 调节控制参数,使性能指标达到要求; 4)第3周(4) 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5)第3周(5) 演示、答辩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样本

学习智能控制课程的研究报告 经过本学期所学的智能控制知识、上网搜集资料和参考论文的情况下, 对智能控制这门学科的学习做出了简要总结。 1智能控制的发展 自动控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无论是在控制理论还是控制工程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可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控制对象日益复杂、控制目标越来越高,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以控制理论和智能理论为基础, 以模拟人的智能化操作和经验为手段的智能控制方法应运而生。 智能控制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界的智能的认识所发展起来的智能理论与方法, 包括基于符号逻辑的传统AI理论与基于复杂计算的计算智能理论。它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的重要研究领域, 并被认为是通向自主机器递阶道路上自动控制的顶层。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自动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 智能控制思潮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 美籍华人傅京孙教授在她的论文中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直觉推理方法用于学习控制系统, 最早把人工智能引入到控制技术中。1966年, Mendel进一步在空间飞行器的学习控制系统中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而且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 1967年, Leondes和Mendel 首先正式使用”智能控制”一词。 20世纪70年代是智能控制的发展初期, 傅京孙、 Gloriso和

Saridis等人正式提出了智能控制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控制理论的交叉。70年代中期前后, 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 从模仿人的控制决策思想出发, 智能控制在另一个方向规则控制上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80年代为智能控制的迅速发展期, 智能控制的研究及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并取得了一批应用成果。1987年1月, 第一次国际智能控制大会在美国举行, 标志着智能控制领域的形成。 1992年至今为智能控制进人崭新的阶段。随着对象规模的扩大和过程复杂性的加大, 形成了智能控制的多元论, 而且在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应用对象也更加广泛。 智能控制采用各种智能技术来实现复杂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控制目标, 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型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的产生和发展正反映了当代自动控制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是历史的必然。智能控制已成为自动控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正发展为一种日趋成熟和日臻完删的控制手段, 并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2智能控制的研究内容 当前关于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沿着几个主要的分支发展, 主要有专家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学习控制、基于知识的控制、复合智能控制、基于进化机制的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等。有的已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与智能自动化方面投入应用。主要介绍如下: 1、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研究始于60年代中期, 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Feigen-baum于1965年开创的人工智能研究的新领域。所谓专家控制是指将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同控制理论方

EDA课程设计说明书参考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院、部: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晓丽职称助教 专业: 班级: 完成时间:

摘要(三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两格字符) (空二行换行) 空4格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 关键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ABSTRACT ①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②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③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Key words :aaa;bbb;ccc

目录(3号,黑体,居中) (空1行,以小4号黑体设置字体及大小,行间距22、字间距标准) 1 XXXXXX………………………………………………………………………… 1.1 XXXXXX……………………………………………………………………… 1.2 XXXXXX……………………………………………………………………… ┇ 2 XXXXXX………………………………………………………………………… 2.1 XXXXXX……………………………………………………………………… 2.2 XXXXXX……………………………………………………………………… ┇ 3 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附录……………………………………………………………………………………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范本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实 验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 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网上书城系统的开发 学生姓名张颖 学号 班级08404121 指导老师 成绩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 1月8日 目录 一.系统规划 (4)

1.2初步调查 (5) 1.3确定电子商务模式和模型 (6) 1.4可行性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6) 二.系统分析 (8) 2.1系统调查 (8) 2.2需求规格说明书 (9) 2.2.1 引言 (9) 2.2.2项目概述 (9) 2.2.3需求规定 (10) 2.2.4环境要求 (16) 2.3组织结构分析 (17) 2.4业务流程分析 (17) 2.5数据流程分析 (19) 三.系统设计 (21) 3.1系统总体结构 (21) 3.2网络基本结构 (22) 3.3系统平台选择 (22) 3.4应用系统方案 (23) 3.4.1各功能模块简要描述 (23) 3.4.4数据库设计 (24) 3.4.5用户界面设计 (31)

3.5.1客户端要求 (32) 3.5.2服务器端要求 (32) 3.5.3系统测试 (32) 四.支付系统设计 (39) 4.1支付协议选择 (39) 4.2支付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39) 4.3支付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41) 4.4支付系统总体设计 (42) 4.5支付系统功能 (44) 4.6交易流程设计 (46) 4.7支付系统安全设计 (47) 五.心得体会 (47) 一.系统规划 1.1明确用户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新系统大度的提高,网络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而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互联网用户应经接受了电子商务,网购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三峡大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课题袋式除尘器的选型设计 所在专业________ 环境工程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20111081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 苏青青____________ 2013年x月x日

目录 、项目概况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 2.2 设计内容; 2.3 设计要求: 2.4 设计参数: 2.5 烟气性质: 2.6 烟尘性质: 2.7 当地的气象条件: 2.8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2.9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3.1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 3.1.1 袋式除尘器的选型 3.1.2 袋式除尘器型号的确定 3.1.3 滤料的选择 3.1.4 过滤面积的确定 3.1.5 滤袋数量的计算 3.1.6 进风通道的设计 3.1.7 出风通道的设计 3.1.8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3.1.9 排灰系统的设计 3.1.10 灰斗的设计计算 3.1.11 除尘器的保温和防腐 3.1.12 仪器仪表 3.1.13 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 3.2 烟囱的设计

3.2.1 设计的一般规定 3.2.2 构造规定 3.2.3 烟道的设计 3.3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3.3.1管道材料 3.3.2管道阀门 3.3.3机械排灰与除灰 一. 项目概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 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 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 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 设计资料和依据 2.1 设计依据《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 (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 准》 ( GB13271-2001);《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T75-2001) ;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 (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 (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2.2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智能控制课程结课作业

智能控制 1对于模糊控制(fuzzy)的认识和体会 模糊控制作为给合传统的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模糊集理论和控制理论的成果而诞生,使其与基于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在模糊控制中,并不是像传统控制那样需要对被控过程进行定量的数学建模,而是试图通过从能成功控制被控过程的领域专家那里获取知识,即专家行为和经验,当被控过程午分复杂甚全“病态”时,建立被控过程的数学校型或者不可能,或者需要高昂的代价。此时模糊控制就显得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由于人类专家的行为是实现模糊控制的基础,因此,必须用一种容易且有效的方式来表达人类专家的知识。IF-THEN规则格式是这种专家控制知识最和适的表式方式之一,即1F“条件”THEN“结果”,这种表示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它们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它们是一种局部知识,这种知识将局部的“条件”与局部的“结果”联系起来,前者可用模糊子集表示,而后者需要模糊蕴涵或模糊关系来表达。然而,当用计算机实现时,这种规则最终需具有数位形式,隶属函数和近似推理为数值表示集合模糊蕴涵提供了一种有利工具。 一个实际的模糊控制系统实现时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知识表示、推理策略和知识获取。知识表示是指如何将语言规则用数值方式表示出来;推理策略是指如何根据当前输入“条件”生一个合理的“结果”;知识的获取解决如何获得一组恰当的规则。由于领域专家提供的知识常常是定性的,包含某种不确定性。因此,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必须是模糊的或近似的,近似推理理论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提出的。近似推理科看做是根据一些不精确的条件推导出个精确结论的过程,许多学者对模糊表示、近似推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近似推理算法中,最厂泛使用的是关系矩阵模型,它基于L.A.Zadeh的合成推理规则首次由Mamdani采用,由于规则可被解释成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因此人最的蕴涵算子已被提出并应用于实际中由此可见。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沦、模糊语言变量及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控制,从线性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的角度分类,模糊井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控制器智能性看,模糊控制属智能能控制的范畴,而且它已成为日前实现智能控制的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形式。尤其是模糊制和神经网络、预测控制、遗传算法和混沌理论等新学科的相结合,正在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四部分 1.模糊化 模糊化的作用是将输入的精确量转换成模糊化量,其中输入成份包括外界的参考输入、系统的输出或状态等。模糊化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对这此输入进行处理,以变成模糊控制器要求的输入从。然后将上述己经处理过的输入量进行尺度变换,使其变换到各自的论域范围。在将已经变换到论域范的输入最进行模糊处理,使原先精确的输入带变成模糊量,并用相应的模糊集合来表。 2.知识库 知识库包含了具体应用领域中的知识和要求的控制目标。它通常由数据库和模糊控制规则库两部分组成:1.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种语言变量的隶属函数,尺度变换因子以及模糊空间的分级数等。2.规则库包括了用模糊语言变量表示的一系列控制规则。它们反映了控制专家的经验和知识。 3.模糊推理 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它具有模拟人的基于模糊概念的推理能力。该推理过程是基于模糊逻辑中的蕴含关系及推理规则来进行的。 4.清晰化 洁晰化的作用是将模糊推理得到的控制量(模糊量)变换为实际用于控制的清晰量,它包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作者:————————————————————————————————日期: 2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信息工程系 课程设计规范 (试行) 信息工程系 二○一○年六月

第1章内容要求 第1章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组成,依次为: I、统一的封面,封面之后为课设评分表及答辩记录表; II、摘要; III、目录; IV、课程设计总结报告正文; V、总结(本课题核心内容、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VI、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

第2章格式要求 第2章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要求如下: 2.1封面 统一的封面(含课程设计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等,详见第五部分“格式范例”) 2.2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重点是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摘要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建议500字以内。摘要中不要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5个,之间用“;”分开。 2.3 目录 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正文(含结论)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标题和序号。具体格式见第五部分“格式范例”。 2.4 符号说明 如果课程设计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将全文中常用的这些符号及意义列出。如果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主要符号表,但在报告中出现时须加以说明。缩略词应列出中英文全称。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 计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5年6月25日 目录 一、项目概况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设计内容; 设计要求: 设计参数: 烟气性质:

烟尘性质: 当地的气象条件: 净化工艺流程的确定: 技术水平的确定: 三、系统设计部分 净化装置的选型设计和计算(除尘器的设计)过滤面积的确定 出风通道的设计 袋式除尘器清灰的设计 排灰系统的设计 烟囱的设计 净化系统配套辅助设施设计

一 .项目概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污染越来越成为一个我们无法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粉尘是第一位的污染物,而燃煤电厂的粉尘排放又占各个行业粉尘排放的首位,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最先应用的是静电除尘器,但静电除尘器的处理效果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年来,袋式除尘器技术的发展很快,尤其是大型脉冲除尘器,新的滤料和新的脉冲阀的问世,使袋式除尘器工况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了充分的保证,更广泛的被用与发电行业。袋式除尘器也称为过滤式除尘器,凡是利用织物或非织造布制作的袋状过滤原件,用来捕集含尘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的设备,均可称为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一般由箱体、滤袋、滤袋架、清灰机构、灰斗、放灰阀等部件构成。 二.设计资料和依据 设计依据 《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23-2003); 《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13271-2001); 《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GB12138-89) 《袋式除尘器用滤袋框架技术条件》(JB/T 5917-2006) 《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及滤袋技术条件》(GB12625-2007) 《脉冲喷出类袋式除尘器技术条件》(JB/T 8532-1997) 《袋式除尘器安装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JB/T 8471-1996) 设计内容 ⑴根据所给的课题收集相应的设计资料; ⑵进行设计参数计算及合理性分析;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智能控制》课程设计报告题目: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2、问题描述 (3) 3、源程序 (3) 4、运行结果 (6) 5、总结 (7)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进一步了解BP网络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掌握BP网络的学习算法 2、熟悉matlab语言在智能控制中的运用,并提高学生有关智能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能力 要求:充分理解设计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报告 问题描述 采用BP网络进行模式识别。训练样本为3对两输入单输出样本,见表7-3。是采用BP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并针对一组实际样本进行测试。用于测试的3组样本输入分别为1,0.1;0.5,0.5和 0.1,0.1。 表7-3 训练样本 说明:该BP网络可看做2-6-1结构,设权值wij,wjl的初始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学习参数η=0.5,α=0.05.取网络训练的最终指标E=10^(-20),在仿真程序中用w1,w2代表wij,wjl,用Iout代表 x'j。 源程序 %网络训练程序

clear all; close all; xite=0.50; alfa=0.05; w2=rands(6,1); w2_1=w2;w2_2=w2; w1=rands(2,6); w1_1=w1;w1_2=w1; dw1=0*w1;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k=0; E=1.0; NS=3; while E>=1e-020 k=k+1; times(k)=k; for s=1:1:NS xs=[1,0; 0,0; 0,1]; ys=[1,0,-1]'; x=xs(s,:);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1=w2'*Iout;

中南大学电工电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可编程乐曲演奏器的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陈明义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十分重要。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电工电子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相关关课程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和认识查阅学习我们未学会的知识,了解专业工程设计的特点、思路、以及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掌握专业课程设计中的设计计算、软件编制,硬件设计及整体调试。设计过程中还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从理论到实践,往往看似简单,实则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的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次,特别感谢老师给我们以实践动手的机会,让我们对以前的知识以复习,整合,并从理论走向实践,相信我们都会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学到很多!!!

目录 前言 (2) 正文 第一章系统概述 (4) 系统功能 (4) 系统结构 (4) 实验原理 (4) 整体方案 (5) 第二章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5) 音频发生器的设计 (5) 节拍发生器的设计 (6) 读取存储器数据 (7) 选择存储器地址 (8) 控制音频电路设计 (8) 第三章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9) 第四章结束语 (9) 元器件明细表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题目SZL4-13型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班级环境N121

学号3 学生姓名顾丹阳 指导老师成贤 完成日期2015年6月7日

目录前言·1 第1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 1.1设计题目··2 1.2设计任务··2 1.3原始资料··2 第2章烟气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计算·3 2.1标准状态下理论空气量··3 2.2标准状态下理论湿烟气量··3 2.3标准状态下实际烟气量··3 2.4标准状态下烟气含尘浓度··4 2.5标准状态下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4 第3章除尘装置的选择设计·4 3.1除尘装置应达到的净化效率··4 3.2除尘器的选择··5 3.2.1除尘况烟气流量··5 3.2.2除尘器型号的确定··5 第4章确定除尘设备风机和烟囱的位置及管道布置·6 4.1各装置及管道布置的原则··6 4.2管径的确定··6 第5章烟囱的设计 (7) 5.1烟囱高度的确定··7

5.2烟囱直径的计算··7 5.3烟囱的抽力··8 第6章系统阻力的计算·8 6.1摩擦压力损失··8 6.2局部压力损失··9 6.3各管段压力损失计算··9 第7章风机和电动机选择及计算·12 7.1风机风量的计算··12 7.2风机风压的计算··12 7.3选用风机型号及参数··13 7.4电动机功率的计算··13 7.5选用电机型号及参数··14 第8章总结·15 第9章参考文献·15 前言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已知的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影响大气污染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 防治法很多,根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稠密区的污染;在高污染区,限制交通流量;选择合适厂址,设计恰当烟囱高度,减少地面污染;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中国已制订《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并制订和地区的“废气排放标准”,以减轻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一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1章并且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